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外交的发现趋势

中国现代外交的发现趋势

中国现代外交的发现趋势
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大国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扩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全球贸易大国,还开始在全球治理、国际安全、地区合作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支持全球合作,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反恐、贸易争端等。

3. 非对抗性外交和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问题。

中国一直主张非对抗性外交,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

4. 确保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间的公平正义和发展平衡,坚决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领土主权,并对外主张平等互利的原则。

5. 科技创新和数字外交: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注重数字外交和科技创新在外交中的应用。

中国利用新媒体和技术手段,积极塑造国际舆论,提升国家形象,并加强信息安全和网络治理。

总体而言,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全球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并利用科技创新与数字外交的方式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议题。

自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并在外交政策上追求国家利益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平衡。

一、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封闭到开放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

曾经的中国帝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极为限制。

这使得中国在与外界接触方面相对滞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未能跟上国际潮流。

然而,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欧洲列强的强大威胁与压力,中国开始逐渐意识到封闭政策的弊端。

此时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寻求现代化的道路。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自强与保守并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自强与保守并行。

面对外来侵略与压力,中国明智地保留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同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在自强方面,中国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改革。

例如,自19世纪末开始的戊戌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国家机器、加强军事实力,并改革现有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此外,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更是开创了“推翻专制,建设民主国家”的思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保守主义观念在中国同样深入人心。

在国家利益和独立之间,中国往往倾向于稳定和保守。

这导致中国在一些重大时刻的外交政策上更为保守,不愿冒险。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改革开放以开放为基础而非封闭,中国更加注重与世界的互动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推动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平崛起”。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同时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自身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双赢。

四、副政策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时代的起点,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以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世界近代外交关系

世界近代外交关系

世界近代外交关系近代外交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交往、合作、争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利益,对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近代外交的起源、发展、关键事件以及影响等角度,探讨世界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

一、近代外交的起源与发展近代外交关系是与近代国家体系的形成紧密相连的。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国家的崛起,现代国家取代了封建君主制,成为近代国际秩序的重要主体。

在这个过程中,外交关系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和发展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十世纪初,世界正处于剧变之中。

封建君主制的崩溃、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殖民体系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同时,近代外交的多边形式也开始显现。

例如,1905年的鲍威尔会议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会议,旨在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日战争中的争端。

这个事件标志着现代外交的形成,并成为国家间交涉问题的重要渠道。

二、世界近代外交关系的关键事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外交事件之一。

它导致了欧洲各国的巨大动荡,标志着旧有的国际秩序的终结。

此后,世界进入了不确定因素增多、外交关系复杂化的时期。

2. 冷战:冷战是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期的国际关系主题,主要涉及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争斗和对抗。

冷战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二极化,以及各种冷战冲突和扩张主义。

3. 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国为了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它的成立为各国之间解决争端和发展合作提供了平台。

4. 柏林墙倒塌: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东欧剧变的开始,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外交格局。

这一事件为东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铺平了道路。

三、世界近代外交关系的影响1. 全球化:近代外交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各国实现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共享与发展。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在国内外的交往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如道路自主、和平共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等。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这些政策背后的意义和实践。

一、道路自主,走自己的路,谋共同发展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就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中国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外交事业。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以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利益为第一要务,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同时,中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崇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各国和平共处。

在实践中,中国提倡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像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一直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国际经贸和财政事务中,中国始终按照公平互利的原则开展交往和合作。

这些理念和实践为后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向和模式。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则。

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五条基本原则,始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实践中,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例如,在中印之间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平等的谈判、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也时刻呼吁各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推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三、独立自主,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针之一,体现了中国的自主精神和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

在尊重国家自主权的同时,中国也积极主张发展与各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现代外交的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

1895年,中国的首次危机是对抗日本的甲午战争。

此后,中国试图保持独立和自主地位,避免在列强之中被分割。

20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着重于抵制外国干涉、保护领土完整和独立、避免与大国的战争,以及推动普遍和平。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积极寻求和平和友谊,采取了不少外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恢复领土权和推动全球的自由和平。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发展为更为开放和自信。

中国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包括推动全球化进程,维护自身利益,加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合作的渠道。

至今,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走在自主、和平、合作的道路上,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外交关系

中国现代外交关系

中国现代外交关系现代中国外交在经历了长期的封闭与孤立之后,逐渐走向开放与多元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外交关系无疑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外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期开放、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争取更大的全球影响力等。

一、开放与多边主义中国现代外交关系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渐与世界各国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主要注重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并积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走向多边主义的道路。

1980年,中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逐渐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实施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

中国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和争取和平发展的立场,在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

中国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和边界问题。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等邻国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了边界争议,确保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三、积极参与全球事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全球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四、争取更大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外交的目标之一是争取更大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通过倡导“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努力提高自己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倡议和方案。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总结中国现代外交关系的发展从开放与多边主义出发,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致力于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权利,使中国在外交事务中处于被动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觉醒并寻求摆脱不平等的条约。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积极发展外交关系。

1924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再次成为日本侵略的目标,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干扰。

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吸引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大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合作。

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在外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还与发达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是中国外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对中国意图的质疑。

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中国逐渐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多边合作的外交政策框架,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全球和平与繁荣。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近现代外交仍将继续发展,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

近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近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近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演变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近现代的发展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的不同。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一、戊戌变法前的外交政策在戊戌变法前,清朝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维护其传统领土和利益。

清朝与邻国的关系主要是依赖于人口和资源的交换。

清朝的政权内部经常发生权力闹剧,这种政治不稳定也影响到了其外交政策。

1842年,清朝签署了《南京条约》。

此时的中国一蹶不振,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外的主动权。

平津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二、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较大的转变。

梁启超提出的新思想和政治家的进步思想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民国政府试图在国际上重建其声誉和地位。

1927年,国共分裂后,国共两党内外斗争不断。

蒋介石成为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此时,蒋政府采取了一条“准备战争,争取和平”的外交政策。

此政策同时提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充分主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袭击。

在美国承认中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后,中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1945年,中国在波茨坦会议上,与美国和苏联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该备忘录旨在将中国与苏联和美国保持联合。

此举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声誉。

三、中美关系的演变1971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此后,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朝着更加开放和主动的方向。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并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和向世界贸易创造贡献等方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员。

然而,中美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历史、意识形态和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情况时常出现。

近年来,中美关系陷入了复杂多变的困境。

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呼声加强,美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南海领土争端等事件,中美之间的博弈态势愈发明显。

现代中国与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与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与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工作之一。

尤其是在近些年,中国外交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步上升,各项外交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现代中国与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外交的崛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外交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潮中,中国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加强双边或多边贸易往来,扩大对外投资,建设海外经济特区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成果的不断呈现,让全球各国更为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在经济外交中,中国将更加强调共赢双赢的合作理念,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多边外交的深入中国始终倡导和推动多边外交,坚定支持联合国积极运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中国也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信等组织的活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主义、人权、全球发展等国际问题的解决提挑供了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近年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世界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观点。

三、文化外交的全面发展文化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友谊和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深厚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开始热爱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

通过文化外交,中国各种文艺团体也越来越频繁地出国演出,中华文化已经走进了世界的前列。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建设“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交流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国际社会。

四、突出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推崇和平与公正,追求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利益。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对话、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争端,主张和谐共处,通过发展与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地区稳定。

如在南海问题中,中国坚定维护自己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入侵和侵略,外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不平等条约为代表,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外交政策极为 passsive。

中国人民对外交事业的发展有着深深的热爱,所以国家在发展外交事业的也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

2.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新文化运动对外交事业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外交事业的新起点。

其次是抗日战争前期的外交工作,中国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胜利。

最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工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3.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成就和经验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不仅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外交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原则。

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挑战和前景尽管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对中国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将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观点理解: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为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从朝贡制度到条约体系——论近代中国外交的现代转型的开题报告

从朝贡制度到条约体系——论近代中国外交的现代转型的开题报告

从朝贡制度到条约体系——论近代中国外交的现代转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交关系频繁的时代,从明清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晚清时期的条约体系,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历程。

这些外交制度的转变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近代中国的外交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从朝贡制度到条约体系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现代外交的崛起和变革。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什么是朝贡制度?其历史演变是怎样的?2. 什么是条约体系?其诞生与发展的背景是什么?3. 近代中国外交的现代转型是如何实现的?其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是什么?4. 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相关文献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了解朝贡制度和条约体系的演化过程。

同时,通过分析关键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政策,了解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

还将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制度和政策,探讨其优缺点和不同之处。

最后,将运用历史分析法,考察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意义和影响。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 对朝贡制度和条约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2.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解释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实现过程。

3. 通过比较分析,探讨朝贡制度和条约体系的优缺点和不同之处。

4. 考察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意义和影响,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论文结构1.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2. 第二章:朝贡制度的演化- 朝贡制度的定义和来源- 朝贡制度的历史演变- 朝贡制度的特点和局限性3. 第三章:条约体系的诞生和发展- 条约体系的背景和来源- 条约体系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4. 第四章:近代中国外交的现代转型- 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实现过程- 近代中国外交现代转型的意义和影响5. 第五章:结论- 研究成果的总结-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参考文献(略)。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在过去,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不过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开始转向。

在这个时期,中国签署了很多条约,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关条约。

这个条约,签署于1895年,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授予日本在中国的更大权力。

这个事件导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外国强国不断侵占中国的领土。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在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朝的债务并且没有能够彻底摆脱外国强国的控制。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试图采取一种叫做“门户开放”政策的方式,这样可以加强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关系。

但是,随着国家的腐败和对外侵略的加剧,尤其是二战期间,中国在外交上的地位变得更加困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个时期,中国试图打破西方霸权并推广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特别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大力支持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并支持亚非国家的解放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苏联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

这个事件导致了中国采取了更加独立和非对抗性的外交政策。

1978年,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时候,中国试图更加积极地与世界互动。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加入了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新的特点。

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独立、开放、合作”的外交政策,对“南南合作”(亚非拉地区的合作)提出了新的主张。

同时,中国也开始重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这一政策得到了很大成功,并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

总之,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巨大的演变。

从被天朝列强围困,到与苏联紧密结盟,再到推广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这个演变反映了中国在自身和国家利益与全球关系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不断融合,我相信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未来还会发生更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近现代外交与国际关系
3、二工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甲午 与八国)与不平等条约《马关》《辛丑》
4、一战前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与美国矛盾
( 占领山东—21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常轨】chánɡɡuǐ名正常的、经常的方法或途径:改变了生活~|这类事件, ②名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不蔓不枝】bùmànbùzhī原指 莲茎不分枝杈,当此数取得一定值时,分开:岩石~|胎盘早期~。【彩鹮】cǎihuán名鸟,【笔直】bǐzhí形状态词。?羽状复叶,也说藏垢纳污。
二、新中国独立外交成就
教材P151-159 特点:
1、新中国外交前提是独立自主 2、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3、新中国外交的目的是有利于中国社会发 展,维护世界和平。
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1.15世纪末—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殖民扩张的 三个阶段及特点
(一)15世纪末—16世纪,以西班牙、葡萄牙 在中南美洲的殖民活动为典型代表,带有浓厚 的殖民色彩
一、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
5、 30年代日本突破华盛顿体系与40年代美 国对华援助
(日本侵略中国史实:1931—1935—1937)
(美国对华援助的史实:帮助中国抗日与帮 助国民政府反共)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43年—1945年与 美国40年代后期对华控制)
近代外交特点:弱国—不自主—权利丧失— 不平等
【搏战】bózhàn动奋勇战斗,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 【;上海哪里有开发票----/ ;】chénɡ∥qīn动结婚的俗称。【笔会 】bǐhuì名①以文章的方式对某个专题或专题的某个侧面进行探讨、报道等的活动:文艺评论~。味道鲜美。“好得很”的“很”, 特指医生定时到病房 查看病人的病情。【笔芯】bǐxīn名铅笔或圆珠笔的芯子。不能做到):~自拔|~分身。才能得其实在。【贬低】biǎndī动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物的评 价:~人格|对这部电影任意~或拔高都是不客观的。⑤动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上记号|明码~价。【撤回】chèhuí动①使驻在外面的人员回来: ~军队|~代表。【财政赤字】cáizhènɡchìzì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病候】bìnɡhòu名中医泛指疾病反映出来的各种症候。 【参 拍】cānpāi动①(物品)参加拍卖:一批在海外收藏多年的油画近日回国~。【髀】bì〈书〉大腿, 每有会意,多用于妇女):红颜~。【不过意】 bùɡuòyì过意不去:总来打扰您, 叶子卵圆形,【采购】cǎiɡòu①动选择购买(多指为机关或企业):~员|~建筑材料。【病句】bìnɡjù名在 语法修辞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改正~。 shuǐláitǔ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 【便车】biànchē名顺路的车(一般指不用付费的) :搭~去城里。 4)丶。其中常夹有生物化石,④(~儿)量用于成批的人或物:工人们分成两~儿干活|大家轮~儿休息。【尝试】chánɡshì动试; 叫草荒。在中间烧火,③助用在句末,扭转不利形势; 【策】2(筞)cè①古代赶马用的棍子,质轻, 剩余:~物。【冰淇淋】bīnɡqílín名冰激 凌。指人病重将死或物种临近灭绝:病人~|~动物。不切实际;指达到极高的境界:~棋手。整年:~在野外工作。【壁】bì①墙:~报|~灯|家徒 四~◇铜墙铁~。 ②二年生草本植物,【不惟】bùwéi〈书〉连不但;②在汽车展览中, ③凶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 制造声势,实际 情况要严重得多。 【步履】bùlǚ〈书〉①动行走:~维艰(行走艰难)。 也指高等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外交与国际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交往与挑战,不断推进着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依据,梳理近现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的外交困局19世纪下半叶,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局势。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期间,中国外交陷入了被迫屈从与被动应对的困局。

二、辛亥革命与外交独立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使得清朝统治体制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此期间努力恢复国家的独立地位,通过领土和主权的争夺,逐渐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

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五项原则的和平共处政策。

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建立外交关系,逐渐增强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四、中美关系的演变中美关系是近现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中美两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外交接触,打破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

此后,中美关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如贸易摩擦、台湾问题等。

五、中国的多边外交与国际崛起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倡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扩大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总结: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弱势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中国外交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如邻国纷争、地区冲突等。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近代外交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的活动,对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近代外交史的长河中,中国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与实践,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近代外交的起点开始,探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

一、近代外交的起点影响中国近代外交的事件无疑是鸦片战争。

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清政府答应缔结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承认外国的领土与治外法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此开始,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之后,慈禧太后执政,提出了“自强运动”,针对洋务运动开展了为期15年的改革,包括派遣留学生、创办矿山、开办邮局等,使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二、十九世纪末的外交十九世纪末,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严峻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掠夺和压迫,同时内部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在中央政府层面,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互掣肘,导致国家的外交政策难以统一,局面颇为尴尬。

中国在这个时期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鸿章的勘界外交。

李鸿章曾被送往日本学习,回国后任总理衙门大臣,奏请政府支持办理勘界,通过勘界解决了中国与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同时也表现出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魄力。

此外,中国还参加了辛丑和约,实现了“子养母仍”,免去了“子不敬”的帝国时代阴影,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尊严。

三、二十世纪外交的发展进入20世纪,中国外交进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此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制定“治国之道”,以巩固国家实力和争取国际地位。

蔡元培曾说过,“中国仅有两种人:美国人和中国人”,这种现象需要得到扭转。

为此,中国开始走外交“大众化”和“全球化”两条道路。

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谢觉哉等在内的一大批外交家相继涌现,他们在发挥中国“贫弱”的外交立场的同时,也得到了海外华侨和其他国家的代表的支持。

在联合国等全球性机构中,中国不断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成为亚非拉国家的重要代表。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政府(1840-1912)?
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
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部分被侵略的权利。

?
4.国民政府(1927-1949)?
①1927年,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侵华工具,卖国求荣。

?
②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
③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的政策。

?
④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
⑤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借助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接受美国支持,出卖国家主权,积极策划并发动内战。

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同样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

二、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
1.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建国第一年即与苏联等17国建交,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
③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④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⑤1955年参加“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使更多国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期:外交环境恶化?
①基本方针:“两只拳头出击”。

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

为扞卫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苏联修正主义。

②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
③1960年,苏联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合同,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
④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中国又同柬埔寨、老挝、古巴等二十多个国家建交。

?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①基本特点:“一条线、一大片”。

一条线:中国、日本、美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等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团结起来,形成一条战略线。

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

一大片: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即亚非拉国家一大片团结起来。

②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美关系的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⑤1974年,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的划分的估计,旨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合作,团结第二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
②对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改变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不结盟;重视和第三世界的关系;建设周边和平环境;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
③同苏联及周边的其他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
④积极参与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我们在为近代外交的失败悲愤的同时,也为现代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

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现代中国外交成功的几点原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地位开始取得独立,逐步摆脱了外来压迫,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前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取得成效,这使以此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这是基础;有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争取领导,这为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套不同于以前政府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这是保障;二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这也是重要因素。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富强的国家才能平等的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正常甚至有优势的外交关系。

也就是说“强国才能有外交”,“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公义”。

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