社会学概论第10章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第⼀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常识)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1,历史的途径(创始⼈说了什么)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什么)社会学家们:孔德开始的西⽅社会学传统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创始者们:孔德、斯宾塞(Spencer)实际奠基者们:涂尔⼲(Durkheim,⼜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韦伯(Webber)新中国成⽴以来社会运⾏状况:(社会的良性运⾏,中性运⾏,恶性运⾏)1966-1976年,全⾯恶性,原因⽂⾰。
1976-1978年,转向中性摆脱恶性,转折点,⼗⼀届三中全会。
1978- ,中性运⾏,后重建。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乡⼟中国》第⼆章社会运⾏的物质基础两种⽣产:即⼈⼝⾃⾝的⽣产和物质资料的⽣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概括出物质⽣产⽅式的三⼤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思考题:1,试析⼈⼝⽼龄化对社会运⾏和发展的冲击。
答:⼈⼝⽼龄化对社会运⾏和发展的冲击是⼴泛⽽深远的。
就其最基本的⽅⾯⽽⾔,⾸先,意味着⽼年抚养系数提⾼,越来越少的年轻⼈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年⼈⼝,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年⼈⼝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年⼈本⾝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不⾜、创新不⾜;最后,⽇益严重的⽼龄化最终必然导致⼈⼝再⽣产转向静⽌型甚⾄是减缩型,由此带来⼈⼝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二、填空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10章 社区PPT课件
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同类型学相比显得更专业, 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地关注城市环境的空间模 式。
1、古典人类生态学
❖ “芝加哥学派” ❖ 帕克——共生与竞争 ❖ 麦肯齐——中心化、集中化、隔离、入侵及
延续等区位过程;社区的四种类型。 ❖ 伯吉斯 ——同心圆模式 ❖ 霍伊特 ——扇形区位模式 ❖ 哈里斯和尤曼 ——多核心模式
❖ 第五,研究社区如何适应内外力量的作用并整合 其组成部分。
三、社会体系论
❖ 沃伦——社区次体系理论:把地方性社区作 为社会宏观体系的次体系。
❖ 作为宏观系统的节点的社区,其系统内外的 连接方式,分别为:垂直模式和水平模式。
❖ 社区的垂直模式是不同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 社区外系统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水平模 式是社区不同的社会单位和子系统相互之间 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类型学
❖ 迪尔凯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一种以共同的信仰、风俗习惯和仪式 等相似性为基础的社会联系。
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复杂劳
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秩序。 ❖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四种模式变量:情感
性与情感中立性;专一性与扩散性;特殊性 与普遍性;先赋与自致。
二、人类生态学
❖ 社区是一个综合型的社会单位,包含着一 整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 设施。
❖ 这些设施,如教育、卫生服务业、商业等, 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基本需要,是保证 社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社区的要素——社区意识
❖ 社区意识指居住在某一社区的人对于这个社 区有一种心理上的结合,亦即所谓归属感 。
第三节 社区的基本类型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0章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类型 ➢ 依范围划分,有广义社会政策与狭义社会政策 ➢ 依对象划分,包括犯罪、人口、农民、劳工、就业、 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 ➢ 依层次划分,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内容 ➢ 美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 医疗服务,教育,住房,儿童福利等 ➢ 英国:社会保险,社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 高龄老人),社会救助(低收入户、贫穷老人、失 业者),保健服务,社会服务等。 ➢ 中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就业,社区等
社会政策模式 剩余模式(又称补缺型模式)
➢ 家庭和市场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正常机制,当他们无法发 挥正常功能时国家才弥补其缺失,而且社会福利的提供 只应该是暂时的,国家所提供的协助不会超过维持最低 生存的标准,受助者要经过官方制定的严格程序才能获 得受助资格
制度性再分配模式 ➢ 把社会福利视为一个常规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扮演福利 供应者角色,它把社会服务当做社会正常和第一线的功 能,把促进社会福利和针对整个人口提供的服务制度化
第十章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历史进程 社会政策的制定 社会政策的理论解释 中西方社会政策比较
社会政策概述
关于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
瓦格纳(1891)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 范围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公平 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海牙国际社会福利协会(1972):社会政策当是一个国 家所采取的一种政策,旨在减少被剥削阶级的社会问题, 而现代的想法则认为:社会政策乃是改进社会环境,以 及探求全体人民的安全与平等的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伦理基础
需求与资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生理需要:如衣食、住房、基本生活保障、性欲 ➢ 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经济安全 ➢ 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 ➢ 尊重需要:如自尊、能力、权威、地位 ➢ 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一、“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整体观和历史感的思维方式。
(社会学的思考)·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调查(①实地调查(田野调查);②抽样调查)。
·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三、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功能(简答)1)认识和改造社会。
2)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功能。
3)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理解、分析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其成员。
·社会唯名派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
三、社会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社会学概论
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群学:清末,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本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昌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即教育群众教育之学。
拯救中国于危亡之学。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严复,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肆言》。
4.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5.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6.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产物。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他是时代的呼唤。
7.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定义社会的?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8.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3、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9.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渊源已久。
当孔德和马克思、恩格斯在时,基于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在理论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孔德在政治活动中的反动政治立场,遭到过马克思、恩格斯不止一次的批评,但并未因此否定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第十章社会组织10.1 复习笔记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①社会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社会组织的特征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①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是组织与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②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③角色。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
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
④权威。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第10章个人社会化
第十章个人社会化社会中的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化使得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
什么是社会化一、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
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
现代研究认为,社会化的涵义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全部内容,而且包括个人成年后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教化、内化与调适的全部内容。
二、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被界定为个人与社会不断调适,使其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过程即社会化。
(《教程》P205)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对于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适。
三、社会化的特点1、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从个人而言,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当然,这种强制性伴随着个人进入成年和老年期而逐步减弱。
2、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表现在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A:错B:对答案:B2.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即研究整个社会。
()A:对B:错答案:B3.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是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A:错B:对答案:A4.社会学创立于()A:二十世纪三十年代B:十三世纪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D:人类社会出现时答案:C5.社会学的创始人()A:斯宾塞B:马克思C:马克斯·韦伯D:奥古斯特·孔德答案:D6.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A:个案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遍调查答案:D7.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A:孔子B:韦伯C:孔德D:马克思答案:C8.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推理的功能B:预测的功能C:规范的功能D:解释的功能E:描述的功能答案:BCDE9.社会学研究及基本程序主要包括:()A:选题阶段B:总结阶段C:观察阶段D:设计阶段E:实施阶段答案:ABDE10.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解法D:比较法E:历史法答案:ABDE第二章测试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反文化对社会进步只会起到消极作用。
()A:对B:错答案:B2.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可称文化元素的是文化特质。
()A:对B:错答案:A3.文化的内容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的。
()A:对B:错答案:B4.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A:礼仪禁忌B:拜访方式C:庆典方式D:科学技术答案:D5.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A:文化特质B:文化特质丛C:文化丛D:文化模式答案:A6.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A:文化的冲突B:文化相对论C:文化暴力D:文化的融合答案:D7.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A:计算机黑客B:一夫一妻制C:自然主义者D:哥特人答案:B8.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A:共享性B:变迁性C:传递性D:象征性E:复合性答案:ABCDE9.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B:文化塑造社会的人C: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D:文化关乎国家的稳定E:文化使社会的规范系统化答案:ABCE10.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社会学概论考点
第5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要点】※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有可习得性、共享性、象征性、全括性和整体性。
※文化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之分。
※文化包括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文化具有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和涵化功能。
目录:(P84-93)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第三节:文化的构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2.怎么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3.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4.怎么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2-可习得性——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共享性——文化并非是个人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象征性——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全括性——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种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都包含了文化因素的参与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了一个统合的整体4-认同功能——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不同社会和民族在内在本质上的区别规范功能——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为系统化整合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涵化功能——人需要通过文化涵化才能成为社会的人第6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要点】※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学概论重点、要点及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重点、内容要点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即《复习指导》对于教材各章节教学重点考核内容所作的调整,如删去的内容,就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填空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联系实际题时,首先要解答问题同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
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填空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20%。
三、复习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选择题范围
第一章自测题一.单选题:1. 社会学创立于()A. 人类社会出现时B. 十三世纪C.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D.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确答案为:C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奥古斯特·孔德B. 斯宾塞C. 马克思D. 马克斯·韦伯正确答案为:A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 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C. 过去了的社会D. 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正确答案为:B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A. 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聚集到一起正确答案为:C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大同社会B. 小康社会C. 理想国D. 和谐社会正确答案为:A6. 以下属于人文性社会科学的学科是:()A. 政治学B. 经济学C. 教育学D. 人类学正确答案为:D7.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A. 孔子B. 马克思C. 孔德D. 韦伯正确答案为:C8. 对解释的准确理解:()A. 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B. 由结果找原因C. 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D. 探索改造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正确答案为:B二. 多选题:1. 社会学的产生的背景有:()A. 资本主义大发展,社会大变革B. 自然科学大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成果的出现C. 社会调查的兴起和统计学的发展D. 丰厚的思想渊源E.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正确答案为:ABCD2. 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 描述的功能B. 解释的功能C. 规范的功能D. 推理的功能E. 预测的功能正确答案为:ABCE3.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A. 整体性B. 综合性C. 应用性D. 实证性E. 信息性正确答案为:ABCD4. 社会的特点如下:()A.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B.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C.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D.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E. 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正确答案为:ABCDE5.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前提是:()A. 自然环境B. 人口C. 文化D. 社会关系E. 社会制度正确答案为:AB第二章自测题一.单选题:1.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一书中A. 《实证哲学教程》B. 《社会学原理》C. 《社会学方法论》D. 《经济与社会》正确答案为:A2. 《自杀论》的作者是()A. 奥古斯特·孔德B. 斯宾塞C. 迪尔凯姆D. 马克斯·韦伯正确答案为:C3.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B. 帕森斯和默顿C. 科赛和达伦多夫D. 库利和米德正确答案为:B4.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A. 1952年8月B. 1958年6月C. 1978年12月D. 1979年3月正确答案为:D5.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A. 晏阳初B. 费孝通C. 李景汉D. 孙本文正确答案为:B6. 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A. 个案调查B. 抽样调查C. 普遍调查D. 典型调查正确答案为:C7. 从调查对象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行调查,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方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正确答案为:D8. 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 抽样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个案调查正确答案为:D9. 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B.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C. 统计出来的全部调查结果D. 调查资料的汇总正确答案为:B10. 调查者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案,通过设计一套要求被调查者回答的问题表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 问卷法B. 个案法C. 抽样调查法D. 观察法正确答案为:A二. 多选题:1. 社会学研究及基本程序主要包括:()A. 选题阶段B. 设计阶段C. 实施阶段D. 观察阶段E. 总结阶段正确答案为:ABCE2. 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上半叶,其代表人物()A. 奥古斯特·孔德B. 斯宾塞C. 马克思D. 马克斯·韦伯E. 迪尔凯姆正确答案为:AB3. 西方社会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时期,其代表人物是()A. 奥古斯特·孔德B. 斯宾塞C. 马克思D. 马克斯·韦伯E. 迪尔凯姆正确答案为:DE4. 斯宾塞认为,社会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三个系统,即()A. 营养系统B. 排泄系统C. 循环系统D. 神经系统E. 物理系统正确答案为:ACD5. 中国社会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有:()A. 孙本文B. 潘光旦C. 吴文藻D. 费孝通E. 丁克正确答案为:ABCD第三章自测题一.单选题:1.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A. 庆典方式B. 拜访方式C. 礼仪禁忌D. 科学技术正确答案为:D2.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A. 文化特质B. 文化特质丛C. 文化丛D. 文化模式正确答案为:A3. 古典的文化进化论主要产生于()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正确答案为:D4. 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A. 文化的冲突B. 文化相对论C. 文化的融合D. 文化暴力正确答案为:C5. 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A. 鲁思·本尼迪克特B. 塞缪尔·亨廷顿C. 玛格丽特·米德D. 博厄斯正确答案为:B6. 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A. 自然主义者B. 哥特人C. 计算机黑客D. 一夫一妻制正确答案为:D7. 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鲁思·本尼迪克特B. 塞缪尔·亨廷顿C. 玛格丽特·米德D. 博厄斯正确答案为:A8. 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A. 象征性B. 复合性C. 传递性D. 变迁性正确答案为:A二. 多选题:1. 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A. 象征性B. 复合性C. 传递性D. 变迁性E. 共享性正确答案为:ABCDE2. 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 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B. 文化使社会的规范系统化C. 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D. 文化关乎国家的稳定E. 文化塑造社会的人正确答案为:ABCE3. 文化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A. 区域性文化冲突B. 集团性文化冲突C. 阶级性文化冲突D. 民族性文化冲突E. 时代性文化冲突正确答案为:ABCDE4. 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B. 文化的适应C.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D. 文化的转型E. 文化的更新正确答案为:ABCDE5.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A.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B. 重实际轻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C. 家族本位宗族集体主义文化D. 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E. 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正确答案为:ABCDE第四章自测题一.单选题:1. “性善论”是由()提出的。
第十章 新版社会学概论 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课件
五、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 (一)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大收益者 ▪ (二)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成为我国社会分
层结构中的主题 ▪ (三)弱势群体问题 ▪ (四)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 (2)经理人员阶层: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 层管理人员。
▪ (3)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 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 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主要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 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 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和科学技术工 作的人员。
▪ 精英人物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 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 力的成员。 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四、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一)分层方法 ▪主观法:自我评分法 ▪声誉法:别人对其评分 ▪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例如收入、 教育程度等。
(二)分层标准
▪收入 ▪职业 ▪教育程度 ▪权力
▪ (二)角色 ▪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一
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
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或紧张的状态。 ▪ 角色与自我认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的认同。
▪(三)社会群体和组织
▪ (一)身份或地位 ▪ 身份或地位指的是在某以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XXX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第一章导论一、选择1、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D)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二、填空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XXX)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一词。
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1、社会学研究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什么?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将来怎么样。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一、选择1、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XXX发表的( B)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B《社区与社会》C《社区》D《中等市镇》2、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B)。
A马克思B韦伯C涂尔干D戴维斯与摩尔3、把人类社会的精神成就称作文化,而把物质成就称为文明的是(B)。
A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B19世纪德国学者C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D2 0世纪美国学者4、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A )。
AXXXCXXX5、XXX的学生XXX创立了( C)。
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6、(B)是中国较早讲授和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1923年曾担任XXX社会学系主任。
社会学概论选择题(复习资料).
选择题:2003年下半年:1。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研究》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族是()A核心家族 B主干家族 C联合家族 D其他家族4.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5.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库利C帕森斯 D米德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来最大效益,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8.社会保险属于()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人身、人寿保险9.“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C“文化类型”说 D历史三阶段说10.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想似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CCBACCDCCA)2004年上半年: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A严复 B陈千秋 C梁启超D康有为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米德 B托马斯 C林顿 D库利3.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4.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B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B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5.阶级的本质是()。
社会学概论
2、社会结构的组成
社会群体——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P134)
社会制度——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P50)
2、 交流功能。创造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提供人类交往的场所、规范人类交往的行为。
3、 导向功能。提供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际关系。
4、 继承和发展功能——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和发展。(P45-46)
社会结构
结构功能主义的帕森斯关键词“内化”,内化是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实际被个性体系吸收的过程。(名词解释很可能!)
角色距离: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即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索要扮演的角色之间差异现象。
7、 功能主义流派:社会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在对整体发生着作用,他们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急速而非缓慢的变革具有破坏性,社会体系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连锁反应。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
8、 冲突理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资源、报酬分配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科塞、米尔斯。
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2、语言和符号3、社会规范(包含制度)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5、物质产品
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或创造出来的。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经验。3、文化具有复合性4、文化具有象征性5、文化具有多样性6、文化具有共享性
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2、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3、文化的社会区分功能(非物质文化要落后于物质文化的发展,会造成文化滞后现象。这是文化滞后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序号及名称第十章社会分层本章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在准确理解分层体系结构、层级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层标准;2.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流动的类型是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又一个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现代社会的流动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分层的本质2、社会分层的标准3、社会分层体系4、社会流动的意义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的涵义“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就将这一概念引申过来用以描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平等的,类似地质结构那样的高低有序的梯级层次现象,并称之为“社会分层”。
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
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
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
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差别,由此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差别,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高低有序的等级现象。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但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分工,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分化与进程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差别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社会分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水平分化,另一种。
是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是一种处在一个地位群体中的人们在社会职能上的分化,这种分化不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差别在。
垂直分化则是造成地位、群体之间高低顺序上的差别的分化。
从结构上来看,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分层无论都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阶级,第二个层次是阶层,第三个层次是层界。
二、社会分层理论早期的社会学家们目睹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层的急剧变化,关注和研究社会分层产生的原因及本质,形成了种种理论。
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时,一些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而另一些不占有,占有者即可依据这一有利资源剥夺不占有者。
因此也可归结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产生不平等的基本原因“2.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
韦伯同意马克思关于经济力量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因素的观点,但是它认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抹煞,因此提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种因素是造成社会差别和不平等的原因的分层理论。
主张在划分成员等级标准时用多种标准和综合性标准。
目前社会学家通常都赞同这个标准而把社会成员分为若干阶层或社会层级,主要参考收入水平、职业种类、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威望、居住地区等等标准,把每个社会成员纳入不同的社会集团或阶层。
例如美国社会学家沃纳根据财产、地位和声望等综合标准将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划分权个阶层,即上上层、上下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
详见教材。
3、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用精英理论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在西方社会学界具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
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和永恒的,但不同社会的分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并不相同。
农业社会的分层结构是稳定的,成员身份的获取是世袭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层结构则是可变的,成员身份获得不是世袭的,所以现代社会的不平等取决于个人天生的能力和才干之差别。
即生理差别或自然差别。
精英正是在此概念下提出的。
精英循环理论试图说明社会系统尤其是政治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机制是:保证各层级之间的循环畅通,有精英人物上升和平庸者下降的循环机制。
详见教材。
4、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对社会不平等的解释。
功能主义认为,分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维持社会方面有着某种有益的功能,满足着社会的某种需要。
详见教材。
5、冲突主义理论。
冲突论者否定了功能主义的看法,认为社会分层是某些集团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创造和延续下来的制度,它导致社会冲突,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动力。
详见教材。
6、平等与效率的理论。
现代社会学家基本都承认分层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而承认这一合理性的核心主要是维持社会平等与促进社会效率的关系问题。
由于二者不可兼得,因此在政策选择方面存在着两派基本观点即主张平等优先和主张效率优先。
详见教材。
第二节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分层方法与分层标准1.分层的方法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
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详见教材。
2、分层标准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是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为标准;第二是以潜在的地位为标准如收入、教育水平等。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第一,收入;第二,职业;第三,教育程度;第四,权力。
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也可作为分层的标准。
二、分层的测量研究1、五等份法: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收入总量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详见教材。
2、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该指数反应的是社会两极人口与中等收入人口的比率关系。
3.社会综合地位量表:在西方称为SES量表。
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并计算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一个社会其成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的量化分析1、多元分层结构:是指由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空间中的具体分布状态确定的各分层地位之间的关联度。
或者说是在多种分层标准下各分层标准之间的关联度。
详见教材。
2、结构弹性分析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把结构弹性定义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在这种分布中各分层地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
因而可以说,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弹性越高。
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
刚性社会分层结构具有四个特点:刚性结构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刚性结构意味着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进行层间交往;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若。
具有以下特点: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它资源而得到补偿;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四、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状况的分析:此部分内容具有在学术研究未有定论的性质,故只进行介绍性说明。
详见教材。
第四节社会流动一、什么是社会流动可以说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对位结构,而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流动也可称社层流动,它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所谓垂直流动也称上下流动,是指个人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动。
垂直流动将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所谓水平流动,是指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的横向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点可以把社层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
所谓一生中流动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升降变化;所谓代际流动是指两代人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
研究代际流动,不仅可以了解代与代之间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动,而且也可以发现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
3、根据社层流动的结构程度,可以将社层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所谓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变革而因起的较大规模的一群人在地位、职业或地区上变动;所谓非结构性流动是指结构性流动之外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而引起的单个人的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要受其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制约,也同流动主体的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特长、文化水平、等有很大关系,研究非结构性流动可以了解到各层次之间的开放程度和平等的竞争机会。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社会结构性因素社会成员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由社会的分层结构制度所决定的。
分层制度提供着社会成员实现地位流动的可能性,是实现流动的前提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2、个人因素可以划分为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
先赋因素指个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条件如性别、家庭出生等;自获因素则是后天获得的各种机会条件如受教育水平、职业等等。
先赋因素和自获因素并非毫不相干,在一个分层的社会里,获得教育、职业等条件有时就取决于先赋因素如家庭地位。
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1、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有助于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度。
2、合理社会流动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
本章思考题问题1简析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参考答案要点:1.先回答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其理论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评价。
问题2社会学进行社会分层的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要点: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声誉法则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客观法是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
该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问题3什么是社会分层?谈谈你对社会分层的理解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分层的概念;2.根据所学的几种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问题4试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及其基本类型参考答案要点:1.先说明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概念;2.通过社会学关于多元分层结构的弹性分析说明弹性分层结构和刚性分层结构两种分层结构类型。
问题5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具有哪些类型?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2从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将社会流动区分为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