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1.4整式的乘法 - 多项式乘多项式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数学1.4整式的乘法 - 多项式乘多项式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数学1.4整式的乘法 - 多项式乘多项式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4.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经历探索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熟练应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解决问题2.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多项式多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预习指导】花6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18-19页,按顺序完成探究一、二、三、四,课后巩固训练请留到课后完成。

自主探究一:温习旧知

(1)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_____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自主探究二:探究新知

如图所示是一个长和宽分别是m,n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a,b。

问题:所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

方法一:直接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大长方形的长是(m+a),宽是(n+b),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

(m+a)·(n+b)

方法二:将长方形看成上下两个长方形拼成的。

上面长方形的长是(m+a),宽是b,面积是b(m+a);

下面长方形的长是(m+a),宽是n,面积是n(m+a)。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b(m+a)+n(m+a)

方法三:将大长方形看成左右两个长方形拼成的。

左面长方形的长是m,宽是(n+b),面积是m(n+b);

右面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n+b),面积是;a(n+b)。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m(n+b)+a(n+b)

方法四:将大长方形看成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是mn+mb+an+ab

思考:四种方法表示的是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四个代数式应该相等:(m+a)·(n+b)=b(m+a)+n(m+a)=m(b+n)+a(b+n)=mn+mb+an+ab

取出方法一、三、四的结论观察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m+a)·(n+b)=m(n+b)+a(n+b)=mn+mb+an+ab

1.在“(m+a)·(n+b)=m(n+b)+a(n+b)”中,把(n+b)看作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成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m(n+b)+a(n+b),进而运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得出mn+mb+an+ab。

2.直接观察“(m+a)·(n+b)=mn+mb+an+ab”,右边的结果是用第一个多项式的两项分别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两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得到的。

如何进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

自主探究三:新知应用

例1:计算

(1)(1-x)(0.6-x)(2)(2x+y)(x-y)

随堂练习:

1.计算:

(1)(m+2n)(m-2n) (2)(2n+5)(n-3) (3)(x+2y2) (4)(ax+b)(cx+d)

自主探究四:总结提升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2.你还有哪些其他的收获?

课后巩固训练

1.计算

(1) (x+y)(a+2b) (2) ()??

? ??++52332b a

(3) (2x+3)(-x-1) (4) (-2m-1)(3m-2)

(5) (x-y)2 (6) (-2x+3)2

2.

习题详解:

课后巩固训练

1. 计算

解:

(1)(x+y)(a+2b) (2) ()??

? ??++52332b a =xa+x(2b)+ya+y(2b) =5323352232?+?+?+?b a b a =xa+2bx+ay+2by =3ab+10a+b 29+15

(3)(2x+3)(-x-1) (4) (-2m-1)(3m-2) =-(2x·x) - (2x·1) - (3·x) - (3×1) =-(2m·3m) + (2m·2) - (1×3m) + (1×2) =-2x 2-2x-3x-3 =-6m 2+4m-3m+2 =-2x 2-5x-3 =-6m 2+m+2

(5) (x-y)2 (6) (-2x+3)2

=(x-y)(x-y) =(-2x+3)(-2x+3) =(x·x) - (x·y) - (y·x)+(y·y) =(2x·2x) - (2x ×3) - (3·2x)+(3×3)

=x 2-xy-xy+y 2 =4x 2-6x-6x+9

=x 2-2xy+y 2 =4x 2-12x+9

2.

解:(1)(10a+4)(10a+6)=100a2+100a+24=100a(a+1)+24,(a=0,1,2,3...) (2)124×126=100×12×13+24=15624

七年级数学下册 9.3多项式乘多项式教案3 苏科版

9.3 多项式乘多项式教学设计教案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备课时间: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推导过程. 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计算. 3.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4.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和谐美、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2.学生学法:本节主要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一个特殊的二项式乘法公式,在学习时应注意分析和比较这一法则和公式的关系,事实上它们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当遇到多项式乘法时,首先要看它是不是(x+a)(x+b)的形式,若是则可以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若不是再应用法则计算.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 (二)难点 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推导本节法则. (三)解决办法 在用面积法推导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多项式乘法法则的几何意义,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公式,又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地使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长方形演示纸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设计一组练习,以检查学生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掌握情况. 2.尝试从多角度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1)把看成一单项式时, . (2)把看成一单项式时, . (3)利用面积法 3.在理解上述过程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归纳并指出多项式乘法的规律. 4.通过举例,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尝试练习,不断巩固新学的知识.对于遇到的特殊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2020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2020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3)合并同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冀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多项式》

多项式课题多项式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掌握多项式及其项、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3.知道整式的概念. 数学思考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使学 生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符号感. 教学目标问题解决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形成 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 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 系的更新. 情感态度 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与成 功的快乐,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遇. 教学 重点 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教学 难点 多项式的次数. 授课 类型 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1.什么叫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 数?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单项式? 哪些不是? -1,a,abc, 1 x, a+b 2,a-2b+c, - 2 5ab,0.78ab 2,x2- 1 2x+7. 2.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x,-2x2y, 5 2vt,a 3b3c,() -2 2 m2n3, 1 6ab 2,2×105xyz.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知识, 学生进行口答,教师指出重点. 通过对单项式相关知识的复 习,巩固旧知并为后面的学 习做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用字母表示数: (1)若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b,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 (2)若某班有男生x人,女生21人, 则这个班共有学生______人; (3)鸡兔同笼,鸡a只,兔b只,则 共有头______个,脚______只. 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 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由旧知识引入新课,既可以 巩固复习旧知识,又可以把 新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层到高层地建立 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有利 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对 新知识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

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重点) 2.会判断一个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难点) 一、情境导入 学校有一个长方形植物园,面积为a2-b2,如果长为a+b,那么宽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因式分解定义的理解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有() ①x2-y2-1=(x+y)(x-y)-1;②x3+x=x(x2+1);③(x-y)2=x2-2xy+y2;④x2-9y2=(x+3y)(x-3y).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①不是因式分解;③是整式的乘法,故③不是因式分解;②④是因式分解;故选B. 方法总结: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即互逆运算,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因式分解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整式乘法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 探究点二: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类型一】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x3+x2=x2(x+1); (2)a2-2a-3=(a-1)(a-3); (3)9a2-12ab+4b2=(3a-2b)2. 解析:分别计算等式右边的几个多项式的乘积,再与左边的多项式相比较看是否相等. 解:(1)因为x2(x+1)=x3+x2,所以因式分解x3+x2=x2(x+1)正确; (2)因为(a-1)(a-3)=a2-4a+3≠a2-2a-3,所以因式分解不正确; (3)因为(3a-2b)2=9a2-12ab+4b2,所以因式分解9a2-12ab+4b2=(3a-2b)2正确.

方法总结: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只要看等式右边的几个多项式的乘积与等式左边的多项式是否相等. 变式【类型二】 求字母的值 已知三次四项式2x 3-5x 2-6x +k 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 -3,试求k 的值及另一个因式. 解析:此题可设此三次四项式的另一个因式为(2x 2-mx -k 3 ),将两因式的乘积展开与原三次四项式比较就可求出k 的值. 解:设另一个因式为2x 2-mx -k 3,∴(x -3)(2x 2-mx -k 3)=2x 3-5x 2-6x +k ,2x 3-mx 2-k 3 x -6x 2+3mx +k =2x 3-5x 2-6x +k ,2x 3-(m +6)x 2-(k 3-3m )x +k =2x 3-5x 2-6x +k ,∴m +6=5,k 3 -3m =6,解得m =-1,k =9,∴另一个因式为2x 2+x -3. 方法总结:因为整式的乘法和分解因式互为逆运算,所以分解因式后的两个因式的乘积一定等于原来的多项式. 三、板书设计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因式的概念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出因式分解这一课题,让学生认识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变形,因此可以利用整式乘法来检验因式分解是否正确.本节课重在通过因式分解概念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章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3多项式乘多项式作业设计

9.3 多项式乘多项式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若(x+2)(x﹣1)=x2+mx+n,则m+n=() A.1 B.﹣2 C.﹣1 D.2 2.若2x3﹣ax2﹣5x+5=(2x2+ax﹣1)(x﹣b)+3,其中a、b为整数,则a+b之值为何?()A.﹣4 B.﹣2 C.0 D.4 3.设M=(x﹣3)(x﹣7),N=(x﹣2)(x﹣8),则M与N的关系为()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4.如图,正方形卡片A类、B类和长方形卡片C类各若干张,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3b),宽为(2a+b)的大长方形,则需要A类、B类和C类卡片的张数分别为() A.2,3,7 B.3,7,2 C.2,5,3 D.2,5,7 5.已知(x﹣m)(x+n)=x2﹣3x﹣4,则m﹣n的值为() A.1 B.﹣3 C.﹣2 D.3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如图,正方形卡片A类,B类和长方形卡片C类若干张,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2b),宽为(a+b)的大长方形,则需要C类卡片张. 7.有若干张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如果要拼一个长为(2a+b),宽为(a+b)的长方形,则需要A类卡片张,B类卡片张,C类卡片张. 8.有足够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如图.

如果选取1号、2号、3号卡片分别为1张、2张、3张,可拼成一个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1)请画出如图这个长方形的草图,并运用拼图前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个长方形的代数意义.这个长方形的代数意义是. (2)小明想用类似的方法拼成了一个边长为a+3b和2a+b的矩形框来解释某一个乘法公式,那么小明需用2号卡片张,3号卡片张.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9.若(x2+px﹣)(x2﹣3x+q)的积中不含x项与x3项, (1)求p、q的值; (2)求代数式(﹣2p2q)2+(3pq)﹣1+p2012q2014的值. 10.已知代数式(mx2+2mx﹣1)(x m+3nx+2)化简以后是一个四次多项式,并且不含二次项,请分别求出m,n的值,并求出一次项系数. 11.观察下列各式 (x﹣1)(x+1)=x2﹣1 (x﹣1)(x2+x+1)=x3﹣1 (x﹣1)(x3+x2+x+1)=x4﹣1 … ①根据以上规律,则(x﹣1)(x6+x5+x4+x3+x2+x+1)=. ②你能否由此归纳出一般性规律:(x﹣1)(x n+x n﹣1+…+x+1)=. ③根据②求出:1+2+22+…+234+235的结果. 12.你能化简(x﹣1)(x99+x98+…+…+x+1)吗?遇到这样的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形入手.然后归纳出一些方法. (1)分别化简下列各式: (x﹣1)(x+1)=; (x﹣1)(x2+x+1)=; (x﹣1)(x3+x2+x+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2.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优秀教学设计)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重点) 2.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将一块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林区的长、宽分别增加n米和b米.用两种方法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发现: 这块林区现在长为(m+n)米,宽为(a+b)米,因而面积为(m+n)(a+b)平方米. 另外:如图,这块地由四小块组成,它们的面积分别为ma平方米,mb平方米、na平方米,nb平方米,故这块地的面积为(ma+mb+na+nb)平方米. 由此可得(m+n)(a+b)=ma+mb+na+nb.今天我们就学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类型一】直接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进行计算 计算: (1)(3x+2)(x+2); (2)(4y-1)(5-y). 解析: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1)原式=3x2+6x+2x+4=3x2+8x+4; (2)原式=20y-4y2-5+y=-4y2+21y-5. 方法总结: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必须做到不重不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仍得多项式,在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多项式的项数之积.【类型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混合运算 计算:(3a+1)(2a-3)-(6a-5)(a-4). 解析: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结果合并即可. 解:(3a+1)(2a-3)-(6a-5)(a-4)=6a2-9a+2a-3-6a2+24a+5a-20=22a-23. 方法总结:在计算时要注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运算结果的符号. 探究点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化简求值及应用 【类型一】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求值:(a-2b)(a2+2ab+4b2)-a(a-5b)(a+3b),其中a=-1,b=1. 解析:先将式子利用整式乘法展开,合并同类项化简,再代入计算. 解:(a-2b)(a2+2ab+4b2)-a(a-5b)(a+3b)=a3-8b3-(a2-5ab)(a+3b)=a3-8b3-a3-3a2b+5a2b+15ab2=-8b3+2a2b+15ab2.当a=-1,b=1时,原式=-8+2-15=-21.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的乘法》教案

多项式的乘法 第一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推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1、乘法的分配律 a(b+c)=ab+ac 2、计算:2x ·(3x 2-x-5)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2x ·3x 2-2x ·x-2x ·5 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6x 3-2x 2-10x 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3、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 二、范例分析 1、讲解P95的例1 例1计算:( 解:原式= 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 运算注意符号及字母的指数 例2计算的值,其中x=2,y=-1 解:原式= 乘法分配律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 合并同类项 当x=2,y=-1时, 原式= =24+32 =56 )4()42 122ab b a ab -?-)4(4)4(2 122ab b a ab ab -?--?2332162b a b a +-)(4)42(2 122222xy y x y x xy x -?--?- )(4)4(21221222222xy y x y x x xy x -?--?-?-23242342y x y x y x ++-242323y x y x +2423)1(22)1(23-?+-?

三、练习与小结: 1、练习P96的练习1、2题 2、小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作业 P100A 组6题、7题 第二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 2.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运算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符号”的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计算题:(1) (2) -3x(-y -xyz) (3) 3x 2(-y -xy 2+x 2) 3、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为3acm ,宽为(7a+2b )cm ,则它的面积为多少? 二、探究新知: 1、P96的动脑筋 一套三房一厅的居室, 其平面图如图所示(单位: 米),请你用代数式表示 出它的面积。 计算方法1:(m+n)(a+b)平方米 计算方法2:(am+an+bm+bn)平方米。 计算方法3: a(m+n)+b(m+n)平方米。 认真想一想,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动? 2、归纳: )26 1(2a a a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