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作者简介:郭秀英(1988-),女,河南周口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关注。企业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其治理机制的良莠和履行社会责任绩效的高低之间的矛盾亦日益凸显。因此将社会责任落实到公司治理的机制当中已是大势所趋。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继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模式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

标签: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相互关系

1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虽然是对个人修养和价值观的体现,但无疑也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或者社会团体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一个运行良好,资本宏厚的企业在保持其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利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并反过来促进企业更大的发展。而一些运行不善的中小企业,如果入不敷出,连年亏损,没有及时的对社会以回报,但至少不应该以损害社会利益为底线。这些观念应该是社会对企业最起码和最基本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受社会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内容更也日渐丰富,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国内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却屡屡出现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如富士康跳楼事件,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更为典型的美国康辉公司发生的漏油事故,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这些对员工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乃至人身安全的威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些企业不但没有承担社会责任,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破坏。这些问题的示现,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从原来长期处于经济管理领域的边缘地带推向了各方所关注的热点。企业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已不仅停留在企业为什么承担社会责任的层面,而是怎样承担的局面。

在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方面,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弊端,使得像安然、世通等大公司出现了丑闻,这不但使企业形象受损,而且对社会经济也造成了巨大损失,更使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企业把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治理应当承担的一项新任务加以考虑,其理论基础往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上。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着眼于追求所有者的盈利目标,都或明或暗的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即使有些企业在公司治理和决策过程中考虑到了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并把社会责任体系纳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但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实践效果来看,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大部分以能够应付外界压力为目标,缺乏主动性。因此,本文拟梳理出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求一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主动施行的道路。

2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2.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主要是解决管理层的选择与激励问题,并实现公司的科学化决策。许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具体来看,可以将公司治理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定义。

(l)狭义概念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如果从狭义方面进行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委托人,通过建立一定的监督及制衡机制,以实现对企业代理人,也就是经营者的约束和制衡。该机制主要通过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对公司的内部治理。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并防止代理人对委托人利益的背离。关于该理解的学者有很多,如南开大学的李维安(2000)、张维迎(1999)、吴敬琏等。

(2)广义概念上的公司治理。随着对公司治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公司治理理论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产生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是通过企业制定的相关机制来协调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实现各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此时委托人的范围不仅有股东、债权人,还包括公司员工、供应商、机构投资者及社会相关机构等。

综合以上概念看出,公司治理是指协调所有者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债权人、公司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出现在1924年谢尔顿发表的著作里。接着Carroll(1979)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条件下社会所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以及人道主义的期望。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点较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者们研究此问题才渐渐增多。李鸿贵(1995)认为,企业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要以社会的行为标准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行为,并积极响应社会问题的解决。企业处在社会当中,享受了来自社会给予的利益,如注入的资金,经济法律环境等,那必然有义务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生产经营并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所需,才应是我们所倡导的企业理念。企业要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要把企业社会责任注入到企业公司治理和管理决策中去,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管理模式,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对消费者、投资者、环境等的贡献。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企业在生产运行,为所有者承担承担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自觉履行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3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由紧密的历史渊源性。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效果的好坏,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否也关乎着公司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3.1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点

现代企业产生之后,学者们才把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来深入研究。现代企业大都是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企业,这使得企业作为一种法人独立存在。股份制企业拓展了融资渠道,可以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收集大量资金。企业在社会中拥有了巨大的权利和影响力,而责任是权利的对等物,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就理所应当的承担起社会责任。所以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相互统一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回答了社会责任研究中的重要的课题即“公司应当为谁承担责任”,也为公司治理突破“股东之上”逻辑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扩大了公司委托者的范围,成为了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相融合和统一的理论依据。

3.2公司治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宋建波,李爱华(2010)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使企业较好的克服短期、违法行为,从而保障了股东的权益,优化了市场环境,也保护了雇员及消费者的利益。实证结果表明,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重、监事会规模、总股本、高管人数等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有显著性影响。

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就会不一样。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所以它们行为最终都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其行为具有单一性,所以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较少;以利益相关者最大化为管理目标的现代企业,就会比较注重企业社会形象,强调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样也会反过来带动企业自身健康的发展。不论是英美式的公司治理模式还是日德式的公司治理模式都能有所体现。另外,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对社会的回应。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不断的成熟,会使企业更有效的筹集资金,提升企业业绩;市场透明度提高,监督和激励机制的加强,会约束企业做出损害公众的行为,这样就会有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

3.3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在内都对企业的经营做出了贡献,投入了资金,分散了企业经营风险,所以企业在经营决策和管理机制当中,要把各方利益考虑在内,给他们一定的决策权和发言权。企业社会责理念也是要求企业要从社会角度制定决策和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