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简介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发射红外线的设备,可以感应远处的温度或者物体的位置、温度等信息。
红外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电子产品、检测设备等各个领域中。
本文将从其原理、分类、应用等角度全面介绍红外传感器,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在可见光之外的红外光谱范围内发射和接收红外线信号。
红外线是存在于光谱中的一种较长波长的电磁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根据红外线波长的不同,红外传感器主要分为短波红外传感器、中波红外传感器和长波红外传感器三种类型。
短波红外传感器短波红外传感器指工作波段为1.4μm到3μm的设备。
其适用于远距离测量,主要用于温度检测及非接触式测量。
由于受到大气中水和氧气的吸收,短波红外传感器的适用距离较短,通常在10米以内。
中波红外传感器中波红外传感器工作波长范围为3μm到5μm。
其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物体表面温度检测、表面温度测量、污渍检测等。
由于其波长范围的特点,中波红外传感器可以发射和检测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其检测范围较短波长的红外线更宽。
长波红外传感器长波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波长范围在8μm到15μm,主要用于物体的红外强辐射测量。
长波红外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较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检测领域,例如人体热辐射探测、安防监控等。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红外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智能家居红外传感器被应用于智能家居中用于检测房间内的人数、温度、湿度等信息。
通过红外传感器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例如智能冷暖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等。
电子产品红外传感器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用于实现手势识别、遥控器控制等。
通过红外传感器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控制,例如电视机、空调、投影仪等设备的遥控控制。
检测设备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温度检测、液体等检测。
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成品温度,防止食品过热或过冷,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
红外传感器文献综述引言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物体周围红外辐射的设备。
在工业、军事、医疗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红外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遥控、安防等方面。
本文将对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根据物体的温度,物体的表面会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
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测量物体的红外辐射来获得物体的温度或其他相关信息。
常见的红外传感器原理主要有热电偶法、热电阻法、热释电法和红外成像等。
热电偶法利用两个不同材料的导线焊接处的温度差来产生电压信号。
热电阻法则是通过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
热释电法则是利用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和热释电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电压信号。
红外成像则通过捕捉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图像,来实现对物体的检测和识别。
红外传感器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红外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热式红外传感器:–热电偶红外传感器–热电阻红外传感器2.光学式红外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红外线阵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3.无源红外传感器:–红外侦测传感器–红外数组传感器4.主动红外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热像仪5.数字红外传感器:–数字红外热像仪–数字红外线阵传感器不同类别的红外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热式红外传感器适用于辐射热测量和温度监测,而光学式红外传感器则常用于物体识别和辅助驾驶等领域。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红外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工业应用:–温度测量和控制–分析和检测–热成像和红外检测2.军事与安防:–热成像和夜视觉–目标探测和识别–危险品检测和防范3.医疗与健康:–体温测量和监护–红外医学成像–生命体征监测4.消费电子:–手机和平板设备的红外遥控–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体检测和控制红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红外传感器的研究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红外传感器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红外传感器研究综述摘要:文章对红外传感器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概括了红外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各红外传感器的分类。
然后介绍了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
最后对各种红外传感器进行归纳、对比。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1.引言红外线传感器是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光敏元件[1],其技术现已在现代科技、国防[2]和工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我们可以按照其探测机理将红外线传感器分为光子探测器(基于光电效应)和热探测器(基于热效应)两种[3]。
2.红外传感器的原理2.1 红外线概述红外线是太阳光中众多不可见光中的一种,存在于太阳光谱红光的外侧。
实质上它是一种电磁波,也被称为红外辐射。
太阳光谱上的红外线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um。
红外线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近红外线(0.75um~1.5um)、中红外线(1.5um~6.0um)、远红外线(6.0um~1000um)[4]。
由于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具有以上两种波的某些特性。
比如在近红外区,于可见光相邻。
他就具有可见光的某些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可被某些物体吸收以及可以通过透镜将其聚焦等。
在远红外区,于近微波区相邻。
他就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
同时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时,就会散发红外辐射。
温度越高,辐射越强[5]。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红外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波普资源,被广泛的利用在生产、生活、军事、医疗等多方面。
2.2 红外传感器概述红外线传感器是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光敏元件。
一般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等系统组成[4]。
一般情况下传感器拥有一个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物体发射红外线的器件,和一个能够接受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5]。
通常我们可以按照其探测机理将红外线传感器分为光子探测器(基于光电效应)和热探测器(基于热效应)两种[3]。
关于温度传感器的文献综述
温度传感器简单概述摘要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测量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温度传感器应用范围之广,使用数量之大,也高居各类传感器之首。
且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智能温度传感器这三个阶段。
目前,温度传感器正向着单片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单片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温度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智能化目录摘要 (I)目录 (I)1前言 (1)2 传感器的介绍 (2)2.1传感器的概念 (2)2.2传感器的分类 (2)3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阶段 (3)3.1分立式温度传感器 (3)3.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3)3.3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 (4)3.4智能温度传感器 (4)4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5)5 结语 (7)参考文献 (8)1 前言蔬菜的生长与温度息息相关,对于蔬菜大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管理因素是温度控制。
温度太低,蔬菜就会被冻死或则停止生长,所以要将温度始终控制在适合蔬菜生长的范围内。
如果仅靠人工控制既费时费力, 效率低,又容易发生差错,为此,在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管理中通常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控采集大棚内各个角落的温度变化情况,以控制蔬菜大棚温度,适应生产需要。
要时刻对蔬菜大棚的温度进行测量,就离不开温度传感器。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
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 ~0.0625℃。
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 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测温精度为±0.2℃。
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进入21世纪后,智能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报告材料-光纤传感器
文献综述报告光纤传感器综述姓名:姬应科学院:理学院专业:光学工程年级:2015级学号:S315110082 指导教师:双强2017 年9月24日光纤传感器综述[摘要] 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传感器。
本文对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综述,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陀螺仪这两种典型光纤传感器的应用,指出了这类光纤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光纤传感器今后的发展趋势, 为光纤传感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原理特点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一、引言传感器在当代科技领域及实际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早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近年来,传感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新兴的一项技术[1],在全世界成了研究热门,已与光纤通信并驾齐驱。
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一名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备受青睐,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防腐蚀、灵敏度高、测量带宽、检测电子设备与传感器可以间隔很远等优点,优良的性能使得光纤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以及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五大方面对光纤传感器进行介绍。
二、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光纤( Optical Fiber) 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的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由折射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及保护层组成。
纤芯为直径大约0.1 mm 左右的细玻璃丝,把光封闭在其中并沿轴向进行传播的导波结构。
光纤传感器的发现起源于探测光纤外部扰动的实践,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当光纤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时,会引起光纤部传输光波参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外界因素成一定规律,由此发展出光纤传感技术。
2.1基本原理图1 是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图。
光纤传感器通常由光源、传输光纤、传感元件或调制区、光检测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献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献传感器技术是现代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传感器技术已经涉及到了工业、农业、医疗、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在农业领域,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的监测,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管理和优化。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等参数的监测,从而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和护理。
在环保领域,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在交通领域,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行人等的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交通流量的优化和管理。
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功能化未来的传感器将不仅仅是单一的测量仪器,而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智能传感器。
例如,可以实现对多种参数的监测和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通信等功能。
2. 微型化未来的传感器将越来越小,甚至可以实现微型化。
微型化的传感器可以更加方便地嵌入到各种设备和系统中,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3. 无线化未来的传感器将越来越倾向于无线化。
无线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 智能化未来的传感器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实现对环境和设备的自主控制和优化。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重点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学校邕江大学专业09信息学号40号姓名赵丽霞一、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本文通过将所看的传感器相关文献总分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类别,对每一类别进行综述,分析每类别传感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关键词:传感器三、引言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而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太空探索、智能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
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要求越要越高,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但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着该技术已经成熟,相反在很多方面它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感器装置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迅速准确的处理传输客户所需求的信号,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可以尽量的延长传感器装置的生存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传感器技术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四、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温度、湿度等)或化学组成,并将探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
该装置相当我们的人类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以及皮肤等一些感知器官。
这样,精确快速地感受外界的信号就是迅速正确作出反应实施行动的前提条件。
现在的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都是力图解决感知、精确以及快速这三个难题。
例如气体流量监测就有很多种的感知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精确以及反应速率方面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
然而,有很多的问题大自然已经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因此,我认为仿生传感器一定会解决很多传感器方面的问题。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本文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对压力传感器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发明阶段(1945 - 1960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 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
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
史密斯与1945 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
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 技术发展阶段(1960 - 1970 年) :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 或(110) 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
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 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3) 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 - 1980 年) :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主要有V 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
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
(4) 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 年- 今) :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
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工、蚀刻微米级的沟、条、膜,使得压力传感器进入了微米阶段。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1. 介绍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它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医学、交通等。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领域作一综述。
2. 发展历史20世纪初,发明了第一个传感器——灵敏度振动计。
然而,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出现了麦克风、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体积小、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后来,微机电系统(MEMS)的发明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由于MEMS的出现,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小,成本也越来越低,同时灵敏度也大大提高。
3. 分类传感器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测量温度的设备。
目前主要有两种温度传感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前者需要接触被测物体表面,通过测量接触表面的温度来计算物体整体温度。
后者则不需要接触,通过辐射、红外等方式来测量,广泛应用于炉温监测、生产自动化等领域。
3.2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测量空气中相对湿度的设备。
传感器测量和输出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比例。
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制造和航空等众多领域。
3.3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物体对光的反应来测量距离、形状、颜色等物理量的设备。
在汽车、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航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4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测量物体加速度的设备。
当受到加速度时,传感器会输出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的电信号。
广泛应用于测量设备运动状态和振动等领域。
3.5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测量物体压力的设备。
它通过压敏材料、电容和电阻的变化来测量压力。
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制药业、医疗、空气压缩机、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3.6 运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是测量物体运动状态的设备。
传感器可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地磁场。
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健身设备以及运动医疗等领域。
4. 应用领域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环境监测、农业、医疗、制造业、车载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传感器综述类论文范文
传感器论文1 微型化(Micro)为了能够与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要求捕获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的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对于传感器性能指标(包括精确性、可靠性、灵敏性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传感器系统的操作友好性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还要求传感器必须配有标准的输出模式;而传统的大体积弱功能传感器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它们已逐步被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性能微型传感器所取代;后者主要由硅材料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灵敏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1.1 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引发的传感器微型化目前,几乎所有的传感器都在由传统的结构化生产设计向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模拟式工程化设计转变,从而使设计者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系统,这种设计手段的巨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传感器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能够满足科技发展需求的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范畴涉及材料科学、机械控制、加工与封装工艺、电子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多种学科,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兴研究领域。
MEMS的核心技术是研究微电子与微机械加工与封装技术的巧妙结合,期望能够由此而制造出体积小巧但功能强大的新型系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MEMS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此项技术的有效采用将信息系统的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微切削加工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来具有不同层次的3D微型结构,从而可以生产出体积非常微小的微型传感器敏感元件,象毒气传感器、离子传感器、光电探测器这样的以硅为主要构成材料的传感/探测器都装有极好的敏感元件[1],[2]。
目前,这一类元器件已作为微型传感器的主要敏感元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中。
1.2 微型传感器应用现状就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微型传感器已经对大量不同应用领域,如航空、远距离探测、医疗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信号探测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开发并进入实用阶段的微型传感器已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力、应力、应变、声、光、电、磁、热、PH值、离子浓度及生物分子浓度等 2 智能化(Smart)智能化传感器(Smart Sensor)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另外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新型传感器系统。
智能传感器综述【范本模板】
智能传感器综述摘要: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工具,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输出的多是模拟量信号,本身不具备信号处理和组网功能,需连接到特定测量仪表才能完成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功能。
智能传感器能在内部实现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并且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与外界实现数据交换,以及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软件控制改变传感器的工作,从而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由于使用标准总线接口,智能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给系统的扩充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字:智能传感器;单片机;智能化;网络化0引言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自80年代起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新材料的开发、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加工技术微精细化、指标高精度化、性能高稳定、高可靠及网络化将成为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重点.其中智能化和网络化体现了多种技术的结合,是当今国际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并由此产生了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研究智能传感器的网络通信功能,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真正统一.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最终目标是使智能传感器的处理单元实现网络通信协议,从而构成一个分布式智能传感器网络系统。
在该网络中.传感器作为一个可存取节点,在该网络上可对智能传感器数据和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对功能进行在线编程。
它的研究将对工业控制、智能建筑、远程医疗和数学等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传统的布线方式和信息处理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现场布线.而且可以实现现场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
1智能传感器概述智能传感器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开发宇宙飞船的过程中产生的。
宇宙飞船需要速度、加速度、位置和姿态等传感器,宇航员的生活环境需要温度、气压、空气成份和微量气体传感器,科学观测也要用大量的各种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献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传感器技术的定义传感器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对各种要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进行感知、采集和转换的技术。
传感器作为信息系统的“感知器”,可以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用于测量、控制和通信等领域。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对环境中的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第一台电感式温度传感器被发明。
到了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传感器的出现使传感器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等相继出现,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传感器技术的现状目前,传感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
传感器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传感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投入,力求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
在各个领域中,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工业生产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传感器可以监测物体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机械设备的工作温度,防止出现过热现象。
另外,激光测距传感器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测量,提高生产效率。
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环境传感器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帮助科学家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
此外,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检测有害气体浓度,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数据。
无线传感文献综述
无线传感应用实例文献综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科112班学号:姓名:无线传感应用实例[摘要]针对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深入研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在介绍无线传感技术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国外无线传感网络的研发现状,从军事、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智能家居等领域论述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并结合已有研究,总结阐述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热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线传感网络朝着低成本、低能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开展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节点、体系结构、协议。
今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型的传感网络,同时也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领域,与当今主流无线网络技术一样,均使用802.15.4的标准,由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大量微信传感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配置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给观察者。
强大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被应用于军事、防爆。
救灾、环境、医疗、家居工业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一、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一组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
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军事、工业、医疗、交通、环保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WSN技术是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的十种将改变世界的新兴技术之一,也是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未来将掀起新的产业浪潮的四大高新技术之一,它引起了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无线传感网络的主要特点目前常见的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网络、ADhoc网络等,与这些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集感知、处理、传输为一体。
关于传感器的参考文献
关于传感器的参考文献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物理量的装置。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传感器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它们能够通过转化物理量为电信号的方式,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可读取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了解环境、控制设备以及做出决策都至关重要。
在工业领域中,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设备的温度,确保设备在安全工作范围内。
压力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管道或容器内的压力,避免发生爆炸或泄漏事故。
光电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农业领域,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土壤的湿度,帮助农民合理浇水,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光照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光照强度,帮助农民控制温室的光照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诊断。
心电图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血压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血糖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他们合理控制饮食和用药。
除了以上领域,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安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
车载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和位置,提供导航和交通管理服务。
安防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建筑物或区域的入侵和异常情况,保护人们的财产和安全。
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
它们不仅为各个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和舒适。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传感器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该文献分析了智能家居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挑战,探讨了未来智能家居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
医疗卫生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医疗卫生监测技术研究
该文献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 点及其在医疗卫生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医疗卫生领域中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挑战
光电式传感器
利用电阻值随被测物理 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具有结构简单、线性 度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
利用电容值随被测物理 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具有灵敏度高、动态 响应好、非接触测量等 优点。
利用自感或互感系数的 变化来测量物理量,具 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 能力强等特点。
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 应,将被测物理量转换 为电信号输出,具有体 积小、重量轻、频响宽 等优点。
学位论文
01
李华. "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 2021.
02
王刚. "基于MEMS传感器的微型化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 清 华大学, 2020.
03
张红.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硕士学位论文, 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9.
会议论文
"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在 中国仪器 仪表学会年会, 2020.
06
传感器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Chapter
选题策略及创新点挖掘
紧跟研究前沿
关注传感器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专利等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和趋势。
挖掘创新点
在充分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寻找研究的空白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和研 究假设。
(完整版)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文献综述一、研究现状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射频收发芯片及电源构成。
目前,国内外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其他类型的无线传感器,按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大类:(1)COTS( Commercial Off The Shelf)节点,该类节点中的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等使用的都是现成的商用产品。
典型代表有美国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UCB)的MICATelos节点,欧洲传感器研究项目小组开发的EyesIFX节点,中科院研究的GAIN系列也属于该类节点。
这种节点除了无线传感器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低成本、短周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被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纳,所以该类型的节点是最多的。
(2)SOC(System On Chip)节点,该类节点只使用一个芯片,就可实现节点的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功能。
SOC节点通常都为特定的应用而开发,由于需要芯片设计能力,因此开发门槛较高,成果相对较少。
典型代表有Rockwell科学实验室的WINS节点、麻省理工开发的uAMPS-III等。
(3)Smart Dust节点,又称微型节点或尘埃节点。
该类节点使用了业界最尖端的技术,体积只有几个平方毫米,通常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微型节点的代表为Smart Dust节点和SPEC节点,都由UCB研制。
内嵌微处理器是无线加速度传感相比于传统传感器的又一特点,微处理器负责控制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收发。
二、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实际上就是将以加速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射频芯片为核心的无线传输模块,以及以微电池能量模块集成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的系统。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工作时,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信号(模拟信号),然后送入A/D转换器使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作A/D转换之前,一般会设置信号调理电路,用来放大和滤波(如对建筑结构的检测,由于大跨度桥梁等大型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较低,而桥面振动、桥梁负荷冲击等对振动信号的影响又相对较大,因此,在A/D采样之前需对模拟信号作抗混滤波处理,以滤除或降低高频干扰)。
光纤传感器的文献综述
ZIGBEE路由分析摘要ZIGBE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命名,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一种具有强大组网能力的新型无线个域网,所以其稳定可靠的路由就成了研发工作的重点。
本文重点综述了ZIGBEE无线传感网的网络结构,协议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分析了Z-AODV路由和Cluster-Tree路由的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ZIGBEE的基于Mesh路由的路由选择机制,该机制在网络性能和低功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适合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ZIGBEE协议;路由算法;Z-AODV路由ZIGBEE路由分析1前言无线传感网络采用了微小型的传感节点来获取信息,它们的节点之间具有自动组网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网络内部采用了无线的方式来采集和处理信息。
基于ZIGBEE网络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在监控领域,以及传感和自动工业控制得到普片的应用,因此是国家安全还是国民经济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终将成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接口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有着广阔前景,将像互联网一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因而对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协议的层路由分析计算,以及链路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显得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的研发讨论,ZIGBEE联盟于2004年12月,在IEEE 802.15.4 定义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MAC)的基础上定义了网络层和应用层,正式发布了基于IEEE 802.15.4的ZIGBEE标准协议,它将推动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无线数传的更新进步[1]。
2 ZIGBEE网络层的结构在ZIGBEE网络中将终端的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功能设备(FFD),它的空间很大,用来处理和存放路由信息,它就是网络中的协调者,可以同网络中的任何设备进行通信,切实用于任何一种网络拓扑结构,起到网关的作用;另一类设备就是就是简化功能设备(RFD),这种设备功耗很低、内存空间较小,它在网络中的功能就是与(FFD)通信,应用范围受一定的限制,只能用于星型拓扑结构中,在网络中作为基本的传感节点来采集信息并将其信息传给相应的网关节点,他们的通信关系如下图。
传感器综述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技术发达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开发相当的重视。
因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是用其自动化水平来衡量的,而自动化水平是用仪表及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来衡量的。
传感器位于系统之首,其作用相当于人的五官,直接敏感外界信息,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实现现代化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它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的可用信号。
所以,测试技术与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
传感器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现代科技中,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传感器作为自动测量与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就传感器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应用趋势进行综述性概况。
一、传感器技术历史回顾传感器技术可以说是仿生学中的一部分,从远古时期就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 20 世纪中期传感器技术正式问世,各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传感器的研发水平,传感器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并快速发展,其大体经历三个历程:结构型传感器、固体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结构型传感器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固体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利用某些材料的特殊性质来完成物理特性测试并转化。
智能传感器目前还未有统一的科学定义,IEEE协会从最小化传感器结构的角度,将能提供受控量或待感知量大小且能典型简化其应用于网络环境的集成的传感器称为智能传感器。
相对于仅提供表征待测物理量大小的模拟电压信号的传统传感器,充分利用当代集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的智能传感器,其本质特征在于其集感知、信息处理与通信于一体,能提供以数字量方式传播具有一定知识级别的信息,具有自诊断、自校正、自补偿等功能。
传感器技术综述
此外,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来给传感器分类的方法也比较普遍——因为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
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就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这就是“对症下药”。
汽车传感器只是集中用于发动机上。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现在已参与到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点探测系在种类繁多的汽车传感器中,常见的有:进气压力传感——它能根据发动机。
文献综述lc
江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综述名称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姓名李聪学号2008072021112012年3月18日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的设计1. 国内外研究现状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具体的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存在性能不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军事领域应用在军事应用领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监测敌军区域内的兵力和装备、实时监视战场状况、定位目标物、监测核攻击或者生物化学攻击等。
环境监测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环境监测,能够完成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
环境监测应用领域包括:植物生长环境、动物的活动环境、生化监测、精准农业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洪水监测等。
建筑结构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健康状况,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解决传统监测布线复杂、线路老化、易受损坏等问题。
1. 国内现状在现代意义上的无线传感网研究及其应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启动,它已经成为我国信息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少数方向之一。
在2006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为信息技术确定了三个前沿方向,其中有两项就与传感器网络直接相关,这就是智能感知和自组网技术。
当然,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也是符合计算设备的演化规律。
2.国外现状21世纪开始至今,传感器网络技术特点在于网络传输自组织、节点设计低功耗。
除了应用于情报部门反恐活动以外,在其它领域更是获得了很好的应用,2002年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橡树岭实验室提出了“网络就是传感器”的论断。
加利福尼亚大学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人体健康监测平台CustMed,采用可佩戴的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皮肤反应、伸缩、压电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节点采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Crossbow 公司生产的dot-mote节点,通过放在口袋里的PC机可以方便直观地查看人体当前的情况。
由于无线传感网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二大网络,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本文通过将所看的传感器相关文献总分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类别,对每一类别进行综述,分析每类别传感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1.引言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而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太空探索、智能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
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要求越要越高,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但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着该技术已经成熟,相反在很多方面它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感器装置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迅速准确的处理传输客户所需求的信号,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可以尽量的延长传感器装置的生存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传感器技术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2.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温度、湿度等)或化学组成,并将探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
该装置相当我们的人类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以及皮肤等一些感知器官。
这样,精确快速地感受外界的信号就是迅速正确作出反应实施行动的前提条件。
现在的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都是力图解决感知、精确以及快速这三个难题。
例如文献[1]中的气体流量监测就有很多种的感知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精确以及反应速率方面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
然而,有很多的问题大自然已经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因此,我认为仿生传感器一定会解决很多传感器方面的问题。
文献[2]就模仿沙漠蚂蚁利用太阳偏振光在沙漠中很好的辨别方向机理设计了偏振测角传感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还有很多聪明的发明,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传感器技术中。
比如鲸鱼、鸽子能够探测到地球微弱的磁场并根据其来确定旅行路线;双髻鲨能都根据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来捕食,在它的双髻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孔,传感器也可以设计成与此相同的结构来探测微弱的电磁波,并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医学中来检测人体的健康;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活的苍蝇,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此外,还有很多的动物都具有特异功能,可以利用这些大量的自然资源来实现我们对自然界一些信息的需求,可以直接利用动物,降低成本,可以根据研究其特异功能的机制,改进现在的传感器。
目前的传感器往往仅能感知一种或几种物理量。
因此,要尽量集成传感器的功能。
在实际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往往不是唯一的,这样就需要多种传感器共同工作来完成对这些物理量的检测,浪费了大量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部署以及维护这些节点,通信资源——每个节点都会向基站发送信号,占用带宽,容易造成数据拥堵。
要求一种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多种物理量比较困难,这样可以将多种传感器固定在同一装置上,通过程序让它们在分配间隙时间内轮流工作发送数据,间隙时间越短,该传感器的整体测量效率也就越高。
但如果对测量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话,一个传感器装置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也可以在监测区域分布多个的装置,编制程序,使在同一时刻能够测量到多种物理量。
3.智能传感器该部分的文献侧重于信号的转换、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它相当于我们人体的大脑以及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
将模糊控制应用在智能传感器中就是以人的经验和知识为依据,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控制经验来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文献[8] 将此技术应用到节水灌溉中。
同时,人体的神经系统并不是将所有的信号都传送到大脑进行处理,而是利用非条件反射机制直接处理了很多外界刺激。
因此,在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中可以利用非条件反射机制,将一些没有应用价值的信号直接摒弃掉,不再需要模数转换、处理、存储以及传输这部分信号。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能量,还可以调高智能传感器反应的速度。
我还没有看到与此相关的文献,目前的智能传感器是将所有传感器感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往往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我认为这种思路可以应用在火灾预报中。
预先设定一个阈值范围,将传感器测量到的低于该阈值范围的温度值直接丢弃,不进行任何处理。
反之,将处于该阈值范围内或高于该阈值范围的最大值的温度值进行转换、处理以及传输。
这样,大量减少了智能传感器装置所需处理的数据量,节省了大量的能量。
4.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常部署于人类难以接近的区域,执行长期的监测和控制任务,网络生存时间要求长达数月或数年。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一般采用容量有限的电池供电,因此,如何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的核心问题。
文献[17]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能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能耗来源进行了描述,为节点的动态能耗管理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实际应用参考。
在软件方面主要是建立合适的路由算法如成簇算法、谣传算法等等来减少节点传输处理的数据量已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在硬件方面主要是减少无线传感器各个单元的能耗。
但是,要让传感器节点能够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时间,应该让每个节点能够自主地从周围获取所需能量,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
这些都只是一些传统的获取能量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能量往往很有限,同时还要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何能够随时随刻随地的获取能量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限难题的根本途径。
而电磁波无处不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电磁能,利用太阳所辐射出来的光波——电磁波以无线的方式来获取能量。
据我所知,目前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研究团队首次演示了灯泡的无线供电技术,他们从6英尺(1英尺=30.48厘米)外的距离成功地点亮了一个60W的灯泡。
这个实验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该演示装置包括直径为3英尺的匹配铜线圈,以及与电源相连的工作频率在兆赫范围的传输线圈。
接受线圈在非辐射性磁场内部发生谐振,并以相同的频率振荡。
然后有效的利用磁感应来点亮灯泡。
他们还发现,即使两个谐振天线有障碍物存在时,也能让灯泡继续发光。
这项技术成为Witricity的无线供电技术,关键在于非辐射耦合的使用,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
普通的磁耦合被用于短距离范围,它要求被供电的或充电的设备非常地靠近感应线圈,因为磁场的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因而在传统的磁感应中,距离只能通过增强磁场强度来增加。
与此不同的事,Witricity使用匹配的谐振天线,可使磁耦合在几英尺的距离内发生。
电磁波无线功率传输虽然有较长的传输距离,但传输功率只有几微瓦到几毫瓦。
之后,该团队准备继续研究以无线方式对其他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充电。
现在在美国市场上也已出现了这种充电器。
因此,应该很好的利用该项技术,做更多相关的研究,以试图实现通过无线方式对网络节点供电,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限的难题。
5. 总结综上所述,传感器系统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是当今世界正在发展中的高新技术。
作为设计和应用传感器系统的工程师,除必须具有经典的、现代的传感器技术外,还必须具有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软件设计、通讯与接口、电路与系统等多种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
当然,传感器系统的建立也需要有多种学科的工程师的积极参与,并肩合作。
传感器的兴起是适应现代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需要,是传感器技术克服自身落后状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未来传感器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汲取百家学科之长,放宽眼光,勇于创新。
6. 参考文献[1] 赵伟国,宋执环,黄震威,梁国伟. 基于热膜探头的新型气体流量传感器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9,30(5): 1073~1077.[2] 赵开春,褚金奎,张强,王体昌. 新型仿生偏振测角传感器及角度误差补偿算法. 宇航学报, 2009,30(2): 503~508.[3] 边翠华,孙以材,潘国锋. 一种新型气敏传感器测量装置. 研究与开发, 2009,04: 14~17[4] 魏利民,胡姝玲,张晓青,孟照魁,胡汉伟. 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9: 43~46.[5] 刘颜. 新型电流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西南师范大学, 2005,04.[6] 吴艳.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3,04.[7] 杨静. 遥感多传感器图像融合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 2003,09.[8] 尹辉娟,史智兴. 模糊控制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3): 11190~11191.[9] Shuwen Guo, Harald Eriksen, Kimiko Childress, Anita Fink, Mary Hoffman. High temperature smart-cut SOI pressure sensor.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154 (2009) 255–260[10] 张玲玉,张玉峰,李凤霞,李丽敏. 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电子科学: 26~27.[11] 徐青香,于莉,洁高峰.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温室中的应用. 科技促进发展, 2008,08: 6~8.[12] 张子栋,吴雪冰,吴慎山.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36): 116~119.[13] 张红兰,李扬.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仪器仪表用户, 2009,4(16): 48~50.[14] 刘敏,庄勤亮. 智能柔性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纺织科技进展, 2009,01: 38~42.[15] 李志坤.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家庭智能化系统. 山东大学, 2005,05.[16] 沈海燕,冯云梅,史天运. 基于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的研究.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9,8(18): 13~15.[17] 张骏,向渝,汪文勇.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状态转换模型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4(38): 596~599.[18] 明光照,李鸥,张延军.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通信技术, 2009,2(42): 233~237.[19] 嵇玮玮,刘中. 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选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33): 495~500.[20] 云春峰,王培康. 基于虚拟栅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9(26): 495~202.[21] Ping Li, Yumei Wen, Pangang Liu, Xinshen Li, Chaobo Jia. A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and management circuit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154 (200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