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简介-很有价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供暖基本知识课件
![供暖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780a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e.png)
编辑ppt
2.锅炉的工作过程(1)燃料的燃烧过程 编辑ppt
**
SHL型锅炉1-上锅筒;2-下锅筒;3-对流管束;4-炉膛;5-侧墙水冷; 6-侧水冷壁上集箱;7-侧水冷壁下集箱;8-前水冷壁;9-后墙水冷壁;10-前水冷壁下集箱;11-后水冷壁下集箱;12-下降管;13-链条炉排;14-加煤斗;15-风仓;16-蒸汽过热器;17-省煤器;18-空气预热器;19-烟窗及防渣管;20-二次风管
编辑ppt
三、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 1.蒸发量、供热量编辑ppt
2.蒸汽(或热水)参数
锅炉产生蒸汽的参数,是指锅炉出口处蒸汽的额定压力(表压力)和温度。对生产饱和蒸汽的锅炉来说,一般只标明蒸汽压力;对生产过热蒸汽(或热水)的锅炉,则需标明压力和蒸汽(或热水)温度。供热锅炉的容量、参数,既要满足生产工艺上对蒸汽的要求,又要便于锅炉房的设计,锅炉配套设备的供应以及锅炉本身的标准化,因而要求有一定的锅炉参数系列。如表9-6所示。
2.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
系统的供水和回水干管都敷设在底层散热器下面。在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中或在平屋顶建筑棚下难以布置供水干管的场合,常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统。
编辑ppt
2.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 编辑ppt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
编辑ppt
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 编辑ppt
3.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倒流式)供暖系统
编辑ppt
一、重力(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 系统工作原只有散热器中心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密度差。如果取供水温度95℃,回水70℃;则每m高差可产生的作用压力为:
编辑ppt
起循环作用的只有散热器中心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密度
2.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形式
第5章室内采暖系统ppt课件
![第5章室内采暖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a4b87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8.png)
持需要的温度。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
2.过程:散热器中渡过热水或蒸汽,器壁被加热,当外壁面
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即为形成对流及辐射,其中大部分热 以对流方式传给室内空气。
3.对散热器要求:
①.热工性能好(导热好) ②.经济(不用铜而铁或铝) ③.美观卫生,表面光滑,不易积灰尘,便于清扫 ④.制造安装方便。
序号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循环动力 靠供、回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靠水泵产生的循环作用压力
系统组成
优点 缺点
锅炉、散热设备、供水管道、回 水管道、膨胀水箱
锅炉、散热设备、供水管道、回 水管道、膨胀水箱、循环水泵、
排气装置、控制福建等。
不设水泵,工作时不消耗电能, 升温快、作用半径大、启动容易、
小结 本章主要对采暖供热工程中 有关室内外管道、附件设备的施工 程序、方法、技术要求作了介绍。
管道的最高处,一般为热水干管的末端。
(2)自动排气阀:一般安装在散热器上。
2.疏水器:作用:阻汽疏水。
3.除污器 作用:截留管道中的污物 和杂质,以防管路堵塞; 安装:在用户入口的供水 管路上或循环水泵之前的 回水总管上。
4.补偿器
有方形补偿器、套管补偿
器、波纹管补偿器。
5.膨胀水箱:P137页
5.6锅炉与锅炉房
5.7小区热力站
小区热力站成为多栋房屋或建筑小区进行热量分配、 传输、调节和计量的枢钮。 5.7.1热力站的分类
热水热力站、蒸汽热力站。 5.7.2热力站的主要设备
循环水泵、水箱、 分水器、集水器、板式 水-水换热器、管道、 压力表、温度计、除污 器,调压板或调节阀、 泄水阀和循环管等。
无噪声,维护简单。
2.过程:散热器中渡过热水或蒸汽,器壁被加热,当外壁面
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即为形成对流及辐射,其中大部分热 以对流方式传给室内空气。
3.对散热器要求:
①.热工性能好(导热好) ②.经济(不用铜而铁或铝) ③.美观卫生,表面光滑,不易积灰尘,便于清扫 ④.制造安装方便。
序号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循环动力 靠供、回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靠水泵产生的循环作用压力
系统组成
优点 缺点
锅炉、散热设备、供水管道、回 水管道、膨胀水箱
锅炉、散热设备、供水管道、回 水管道、膨胀水箱、循环水泵、
排气装置、控制福建等。
不设水泵,工作时不消耗电能, 升温快、作用半径大、启动容易、
小结 本章主要对采暖供热工程中 有关室内外管道、附件设备的施工 程序、方法、技术要求作了介绍。
管道的最高处,一般为热水干管的末端。
(2)自动排气阀:一般安装在散热器上。
2.疏水器:作用:阻汽疏水。
3.除污器 作用:截留管道中的污物 和杂质,以防管路堵塞; 安装:在用户入口的供水 管路上或循环水泵之前的 回水总管上。
4.补偿器
有方形补偿器、套管补偿
器、波纹管补偿器。
5.膨胀水箱:P137页
5.6锅炉与锅炉房
5.7小区热力站
小区热力站成为多栋房屋或建筑小区进行热量分配、 传输、调节和计量的枢钮。 5.7.1热力站的分类
热水热力站、蒸汽热力站。 5.7.2热力站的主要设备
循环水泵、水箱、 分水器、集水器、板式 水-水换热器、管道、 压力表、温度计、除污 器,调压板或调节阀、 泄水阀和循环管等。
无噪声,维护简单。
供暖系统.ppt
![供暖系统.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e8f8cec5da50e2534d7f8a.png)
▪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管道布置的特点 为:
▪ 供水干管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坡向 (即供水干管低头走) ,其坡度为0.5%~ 1%(排除空气);
▪ 散热器支管坡度为1%,坡向为供水支管低 头走,回水支管低头走;
▪ 回水干管有向锅炉方向下降的坡向(即回 水干管低头走) ,其坡度为0.5%~1%;
▪ (一)自然循环(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 循环动力:靠供、回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 系统组成:
锅炉、输热管道、膨胀水箱、散热设备。 ▪ ★工作原理及作用压力
下图为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膨胀水箱
h1
供水管路 ρg
散热器
h
热水锅炉 A
P左
P右
A
h0
回水管路 ρh
▪ 特点:立管中的水在散热器旁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直接进入该层散热器,而另一部分 则通过跨越管与该层散热器的回水混合后 再流向下层散热器。逐层被冷却,最后流 回锅炉。
▪ 可以在跨越管或散热器支管上安装阀门。 系统调试时用来调节热水流量,以缓和 “上热下冷”的弊端。该阀门建议采用钥 匙阀,以免调试后用户任意开启,影响系 统平衡。
▪ 循环动力:靠水泵产生的循环作用压力。
▪ 优点:管径小、升温快、作用半径大、起 动容易,应用更广泛。
▪ 系统组成:锅炉、输热管道、水泵、膨胀 水箱、集气罐(自动排气阀)、散热设备。
▪ 与自然循环系统相比,机械循环热水供暖 系统多了水泵和排气设备。另外,膨胀水 箱的连接位置不同。
▪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式分为:垂直式 系统和水平式系统两大类。
▪ 配管方式:
▪ 1)供、回水干管都敷设在底层散热器之下。 (不供暖的地下室或地沟中)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5892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4.png)
下几部分进行计算。
Q'
Q1'.j
Q' 1.x
Q2'
Q3'
围护结构的基 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 加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适度、风速、洁净度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 aK F (tn
修正系数
2 1 / 或 (2 3 ) / 21
0.09~0.19 0.20~0.39 0.40~0.69 0.70~0.99
0.86 0.93 0.96 0.98
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再用下式确
定:
1
1
K
R0 Rn R p j Rw
W/ m2·℃
划分地带法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 布线
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理论热压
Pr (hz h )( w n')g
热压作用原理图
曲线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布线; 曲线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式中 Kt ——理论热压,Pa
冬季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 室外空气在底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进入,通过建筑 物内部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上升,然后在顶层一些 楼层的门窗缝隙排出。这种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称为 热压。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
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不保证天数的原则 三、温差修正系数
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 K F (tn th )a
a
tn th
tn
供暖系统简介,很有价值解读
![供暖系统简介,很有价值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2ebb1d83c4bb4cf7ecd1aa.png)
1.1 热负荷
热负荷
外门附加率
外门布置状况 一道门 两道门(有门斗)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公共建筑和厂房的主要出入口 附加率 65n% 80n% 60n% 500%
注:n——建筑物的层数
1.1 热负荷
热负荷
高度附加率
民用建筑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房间 高度大于4m时,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 于15%。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用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修正) 耗热量的总和乘以相应的高度附加率。
3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下供上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3
无需设置集气罐等排 气装置(水与空气流 动方向一致) 。
底层散热器的面积减 小,便于布置。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5、混合式采暖系统
混合式系统是由上供下回式、下供下 回式和下供上回式等串联组成的系统。 由于两组及以上的系统串联,系统的 压力损失大些。这种系统一般只宜使用在 连接于高温热水网路上的卫生要求不高的 民用建筑或生产厂房。
下供下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4 5
6
a b
>h
3 1 2
在地下室布置供水干管,管 路直接散热给地下室,无效热 损失小。 排除系统中的空气较易。
3、中供式采暖系统
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 系统中部。 下部:上供下回; 上部:下供下回(左) 上供下回(右)
中供式采暖系统特点
中供式系统可避免由于顶层梁底标高过低,
放热中心1 (散热器) 加热中心2 (锅炉) 供水管3 回水管4 膨胀水箱5
供热系统课件
![供热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cd0f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5.png)
确保供热系统正常运行
控制供热质量
监测能源消耗
定期检查供热系统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 常工作。
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运行状况,调整供热 温度和流量,确保供热质量。
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优1
定期检查与保养
对供热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定 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供热系统的分类
根据热源
分为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散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通常使用大型锅炉房或热电厂 作为热源,向城市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热能;分散供热系统则通常使用小型锅炉 房或独立热源,为特定建筑或小范围区域内的用户提供热能。
根据媒介
分为水暖系统和气暖系统。水暖系统通过热水或蒸汽作为媒介传递热能,而气暖 系统则使用空气作为媒介。
修复与恢复
对故障部件进行修复或更 换,使供热系统恢复正常 运行状态。
04
供热系统的能效与环保
供热系统的能效评价
能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 准,对供热系统的能效进 行评价,包括热效率、热 量传输效率等指标。
能效监测与评估
建立能效监测机制,定期 对供热系统进行能效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效问 题。
能耗分析
通过分析供热系统的能耗 数据,找出能耗瓶颈,提 出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
热泵技术
利用热泵将低位热源转化为高位热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控制技术
余热回收技术
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排烟、冷却介 质等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能源 浪费。
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 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降低能耗。
供热系统设计的流程
需求分析
首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供暖面积、供暖质量要求等。
详细设计
《供暖基本知识》课件
![《供暖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e149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2.png)
04
供暖系统设计与安装
供暖系统设计
热源选择
根据供暖需求和能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热源 ,如锅炉、地热、太阳能等。
输配系统设计
合理设计供暖管网和设备布局,确保供暖系 统正常运行。
热媒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媒,如热水、蒸 汽、热空气等。
控制与安全系统设计
设计必要的控制和安全系统,确保供暖系统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验收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对供暖系统进行 验收,确保系统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验收流程
制定详细的验收流程,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 进行。
验收记录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制定 相应的整改措施。
05
供暖费用与节能
供暖费用计算
供暖费用计算方式
根据房屋面积、供暖时间、供暖温度 等因素计算供暖费用,不同地区和供 暖方式费用计算方式可能不同。
供暖系统安装
管路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 供暖管路和设备,确保管 路连接严密、无泄漏。
设备安装
根据设备型号和规格,正 确安装热源、散热器、水 泵等设备,确保设备运行 正常。
调试与检测
在安装完成后,对供暖系 统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 系统正常运行和满足设计 要求。
供暖系统调试与验收
系统调试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供暖系统进行调 试,确保系统各项功能正常。
。
更换配件
对于损坏或老化的部件 应及时更换,如密封圈
、阀芯等。
运行调试
在供暖季开始前,应对 供暖系统进行调试,确 保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
的供暖效果。
03
供暖方式与选择
集中供暖
优点
供暖效率高,能源利用充分,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PPT课件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d28272daef5ef7bb0d3c07.png)
第2页/共63页
3.1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一 供暖系统的分类及系统形式
1.供暖系统:
在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热量不 断地由室内传向室外,为了达到并保持要求的室内温 度,需要不断地向室内补充热量,这种用人工的方法 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一系列工程设备组成的系统称为供 暖系。
2.供暖系统组成:
供暖系统一般由热源(热媒制备)、供暖管网 (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热媒利用)三部分组 成。
4)根据散热器供水、回水方式的不同,热水供暖 系统可分为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和双管热水供暖系 统。
第5页/共63页
3.1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2)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1)根据蒸汽压力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低压 蒸汽供暖系统、高压蒸汽供暖系统和真空蒸汽供暖 系统。
2)根据立管布置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单管 式和双管式。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图39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组合式安装示意图
第41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图40 免地楞型模板
图41 地楞型模板
第42页/共63页
第24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柱型
第25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翼型
第26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柱翼型
第27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板翼型
第28页/共63页
(2)辐射供暖末端设备 辐射供暖的末端设备有低温热水地面供暖中使用的埋地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有
电采暖中使用的发热电缆和电热膜,有中温热水辐射采暖中使用的辐射板,还有高温辐 射供暖中使用的辐射器和辐射管等。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末端设备
3.1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一 供暖系统的分类及系统形式
1.供暖系统:
在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热量不 断地由室内传向室外,为了达到并保持要求的室内温 度,需要不断地向室内补充热量,这种用人工的方法 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一系列工程设备组成的系统称为供 暖系。
2.供暖系统组成:
供暖系统一般由热源(热媒制备)、供暖管网 (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热媒利用)三部分组 成。
4)根据散热器供水、回水方式的不同,热水供暖 系统可分为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和双管热水供暖系 统。
第5页/共63页
3.1 建筑供热采暖系统
(2)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1)根据蒸汽压力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低压 蒸汽供暖系统、高压蒸汽供暖系统和真空蒸汽供暖 系统。
2)根据立管布置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单管 式和双管式。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图39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组合式安装示意图
第41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图40 免地楞型模板
图41 地楞型模板
第42页/共63页
第24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柱型
第25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翼型
第26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柱翼型
第27页/共63页
3.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及常用供暖设备
• 铸铁板翼型
第28页/共63页
(2)辐射供暖末端设备 辐射供暖的末端设备有低温热水地面供暖中使用的埋地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有
电采暖中使用的发热电缆和电热膜,有中温热水辐射采暖中使用的辐射板,还有高温辐 射供暖中使用的辐射器和辐射管等。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末端设备
供热系统介绍ppt课件
![供热系统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42f52b9f3f90f76c61bae.png)
降低,以增大系统的作用压力。如果锅炉中 心与底层散热器中心垂直距离较小,宜采用 单管上供下回式,最好是单管垂直串联。
• (3)膨胀水箱宜设置在供水总立管顶部,据 顶300~500mm。系统的供回水干管沿水流方 向设向下坡,坡度为0.5%~1%,散热器支管 坡度为1~2%。便于排气。
23
散热器供暖系统
道使用寿命长,便于进行供热调节。 • 蒸汽供暖系统:蒸汽的密度小,产生的
水静压力小。蒸汽的热惰性小,升温快。 热媒流量小,节省管材,所需散热面积 小,设备投资小。
12
散热器供暖系统
• 1、热水供暖系统分类 • 按驱动水的循环动力不同: • 重力(自然)循环系统、机械循环系统
13
散热器供暖系统
• 按供回水方式不同分为:单管系统(单 管顺流、单管跨越)、双管系统;
•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靠水泵的动力使水在系统中循环。特点
是管径小、升温快,但耗费电能,维修 量大。
24
散热器供暖系统
• 上供下回式垂直双 管系统
• 适用条件:室温有 调节要求的建筑。
• 特点:是最常用的 双管系统做法。排 气方便;室温可调 节;易产生垂直失 调。
25
散热器供暖系统
• 垂直双管下供上回 式
• 适用条件:高温水、 室温有调节要求的 建筑。
• 特点:有利于减轻 垂直失调;排气方 便;散热器传热系 数小,所需散热器 面积大。
26
散热器供暖系统
• 垂直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 • 适用条件:室温有调节要
求且顶棚不能敷设干管的 建筑。 • 特点:减轻垂直失调;建 筑物顶棚下无干管,比较 美观。下供下回式系统还 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 使用,便于冬季施工。 • 排气不便。 系统的排气可 通过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 阀或设置空气管来集中排 气。
• (3)膨胀水箱宜设置在供水总立管顶部,据 顶300~500mm。系统的供回水干管沿水流方 向设向下坡,坡度为0.5%~1%,散热器支管 坡度为1~2%。便于排气。
23
散热器供暖系统
道使用寿命长,便于进行供热调节。 • 蒸汽供暖系统:蒸汽的密度小,产生的
水静压力小。蒸汽的热惰性小,升温快。 热媒流量小,节省管材,所需散热面积 小,设备投资小。
12
散热器供暖系统
• 1、热水供暖系统分类 • 按驱动水的循环动力不同: • 重力(自然)循环系统、机械循环系统
13
散热器供暖系统
• 按供回水方式不同分为:单管系统(单 管顺流、单管跨越)、双管系统;
•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靠水泵的动力使水在系统中循环。特点
是管径小、升温快,但耗费电能,维修 量大。
24
散热器供暖系统
• 上供下回式垂直双 管系统
• 适用条件:室温有 调节要求的建筑。
• 特点:是最常用的 双管系统做法。排 气方便;室温可调 节;易产生垂直失 调。
25
散热器供暖系统
• 垂直双管下供上回 式
• 适用条件:高温水、 室温有调节要求的 建筑。
• 特点:有利于减轻 垂直失调;排气方 便;散热器传热系 数小,所需散热器 面积大。
26
散热器供暖系统
• 垂直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 • 适用条件:室温有调节要
求且顶棚不能敷设干管的 建筑。 • 特点:减轻垂直失调;建 筑物顶棚下无干管,比较 美观。下供下回式系统还 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 使用,便于冬季施工。 • 排气不便。 系统的排气可 通过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 阀或设置空气管来集中排 气。
《集中供热系统》课件
![《集中供热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de2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b.png)
集中供热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城市供暖
集中供热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 的城市供暖,为大量居民提供温 工业领域得到 应用,为工厂和企业提供高效的 供热解决方案。
商业供热
商业建筑如办公楼、购物中心等 也使用集中供热系统,满足多样 化的供热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技术
未来发展
集中供热系统将继续发展, 并在智能化、清洁能源和碳 中和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2 碳中和目标
集中供热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实现城市碳中和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
3 国际合作
中外合作将促进集中供热系统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挑战。
结论和要点
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高效、 舒适和环保的供热解决方案。
应用广泛
集中供热系统在城市、工业 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集中供热系统》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原理,探讨其优势以及在中国 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集中供热系统?
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是指通过建筑物内 的热源,将热能集中供应给整个 建筑物的供热系统。
组成
它由供热设备、供热管道和终端 设备等组成,形成一个封闭的热 传递系统。
原理
热源通过供热管道输送热能至终 端设备,实现建筑物内的热能传 递和分配。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高效节能
相比分散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和节能优势。
舒适稳定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为建筑物提供均匀的供热,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环保可持续
集中供热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供暖系统培训课件
![供暖系统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d9f4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0.png)
智能化: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 现供暖系统的智能化管 理和调控。
绿色化:推广清洁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在供暖领 域的应用,降低碳排放 。
低碳化:通过节能减排 技术应用,推动供暖系 统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 提高,供暖系统节能减 排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 展空间和应用前景。未 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和系统优化,推动供暖 行业向高效、环保、可 持续的方向发展。
要求
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维护保养水平,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供暖系统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理措施
故障排除
对常见的故障进行分类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排除方案,提高故障排除效率。
应急处理措施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减少损失和影响。
05
供暖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节能减排技术概述与意义
节能减排技术定义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降低供暖系统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节能减排意义
提高供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技术在供暖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分户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
案例二
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锅炉、热泵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实施分户计量,按需供热,避免浪费。
供暖系统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供暖系统概述 • 供暖系统基础知识 • 供暖系统设计与施工 • 供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 供暖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 供暖系统安全环保知识普及
01
供暖系统概述
供暖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供暖系统是用于向建筑物或特定 区域提供热量的设备、管道、控 制系统和辅助部件的组合。
采暖系统课件PPT课件
![采暖系统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3eb958a58da0116c174996.png)
➢ 外门开启附加: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 耗热量乘上表2-5中查出的相应的附加率,阳台不应考虑外门附加。
➢ 高度附加:当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增加1m时,附加率为2%,最 大附加率不超过15%。
21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
常用方法有三种:缝隙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1 缝隙法
16
17
➢ 温差修正系数a是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
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
➢ 温差修正系数取决于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状况; ➢ 《规范》中,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
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 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也应计算其传热量;
4
5
2.1.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用于计算夏季新风 冷负荷
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的规 定
来源:用于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计算的室外气象参数 原则:全年有少数时间不保证室内温湿度标准而制定的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取值直接影响热、冷负荷的大小和暖通空调费用
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
单管系统
双管系统
29
3.按管道敷设方式不同,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 式系统。
4.按热媒温度不同,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 水供暖系统。 我国习惯认为:低于或等于100℃的热水,称为 “ 低 温 水 ” ; 超 过 100 的 热 水 , 称 为 “ 高 温 水”。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大多采用低温水供暖,设计供、 回水温度采用95/75℃,高温水供暖宜在生产 厂房中使用。
一面有外窗的房 间
两面有外窗的房 间
➢ 高度附加:当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增加1m时,附加率为2%,最 大附加率不超过15%。
21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
常用方法有三种:缝隙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1 缝隙法
16
17
➢ 温差修正系数a是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
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
➢ 温差修正系数取决于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状况; ➢ 《规范》中,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
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 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也应计算其传热量;
4
5
2.1.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用于计算夏季新风 冷负荷
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的规 定
来源:用于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计算的室外气象参数 原则:全年有少数时间不保证室内温湿度标准而制定的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取值直接影响热、冷负荷的大小和暖通空调费用
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
单管系统
双管系统
29
3.按管道敷设方式不同,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 式系统。
4.按热媒温度不同,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 水供暖系统。 我国习惯认为:低于或等于100℃的热水,称为 “ 低 温 水 ” ; 超 过 100 的 热 水 , 称 为 “ 高 温 水”。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大多采用低温水供暖,设计供、 回水温度采用95/75℃,高温水供暖宜在生产 厂房中使用。
一面有外窗的房 间
两面有外窗的房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减小,同时受着从散热器
ρg
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水的驱
3
动,使热水沿供水干管上
升,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
2
h
h1
1
4 ρh
h0
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 流回锅炉。
A
P左
P右
A
1.2 热水供暖系统
循环作自用然压循力环:热水供暖系统
5
P左=g(ρhh0+ρgh+ρgh1)
P右=g(ρhh0+ρhh+ρgh1)
在估算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时,可用热指标法。常用的热指标 法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位面积热指标法; 另一种是在室内、外温差为1oC时的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 热水供暖系统
热水供暖系统
以热媒介温度,可分为: 1.低温热水供暖系统(小于100度)
2.高温热水供暖系统
按立管数:
1.单管
2.双管
双管:散热器的供、回水管是两根管道。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用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修正) 耗热量的总和乘以相应的高度附加率。
热负荷
1.1 热负荷
由于影响进入室内的冷空气量的因素很多,如风压、 缝隙宽度等,因此计算准确很困难,相关计算可参考设 计手册。
1.1 热负荷
热负荷
五、建筑热负荷估算方法
1 供暖系统
供暖系统的分类:
冬季向建筑系统提供热量的工程设备被称为供暖系统。 通常将供暖系统根据其热源和散热器的布置方式分为: 一.局部供暖系统:热源与散热设备合并为一个整体,分散设置于各 个房间里,称为局部供暖 特点:简易,脏或耗能大。 1.火炉供暖 2.煤气(天然气)供暖(壁挂炉) 3.电热供暖 二.集中供热系统,热源远离供暖房间,供热由热源,输热管道,散 热设备构成。 根据热媒不同,有热水供暖,蒸汽供暖,热空气供暖三类。 集中供暖的特点:供热量大,节约燃料,污染小,费用低。
过高,则不能保证供暖效果。 一个好的供暖系统,应该维持室内温度在要求的范围。 所以,从技术上、经济上确定室外计算温度是非常重要 的。 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规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 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热负荷
1.1 热负荷
用以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式(6-2),是把复杂的不稳定传热过 程加以简化而得出的。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对某些略去的因素加以补 充。所用的方法是对用式(6-2)计算的出的耗热量,在朝向、风力和 房间高度等方面以附加值的形式加以修正。
1.1 热负荷
热负荷
0%;
东南、西南
-10%— -15%;
东、西
-5%;
南
-15%— -30%。
选用上面朝向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
率、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对于冬季日照率
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修正率,宜采
用-10%— 0%,东、西向可不修正。
1.1 热负荷
热负荷
风力附加率
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考虑风力附加。 只对建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 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突出的建筑物,才考虑垂直 外围结构附加5%—10%。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用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向修 正率。
1.1 热负荷
热负荷
1.1 热负荷
热负荷
设计供暖系统,首先应确定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一、热负荷的概念:
所谓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采暖季,在室外计算温度下,为了 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的热平衡,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 物供给的热量。 二、热负荷的表述:
建筑热负荷=耗热量—得热量 在一般建筑内得热量很少,所以热负荷常只考虑耗热量。 三、建筑耗热量的组成: 建筑物的耗热量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通过围护结构即墙、顶棚、地面、门和窗,由室内传到室外
的热量;另一部份是加热进入到室内的室外空气所需要的热量。
1.1 热负荷
热负荷
四、两部分耗热量的计算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热负荷
*室内计算温度
1.1 热负荷
1.1 热负荷
热负荷
*室外计算温度
在整个供热期中,室外空气温度是经常变化的。这就 出现了计算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时.室外计算温度究竟 如何取值的问题。 室外计算温度取值 过低,会造成设备投资的浪费;
单管:供回为一根,前散热器的回水为下一散热器供水管。
按循环动力:
1.自然循环(重力)2.机械循环
按管道敷设方式: 1. 垂直式 2. 水平式
1.2 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1.组成: 锅炉,管道,散热器,高位水箱
2.工作原理:热膨胀,冷收缩, 密度(比容)不同。造成压差, 因此自流动。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热水供暖方式,已有约 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应用。
1.2 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5
系统组成:
放热中心1
h1
(散热器)
1
加热中心2
ρg 3
(锅炉) 供水管3 回水管4
膨胀水箱5
2
A
P左
P右
A
h0
h
4 ρh
1.2 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工作原理:
5
系统工作前先充满冷水。
当水在锅炉内被加热后,密
外门附加率
外门布置状况
附加率
一道门 两道门(有门斗)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公共建筑和厂房的主要出入口
65n% 80n% 60n% 500%
注:n——建筑物的层数
1.1 热负荷
热负荷
高度附加率
民用建筑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房间 高度大于4m时,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 于15%。
1 供暖系统
概述
利用热媒(水,汽或其它介质),将热源的热能输送到 各热用户的工程技术——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起源于19世纪,1877年首先出现区域供暖。 区域(集中)供暖的组成: 1.热源: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将水加热到高温热水
或汽。 2.热网:区域供热热水管网或蒸汽管网组成的输配系
统。 3.热用户:生产、生活用热系统
h1
ΔP =P右-P左
1
=g(ρhh-ρgh)
ρg 3
=gh (ρh-ρg)
4
h
循环作用压力ΔP取决于水温
ρh
(密度)变化,加热中心和冷却中
2
心的高度差。
h0
起循环作用的只有散热器中心
A
和锅炉中心之间这段高度内的水柱 密度差。
P左
P右
A
1.2 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3.注意事项:
①.供水水平干管要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