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docx

合集下载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保持清廉正直,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善良待人,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盲从他人。

管子的这些名言名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们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名言名句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更好的人。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管子名言名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

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子名言名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2、量力而知攻。

3、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8、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9、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1、知子莫若父。

12、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3、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14、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5、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1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18、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19、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20、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21、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22、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2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4、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25、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26、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27、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8、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2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30、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2023管子名言名句3篇

2023管子名言名句3篇

2023管子名言名句3篇管子名言名句11、五权宪法。

——孙中山2、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

——完颜雍(金世宗)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韩非子·解老》4、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管子·白心》5、意思是:诚信的人,天下的人都愿意结交。

6、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7、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8、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野叟曝言》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10、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11、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12、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13、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王勃《上刘右相书》1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1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1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1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8、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王安石《范镇加修撰》19、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

(唐·马总《意林》)20、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22、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刘安《淮南子·生术训》2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左传》24、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25、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26、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艺文类聚》27、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管仲《管子》10则经典名句,精挑细选,受益匪浅。

管仲《管子》10则经典名句,精挑细选,受益匪浅。

管仲《管子》10则经典名句,精挑细选,受益匪浅。

管仲《管子》10则经典名句,精挑细选,受益匪浅。

1. 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春秋·管仲《管子·霸言》如果我们拥有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勇于奉献、勇于牺牲,以他人和集体利益为重,在不断的奉献中,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从而能够获得人们的心和忠诚。

如果拥有了和谐而有凝聚力的团队,那么你将乘风破浪,无往而不胜。

2.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管子·大匡》知晓子女的人,没有谁能够比的上他的父亲。

知晓臣子的人,没有谁能够比得上他的君王。

3.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和谐团队的基础就是上下同心,要做到这点,上级与下级就要经常沟通,互相信赖,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要以真诚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口是心非。

4.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霸王之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5. 凡民,从上也。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在团队中,如果领导者陷入偏听偏信之中,就会导致整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害。

同时,管理者对自己的个人行为和习惯,都要有较强的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6. 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

——《管子·君臣上》君主违背了君王之道,便不能使其国家存在。

人臣如果违背了臣子做事的职责,便不能够保其官位。

7. 上无量,则民乃妄。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第一》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领导者或管理者超越了公司的制度之外,肆意妄为,毫无节制,那么这个团队必然会混乱不堪。

8.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对今日之事有疑惑之处,可以考察古代。

对未来之事有不了解的地方,便可以考察过去。

管不好自己,怎么管别人的名句

管不好自己,怎么管别人的名句

管不好自己,怎么管别人的名句《管子》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管仲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方面,对发展生产、理财经商、养民生息有精辟见解。

含英咀华,以下精选《管子》10句,从中汲取管子思想的精髓。

【01】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子·霸形》一个善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善待你。

《孟子》中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02】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管子·小匡》人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用心容易专一,没有别的事情干扰,所以容易学成。

有人说,14岁前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暂不说其中的科学依据,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好奇心、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力正处旺盛期,也是集中学习受干扰少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孩子最佳培养阶段,家长要懂得培养。

【03】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管子·小称》应该忧虑的是自身不好,而不该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人生要多些反思,也要多些扪心自问,看清自己更重要。

【0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05】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人一定要懂得“礼”之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06】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未之有也。

——《管子·七法》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有罪的人得不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精选的管子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管子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管子名言名句大全导读: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3、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4、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5、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6、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8、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9、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10、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1、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2、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13、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14、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15、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1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7、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18、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9、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20、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21、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22、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2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5、知子莫若父。

2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27、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28、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29、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30、量力而知攻。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管子的经典名言

管子的经典名言

管子的经典名言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忍辱负重者胜,轻易忍辱者亡。

3.士者以义立身,以德立业,以仁立名。

4.明君爱民如子,民忠君如父。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智者因势利导,愚者随波逐流。

7.人有善心则善,有恶心则恶,君子必修己以正人。

8.人能自知,则可以自重;人能自重,则可以自强。

9.贤者不干心,愚者不干事。

10.情绪失控,智慧难存。

11.为人而患不仁,贫穷困厄皆可忍,苟不仁何可容?12.情不得已而为之,则勇者胜;事不得已而为之,则智者胜。

13.高风亮节,非一日之功;深耕细作,方可成大业。

1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15.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1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7.德重而行远,事细而行久。

18.知足者常乐,满招损,谦受益。

19.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1.人无不可教,心无不可开,事无不可为。

22.人贵有自知之明,官贵有自谦之心。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学不可以已,时刻充实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2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6.一日不读书,胸中无羽翼。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8.举事不避困难,达人不迟疑。

2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0.无事不扰,无功不受。

这些名言涵盖了管子的政治哲学、人生智慧、处世原则等方面,展示了他的思想和观点。

这些经典名言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和培养个人品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

管子名言名句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齐物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水清澈透明,才能看到鱼儿的游动。

同样,只有人心如明镜般清澈,才能看到他人的真实面目。

一个察
觉敏锐的人,才能避开虚伪和欺诈,找到真正值得信任的朋友。

2. "管窥之见,不如闻道之信;闻道之信,不如见道之得。

" -《齐物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仅仅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很难理解事
物的本质。

相比之下,倾听他人的真知灼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
认识世界。

更进一步,亲身体验和实践,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认
知方式。

3. "管见所及,道隐无所。

" -《齐物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事物的
本质和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

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肉眼所见就下
结论,而应该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管子的这些名言名句,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能够启发我们思考,也能够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

《管子》管理学名言48句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

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管仲担任国相,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其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是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

许多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

这几句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

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

辅时:适应时势行事。

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当时:适时。

圣人行事能够适应时势,不能违背时势。

聪明人善于谋划,不如利用合适的时机。

3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管子》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

这是说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

4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管子·小称》。

为:同“伪”。

“务为”即作假。

盖:遮盖。

虚:虚假。

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

5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伐矜(jīn今):自大自夸。

举事:办事。

自大自夸,喜欢独断专行,是办事情的祸根。

6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

微:小。

邪:邪恶,坏事。

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

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

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

7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

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

观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还是不正派的人。

8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管子·白心》。

和管子有关的名言名句

和管子有关的名言名句

和管子有关的名言名句第1篇:和管子有关的名言名句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2、量力而知攻。

3、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8、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9、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1、知子莫若父。

12、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3、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14、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5、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1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18、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19、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20、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21、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22、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2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4、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25、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26、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27、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8、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有关管子的名言名句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2、量力而知攻。

3、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8、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9、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1、知子莫若父。

管子:经典名言26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管子:经典名言26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管子:经典名言26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管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

虽名为“管子”,但不是管子本人所写。

是战国学者研究管子为政理念的专著。

管子,名仲,春秋时期齐国丞相。

孔子曾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说他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靠的不是武力。

还说没有管子率领军队抵抗外敌入侵,华夏文明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

评价不可谓不高。

本文撷取书中经典名言26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粮仓充实,民众就能知道礼节;衣食充足,民众就能知道耻辱。

点评:民众衣食无忧,就能知礼节、明耻辱。

为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年规划,没有比种植五谷更好的;十年规划,没有比种植树木更好的;终身规划,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

点评:人才是国之根本,发展之源。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就是,发展到尽头则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则走向衰落。

点评:老子曾言“反者,道之动”。

循环往复,是“道”之规律。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

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外表不端正,是因为没有培养好德行;内心不精诚,是因为没有修治好心灵;端正外表、修养德性,才能了解万物。

点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谋划事情无主见,就会陷入困境;做事没有准备好,容易归于失败。

点评:“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情不仅要做好准备,还要善于抓住时机。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历代君王都很重视诚信,诚信是凝聚人心的纽带。

点评:立身处世,当谨守诚信。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

不重之结,虽固必解。

乌鸦般的交情,虽然看上去挺好,但实则不亲密;绳子结在一起,虽然看上去牢固,但能轻易解开。

点评:乌鸦常聚常散,乍合乍离。

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

用度少,则金价低贱;金价贱,则事情难成。

点评:书中认为财物用度少,会导致金价低贱,进而会伤害民众从事生产的积极性。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原创实用版)目录1.管子的简介2.管子的名言名句概述3.管子名言名句的具体内容分析4.管子名言名句的现实意义正文【1.管子的简介】管子,即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他是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其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管子的名言名句概述】管子的名言名句涉及政治、经济、道德、人生等多个方面,充满智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名言名句既体现了管仲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3.管子名言名句的具体内容分析】以下是管子名言名句的部分内容分析:(1)“法治者,国之重器也。

”:这句话强调了法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修养的关系,认为物质生活丰富之后,人们才会去追求精神文明。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表达了每个人对国家兴衰的责任感,强调了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4)“国者,舟也;民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提醒统治者要善待民众,否则将会被民众推翻。

【4.管子名言名句的现实意义】管子的名言名句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借鉴管子的智慧,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子 名句

管子 名句

管子名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管子·霸言》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

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管子·心术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管子·牧民》乌鸟之狡,虽善不亲。

不重之结,虽固必解——《管子·形势》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管子·牧民》俭则伤事,侈则伤货——《管子·乘马》喜无以赏,怒无以杀——《管子·版法》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管子·参患》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管子·权修》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管子·形势》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今日不为,明日忘货。

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管子·乘马》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

——《管子·禁藏》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霸言》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

——《管子·君臣下》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管子·乘马》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管子·形势》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管子·治国》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

——《管子·霸言》犹傶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管子·参患》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管子·牧民》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而令乃行。

管子名言——精选推荐

管子名言——精选推荐

管⼦名⾔管⼦名⾔ 在平凡的学习、⼯作、⽣活中,说到名⾔,⼤家肯定都不陌⽣吧,名⾔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名⾔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管⼦名⾔,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管⼦名⾔篇1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圣⼈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3、朝忘其事,⼣失其功。

4、⼩谨者不⼤⽴,訾⾷者不肥体。

5、利之所在,虽千仞之⼭,⽆所不上,深源之下,⽆所不⼈焉。

6、誉不直出,⽽患不独⽣。

7、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8、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9、骄倨傲暴之⼈不可与交。

10、海不辞⽔,故能成其⼤;⼭不辞⼟⽯,故能成其⾼;明主不厌⼈,故能成其众;⼠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11、微邪,⼤邪之所⽣也。

12、天道之数,⾄则反,盛则衰。

13、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爵禄。

1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15、黄⾦者⽤之量也,辨于黄⾦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节矣。

16、事者,⽣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17、邪⽓袭内,正⾊乃衰。

18、不作⽆补之功,不为⽆益之事。

19、量⼒⽽知攻。

20、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21、善⽓迎⼈,亲如兄弟,恶⽓迎⼈,害于⼽兵。

22、闻贤⽽不举,殆;闻善⽽不索,殆;见健⽽不使,殆。

23、起居时,饮⾷节,寒暑适,则⾝利⽽寿命益。

24、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25、均地分⼒,使民知时也。

民乃知时⽇之蚤晏,⽇⽉之不⾜,饥寒之⾄于⾝也。

26、令则⾏,禁则⽌,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政之所期也。

27、仓廪实则知礼节,⾐⾷⾜则知荣辱。

28、知⼦莫若⽗。

29、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30、⾦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管⼦名⾔篇2 1、仓廪实⽽知礼节,⾐⾷⾜⽽知荣辱。

2、⼀⾔得把笑才就起笑才就起中有下服,⼀⾔定把笑才就起笑才就起中有下听,说主物发上谓也 3、“其所谨者⼩,则其所格边亦⼩;其所谨者⼤,则其所格边亦⼤。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

管子名言名句100句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3、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4、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5、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6、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8、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9、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

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

10、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11、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

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12、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

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

13、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14、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

15、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

16、钓名之人,无贤士焉。

钓利之君,无王主焉。

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

17、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

18、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19、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20、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

21、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

22、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23、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

24、仁从中出,义从外作。

25、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

26、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

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

27、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

管子名言名句大全

管子名言名句大全

管子名言名句大全管子名言名句大全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管子的名言名句37句,供您参考。

1、法者,天下之仪也。

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管子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6、信不足,安有信。

——《管子》7、今日不为,明日亡货。

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管子8、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管子9、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管子10、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1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1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13、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管子14、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管子15、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管子·白心》16、合抱之木,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木,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土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19、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管子20、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管子》2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22、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23、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管子24、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25、壮而怠则失时。

——管仲《管子·形势》26、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27、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管子28、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29、不审不聪则缪(通谬),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30、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管子摘抄管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管子摘抄管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管子摘抄管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21.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春秋·管仲《管子·重令》。

天道:此指自然规律。

至:极点,尽头。

这几句大意是: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

管子认为:“天道之数”和“人心之变”是一样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向其相反的方面发展变化。

他说国家强大,人民富有了,国君就会骄傲,骄傲就会松懈怠惰,在国外脱离各诸侯国,在国内造成人民叛乱,国家就走到危亡时刻。

管子注意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思想是很可贵的。

这几句也可用以告诫人们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22.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春秋·管仲《管子·形势》。

小谨:拘谨于小节。

大立:成大事。

訾(zǐ紫):据《管子集校》应为“飺”(cí词),嫌食,挑拣吃的。

这两句大意是:拘谨于小节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

谨小慎微的人胸怀不开阔,把眼界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所以成不了大事。

嫌食的人对食物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会胖起来。

这两句可用于劝人处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谨小慎微。

23.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2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春秋·管仲《管子·立政》。

为(wei围):做。

明:讲清楚。

这两句大意是:将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明示奖惩条件,讲精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

《管子·立政》是讲君主临政应当注意与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

~是说君主欲举事,事前就要发布具体办事的法令。

用现在的话说,上级下选达任务时.应先将奖惩条例公布出来,以激威人们去立功受奖,鞭策后进努力向前。

因赏罚之数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管理学名言48 句管仲(公元前 719 -公元前 645 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

管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管仲担任国相,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终于辅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其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

是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诸多领域。

许多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

这几句大意是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

管子的这些话对当今的社交活动、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

辅时:适应时势行事。

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当时:适时。

圣人行事能够适应时势,不能违背时势。

聪明人善于谋划,不如利用合适的时机。

3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管子》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

这是说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

4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管子·小称》。

为:同“伪”。

“务为”即作假。

盖:遮盖。

虚:虚假。

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

5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管子·形势》。

伐矜(j īn 今):自大自夸。

举事:办事。

自大自夸,喜欢独断专行,是办事情的祸根。

6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权修》。

微:小。

邪:邪恶,坏事。

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

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

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

7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 修》。

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

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是不正派的人。

8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管子·白心》。

、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与他交朋友。

9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没有比父更了解儿子的了。

《管子·大匡》:“~,知臣莫若君。

” 是两句古 ,《国·晋七》作“ 臣莫若君,子莫若父”,《左·昭公十年》作“ 子莫若父,臣莫若君” ,《国策· 策二》作“ 子莫若父,臣莫若君”。

10邪气内,正色乃衰。

《管子·形》。

内:侵入体内。

正色:健康的肤色。

不正之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褪。

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气,浸染了人的身体,人就会得病,而原先健康的肤色就会病容。

要不得病,就要防一切不正之气浸染人的身体。

《管子·形》云:“~。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用两句来比明位高者如果作不正,位低者也会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

两句可用以明人要不病,就防邪气的侵,也可用以指要使下级作风正派,首先要上级作风正派;要使国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权得势等等。

11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

时:按时。

适:相适应。

日常生活按时,吃喝有节制,穿衣和天的冷热相适应,就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益于长寿。

这几句从起居、饮食、寒暖三个方面谈养生:起居定时,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节料饮食,不暴吃暴喝,以免有损肠胃;适应时令的变化,使身体寒暖适度,保持舒坦。

1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管子·禁藏》。

索:找寻。

福气不会自己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己寻人而降。

无论是福气还是灾祸,都不会自动上门,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

所以要获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要避免灾祸就要自己去注意预防。

13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管子·禁藏》。

补:补益。

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搞没有补益的工作,不要干没有益处的事情。

《禁藏》篇是讲君主应当自我克制的。

~两句是说圣明君主行事应讲究实效,不要搞没有意义的工作。

14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管子·形势》。

小谨:拘谨于小节。

大立:成大事。

訾(zǐ紫):据《管子集校》应为“飺” (cí词),嫌食,挑拣吃的。

拘谨于小节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体不会肥胖。

谨小慎微的人胸怀不开阔,把眼界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所以成不了大事。

嫌食的人对食物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会胖起来。

处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谨小慎微。

1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子·形势》。

早晨忘掉了他的事业 ,晚上就会失去他已取得的成就。

骄傲自满是事业的大敌。

“朝”、“夕”对比,极言时间之短,失败之速。

由于骄傲自满,多年努力获得的成功,毁于一旦是完全可能的。

1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

务:致力。

各种事业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会凭空得来,而是产生于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之中,凭借灵机一动,是勾勒不出宏伟的蓝图的。

有了计划,还须锲而不舍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之后,还须进一步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若是踏步不前;事业不会有发展;若是骄傲自满,沉溺于声色,则事业一定会失败。

17誉不虚出 , 而患不独生。

《管子·禁藏》。

虚出:凭空得到。

独生:无故产生。

荣誉不会凭空得到,祸患也不会无故产生。

18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管子·重令》。

天道:此指自然规律。

至:极点,尽头。

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发展到尽头,就会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落。

办事要适可而止,不可搞过头,走极端。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 ,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辞:推辞,拒绝。

厌:厌恶。

海洋不拒绝点滴之水,所以能形成这么大;山不拒绝些许土石,所以能形成这么高;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人多,所以能统治众民;读书人不厌恶学习,所以能为圣人。

20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

《管子·明法解》。

杂草不清除去,就损害庄稼的生长;强盗窃贼不消灭掉,良民就不得安生。

欧阳修《祭丁学士文》说:“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

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盗贼良民无法共处。

因此,农夫要除草以保护禾谷,政府应铲除盗贼以保护人民。

邪恶必除、除恶务尽。

21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

为(w éi 围):做。

明:讲清楚。

将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明示奖惩条件,讲精楚办好了如何奖赏,办坏了怎样惩罚。

《管子·立政》是讲君主临政应当注意与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

用现在的话说,上级下选达任务时.应先将奖惩条例公布出来,以激威人们去立功受奖,鞭策后进努力向前。

因赏罚之数事先公布于众,事后照章办事,得奖的人心安理得,受罚之人也无怨言。

22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管子·立政》。

举:办。

凡是要办大事,必须先制定、颁布法令。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要办理大事,不先制定、颁布法令,人们将无所适从。

办事的意义、目的,怎样办事,办成了有什么奖赏,不成功有什么处罚等等,都应在法令上明确指出,使人们一目了然;事情完成之后,要依法给予奖惩,使人们知道以后应怎样做。

23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立政》。

宪:根本法令。

俗:风俗。

被:同“披”,指影响。

百体:谓人体的四肢百骸各个部位。

命令下达就立即执行,禁令颁布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百骸服从于大脑意志一样,这是为政所期望的结果。

要树立国家和君主的权威,就必须严明法纪,令行禁止,执行不苟。

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就国将不国,君将不君了。

24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管子·法禁》。

法制:法律制度。

议:非议。

偷:苟且,马虎,这里为“忽视”的意思。

假:借。

法令制度不容非议,民众就不敢相互营私;刑罪不容宽赦,民众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会叛君犯上。

《法禁》是讲立法行禁的。

管子认为为了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和君主的权威性,法令一经颁布,就不允许说三道四私下非议;实行严刑峻法,不容宽贷,就使人不敢轻易干坏事。

25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管子·法法》。

令:政令。

宝:财物。

威权:威望权力。

爵禄:爵位俸禄。

国家的政令重于物质财富,国家的利益要重于亲戚的利益;法令比个人重要,威望权力要比贵族的爵位、俸禄更值得珍贵。

这几句明确指出: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利益高于权贵的利益,法律的尊严要高于贵族勋爵的地位权势,法令的价值要超出珍宝财物。

也就是说,要使国家文明进步,必须实行法治。

这个法,不受权贵的干扰,不为物质所收买,不为民众所胁迫,它凌驾于社会之上。

管仲的“法治”主张,是针对儒家的“德治”提出的。

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对近代人们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不无借鉴意义。

26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管子·立政》。

在执法时心慈手软,或偏私袒护不敢处理自己的近亲好友,或畏惧权势不敢惩罚达官权贵,这种人不能作三军统帅。

作为统领军队的将领,必须做到执法如一,才能获得部下的拥护;得到部下的拥护,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凡是统兵的将领,必须作到信赏必罚,尤其是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触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执法如一的试金石。

27量力而知攻。

《管子·霸言》。

料:估计。

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

《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

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

《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

28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

《管子·制分》。

坚:指敌军防备森严的地方。

轫(ren 任 ):阻碍车轮转动的木头,引申为阻碍。

瑕 (xia 侠):指敌军防备薄弱的环节。

用兵打仗时,进攻敌人守备森严的地方速度就慢,进攻势必受到敌人的阻挡;而对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乘机发起进攻,则收效神奇,可大获全胜。

常言说:“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须向敌人的薄弱环节迅猛发起进攻,否刚进攻速度受阻,攻势缓慢,慢则生变 (如敌人增援部队赶来,加强守备力量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