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
发表时间:2011-04-19T15:44:52.06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李松枝
[导读]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及其关于语言哲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涵义和指称》中。
李松枝(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政治与行政学院逻辑学专业,广州 510631)
中图分类号:B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068-01
摘要: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及其关于语言哲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涵义和指称》中。从语词和语句两个方面,对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
Abstract:Frege's theory of meaning and their thoughts o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embodied in his " Meaning And Reference".The writer tries to analyses Frege’s Meaning And Reference Theory from words and sentences.
Keywords: Frege; meaning;regerence
弗雷格,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人,语言哲学的先驱,对意义问题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他于1892年发表于《哲学与哲学批评杂志》上的《论涵义和指称》一文。在此文中,弗雷格第一次表述了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根本区别,它被视为意义理论发展中的里程碑,对语言哲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语词的涵义和指称
文中一开始提到“同一”这个概念,同一是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呢,还是对象的名称或指号之间的关系。弗雷格在他的《概念演算》中,认为是后者,即对象的名称或指号之间的关系。他专门举了两个例子:“a=a” 例如“晨星=晨星”,“a=b”如“晨星= 暮星”。假设“同一”指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那么a=a和a=b所表达的就是它们所指的对象——金星是相同的,但是我们明确地知道,a=b比a=a的涵义多了一些。例如“晨星=晨星”,这是先验有效的,不需要证明就可以得出。而晨星= 暮星却不是先验的,是天文学家们经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来的,“往往包含了对我们的知识极有价值的扩展”。人们并不能像得出a=a那样轻易地得出a=b。
但他觉得这个回答不是很确切,因为这两个名称并非直接有了关系,而是“这种关系能够成立,仅仅是因为它们命名或指示了某个东西。这种关系,似乎可以说,是以具有同一个所指的各个指号之间的联系为中介的。”[1](P37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同一关系既不只是指对象方面,也不仅指名称方面,而是属于名称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但是,若名称和对象的关系只是指称,那么用哪个名字来指称对象就是任意的,可能造成逻辑思维的混乱。例如,我们可以把《小橘灯》的作者称为“冰心”或“谢婉莹”,““冰心=谢婉莹”这样的句子只是和我们的命名方式有关,仅仅作为真名和笔名相异,并不表达真正的知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却正是我们想要表达的。弗雷格又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指号之间的差异与被命名的对象被给出的方式上的差异是对应的:
“令a、b、c为三角形中连接角与对边中点的直线,则a和b的交点与b和c的交点为同一点。这样,我们就有了对于同一个点的不同命名,而且这些名称(“a和b的交点”,“ b和c的交点”)也表达了这些点被给出的方式。”如果把a和b的交点设为点M, b和c的交点设为点N,若是没有特别的说明,“a和b的交点与b和c的交点为同一点”,我们是不知道M和N是同一个点的。虽然它们都指那一个点,但二者的涵义却不同。一样的,“2010年《非诚勿扰》的特邀男嘉宾”和“中国色彩性格学创始人”这些表达式所指一样,但意义不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弗雷格把语词划分为专名和概念词。为了简便,把这样的名称看做是一个专名。他所说的专名是广义的,没有从理论上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在弗雷格的逻辑中,任何指称单一对象的表达式都是专名。专名的涵义就是所指对象的呈现方式。但是他认为专名只是限定摹状词.。弗雷格提出了“涵义决定所指”这个重要的语义学原则,专名必须对一个对象有所描述才能指示该对象。也就是说,专名是通过涵义与其所指发生关系的。弗雷格是这样进一步分析的:“指号,它的涵义和它的指称之间的正常联系是这样的:与某个指号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涵义,与特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指称,而与一个指称(对象)相对应的可能不是只有一个指号。同一种涵义在不同的语言,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是由不同的表达式来表述的。”[1](377)在这里,“涵义决定所指”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表达式只有表达了某种涵义,才能指称某种对象;一个表达式究竟代表哪个或那些对象,取决于相应的对象是否具有该表达式的涵义所描述的那些特征或性质。[2]
我们从涵义决定原则出发,或许会同意:如果一个表达式在形式结构上符合语法并且充当专名的角色,那它就具有涵义。但是,至于是否存在与内涵相对应的外延,则还是不确定的。比如“玉皇大帝”这个词有涵义,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与他相对应的对象,不能断定他是否真的存在。弗雷格承认诸如“最弱收敛级数”、“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类专名有涵义却没有所指,但他认为这是自然语言的不完美的地方。因此,“对于涵义的把握并不能保证相应的指称的存在。”[1](P378)
我们通常使用语词时,谈论的是它们的语词,但有时也会谈论到语词本身或它们的涵义。这样当有人在直接谈话中引用别人的话时,它们所代表的涵义和这些语词本身的涵义就会发生变化。之后他谈到“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一个语词的间接指称是它的正常涵义。如李国强是我的弟弟,李国强有三个字。这两句话中就不能前句中“李国强”替换后句中的“李国强”,虽然它们的指称相同,因为第二句中的“李国强”是就词本身而言的。
弗雷格接下来把指称和涵义和与之相联系的意象严格区分开来。关于指号的意向是一种内心图像,它是主观的。例如,对于“华南师范大学”,摄影师、画家、老师、学生都有关于这个名称的独特的意象。即使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于“华南师范大学”也并不总是有相同的意象。这种内心图像来自对于观察者的内部或外部的感官印象与活动的记忆,它是不断变化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专名的指称是这个名称所命名的对象本身,专名的涵义处于意象和对象之间,不像意象那么主观,却也不是对象本身。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专名的表达式、涵义和指称,接下来我们看看弗雷格对于语句是怎样阐述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是语句的涵义,还是语句的指称呢?
二、语句的涵义和所指
弗雷格先假定了语句有一个指称,他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和“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不知道晨星和暮星是同一个星辰的人,可能认为一个思想为真,而另一个为假。因此,思想不可能是语句的指称,相反,它不能不被看作是语句的涵义。知道晨星和暮星都是指金星的人,会知道若前一句话为真时,后面一句话也为真。弗雷格提出,把语句的真值当做语句的指称,即语句为真或为假的情况。接下来分析思想与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呢?我们的确可以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这个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