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精选8篇)

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精选8篇)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
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1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从小在社会和家庭的呵护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也极其自然的把自己标记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将来一定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群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实践调查与统计为了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在我家所在地区发起问卷调查,共收回82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对价值的判断依据”“该如何取得成功”“对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的做法怎样看”“对以后所从事岗位的期望”“择业时更注重什么”“毕业后怎样决定就业地”“是否做过兼职”。
现对问卷分析统计如下:1)对于“对价值观的判断依据”2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对社会的贡献,3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40%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
2)对于“该如何取得成功”19.7%的大学生认为要靠自己的奋斗,21.1%认为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他人为辅。
3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要努力,但也要靠别人的帮助,21%的大学生认为以利用他人为主,自己努力为辅,5.3%的大学生认为顺其自然。
3)对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40%的大学生持不愿意观点,3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将来可能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就愿意帮忙,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这样做。
4)对于“对以后岗位的期望”21%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23%的大学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34%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2%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不干。
5)对于“择业注重什么”15%的大学生认为要符合自己兴趣爱好,30%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身才能,35%的大学生认为要收入高,福利好,20%的大学生认为要选择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高的公司。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实现路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以及实现路径,对于指导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整体上是积极的。
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感到责任重大。
他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倡导劳动精神。
大学生对艰苦创业和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和资源。
大学生对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观也逐渐认同,追求人民民主和社会民主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大学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关心弱势群体,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需要承认的是,当前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足之处。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低,缺少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个别大学生过于崇尚物质主义,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价值观念的培养。
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够关注,缺乏积极的公民行为。
少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偏差,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路径。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高校应该积极倡导和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学校可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庭和社会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整体上是积极的,但仍存在一些认同不足之处。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实践和引导等途径,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丰富,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思潮和文化。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二、追求物质的诱惑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物质追求的诱惑让大学生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容易陷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境地,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观固化的矛盾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固化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大学培养了大量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对大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找到平衡。
四、社会问题的考验与自身信念的坚守社会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参与,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挑战着大学生的信念和正义感,需要他们勇于面对和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从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两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社会参与能力。
二、倡导平衡发展的理念大学生应该树立平衡发展的理念,注重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在个人追求的同时,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团组织,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交能力。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丰富,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中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当下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1.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在接触社会后,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对物质享受有着过分追求,不断追赶潮流,购买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导致物质消费过度。
2. 忽视精神追求由于重视物质享受,大学生对精神追求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学习、阅读、文化活动等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精神追求变得次要化。
3. 忽视社会关怀物质主义追求的大学生往往会忽视社会的公益活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对社会责任感缺乏,形成一种“以己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二、对策建议1. 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精神追求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多参加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文化活动,注重修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从小事做起,尽力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消费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买来的快乐。
物质并不是生命的全部,焦虑的生活、盲目的消费只会带来一时的快乐,而精神追求才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4. 加强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大学生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互相交流理念和观念,从而增加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引导彼此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
5.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大学生需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理性识别需求和欲望,避免因为拥有最新的商品而消耗自己的精力和财力。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个人发展和成长。
他们普遍认为成功不仅仅是指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个人能力。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益于个人成长的活动和课程,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利。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也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态度,表明他们愿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调研也显示,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平等和多元化。
他们对待不同群体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重视性别、种族、宗教等各种多元化因素。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应该因为个人身份而受到歧视。
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追求更加多元和包容。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和注重社会责任感的特点。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平衡,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
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人们常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为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大学期间,学生需要接受丰富的知识教育,同时也需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工作过程中,对自己应有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所持有的一种看法和态度。
为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大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本文将基于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一个职业人员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诚实守信,在职场中保持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并不缺乏,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一些存在问题。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关于职业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
他们更加追求高薪和光鲜的职业,而忽视了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这种短视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使其在就业过程中迷失方向。
此外,调查还显示一部分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存在盲从现象。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或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职业,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个人优势。
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可能导致大量人才在某些领域聚集,而其他领域缺乏人才。
这也暴露出大学教育的一个问题,即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和引导。
除了这些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在职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有竞争才能取得成功,而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职场中,团队合作能力往往被认为是一个职业人员必备的素质。
因此,大学生在培养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了他们对职业道德和操守的重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职业发展理解的偏差、职业选择的盲从、职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本讨论采纳问卷调查、访谈和同学自我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高校生作为讨论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看法,个人看法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一、当代高校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当代高校生的政治看法是主动的,关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擅长捕获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殊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猎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怀国内的社会进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怀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
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还有一部分同学盼望为偏远贫困地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高校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很多高校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意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学问,而把努力拓宽学问面,开阔视野,熬炼各种驾驭生活的力量,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
课余时间许多同学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学问面,涉猎广泛。
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事,多把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高校生普遍认同。
当代高校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
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怜悯心、责任感和正义感。
对现实社会布满信念,并拥有自己的美妙的抱负。
他们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达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当代高校生价值观的误区人生抱负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
在世界不断改变和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少高校生个人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表如今:只顾自己利益,到处为自己着想,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法,不情愿关怀和关心他人,不喜爱参与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峻。
拜金主义兴起和急功近利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经济不断提高,个别高校生开头接受并认为金钱至上的观点,消失拜金主义现象。
他们渴望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有些高校生过于看重和追求名利。
三、加强当代高校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在我国当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
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

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但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的现实,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面对失业、就业压力大、薪酬低等问题。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实际的就业需求只能满足其中的一小部分。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观念不清、浮躁消极、定位错误等问题。
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导致他们在求职面试中表现欠佳,错失了不少机会。
一些大学生对工作满足感不强,心态不稳定,缺乏职场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严峻挑战,而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及时调整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
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准确了解,导致在就业选择上盲目从众,不做具体规划,只是随波逐流,甚至盲目跟风。
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存在片面性,过分追求金钱和地位,忽视了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工作态度缺乏珍惜和坚持,急功近利,缺乏耐心与毅力。
一些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长远眼光和执行力,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
种种问题意识的存在,给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障碍。
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摆正就业观念,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1.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受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影响产生偏差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偏差,具体表现如下:+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颇有市场。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重才能轻道德品质: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3.就业选择求稳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如国企、国家机关等。
这反映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毕业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来源,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学习压力大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一方面,有的学生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人际交往问题是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面对大学开放自由的环境和众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
而在城市中长大的、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则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提升路径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提升路径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提升路径引言: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劳动本身的认同、尊重和追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也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当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整体上呈现出弱化、缺失、功利化等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措施提升其劳动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新动力。
一、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1. 劳动意识淡薄当下,大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途径普遍成为“精英教育”的代表,他们的劳动意识普遍较淡薄。
在大学校园中,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补习课外知识的同时,很少参与体力劳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这导致了他们在面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时,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能力和价值观。
2. 劳动价值观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被功利化,他们认为通过高学历和高技能能够获得高薪、高地位、高社会声望,而对于劳动本身的价值漠视。
很多大学生对体力劳动持有偏见,认为体力劳动是低端、辛苦和卑微的,这使得劳动价值观淡化。
3. 劳动感恩心缺失大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辛勤劳动过程,往往缺乏对他人辛勤劳动的感恩之心。
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的供养或者通过家庭背景等优势而获得机会。
这样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劳动困难时,缺乏坚持不懈和奋发努力的精神,也缺乏对他人辛勤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二、提升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路径1. 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体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大学阶段开始接触到各类劳动,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规范劳动实践学校和社会单位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
学校可以与企业、农村、社区等部门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大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3. 树立劳动典范通过宣传和表彰劳动典范,树立劳动榜样。
学校可以组织评选“最美大学生劳动者”,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嘉奖,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能够看到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本文概述1、简述当前社会背景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价值选择困惑和道德挑战。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虚假信息、网络欺诈、恶意攻击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一、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在形成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针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是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研究,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日益增加,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态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思政教育和青年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不少学者围绕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探索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以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现状,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以收集全面且准确的数据。
调查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文献研究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以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和当前趋势。
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包含了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维度问题,如自我评价、职业期望、道德观念、社会责任等。
通过在线和纸质问卷的形式,广泛分发并收集数据。
访谈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访谈,访问了部分大学生、教师、辅导员以及职业规划师,从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中获取了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一手资料。
数据分析法: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揭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指出存在着盲从、功利主义等问题。
接着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即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然后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强调大学生自身责任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呼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本文指出未来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建立全面多样的价值观引导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教育对策、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引导机制1. 引言1.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着多方面的影响,而现实中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或者模糊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理性思考,找准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严峻。
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等各种社会变革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面对这些变化,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出现丧失自我价值和人生方向感的问题。
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针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和自身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育也应当注重启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化。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理想信念的淡薄迷茫、价值判断模糊、传统价值观念弱化等问题。
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路径主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校园文化和班风建设中;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等。
标签:价值多元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对策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念互相碰撞和交融,逐渐形成了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世界。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引起人们对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变革,过去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开始为不同形态的价值观所取代。
”[1]。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地接触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出现困惑,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如何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是我们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取向总体是好的,基本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
但是,在当今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非常容易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所以在价值认同方面当前大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第一,理想信念的淡化与信念归属的迷茫。
当代的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以往具有很大的区别,当今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包括有各种非主导价值观、亚文化、各种思潮以及国家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共同体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混乱和迷茫的状态。
这种混乱和迷茫造成了价值体系的冲突,使得部分学生在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由于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信念归属感的迷茫而感到无所适从,无从选择。
第二,价值取向多元化、实用化和价值判断模糊化。
在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的选择、判断和纠结着。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生越来越多,这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高校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肯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断的。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表达,就是“职业价值观”。
高校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同学的择业行为带有肯定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对同学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性和决断性的作用。
同时,职业价值观也影响到同学在某个详细工作中的立场,影响着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当代高校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中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高校生职业价值观的转变不再是某个高校的个案问题,而已演化为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报告《高校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
价值观的合理与否径直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通过对高校生业价值观的调查讨论,引导教育高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意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实时、充分、顺当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进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细说来,本文将要集中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描述当代高校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即高校生具有什么就业倾向?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择业方向?第二,阐明高校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二、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是以淮阴师范学院全体在校高校生为调查总体,采纳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详细做法是:先在淮阴师范学院的全部系科中随机抽取5个系,在所抽中的每个系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最末在每个抽中的班级里,按简约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名同学,总共抽取了100人。
这100人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
问卷由三部分共20个问题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状况,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属性、专业爱好、家乡、抱负月收入、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2024年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

《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而职业价值观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教育与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篇论文将探讨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可能的改进策略,以帮助提升我国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理解。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态度。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仅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还能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最后,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开展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等课程,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很多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教育方式单一。
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
最后,社会支持不足。
社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四、改进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改进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首先,优化教育内容。
职业价值观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1.崇尚物质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普遍受到物质主义的影响。
他们将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追求看作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忽视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
2.追逐短期利益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持久的奋斗精神。
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成功和成就,忽视艰辛努力的意义。
3.缺乏独立思考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过分依赖于互联网等工具来获取信息,较少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对策1.重塑精神追求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于精神追求。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精神文化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人文精神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2.强化社会责任感大学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培养批判性思维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实验和创新项目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
然而,通过重塑精神追求,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等对策,我们有望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1. 浮躁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竞争,往往表现出浮躁的价值观。
他们追求名利和享乐,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成功,对待人生和事业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和追求。
这种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考和内心的满足,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2. 价值观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和文化越来越丰富多样,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化。
他们接受了各种文化和思想,缺乏自己的坚定立场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惑时觉得迷茫和无助,缺乏对生活和未来的方向感和把握。
3. 规则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规则意识,表现为缺乏守法意识、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一些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存在考试作弊、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甚至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这种规则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1. 社会因素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环境,导致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生活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和不安感。
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心态和价值观。
2. 教育因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缺乏对真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和鉴赏能力。
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关心,导致一些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
3. 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和思想过于丰富多样,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塑造,使得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和思想时缺乏自我辨别和把握能力,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和误导,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
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通用5篇

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通用5篇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篇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开放、反应灵敏、勇于创新,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反映着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
调查和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变化特点,对摸清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探索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解决他们面临的人生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寒假期间,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表),从我家乡县大学生价值观评价、人生态度、责任感、抱负水平、行为表现入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进行思考,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是积极、正确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呈现出价值观标准功利化、价值观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识弱化、人生态度消极等趋势。
针对这些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方式与样本情况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在假期期间对家乡(地名)归家大学生使用量表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进行,并对两种调查结果进行互相比较、验证。
量表测试是根据测试对象的得分多少来判断所属类型的间接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是使用自行设计的直接反映价值观认识、行为表现等状况的题目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调查分析(一)量表测试结果与分析测试试验按照测试题目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测试内容包括:价值观、人生态度、责任感和抱负水平。
在价值观方面:由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在价值观方面根据遵从或非遵从社会规范和自我或他人导向两个维度,将价值观划分为踏实型(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和内控的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一种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是一种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于保守)、功利型(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等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四个类型,多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正确的,属于踏实型有半数以上,但也有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分别属于功利型和冷漠型,在调查群体中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已呈现多元化,并且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价值观;在人生态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周围状况基本满意,积极型、满足现状型两者之和为90以上%,这与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富有朝气和理想的优秀群体是相符的;在人生责任感方面:测试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比较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非常强型,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属于比较强型,少数的同学属于不负责任型;在人生抱负水平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与抱负水平都比较高,很高型和较高型分别为10%和80%,只有少数的大学生表现比较低,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富有理想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析摘要:本文围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接受程度,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展开探讨。
同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提升途径。
结论部分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深化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析、认识、接受程度、践行、问题、提升途径、发展趋势、教育、启示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探析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当代大学生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进行深入探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还有助于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
在当代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多种多样,有的能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核心概念,有的将其简单理解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有的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有的仅限于口头表态。
这种认识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学生的教育背景、思想观念、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大学生群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一部分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理解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主动践行其中的价值取向;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此持保留态度,觉得这些理念过于抽象和理想化,难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差异性也表明了教育的不足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在实践中,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展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忽略了社会公益和集体利益,导致行为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分析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
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
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
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
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
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加之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迅速地在全球蔓延。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在消遣和娱乐的幌子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工作体系尚在建立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
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目标过高、缺乏层次递进性,远离时代;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价值观教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炼过程,把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分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已是一个信息激荡、传媒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
各种传媒如网络、影视、书刊等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邪说,加上对很多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有的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之中;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一味模仿明星和西方饮食、服饰、生活方式,成为所谓的“新新人类”。
(五)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
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六)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一)加强理论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的理念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基本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展开。
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
教师应当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
其次,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于一切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加强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非强制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内化了教育要求。
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及其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形成,乃至于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使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并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
要加强实践的环节,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寻找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点。
其次,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在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他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他人行为的需要。
最后,大学生要身体力行,从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飞跃。
(六)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其次,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协调,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1、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索,2004(1).2、谢廷平.德性培育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3、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4、曾燕波.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再塑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5(3).5、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J].社会科学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