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教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家教中常见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王金銮
家长,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教对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家教中,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出现了一些困扰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倾向。在平时好多家长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家教一度陷入误区。下面就和家长们谈谈我们眼中常见的几种家教误区:
1、过高期望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中国的父亲和母亲们对子女的高期望值,似乎已经严重到了不能再严重的地步。如果子女们对父母们的这番“苦心”和“美意”都能够接受,倒也不是件坏事。本来,中国的古话就说,志当存高远。问题在于,孩子们对此似乎并不领情。调查结果表明,成就需要较强的孩子比想象的要少得多,认知需要较强烈的独生子女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不能感到快乐。
于是,麻烦就这样来了:一方面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是“不求闻达”、“淡泊明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对于未来前
途的看法上,父母们的要求与孩子们的想法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徐力杀母,触目惊心。)
2.过度保护
当然,尽管父母们对孩子们的期望值很高,但孩子们也并不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们在亲子交往中所享受到的父母之爱,甚至已经到了令其无法消受的地步。有超过6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衣服和做饭等最起码的家务,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2分钟,而美国近一个半小时,韩国40分钟,法国35分钟,英国30分钟。他们逍遥得简直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皇后”。不做家务倒也罢了,另有部分家长还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应做的事情,如看见作业多,帮着搜集材料,这种好心只会害了孩子。(例1:“替蝶破茧”不可取;例2:中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愈少,儿童参与活动的程度越高;成人给予的指导愈多,儿童参与活动的程度就越低。卢梭曾幽默的“教导”我们:“你想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吗?办法只要一个,无休止的关心他吧。”由此看来,要想孩子摆脱“低能”,成为“人才”,在教育活动中,父母就必须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替代,通过“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宽松氛围,让孩子经过挣扎,“破茧而出”。)
3、过分干涉
溺爱型教育方式相反,有些父母奉行的是孩子“不打不成材”的信念。专制、粗暴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形成并加剧亲子关系中的对立情绪。而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所指出的,强制会引发孩子的敌意,同时又提供了一个表达敌意的方式,即父母的惩罚方式无意中向儿童提供了如何打人的模式。(更大的问题还不在于孩子学到了坏样子,而是酿成大祸:王某自杀,残酷现实,不堪耳闻。)
4、过分放纵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单亲孩子,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没有家人的管教束缚,爱接触一些社会不三不四的人。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影响。
5、教育不当
家庭教育,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孩子早恋。激烈的竞争使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神经高度紧张,为寻找精神依托,异性间或许能得到少许安慰,互相倾诉,逃避现实。另外受某些爱情小说和影视的影响,甚至课本中的爱情故事……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疑有诱惑力。导致一些学生的早恋。家长们面对早恋的孩子,觉得他们做了不是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是一种耻辱,是做了见不得人事,而对孩子进行谩骂,甚至殴打,严重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定位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新形势下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理想催化法。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品德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望、上进心强;同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发育没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时,要坚持以树立远大理想为核心,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理想催化引导式教育。在引导孩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时,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化解与孩子德智体全面进步成长密切相关的基
本道理,变成催化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立身成人的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信念在孩子心灵里应有的位置,使孩子从小乐于接受、并演化为他们成长进步的动力。
2、心理疏导法。从实际情况看,许多未成年人案件都起源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些家长对未成年的孩子心理异常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以至于小事变成大事,小错铸成大错。因此,未成年人(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心理问题较多),家庭教育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疏导。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倾听孩子的心理倾诉,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情绪偏激、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的孩子,要找准心理变化根源,进行必要的家庭调控疏导,使孩子从忧虑中解脱出来;对性格孤僻、比较娇气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多做些艰苦的事,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社区集体活动和抛头露面的工作。
3、生理伦理法。未成年孩子生理不够成熟,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社会上淫秽物品,带有性刺激的影视镜头和现代网络“桃色新闻”的传播,对未成年孩子的生理有很大的刺激,会产生正常需求和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对生理知识避而不谈,或者对谈及性知识就横加指责,很容易导致未成年孩子由于生理知识缺乏而产生好奇、自我困惑、迷恋,误入歧途。因此,家长要改变思想观念,敢问、敢讲孩子生理上的问题,使孩子辨清社会生活中是非、美丑,消除未成年孩子生理上的模糊认识。要根据孩子生理特点,经常进行必要的生理知识方面的辅导。
4、目标激励法。未成年人成长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成长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