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育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本节设计了分组活动“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图表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东部与中西部差异,既让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也设计了“东部与中西部在未来格局中哪个占主体地位”辩论题目,让学生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东部、中西部的优劣势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思辩能力、阐述能力。
2.课程强调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实践性,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南北方饮食习惯、民居建筑差异来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通过中美西部开发的比较,让学生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些合理化的建议,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关心国家建设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材以我国为例,阐述了南北方、东西部差异,由三部分组成:南北方差异、东中西差异、西部大开发。考虑西部大开发内容与东中西差异内容衔接紧密,学生对南北方差异熟悉,因此大胆地重组教材,将“南北方差异”提到“东中西差异”之前学习。本节内容用实例诠释了本章第一节区域基本特征:区域间差异性,同时为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了理论铺垫。本节有关南北方差异,初中虽以学过,但要求掌握的是感性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提升到理性分析,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明
确优势,找准问题,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方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比较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区域差异学习,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五.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图表分析法
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记忆法以及图文互换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南方水稻种植、北方小麦种植图片和南方、北方聚落图片
思考:1.南北方居民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南北方民居建筑各有什么特点?成因呢?
生答:1.南方以大米为主,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因为北方降水较少,旱作农业,种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水稻为主。
2.北方民居墙体厚,便于抵御冬季严寒;屋顶平顶,是因为降水少,便
于晒谷物;南方墙体薄,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泻。板书:一.南北方差异
【新知授课】
投影表格并让学生完成,如下表:
投影: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
提示:南北方一般指东部季风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为界
合作探究:南北方资源优势、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完成下表:
承转:除了南北方差异外,我国还存在东西中差异,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投影: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设问:如何把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迅速记住?(学生)集思广益,出点子学法指导:口诀法
陕甘宁、新青藏、川渝云贵是西部;两江两湖内蒙古,豫皖黑吉在中部;冀鲁辽,苏浙闽,两广穷(琼),京(津)沪沿海归东部。
板书:二.东中西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
2.发展差异
分组活动:分成三组,每组完成一个图表分析
第一组: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比较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从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角度分析)
第二组:读三大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进行东部与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异同
第三组:读三大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和三大地带各级城市分布个数表,比较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城市化差异。
教师小结: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中西部则低、慢;东部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农业仍占较大比重,以重型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东部工业化进程快,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城镇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而中西部增加值小,传统工业为主体,城市化水平不高。
合作探究:为何东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水平比中西部快、高?(提示:可从自然的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的城市化水平、科教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发展基础、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阐述------
教师总结:东部地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基础好;城市化、科教文化、对外开放程度高;二三产业比重高,结构合理。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此外,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性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技术联系。而中西部则在这些方面相对缺乏,不利因素较多。
【课堂练习】
读“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带名称:A ________ 地带、B________ 地带、C _______地带
(2)A、B、C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