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7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7be2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读后感1最近我们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感触很深。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好10万支箭,想要陷害他,但诸葛亮识破了他的阴谋诡计,将计就计,周密计划,巧妙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诸葛亮“借”了十万多支箭后,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看完了《草船借箭》,我体会到了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胸襟。
周瑜说:“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完全可以拒绝这个赤裸裸想置他于死地的.阴谋,但他答应下来了,不是因为他喜欢造箭,而是他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联盟,战胜曹军;且他一定有所计划,从他云淡风轻的一句“只要三天”就可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
在生活中我的心胸不算宽阔,做人也算得上斤斤计较。
有一次。
因为同桌无意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和他吵了一个课间,闹了一个课间,僵持了一个课间,到了下午才算完。
看了《草船借箭》,我非常惭愧于诸葛亮的心胸开阔,我以后争取多多包容,即使同桌再像以往一样说我“不是人”,我也要容忍下来。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让人回味无穷,这么好的文章,怎么能不让大家多读呢?《草船借箭》读后感2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思维,有些人简单,有些人固执,固执的人非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却不听从别人简单精巧的好方法,以前的我就是这种人,直到我看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十万支箭,可没想到诸葛亮是去向曹军借箭,他凭借自己对天文、地理、气象学的精通,通观全局,注重细节,很巧妙的得到了曹军送来的`箭,看完之后,我自愧不如,我这个一根筋的性格也被触动了。
上周我和妈妈因为学习的流程方法吵了一架,我认为我听完课马上就可以去写作业了,但妈妈建议我先记笔记,将知识巩固一下,再去写作业,效果会更好。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c9d0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9.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了周瑜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心怀妒嫉,因此他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从容不迫,带上二十条船,三十名战士,利用曹操多疑谨慎的性格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空,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读了这篇__,我有很多感想。
我觉得诸葛亮有很多地方比周瑜强,周瑜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我觉得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知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诸葛亮宽厚待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要学习他,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草船借箭》读后感2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草船借箭读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
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
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
是啊,其实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
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
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2a9b2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4.png)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周瑜就写了一封信,说蔡、张两人在作战时犯了滔天大罪,应当处斩。
这封信谁都不会相信,可惟独曹操信了,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蔡、张两人给杀了。
这天,孔明和鲁肃在一小亭里吃茶聊天。
说着说着,孔明就聊到了曹操杀蔡、张两人的事情:“恭喜啊,子敬?”恭喜什么啊?”鲁肃回答道。
“不是说周瑜丞相用一封信就让曹操自己把自己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给杀了么?”“这……”鲁肃支支吾吾的,没想到骗过曹操的计谋被孔明一眼看穿了。
于是待聊完后,鲁肃积极慌忙的赶回了军营,把和孔明聊天的事给周瑜说了。
周瑜非常吃惊,一拍桌子说:“这人绝不能留在世上,我决意要把他杀了!”周瑜也是个有分寸的人,杀孔明也要找个理由让他死而无怨。
于是这天,周瑜召见了孔明,以即将要和曹操打水战,军中剑不够为理由命令,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而且不能推辞。
孔明欣然答应了,而且他还说三天就能完成!孔明问鲁肃要了二十只船,并用黑布把船的棚子裹住,每条船必须轻快,船两边还要放千余个稻草人。
一切准备就绪,孔明下令起航。
江上雾蒙蒙的,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
孔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让对方不敢出战,用一万空弩手齐发乱箭。
结果,那些箭都扎在了稻草人身上,足足有十余万只。
当曹操醒过来时,才发现又上了孔明的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神机妙算。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而且还要有像他那样的虚心。
更要有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的品质。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所以,我们不要怕失败,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相信,失败之后就是成功,风雨之后就是彩虹!作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970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b.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后,有许多感触,尽管已经上过这篇__了,可是读了读了白话文的版本,依然使我感到十分精彩。
孔明从容地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就回。
”毛玠、于禁飞报曹操,曹操不让出兵,只让乱箭射出.如雨下。
孔明再让船只调头,头东尾西,擂鼓呐喊。
待到日高雾散,下令赶快回去,让军士高喊:“谢丞相箭!”待曹操得知消息,船顺水已走二十余里,追不上了。
孔明说:“每条船上约有五六千支箭,不费半分气力,就得十多万支。
”鲁肃问:“你怎知今天有大雾?”“不知天文,不懂地理,怎么领兵打仗呢?我早就算准今天有雾,所以敢许公瑾三日交箭。
”其中,从:“从容”一词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已知道曹操不敢动兵进攻,只会射箭;从“不知天文,不懂地理,怎么领兵打仗呢?”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又从“五六千支”和“十多万支”既不多,又不少,可以看出诸葛亮计算之精准。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精彩内容,有空你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草船借箭读后感2“草船借箭”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吴蜀联军没箭了,想造很多的.箭,诸葛亮说自我能在3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要人准备了草船20只。
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船开到曹营水寨,敲军鼓。
因为那时有大雾,曹操怕有埋伏,就射箭,箭射到草船的草人上,就这样,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给我两个启示:一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能在三天之前就预知天将下大雾。
最终成功使用计谋,“借”到曹军十万支箭,这与他年轻时认真学习、勤奋苦读有关。
如果诸葛亮不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他是不会在三天后能“借”到箭的。
从中,我觉得我们此刻正在学校读书,更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也能像诸葛亮一样,自由发挥自我的才能。
二是诸葛亮解决问题不按传统的老方法思考。
如果他在接到造箭的任务后,找很多工匠,日夜赶造,那他就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开动脑筋,采用另一种奇特方法—“借”,最终在三天之内成功获得十万支箭。
读草船借箭读后感最新6篇
![读草船借箭读后感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ef05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4.png)
读草船借箭读后感最新6篇大家写读后感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写读后感时,感受部分应当真实具体,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草船借箭读后感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有一次,我看了一篇《草船借箭》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周瑜妒忌孔明的才能,所以用军中缺箭为由让他造出十万支箭,如不在周瑜定的日期之时交出箭来就杀了孔明,而孔明让鲁肃借他二百只船去曹营借箭,交箭之日,孔明造了十万余箭交给了周瑜,他的诡计泡汤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了这妒忌一词的意义了,泛指那些不喜欢别人比自己更强的一种极不好的一种心理。
这种妒忌心理会慢慢的慢慢的控制你,你会慢慢的由妒忌到憎恨,憎恨到敌视,然后就会越来越气越来越气,到最后像周瑜一样活生生被气扭曲。
有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说人们不是神,难免会有一点错误,每个人都是会有一点点妒忌别人的心理,但这种是轻微的一点,如果不能发现妒忌别人是错的话,人就会一错再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只有发现别人是自己登上美好地方的阶梯,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金钥匙,是你开车去闯荡的油门,对自己的对手,应把他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不应把他当作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是我们更上一层楼最好的鼓励。
从古至今,有许多妒忌别人的人,但是妒忌别人的人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如:廉颇和蔺相如,廉颇先是妒忌蔺相如,后来他把蔺相如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还有一种人是一直妒忌别人,直到被气扭曲了。
我也有一次,我看了别人考试成绩比我多0.5!0.5!我就有一点妒忌别人,不怎么会和他玩,可过了几天,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妒忌别人的人是愚昧无知,到最后是过得最不好的,妒忌后又改过的人最后是会比一直妒忌别人的人好很多,之后我不妒忌他了,而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像鲁肃一样宽厚的人,是不会有两难的时候,宽厚的人是不会去因嫉妒得罪某一人,而是柔和的解决,慢慢的和事发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解决问题,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你会很轻松很轻松。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3376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3.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就用十天造十万支箭——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说:“用三天就可以”。
结果他真的只用三天时间就造了十万支箭。
不过不是造的,而是向曹操借的。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十分的足智多谋。
足智多谋,就是心眼稠,办法多。
足智多谋能克服困难,逢凶化吉,取得成功。
在司马光的幼年时期,他的一位小伙伴不小心掉到了缸里,他当机立断,用石头把缸给砸了一个大洞,然后,水流了出来,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又想,虽然司马光救了小伙伴,但是缸不是坏了吗?当时人多把缸推倒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司马光那么小,还能想出这一办法,可见他还是足智多谋的。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踢偏了的球掉进了一个洞里,我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立刻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听后,都拍手叫“好”。
我立刻找了一个水桶接满水,“哗——”一桶水下去,不一会儿球终于浮出了水面,同学们都说我十分的足智多谋。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只要足智多谋就不会慌张,就能应对复杂的问题。
综上所述,让我们都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成为最棒吧!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神机妙算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读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诸葛亮神机妙算地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经过思考,我总结出诸葛亮取胜的关键原因是: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
具体说是:1、诸葛亮熟悉气象变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雾。
2、诸葛亮熟悉地理情况,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能顺风顺水。
3、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敢请他帮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易出兵,只会放箭压阵;明白周瑜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eeb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9.png)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感悟颇深。
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只在三天内便集齐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真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神机妙算的神人,令人钦佩不已。
当读到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督造十万支箭时,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在三天内怎么可能造好十万支箭呢?三天之后不会被砍头吧?但故事的情节就是这么离奇,让读者的心起伏不定。
后来,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的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些材料和造箭完全没关系,怎么可能造出箭来呢?当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神秘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说去取箭。
他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军的水寨开去。
当船靠近曹军的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当时雾很大,曹操不敢出兵只敢放箭。
雾散时,船便返回了。
这时,船的两边插满了箭,共有十万多支。
读到这里,我不禁长舒一口气,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对二十条船经过了静心的设计和布置,他知道这样一来,箭一定会稳稳地插在草把子上面,而且他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支箭。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除了诸葛亮的布置巧妙,还归功于他知天文,识人心。
他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忠厚善良,不会小心眼,所以让他帮忙。
诸葛亮也了解对手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很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诸葛亮还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了箭。
从这里,我们充分看到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
诸葛亮受刘备之命来江东协助孙权抗击曹操,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fd9cc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6.png)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感悟颇深。
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只在三天内便集齐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真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神机妙算的神人,令人钦佩不已。
当读到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督造十万支箭时,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在三天内怎么可能造好十万支箭呢?三天之后不会被砍头吧?但故事的情节就是这么离奇,让读者的心起伏不定。
后来,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的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些材料和造箭完全没关系,怎么可能造出箭来呢?当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神秘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说去取箭。
他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军的水寨开去。
当船靠近曹军的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当时雾很大,曹操不敢出兵只敢放箭。
雾散时,船便返回了。
这时,船的两边插满了箭,共有十万多支。
读到这里,我不禁长舒一口气,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对二十条船经过了静心的设计和布置,他知道这样一来,箭一定会稳稳地插在草把子上面,而且他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支箭。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除了诸葛亮的布置巧妙,还归功于他知天文,识人心。
他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忠厚善良,不会小心眼,所以让他帮忙。
诸葛亮也了解对手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很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诸葛亮还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了箭。
从这里,我们充分看到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
诸葛亮受刘备之命来江东协助孙权抗击曹操,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02b5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8.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今天中午睡觉前,吾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经典故事情节——“草船借箭”,吾读了非常喜欢,一直读了四五遍。
这个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就很嫉妒诸葛亮,一直想将诸葛亮害死。
他找了一个理由,说军队中缺少箭,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可是周瑜没想到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了。
诸葛亮会神机妙算,他知道第三天夜里有大雾,就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使周瑜的计划未能实现。
吾觉得吾们应该象诸葛亮那样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像他那样虚心,胸怀宽广,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
吾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象诸葛亮那样聪明,什么困难也难不倒吾。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最近新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了它之后,我了解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鲁肃的可信,曹操的多疑。
这篇课文讲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公事来置诸葛亮于死地,而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我对这篇课文最大的感触是:应该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鲁肃的忠实可信,不要学习周瑜的心胸狭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的人。
我听我的朋友说,他们班考试第一名一直都是他们班的班长。
有一次考试,班长没考第一名,老师让班长布置作业,班长非常恨这次考试第一名的同学,于是他布置了更多的作业让第一名写,想到只要第一名完不成作业,他就开心极了。
可第二天的时候,第一名交上了作业,班长由嫉妒转为佩服,还和那个第一名成了朋友。
妒忌,害人害己,我们看到比我们强的人,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给他们设置“路障”。
有时不一定能挡住别人,反而像周瑜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让心胸宽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3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深有感触。
故事讲的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他。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六篇)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9b5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e.png)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见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诸葛亮,总想置他于死地,而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周瑜。
后来,周瑜也不得不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读到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佩服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
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总是那么宽宏大量。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
就拿我们班集体来说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些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不努力去学习,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甚至还要说些人家的坏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去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二)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即懂天文,又懂地理,还知人心。
他知道周瑜的险恶、嫉贤妒才;知道鲁肃的忠厚诚信;更知道曹操的谨慎多疑。
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所以,他可以借到这十万只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十天早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
但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十万只箭三天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就像周瑜一样。
而诸葛亮却心地善良,而且善于动脑,有困难会及时动脑,很快想出解决的办法。
那为什么我不能呢?现在我明白了,我们要善于动脑筋,遇到困难要镇静,要好好把心静下来仔细的思考思考,这样就会想出来了。
嫉妒心不可有,有了嫉妒心,好人也变坏,像周瑜那样,心里嫉妒心很重,想方设法的要陷害诸葛亮,有时还会把自己给害了,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e22e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相信大家一定读过三国演义吧!里面的诸葛亮让人十分敬佩。
关于描写诸葛亮聪明才智的故事有许多,其中就有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讲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东吴时,周瑜想除掉诸葛亮,但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天诸葛亮被周瑜叫到了军营中说:“先生,我们要与曹军交战,水上打,用什么兵器最好呢?诸葛亮说:“弓箭。
”“是,先生与我想的一样,但军中箭少,请先生造10万支箭。
”诸葛亮说:“好的,但不知道这10万支箭何时用?”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十天造的好,必误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造好。
”“三天可以。
”当我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我的身后立刻冒了一身冷汗,诸葛亮啊!这可是一个圈套啊。
后来读到鲁肃借船,青布幔子和三十个军士,我不由将紧张的心放了下来。
然后又读到诸葛亮,将船开到了曹军水寨借船借箭,我十分惊讶,此时的.诸葛亮让我十分的佩服。
他神机妙算,考虑到曹操派兵交战。
而且看到诸葛亮这种精神我十分感动。
因为他这种为国不惜用生命敢于挑战,还有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值得我学习。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像诸葛亮敢于挑战,从小就应该不知疲倦,勤奋好学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把《三国演义》仔细读了三遍。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孙权、曹操等人争夺天下的故事。
书中的'《草船借箭》深深地吸引了我。
《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见诸葛亮料事如神便心生嫉妒,想除掉他。
于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这么多的箭,这在常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诸葛亮竟然说:“十天太长了,我保证在三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
”并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完全是在作死。
诸葛亮却不慌不忙,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准备些青布和稻草。
到了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用计轻松地向曹操借来了十万多支箭,超额完成了周瑜的任务,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从这个故事我看到周瑜气量真小,知道诸葛亮比自己聪明,竟然想除掉他。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精选6篇)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2ea6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f.png)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精选6篇)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精选6篇)品味名著后,书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要陷害他,命令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
原来,他在第三天大雾漫天时去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
曹操不敢出兵,只敢用箭射。
就这样,诸葛亮得了十万支箭。
这篇文章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于他知人。
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
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
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
比如周瑜请诸葛亮去议事那段话。
诸葛亮知道周瑜小肚鸡肠,一直嫉妒他的才干。
这次叫他去肯定没好事,必定是要为难他。
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
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这时去“借”箭。
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
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
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
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
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
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
果然不出他所料。
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
这样一来,正合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妒才的周瑜,多疑的曹操,老实的鲁肃,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之间的故事,也让我思绪万千。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e1e9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a.png)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篇1)《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文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10万支箭。
诸葛亮一下子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他从大局出发,不与周瑜斤斤不计较,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这个学期的几次数字测试中,我的好朋肆,成绩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妒忌心理,闷闷不乐,总想找机会和她吵架,可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同时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样一想,心情通畅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这样妒忌心强的人,虽然很多,但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把我碰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噜爬起来,怒气冲冲的向他吼道:“对不起完了吗?"于是我们俩个人闹翻了。
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我们的友谊,可以不记前嫌,而我却认为他是应该的,我真糊涂!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像周瑜那样,害人害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篇2)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久久不能平静。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看到诸葛亮的但是超过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116d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这个故事写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不行我但愿受罚,诸葛亮又找鲁肃帮忙,借了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而且不让周瑜知道,然后去找曹操,曹操上当了可这点已经行了几公里了,要追也追不上了。
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因为鲁肃只为大局着想,从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性格是以大局为重,可以看出诸葛亮很聪明。
诸葛亮的聪明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
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气;他懂心理打心理仗,能摸清每一个人的想法对症下药,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只有刻苦,努力,认真,日月积累才能和诸葛亮一样聪明。
听了我的道理,你是不是也想变成诸葛亮,那就刻苦起来吧!《草船借箭》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这则故事讲得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行了,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带领士兵乘着满载稻草人的船出击草营,并击鼓呐喊,曹操生性多疑,怕有埋伏就命令弓箭手用箭射退他们,于是曹营万箭齐发,可都落在了诸葛亮设的稻草人身上。
直到诸葛亮准备回营时,曹操才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可诸葛亮早就带着十几万只曹操的`箭船回营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军师,他能预测三天后必有大雾,这不是知识渊博吗?如果没有丰富的天文和自然知识,又如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以后我也要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争取能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读后感3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理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并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将计就计,欣然答应下来,周瑜暗暗自喜。
诸葛亮知道周瑜才智过人,便向周瑜手下最忠厚的大臣鲁肃借船,并让他在周瑜面前不提此事,鲁肃说到做到。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426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周瑜要和曹操打仗,就明知故问问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用什么最好?”诸葛亮回答周瑜:“说用箭最好。
”而且他还能在三天之内造好箭,还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20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
还不能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去曹营的的方向,船都按照顺序摆放开了,曹操让手下开始射箭,箭全部都射到了草把子上,诸葛亮又让士兵把船掉过头来,等到船上的箭都射满了之后,诸葛亮又让士兵把船开回东吴,曹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赫然大怒。
而诸葛亮悠然的回到了东吴,周瑜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十万只箭,就立刻去见诸葛亮,看见士兵们都在从船上拔箭,他意识到了诸葛亮当时说的话,回来之后,鲁肃还向周瑜说明了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事情的`整个经过。
周瑜感叹道:“我真的是什么都比不过诸葛亮啊!”《草船借箭》读后感2今天吾读了本书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十天之内给吾十万支箭,否则死罪。
”可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说:不用十天吾就用三天。
并且还立下军令状。
原来他利用雾天开了二十多艘插满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雾太大,看不清,曹军不敢出兵,只能放箭。
就这样,诸葛亮很顺利取到十万支箭凯旋而归。
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吾也比上他。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
天文地理知识了如指掌。
所以吾们从小就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长大才能应对更多挑战。
另外吾们不要学习周瑜嫉妒别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各项才能,去赢得胜利。
《草船借箭》读后感3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有一篇叫《草船借箭》的故事,我读了以后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开始东吴和蜀国结盟,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曹军逼近,东吴的周瑜说我们要和曹军在水面上做战,可是我们却大量的.弓箭,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他威胁诸葛亮,要在10天内造出10万只箭,诸葛亮早就料到了,他说我只用3天就可以造出来,还立下了军令状。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6a8a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1.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草船借箭是一部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作者罗贯中把当时的情况描写的栩栩如生。
诸葛亮就是草船借箭的主角,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十天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准确地计算出三天之后有一场大雾,就派出二十条船,在船上扎上稻草人。
等到第三天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料到曹操不会轻易出兵,果真如此。
曹操说雾太大看不清只需放箭不许派兵,随后数万只箭划破长空,结果诸葛亮回到营地把稻草人身上的箭拔了竟然已经超出了十万只箭,此事过后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过他。
诸葛亮这个人神机妙算在三国中真是为谁用谁称霸呀,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无人能敌,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智慧才有事业,有了事业才有人生呀。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理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并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将计就计,欣然答应下来,周瑜暗暗自喜。
诸葛亮知道周瑜才智过人,便向周瑜手下最忠厚的大臣鲁肃借船,并让他在周瑜面前不提此事,鲁肃说到做到。
借箭当天,诸葛亮请露宿与他一同“取”箭。
诸葛亮审计妙算,算到了取箭当天四更之时有大雾,且吹东风;算到了受箭方法,二十条草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不仅算好了忠厚老实的鲁肃,还算好了曹操做事谨慎多疑,弄不虚实的东西绝不轻易去做。
借箭后,曹操知道上了诸葛亮的当,可是今天顺风顺水,曹兵追也追不上了。
诸葛亮满载而归,让周瑜清晰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
在船靠岸,周瑜派兵来搬箭的时候,鲁肃把他所看的.、所听的一切,一五一十地禀告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3今年暑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这一回。
这一回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9ae8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2.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这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处处高于自己的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只箭,否则,军法论处,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下来,趁着漫天迷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只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由此可见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还十分狡猾阴险。
周瑜的嫉妒之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怕诸葛亮超越自己。
当诸葛亮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重时,周瑜却不去虚心学习,顽强拼搏,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而是讥讽,招摇,想尽一切办法要除去诸葛亮,这真是愚昧的变现呀!《草船借箭》,我不由的想起了笨鸟先飞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清朝有个人叫章学诚,他从小就笨。
老师让她背书,他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经常挨老师的板子。
同学们都笑话他,可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嫉妒学习好的同学,他说:“我虽然记性差,但只要肯用心,笨鸟先飞,一定能学好。
”别人读几遍就能读熟的问章,他就读上几十遍,上百遍。
凡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去问老师,或去查资料。
小伙伴都在玩儿的时候,而他却在专心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问大有长进,还写下了不少著作流传后世。
《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吗?比如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总是不去分析原因,找错在什么地方,反省自己以后该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反,我却是希望成绩好的同学,在下次开始中也能出个大问题,好和自己拉平,这种想法也不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吗?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呀!嫉妒之心害处非常大,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希望我们都要杜绝嫉妒,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6d6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e.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发奋努力急起直追,而是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加以陷害。
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故事《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处心积虑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可见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阴险狡诈。
然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成竹在胸,趁着大雾漫天,略施小计就用草船从曹营“借来”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诡计没能得逞,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妒贤忌能,量小气窄的本性。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
当别人有了成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冷眼讥讽,甚至恶语中伤,这是多么愚昧无知的表现啊!读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华爷爷是数学界的泰山北斗,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举世闻名。
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优秀,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
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成绩好的人,他始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赶上别人。
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不懈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了万人景仰的数学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天赋异秉的陈景润崭露头角时,华爷爷不是担心他会盖过自己的风头,不是去打击贬低,而是去培养提携,鼓励他去努力摘取数学的王冠。
华爷爷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草船借箭读后感2最近,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流传范围广,影响力大,并且通过阅读这本经典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借军中缺箭的事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天内造完十万支箭。
面对这艰难的任务,诸葛亮却爽快答应了,同时,也立下了军令状并且说不需十天,只需要三天便能完成。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902e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篇1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
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
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
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我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
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送箭。
”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样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
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
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
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我觉得做人就应当这样,不能为自我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我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当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篇2《草船借箭》是我百读不厌的一个故事。
里面写了诸葛亮聪明绝顶、神机妙算,我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
记得我第一次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爱上诸葛亮这个人物了,他面对困难的面不改色和沉着稳重让我成为他了忠实粉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7篇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寒假期间,我读了《草船借箭》。
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由此我也反思自己。
每当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以便脚踏实地赶上去,而是希望学习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多出错,这样就不会超过自己。
这种心态不正是妒忌的表现吗?假如我任由嫉妒这根毒草肆意生长,它就会使我失去健康的心态,也不可能团结同学,而且即使自己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惭愧啊!其实学习好的同学是榜样,又是尺子,他们可以让我找出差距,只要自己更勤奋、执著,总会有进步的。
总而言之,妒忌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害人又害己,书中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气死的。
所以,我要从小就把嫉妒心根除掉,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
趁着暑假,我就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
当时的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
东吴的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是气量太小,一心想借机会除了诸葛亮。
他们知道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
就准备与曹操在水上作战。
周瑜找来诸葛亮,命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备战。
但诸葛亮却笑笑说只需三天就够了,还立下军令状。
鲁肃等人都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诸葛亮只向鲁肃借了20条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却一点行动也没有。
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满大雾,诸葛亮带着装满稻草的船开往曹营,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但当时雾茫茫的,看不清楚,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
就这样,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箭,趁着顺风逃走了。
回去一数,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万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这个故事,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可诸葛亮偏偏料事如神。
我想这完全依靠的是他平时积累的科学知识,还有遇事冷静思考的好习惯。
再说说周瑜,真让人看不起,一个大将军却这么小气。
如果他和诸葛亮能够团结一致的话,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还有那曹操也太笨了,如果当时用上一些火箭的话,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诸葛亮恐怕是逃都来不及喽。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文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10万支箭。
诸葛亮一下子就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他从大局出发,不与周瑜斤斤不计较,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这个学期的几次数字测试中,我的好朋肆,成绩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妒忌心理,闷闷不乐,总想找机会和她吵架,可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同时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样一想,心情就通畅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这样妒忌心强的人,虽然很多,但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把我碰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噜爬起来,怒气冲冲的向他吼道:“对不起就完了吗?"于是我们俩个人闹翻了。
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我们的友谊,可以不记前嫌,而我却认为他是应该的,我真糊涂!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就会像周瑜那样,害人害己。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这篇课文讲了三国时期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便怀狠在心,想害死诸葛亮。
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还说只要用三天,他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于他知人。
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
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
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
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
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只是去“借”箭。
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
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
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
难道这还不算知人吗?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
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
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
果然不出他所料。
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这样一来,正和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地得了十万支箭。
可以说,如果诸葛亮不了解身边的人和敌人,拿他根本就借不到箭,只能乖乖地被周瑜杀头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细,良心变坏,所以我们应远离妒忌,要心胸广阔,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家对《草船借箭》肯定不陌生,那是著名的《三国演义》中对孔明巧借曹操十万支箭的一片文章。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孔明如何来“借”曹操的箭吧。
话说三国时期,周瑜非常想铲除掉曹操手下的蔡、张两名水军都督。
于是,周瑜就写了一封信,说蔡、张两人在作战时犯了滔天大罪,应当处斩。
这封信谁都不会相信,可惟独曹操信了,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蔡、张两人给杀了。
这天,孔明和鲁肃在一小亭里吃茶聊天。
说着说着,孔明就聊到了曹操杀蔡、张两人的事情:“恭喜啊,子敬?”恭喜什么啊?”鲁肃回答道。
“不是说周瑜丞相用一封信就让曹操自己把自己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给杀了么?”“这……”鲁肃支支吾吾的,没想到骗过曹操的计谋被孔明一眼看穿了。
于是待聊完后,鲁肃积极慌忙的赶回了军营,把和孔明聊天的事给周瑜说了。
周瑜非常吃惊,一拍桌子说:“这人绝不能留在世上,我决意要把他杀了!”周瑜也是个有分寸的人,杀孔明也要找个理由让他死而无怨。
于是这天,周瑜召见了孔明,以即将要和曹操打水战,军中剑不够为理由命令,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而且不能推辞。
孔明欣然答应了,而且他还说三天就能完成!孔明问鲁肃要了二十只船,并用黑布把船的棚子裹住,每条船必须轻快,船两边还要放千余个稻草人。
一切准备就绪,孔明下令起航。
江上雾蒙蒙的,简直就是伸手不见五指。
孔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让对方不敢出战,用一万空弩手齐发乱箭。
结果,那些箭都扎在了稻草人身上,足足有十余万只。
当曹操醒过来时,才发现又上了孔明的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神机妙算。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而且还要有像他那样的虚心。
更要有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的品质。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所以,我们不要怕失败,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相信,失败之后就是成功,风雨之后就是彩虹!历史上最懂天,文晓地理,有知识,有胆重计谋,而且有知人知心的人是谁?不用猜,一定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就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占了半壁江山,刘备与江东的孙权为了抵抗曹操,就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当诸葛亮来到周瑜军中助阵时,周瑜看到诸葛亮非常有才能,比自己强,就想找个机会杀了他,周瑜命诸葛亮在三日内打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为了不破坏孙刘联合,于是就答应了。
周瑜以为她中计了,如果到了三日,诸葛亮缴不出十万支箭,那就有借口杀了诸葛亮。
可实际上,诸葛亮早就想好了方案。
在第二天的晚上,诸葛亮开始了取箭计划,他的计划是那么的准确,利用二十艘砸满稻草人的小船,借助晚上江面雾大,曹操疑心重的特点,将船划到曹操水军大营旁边,曹军见雾大不敢出兵,用箭射船上的稻草人,让诸葛亮轻松就得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的计划真是一步也没错,就连周瑜看到这十万支箭也不得惊讶的说,诸葛亮天下第一。
诸葛亮确实是天下第一啊,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我也认同着个观点,周瑜是那么的小心眼,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更聪明,千方百计陷害诸葛亮,但幸好没得逞。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用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一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才,报效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
《草船借箭》写了诸葛亮知天时懂地识人心,顺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后有大雾,察看水流知道船回来是顺风顺水,还了解鲁肃是个老实人,曹操生性又多疑,不会出兵追赶,所以能借箭成功,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就拿部队来说吧,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
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
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大到部队的严格训练,小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打有把握之仗。
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把书都放在桌上。
例如上美术课要把水彩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准备好;体育课时,我们要穿运动鞋,要做热身运动……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上好课,学好本领。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部队平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考试前要全面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