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复习资料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治疗作用: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3)治神守气。
——附加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
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五输主病:《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1)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胃痛取中脘面瘫局部去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2)远部选穴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3)辩证对症选穴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可分风火牙痛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
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
崩漏选断红穴针灸治病特点: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适应症广辨位归经:经络忘诊,经络切诊,经络穴位的电、热测定配穴方法:按经脉: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偏补穴位:气海、关元、命门、肾腧、膏盲,多扶正是用;偏泻的: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多在祛邪时用;双向调节的: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
特定穴:背腧偏扶正,用于慢性虚弱久病;郗穴、募穴、下合穴偏祛邪,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具有双重作用,急、慢、虚、实都可。
针灸学复习资料
针灸学复习资料针灸学复习资料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科。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穴位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和讨论。
一、针灸学的基本原理针灸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由阴阳失衡所致,而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与五行相应,通过在相应穴位施针,可以调整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在经络上施针,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针灸学中有数百个常用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用穴位的介绍:1. 风池穴:位于颈部,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疾病。
2. 太冲穴:位于足底,具有平肝潜阳、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月经不调等疾病。
3. 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具有调经止痛、补肾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疾病。
4. 三阳络穴:位于手足背侧,具有疏风解表、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三、针灸学的临床应用针灸学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作为独立疗法使用,也可以与药物治疗、理疗等相结合,增强疗效。
以下是针灸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几个常见领域:1. 疼痛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疼痛。
它在治疗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
2. 内科疾病: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3. 妇科疾病: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医学学科,它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针灸学属于哪个医学体系?A. 西医B. 中医C. 印度医学D. 阿拉伯医学答案:B2.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刺激穴位,调节气血B.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C. 通过药物吸收D. 心理暗示答案:A3. 下列哪个穴位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A. 大椎B. 风池C. 肩井D. 心俞答案:D4.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手法有哪些?A. 补法和泻法B. 旋转和提插C. 点按和揉捏D. 所有以上答案:D5. 针灸治疗中,下列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A. 合谷B. 足三里C. 太冲D. 百会答案:D二、填空题6. 针灸治疗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穴位、手法、刺激量7.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具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毫针、三棱针、火针8.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疼痛、功能障碍、内科疾病9.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皮肤感染、急性炎症、孕妇腹部10.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灸法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艾条灸、艾炷灸三、简答题11. 简述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案: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疼痛、功能障碍、某些内科疾病等。
禁忌症包括皮肤感染、急性炎症、孕妇腹部、严重心脏病患者等。
12. 针灸治疗中,如何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答案: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通常需要结合解剖标志、体表标志和患者的主观感受。
可以通过触摸、按压等方法寻找穴位,并根据患者的反应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四、论述题13. 论述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答案: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复习资料
针灸复习资料针灸复习资料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针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针灸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针灸知识。
一、针灸的起源和发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针灸实践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疗法,并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在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大量关于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记载,为后世的针灸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上的穴位是气血集聚的地方。
通过在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流动。
同时,针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针灸作为一种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各种疼痛症、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然而,针灸也有一些禁忌症,例如出血倾向、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脏病等。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针灸治疗。
四、针灸的常用技法针灸的常用技法包括刺、捻、按、推、拔等。
其中,刺是最基本的技法,通过将针插入穴位来刺激。
捻是指在针插入后,用手指轻轻旋转针体,以增强刺激效果。
按是指用手指按压穴位,以达到刺激的目的。
推是指用手掌按压穴位,并施加适当的力量,以促进气血的流动。
拔是指将针从穴位中拔出,以结束治疗。
五、针灸的疗效评估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通常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个方面。
主观评价是指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感受和改善程度的评价。
客观评价是通过医生的观察和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估治疗效果。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1. 针灸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答:针灸学是研究针灸治疗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科学。
2.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具有哪些?答: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具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电针等。
4.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答: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5.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有哪些?答: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局部皮肤感染、出血性疾病、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严重心脏病患者等。
6. 针灸治疗时如何确定穴位?答:针灸治疗时确定穴位通常依据解剖标志、体表标志和经验取穴法。
7. 针灸治疗时常用的针刺手法有哪些?答:针灸治疗时常用的针刺手法包括提插法、捻转法、平补平泻法、烧山火法、透天凉法等。
8. 针灸治疗时如何进行针刺深度的控制?答:针灸治疗时针刺深度的控制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和穴位的解剖位置来决定。
9. 针灸治疗时如何进行针刺角度的选择?答:针灸治疗时针刺角度的选择通常根据穴位的位置、针刺的方向和治疗的目的来确定。
10. 针灸治疗时如何进行针刺的留针时间控制?答:针灸治疗时留针时间的控制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来决定,一般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11. 针灸治疗时如何进行针刺的补泻操作?答:针灸治疗时补泻操作通常通过调整针刺的深浅、方向、手法和留针时间来实现。
12. 针灸治疗时如何预防和处理晕针现象?答:针灸治疗时预防和处理晕针现象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体位、控制针刺的深度和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等方法。
13. 针灸治疗后如何进行适当的护理?答:针灸治疗后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保持针孔的清洁、避免针孔部位的感染、注意休息和饮食等。
14. 针灸治疗时如何评估治疗效果?答:针灸治疗时评估治疗效果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体征变化和辅助检查结果等方法。
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解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标”原意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相应位置。
“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根结:指精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既四肢末端的经血“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任督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8条,故称奇经八脉。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
奇穴:指既有一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穴。
原穴: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位,又称十二原。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十五络穴。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精气深聚的部位。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又称俞穴。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交会穴: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侯气: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的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催气: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
守气:医者需采取守气的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
点刺法:指点刺腧穴放出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
散刺法:又称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手法。
针灸学笔记复习资料
针灸学复习总结绪言1、针刺的原始工具—砭石;针法起源的时间—新石器时代;针法起源地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灸法起源的时间—来自人类用火的经验;灸法的发源地—北方。
2、《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堪称经络学最早专著。
3、《黄帝内经》是对古代针灸学的“第一次总结”,成书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4、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49个腧穴,现存最早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学专著。
是对古代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第一部传至外国的针灸著作。
“针灸鼻祖”。
5、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⑴绘制“明堂三人图”,是针灸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
⑵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⑶提出灸法预防疾病的观点。
即“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为预防医学作出了贡献。
6、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⑴确立了354个经穴,刻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⑵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
7、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提出“十四经”。
8、杨继洲《针灸大成》“第三次总结”。
第一章经络总论1、经络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经络学说:是阐述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一、十二经脉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阴气初起为少阴,阴气较盛为太阴,两阴相交,阴气消尽为厥阴。
阳气初起为少阳,阳气较盛为太阳,两阳相合,阳气极盛为阳明。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a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b手足三阳经分布在人体的头面、躯干和四肢的外侧;手足三阴经分布在胸腹部和四肢的内侧。
c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针灸学基础题库
针灸学基础题库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针灸学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针灸学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1、针灸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经络学说B 腧穴学说C 刺灸法D 针灸治疗学答案:A解析: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阐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部B 胸部C 腹部D 四肢末端答案:B解析: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功能()A 联系脏腑B 沟通内外C 运行气血D 营养全身E 感应传导答案:C解析:运行气血是气和血的功能,而非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感应传导、调节平衡等。
4、手太阴肺经起于()A 肺B 中焦C 胃D 大肠答案:B解析: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
5、下列穴位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A 足三里B 太溪C 涌泉D 内关答案:A解析: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
太溪属于足少阴肾经,涌泉属于足少阴肾经,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二、填空题1、经络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答案:经脉、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2、腧穴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3、针刺的角度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直刺、斜刺、平刺4、艾灸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5、针灸治疗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简答题1、简述经络的作用。
答:经络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经络将人体的脏腑、肢节、官窍等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其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使人体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协调。
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参考)针灸学治疗考试复重点 (参考)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 针灸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和作用机制
二、针灸经络和穴位
- 经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 主要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 常用的主要穴位及其定位和特征
三、针灸诊断和辨证
- 针灸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针灸辨证的原理和技巧
- 针灸诊断与现代医学诊断的差异与联系
四、针灸治疗技法
- 基本的针刺技法和操作要点
- 常用的针刺手法和配穴原则
- 针灸疗法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五、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 常见疼痛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 内科疾病的针灸治疗原则
- 常见妇科、皮肤病等疾病的针灸治疗原则
六、针灸学的研究进展
- 针灸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 针灸学的新技术和新疗法的探索与发展
以上为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的重点参考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祝您考试顺利!。
针灸复习资料整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循行全身的路径和网络。
经为路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为经脉分支,较为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运行气血,调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3、经络系统的构成(图)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肾经 十二别经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经络 任脉督脉 手三阴经冲脉 胸→→→→→→手 带脉 (腹) ↓ 奇经八脉 ↑ ↓手 阴维脉 足↑ ↓三 阳维脉 三↑ ↓阳 阳蹻脉 阴↑ ↓经阴蹻脉 经↑ ↓足←←←←←←头十五络 足三阳经络脉 孙络浮络 4、身体、脏腑、经络之气注入体表,腧通输,有经、奇、阿三种。
5、近治作用:一切腧穴主治作用具有的共同特点。
远治作用:十四络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
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相对特异性。
总结: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表理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临近的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
处方组成规律: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症取学()6、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7、八会穴:脏(章门)、腑(中脘)、气(膻中)、血(膈腧)、筋(阳陵泉)、脉(太渊)、骨(大抒)、髓(绝骨)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8、郄穴:脉气血汇聚之处的腧穴。
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
9、下合穴:六腑经脉和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手太阳-下巨虚、手少阴-委阳、手阳明-上巨虚、足太阳-委中、足少阳-阳陵泉、足阳明-足三里。
10、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需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针刺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三类: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针灸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它利用人体经络和腧穴的特定部位,通过针刺或灸疗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针灸学的基础理论1.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
2. 腧穴理论: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点。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用以解释和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1. 调和阴阳:通过针刺或灸疗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经络阻塞。
3. 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正气,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状态。
针灸学的操作方法1. 针刺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不同针刺角度和手法。
2. 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条,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腧穴。
3. 电针法:通过电针仪将电流引入针体,增强针刺的效果。
针灸学的主要腧穴1. 常用腧穴: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这些穴位在治疗多种疾病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特定病症的腧穴:如治疗头痛可选用百会穴,治疗腰痛可选用命门穴等。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 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规律、痛经等。
4.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哮喘等。
针灸学的注意事项1. 针刺禁忌:如皮肤感染、高热、孕妇等情况下不宜针刺。
2. 灸法禁忌:如阴虚火旺、皮肤破损等不宜使用灸法。
3. 操作规范:确保针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1. 机制研究:探讨针灸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发挥作用。
2. 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验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针灸考试复习题
中医针灸考试复习题中医针灸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它融合了中医理论、经络学说和实践操作技巧。
下面是一份中医针灸考试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参考:1. 中医针灸的历史渊源:- 请简述中医针灸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 列举至少三位对中医针灸有重大影响的古代医学家。
2. 中医基础理论:- 解释“阴阳”、“五行”在中医针灸中的应用。
- 描述“气血”、“经络”的概念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3. 经络学说:- 列举并简述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及其主要功能。
- 阐述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腧穴学:- 列举常见的腧穴至少15个,并说明其位置和主治功能。
- 描述腧穴的分类方法和每个类别的特点。
5. 针灸操作方法:- 描述针灸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消毒、针刺、行针、留针和拔针。
- 阐述不同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的特点及其适应症。
6. 针灸治疗原理:- 解释“得气”的概念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意义。
- 阐述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如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
7.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列举针灸治疗的常见适应症。
- 描述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8. 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 举例说明针灸在治疗某些疾病(如头痛、腰痛、失眠等)中的应用。
- 阐述针灸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9. 现代针灸技术:- 简述电针、耳针等现代针灸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讨论现代科技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0. 针灸的科学研究与国际认可:- 描述针灸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科学研究的现状。
- 讨论针灸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1. 针灸的安全性与风险管理:- 讨论针灸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并发症。
- 阐述如何通过正确的操作和风险管理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12. 案例分析:- 提供一个或多个针灸治疗的案例,要求分析其治疗方法、效果评估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结束语:通过以上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医针灸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一.课程学习梳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十二经筋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
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下关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闭口取穴。
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__华版和系统版
针灸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精髓版(以下内容为精髓总结,篇幅少而精)针灸总论腧穴总论腧穴的看法和分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别部位。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是指拥有固定的名称和地点,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
(361穴)2)奇穴:是指既有必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地点,但还没有纳入或不便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种多半对某些病证有特别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命名称,亦无固定地点,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余反响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腧穴的治疗及主治规律。
作用: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拥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周边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全部腧穴主治作用所拥有的共同特色。
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拥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特别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
3)特别作用,是指某些腧穴拥有双向的良性调理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比如:天枢穴:腹泻——止泻,便秘——通便。
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手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二经同样主治三经同样主治手太阴经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经芥蒂手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二经同样点三经同样主治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面、肩胛病足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三经同样点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胃肠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足太阳经后面、腰背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三经同样主治足太阴经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经肝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经名本经主治特色二经同样主治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健神志病、脏腑病、妇作用科病督脉中风、昏倒、热病、头面病2)分部主治规律(略)3)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知识
针灸学重点笔记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3、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4、骨度分寸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
6、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7、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
8、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9、得气:亦称针感、气至。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的感应。
10、十四经: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
简称“经穴”。
11、前后配穴法:又叫腹背阴阳配穴法。
前后穴配合使用。
12、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13、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点1.经络理论: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为主,维系全身的气血运行。
经络的概念、分类、流注规律、禁忌等都是复习的重点。
要熟悉经络的命名、路径、分布等。
2.穴位理论:穴位是中医针灸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要熟悉主要穴位的位置、名称、特点等。
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穴位的命名和功能。
3.针灸基本操作: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灸疗、刮痧等操作技术。
要熟练掌握针刺的基本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禁忌,具体包括选穴、准备、插入、扎刺、留针、拔针等各个环节。
4.针灸治疗原则:不同的疾病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案。
掌握常用穴位的主治功能,如"四点、五海"、"金针灸、银针灸、色针灸、电针灸、火针灸"等。
5.针灸的临床应用:针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调节、预防疾病的作用。
了解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如头痛、颈椎病、胃病、失眠等。
此外,还要注意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6.针灸的刺激方法:除了常规的刺激方法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刺激方法,如电针、火针、手针、毒针等。
还需要了解针灸的操作温度、持针时间、操作力度等。
7.针灸配穴:有些疾病需要配合多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掌握一些常见的穴位配伍规律,如天宫配合地府、太冲配合合谷等。
8.针灸的安全注意事项:针灸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需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如消毒、穴位选择、用针方法、刺入深度等。
9.针灸的质量控制: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和操作的专业性。
此外,要了解针灸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避免出现仪器故障或操作失误的情况。
10.针灸养生: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养生保健。
了解一些针灸的养生方法和穴位的保健功能,如自我保健按摩、针灸祛湿养生等。
以上是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的主要要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针灸学》复习题(总 学生用)
《针灸学》复习题《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复习题经络总论1.单项选择题(1)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 )A 经筋B 经别C 皮部D 络脉E 奇经八脉(2)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是:A 阴络B 阳络C 浮络D 孙络E 血络(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 头面B 腹C 四肢末端D 颈E 胸(4)在奇经八脉中有“血海”之称的是:A 督脉B 任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5)分别主管一身表里的经脉是:A 阴阳跷脉B 阴阳维脉C 冲脉带脉D 任、督脉E 手厥阴、手少阳经脉(6)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上部分的是:A 十二经脉B 十二络脉C 十二经别D 十二经筋E 十二皮部(7)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经在……交接:A 胸中B 肺中C 心中D 腹中E 头面部(8)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正确的是:A、手之三阳从头走手B、手之三阳从手走头C、手之三阳从手走胸D、足之三阳从足走头E、足之三阳从胸走足(9)在奇经八脉中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A、督脉B、任脉C、阴维脉D、阴跷脉E、冲脉(10)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的是:A、十二络脉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2. 多项选择题(1)络脉作用是:A 蓄积渗灌十二经气血B 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C 机体卫外屏障D 输布气血以濡养周身组织E 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2)十二经别:A 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B•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C 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系D 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E 扩大了经穴主治范围(3)十二皮部A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 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C 以经脉为纪D 居于人体最外层E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4)《灵枢·海论》提出了人身有四海,具体为:A 脑为髓海B 膻中为气海C 胃为水谷之海D 任脉为血海E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5)《灵枢·卫气》中谈到的气街有:A、胸气有街B、头气有街C、背气有街D、腹气有街E、腰气有街(6)经络的生理作用是:A、联系脏腑与肢体的作用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C、传注病邪D、指导辨证归经E、抗御外邪,保卫机体(7)手足三阴经在四肢内侧的排列是:A、手太阴在上肢内侧前缘B、足太阴在下肢内侧的前缘C、手厥阴在上肢内侧中间D、足少阴在下肢内侧的后缘E、足厥阴在下肢内侧的中间3.问答题(1)何谓经络?(2)试述十二经脉在头面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静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其中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副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与体表的部位。
腧与输通,有传输的含义,“穴”即孔穴的意思。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
3、特殊作用: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性对的特异性(双向调节: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两性调整作用。
)。
归纳: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临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
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一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亦称针感,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针刺的疗效,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
),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的应用:八会穴每个穴均可治疗有关的组织脏腑的病症。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隔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膻膈阳大绝预渊章中)
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经络的生理功能:1、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2、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太阳 下巨虚
少阳 委阳
阳明 上巨虚
太阳 委中 少阳 阳陵泉
阳明 足三里
下合穴
针刺的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成90°交左右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成45°交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成15°交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针感:针刺时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感觉,常沿着一定路线相远部传导。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问答
1.经络系统的组成
答:有经脉和络脉组成。
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2.十二经脉的走向
(手三阴)
答:从胸走手——————从手走头
(足三阴)\ \(手三阳)顺时针
从足走胸——————从头走足
(足三阳)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他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都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位置,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名称。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2.晕针的预防与处理.
答: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神经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
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若饥饿、疲劳、大渴,应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神色,询问病人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