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章第三节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物体单位质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
3.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 = cmΔt,其中Q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为比热容,m为物体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2. 学会使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热水、冷水、物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变化与吸收热量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3. 公式讲解: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 = cmΔt,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4.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实验,如加热同一质量的水和砂糖水,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内涵。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比热容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比热容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3. 比热容的单位4.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Q = cmΔt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已知一桶水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吸收了1.2×10^5J的热量后,求水的末温度。
答案:水的末温度 = 初始温度 + (吸收的热量 / (比热容× 质量))水的末温度= 20℃ + (1.2×10^5J / (4.2×10^3J/(kg·℃) × 2kg))水的末温度≈ 70.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概念讲解、公式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比热容的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PPT精品课件

物质的种类
水
食用油或(沙子)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分析现象: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水需要的 加热时间更长)。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实验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 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
课堂小结
比热 容的 应用 和热 量的 计算
比热容 的应用
水比热容大的应用 其它物质比热容的应用
比热容 的计算
公式:Q吸= cm(t1-t0) Q放= cm(t0-t1)
求热量 求质量 求比热容
随堂练习
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将质量为4kg的水从20℃加热 到70℃需要吸收 8.4×105 J热量。如果将水倒掉一半,它的比热 容将为 4.2×103 J/(kg·℃) 。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不相同的 。 怎样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乘 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 c
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特性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例题
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 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 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热t1时间,甲吸收热量多 B.甲的比热容大 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 热量多 D.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比乙多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3比热容课件(共33张PPT)

实验拓展
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课外拓展
夏天,高楼林立的城市气温往往要比郊外高出 几个摄氏度,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热岛效应。 请结合当地的情况,撰写一份关于热岛效应的成 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的报告。
学习方法会放
●物理的学习思想
转换法
控制变 量法
知识要点回放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感悟体会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Q吸=cm(t-t0) 或 Q吸=cmΔt
2、吸热公式:
Q放= cm(t0-t) 或 Q放= cmΔt
练一练
某司机一次向车内加质量为10kg、温度 是25℃的水,结果水的温度升高到65℃,问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生活·物理·社会
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 的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2021/3/162021/3/162021/3/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62021/3/162021/3/163/16/202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3节比热容(共37张PPT)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 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 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 是越来越___慢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 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 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 __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温__度__降__低__的__多__少__叫做冷却速率。
。
流水喷淋法的工作过程: 如图通过喷头,大量细小 的水珠源源不断地喷洒在 高温物体上,落水收集后
通过冷却塔再循环使用。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 哪些量相同? 牛奶的质量、初温 ;
小明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 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 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 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 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 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 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 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
比热容
海水很凉
砂石很热
例 :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 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 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 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 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 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比较的方法有哪些? 应该控制哪些?
你打算用哪种方法验证 猜想?
最低 5月29日 最高
最低
甲地/℃ 乙地/℃
25 26 20 12 26 27 19 14 25 28
21 11
答:甲地是 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3比热容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单位,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3. 比热容的应用: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 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热水、冷水、金属块、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热水和冷水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3. 讲解比热容的单位:介绍比热容的单位,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量方法。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巩固比热容的概念。
5. 课堂练习:发放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比热容。
6. 例题讲解:讲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用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比热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单位3.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实验中某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物质的比热容。
2. 题目: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用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比热容(课件)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3)

高温物体 (热水)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升高温度主要从热 水中吸热,所以,如 果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吸热越少,热水的 热量损失也将越少。
c1 t m1
t10
Q吸= c1m1△t1
如何使测温液体吸热尽量少呢?
如何使Q吸更小呢?
Q吸 = c1 m1△t1
测温液体的比热容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质量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尽量小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5~15分钟,BC阶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与15~25分钟,CD阶段物质吸收的热 量相等,也等于4.2×103J。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 量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 4.2×103 J/(kg·℃ )
m=100g=0.1kg △t =(10 ℃ -0 ℃ )=10℃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高温物体 (热水)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的液柱上升, 对应的示数也发生了 变化
高温物体 (热水)
高温物体放热, 温度降低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直至两者温度 达到相同
第十三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 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2.比热容(符号:c)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热__量__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___乘__积___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符号是__J_/_(k_g_·_℃__)__. (2)性质:比热容是物质的性质,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 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等无关, 比热容大指的是物体的吸热能力强或控温能力强.
比热容大
答案:B
4.[科学思维](2024 年宜宾市)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相同的热 量时,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得______(填“多”或“少”);质量相同 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________(填“铜”或 “铅”).已知 c铜=0.39×103 J/(kg·℃),c铅=0.13×103 J/(kg·℃).
太阳下的水却不很热,主要原因是[c混凝土=0.84×103 J/(kg·℃),
c水=4.2×103 J/(kg·℃)]( ) A.水不吸热
B.混凝土初温高
C.水的比热容大
D.混凝土放热
答案:C
2.质量相同的铝块、铅块和水银(c铝>c水银>c铅),将它们的温 度从 10 ℃加热到 20 ℃,则吸热最多的是(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 则液体______(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 的介质.
答案:(1)自下而上 (2)质量 热传递 (3)加热时间的长短 (4)33 (5)B
知识点 1 比热容 典例 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为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说课稿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些填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选择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和影响因素。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比热容的规律。
1.师生互动: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反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2.生生互动:
-小组实验: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操作,共同观察和记录数据,讨论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在实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发现,讨论比热容的规律和应用。
1.讲授法:通过清晰、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概念框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差异,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自主探究比热容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探究发现,促进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等,用于进行实验操作,直观展示比热容的实验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13章第3节,主要讲述了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热量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夏季炎热的天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天气中,海边感觉比内陆凉爽。
2. 概念讲解:介绍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意义。
3. 公式讲解: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结果。
a.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b. 沙子的比热容是多少?2. 答案:a. 水的比热容约为4.18 J/(g·℃)。
b. 沙子的比热容约为0.83 J/(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说课稿

(3)比热容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理解,特别是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的关系。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分析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充满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学习规律,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引导和激励。
4.最后分析比热容的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巩固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导致数据分析不准确,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例讲解、分组讨论和实验演示,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针对学生的弱点提供额外的辅导,以及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3比热容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3章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 比热容的应用:根据比热容可以计算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也可以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如何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在户外活动时,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热?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在吸收热量,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物体吸收热量的现象呢?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用烧杯装热水和冷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热水和冷水在吸收和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3.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什么是比热容?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4.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如何根据比热容来计算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如何根据物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3.3 比热容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7
比热容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 )
A .洗过的衣服用清水漂洗
B .炎热的夏天为降低室温而向地上泼水
C .用水煮餐具,给餐具消毒
D .冬天散热器(暖气片)用热水供暖
2.根据c =0Q m t t −()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3.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c 铝)放在沸水里煮直到温度不再升高,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则( )
A .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B .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C .铁块、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 .无法判定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为零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5.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使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确定
6.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一定变大B.比热容一定不变
C.具有的热量一定变大D.具有的内能一定变大
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8.质量相同的两个金属块,由于吸热而水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4B.4∶3C.1∶3D.3∶1
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块升高的温度更多
3 / 7
D .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10.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2min 记录一次温度,如表中数据所示,则该液体比热容为[c 水=4.2×103J/(kg ∙℃)]( )
A .0.9×103J/(kg ∙℃)
B .1.8×103 J/(kg ∙℃)
C .3.6×103 J/(kg ∙℃)
D .1.2×103 J/(kg ∙
℃)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冬季家庭取暖常用的电油汀,为了使它通电后能快速升温,在电油汀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_____的液体;为了防止发生爆裂,该液体还应该具有沸点______的特点,用电油汀取暖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
12.同样的甲、乙两杯中盛有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现从煮了很长的沸水中同时取出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铜球(c 铁>c 铜),分别投入两杯水中,最后温度高的是_________。
(选填“甲杯”或“乙杯”)
13.质量初温相同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上升的温度较高,若将铝和铜接触______,(选填“会”或
“不会”)发生热传递。
(c铝>c铜)
14.清晨,人们漫步在美丽的劳动公园湖畔,水面波光粼粼,时常闻到荷花的淡淡清香。
水面上“波光粼粼”是光的______现象;时常闻到花香是______现象。
湖边周围气温变化较小,是因为水的______较大的缘故。
15.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热的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比热容c A_________c B(填“<”、“=”或“>”)
16.生活中,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响尾蛇导弹靠跟踪敌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_____;搓手能使手的温度升高,是用_____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喝水用的汤勺一般用陶瓷做成,因为它的导热性较_____(选填“好”或“差”);连接家庭电路时,若接触不良,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会更多,容易引起火灾,因为与接触良好时相比,接触不良时的电阻_____(选填“更大”或“更小”)。
人类在宏观宇宙的探索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谱线红移”现象说明_____,宇宙仍处于膨胀中。
三、实验题
17.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c水=4.2×103J/(kg⋅℃)]
四、计算题
18.小华和小欣探究水和某种未知液体放热降温的特性,她们用相同的烧杯装了质量均为200g的水和未知液体,均加热到80℃后,置于相同环境中让两种液体自然冷却。
同时记录两种液体的温度,得到如图所示温度和时间图像。
设降温初期两种液体相等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求:
(1)表示水的图线是哪一条;
(2)3分钟内水放出的热量;
(3)未知液体的比热容。
5 / 7
19.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水中,充分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不计热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D 6.D 7.D 8.D 9.C 10.B 11.小高热传递
12.甲杯
13.铜会
14.反射扩散比热容
15.<
16.熔化红外线做功差更大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17.秒表等于方案二水的吸热能力强吸热,温度不变 2.1×103 18.(1)a;(2)8400J;(3)2100J/(kg·℃)
19.(1)2.016×103J;(2)126J/(kg·℃)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