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原则

合集下载

最新第五章修辞[001]PPT

最新第五章修辞[001]PPT
第五章修辞[001]
4.运用衬词
❖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第五章修辞[001]
三、韵脚的选调
❖ 什么是韵脚 韵脚是指句末押韵的音节(字)。
❖ 在诗歌和唱词等韵文中,为了便于朗读和记忆, 常在每句或隔句的末尾使用韵腹相同或韵腹韵尾相 同的字,这就是押韵。
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五章修辞[001]
二、音节的组合
(一)音节组合的原则 1.音节匀称原则 2.与语境协调的原则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 从天边跑过,信手运笔,轻轻抹在青山之旁,碧空 之上。又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羽毛, 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去。这时候,你鼻 翼歙动,只觉洁净清爽,沁人心脾,纵目四望,只 觉耳目一新。
❖ 现代散文也应适当注意平仄。 ❖ 老舍先生说:“在汉语中,字分平仄。调动平仄,
在我们的诗词形式发展上起过不小的作用。我们今 天既用散文写戏,自然就容易忽略了这一端,只顾 写话,而忘了注意声调之美。其实,即使写散文, 平仄的排列也还该考究。”(《戏话浅论》)
第五章修辞[001]
五、节奏的把握
❖ 郭沫若在《论节奏》中谈到:“大概先扬后 抑的节奏,便沉静我们。先抑后扬的节奏, 便鼓舞我们。这是一定的公例,钟声是先扬 后抑的,初扣的时候顶强,曳着的袅袅的余 音渐渐微弱下去。海涛的声音是先抑后扬, 初起的时候从海心渐渐卷动起来,愈卷愈快, 卷到岸头来,‘拍’(啪)的一声打成粉碎。因 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听钟声和听海涛 的心理完全是两样。”
第五章 修辞
第五章修辞[001]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 (一)“修辞”溯源

浅析演讲的修辞原则与技巧[权威资料]

浅析演讲的修辞原则与技巧[权威资料]

浅析演讲的修辞原则与技巧内容摘要:修辞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在演讲过程中合理运用修辞,能够有效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如何增强演讲修辞的科学性是演讲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演讲的修辞原则,即风格协调原则、服务宗旨原则、适合时空原则等。

又在此基础上从加强连贯、注意沟通、重视时效性等方面,探究了演讲的修辞技巧。

关键词:演讲修辞原则技巧演讲只要是指在公共场合或重大集会中发表讲话,它用于表达观点、交流感情、提出倡议、发表观点。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演讲,而一篇富于感染力的演讲词对演讲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运用修辞则可以有效提升演讲词的感染力,突出观点和主旨,增强受众的心灵共鸣。

演讲中的修辞主要包括演讲词、控场、声音、态势语等元素。

演讲者需要根据受众特点,选取合适的态势语言与口头语言表达思想,这其中就涉及到修辞的选取与运用。

可见,探究演讲中的修辞原则,对增强演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演讲的修辞原则1、风格协调原则常用的修辞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语体特征与风格色彩,比如能够形成委婉含蓄风格的反语、象征、双关和婉曲等修辞手法;能够形成讽刺幽默风格的仿拟、借代和夸张等修辞方法。

由此可见,和句子、语音、语法一样,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形成不同的语体风格。

所以,演讲中的修辞应注意风格协调。

例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就运用到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演讲内容活泼风趣、通俗易懂。

2、服务宗旨原则所有的演讲都是围绕某一主旨展开的,所以,修辞的选用也必须根据演讲主旨进行,这也是演讲修辞的基本原则,是衡量演讲中修辞运用是否得体的首要标准。

比如军事演讲、社会问题演讲、政治演讲等具有浓重鼓动色彩的演讲,主要是为了通过演讲促使受众采取某种行为,达到“以辞促行”的效果,所以在这些演讲中时常采用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演讲的感召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号召听众跟随演讲者的思想行动。

比如秋瑾的《警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丘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等。

修辞的原则主要有

修辞的原则主要有

修辞的原则主要有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

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条:
1、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

2、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3、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

修辞主要内容为:
1、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

2、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

3、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受汉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

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

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修辞

修辞
玩。
2.要注意词语的色彩意义 (1)感情色彩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怂恿)下,他最终
取得了优异成绩。
(2)语体色彩 今天是我奶奶(诞辰、生日)。 (3)形象色彩 石榴红 胭脂红 玫红 鹤顶红
(二) 声音的锤炼
1.音节匀称 音节的匀称主要是指结构相似、音节数目相等。 自由与爱情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二)反复和排比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
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
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 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十、对比 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一)类型 1.两体对比 两种相反相对的人、事物对照比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三)作用
1.既要含蓄,又要使人体会得出。 2.要注意思想性。 (四)语义双关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 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
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 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 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二)层递与排比区别
1.层递着眼于内容上的层次性,排比着眼于
内容上的平列性。
2.层递在结构上不要求相同或相似,往往不
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
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九、反复
为突出某个语义、强调某感情而特意重 复某语句。
(一)类型 1.连续反复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2.间隔反复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 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 下来了。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
❖ 句子的锤炼(又叫“炼句”)有其特有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句子的安排。它指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语序、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句与句的连贯以及句子的 周密照应、省略隐含等都应该仔细推敲,都是修辞 的范畴。
❖ 二是句式的选择。句子的长短、松紧、整散、肯定 与否定、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文言句与欧化句等各 种同义句式,都各有各的特色,句子形式各异,修 辞作用也不同,必须正确选择,还要注意配合使用。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 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 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 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
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即:修饰文字
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
❖ 1.长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2.短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3.相互转换(见书P232-P233)
句式的选择 和转换
(二)整句和散句
1、整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散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整句和散句的转换: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主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被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相互转换: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肯定句——是不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2、否定句:——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1)单重否定句: (2)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和单纯否定句相比,一般是肯定句口气重,否 定句口气轻;肯定句是直接陈述,否定句则比较婉转。
如:“这个人好”(语气强)和“这个人不坏”(语
气较弱)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同义时,一般是否定句比肯定句 口气更重,有明显的强调作用。同时又可以表示委婉 的语气。

修辞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修辞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第一章 修 辞*
一、修辞的含义◆ 二、修辞的特点◆ 三、修辞的原则◆
第一章 修 辞
一、修辞的含义
(一)“修辞”的四种含义
1、修辞行为 2、修辞现象 3、修辞方法 4、修辞学
(1)文理自然而又姿态横生,这个境界不是 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锻 炼才能接近的,所以不是取消修辞,而是要 用加倍的力气去修辞。
(张志公《语言是一个选择过程》)
修辞,照我的看法,应该是在“各种可供选择
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同义的)词 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 各种风格(或叫‘文体’、‘语体’)之间进 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
的特定的目的。
辞的看法》)
(吕叔湘《我对于修
4、调整(或加工)说
一说修饰言辞:“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 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 (宋·王应麟《困学记闻·易》)
(三)几种修辞观
1、 修饰说 “修辞就是修饰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
交际功能。”
(《修辞学》,第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说文》:辞,讼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纷争、
辩讼谓之辞。”(本义:打官司的用语) 段玉裁注:“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成
辞。”(引申义:所有言辞)
“修辞”连用的意思:
一说修理文教:“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辞谓文教,诚则为诚实也;外则修理 文教,内则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 可居,故云居业也。” (唐·孔颖达)
(2)要把修辞学推向前进,关键在于研究 “消极修辞”,研究那些一开口说一动手写 就会碰到的修辞现象,做出的成果必须对说 和写(甚至在说写之前的思考中)有实际指 导意义。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揭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揭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揭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对语言进行修饰和加工的方法。

2.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程度。

二、揭示修辞手法的类型和运用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概念,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内涵。

4.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5.设问:用问答的方式引出话题或结论,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三、对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和运用1.对立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反或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2.类比对比:通过对两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3.对照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关系和变化。

4.对比强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强调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或重要性。

四、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原则1.符合文章主题: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法时,要紧密围绕文章的主题和意图,使其与文章内容相符合。

2.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应适度使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文章的效果。

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程度来掌握使用的程度。

3.自然贴切:运用修辞手法时,要使其与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相自然贴切,不要生硬牵强。

4.创新独特:尽量运用新颖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五、修辞手法的练习和提高1.学习经典例句:通过学习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2.创作练习:通过自己进行创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并不断修改和完善。

3.阅读和分析: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交流和反馈: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获取对自己作品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提高。

古代汉语修辞上

古代汉语修辞上

简洁明了
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尽量使用短句和简单句 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语法结构,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重复和啰嗦,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过于抽象和模糊的词汇,尽量使用具体和明确的词汇
优美高雅
语言简洁:用词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琐 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 情感真挚:表达真挚的情感,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景物、人物等,营造深远的意境,使语言具有艺术魅力
注意事项: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贴切性,避免过度夸张或失真。
修辞手法:准确贴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这些手法可以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贴切。
生动形象
比喻: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比喻,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对比: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修辞与文化
修辞与传统文化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文化内涵: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修辞与文化:修辞手法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和体现 修辞与历史:修辞手法在历史文献中的运用和演变
修辞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对修辞 的影响:不同地 域的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语言 特点等对修辞产 生影响
修辞与地域文化 的融合:修辞在 表达地域文化时, 需要结合当地的 语言特点、风俗 习惯等,使修辞 更加生动、形象
注意事项:比喻 要恰当,不能牵 强附会,否则会 失去修辞效果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 特点:简洁、形象、生动 例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和“家书” 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

第二章  修辞的原则

第二章修辞的原则一、修辞原则修辞原则就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在调整、修饰语言时所遵循的标准、准则。

修辞的原则有基本原则与非基本原则之别。

对修辞的原则或基本原则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可看作陈对修辞基本原则的一种表述。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明确指出“修辞的原则是: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

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修辞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这样三条:(一)语言材料的规范和变异的适度性。

(二)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

(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从“对象、自我、语境、前提、视点”方面概括修辞的原则,提出: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提出了经济原则、适度原则、得体性原则等,并且将得体性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

二、修辞的非基本原则修辞某个层面的具体的原则,即非基本原则,如“自我、前提、视点”等。

修辞的非基本原则较多。

简单介绍“自我、前提、视点、适度”等修辞的四种非基本原则。

1、自我原则:保持自我本色所谓保持自我本色,首先是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词语。

所谓保持自我本色还有一层意思,即用词造句都要符合自己的身分。

2、前提原则:明确前提前提,又叫“预设”,是现代语言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中所共同使用的一个术语。

在修辞学中,对“前提”的理解当然是接近于语用学的,主要是指说写者和听读者在这个言语行为之前的共有的知识,经验等等,换句话说,前提是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先决条件。

前提在交际活动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前提这个因素,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繁复和简洁,通俗和艰深,词语、句式、修辞方式的选择,都应当考虑到前提这一因素。

3、视点原则:视点适当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或者说就是语言表达的视角。

2.交际矛盾和修辞原则

2.交际矛盾和修辞原则

修辞小组讨论题目(下周、大下周)
1 有人主张修辞学应该只研究名家名作、名篇 名句,有人主张修辞学应该研究“一切人的 一切话语”。你赞同这些主张吗?这些主张 有什么合理之处,有什么不足之处?
2 从你熟悉的成语中收集一些和“说话”有关 的语料,进而考察这些语料中是否体现出中 国人的某些修辞观念。
顾八奶奶 (望着陈白露,又滔滔不绝地) 白露,我真佩服你!我真不知道怎么夸你好。 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 又肉感。一个人在这么个地方,到处都是朋 友,就说潘四爷吧,他谁都不赞成,他说他 就赞成你,潘四爷是个顶能干的好人,用个 文明的词,那简直是空前绝后的头等出品: 地产,股票,公债哪一样不数他第一?我的 钱就交他调派。可是你看,他一眼就看中了 你,你说个“是”,他不敢说“不”字,所 以我说你是顶有希望的女人。——《日出》
3、同样一个语言形式,运用于不同的交 际环境,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同的 4、在交际过程中,同样的思想,可以用 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三)语言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矛盾 1、语言符号和事物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 系 (1)(2)(3)(4) 2、语言符号与事物的关系既是稳定的, 又是可变的 (1)(2)(3)
陈西滢《闲话》:“这样的中国人,呸!” 鲁迅《并非闲话(二)》中:“这样的中国 人,呸!呸!!”

“白头翁”: 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
魔鬼撒旦——地狱的大蛇、最后的大天使、 神与人的敌人、精力充沛的狡猾的蛇、龙。
第二章 交际矛盾和修辞原则
一、什么是交际活动
1、“交际”的模型
1、想说(编码)阶段 2、发出阶段 3、传送阶段 4、接受阶段 5、理解(解码)阶段

汉语修辞学考试要点

汉语修辞学考试要点

汉语修辞学考试要点1.修辞的准则是把握对象、保持自我、适应语境、明确前提、选择视点,但在这些准则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那就是得体性。

2.所谓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去,往往是由个人联想意义造成的。

3.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4.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贴切,第二要注意创新。

5.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6.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7.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8.成语的活用方式由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9.填空1、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韵律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

3、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4、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5、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修辞学发凡》,作者是陈望道。

6、比拟就是(拟人)和(拟物)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7、书面语体可粗分为事务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化)语体四种类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和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指导与运用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的定义与分类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中常用的一些表达策略,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形式。

它们通过对比、隐喻、象征等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比喻: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较方法,把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使语言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使之更加生动、夸张或夸张有力。

4.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效果。

5.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关事物或现象,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有力,增强语气的感染力。

二、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以例引证,生动形象:在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时,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2. 理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在进行修辞手法的指导时,既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 引导创新思维,培养文学素养:通过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技巧1. 开展修辞手法导入活动:在引入修辞手法知识时,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和实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互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一、修辞隐喻的运用1.1 了解隐喻的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比喻成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从而传达更深层次意义的修辞手法。

1.2 掌握隐喻的构成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

1.3 学会构建隐喻:通过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用比喻词将二者联系起来,形成隐喻。

1.4 注意隐喻的运用:在写作中,适当运用隐喻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读者理解困难。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2.1 了解对比的概念: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联系的修辞手法。

2.2 掌握对比的构成要素:对比的两个事物、对比点。

2.3 学会构建对比:找出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或差异点,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形成对比。

2.4 注意对比的运用: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对比可以增强语言的鲜明度和说服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读者疲劳。

三、正确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手法的原则3.1 符合主题: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手法时要紧扣文章主题,服务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2 贴切恰当:选择的喻体和对比事物要与本体相符合,既要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避免牵强附会。

3.3 简洁明了:修辞隐喻和对比的构建要简洁明了,易于读者理解。

3.4 创新独特:力求在修辞隐喻和对比的运用上有所创新,使文章具有独特性。

3.5 艺术美感:注重修辞隐喻和对比的手法所产生的艺术美感,提升文章的艺术价值。

四、实例分析4.1 分析含有修辞隐喻的句子:例如,“他的心灵像一片耕耘过的农田,充满生机。

”这句话通过将心灵比喻成耕耘过的农田,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内心丰富、充满活力的特点。

4.2 分析含有对比的句子:例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话通过将高山与仰止、景行与行止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的行为应当遵循道德准则。

正确运用修辞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现代语文)第九章修辞

(现代语文)第九章修辞
一、比喻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就是比喻。
根据表达功能及形式特征,比喻主要可以分为明喻、暗 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当作彼物 来描写、形容的修辞手法。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
三、借代
用与本体事物有着现实的实际联系的某种事物名称来代 替本体事物,这种方式就是借代。借代既可以是整体事物的 借代,也可以是名称的代换。
(7)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 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8)过去走娘家,谈鸡又说鸭;现在走娘家,姐妹比文 化。个个不落后,乐坏老妈妈。
思考与练习
(9)这里能看见东风饭店的二十五层楼的灯火。这里能 听见火车站的悠扬的钟声。这里能看见海关大楼的电钟。把 视线转到下面,是蓝绿的灯珠,橙黄的灯眼,银白的灯花。 无轨电车的天弓打着闪亮的电火花。汽车开着和关着大灯、 小灯和警戒性的红色尾灯。他们长出了一口气,好像上了天 堂。
四、拈连
甲乙两事物在上下文出现时,把平常只适用于甲事物的 词语拈来用于乙事物,使甲乙两事物自然而然地连在一起, 这种修辞手法叫拈连,也称“顺连”或“关连”。
拈连的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拈词的词性拈连可分为动词 拈连、形容词拈连、数量词拈连、名词拈连等。
五、仿拟
仿拟是仿照通行的,既成的词语、句章或韵调,改变其 中的成分或内容,造出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的新的词语的修 辞方式。
第四节 修辞格(上)
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 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 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 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 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 固定模式,就是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辞饰、辞式等。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随着面容的成熟,她的体态特征也逐渐妇人起来。 关于婚姻,她好像走进了舞场,面对旋转的舞伴, 犹豫不决。”
❖ “在高山滑雪场滑雪,躺在湛蓝天空下的白桦林中 休息时,尝尝吃雪的感觉,那一定是很久远了的回 忆了。加入长白山“雪之旅”去滑雪时,千万不要 忘记带泳装,在雪谷温泉游泳、煮蛋。”
用词准确
❖ 准确用词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善意的调侃、幽默,产生重要人物感、受尊重感。 新颖别致,特殊记忆)
第一节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3.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 要求行文说话顾及前沿后语,注意语义连贯; 要求语言不能前后矛盾。
郑承镇老人生前遗照(资料片)记者 潘炳 摄 ——搜狐新闻:“流浪儿之父”去世 20年收养 400多流浪儿(图)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①我们学习现代汉语。 (陈述句)
❖②你们学的是现代汉语吗?(疑问句)
❖③咱们快走吧。
(祈使句)
❖④这棵树多高哇! (感叹句)


相思


唐 王维
诗 记
红豆生南国, (陈述句)
住 四
春来发几枝? (疑问句)

愿君多采撷,(祈使句)


此物最相思! (感叹句)
(一)陈述句 关于句类
❖ 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 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第一节 修辞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2.正确地运用句式 ❖ 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 施事、受事分:主动句、被动句; ❖ 长短分:长句、短句; ❖ 结构分:整句、散句。 ❖ 在一篇具体的文章里面,句式选择要考虑上下
就疑问代词部 分做答
用“呢”不 用“吗”

比喻的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作用和运用原则一、修辞作用(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

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一)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

听说采访她,得满脸通红。

(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二)注意创新。

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

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

(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

(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具有工具性
公理法就是从公理出发,按一定的 逻辑规则,定义出其他有关的概念、 推演出其他有关定理的一种演绎方 法。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 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 的事情。
工具的类中有类是由不同需要决定 的。
修辞原则呈现多种面貌,也是由不 同需要决定的。
“修辞本是一种社会现象 ”
⒌ “结合现实语境,实现交际效果。”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⒍ “修辞的原则应该是真与美的统一。”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⒎修辞以“适应题旨”、“适应语 体”、“适应语境”为原则。
——倪祥和《修辞的活的灵魂: 论修辞的三大基本原则》
⒏修辞以“明确目的,看清对象”、“适应 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照上 下文”为原则。
交际各方的言行都要遵守“损己利 人” 的原则,让自己吃亏让别人受 益。
⒈吕叔湘把“适度”作为修辞原则。
⒉修辞以“适合语境”为原则。
——张志公、庄关中,《汉语知识新编》 ⒊“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最高原则,是
凌驾于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之上 的原则。”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⒋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修辞学发凡》
——盛林《二十世纪中国的语言学》
论及了修辞研究的范围,强调了言语交 际两端中,说写者和读听者的重要及两 者互相作用和依存的互动。
“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最早 并不止一次地从理论上阐述听读者在修 辞中的重要性的学者”——宗廷虎、赵 毅《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接 受研究》
“……因此修辞的手法, 也可以分做两大分野。 第一, 注重在消极方面, 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 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 歧解。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 其适用是广涉语辞的全部, 是一种普遍使用的 修辞法。假如普遍使用的, 便可以称为基本的, 那它便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
第二,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 要它动 人。同一切艺术的手法相仿,不止用心在概念 明白地表出。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
“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 同事理符合。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 说理论又须合乎理论的联系。……这一分野 的修辞,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 其价值如何,就要看写说的结果同事理的真 际是否切合或切合的程度如何而定。因此就 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等顾念事理的条 件,作为修辞上必要的条项。”
“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

——刘焕辉
“得体”——王希杰
能协调“同义手段选择说”、 “零度—偏离说”以及“四个世界
说”之间的关系。
“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 境的适应程度”,是“一种社会群 体的文化心理的价值评价”。
“三一”理论体系:
以交际活动中的四个世界为框架,以 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为两轴,以 辩证法为总纲,以同义手段为贯穿线, 以得体性为原则。
——胡范铸《什么是“修辞的原则”》
现代修辞学体系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体系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体系 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体系
《发凡》体系是以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 以适应题旨情境为贯串中心线,以修辞 的两大分野和语辞的三个境界为骨干构 建的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修辞学的对象是修辞现象”
考察和评论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时, 应当联系需要 。
应当提倡辩证法,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不能违反“异类不比”的规则。 2、4、7、8、10、11 1、3、6、 5、9、12
操作原则:2、4、7、8、10、11 “适应题旨”、“适应情境”、
“适应语体”、“明确目的,看清对 象”
效应原则:1、3、6、 如“适度”、“得体”、“真”、“美”
操作原则”与“
存在的问题
其一,概括不全面。 “修辞的原则是什么?修辞的原则应该 是真与美的统一。‘真’就是真实、 准确,‘美’就是优美,和谐。‘真’ 是修辞的基础,‘美’是修辞的指 导。”
思考: 下例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哪条准则? 遵守的是礼貌原则中的哪条准则? A:某某太烦人了,自己不打水总是 喝我的水,她自己没手啊。 B:她可能太忙了吧。
甲对初次来访的客人说:“来来, 你看我家,客厅乱成了什么样子! 椅子没放好,沙发上全是书,小孩 子的玩具到处乱丢,先到书房坐坐 吧。”
礼貌原则的基本要求:
——刘焕辉《修辞学纲要》
⒐修辞以“适切”、“审美”、“比 较”为原则。
——孙汝建《现代汉语》
⒒修辞以“处理好语言与思想、事物 的关系”、“把握交际对象”、“保 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 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 为原则。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⒑“围绕题旨”、 “适应对象”、“适应语 境”、“适应上下文”、“适应语体” 。
——孙汝建著《现代汉语》
“指导说写者有效表达的行为依据” “分析修辞现象的基本方法”
其四,屋上又架屋。
例如,胡范铸把“码本共通”、 “角色认同”、“合作”、“得 体”、“收效”、“共存”视为修 辞原则。
“共存”是指“共同生存”。
“修辞行为只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而人类 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共存’、 ‘共处’。任何修辞行为如果妨碍了人类 的共存,妨碍了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 那么,即便在某一具体的修辞行为的层面 上是有效的,它也是非法的。”
——张志公
其三,内部不统一。
例如,孙汝建认为修辞原则包括 “适切”、“审美”和“比较”。
“分析修辞现象的基本方法就是比较。考察词 语和句子的选择,一定要有同义的语言形式 作参照。考察修辞格,可以将运用辞格的表 达同没有用辞格的表达进行对比,这样就能 看出效果的不同。作家的改文是研究修辞的 重要材料,比较作品的原文和改文可以发现 许多修辞规律,可以学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 技巧。此外,修辞格之间的比较、不同语体 之间的比较、作家或作品风格的比较、都是 修辞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修辞原则
一 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原则: 修辞原则: 为了实现并努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时所遵循的标准 准则。
格赖斯 《逻辑与会话》 ⒈合作原则及其四准则 合作原则: 会话双方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
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 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 “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二,解释欠严密。 例如, 张志公认为修辞原则可以概括为 “适合语境”。 语境分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语境包括题旨 如2和5; 中观语境不包括题旨 如4; 微观语境不包括题旨和语体(以及对象、 上下文等) 如7、8、10、11。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运用语言 的实际环境,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大到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小到说写的时间、 地点、场合、对象、说写的上下文、说 写者的身分、职业、思想、修养、性格 等,都属于语境。”
③会话含义: 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 是话语同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某某人话里有话”
你 真 行 啊!
(1)a:你看我刚配的眼镜怎么样? b:很漂亮啊。
(2) a:你看我刚配的眼镜怎么样? b:款式不错啊。
思考:
以下对话分别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哪条 准则?表达了怎样的会话含义?
周萍:对了,我预备明天离开家里到矿上去。 繁漪:你在矿上做什么呢? 周冲:妈,你忘了,哥哥是专门学矿科的。 繁漪:这是理由么,萍? 周萍:说不出来,像是家里住得太久了,
——宗廷虎《修辞的标准和原则》
⒓修辞以“码本共通”、 “角色认同”、 “合作”、“得体”、“收效”、“共 存”为原则。
——胡范铸《什么是“修辞的原 则”?》
二、修辞原则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修辞原则与修辞规律 修辞规律是基础; 前者具有主观性,后者具有客观性。 修辞原则具有工具性特征。
讨论修辞原则有多种角度 : 是否符合“公理法”的要求 是否经得起“奥卡姆剃刀”的检验
(1)量的准则: A、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之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 A、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B、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3)关联准则: 话语要和交际目的相关联,要切合题旨。
(4)方式准则: 话语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避免冗长; D、避免杂乱。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繁 漪: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 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 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⒉ 理查德·利基 《语用学原则》 礼貌原则 (1)受益准则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 A、使自身受益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修辞现象,就是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 多种表现方法,表达说者所要表达的内 容的现象。”
——《陈望道修辞论集》
提出了题旨情境说。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不应 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 修饰。”
“‘题旨情境说’是提倡在言语交际中、 在复杂的语境下考察语言的好坏、考察修 辞效果的好坏,是一种辨证的修辞观,一 种动态的修辞原则。”
内容指写说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形式是指 表达这意思的语言文字。
消极修辞在内容方面要明确和通顺。 意义明确 条理通顺
消极修辞在形式方面要平匀、稳密。
选词造句要平易纯正,没有怪词僻句, 没有夹杂或驳杂的弊病。
词句的安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
选用的词句同内容相贴切,特别强调 要辨别意义仿佛的语言——“类语”。
词句数量不多也不少。
消极修辞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 调配。
“然而积极的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价 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要能够体 现生活的真理,反应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 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 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