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家庭背景、个人叛逆性格及情感世界的分析,对霍尔顿的人生进行了重新解读,总结了反叛方式所蕴含的内涵,在当今社会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理想与现实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一、引言
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它着重刻画了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心理成长,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迷茫与挫折之后,并没有向社会妥协,而是通过对自然、对他人、对人生的思考,重新认识了自我与社会,摆脱了压抑的情感,恢复了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解放,他顿悟、重生,走向成年。
成长是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也是人生的必然阶段。霍尔顿的矛盾心理不仅反映了美国五十年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也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青少年的共性问题。怎样引导他们直面现实生活的烦恼和挫折,排遣心中的焦虑与困惑,在社会化过程中顺利完成个人价值的定位和实现,一直是人类社会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富裕家庭的孤独少年
霍尔顿是一个真诚、敏感、淳朴善良的少年,他内心渴望这个世界的公正,有着极强的正义感和对真理和真爱的追求精神。认识和
了解主人公霍尔顿,必须首先对霍尔顿个性特征、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形成的土壤进行分析。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和避风的港湾。霍尔顿是一个富家弟子,衣食无忧,就读于贵族寄宿名校。他的父亲是美国上流社会一名成功的律师,对儿子寄予读书、求学问、将来出人头地传承家族上流社会的地位的厚望。生活中,除了金钱和物资,精神上得到的关爱却极少,少年霍尔顿无法感受好运和幸福,始终生活在无温暖的苦闷、彷徨与矛盾之中。在人生最需要母亲帮助和引导的时期,他的母亲由于一直沉浸在失去小儿子艾里的悲痛中,每天精神恍惚,除了看电影几乎无所事事。哥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因获取名利为好莱坞撰写低级剧本,使其原本在霍尔顿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轰然倒塌。霍尔顿最疼爱的弟弟艾里的去世令霍尔顿悲痛欲绝,他打碎车窗玻璃用以排泄心中的巨大的悲痛。他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爱,渴望换来同样的关心,渴望在黑暗里牵到妈妈的手。
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得霍尔顿内心倍感孤独,他被学校开出后,宁可选择流浪街头也不愿意回到表面温暖、衣食无忧而令霍尔顿厌倦和痛苦的家。但霍尔顿的内心是多么的渴望温暖,风雪交加的圣诞前夕,他逢人就问,中央公园那些鸭子,在冰雪覆盖了湖面之后到哪里去了,深深地担忧在冷得像地狱一样的天气里,鸭子如何过冬。电影院里,霍尔顿目睹一位母亲因怕扰了自己看电影而阻止孩子上厕所;马路上,一对夫妇只顾自己说话而任孩子在车辆川流不息的
大街上奔跑,全然不理会孩子的危险。这一切,都触动了霍尔顿内心柔软的、渴望关爱的神经。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萌发了霍尔顿的要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看似朴素,却寓意深刻的理想追求。
三、表面的反叛与内心的正直和博爱
二战后期的美国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人们追逐物质和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精神家园的建设,人们的心灵变得空虚、为善,整个社会被谎言充斥着。社会上的假丑恶不可避免地映射到了学校。校长毫不保留地在有钱有势的家长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点头哈腰,貌似彬彬有礼却别有所求;在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家长面前昂起高傲的头、冷若冰霜的高不可攀之举,强烈地扭曲了霍尔顿内心对于真的理解和定位;学校为骗取家长的好感,假模假式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家长接孩子的前一天吃牛排,以便家长问起头一天吃了什么,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牛排”;潘西中学培养学生进入名牌大学,其目的是挣钱,打高尔夫球,打桥牌,买汽车,和霍尔顿最不能容忍的摆臭架子。一方面,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思想堕落空虚,谈女人、谈酒和性,而且互相之间搞宗派。霍尔顿心中原本美好的社会变得虚伪、丑恶和肮脏的社会,霍尔顿不愿与假模假式的人同流合污.他想逃离,到穷乡僻壤去做一个聋哑人。他痛恨那种“装出来”的“伪君子”式的假模假样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厌恶学校所有的束缚和压力,找不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尽管他对学校充满了厌恶,感到极度的失望,但离开之时,他
先后找到他曾经信任的历史老师、辅导员和语文老师,但是几乎没有人来过问,也没有人来关心这个正在离开的孩子,于是在苦闷、矛盾和彷徨中他选择了叛逆。在被学校第四次开除之后,他说脏话、抽烟、喝酒,为解脱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出没于酒吧,公园和剧院。甚至还和招来的妓女鬼混。尽管他尝试着寻找他所渴望的真正美好的事物和有意义的生命,但一次次的寻找,换来的是一次次的打击,从而更加失望。他不仅无法认同这个社会,而且企图逃避这个社会。然而,霍尔顿却是一个有良心、有爱心的人。他内心一直怀念曾经让他骄傲的弟弟。小说中的一幕令人动容,他伫立弟弟艾里的墓碑前,感觉弟弟就在身边,全然不顾已经下起了小雨,人们纷纷躲雨,而霍尔顿却更加想念弟弟,希望弟弟能够得到他的温暖。被学校开除后,他选择在纽约街头闲逛,原因之一是害怕原本神经衰弱的母亲,经不住自己被学校开除的打击而歇斯底里。
在校期间的霍尔顿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的热情。在他人空虚无聊,谈情说爱,敷衍功课之时,霍尔顿却在阅读《非洲见闻》、《还乡》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离开潘西与其说是被开除,不如说是逃脱。然而,他一个人爬到高高的托马斯山顶上去看潘西中学年度最后一场球赛,它流连不去的真实目的,是想跟学校悄悄地告别。在学校住宿时,他善意地将自己的高档手提箱移到床下,好让同学不至于因此而产生自卑感;在小饭馆,他与两个修女闲聊时,看见她们仅仅用烤面包喝咖啡当早餐,激发了他乐善好施的本性,他没法自己吃着咸肉蛋而眼看着别人如此简陋就捐给了
她们十元钱;当他看见小孩子在溜冰,上前帮助小女孩系紧四轮溜冰鞋;经过体育场,帮助两个玩跷跷板的孩子寻找平衡;他还快乐地为两名参观木乃伊陈列展的孩子充当导游。
妹妹菲比是霍尔顿的最爱。小说中有二处感人的景象。第一次是在他自己失意时,还不忘给心爱的妹妹买回她喜欢的唱片,当唱片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碎时,“我心里真是难过得要命”;第二次是在中央公园,当他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要摆脱沉重的现实生活,选择到美国的西部,去过一种宁静的、自由自在的无人打扰的生活时,妹妹执意要一起去,他成人似地考虑到妹妹的前途和人生幸福,理智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出走计划,答应妹妹回到家里。
这一切都反映出霍尔顿反叛的外表下正直、善良、博爱的一面,以及其极强的同情心,也折射出霍尔顿痛苦的自身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选择。
四、感情世界的迷失
霍尔顿童年时,琴·逛拉格一家成为了他的邻居,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奠定了霍尔顿内心感情生活的基础。他和可爱的琴姑娘青梅竹马,一起玩网球、一起看电影,他们手牵着手,到处洒满欢声笑语,霍尔顿亲吻了可爱的琴,在他看来琴就是美丽、纯洁与浪漫的象征,琴就是霍尔顿的全部的生活与整个世界。然而,当霍尔顿发现好色的舍友斯特拉塔夫与琴频繁约会,霍尔顿顿感身心发狂。失去了琴的爱,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个纯真的梦,纯真的爱,霍尔顿变得异常疯狂,他压抑痛苦绝望,转向他并不喜欢的赛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