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探析_惠西鲁

合集下载

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前⾔2001年2⽉,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地⼯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城市绿化⼯作。

会议不仅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较⾼⽽急迫的要求,将其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必须完整的强制性内容,⽽且对绿地系统规划寄予极⼤的期望,希望通过规划全⾯落实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城市各类绿地,改善城市的⽣态环境。

2009年11⽉25⽇,温家宝总理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氧化碳排放量将⽐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安国际港务区必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态经济发展道路。

这⼀举措是随着在全球⽓候变暖、环境⽇趋恶化,以及⾦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出台,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势所趋,城市低碳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为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态园林化的城市新区,今后如何在既有成绩基础上,选择⼀个落脚点,将⽣态城市建设推向适应低碳化趋势的更⾼层次、更⾼⽔平,让⼈与⾃然和谐共处,成为编制本次《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内陆第⼀国际港,西部经济的动⼒引擎,因⽽具有了更为⼴泛的现实意义。

⼀、⼯作思路和技术路线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类型齐全、⽐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绿地系列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开放的绿地⽹络体系。

过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直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主要范围是⼯⼚、企业、街道、⼴场、居住区和公园,以及其它各种类型附属绿地。

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法,主要是沿⽤前苏联关于城市游憩绿地的规划⽅法和相应的定额指标,强调城市绿地的“游憩”功能,较多考虑公共绿地的均衡布局,以满⾜市民的游憩需求和城市⽣活、⽣产活动的安全要求,以及满⾜城市艺术风貌的要求。

然⽽,随着快速城市化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这种仅仅建成区内部的绿地系统理论和简单的“点、线、⾯”布局原则,正⾯临着深刻挑战。

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者:来源:《物联网技术》2011年第02期西安国际港务区概况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造对外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战略举措,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创新之举。

园区规划建设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

紧密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项目形成国际内陆港功能服务平台,围绕着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等八大功能分区,着力发展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最终形成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城。

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网发展规划西安国际港务区立足于“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总体发展战略,本着深入挖掘各类不同服务对象信息化需求的原则,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物联网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以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积极促进物联网相关应用的研发、制造,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企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不断完善物联网相关应用的建设,最终成为“信息零距离,智慧新园区”的物联网应用基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网应用优势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保障。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陕西省“三网融合”试点园区,将按照高标准,集约化的要求,建设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多网介入和区内网络热点的无线覆盖。

根据规划将建设ID c机房、数据交互中心。

明确的产业定位提供良好应用环境。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以现代物流和现代贸易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园区。

明确的产业定位为“物联网”范畴中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环境,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广泛应用,使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特色产业与物联网产业相互促进,实现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促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

划高速联络线为交通功能轴,
草临路、纺渭路、港务西路为 八区分别为:集装箱作业 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
综合服务区(物流 CBD )、居
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 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 区。
功能布局
合理布局产业 依据总体规划八大功能
布局,确定了西安国际港
务区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及综合保税区为依托,由
远景发展用地
规划意向
起步区详细规划意 向 —— 规划力求把西安 国际港务区打造成宜居、 宜商、宜业的东部新城, 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增
长点、城市建设的新亮
点。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服务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四大产 业基地,
地理优势
规划定位 功能布局 确立发展
地理优势
西安具有优越的区位和发达的交通通信条

打造“西三角经济圈”,壮大西部地区经济 实力的需求
全国地理的几何中心
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
也是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
发展定位
远景发展用地
北向南,由西向东的物流
用地布局。商贸物流产业 用地兼容仓储、加工、办 公管理、研发、培训、展 示交易等功能。
远景发展用地
功能布局
完善服务设施
按照现代化新城的标准,结合 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西安国 际港务区将形成功能互补的多层次, 多元化的城市级——居住片区级公 共服务及市政基础体系。按照 规划在一期建设区内设置市级 商务办公中心、商业中心、文化活 动中心、体育中心、医院及教育培 训基地、居住区级中学、小学、托 幼等两个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设置公交枢纽站、社会停 车场、公交保养场、地铁车辆段、 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天然气门站、 区域锅炉房、城市应急供水厂、雨 水加压泵站、电信端局、邮政局、 消防站等市政基础设施。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在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建设,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近年来,西安正着力打造自由贸易区,通过依托国际陆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一、西安国际陆港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一直扮演着连接中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安因而成为了国际陆港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西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对外开放程度。

国际陆港的建设也将为西安本地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二、西安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与目标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而实施的贸易区域。

在国际陆港之上建设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集聚,构建更加便捷的贸易环境,推动外贸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西安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外贸发展力度,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西安的国际竞争力。

三、西安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推进西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西安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完善政策法规,搭建贸易便利化平台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在引进和利用涉外标准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还需扩大国际贸易便利通关,协调推进国际陆港口岸周边区域的产业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2.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资金进入自由贸易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税收优惠、外汇便利、减免行政审批等手段,简化投资程序,引导国内外贸易企业升级技改,对于经济受困企业给予在贸易方式上的帮扶。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现状分析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现状分析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现状分析
常瑶;潘晓瑜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13(020)001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概况及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因素分析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周边的环境情况,使关于港务区的决策更加科学化.然后,分析了港务区内的道路现状及公交配置情况,为优化交通做准备.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常瑶;潘晓瑜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西安曲江唐瑞置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西安国际港务区:内陆自由港自贸试验区 [J], 呼东方
2.西安国际港务区东南出入口交通组织方案 [J], 尹治军;李永弟;张麒宸;何向发
3.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打造“中国最大国际内陆自由港” [J],
4.国际港务区的国际化使命——访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韩松 [J], 王非
5.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微警认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市政发[2013]53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市政发[2013]53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市政发〔2013〕5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鉴于部分成员工作职务变更,经协商沟通,市政府研究决定,对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现将调整后名单通知如下:顾问: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住建部顾问魏民洲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唐凯国家住建部总规划师梁锦奎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组副组长主任:董军西安市委副书记、西安市市长副主任: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杨冠军陕西省住建厅厅长岳华峰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X 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西安市副市长乔征西安市政府咨询员杨广信西安市政府咨询员、市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韩骥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秘书长:惠西鲁市规划局局长总规划师:韩骥(兼)副总规划师:席保军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委员:张孝成陕西省住建厅副厅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韩一兵陕西省住建厅副厅长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小平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周若祁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刘星源西安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科伟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霍小平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蔡辉长安大学规划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圣学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吕仁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克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周庆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院长、教授吴昊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黎少平香港AHB建筑工程设计公司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张仲良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向德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市文物局副局长张永安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王德安市政府秘书长钱虎威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国胜市政府副秘书长雷英杰市发改委主任李颖科市教育局局长田党生市国土局局长张印寿市环保局局长苗宝明市建委主任贺简政市市政局局长任立新市交通局局长张永科市旅游局局长吕恒军市商务局局长田高社市市容园林局局长吴雪萍市市容园林局副局长、高级建筑师郑育林市文物局局长崔玉凤市政府研究室主任陈浩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安建利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安定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元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门轩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何亮航空基地管委会主任陈长春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康军沣东新城管委会主任石卫平西安水务集团董事长李骊明市社科院巡视员、研究员王桢市规划局巡视员丛远飞市规划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学超市规划局副局长陈琦市规划局副局长肖青利市规划局副局长陈道麟市政协常委、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孙震海市规划局副巡视员李琪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宁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杨文晓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和红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文育市热力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供热专业)李春芳高级工程师高晓基高级建筑师市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规划局合署办公),负责规划委员会日常工作,并组织开展规划专业各项技术咨询活动。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商贸物流日益成为影响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发挥外向型经济,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措施。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立项标志着内陆城市成为“沿海地区”,改变了西安的对外贸易环境,使港口服务功能进行延伸,促进了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让西部地区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大发展。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历程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沿海城市依靠国际航线和海岸可以建海港、开拓国际市场,古代长安通过丝绸之路也开拓了亚欧国际市场,海洋和陆地都可以开拓国际市场;西安虽然不能“搬”到沿海地区,但是国际性港口可以建设到西安。

西安拥有良好地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依托亚欧大陆桥中通道可以建设“国际陆港”,沿海建海港、内陆建陆港,同样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是2008年4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以现代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

2009年10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园区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园区分为八大功能区: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

作为以现代商贸物流为突出产业特色的省级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基础设施平台。

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式联运的功能叠加,便捷、高效运转,从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聚集和提升,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性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

探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1. 引言1.1 国际陆港的定义国际陆港是指建立在国际边境或内陆地区的通道、物流枢纽或综合服务平台,为跨境货物和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和物流服务。

国际陆港通常包括货物清关、货物装卸、仓储、运输、报关报检、商检、关务监管等功能,是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国际陆港的建设可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升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陆港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中国,国际陆港的建设也备受重视,许多城市都在加快推进国际陆港的建设,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西安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将为西部地区打开更广阔的外部市场,促进贸易多元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2 西安自由贸易区的背景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年设立,涵盖西安国际陆港。

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西安自由贸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西安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西安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也是为了推动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加快国际陆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国际化水平。

西安自由贸易区将通过改革创新,加强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吸引更多海外投资和优质项目,推动西安经济的发展。

西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西安和陕西的经济发展,也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生积极影响,形成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格局。

通过西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望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西安作为国际陆港的建设将为西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更便捷的通道,促进贸易活动的更加频繁和便利。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对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认识和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支撑平台,和与沿海港口加强交流与合作,最终建立国际化、生态化的超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城。

这样的前景和机遇让我无比激动。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基本情况介绍西安国际港务区以构筑中国内陆最大的内陆港为目标,因三大平台: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而建立、兴起,凭借六大百亿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国际贸易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国内贸易组团)逐步引进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生态聚集,从而形成一个大型超现代化服务业新城。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地位与作用:集聚功能,开辟了现代服务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新途径。

现代服务产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及组织资源等,它们分别掌握在各种社会组织手中,只有与其它社会组织掌握的资源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一个地区拥有~种或少数几种资源的相对优势,就有可能吸引其它资源向这里的汇聚,形成各种资源的集聚与优化。

国际港务区的集聚功能不仅使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所需资源逐步集聚,同时也对区内小环境的形成与优化起了良好的作用。

各种组织(特别是同一领域的组织)的集聚,有利于增加区内的气氛,也有利于各种组织的合作与联合,而组织之间的合作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带动区域经济,互惠互利,多赢。

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最大限度的吸引国际间的所有有用资源,壮大自己。

国际港务区及区内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经济大市场中经受锻炼,提高自己的快速反应与应交能力。

在筹集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方面,区内的智力、人才和科技优势以及各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能吸引大量国际著名企业到区内来创办合资与独资企业,同时增加了很大的国际资本投入。

国际港务区能够充分发挥港口、机制、人才“辐射源”的影响力,利用现代服务产业机制激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提升老企业、培育新产业、塑造大企业”目标的实现。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探析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探析

港不仅是服务于 区域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吕 楠
I Ⅱ

南—螽
西安 国际港务区简况
西 安 国际 港务 区位 于西安 主城 区东 北
灞渭三角洲,地跨西安、临潼和高陵三地 是西安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格局 “ 东接临潼、 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中的战
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 “ 北迁 、东拓 、西联”的前沿区域。其中,
r u n c t 0 on al l ay ou t pl an ni n g,i n dus t r i al , r es i d en t i ala n d p u b l i c s e r v i c e ,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p l a n n i n gt o de v el op l he Dar k t o wa r d s a p o t r , c u s t o ms , t a r i f — f r e e l o g i s t i c s , c o mmo n l o g i s t i c si n f o r ma t i on p l a t f or m, bu s i ne s s c e nt er an d ̄s i d enc e c ombi ne d n eW

we s t e r n r e g i o n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g o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Xi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a n d l o g i s t i c s p ar k p l a n n i n g a n a l y z e s s t a t u s q u o ma k e s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议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议

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议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我国第一家在内陆地区建设的国际陆港,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陕西自贸区的获批,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在这多重的背景和机遇下探讨西安国际港务区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基于SWOT模型,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战略及建议,希望有助于港务区未来发展。

标签:物流运输;西安国际港务区;SWOT模型;发展战略建议1 西安国际港务区简介西安国际港务区2008年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为纽带,连接西安港和沿海港口,开展包括以集装箱中心站为基础,以国际物流、国内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产业集群为辅助工具,由海关特殊监管,兼具保税物流中心的各项功能,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区域。

2014年底,“西安港”的国际代码(CNXAG)和国家代码(61900100)获得批准并正式启用,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两个代码的内陆型港口。

2 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的SWOT分析2.1 Strengths分析2.1.1 区位优势西安位于东西两大经济区域接合地,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實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而西安港则位于西安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抵渭河,东接临潼,是西安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要地。

2.1.2 交通体系较完备西安市是全国第二大公路交通枢纽,也是干线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

在陕西省“米”字形公路运输网络中,西安港正是位于“米”字形交通枢纽之上,可与多条高速公路连通,这是未来高效国际物流业务的硬件基础。

西安铁路运输系统发达,有许多直接到达其他城市的铁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安市未来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撑,其规划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

下面对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进行700字的介绍。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是基于西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

该港务区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功能区:国际航空物流区、国际铁路物流区和国际流通贸易区。

首先是国际航空物流区,该区域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其航线网络和设施,打造以航空物流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区将建设现代化货运机场,配套物流设施和运输网络,提供高效、快速的航空货运服务。

同时,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吸引各类国际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以航空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其次是国际铁路物流区,该区域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依托,打造以铁路物流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区将建设现代化的铁路货运枢纽,配套装卸设施和运输网络,提供便捷、高效的铁路货运服务。

同时,建设铁路物流园区,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以铁路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最后是国际流通贸易区,该区域以引进国际物流企业和促进中外贸易为重点,打造以流通贸易为主的综合业态区。

该区将建设现代化的流通贸易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服务;同时,为国内外贸易企业提供展示、销售和配送等各种环节的服务。

此外,还将为商贸企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如金融、法律、会计等,形成国际化的商贸服务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的目标是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流通贸易中心。

通过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吸引各类国际物流企业入驻,加强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同时,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西安物流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的实施将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通过发展国际物流和流通贸易,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该港务区规划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的崛起。

西安国际港务区区位选择分析

西安国际港务区区位选择分析

西安国际港务区区位选择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所学的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实际情况,对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投资环境等影响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作出了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该项目的独特区位优势将为西北内陆地区与国内、国际的物流合作创建更好的平台。

关键词:国际港务区区位选择区位优势一、西安国际港务区概况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它由保税物流区、国内物流区、集装箱作业区、国际贸易拓展区、国家应急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湿地景观区、综合配套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域组成。

作为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业为龙头的专业化园,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采用公、铁、航、海多式联运,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将迅速形成商贸、物流、加工、服务等产业聚集。

成为西北地区连接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门户和桥梁,成为服务陕西、覆盖西北、辐射欧亚大陆桥节点城市物流体系的平台。

二、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选择理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是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在一定的经济空间中,各区位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区位因素各异,从而其市场、成本、技术、资源约束不同,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也即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什么样的理论进行抉择、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区位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

区位选择理论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和韦伯认为区位选择应该符合三个标准即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集聚效应最高。

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和投资环境。

杜能指出距离城市远近的地租差异即区位地租或经济地租,是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布局的关键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呈六个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理论,即著名的“杜能环”。

2030年西安将建15条地铁线 规划公交专用道60条

2030年西安将建15条地铁线 规划公交专用道60条

2030年西安将建15条地铁线规划公交专用道60条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近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专家和学者探讨新形势下的城市如何从传统走向智慧,如何实现规划创新。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未来西安在城市建设中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摊大饼”式扩张,并以“公交都市”为目标,提升交通承载力。

【总页数】1页(P115-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7
【相关文献】
1.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J], ;
2.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J],
3.西安新近规划7条地铁线路 [J], 魏建军
4.到2030年西安将建成15条地铁线 [J],
5.2020年郑州将建成“三横两纵一环”地铁网 2030年郑州规划的地铁线路将达17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作为国际性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建设有助于实现国际港口的功能内移、延伸,对于强化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国际港口型城市的作用,形成与沿海港口的有效连接,实现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的采购运输、货物中转、商品分拨的直接对接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应在对现有条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西安国际港务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以现代物流功能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便捷的公路交通为依托,集港口、通关、保税物流、普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中心和综合居住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现代物流[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1-0038-07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Hui Xilu, Chen Daolin, Song Ying, Lu Wei, Lv Nan [Abstrac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will help transfer and exte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functions, and improve Xi’an’s role of being an important city on the new Asia-Europe route. The park will realize easy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s western region and international cargo transportation.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alyzes status quo, makes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public servic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to develop the park towards a port, customs, tariff-free logistics, comm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business center, and residence combined new district.[Key words] International inland por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Master plan, Modern logistics1引言国际陆港,又称为“内陆港”或者“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陆路运输为主要途径,综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采用“多式联运”的方法,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它是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延伸和拓展,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国际陆港不仅是服务于区域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是[作者简介]惠西鲁,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党委书记。

陈道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西安市规划局副局级巡视员。

宋 颖,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鲁 炜,高级工程师,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

吕 楠,硕士,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其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我国实施的向中西部转移的经济战略,使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货源地大量地往我国更深远内陆的地方迁移,必然会衍生出内陆港口功能前移的需求。

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拉动和内部需求的驱动下,国际陆港等建在内陆地区,具有和沿海港口相似功能,为付货人提供信息、通关、内陆堆场等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中心便应运而生。

西安国际港务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003年11月,根据西安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产业布局的特点,在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西安市正式提出建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构想,并推进与东部沿海港口合作,实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对接,将国际港口功能延伸,引入内陆,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平台。

2005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由西安市商业贸易委员会和灞桥区共同负责实施。

2007年3月,西安市市委第9次常委会原则通过灞桥区原拟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地总体规划及一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可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国际性内陆港口,实现了国际港口的功能内移、延伸,构建了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

2008年3月份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西安国际港务区检查指导工作,明确提出了“产业大发展需要大物流,大物流可以带动大发展”的新理念,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突破,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国际、国内物流体系的融合,带动陕西省物流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西安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更好地发挥西安作为亚欧大陆桥最大中心枢纽城市的带动作用;2008年4月,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管理体制,组建市一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在新形势、新机遇与新理念的要求下,原规划在定位、功能和用地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

为促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港口,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西安对外门户和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正式委托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

2西安国际港务区简况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灞渭三角洲,地跨西安、临潼和高陵三地,是西安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中的战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迁、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其中,一期核心区西沿灞河,北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28 km2;一期规划建设区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44.5 km2;规划控制区西沿灞河,北抵渭河,东连临潼,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20 km2(图1)。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约20 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约28 km,距窑村机场约5 km,紧邻国际港务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多条全国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贯通西安的陇海铁路与京沪、京广、焦枝、宝成等国内南北铁路干线衔接,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网络。

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文化环境优势。

古都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其中,灞河、河、泾河和渭河分别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汇聚,使其成为“四水聚港”的风水宝地。

可以说,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为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国际港务区与周边地区的建设缺乏有效衔接、公共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区域交通体系不完善等,严重地制约了国际港务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

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逐步开展及农村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安置和就业等问题随之显现,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国际港务区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如何发扬国际港务区的原有优势,克服不利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国际港务区进行引导和管理,使国际港务区的发展适合市场发展需要,推动国际港务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

3规划目标与总体构思规划以2007年灞桥区拟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地总体规划》为蓝本,参照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和《陕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通过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生态景观系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达到“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构建商贸物流体系;加强城市路网衔接,疏导内外综合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规划功能布局;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凸显东部新城形象”的规划目的,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枢纽,体现新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以现代物流功能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便捷的公路交通为依托,集港口、通关、保税物流、普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中心和综合居住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

同时,引入生态保持理念,从经济、交通、生态和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力求国际港务区能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4总体规划方案探析4.1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合理确定总体功能结构在借鉴国内外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成功案例,总结出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的理想模型主要是由保税物流区、集装箱作业区、国内物流区、综合服务区、产业配套区和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块组成的基础上,规划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区位及环境特点补充相应的服务功能与景观功能。

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规划设置了六大功能主轴和八大功能分区(图2,图3),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图4)、西安公路港(图5)和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支撑平台,通过“多式联运”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与各经济圈互通的桥梁和区域物流发展平台。

六大功能主轴为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西禹高速公路、草临路、规划机场专用线、港务大道及港务西路。

其中,绕城高速公路、西禹高速公路和规划机场专用线为交通功能轴;草临路、港务大道和港务西路为综合功能轴。

另外,在国际港务区的核心区还规划了两条次轴,兼具景观和交通的功能。

八大功能分区分别为:①集装箱作业区,含集装箱作业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和普货作业区;②综合保税区,主要承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以及图2 功能区划分析图图3 功能结构图图1 区位图及规划范围图提供相关的报关、报检、金融和保险等服务;③国内贸易区,即普通物流区,具备运输、仓储、商品展示和商品交易等职能;④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发展物流商务中心,具备商务办公、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物流咨询、物流人才培训等职能;⑤居住配套区,包括居住、商业、教育及文化娱乐等配套;⑥国家应急物流区,主要应对国家突发性事件,特别要加快推进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⑦产业转移承接区,主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城市功能优化产生的产业转移;⑧城乡统筹建设区,主要职能为整理村庄宅基地,促进农村生活居住方式改变,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