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射体逆反射系数、水平涂层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方法、仪器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逆反射系数测试方法 共平面几何法
A.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利用共平面几何学原理对道路交通反光膜(以下简称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进行测量的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实验室内测量,其它逆反射材料的实验室内测量可参照使用。
A.2 术语和定义
A.2.1
共平面几何 coplanar geometry
逆反射体轴、照明轴和观测轴位于同一平面的逆反射几何条件。
A.3 仪器
测试仪器包括:投射光源、接收器、角度计试样架和接收器-光源支架。
A.3.1 投射光源
光源为投射型,应满足:
a) 试样表面的法向照度通常为10lx;
b) 光源为非偏振光,相关色温为2856K±50 K,其光谱功率分布应与CIE标准A光源相符;
c) 出射光孔为标准的圆形孔,出射光应均匀,当观测角范围0.2°≤α≤2.0°时,出射光直径为
26mm±2mm或52mm±2mm,等效于15m或30m的测试距离内0.1°的视场角;当观测角范围为0.1°≤α≤0.2°时,出射光直径为13mm±1mm或26mm±1mm,等效于15m或30m的测试距离外的视场角为0.05°;
d) 光源稳定性:测试期间,测试表面的照度的变化不应超过±1%;
e) 照射均匀性:垂直于光源,试样表面照度的均匀性不应超过±5%。
A.3.2 接收器
接收器应满足:
a) 响应度:能分辨工作量程的1/50,光谱响应度与CIE 1931明视觉标准观察者相匹配,对偏振
光不敏感;
b) 稳定性:测试期间,在光源稳定条件下,接收器的信号波动不应超过±1%;
c) 线性:不超过±1%。可使用修正因子,保证线性响应;
d) 视域:应不大于测试样品上的投射面积;
e) 接收器入射孔为标准的圆形孔,当观测角范围在0.2°≤α≤2.0°时,入射光直径为26mm±2mm
或52mm±2mm时,等效于15m或30m的测试距离处的入射角为0.1°;当观测角范围在0.1°≤
α≤0.2°,入射光直径为13mm±1mm或26mm±1mm时,等效于15m或30m的测试距离处的入射角0.05°;
f) 使用档板限制视场范围,使整个试样完全置于视场内,同时要尽量消除杂散光,使背景光小于
能接收到的最小读数的5%。
注:用10lx的入射照度,从一个测试面积为200mm2、逆反射系数为1cd/(lx•m2)的逆反射体上反射到接收器上的垂直照度约为1.8×10-3lx。
A.3.3 角度计-试样架
角度计-试样架(见图A.1)应满足:
a) 如无特别指定,一般应设定入射角分量ß1;
b) 样品定位时,应调整样品表面入射角,入射角的精度控制在其余角的0.5%内(例如,入射角为
30º时,精度应为±0.005×60º=±0.3º);
c) 应能固定200mm2的试样;
d) 支架及试样边缘不应产生反射;
e) 试样架上应有替代样品安装光度探测器的装置。
A.3.4 接收器-光源支架
支架应满足:
a) 应能支撑接收器和光源。在观测位置上,接收器相对于光源的位置在0.2º到2.0º 范围可调;
b) 光源出射孔径与接收器入射孔径之间距离的准确度应为±0.1mm。
说明:
α——观测角;β——入射角;ε——旋转角;
1——基准标记;2——接收器;3——投射光源。
图A.1 角度计-试样支架示意图
A.3.5 测试区域
测试区域应满足:
a) 投射光源和试样之间距离为15m或30m,测试应精确到±0.01m;
b) 应使用无光泽的黑色涂料、黑色幕布、黑色纸带或其他方法消除杂散光。
A.4 试样
A.4.1 试样尺寸为(200mm±100mm)×(200mm±100mm),当单个测试试样的面积小于200mm×200mm 时,应由几块相同方位的试样组合成200mm×200mm大小。
A.4.2 单卷反光膜进行测试时,应在反光膜对角线的左、中、右至少抽取三块试样,并在试样上做好基准标记。
A.4.3 测试时试样应平直,将试样置于一测试平板上,或采用胶带纸、喷雾状粘接剂、机械方法和真空方法等,使试样平直地粘附在角度计-试样架上。
A.4.4 当实验室之间进行比对试验时,试样上应标注逆反射体的基准标记,以保证实验室测试时采用相同的方位,即在试样背面作出指向中心的箭头。
注:基准标记应标示出0º旋转角。
说明:
α——观测角;β——入射角;1——投射光源;2——接收器;3——观测轴;
4——逆反射体轴;5——逆反射体中心;6——逆反射体;7——照明轴。
图A.2 共平面测试结构示意图
A.5 测试方法
A.5.1 按图A.2布置测试仪器。试样置于试样架上,使试样的中心位置与光源出射孔之间的距离为15m ±0.2m或30m±0.5m,测试距离精确到±0.01m,记录此读数d。调整试样支架至零位,使测试表面垂直于光源(即0º入射角)。由光源出射孔、接收器入射孔和试样中心所确定的平面垂直于试样表面。
A.5.2 光源应校准到与CIE标准A光源的光谱分布相匹配,使用的电流或电压值应记录并在整个测试过程保持恒定。
A.5.3 用接收器代替试样,在四个有代表性的占总面积四分之一的等面积上,即从200mm试样中心位置向左或向右75mm,向上或向下75mm,进行入射照度的测量。在测量时,光源出射孔在接收器视场中心,接收器入射孔通过试样中心位置并垂直于光源。记录四个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的入射照度m2。各个读数对平均值的变化不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