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课设计中情意目标达成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每天,当你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

你知道空气质量报告中有哪些指标?PPT展示城市天气日报图片。

思考交流在各城市天气日报指标中,都有什么共同的项目?为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回答各项指标中,都有二氧化硫的指数。

继续探讨为什么要选择SO2等作为首要污染物呢?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PPT播放酸雨的危害和产生。

讨论交流二氧化硫从哪里来的?板书 1.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演示实验硫在水中和在酒精中的溶解性生观看硫单质样品,回顾、思考: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归纳板书(1)硫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可燃,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实验4-7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交流补充。

归纳小结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结论1:生成了pH<7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结论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有漂白性。

讨论交流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红色?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0下边两段。

归纳整理与水反应:SO2+H2O2SO3。

板书可逆反应讲述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2)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2)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介绍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现代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案例分析和设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设计。

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了解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帮助学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促进学生对现代化学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化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化学教学方法及技巧介绍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和技巧,包括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PBL问题式学习法、团队合作学习法等。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介绍化学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准备和使用等。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化学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教育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化学教学质量评估介绍化学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反馈的评估、教学成果的评估等。

实验本课程设计中将配合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素养。

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收获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化学教学的最新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化学教学,灵活运用知识,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化学素养等。

总结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是化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探究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育学案例分析(2篇)

化学教育学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化学教育学案例分析是化学教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具体化学教学案例的分析,揭示化学教育教学规律,为化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以某中学化学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化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化学教师王老师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章节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反应速率概念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王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王老师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为例,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好奇心。

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反应速率的概念。

3. 课堂互动,深化理解王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什么是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测定反应速率?”等。

通过课堂互动,深化学生对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

4. 实验探究,验证理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应速率的变化,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5. 课后拓展,巩固知识为了巩固学生对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王老师布置了课后拓展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现象。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本案例中,王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化学教育学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图像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反应速率概念。

化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化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学化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化学课堂为例,分析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金属与酸的反应①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如果反应,会产生什么现象?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③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活动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①提出问题: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如果反应,会产生什么现象?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③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总结:梳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结合实际生活,探讨金属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4. 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评价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1. 探究式学习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推理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_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_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__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化学教学设计及评价”为主题一、背景介绍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基本技能。

化学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

评价则是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的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二、案例分析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

1.教学目标: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

3.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日常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通过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通过总结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梳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4.评价:该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探究法,使学生亲身体验酸碱反应的过程,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学设计及评价:1.教学目标明确:本教学设计明确了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目标,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教学流程合理:本教学设计的教学流程紧凑有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引导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极具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背景,探讨了案例分析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案例分析;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极具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化学课堂。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引导进行了详细探讨。

案例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案例选择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

例如,在学习“溶液”这一章节时,可以选择海水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海水中各种离子的来源、性质和作用。

2.案例呈现教师应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讲解“空气”这一章节时,可以播放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3.案例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引导学生从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4.案例总结在案例分析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肥和农药”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总结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过量使用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案例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实践案例分析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实践案例分析

初三化学教案:化学实践案例分析化学实践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真实的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化学实践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一、化学实践案例分析范例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实践案例为:关于水的净化和处理方法的实验分析。

其中,实验需要的器材和试剂包括:滤纸、空气轮、砂子、活性炭、石英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1.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水的净化和处理方法,学习分析和解决水污染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实验分析的能力。

2.实验过程利用滤纸和空气轮过滤掉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用砂子、活性炭和石英砂进行三层过滤,分别去掉水中的化学污染物、有机物和细小杂质。

接下来,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杀菌,最后再加入一些硫酸铜进行防腐处理。

3.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处理后,浑浊的水变得清澈透明,无味、无色、干净。

利用实验所需的试剂以及设备,实验员们通过实验手段,成功地达成了水的净化和处理目的。

同时,说明了在保证水质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多种化学试剂和处理方法,使水的品质完全符合人们的要求。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水的净化和处理方法,并对这些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的实践在该问题的解决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掌握完整的实验步骤,最终得到质量上乘的水。

二、化学实践案例分析方法1.实验设计从实验题目出发,设计实验步骤和试剂使用,要确保本次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目的,同时,还要对实验步骤和实验流程进行完整记录,以便随时查阅。

2.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实验数据记录和采集,并针对每一个关键的数据分析结果,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实验根据数据结论的推导过程,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理解化学科学内容的能力。

3.实验总结和评估通过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并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点进行评估和建议,从而对下次实验做到更好的准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策略第一篇范文在深入探讨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策略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化学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世界的深入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确保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成性。

一、明确课程目标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制定教学策略为实现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首先,情境创设策略,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引导探究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再次,分组合作策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最后,激励评价策略,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优化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感和趣味性。

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饮食、健康、环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创新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背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和策略。

本文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种实用的教学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案例;教学指导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入门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化学课堂案例,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案例分析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关键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设计。

例如,在讲解“溶液”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配制溶液,观察溶液的性质和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3.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教学反思与启示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教学解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教学解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教学解析实例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教学策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案案例分析教学方案案例:《化学元素周期表》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并能够正确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和计算。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包括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与周期表的对应关系。

3. 教学内容及安排(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通过图表和实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的基本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探索元素周期表中各个阶段的特点,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通过习题和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解答相关问题,例如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预测元素的化合价等。

4.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结合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解析实例教学方案案例:《化学与环境》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与化学解决方案的探讨。

教学难点:形成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3. 教学内容及安排(1)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图示和实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与化学解决方案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解决方案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实例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实例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实例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设计实例解析一、课程设计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目标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秉承“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打造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化学课堂。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内容安排1.物质组成与分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

2.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理解反应规律。

3.溶液与浓度: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制备、浓度计算及溶液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使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有机化合物: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6.化学实验: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课堂讲解:清晰、简洁、生动地讲解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验教学: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解析范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解析范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解析摘要:本篇案例解析旨在深入剖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通过对真实课堂情境的描述与分析,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解析;教学策略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转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成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案例描述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溶液的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接着讲解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糖水、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定义。

(2)新课讲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片,详细讲解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意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实验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亲自操作溶液的配制及浓度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案例分析1.教学策略分析(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生动讲解与互动: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片进行讲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溶液的浓度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范文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范文

初中化学课堂案例分析指导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化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化学课堂案例,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首先介绍了制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甚至出现操作错误。

分析:此案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2.案例二:某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溶液的配制时,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

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不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分析:此案例中,教师虽然采用了分组实验的方式,但未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充分的指导和监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解决策略1.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指导: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明确实验要求,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

3.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课程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本文将以一部初中化学课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深入剖析,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简介本案例选取了一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析,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明确在本案例中,教师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案例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与反思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建议1.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使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与实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与实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与实例分析近年来,初中化学的教学不仅注重教师的授课技巧与知识点的传递,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与综合能力培养。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进行解析,并结合实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化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初中化学教学方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要求以及教材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信息提取与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科标准和教材为依据。

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选取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应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酸碱反应原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方案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和时机,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化学元素周期表:1. 教学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2. 教学内容的选择:选取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以及元素的周期性规律等内容,通过图表、实物模型和实验等形式进行展示。

3. 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问答、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解析与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合理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案不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将复杂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以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初中生。

案例背景在一所初中,化学老师打算在普通化学课上教授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对初中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老师需要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和方法1. 启发思考: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对燃烧的作用,或者探讨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2. 情景演示: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证明,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氧气的存在和作用。

例如,可以展示烛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或者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允许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火柴点燃烛头,然后用玻璃杯盖住燃烧的烛头观察现象。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

4. 图像和图表:使用图片、图表和动画等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概念。

老师可以展示有关氧气的示意图、分子结构图或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图表。

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化学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提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

2.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关于氧气的理解和观点。

3. 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和执行一个简单的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评估他们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4. 知识测验:通过答题测验评估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启发思考、情景演示、实验操作和图像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

教学效果的评估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口头回答、群体讨论、实验设计和知识测验等方式进行。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案例分析与解析实例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如何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与解析,探讨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设计的要点与方法。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一名有经验的化学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对于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也一直停留在平庸水平。

2. 分析与解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教师设计了一套新的化学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化学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知识与实践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践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 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效果与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调整,该教学方案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和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大增。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主动提出问题。

(2) 学生成绩显著提升: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与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设计科学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案需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2) 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

高中化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高中化学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讲解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等,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2)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3. 强化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化学反应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五、改进措施1. 丰富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种类,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2. 加强学生分组合作:在实验探究环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实验效果。

3. 深入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一、教学背景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教学案例中,选取的教学内容为“酸碱中和反应”,授课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如胃酸过多可以服用胃药(含氢氧化铝)进行治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碱中和反应。

2、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酸碱的概念,回顾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酚酞试液作为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4、微观分析通过动画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律。

(2)学生进行练习,书写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知识拓展(1)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废水等。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及教学案例分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及教学案例分析实例

初中化学教学方案解析及教学案例分析实例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学生的兴趣,本文将从教学方案解析以及教学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案解析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的依据。

在初中化学教学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应既包括知识的传授,又包括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注重实践和应用。

3. 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法。

化学可以通过实验、讨论、示范、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巧妙运用这些方法。

4. 教学评价:明确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化学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检验,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评价、课堂问答等方式。

二、教学案例分析实例以下是一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案例,该案例以“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为内容。

1. 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和解答预习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导入与引导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进行具体说明。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利用酶的活性变化来观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5. 结果分析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6. 学生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并进行相应实验验证。

7. 知识总结与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导课设计中情意目标达成的案例分析
摘要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课堂导入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分析国内学者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机制和层次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发现,具备一定特征的课堂导入对情意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意目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一个亮点,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堂导入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尽管课堂导入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其达成情意目标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到中学听课调研发现,化学教师往往不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课堂上不设导入或者导入单调乏味,经常听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这主要是一些教师在思想上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为此,我们拟就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导课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1 情意目标达成的机制与层次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64年公布了由克拉斯沃尔具体负责制定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即分成5个水平13个亚水平。

该分类描述了从引起学生注意到内化为价值观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情意目标达成的心理机制,曾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兴趣。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在此分类的启发下,以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由乐情、冶情和融情3个维度和由逐级递进、逐步内化的4个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分类框架,如表1所示。

该情感目标的分类框架实际上也描述了情意目标达成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情意目标的达成有3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其中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本身有4种类型,分别为蕴涵显性情感因素、蕴涵隐性情感因素、蕴涵悟性情感因素和蕴涵中性情感因素。

下面试图以上述理论框架为依据,分析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课堂导入的典型案例,并从中概括出优秀课堂导入的特征。

2 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化学课堂导入案例及分析
【案例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上课后史老师首先展示一幅图片,并说:“来,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在夕阳下,这湖、这山、这塔显得格外柔美,这便是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我们知道雷峰塔的美不仅源于山、源于水,也源于许仙和白娘子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2000年雷峰塔重建时,确实在塔底挖出了一个宝贝,当然不可能是渴求爱情的白蛇,到底是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记录。


播放录像:当研究人员缓缓打开这厚重的铁函,传说中的舍利塔夺目而出。

这是雷峰塔考古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纯银制成的舍利塔光亮如新,舍利塔中央静静地安放着佛螺髻发的金棺,这是至高无上的佛祖圣物,千百年来,它给众多的信徒们带来心灵深处的抚慰。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好,大家注意到了没,在历经千百年之后,那座纯银的舍利塔依旧光亮如新,而盛装它的大铁函却已有了斑斑锈迹。

同样是金属,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学生:因为大铁函与空气接触所以被氧化了,产生了锈迹,而纯银在大铁函中密封,与空气接触较少,所以还是比较新的。

老师:好,非常好。

她告诉我们,铁?已经被氧化了,银呢?没有被氧化,不易被氧化。

那么我们最常见的氧化剂是什么呀?氧气,今天就来探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案例分析】本节课的课堂导入非常成功。

从乐情的维度来看,杭州西湖、雷峰塔、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等本来学生就很感兴趣,再利用雷峰塔重建时塔底挖出的宝贝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视频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当时的情景,顺势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

从冶情的维度来看,本课属于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即不含情感因素,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使其具有了情感的效果。

优美的图片、古老的传说、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有的亲和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学生沉浸其中,并引发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所学内容不再是冰冷的、干巴巴的教材内容,而是有趣的、值得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了。

从融情的维度来看,一句“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片”就已经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同时老师感性的语言描述、恰当的体态语以及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不时地询问学生的行为等都极大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这融洽的氛围中身不由己地与老师共同感受这情景,以放松的心态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同时老师的鼓励性评价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虽然是借班上课,但短短的3分钟,老师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案例2】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和转化
上课伊始,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刘谦的照片,问:“这是谁?(学生答刘谦),今天我也来做一回刘谦。


实验:这是一杯很普通的茶水,里面茶叶都还有,我来喝一口。

现在我将它倒入一个酒杯中,用一根玻璃棒搅拌一下(变黑),再将它倒入另一个酒杯中(又褪色)。

学生瞪大眼睛,发出惊叹声。

李老师说:“接下来,就是见证魔术奥秘的时刻。

同学们推测一下,我是怎么变出来的?”
“玻璃棒上肯定有机密。


“哦,你是说玻璃棒上有药品。

我把这一杯倒入另一个酒杯中又还原了?”
“我怀疑酒杯中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哦,酒杯中也有试剂。


“请坐,你的化学嗅觉太灵敏了。

答得非常好。

魔术虽然是假的,但化学却是真的。

这节课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个魔术的奥秘。

”【案例分析】这节课以魔术作为课堂导人,有效地促进了情意目标的达成。

从乐情维度来说,魔术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活动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老师利用生活中普通的茶水进行的魔术,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观察仔细,并急于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不仅达到了乐情维度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情感目标,而且也很好地达成了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情感目标——兴趣和热爱。

从冶情维度来看,这节课也属于蕴涵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老师精心设计的魔术给教学内容增添了神秘感,从学生瞪大的眼睛和发出的惊叹声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巨大魅力,由惊奇转化为兴趣,从而兴致盎然地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从融情维度来看,老师运用化学实验进行的魔术以及实验后魔术的揭秘推测,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

魔术中学生全神贯注,魔术后的揭秘交给学生推测,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合理的推测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你的化学嗅觉太灵敏了”给学生以成就感。

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由于共同关注同一件事而形成了一个和谐而融洽的整体。

3 基于情意目标达成的课堂导入特征
从乐情维度分析,优秀的课堂导入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创设新颖、奇特或者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导人情境,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应该能
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冶情维度分析,(1)优秀的课堂导入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达到知情融合的地步,而不是脱离知识与技能的单纯情感。

在化学学科中,不同章节、不同教学单元,其教材内容的性质也不相同,其所蕴涵情感因素的情况也各异。

化学教材内容中蕴涵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很少,多为蕴涵隐性、悟性和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导入内容应该蕴涵着教材内容所要传达的某些感情或者蕴涵着教师运用教学策略所赋予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仅是教学目标,还是达到其他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2)优秀的课堂导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引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教材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有了某种程度的接触,获得一定的感受并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从融情角度分析,(1)注重师生互动,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只有师生发生了人际互动,才能有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为情意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要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室这个场域,师生之间积极呼应,并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形成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的长期、稳定的师生关系。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心理动力会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甚至会使学生由佩服、热爱老师发展到爱其所教的学科。

对典型课堂导入的案例分析可知,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触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意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线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对情意目标达成的重要作用,根据优秀课堂导人的特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利于情意目标的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