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1.收集与整理资料(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1)定性分析方法:指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

(2)定量分析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定量分析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形成原因。

(3)综合分析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收集与整理资料重点收集对衡量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判断题1.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只探究自然原因即可。

()2.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直接收集法。

() 3.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属于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

()4.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5.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

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

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据此完成6~9题。

6.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法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7.该文描述的是哪一平原的人文景观()A.松辽平原B.黄淮海平原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8.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A.采光B.水源C.地形D.宗教信仰9.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A.生长季太短B.冬季风太强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答案:6.A7.B8.A9.C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核心考点突破】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P14活动问题2:(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3《区域发展差异》(2)(湘教版必修3)

2011高二地理课件 1.3《区域发展差异》(2)(湘教版必修3)

交通状况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其 地理 它 区位 因 素 通信 条件
市场 经济
具有发展开放性经济 缺少对外开放的区 的区位优势 位优势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 相对落后 捷 发育比较早,多种所 市场经济发育相对 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 落后
能力训练:
1.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C ) A、吉林、安徽、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西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河北、山东、辽宁、天津 2.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北方地区
对外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放较早,开发程度高 开放
三.西部大开发
1.大西部的范围
西部 10个省区 内蒙古、桂 湘西、鄂西、延边地区
2.大开发意义
●缩小东西的差异,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资源保障.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调整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 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社会稳定
南方地区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黄壤、棕壤、 钙质土、黑土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红壤、砖红壤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 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 会 生产 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品棉基地 经 济 工业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 条 生产 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 件 地 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结构 交通 以公路、铁路为主 运输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 便利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考试大纲 解读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理解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 异 3.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 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不同区域 自然环 境、人 类活动 的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影响因 素 发展 基础 经 济 因 素
东部地带 中国近代工业的 发源地和近代 科学技术集中 的地区,发展 基础好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较差
产业 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 第一产业比重相 三产业比重远 对较大,生产 大于第一产业, 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 经济发展相对 高 迟缓
距海较远,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
•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 (1)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 低 外开放的程度高,开放的时间早,而中西部地 晚 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 ,开放的时间较 。 • (2)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区 科学技术 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 竞争力 融入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一、东、中、西差异 • 1 .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 、 和对外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 • 2.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 •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快 发达,中、西部 在国民经济中所 大 占的比重大。 小 •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 低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中、西部工业发展相对较 慢,工业产值在国 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形】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奇异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明白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连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什么缘故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现: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势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都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进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进展图等)。

引导学生明白得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要紧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要紧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进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鼓舞和确信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现】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现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明白得,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产业结类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
工 业 区
由匹兹堡主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资源的 不断开发体 功,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


(3)美国说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

生产和生一 说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3)议一功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长 沙
发能 区展需要认清本地优势,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

射带动作用,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3)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生产活动: 原有工业萎缩,产业 转型发展
经济水平: 经济整体萎缩,衰败 状态
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走新型工 业化之路


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说一说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功 能
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

重要意义。
(2)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生产活动: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 速发展
经济水平: 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开放程度: 较高
(2)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内部差异:
较大,中心城 市率先发展
对地理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 呈现明显的不 协调
举个栗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工商业的发展, 形成了以沪宁杭、武汉、长株潭为 中心的工业基地,呈率先发展的势 头,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 强,但排放的污染物也大量增加, 环境问题严重。



1.在美说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

《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 说课稿

《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 说课稿

《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国家范围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既是对之前所学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为后续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发展差异和区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方法。

但是,对于发展差异和区际联系这样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相对有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但他们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表现。

能够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理解区际联系的主要方式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来阐述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域发展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的特征、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区域发展的原则。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区域概念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感受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3.学会运用区域发展原则分析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3.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2.制作课件;3.准备讨论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呈现(10分钟)展示案例资料,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4.巩固(10分钟)呈现讨论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教学教案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教学教案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教学教案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界线两侧的差异。

2、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21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21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拓展延伸: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来说明这种差异吗?主食不同: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以面类食品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区域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不同区域的经济、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区域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培养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次【“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并能够运用地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对区域发展问题的敏感度,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将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地理素养。

1.2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认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培养跨区域发展的视野和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不同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和进步。

1.3 教学重点1. 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区域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学生应能够掌握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人口、资源等因素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矛盾等。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水平高,速度快 水平低 加工制造业和第 农业经济占有 三产业相对发达, 较大比重,具 以轻型或轻重混 有过渡性特征 合型为主
农业经济占有 较大比重,以 重型工业为主
进程慢,产值 低,以传统工 业为主 水平低 开放程度低
进程快,产值高,进程慢,产值 工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迅 低,以传统工 速发展 业为主 城市化 水平高 水平低 开放程度低
例2、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 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 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 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 然之景。”据此回答1~2题。 1. 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C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2. 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D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较高 社 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因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较好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 重偏大
中、西部地带
较差 较优,二、三产业比重 大
经 济 产业结构 因 素
发展基础
交通运输状况 劳动力资源
交通便利
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 争意识强 对外联系便利
交通紧张
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 识弱 对外联系少
我国四大地区
1、范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
2、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 部 中 部 中部崛起 西 部 西部大开发 水平最低 东北部
发展 战略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利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主要 水稻、油菜 小麦、大豆
农作物 等

种植制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分布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对外开 放程度
雄厚 高 高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薄弱 低 低
项目
产 产业 业 结构 结 工业 构 结构
工业化差异
东部地区 中部、西部地区
第二三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大于第一产业
轻型产业
过渡性产业、重 型产业
工业化进程快 相对滞后
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图1-3 2013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 为主
山地、丘陵、平 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条
亚热带、热带季 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
景观
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棕壤 红壤、砖红壤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 农业 会 生产
(一)四大地区 2.具体划分: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3个
12个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意:包括港澳台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湘教版)

学生热爱祖 国、 报效祖 国 、 开发西部 的热情 。
三、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 、 西部发展差异 ; 东 中、 西部大开发 。 难 点: 区应如何 因地制宜 、 各 互相协助 、 协调发展 。 四、 教学 方法 调查 、 观察 、 读图 、 探究等。 五 、 学 过程 ▲ 教
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意义及发展 前景 , 高思辨 能力 。 提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 习我 国的区域差异 , 进

了传统正文 固定 的表述模 式 , 采用正文 、 阅读 、 活动等形 式 , 利于教 师开展 活动和学 生 自主 、 有 合作 、 探究 问题 。 教材不 仅要求学生能 以地理 现象说明不 同区域 的差 异 , 更重要 的是引导学生通过 比较 区域之间 的差异 , 认识形
产 业 结 构 的 图表 . 来 表 示 同 类 地 理 事 物 的 内部 结 构 据 并 排 序 : 定 东、 、 用 确 中 西部 地 带 每 个 地 带 的 析 、 决 问题 解 差 异 及 构 成 或表 示 同一地 理 事物 的地 理 分 布 饼 优 势 产 业 和 劣 势 产业
等 方 面 分 析 ) 该 组 代 表 的 经 济 带 在今 后 的 ?
发 展 中应 注重 哪 几 个 方 面
学法 指 导 : 形 图 、 状 图 的判 读 : 形 图 是 学 生 尝 试 判 读课 本 第 1 扇 饼 扇 5页饼 状 图
引导 学 生 学会 读 图 . 并
以 圆 面 积 中 扇 形 的 大 小 表 示 地 理 数 字 资 料 小 组 合 作 : 论 东、 、 讨 中 西部 地 带 三 大 产 业 数 学 会 利 用 地 理 数 据 分
成 区域 差异的原 因, 明确 区域 发展的方 向。通过查找 资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区域发展差异,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区域发展差异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区域发展差异的背景和原因1. 区域发展差异的定义区域发展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

2. 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是复杂的,其中包括政府政策、资源分配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而另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资源匮乏和经济落后。

三、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公平原则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公平。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差异的存在,并促进他们对社会公平的关注。

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2. 个性化原则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而对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深化学习的机会。

3.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实验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四、实施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的策略1.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当地特色和发展需求相关的内容。

中图版高二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说课稿范例

中图版高二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说课稿范例

中图版高二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说课稿范例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高二阶段,这是一个高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说课稿范例,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Ⅲ的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打下基础,所以《区域发展差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1.3 区域发展差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教材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发展差异为例,探究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

教材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了传统正文固定的表述模式,采用正文、阅读、活动等形式,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材不仅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不同区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

通过查找资料、阅读图表、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分析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的差异性,包括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然而,对于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的内涵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掌握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差异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其地理差异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差异性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和问题,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差异性。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图,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性吗?”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育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

本节设计了分组活动“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图表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东部与中西部差异,既让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也设计了“东部与中西部在未来格局中哪个占主体地位”辩论题目,让学生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东部、中西部的优劣势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思辩能力、阐述能力。

2.课程强调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实践性,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南北方饮食习惯、民居建筑差异来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中美西部开发的比较,让学生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些合理化的建议,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关心国家建设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材以我国为例,阐述了南北方、东西部差异,由三部分组成:南北方差异、东中西差异、西部大开发。

考虑西部大开发内容与东中西差异内容衔接紧密,学生对南北方差异熟悉,因此大胆地重组教材,将“南北方差异”提到“东中西差异”之前学习。

本节内容用实例诠释了本章第一节区域基本特征:区域间差异性,同时为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铺垫。

本节有关南北方差异,初中虽以学过,但要求掌握的是感性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提升到理性分析,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明
确优势,找准问题,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方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比较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区域差异学习,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五.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图表分析法
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记忆法以及图文互换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南方水稻种植、北方小麦种植图片和南方、北方聚落图片
思考:1.南北方居民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南北方民居建筑各有什么特点?成因呢?
生答:1.南方以大米为主,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因为北方降水较少,旱作农业,种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水稻为主。

2.北方民居墙体厚,便于抵御冬季严寒;屋顶平顶,是因为降水少,便
于晒谷物;南方墙体薄,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泻。

板书:一.南北方差异
【新知授课】
投影表格并让学生完成,如下表:
投影: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
提示:南北方一般指东部季风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为界
合作探究:南北方资源优势、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完成下表:
承转:除了南北方差异外,我国还存在东西中差异,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投影: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设问:如何把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迅速记住?(学生)集思广益,出点子学法指导:口诀法
陕甘宁、新青藏、川渝云贵是西部;两江两湖内蒙古,豫皖黑吉在中部;冀鲁辽,苏浙闽,两广穷(琼),京(津)沪沿海归东部。

板书:二.东中西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
2.发展差异
分组活动:分成三组,每组完成一个图表分析
第一组: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比较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从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角度分析)
第二组:读三大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进行东部与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异同
第三组:读三大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和三大地带各级城市分布个数表,比较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城市化差异。

教师小结: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中西部则低、慢;东部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农业仍占较大比重,以重型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东部工业化进程快,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城镇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

而中西部增加值小,传统工业为主体,城市化水平不高。

合作探究:为何东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水平比中西部快、高?(提示:可从自然的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的城市化水平、科教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发展基础、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阐述------
教师总结:东部地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基础好;城市化、科教文化、对外开放程度高;二三产业比重高,结构合理。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此外,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性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技术联系。

而中西部则在这些方面相对缺乏,不利因素较多。

【课堂练习】
读“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带名称:A ________ 地带、B________ 地带、C _______地带
(2)A、B、C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地带存在的生态问题有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长城沿线的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过渡:该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东部经济崛起很大程度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
板书:三.改革开放时空分布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要求学生明确下列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1980年开放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特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开放;1990年建设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逐步扩大开放沿边13个、沿长江5个、内陆省会城市11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重大举措,2003年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角色扮演:请一同学扮演解说员,指着中国空白政区图讲解我国改革开放时空进程,解说词见上段文字。

读图分析:我国开放扩展的空间分布规律: 从点(四大特区)到线(沿海岸线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再到面(五个经济开放区) 从沿海起步,再沿江(长江)深入,最后扩大到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自东向西逐步推进。

过渡:开放从东部刮到中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板书:四. 西部大开发
投影:西部大开发范围示意图
思考:西部大开发范围是否就是西部经济地带范围?(答)还包括内蒙、广西以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

自主学习:课本P23第二段(请学生分析)大开发意义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让语文课代表尽可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学生辩论:东部和中西部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哪个更占主体地位?
提示:可从己方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展开。

教师:未来经济发展实难预料,东部和中西部各有春秋,互为补充,谁能更胜一筹,只能拭目以待。

【随堂热身】:读美国和中国西部地区图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试比较两国西部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2)开发条件比较
(3)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经验?
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 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农业:走向专业化❍工业: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

【板书设计】 南方
西部大开发 ------ 秦淮线 北方 改革开放推进方向 八.参考文献
1.理III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
2.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