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装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b8facc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5.png)
戏曲表演需要有什么样的服装?一、戏曲服装的起源与发展戏曲服装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员通过穿戴不同的服饰来展现不同的角色和表演风格。
随着历史的演变,戏曲服装也不断发展与创新。
古代戏曲服装的基本特征是兼具华贵和实用。
大量采用锦缎、绸缎等珍贵面料,配以刺绣、金银丝等精细手工,彰显着尊贵与瑰丽。
同时,在面料的选择上,戏曲服装追求轻薄透气,以保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
二、各类戏曲演员的服装特点1. 皇帝和官员角色在戏曲中,皇帝和官员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服装往往体现了权力和尊贵。
他们的服饰多采用绣金龙纹、盘金装饰,以体现尊贵与威严。
同时,色彩也多以金、红为主,以体现豪华与热烈。
2. 武将和武打角色武将和武打角色在戏曲中经常出现,他们的服装往往强调力量和勇气。
戏曲服装中的盔甲和铠甲,具备钢铁般的刚硬感,让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形象。
同时,武将和武打角色常以黑、银、蓝等冷色调为主,以凸显他们的威严和冷酷。
3. 妇女和民间角色妇女和民间角色的戏曲服装注重细腻与柔美。
服饰常选用柔软的丝绸面料,并配以精致的刺绣和花纹装饰,以展现出女性的柔情和娇美。
同时,颜色常以粉红、浅绿等柔和色调为主,以突出妇女和民间角色的温婉和亲和力。
三、戏曲服装的道具与装饰1. 头饰和发饰头饰和发饰在戏曲服装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和衬托作用。
它们的设计基于不同角色的要求,有的高耸繁复,有的简约朴素。
头饰和发饰的材料和款式多种多样,如鲤鱼藻、花簪、珠钗等,展现出不同节奏和情感。
2. 面具与戏装面具是戏曲演员表演中的一种特殊道具,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情绪。
面具的造型和颜色变化丰富多样,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认识角色。
而戏装则是演员在舞台上的主要装束,如青袍、披风、礼服等,时而飘逸潇洒,时而庄重华贵,展现出不同角色的气质与特点。
3. 鞋子和道具戏曲演员的鞋子多采用布鞋或绣花鞋,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款式来展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昆曲服饰ppt课件
![昆曲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526d23af1ffc4ffe47acb7.png)
19
李玉刚《新镜花水月》
20
2013年1月10日晚,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正式落成。作 为昆山唯一一座专业演出艺术场馆,昆山文化艺术中心 以“昆曲水袖”为灵感,将昆曲元素及“昆山三宝”之 一的并蒂莲等应用于现代建筑空间,展示了江南水乡 “神韵”。
21
意境美
戏曲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优美的舞台意 境,包括唱作念舞、舞台布景、舞台灯光、服装化妆、 大小道具、各种音响等等。其中服装是创造优美舞台 意境的重要手段,戏曲服装真正是“穿在演员身上的 布景”。———此种舞台画面的意境美,为戏曲所独 有。
5
6
➢ 传统的昆曲服饰在刺绣、盘扣等工艺上已十分考究,在运线 行针方面,以精确的角度组成完美的图案,不强调艳丽,讲求的是 “雅”与“韵传统服装的纹饰有龙、凤、鸟、兽、鱼、虫、花 卉、云、水等。
7
戏曲之美,取决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离超的唱、念、做、 打功夫。而“行头”之美则满足了观众的视觉美感需求。 传统的昆曲艺术往往给人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印象。 从审美的角度认识戏曲服装,它具有以下审美特点
8
形式美
戏曲服装如同戏曲的脸谱以及表演,都不是写实 的,而是远离生活真实,追求艺术真实,具有很 强的形式感和形式美。
9
最典型的例子是乞丐 的富贵衣。在话剧、歌剧、 音乐剧、舞剧,乃至电影、 电视剧中,乞丐一定是破 衣烂衫,穿戴得像个叫花 子。
但戏曲里的叫花子,却 穿得挺体面,俗称富贵衣。 这种富贵衣,既能指示乞 丐身份,又能给人以独特 的美感,他是“像不像做 比成样”,意思一下,主 要着眼于形式美。
2
➢ 戏曲服装统称戏曲穿戴,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 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表现人物的性别,年龄,身 份,个性等。 ➢ 行头: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c881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1.png)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服装设计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服装设计既具有时代的特征,又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个性。
本文将通过介绍京剧、豫剧和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之美。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其服装设计以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的特点闻名。
在京剧中,戏装和妆容都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
首先,京剧中的戏装通常由五色剧服、黄花袄、黄马褂和花白蟒袍组成。
五色剧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如红色代表勇猛,黑色代表正直等等。
而黄花袄和黄马褂则是京剧中的标志性服装,经常出现在皇帝或官员等高位人物身上,象征着威严和权力。
此外,京剧中的妆容也十分讲究,不同的脸谱色彩代表了不同性格特征,如红色代表勇猛,白色代表痴呆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服装设计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服装设计以简约、古朴为特点。
豫剧中的服装设计注重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豫剧中,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戴口巾、穿夹脚裤、披黑单、扎红鞋等组成,寓意着朴素的乡村生活和农民的形象。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更加多样,有嫁衣、年衣、巧裙、妆茧包、妆壶囊等。
这些服装设计不仅展示了农村女性的质朴和美丽,同时也突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
黄梅戏是湖北省地方戏曲中的重要剧种,其服装设计独具特色,充满了江南的浪漫和柔美。
黄梅戏中的服装设计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男性演员的服装通常由宽松长袍、配以蓝色或黑色的真丝裤等组成。
女性演员的服装则以宽袖、蓬裙和大领子为主,通常由绸缎、彩色纱等材料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和螺钿装饰更是让服装变得华丽而精致。
这些服装设计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柔情,与黄梅戏的唱腔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服装设计丰富多样,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京剧的艳丽和戏剧性,豫剧的朴素和淳朴,还是黄梅戏的浪漫和柔美,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服装之美。
中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 表演者知识
![中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 表演者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9e70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c.png)
主题:我国戏剧中京剧的服饰及脸谱一、京剧服饰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其服饰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京剧服饰通常包括头面、上衣、下装、鞋袜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特定的设计。
1.头面在京剧表演中,头面是非常重要的服饰部分。
京剧头面通常由头环、发髻、扎辫子的发带、额条、发簪、发钗等多个装饰组成。
不同角色的头面设计各有不同,通过细致的工艺和精巧的装饰,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2.上衣京剧上衣分为披风、对襟、马褂等多种不同款式。
在京剧表演中,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样式的上衣,通过颜色、面料和装饰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3.下装京剧下装通常指裤子或裙子。
不同角色的下装设计也各有不同,既要符合传统礼仪,又要体现角色的特点和属性。
4.鞋袜京剧表演者的鞋袜也是非常注重细节的。
不同角色的鞋袜设计也有着独特之处,既要考虑行动的便利性,又要体现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气质。
二、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具体的化妆和脸谱的绘制,使得演员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气质。
1.种类京剧脸谱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划分,可以分为红色脸谱、黑色脸谱、白色脸谱、琉璃脸谱等多种不同类型。
2.意义京剧脸谱在表演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角色,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使得表演更加精彩。
三、表演者知识京剧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学习表演技艺外,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历史文化知识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戏曲,表演者需要对我国历史、文化、戏曲传统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
2.舞台表演技巧京剧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表演技能。
3.体能训练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较强的体能,包括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才能够胜任各种不同角色的表演。
京剧服饰及脸谱在京剧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京剧表演者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这一艺术形式。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0288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1.png)
国风戏曲服装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发展国风戏曲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戏曲表演,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开始有了歌舞戏曲表演,而在周代歌舞团体的设立表演中又增加了服饰的变化。
到了宋代,随着汴京和临安城的兴盛,以及戏曲、歌舞的繁荣,戏曲表演服饰日益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国风戏曲服装在不同朝代有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最后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戏曲服装的特点1. 舞台服装的造型丰富多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每个角色的服装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和特色,通过服装来展现角色的性格、身份和社会地位。
3. 色彩浓烈大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4. 民族特色浓厚,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多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也兼收并蓄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使之更显得丰富多彩。
三、国风戏曲服装的分类国风戏曲服装根据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剧情,可以分为男性服装、女性服装以及儿童服装等多种类型。
其中男性服装一般包括皇帝、宰相、将领、文官、武士等角色的服饰,女性服装则包括皇后、贵妃、宫女、戏子、家姑等角色的服饰,儿童服装则是对少年角色的服饰。
四、国风戏曲服装的设计原则1. 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服装应该与角色的人物定位和戏剧情节相符,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气质。
2. 颜色和图案的搭配要富有变化和层次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加深角色的形象特点。
3. 要考虑服装的舒适度和舞台表现效果,服装的设计要符合角色的行动要求和表演需要。
4. 服装的材质和面料应该选取高质量的材料,考虑到服装的耐磨性和抗皱性,以及对舞台光线的透过效果。
五、国风戏曲服装的色彩与图案1. 色彩的运用:中国戏曲服装的色彩非常丰富,既有明亮鲜艳的颜色,也有深沉含蓄的色调。
比如在武生角色的服装中,通常使用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而花旦角色的服装则偏向于浅色和柔和的调子。
2. 图案的表现:中国戏曲服装的图案设计特点是面积大、内容丰富、色彩丰富,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https://img.taocdn.com/s3/m/6412e5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1.武生服饰:武生角色是京剧中的男性戏曲演员。
他们的服饰以战争时期的官方军官装饰为主要特点。
武生角色的头饰是带有宝石、珠宝和鹦鹉羽毛的帽子,通常较高且配有漂亮的花纹。
他们的上衣通常为长袍,而下身则是宽松的裤子。
武生服饰通常以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细节装饰来展示角色的地位和权势。
2.丑生服饰:丑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他们的服饰以幽默和夸张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丑生的头饰通常是戏剧性的,如翻开的船帆形状、大大的金鱼眼等。
他们的上衣也是夸张而宽松的,通常有大量的装饰和绣花。
丑生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以明亮的颜色和大胆的图案为特点,以凸显他们的喜剧角色的特点。
3.净生服饰:净生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优雅和精致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净生的头饰通常是盘发或装饰有花朵和羽毛的发髻。
净生的上衣通常是长袍,修身而具有流动感。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强调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4.花旦服饰:花旦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青春和美丽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花旦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花旦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短袖衫,展示她们的纤细腰身。
她们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灵动。
花旦的服饰色彩明亮,常用粉红、浅紫和浅黄等柔和的颜色,以凸显她们的女性特质。
5.旦角服饰:旦角角色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服饰以成熟和庄重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旦角的头饰通常是高高卷起的发髻,装饰有花朵和珠宝。
她们的上衣通常是修身的长袍,展示她们的庄重和气质。
旦角的裙子通常是宽松的和下垂的,以突出她们的舞蹈动作的庄重和优雅。
旦角的服饰色彩通常是淡雅的颜色,如深蓝、嫩绿和浅紫等,以突出她们的成熟和庄重。
总的来说,京剧的服饰特点可以分为武生服饰、丑生服饰、净生服饰、花旦服饰和旦角服饰五类。
每一类角色都有不同的服饰风格,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细节来展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地位,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b3895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7e.png)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中国戏曲服饰分类大衣箱传统戏曲中角色穿的衣服,统称“大衣”。
置放文服蟒、官衣、帔、开氅、褶子等的衣箱,称为“大衣箱”。
一、富贵衣富贵衣,即“穷衣”,是大衣箱中第一件戏衣。
即在青褶子上缀若干块不规则的杂色绸缎,表示衣服破烂,满缀补丁。
为穷途潦倒的书生所穿。
这些书生后来又发达富贵了,故名“富贵衣”。
二、蟒蟒,传统戏曲中龙袍、蟒袍的简称。
模仿明代蟒衣制成。
在明代,蟒衣是皇帝的特赐品。
其样式为圆领大襟,宽袖,袖褃下有摆,绣有各种蟒纹。
单蟒面都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
中国封建社会,服装色彩的等级制在戏曲服装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以蟒袍为例,明黄色蟒始终为帝王、后妃专用,五爪明黄蟒则为皇帝的龙袍。
蟒袍最初有五色:红、绿、黄、白、黑,即后来的上五色;至清末,又增加紫、粉红、湖色、深蓝、秋香或古铜色,即后来的下五色。
十色蟒称“双堂蟒”。
大衣箱备男蟒十件,女蟒五件。
1、男蟒有十团龙老生蟒、散团龙小生蟒、打龙净角蟒和改良蟒。
2、女蟒有旦角蟒、老旦蟒和镶边女蟒(花衫蟒)。
旦角蟒,为后妃、公主、郡主、贵妇、女将等穿。
穿时,颈围大云肩,腰际挂玉带,内系裙子。
老旦蟒,为神话剧中的王母、传统戏中的太后、年老郡主、一品诰命夫人所穿。
其角色由老旦扮演,故称“老旦蟒”。
穿时不加云肩,腰围玉带或系丝涤,内系裙子。
镶边女蟒(花衫蟒),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扮演《贵妃醉酒》的杨贵妃时创作的,具有“梅派”特色的服饰。
三、官衣官衣,是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而制作。
上层人物到一般官员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办公时候都可以穿。
它的一个特点是:前胸后背缀有方形“补子”两块,上绣飞禽或走兽,以衣色来区分官秩,分男官衣和女官衣。
1、男官衣,除男官衣,还有判官衣、丑官衣、改良男官衣和女官衣。
2、女官衣,式样同旦角蟒,腋下无摆,长仅过膝,穿时腰际挂玉带。
老旦穿时可腰际可系丝涤。
老旦穿紫、秋香、古铜色女官衣,故又称“老旦官衣”。
戏曲服饰1
![戏曲服饰1](https://img.taocdn.com/s3/m/9e7e2be1f61fb7360b4c65c8.png)
• 戏曲服装通称戏曲穿戴,塑造戏曲人物外部 形象的一种要手段,用以表现人物(角色)的性 别,年龄,身份,个性等。 • 行头: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戏具谓之行头” 。 广义的行头分衣、行 头”、“私房行头” 。
江湖行头:一般为无固定戏主、四处流动演出的民间职业戏班所用的行 头。清代昆曲的江湖行头,如《扬州画舫录》所记,分衣、盔、杂、把 四箱。这类民间戏班限于经济条件,一般只有一副行头,如袍带戏,蟒、 靠不敷应用时,只能照顾主要人物。 内班行头:行头较一般为豪华,有各种特制的衣装、砌末,如小张班演 《牡丹亭· 游园惊梦》有“十二月花神衣,价至万金”;百福班演《西游 记· 北饯》有“十一条通天犀玉带”。盐商借此卖弄阔绰。内班行头中也 有一些好的创造,如设有各种“全堂”,演《琵琶记》的《请郎花烛》 用红全堂,《风木余恨》用白全堂(均见《扬州画舫录》),有意识地 运用色彩来渲染气氛。 私房行头:是演员个人自备的行头。私房行头的兴盛,同主要演员收入 较高有关。一些经济收入高、艺术上有追求的演员,就在装扮上有自己 的特殊讲究,戏装行业的设计、制作人员,往往结合演员的意图,在服 饰的质料、色彩、样式、花纹方面作种种创新。除职业演员外,某些戏 曲业余爱好者(票友)也自备若干新颖行头,作串演之用。
衣 箱
大衣箱 蟒袍、官衣、开氅、 帔、褶子、八卦衣、 坎肩、旗袍、云肩、 玉带、朝珠、扇子
二衣箱 箭衣、马褂、大靠、 打衣、大铠、猴衣、 扣带、鸾带、 丝绦
三衣箱 内衣、厚底靴、朝方、 彩鞋、旗鞋、云履、 福字履、彩裤、胖袄、 僧鞋、大袜
•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此外还有演 员头上所戴的网子、发髻和髯口,如八字髯、一字 髯等。 • 杂箱,指彩匣子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 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 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 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 把箱,即旗把箱,道具箱。从刀、枪、剑、戟等各 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 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 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 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 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黄梅戏服饰的介绍
![黄梅戏服饰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fa0eb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c.png)
黄梅戏服饰的介绍黄梅戏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湖北黄梅县为发源地,因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而作为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
黄梅戏服饰是中国古代戏曲服饰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它借鉴了宋代戏曲服饰的风格,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黄梅戏服饰着重强调角色的身份和性格,通过服饰的色彩、图案和设计来突出角色的特点。
首先,黄梅戏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在黄梅戏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用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比如,正派角色通常穿着白色或浅色的服装,象征着纯洁和正直;反派角色则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色的服装,象征着邪恶和阴险。
而一些特殊角色,如仙女、神仙,则常常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其次,黄梅戏服饰注重图案的运用。
在黄梅戏中,服饰上常常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和艺术感。
这些花纹和图案往往与角色的身份和故事情节有关。
比如,皇帝角色的服饰上常常绣有龙纹或凤纹,象征着权力和尊贵;武将角色的服饰则常常绣有虎纹或鹰纹,象征着勇猛和英勇。
此外,黄梅戏服饰还注重设计的独特性。
在黄梅戏中,服饰的设计常常与角色的性格和剧情相呼应。
比如,正派角色的服饰通常简洁大方,体现出他们的纯洁和无私;反派角色的服饰则常常复杂多样,体现出他们的狡诈和阴险。
同时,服饰的设计还注重动作的展示,通过剪裁和布料的选择,使演员在表演中更加自如、灵活。
总的来说,黄梅戏服饰通过色彩、图案和设计的运用,展现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丰富了角色的形象,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享受。
黄梅戏服饰的精妙之处在于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命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梅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今,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已经被引入到黄梅戏服饰中,使之更加时尚和符合现代审美。
同时,一些新的材料和工艺也被应用到黄梅戏服饰的制作中,使其更加轻便、舒适和耐用。
戏曲服装之衣
![戏曲服装之衣](https://img.taocdn.com/s3/m/fe5cbb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0.png)
戏曲服装之衣戏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种风雨和变迁,戏曲服装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戏曲服装之衣可以说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是演员和观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展现戏曲文化内涵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从戏曲服装之衣的历史、体现戏曲文化特征、剧种服装特点和现代演绎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究戏曲服装之衣的绝妙魅力。
一、历史源流戏曲服装源远流长,可以回溯到古代文艺活动中的祭祀和舞蹈,也融入了民间文化和宫廷乐舞的元素。
在唐朝时期,已经有了很多与戏曲服装相关的演出,“唐人歌吹舞蹈图”中的人物着装与戏曲服装息息相关,明代《曲苑杂记》中对戏曲服装的记载最为详尽。
清朝时期,随着戏曲艺术的繁荣,戏曲服装逐渐形成其固定的风格,自此,“戏曲服装之衣”成为了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戏曲服装不仅是历代皇帝和文人雅士热爱的艺术形式,也是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化风景线。
二、体现戏曲文化特征戏曲服装之衣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强大的文化内涵,是戏曲文化特征的体现。
首先,戏曲服装之衣的灵魂是“厚重浓郁、富有中国味”的中华文化风格,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华夏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承载了历史的记载和意识形态的象征。
戏曲服装之衣像一幅精美的图画,揉合了历史、文化、艺术、道德、哲学及民族传统,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其服装的造型、颜色、配饰等,都富有着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
其次,戏曲服装的神奇魅力体现在多方面,如其寓意深远,形状富于创意,配饰颇为细腻,服装通过色彩、图案、线条和器物等方式,将各种人物的形象、身份、性格、动作和情感表达集于一体,营造出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
三、剧种服装的特点不同戏曲剧种,其服装风格各异,但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1. 京剧服装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具有高超的演技、细腻的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袍宽袖,头巾帽绸,靴子高筒,这些成为了京剧服装的标志。
戏曲服饰
![戏曲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4c7da7e5f8c75fbfc77db268.png)
越剧的服装保留了很多明代汉族人服饰特点。
男装
女装
豫剧服饰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称黄以汉越黄 。梅明族剧梅 戏快戏、戏 的抒曲评, 表情之剧旧 演见一 称 质长。、黄 豫梅 朴,黄 细具梅剧调 并 致有戏称或 ,丰唱中采 以富腔国茶 真的淳五戏 实表朴大, 活现流剧与 泼力畅种京 著;,,剧 、
人极美越 ”具动剧 题江听长 材南,于 的灵表抒 戏秀演情 为之真, 主气切以 ,;动唱 艺多人为 术以,主 流“唯, 派才美声 纷子典音 呈佳雅优 。 ,
最 为 丰 富 彩 。 " 净 " 因 面 部 化 妆
有 独 特 风 格 的 人 物 类 型 , 脸 部 化 妆
在 京 剧 中 , " 净 " 角 是 舞 台 上 具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 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 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 堂的笑声。
京剧是国粹之一,
其服饰也带有强烈 的中国特色。京剧 服饰分为大衣、二 衣、三衣和云肩四 大类。
生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 之一。泛指净、丑之外 的男角色。按其扮演的 人物的年龄、身份、性 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 致分为老生、小生、外、 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小生
老生
武生
京剧旦角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 年龄、性格、身份的女 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 旦、花旦、花衫、刀马 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 身着短衣裳,如褂子、 裤子、裙子、袄;有时 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 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 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 捷伶俐。表演以做功、 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 京白,韵白较少。如 《棒打薄情郎》中的金 玉奴、《乌龙院》中的 阎惜娇等。
戏曲服装的管理制度有哪些
![戏曲服装的管理制度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0facc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a.png)
戏曲服装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一、引言戏曲服装不仅是舞台上主要的道具之一,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演员表演的精神象征。
良好的戏曲服装管理制度能够保证舞台表演的质量,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本文将从戏曲服装的选材、设计、制作、保养和使用等方面,讨论戏曲服装的管理制度。
二、戏曲服装选材1.面料选择:戏曲服装的面料选用至关重要,要选择柔软透气的面料,以便演员表演时灵活自如。
一般来说,选用丝绸、棉麻等面料,既能展现服装的华丽,又能保证演员的舒适度。
2.颜色搭配:戏曲服装的颜色对于角色的表现极为重要,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性格。
选用颜色要符合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不宜过于花哨,要力求朴实自然。
三、戏曲服装设计1.服装设计师:对于戏曲服装的设计,要有专业的服装设计师进行设计,他们需要具备对戏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灵活的创意思维。
2.角色定位:在设计服装时,要根据角色的身份、地位、气质等因素进行精准的定位,在服装设计中突出角色的特点。
四、戏曲服装制作1.工艺选择:戏曲服装的制作需要严谨的工艺,对于一些华丽的服装要选择精湛的手工工艺进行制作,以保证服装的华丽和精致。
2.尺寸定制:戏曲服装的尺寸需要精准的定制,以保证演员的舒适度和表演效果。
五、戏曲服装保养1.妥善存放:已经使用过的戏曲服装要妥善存放,避免受潮、虫蛀等情况。
2.保养维护:对于戏曲服装的维护,要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熨烫,保持服装的整洁和柔软。
六、戏曲服装使用1.演员使用:戏曲演员在使用服装时要注意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磕碰等损坏服装。
2.台前幕后:在演出过程中,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服装的换装和保养,确保服装在表演过程中的完美呈现。
七、戏曲服装管理制度1.专业团队:每个剧组应当有专业的戏曲服装管理团队,包括选材、设计、制作、保养和使用等环节。
2.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戏曲服装管理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3.管理标准:建立统一的戏曲服装管理标准,包括服装品质、使用期限、维护方法等方面的规定,明确每一项规范。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7bec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3.png)
戏曲服装详细介绍戏曲服装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角色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戏曲服装通常包括蟒、靠、帔、褶子、盔帽等,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蟒是戏曲中帝王将相和后妃穿的服装,一般有蟒袍、蟒衣和蟒靠等。
蟒袍是蟒类服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常是圆领、大襟、右衽,袖子比较宽,袍身上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颜色以黄色为主。
靠是戏曲中武将穿的服装,一般有硬靠和软靠之分。
硬靠是用金属片和彩线绣成的,有甲片、靠旗等装饰,显得威武雄壮;软靠则是用布和彩线绣成的,没有甲片和靠旗,显得轻便灵活。
帔是戏曲中女性角色穿的服装,一般有对帔和帔风等。
对帔是一对相对的帔子,通常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帔风则是一种长条形的帔子,通常是用彩色绸缎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
褶子是戏曲中平民百姓和文人雅士穿的服装,一般有男褶子和女褶子之分。
男褶子通常是长衫,有圆领、大襟、右衽等特点,颜色以黑色为主;女褶子通常是长衫或短衫,有对襟、立领等特点,颜色以红色为主。
盔帽是戏曲中角色戴的帽子,一般有冠、盔、巾、帽等。
冠是帝王和后妃戴的帽子,通常是用金属或宝石制成的,上面装饰有各种图案和花纹;盔是武将戴的帽子,通常是用金属制成的,上面装饰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巾是文人雅士戴的帽子,通常是用布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帽是平民百姓戴的帽子,通常是用布制成的,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
戏曲服装的种类和样式非常丰富,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它们不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服装分类
![川剧服装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1126d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1.png)
川剧服装分类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川剧服装那些事儿。
川剧那可是咱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啊!而川剧服装呢,就像是这颗明珠上闪耀的光芒,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你瞧那蟒袍,多威风啊!就好像是舞台上的大将军,穿着它往那一站,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那长长的袖子一挥,仿佛能指挥千军万马呢!那精致的刺绣,华丽的色彩,不就是在告诉大家:我可不是一般人!还有那靠,哇,穿上靠的演员就像是战场上的英雄豪杰。
那层层叠叠的铠甲,那威武的造型,可不就是在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嘛。
就跟咱小时候玩的打仗游戏似的,谁穿上最酷的“装备”谁就是老大呀!褶子也很有意思呢!它轻便又灵活,演员穿着它能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就像咱平时穿的衣服一样,舒服自在,但又有着独特的韵味。
有时候看着演员穿着褶子在台上翩翩起舞,那身姿,那灵动劲儿,真让人着迷。
官衣呢,一看就知道是当官的穿的啦。
它笔挺挺的,显得特别有威严。
穿上官衣的演员,那派头,那架势,活脱脱就是个官场大人物呀!这官衣就好像是一个标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角色的身份。
川剧服装可不仅仅是好看哦,它还和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在一起。
每一件服装都像是有生命似的,它能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让观众更能沉浸在故事当中。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这些服装自己会说话,会讲故事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漂亮的川剧服装,那川剧还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吗?肯定不会啦!它们就像是川剧的灵魂伴侣,缺了谁都不行。
咱再想想,为啥川剧服装能这么吸引人呢?还不是因为它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
从设计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家的热情和智慧。
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那得是大师级的手艺呀!所以说呀,川剧服装可真是个宝啊!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宝贝,让它们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美。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对川剧服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呢?。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ff427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b.png)
戏曲服饰文化介绍戏曲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意义。
在表演艺术中,戏曲服饰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角色形象的展示,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诠释。
本文将为您介绍戏曲服饰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戏曲服饰的发展历程戏曲服饰源于古代宫廷服饰,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中,戏曲服饰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戏曲服饰可追溯到古代的皇室礼仪服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服饰逐渐融入了民间服饰的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唐代,戏曲服饰开始着重强调颜色的鲜艳和构造的复杂性,以凸显舞台效果。
随后,宋代的戏曲服饰注重细节的雕琢和造型的精致,进一步提升了服饰的美感。
明清时期,戏曲服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宫廷仪仗和祭祀活动中,戏曲服饰被大量运用,使得戏曲服饰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戏曲表演中,不同角色的服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色彩、花纹和装饰等细节的处理,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传承,戏曲服饰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良中。
现代戏曲服饰注重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时尚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对于服饰细节的加工,也更加讲究精细和精致,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特点和情感表达。
二、戏曲服饰的特点与分类戏曲服饰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凝聚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蕴。
首先,戏曲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
鲜艳的颜色被广泛运用于戏曲服饰中,以表现角色身份和性格特点。
不同角色的服饰常常采用明显对比的颜色搭配,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
其次,戏曲服饰注重细节的塑造。
服饰的花纹、装饰、线条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通过细节塑造,服饰能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气质和情感。
另外,戏曲服饰还注重造型的整体性。
不同角色的服饰在整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便观众从视觉上辨认出角色的特点。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8b82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0.png)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戏曲中的服装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展现人物形象,还能反映角色性格、社会地位以及故事情节等。
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下面将对戏曲服装的特点以及男扮女装的艺术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戏曲中的服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戏曲服装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浓烈的对比以及繁复的图案,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和角色的特点。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角色通常戴黑色宽檐帽、穿长袍褂并系宽腰带,而女性则戴彩色宽檐帽、穿长袍裙,并配以丝质腰带和花边。
这种强烈的装饰性使得观众在一瞬间就能够辨识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别。
其次,戏曲服装还具有严谨的规制。
戏曲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通常需遵循一套固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人物形象的准确塑造。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的袍褂通常采用宽大的袖子和露胸的设计,以突出男性的阳刚之气;而女性的长袍裙则注重展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之态。
这种严谨的规制保证了角色形象的一致性,并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剧情。
另外,戏曲服装还注重色彩和材质的搭配。
由于戏曲演出通常在舞台上进行,所以需要通过服装的色彩和材质来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京剧中,男性角色的服装通常采用深色调,如黑、蓝等,以突出男性的刚毅和坚定;而女性角色则采用明亮的色彩,如红、粉等,以展示女性的婀娜多姿。
材质方面,戏曲服装多采用丝绸、绸缎等高档面料,以增加服装整体的质感和华丽感。
男扮女装是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戏曲中,男性演员扮女装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以传递人物角色的性别特点和情感表达。
男扮女装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男扮女装能够突破性别界限,创造更丰富的戏曲形式。
在古代,女性身份在社会中受到限制,只允许男性角色扮演女性,通过男性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现女性角色的柔美和婉约。
男性演员在舞台上变身为女性角色,通过舞台化的形象和动作,使得角色更加立体而有魅力,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男扮女装能够更好地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
戏曲服装介绍分析报告
![戏曲服装介绍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56a9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3.png)
戏曲服装介绍分析报告
戏曲服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了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下面我将对戏曲服装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戏曲服装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
戏曲中的角色众多且各异,每个角色所穿戴的服装都有着独特的造型。
比如,武将角色通常穿着盔甲,整齐划一的铠甲设计凸显了战士的威严和力量;而官员角色则穿着朝服,整齐划一的衣袍以及华丽的头饰彰显了其高贵和权威;丑角角色则穿着古怪夸张的服装,通过夸张的造型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
这些不同的造型使得观众能够准确地辨认出每个角色的身份和特点。
其次,戏曲服装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中国传统舞台上的服装以红、黄、蓝、绿等亮丽的颜色为主,这些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不同角色穿着的颜色也有所区分,比如正派角色多穿红色,代表善良和正义,而反派角色多穿黑色,代表邪恶和狡诈。
这些色彩的差异通过服装的运用,更加直观地表达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立场。
最后,戏曲服装注重细节的设计。
戏曲服装造型繁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服装上的图案、饰品和刺绣等细节处理十分精细,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和精湛手工艺。
比如,金丝缎的运用、面料的质地、花纹的设计等都体现了服装的高雅与华丽。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服装更加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综上所述,戏曲服装在造型、色彩和细节上的独特处理,使其成为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突出角色的特点,还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戏曲服装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演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https://img.taocdn.com/s3/m/525fdcd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b.png)
史上最全的戏曲服饰图谱(收藏贴)京剧艺术,⼈⽂荟萃曲是曲也,曲尽⼈情,俞曲愈妙。
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有句⽼话说“货卖⼀张⽪”,任何事物⾸先给⼈看到的都是外表,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遍全国,影响世界,往往都是从京剧的服装、头饰、脸谱开始的。
有的演员⼀出场,观众就惊喜地⿎掌叫好,有的观众仅仅因为喜欢京剧的服饰⽽爱上了京剧。
就是说京剧对⼈物的穿戴是⾮常严谨的。
然⽽时⾄今⽇,有许多⼈对戏曲服饰存在着很笼统的认识,⼀些戏迷却能见⾐辨⼈,其中到底有什么⽞机呢?今天,我们就从京剧戏服看中华国粹之精华,品传统⽂化之韵味,看看戏服中的⼤⽂章!彩绣⼗团龙红⾊蟒袍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帝王、官员等⾓⾊使⽤量最多的⼀种蟒袍,扮演⽂⾂武将的⽼⽣、⼩⽣、武⽣都可使⽤。
蟒袍⼤体分为红、明黄、杏黄、⽩、蓝、绿、紫、粉红、淡湖、浅⽶、古铜、⾖沙、⾹⾊等。
明黄与杏黄是扮演皇帝、番王、王⼦以及齐天⼤圣(孙悟空)的蟒袍专⽤⾊,其它⾓⾊不得使⽤。
平⾦绣散龙⿊⾊蟒袍扮演花脸⾏当的⽂⾂、武将的官服或朝服。
彩绣⾖沙⾊蟒袍戏曲舞台上扮演地位较⾼,⽽⼜不到苍⽼年龄的⽂职官员穿⽤。
裹⾦绣⾹⾊蟒袍扮演地位较⾼⽽⼜苍⽼年迈的⽂职官员穿⽤的朝服。
酱⾊⽼旦蟒袍彩绣红⾊⼥蟒袍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诰命夫⼈(受皇封的贵妇)及挂帅⼥将等的朝服和公服。
有时也当作世宦⼈家结婚时的礼服。
彩绣红⾊团花男帔 这是戏曲舞台上青年⽂武官员的便服或结婚典礼时新郎穿的礼服。
彩绣驼灰⾊男帔戏曲舞台上扮演名⼠、⽼年官员及员外等的便服。
男帔的⾊彩有紫、蓝、天青、⾹墨绿等;皇帝的便服为明黄、杏黄帔等。
⽤平⾦绣和彩绣,⾊彩庄重、沉着或富丽堂皇。
多⽤寿字、仙鹤、五福(蝠)捧寿、宝相花、草龙、圑龙、博古纹、汉⽡等图案。
三蓝彩绣黄⾊凤凰⼥帔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贵妃、公主等的専⽤服装。
明黄、杏黄均属皇家専⽤⾊彩,制做时⼒求富丽堂皇。
雅墨绣杏黄⾊⼤靠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武将的战服。
杏黄靠是“三国”戏中黄忠和《闹天宫》中⼆郎神的专⽤服装。
戏曲服装介绍
![戏曲服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c72b4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9.png)
戏曲服装介绍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其图案纹饰具有特定的程式与寓意。
传统戏曲服饰的分类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款式特征对戏曲服饰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了蟒、靠、褶、衣、盔头、鞋等戏曲服饰的类型特征和服饰图案特点。
戏曲服装种类繁多,包括袍、衫、裙、裤、帽、鞋等。
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
袍是贵族或官员的常见服装,衬托角色的尊贵身份;衫则代表平民阶层,展现平凡人物形象;裙多为女性角色所穿,能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娇媚;裤则主要用于表现男性形象,突出角色的刚毅和阳刚之气;帽可分为官帽、冠冕和其他形式,用于区分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鞋则是角色形象的点睛之笔,根据角色的性别和地位选择不同款式。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其服饰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行头是指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所穿的服装,包括蟒袍、官衣、褶子、马褂等等。
每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蟒袍是皇帝、王公贵族等高级官员所穿的礼服,通常是黄色的,上面绣有龙纹、凤纹等吉祥图案;而褶子则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所穿的衣服,通常是蓝色的,上面绣有各种花鸟虫鱼等自然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回复:戏曲服装蟒贴子相关图片:4 回复:戏曲服装红团龙蟒团龙蟒的应用范围很广。
团龙纹样严谨规整,装饰性强,显得文静,沉稳。
在布局上呈对称形式,全身计十个龙团,以流云、八吉祥插底作陪衬。
红色团龙蟒为身份高、性格文静的人物所用,如皇叔刘备、驸马陈世美、巡按王金龙等。
绣活多采用绒绣或圈金绒绣,蟒水为弯立水。
图为《玉堂春》之王金龙贴子相关图片:5 回复:戏曲服装绿团龙蟒绿团龙蟒一般为红脸的忠义之士所用,如关羽、关胜、赵匡胤等。
以服色之绿,与脸谱之红所形成的“补色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用在这里,既使服色更鲜明,又令脸色更为夺目。
因为此类人物大多智勇双全,文武全才,所以在绣活上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
蟒水一般为立直水,独关羽特定用光泽度极高的全卧水套江牙,更增强人物的雄奇伟岸之感。
图为《古城会》之关羽贴子相关图片:6 回复:戏曲服装黄团龙蟒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为帝王所专用,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皇权的象征。
所以,黄(明黄)色团龙蟒专为帝王使用。
绣活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
其纹样,除龙纹以外,特在前后心显著位置环摆“八宝”(宝珠、方胜、玉磬、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等)此外,还在全身插底散摆“八吉祥”(指花、罐、鱼、肠、轮、螺、伞、盖八种饰有风带的吉祥物,又称佛家八宝)。
使用上述众多象征尊贵的装饰纹样,无非是为了衬托帝王之威严仪态,但在这里,恰恰也留下了清代蟒衣纹样琐碎的痕迹。
图为《打金砖》之刘秀贴子相关图片:7 回复:戏曲服装白团龙蟒白色是具有素雅、圣洁美感的中性色。
白色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如武小生行当的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如老生行当的徐延昭),给人以潇洒清秀之感。
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
凡穿蟒的人物,加用靠领(三尖领),即表示此人是武将,这就是京剧服装特有的一种艺术语汇。
图为《群英会》之周瑜贴子相关图片:8 回复:戏曲服装黑团龙蟒黑色是具有庄重感的中性色。
远在中国历史上的周及秦、汉时代,因崇拜天而崇尚象征天的黑色(即所谓“玄色”)。
天子冕服用的就是表示庄重尊贵的黑衣(玄衣)。
京剧人物服装吸取了这一用色传统。
对具有庄重气派、刚直性格的人物规定服色为黑色。
此外,又特定:凡勾黑色脸谱,性格粗纩豪放的人物,也以黑作为服色,这同样对刻画人物具有象征意义。
前一类人物如文臣包拯,后一类人物如猛将张飞、关羽、焦赞、尉迟恭等,这两类人物都用黑,形成固定程式。
黑色蟒,一般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直立蟒水。
按传统规律,龙纹应是大龙,唯前辈表演艺术家金少山用过黑团龙蟒。
图为《霸王别姬》之项羽贴子相关图片:9 回复:戏曲服装戏珠行龙蟒行龙身躯舒展,昂扬矫健,具有动感,适用于性格粗纩的人物。
其布局,有左右对称式和上下均衡式两种。
上下均衡式的气势更大一些;一龙腾空俯首而下,一龙翻身回头而上,呈戏珠之状,并相应地陪衬以大云朵。
蟒水采用立卧五江水,即以五个立水表示五条江,卧水环绕其间,奔腾泻流,具有翻江倒海之势,象征人物独霸一方的非凡气概。
平金绣法。
图为《甘露寺》之孙权贴子相关图片:10 回复:戏曲服装福字行龙蟒行龙在前胸位置,易被髯口遮掩,为了突出龙纹,将它横摆到腹下不失为一个布局方法。
这种行龙又可依其姿势称为“横龙”。
蟒水为直立水。
全身平金绣。
蟒水留出水道(即露出底色),绣对称式双龙戏珠于蟒水上,是为了使蟒水纹样生动活泼,既整齐而又美观。
至于蟒身的福字、寿字,仅是一种装饰,无特殊象征性,不过是表示这类人物“多福多寿”而已。
黑服色为包拯专用。
图为《铡美案》之包拯贴子相关图片:11 回复:戏曲服装吐水大龙蟒蟒上龙纹最生动、最有气势的当属“大龙”。
其姿态,一般为龙头朝下,龙尾向上(甩到左肩部位),气势磅礴。
依其姿态可称为“降龙”。
龙口喷吐海水,更增生动之感。
蟒水中又绣一条小龙,与之上下呼应,别有情趣。
这种大、小龙相呼应的图案纹样,名曰:“教子升天”。
全身平金绣。
服色为红,象征人物位高权重。
图为《群英会》之曹操贴子相关图片:12 回复:戏曲服装戏珠大龙蟒此种蟒前身仅绣大龙一条,所以又称“独龙蟒”。
龙口朝向火珠,龙尾也是甩到肩部。
全身平金绣,蟒水为立直水。
服色为黑,象征人物的粗犷豪放性格。
平金绣的蟒水一般都留出“水道”,一则能使水纹清晰,再则可使服色沿“水道”向下延伸,一直扩展到下摆底部,从而加强了服装造型的整体感。
图为《回荆州》之张飞贴子相关图片:13 回复:戏曲服装盘身大龙蟒这种大龙蟒,龙形极大,前身龙的中段甩向左肩,绕过脖颈,一直盘绕到右臂,尾部也在袖口外侧;后身龙盘绕到左臂,尾部也在袖口外侧。
盘身大龙为近世所创,已将龙形之“大”,发展到了极限。
全身平金绣,立卧三江水。
图为《吕布与貂禅》之董卓贴子相关图片:14 回复:戏曲服装团凤女蟒女蟒的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有着自己独特之处。
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约三尺二寸左右),长仅至膝部,身后无摆,其次,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
穿用时上身配以云肩,挂玉带,下身系裙。
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红。
黄色是供皇后、贵妃专用,红色用于王妃、郡主(有时也用于公主)。
此种女蟒,绒绣团凤,周身单镶黑宽边(波线式)。
以平金绣云,绒绣仙鹤。
图为《龙凤呈祥》之孙尚香贴子相关图片:15 回复:戏曲服装草龙改良蟒此种蟒,是更进一步改革的产物,它不仅吸收了中国古代草龙纹样以取代繁琐的清式龙纹,而且又删去了下身的龙纹,连蟒水上端的江牙、日、山等纹样也简化掉了,使服装更显得简洁明快。
这种草龙改良蟒,兼有“学士官衣”的特色,并且也是以束软带取代挂玉带,因之,它只适用于身份低于重臣、而又高于一般官吏的某些人物。
服装为秋香色。
草龙采用平金绣,蟒水为弯立水,绒绣。
图为《淮河营》之蒯彻贴子相关图片:16 回复:戏曲服装箭蟒箭蟒是在蟒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形制,吸取了箭衣的某些特点后而新创的服式,也是马连良先生所创。
保留的是齐肩圆领、大襟、两旁开衩等蟒袍造型;变革的是衣袖的形制,即是以箭衣的窄袖、马蹄袖口,取代了阔袖及水袖。
这种剧装是专为《胭脂宝褶》中永乐皇帝设计的,以适应这位皇帝在微服出巡的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扮相:既有平民武士的风貌,又不失帝王气质。
箭蟒用织有隐花纹的绉绸制作,身上绣六个龙团。
采自历史人物画“明太祖像”上的明代皇龙袍的制式。
图为《胭脂宝褶》之明永乐帝贴子相关图片:17 回复:戏曲服装团行龙改良蟒“改良”二字是清末民初时代的词汇,凡对传统事物有所变革,就称之为“改良”,具有褒、贬双重含义。
改良二字在今天,即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意思。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我国南方的京剧界,率先改革传统京剧服装,而在北方,最早树立改革旗帜的是杰出的前辈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和马连良、梅兰芳。
马连良先生对蟒的改革,主要是在保持形制的前提下,简化蟒的繁琐纹样,把团龙蟒的十个龙团,简化为只在前后胸各绣一个龙团,并扩展了这一龙团的面积,使之突出醒目。
此外,大胆删去了流云、八吉样等插底纹样,使蟒袍收到清爽别致的效果。
在团龙的下端,还不拘一格地采用了行龙纹样,造成了团龙、行龙融合为一体的图案布局。
上述创造,在当时十分新颖,受到普遍认同和赞扬,遂成定制沿袭下来,丰富了京剧传统服装宝库。
这种团行龙改良蟒一般用于老生行当的角色,服色一般为淡雅沉着的秋香色或浅驼色,以象征人物之老练、凝重。
图为《铡美案》之王延龄贴子相关图片:18 回复:戏曲服装行龙女蟒此种女蟒在纹样上更接近男蟒,绣行龙,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绘《戏剧画册》的《回龙阁》剧中的王宝钏,即用此行龙女蟒,当为早期样式,近世已不多用。
图为《贵妃醉酒》之杨贵妃贴子相关图片:19 回复:戏曲服装老旦蟒有很高身份、地位的老年妇女(老旦行当)专用老旦蟒。
纹样一般用团龙或团龙凤,而不单用凤。
有蟒水。
在使用上,老旦蟒与女蟒有很大区别:不配云肩、玉带,而是腰系丝绦,挂朝珠,下身系墨绿大折裙。
这种人物造型比较庄重、沉稳。
老旦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和秋香色,黄色用于太后,秋香色用于老郡主、老诰命夫人。
图为《四郎探母》之佘太君贴子相关图片:20 回复:戏曲服装旗蟒满族人因隶旗籍,所以称为旗人。
旗蟒原是指清朝满族皇后所用的吉服——朝袍。
这是保留在京剧传统服装中为数不多的清代服饰原型之一,当然,它也是经过了一定艺术加工的。
成为戏曲服装后,它已失去了历史朝代的规定性,而被纳入了程式的轨道——通用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即所谓“番邦”)统治阶层的贵族妇女。
使用时,内衬“领衣儿”,外挂朝珠。
图为《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贴子相关图片:21 回复:戏曲服装(二)帔帔源于明朝,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
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
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贴子相关图片:22 回复:戏曲服装帔贴子相关图片:23 回复:戏曲服装帔贴子相关图片:24 回复:戏曲服装皇帔帝王专用。
明黄色。
绒绣团龙。
对襟的开合部实际上是使用暗纽绊(宝剑头式飘带一般不打结)。
男用帔需内衬褶子。
图为《打金砖》之刘秀贴子相关图片:25 回复:戏曲服装团花帔中级官吏,豪宦乡绅使用。
一般用较沉着的色彩(紫红、古铜、深蓝、秋香等色)。
多绣团寿字、团鹤等象征福寿延年的吉祥图案。
图为《乾坤福寿镜》之林鹤贴子相关图片:26 回复:戏曲服装红帔状元登科、官吏婚典及喜庆团圆场合时使用。
大红色团花纹样,绒绣圈金。
图为《望江亭》之白士中贴子相关图片:27 回复:戏曲服装女红帔与男红帔配对使用,二者色彩、纹样完全一致。
女红帔下身系绣花大折裙。
也用红色。
图为《望江亭》之谭记儿贴子相关图片:28 回复:戏曲服装女皇帔皇后、贵妃专用。
明黄色。
绒绣团凤。
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贴子相关图片:29 回复:戏曲服装女团花帔已婚之青年妇女用。
图案取布局平稳、纹样严谨的团花,以衬托人物端庄的仪态。
图为《白蛇传》之白素贞贴子相关图片:30 回复:戏曲服装均衡女花帔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
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
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贴子相关图片:31 回复:戏曲服装对称女花帔使用范围同前。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
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