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燕青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四课时认识线段》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四课时认识线段》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四课时认识线段》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课时“认识线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的定义、特点及线段的度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直线、射线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直线、射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线段的度量、比较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定义、特点及度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的定义、特点及度量方法。

2.难点:线段的度量及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动手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绳子等。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模型、直尺、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可以拉直,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特点及度量方法,结合教具进行直观演示。

如: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如:用线段模型拼出不同的形状,测量并记录线段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一节优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准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线段的含义及画法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对线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2.让学生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准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准确的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线段的特点。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含义。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量线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线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两个端点,加深他们对线段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线段的比较大小方法;–能够应用线段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数学推理和分析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提问。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段的定义;2.掌握线段的比较大小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比较大小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讲义;–教学板书准备;–相关线段实物或图片。

2.学生准备:–学习《认识线段》相关知识,做好预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线段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概念。

2.引入(10分钟)–讲解线段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

3.讲解(15分钟)–讲解线段的比较大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线段大小的判断方式。

4.练习(20分钟)–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线段比较练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拓展学生对线段的理解。

6.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线段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线段的比较来判断长度,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下节课预告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线段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和运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线段相关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动手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特点,并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线段的含义。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白板、黑板、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教材、一份练习纸、一支笔、一把直尺、一块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条,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拿出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用它们来画线段。

在学生画线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线段画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画线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认识线段【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

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

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直线、曲线等。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等,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知道线段的特征。

2.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用直尺准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引出线段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绳子、彩纸、画笔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纸。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图片,如尺子、电线、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四章《直线、线段和射线》第一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的特征、如何画线段以及线段的长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线段,并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的定义及画法。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及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粉笔、教学PPT。

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书本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线段的定义、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直尺画出线段,并引导学生掌握线段的画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线段,并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5. 线段长度测量(10分钟)讲解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线段,并用直尺测量其长度。

答案:略。

2. 拓展延伸: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与同学分享你的发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对线段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画法时,要注意用词严谨,确保学生理解准确。

在课后反思中,要关注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长度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2. 线段定义的准确讲解与理解。

3. 线段画法的演示与练习。

4. 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学。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完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完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

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1)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直线部分,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
举例:可以用一根绳子固定两端,展示线段的形象,强调线段与直线的区别。
(2)线段的表示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如线段AB。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这一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学生小组讨论部分,同学们围绕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小组对线段应用的描述不够具体,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同学们更加注重细节和实际应用。
5.总结回顾环节,同学们能够较好地回顾所学知识点,但在提问环节,我发现他们对线段的理解仍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线段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线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1.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对线段学习的兴趣。但在引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具体地举例,帮助他们更好地联系实际。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同学们的理解。但我觉得在难点讲解部分,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物演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认识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线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线段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本、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2. 课件、教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直尺、电线、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 讲解线段的概念利用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组成的,是有限长的。

2. 讲解线段的特点利用课件展示线段的两个特点:有限长和两个端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这两个特点。

3. 实践操作1. 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端点。

2. 让学生用绳子模拟一条线段,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点。

4. 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说明他们对线段的理解较为深入。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段的两个端点的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由两个端点组成的有限长的线段。

2. 线段的特点:有限长、两个端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线段。

重点关注的细节:线段的特点线段的特点是线段概念的核心,学生对于线段特点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线段的认识和应用。

因此,在线段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和强调线段的两个特点:有限长和两个端点。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线段的性质,能够进行线段的测量,掌握线段的图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

3.熟练运用线段的图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线段的抽象概念。

2.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计划、教学反思及备课记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的线段图像,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

2.讲授–介绍线段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

–演示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技巧。

3.实践操作–给学生自主探究线段性质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度的测量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展示不同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5.概括总结–总结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线段认识的掌握。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探究更多线段的性质,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2.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线段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课后作业1.回顾今日学习内容,复习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完成《认识线段》相关练习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精选21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精选21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精选21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材从具体到抽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引出线段,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第二个层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等,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受线段“直的”特点。

第三个层次,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教材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

教学用尺子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对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3、学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

问题生成单我知道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数学书长约()厘米,宽约()厘米。

图钉长约()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

4、1米=()厘米。

我会学自学课本5页,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条毛线,拉拉看,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2、摸摸桌子边、书边。

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

3、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4、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预设1、独立自学生:自学课本第5、6页,完成问题生成单。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优教通课件出示图片)1、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场景。

师:观察课件,说说两幅图的区别?一组同学在跳绳,绳呈弯曲状;另一组同学在拔河,绳呈直线状。

1.4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 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识别线段,并会在直线上画线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线段,并在直线上画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通过观察直尺,让学生发现直尺上有许多线段,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2)画线段教师示范如何在直线上画线段,并强调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一个端点,再画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尺连接两个端点。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画线段,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直线、线段、射线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线段的特征和画线段的方法。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是线段,并画一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画线段的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布置得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1.4 认识线段1. 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2. 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一个端点,再画另一个端点,最后用直尺连接两个端点。

六、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是线段,并画一画。

2. 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线段表示它的身体部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2. 学生能熟练地在直线上画线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线段》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直线、曲线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线段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线段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线段长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线段,用于实物展示。

2.准备直尺,用于测量线段长度。

3.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短不一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呈现线段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测量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线段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二上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上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上1.2《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二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几何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对于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线段作为一种新的几何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尺规作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2.难点:线段的作图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概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直尺和尺规作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线段的作图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尺规等作图工具,以便让学生动手操作。

2.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图片,如尺子、绳子等,用于引入线段概念。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图片,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线段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如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等。

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通用)

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通用)

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掌握线段的画法和测量方法,能正确地表示线段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并能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正确地画线段和测量线段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线段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绳子、彩笔学具: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根绳子,让学生观察这根绳子,引导学生发现绳子两端都有线头,中间是直的。

2. 自主探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试着画出一条线段,并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动手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线段的特征:1. 两端有线头2. 中间是直的线段的画法:1. 用尺子2. 画出直线3. 标记两端线段的测量:1. 用尺子2. 量出长度七、作业设计1. 画出5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答案:略2. 在练习本上,用彩笔画出一条线段,并准确地测量出它的长度。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画法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线段的理解和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线段的例子,并尝试测量它们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线段的定义和特征的描述,以及线段的画法和测量方法的教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03课时认识线段,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线段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逐步建立线段的表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能够正确画出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提高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的意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强调画线段时要准确测量两个端点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线段的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线段》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线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抽象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线段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和特点2. 线段的表示方法3. 线段的分类4. 线段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线段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线段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线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围成的直线部分。

3. 活动一: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比较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5. 活动三:让学生观察不同方向的线段,并分类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可以根据方向进行分类。

6. 活动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线段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同学,让学生体验线段的实际应用。

7. 总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线段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活动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抽象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线段的定义线段是数学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由两个端点围成的直线部分。

具体来说,线段是由两个不同的点A和B所确定的,这两个点被称为线段的端点。

《认识线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线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线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认识线段》,这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定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线段的特点,并且能够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来画出线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来画出线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线段,以及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线段,让学生感受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接着,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来画出线段。

我会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画出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并标明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是否能够用直尺和尺规作图工具来画出线段。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进行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或者用线段来组成不同的形状。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线段的定义和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重点。

线段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描述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定义,我准备了实际的线段让学生感受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有限长度。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感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进而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线段的特征和长度量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和长度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量感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正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和长度量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征和长度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尺子、线段模型、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线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特征,如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等,同时进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都是直的。

(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

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学生上来指一指。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你能找一找吗?
3、折线段
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
同桌合作,一位学生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另一位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

请同桌学生每人随意折一条线段,比比两条线段的长短。

4、数线段。

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

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

集体核对。

提问:你能来指一指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吗?
(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
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5、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

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
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6、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
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集体核对。

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集体核对,注意提示中间的两条。

三、小结学习收获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激发兴趣
“估一估:哪条线段长”。

怎样来证实呢?引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步认识线段,“线段”的概念在二上年级学是很抽象的。

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先由学生实际操作拉毛线团,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

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练习“任意点三点,选两点画一条线段,变成三角形”这个环节上增加了点深度:安排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有没有看到过别的图形中的线段,请举例。

从学生大量的举例中了解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进了一层。

然后从
“估一估:哪条线段长”到“通过估测再证实,引出:数学是科学,大量的是需要靠实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光凭直觉(眼睛观察)是不够的。

进行学习数学该具有的精神教育。

”引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