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一)绪论1.古代汉语课的性质2.古代汉语的含义3.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4.怎样学习古代汉语?5.教材介绍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主要是把古文作为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古文,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古代的天文地理、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等。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它与一般的外语课又有所不同。
首先,学习古汉语不存在口语听力等基本技能训练,一般也不强调写作能力,我们通常把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古籍的能力上。
其次,古代汉语并非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是横跨几千年的历时系统,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作品的文化背景,都有发展演变的问题。
只有联系具体时具体情况,我们才能正确读懂不同时代的古书。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我们既然是把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工具课来看待,那么我们必须对这种语言系统有一个总的认识。
简单地说,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使用的语言。
这样讲实在太笼统了。
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开始计算,到中国通史所认为的中国进入近代时期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不是这三千多年当中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呢?我们这里所讲的古代,究竟包括哪些时代呢?在先秦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BC770-BC256),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当时以人们的口语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书面语言,学者都用这种语言进行写作。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一大批经典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这种语言对中国后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体上继承了先秦的语言,不过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代以后,这种语言在实际口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历代文人仍然继续模仿这种书面语进行写作。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66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最新版整理ppt
67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臭”氣味
與 “香”相對
“惡”罪過,醜,疾病,憎惡,語氣詞
不用做語氣詞
“子”兒女
後來專指兒子
最新版整理ppt
68
《三国志·华陀传》“五禽戏”:“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钟-鍾、鐘 饥-飢、饑
获-獲-穫 汇-匯-彙
发-發-髮 复-復-複
最新版整理ppt
62
第三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最新版整理ppt
63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
(1)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手”、“耳”、“父”、“母”、“天 ”、“地”、“雷”、 “坐”、“大”、“小”
最新版整理ppt
64
(2)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最新版整理ppt
31
例字2
最新版整理ppt
32
例字3
最新版整理ppt
33
(二)隸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
隸書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漢 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叫隸變。隸變不仅 關係到書寫风格,而且也關係到漢字的結 構。
最新版整理ppt
34
1、漢字部首形體的簡化
• 爪→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火→灬
最新版整理ppt
35
19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 ’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最新版整理ppt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二单元 通论 简体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我们在讨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时候说过,文字学家主要是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构造。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由此看来,三家对于六书的解说基本上是相同的。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只有形声有时也称谐声),于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这样,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表: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5)转注 (6)假借许慎在《说文·叙》里解释六书时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象形以日月为例,指事以上下为例,形声以江河为例,这都容易了解。
会意以武信为例。
武字本作武,从止从戈,《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这虽然是春秋时代的思想,但是可以说明武字是会意;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
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令本是“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长本是“久远”的长,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zhǎng)(注:此据《说文解字·叙》段玉裁注。
《说文》:“令,发号也。
”又:“长,久远也。
”汉律:县万户为令,灭万户为长。
)。
这也比较容易了解。
最不好懂的是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说文家对于转注的解释,争论最多,这里不需要一一列举。
值得介绍的有三家:第一家是江声,他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说文》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都说凡某之属皆从某(如“凡木之属皆从木”),那就是“同意相受”。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简体版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们的意义;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和词,它们同现代常见的意义差别很远;还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不大好懂。
这些都要依靠字典和辞书来解决。
因此,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
要查阅字典辞书,需要懂得它们的编排体例。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的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只要学会汉语拼音方案,就能很快查出所要查找的字词。
但是,在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在古代则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①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4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参看本书第四册《古汉语通论·诗律(上)》和(附录二)《诗韵常用字表》。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会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
例如:口部是三画,排在心部之前,同在口部,“召”字两画(部首的笔画不计'),排在三画“名”字之前,笔画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丶)、横(一)、直(丨)、撇(丿)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乛)五种,依次排列。
例如:同是口部六画“咬”字在“哂”字之前,“哂”字在“咽”字之前,“咽”字在“哈”字之前。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是方形的,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0至9十个号码来代表。
四个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例如:左上角右上角诗左下角右下角左上角“头”的代码是0,右上角“叉”的代码是4,左下角“方”的代码是6,右下角“叉”的代码是4。
“诗”的四角号码是0464。
②四角号码查字法可参考《辞源》修订本第四册《索引说明》。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至十八)(一二册全)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免不了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这些都需要依靠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而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要比较有效地查阅,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本节先介绍一般工具书的编排法、注音方法和释义特点。
再对十几本常用字典辞书进行简单介绍。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界、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组、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偏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偏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五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后,大家大致才用许慎订的名称和班固订的次序,依次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弯曲)(1)大部分是独体象形、少部分是合体象形。
(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一般为实物名词。
人:像人体的侧视形。
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目:甲骨文像人眼形。
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
臣:像竖目形。
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
后加声符成“鼻”,以表其本义。
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
羊:甲骨文像羊头正视形。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
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有如下特点:(1)独体指事(2)加体指事本:本义指树根末:本义指树梢朱:本义指树干。
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腋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
本义为寸脉、寸口。
因其距手的距离,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刃:刀口。
3.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假设〞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免费下载】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一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按音序排列。
按拼音字母次序怕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序,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2)按部首和壁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四角号码检字法(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乙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
“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部余亥存。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全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
这是一部与词语为主,兼顾便可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
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社”,“(一)土地神主也”是第一个释义,“(诗)以社以方”是引得《诗经》中的话作例证,“{疏}以后的话是唐代孔颖达对《诗经》”这句话的解释。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通论补充通论(五)——汉字的构造阅读古书,主要是词汇问题,因为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多义词,而这些多义词与现代汉语又有很大的差异,要一一记住常用词的每一个义项,有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词的本义,由于年代久远,往往被压在多个义项的最底层。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意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造字时代,字形与本义的关系更密切,而弄清了本义,可以理清多义词的引申线索,有助于对词义的掌握。
因而,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结构。
一、关于“六书”汉字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徒”“行”“章”三个字,启蒙教学和书法教学从记忆字形和安排结构考虑,前两个认为是左右结构,后一个认为是上立下早的上下结构。
但如果要从造字意图来分析,就不会这样分析,我们的古人早就学会从造字意图来对汉字进行分析,这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所说的“六书”,下面我们进行介绍。
(一)“六书”三家说“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是六艺之一,但书中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到了汉代,才有人对六书进行了阐述,有三家,其名称和次序如下:班固:形象、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转注、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从三家所解说来看,“六书”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名称稍异,次序也不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在名称上采用许慎的,次序上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三家中,班固和郑众只说出了“六书”的名称,而没有给“六书”下定义,也没有举出字例。
只有许慎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就在他花21年心血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其理论主要在《说文解字叙》中,在叙中,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宣讲专题培训课件
(二)指事
•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 “視而可識”是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認識 大體
• “察而見意”是說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意義 所在
指事·純粹指事的抽象符號
(三)會意
•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 誼,通義。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的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 號相互構成一種聯係來表達某种意義。
竟→境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二、形成的原因 適應社會不斷發展需要而產生新字 保存在字典中的已經衰亡的字 上古漢字“兼職”情況多,後代不斷分化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衣部》:“草雨衣。”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詰詘:詘,通“屈”,詰詘,就是曲折。 •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一般認為前一句指形旁而言,後一句指聲
旁而言。 • 比類合誼:誼,通“義”。 • 以見指撝: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字常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 分析會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說文》的
術語稱爲:從某,從某。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1~18.doc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汉语第一册通论
陽庚青蒸尤侵覃鹽咸,董腫講紙尾……
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創部首檢字法,有540部首。後來
《康熙字典》合併214部。
編碼
四角號碼行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說文解字
訓經南許 詁無召慎 學雙陵( 家許(約 。叔今公 重河元 」南 ,省 著郾 名城年 的)) 經人, 學,東 家「漢 和五汝 58-147
《古文字類編》
高明編,中華書局1980年版,精裝一冊。 方便初學的古文字工具書,全書分古文字、合體文 字和徽號文字三編。 第一編收單字3056個,各字頭下分作四欄列:1.商 周甲骨文,2.商周金文,3.春秋戰國石刻、竹簡、 載書、符節、璽印、陶器及泉貨等文字,4.秦篆,注 明出處和時代。 收字精審,僅收已識、初學必須掌握的字,不收待 問、異體字。時代明確,每字可看清前後演變的軌 跡。 按自創古文字部首順序編錄,無部首表。
《漢語大詞典》
沒
漫不經心地
《經籍籑詁》
[清]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台、雷 塘菴主,儀征(今屬江蘇)人。組織數十位學者 合作編撰的《經籍籑詁》是匯集唐代及更早的古 書注解的字典,按平水韻分106卷。 專訓字義,不解字形,不注字音。各字下分別古 文異體,分義項羅列舊注或字書、詞書中的解釋。 義項按本義或聲訓、引申義、假借義排列,又以 經、史、子、集為序,均注明出處。各書重見或 相似者不避。兩漢碑碣及古人姓字,均列在最後。 《補遺》均低一格列於本字條下。 “本書採輯,雜出衆手,傳寫亦已數 過,訛舛之處,或亦不免。”(阮元 《經籍籑詁凡例》)
《辭海》(1979版)
《辭海》“芋”、“芴”字條
《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
卷,1990年出齊8卷。 新定200部首。楷書字頭54678,注重形、音、義、 證及其源流演變。 楷書字頭下收有代表性的甲、金、篆、隸等形體。 字下用“三段標音”(今音、中古反切和聲韵調、 上古韵部)。 常用字、常用義外,還考釋僻字、僻義及複音詞的 語素。多義字一般依次列本義、引申義、通假義。 數、量、代、副及其它虛詞注出詞性。 義項欠概括。 繁簡混排,釋文和現代例證用簡化字, 古代書證等用繁體字。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第1讲前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齐桓公伐楚前言一、书的体例1文选一、二册先秦《左传》、《战国策》三、四册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散文、骈文、诗歌2常用词一、二册中出现十次以上以类相从、每单元60~80词以上单音词,本义、引申义古今差别较大的字辨析3.古汉语通论语法、修辞、结构二、常见真题题型解释加点字——常用词加标点————文选选择翻译三、课程安排以文选和常用词为主,穿插重要的通论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二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有这样一些词:它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也可以是有的。
该:上古和中古只当“完备”讲,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到了中古以后才有“应当”的意义,在这后起的意义和“完备的意义之间,我们看不出继承的关系来。
”抢:抢(qiǎ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游》中“抢(qi āng)榆枋”的“抢”,是“突过”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地尔”的“抢”,是“撞”的意思,都和“抢劫”的意义无关。
找:找(zhǎo),《集韵》里有个“找”字,那是“划船”的“划”(huá)的异体字,和“寻找”的意义无关,读音也不相同。
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在“迥别”上,有“怕”,解释为“恬淡”,读bò,和今天的“泊”相同。
在“微殊”上,“止”当“脚趾头”讲,与“脚”不同。
劝:《左传成公二年》的时候,“以劝事君者”的“劝”是“勉励”讲,因为在上古”劝“只有”勉励“和”鼓励“的意思。
至于当”善言规劝“和”劝解“的意义,是汉魏以后很晚才有的。
给《战国策˙齐策》的”孟尝君使人给其事用“的“给”不能当“给予”讲,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给”这个意义。
再: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
“再”和“复”的区别:“再”字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
在解释古代词义方面,《说文》所讲的词义基本上是可靠的。
我们要正确地了解古代的词义,就必须依靠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辞源》、《辞海》在字义的解释上比较慎重。
但是词义具有时代的差别问题,所以我们字阅读时不仅要去查阅字典和文字学专著,还需要有自己科学的方法。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六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有非常多,在汉子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而这些不同形体分歧的字又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
1.古今字汉字增多的原因(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
如“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僻、譬等字的意义。
《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于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
《说文》里有“捨”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捨”字,这也不等于说没有“捨”这个概念,而是当时是由“舍”字表示(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下面是一些古今字(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于《说文》的归a组,见于《说文》的归b组)a.大太弟悌閒間説悦孰熟竟境隊墜涂塗赴訃馮憑賈價縣懸陳陣b.共供辟避知智昏婚天畋戚慼反返錯措卷捲尸屍我们对于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掌握古书的词义;(2)承认今字发展的事实,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
2.异体字异体字跟古今字的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在古代难免有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同一个词:棄弃齎賫詒貽諭喻鷄雞憑凭罪辠异体字有下列几种情况:一.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
如“泪”是会意字,“涙”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巖”是形声字。
二.改变意符相近的意符。
从攴束聲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勅。
”三.相近的声符。
“綫”从戔得声,而“線”从泉得声。
四.改变各成分的位置。
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慚慙”、“和咊”等。
有的是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有写成“芲”。
有些异体字最初是完全同义的,三十后来有了分工。
例如“諭喻”,先秦两汉都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若”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婚姻:婦家為婚,婿家為姻饑饉: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2)偏義複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只偏指其中的一個意義要素,而另一個音節所表示的詞素只作為一種陪襯(3)區分詞還是短語的三個方面A、看其結合後的整體意義發生變化沒有(天下:大一統國家小人:心理行為卑鄙之人)B、看能不能從中插入其他的成份,不能插入成分,則是詞,不是片語C、使用頻率。
如果這兩個詞長期結合,不是臨時的組合,那它們的組合就是一個詞的單位三、同義詞:1、同義詞不都是等義詞,絕大多數是屬於近義詞2、重要的是掌握一組同義詞的差別:及物和不及物、客觀與主觀(言和語:言-自動給別人說話,帶事物的賓語;語:回答別人的話,帶雙賓語)3、古今詞義差別。
窮和貧:窮-仕途坎坷不順;貧-財產少4、特指和泛指。
禾:泛指和“穀”同義,特指和“粟”同義;貨和賄:貨-天然物化;賄-人工製作通論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一、詞的本義1、詞的本義指與字形相貼切的字義。
在詞義學中講到的本義,往往又是指引申義的起點,一個詞所具有的本來意義(或稱實際意義)2、依據字形:依據《說文解字》,防止望形生訓二、詞的引申義1、由本義出發可以向多個詞義方向引申(引,本義開弓;開弓有把弓向一個方向拉開的詞義特徵,故可向“延長”、“伸長”引申;開弓是與向箭射出方向相反的一個動作,如果箭是向前的,引的動作是向後,引申為“後退”“退卻”;引是隨人的動作而展開的,因此可向“引導”“率領”方向引申;由於開弓的同時要拿箭,所以引又可向“拿”“取”的詞義方向引申)2、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通論五:漢字的構造一、六書名稱由來1、最早見於《周禮》,後再《漢書》、《周禮注》和《說文解字》都曾出現2、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根據六書的理論對九千多個篆文進行了分析歸類,使六書成為我國古代文字學的一種理論體系二、六書的內容1、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記錄的詞一般都是表示具體實物的名詞(日、月、斤、行、按、經、文、豆、而、皿、弓、羽、自、止、來、網、鳥、馬、魚等)。
一半是獨體的,體現的是具體的物象,沒有表音成分,是單純的、具體的表意符號。
2、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是用指事性的符號表示一些不易用象形字直接描畫的比較抽象、概括的事物,是象形字的一個發展(四、刃、本、末、血、甘、中等)。
真正的指事字很少,指事字具有獨體(或在獨體字上添上指示性符號)、無表音成分的特點。
3、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揮),武信是也”。
是將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從中體現出一個新的意義(武、信、步、逐、祝、取、鬥、戒等)。
最初的會意字其各構件所體現的是本義,用圖形表示;後起的會意字,其各構件所體現的則不一定是本義,可能是引申義。
會意也是補救象形字局限性的一種造字方法。
它所記錄的大都是一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詞。
會意字形體上是複合結構,所表示的意義一般是幾個單字組合在一起後所產生的新義,也沒有表音成分。
4、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而成的。
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方式(題、叔、脩、歲、臨等)。
形體上是複合結構,即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形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讀音。
5、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直到目前為至,對轉注的解釋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沒有任何一家的解釋為學術界普遍接受,也就是說轉注究竟是怎樣一種造字法,目前尚沒有研究出結果。
6、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以聲托事,令長是也”。
不給新出現的詞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作為新詞的書寫符號,沒有造字而解決了詞的書寫問題,這是以不造字為造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漢字造字法向表音方向發展的重要表現(令、長、東、易、其、何等)。
假借字和本字,只是讀音相同,而意義上沒有聯繫通論六: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繁簡字一、古今字1、古今字指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義。
2、形成原因:(1)同音假借A、為本來意義造字:本字的意義,造一個字來代替(西-棲、其-箕、須-鬚、采-採)B、為假借義造字:假借的意義,造一個字來代替(辟-避[躲避]、闢[開闢]、嬖[宠爱]、僻[偏僻]、譬[譬如])(2)同源分化(詞義引申過程中出現的新字)A、為本義造字:奉-捧、賈-價、益-溢B、為引申義造字:禽-擒、屬-囑、取-娶、竟-境3、在古今字中,今字多為形聲字,並且以古字做聲旁二、異體字1、異體字是指音義皆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
2、異體字出現原因:(1)造字法不同,主要是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差異(會意-形聲:埜-野,岳-嶽,岩-巖,灾、災-烖,泪-淚)(2)同是形聲字A、形旁不同:歌-謌,歡-讙,嘆-歎,雞-鷄,溪-谿B、聲旁不同:啖-啗,線-綫,蚓-螾,杯-桮,跡-蹟C、形旁、聲旁均不同:訴-愬,剩-賸,跡-蹟,襪-韤D、形旁、聲旁相同,但偏旁位置不同:期-朞,慼-慽,裡-裏,群-羣,峰-峯3、有些漢字在意義上雖有相同部分但不符合異體字的條件,因而不能構成異體字的關係(如游和遊,“游”除了有“遊”的○1遊玩;○2交際;○3流動;○4放縱的意思外,還有“在水上漂浮,游泳”的意思)三、通假字1、通假字是漢字使用過程中一種同音假借的情況。
指古代文獻中“本有其字”的假借,本來有表示某音一的字形,但書寫時由於各種原因寫成了別的同音字,這種情況我們稱爲通假字。
通假字中本來的漢字叫本字,被借用的漢字叫借字。
通假字的要求是本字和借字之間必須是讀音相同或相近的。
2、實例:(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史記·項羽本紀)蚤,通“早”,二者讀音相同。
(2)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論語·陽貨)歸,通“饋”,二者讀音相近。
(3)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惠,通“慧”,二者讀音相同。
四、繁簡字1、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
所謂繁體和簡體是就同一個字構形時所使用的筆畫多少相對而言。
筆畫多者為繁體,筆畫少者為簡體。
漢字簡化過程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簡化字形,二是削減常用字的字數。
2、漢字簡化主要方法:(1)使用古體字:採-采,雲-云,捨-舍,氣-气(2)使用古代異體字或俗體字:禮-礼,趕-赶,無-无,棄-弃(3)省簡一些部分:聲-声,廣-广,飛-飞,標-标(4)同音替代:醜-丑,幾-几,後-后,餘-余(5)草書楷化:辦-办,書-书,學-学,東-东(6)符號替代:鷄-鸡,嘆-叹,鄧-邓,這-这,樹-树(7)新造字:遠-远,態-态,認-认,補-补,竊-窃,寶-宝通論七:判斷句,也字一、古漢語判斷句1、判斷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说明主语是什么(肯定判断)或不是什么(否定判断)的句子2、古汉语判断句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出现判断动词(也称判断动词)“是”字。
“是”字有不同的作用(1)先秦時,“是”是指示代词,在句中充当判断句的主语或者谓语。
A、作主語: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左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B、作謂語:取之而燕民悦,而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孟子)夫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戰國策)(2)兩漢後,“是”字作为判断词在书面语中有所使用,但始终没成为文言判断句的主流。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各种结构形式1、用“也”字煞句:制,岩邑也.。
(左傳)2、用“……者”,“……也”式: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3、用“者”字提頓: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記)4、“者”、“也”均無:端木赐,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