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讲义.pptx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讲义.pptx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 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 体描述和说明。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 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 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 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 希曼指数。
第二章 理论演变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 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 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 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 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 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 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 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 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 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理论演变 企业 市场 竞争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02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02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合作研究开发协议:这是企业之间契约式战略联盟最 主要的一种形式。
定牌生产 特许经营 价格同盟:如最低限价或限产保价等。 战略外包协议 供应链:就是按产品的价值链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
销商连成一个战略联盟体,共同参与产品的开发、 生产、销售的较为流行的联盟形式。制造业企业之 产间业普经济遍学运用。
股权式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置 换股权而相互持股,或通过股权投资新建、收购另 外一个企业,联盟各方拥有该企业部分股权而结成 的股权式战略联盟。
产业经济学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契约式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协议 安排,是一种纯粹的联盟形式。包括
技术交流协议:如通用电气通过许可协议的方式, 使用授许方的技术设备为几大城市提供电力服务。
第二篇 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分析产业内部企业 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是产业经济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
学习要求
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 框架的基本内容,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 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 马歇尔困境、沉没成本、完全可竞争市场等 基本的概念。
产业经济学
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 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 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 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 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 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产业经济学
理论链接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 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 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 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 或者勿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 社会的用途。……。确实,他通常不打 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 在多达程度促进公共的利益。……。在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70年代以后 70年代以后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哈佛学派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 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 SCP范式继续前进的 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 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 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 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 布罗增、 布罗增、波斯纳等
施蒂格勒(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施蒂格勒(1911-1991):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
1968年,《产业组织》; 1982诺贝尔经济学奖 年 产业组织》 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 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组织与规制政策 1982年诺奖获得者 年诺奖获得者
两个重要的概念
沉没成本 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 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 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完全可竞争市场 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 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 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 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理 论内容 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范式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市场绩 效”范式 主要以进入壁垒、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 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讲解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讲解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 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 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 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 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 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 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 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二章 理论演变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 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 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 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 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 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 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 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 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 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 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理论演变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 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 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 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 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施蒂格勒对于哈弗学派的“进入壁垒 ”理论也进行了修改,认为:所谓的进入 壁垒,只是新进入的企业必须承担而市场 中现存的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不存在“ 少数现存企业的共谋、协调行为”产生的 进入壁垒。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外,真正 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传统的 如“产品差别化”等不被看做进入壁垒, 而是实现经济效率性的手段。因此市场中 的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 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坚信唯 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 ,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 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 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 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 派的理想的市场价格以外仍然可以实现, 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 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 进入的完全自由,不存在特别的市场进出 成本,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 场结构也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 源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理论。 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 (Joe S.Bain)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 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 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萌芽于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生产要素理 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 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 究。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在对哈佛学 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有:施蒂格勒、德姆 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 业分析中的实用性。 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 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 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 的。只要没有政府的规制,高集中度的产业产生的高 利润率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或卡特尔协定的破裂 而难以长期为继。因此,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 润率,完全可能是该产业的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而不是哈佛学派认为的存在垄断势力。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 亚当.斯密古典理论
经济人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完全)竞争 —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帕累托最优状态 效率与福利均衡 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
* 也是马歇尔新古典理论的观点
起点— 起点 马歇尔的产业组织初探
马歇尔新古典(完全竞争的均衡价格 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之外,探讨: 组织 产业组织 产业的特定区域集 中 大规模生产 规模报酬递增(规 模经济性)等一系列问题 发现了“竞争—规模经济—垄断”矛盾 ——马歇尔冲突(斯拉法冲突)
目标指向性的系统 管理的职能 载体 动静统一
第二篇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马歇尔的结构观
现 在 普 遍 接 受
产业(市场)内 企业间 竞争(VS 竞争(VS 垄断)的市场关系
交易关系 行为关系 资源占用关系 利益分配关系
第二篇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市场 标准教科书 竞争模型 微观经济学 企业行为 市场结构与演变 公共政策
我们普遍接受的概念
研究对象(产业组织)+ 研究对象(产业组织)+目的(公共规制政策:有效竞 争、有效配置)
“产业”等基本概念 SCP范式 跨部门经验分析 “集中度-利润率 ”假 说
哈佛学派SCP范式) SCP范式 形成 (哈佛学派SCP范式)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公共规制政策 简化的传统SCP范式——结构主义倾向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专业服务网络 企业集群网络(如意大利的普拉托毛纺企业集群、美国的“硅谷”高
科技企业群、我国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集群)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共同战略利益 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如 共同拥有市场、合作开发技术、共同使用资源等) ,通过一定的方式(股权方式、契约方式)而结成 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资 源(如技术、资本、人才、信息、时间、空间等) 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或组织安排。可分为:股权式 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
业上企业之间的垂直关系或水平关系,主要表现
为互补性的合作。上述两方面构成完整的产业组 织关系。
3721汽车整车制造业
(上海大众、上海通用、
3725汽车零部
奇瑞汽车、东风雪铁龙、
件及配件制造业
广州本田、北京现代、
海南马自达)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资本纽带连结为主,以产品、技术、契约等 多种纽带为辅的,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团结协作组成的,具有多 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具有统一发 展、经营的战略和目标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领导型”企业网络组织包括:
“分包制”企业网络(供应链体系) 虚拟企业网络(耐克、可口可乐) 连锁经营企业网络(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如沃尔玛) 贸易商社企业网络
“平行性”企业网络组织包括:
联合经营网络(如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的联合经营;微软与英 特尔的联合经营,互相将对方的产品作为推荐或默认的匹配产品)
美国等一些大农业国家, 由于农业土地幅员辽阔, 选择了农工商综合体、合同制、合作社三者并存 的产业化组织模式。美国法制比较健全, 农场主和 企业之间所签订的合同能够有效执行, 所以在美国 合同制的组织模式也能普遍得到发展。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 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 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 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 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 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 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 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 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 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 市场结构。
第二章 理论演变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 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 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 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 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3.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以完全的自由市场来获得充 分的竞争,完全否定反垄断和规制政策,这使得该 学派理论的适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产业组 织理论中注重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不完全 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看作分散的知识、信息 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这些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理论演变
思考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 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进步的最大动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的理论演变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的理论演变

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 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 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 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 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P36

(三)政策主张
产业组织政策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 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 占采取规制政策.




2.市场行为 1)市场行为:P35 2)市场行为具体包括:P35 3.市场绩效 1)市场绩效:P35 2)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P35 在这里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 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 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 行的经济绩效。
4.产业组织政策 1)产业组织政策: 2)一类是促进竞争政策 另一类是政府直接规制政策 (二)“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三、产业组织理论最终形成于贝恩 的系统研究





(一)贝恩对一些学者产业组织理论的借 鉴 1.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 1)借鉴经济力集中形成贝恩的市场集中理 论 2)借鉴两权分离理论,提出衡量市场绩效 的X非效率理论 3)借鉴了明斯、卡莱基的垄断指标的探索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 垄断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 测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3.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提出和对其度量 标准的研究,催育了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 系的形成 1)借鉴了克拉克有效竞争的概念
1.以分析纯粹竞争为出发点,否定了纯粹竞争 存在的条件,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2.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 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
3.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 的影响。 4.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 题。 5.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 析。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森和 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 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 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 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 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这一矛盾至今仍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
(3)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此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MC数据很难获得, 常用AC代替MC,从而使结论失真。
贝恩指数是产业组织学者贝恩提出的一个指标,他 把利润分成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a=R-C-D;∏e= ∏a-iV;B= ∏e/V
∏a是会计利润,R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D表示折 旧; ∏e表示经济利润;i是投资收益率;V表示投资 总额。
(2)产业的技术进步
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测定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 尺度。在市场绩效中研究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 是研究市场结构处于何种状态时产业的技术进步 能以比较满意的速度进行,对于这一问题,产业 组织理论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大;
谢勒等人观点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 步方面作用更大。
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 争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 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 标准的二分法。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 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 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 (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 (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产生X非效率的原因:
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贝恩指数(Bain index)
• 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 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为:
• πα=R-C-D
•式中:πα为会计利润;R是总收益;C是即期总成本;D是折旧。 •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β =πα -iv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可竞争市场理论 博弈论方法 新产业组织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形成于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 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 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5)•提完争出全竞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完断全题垄。 •①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 •②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PPT文档•演③模板 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第品二章牌产业组、织理广论的告形成与等发展。
•?
•D •Pm •P
e
•S •0
PPT文档演模板
•消费者剩余为DPeN
•生产者剩余为PeSN
•B
•S
•N
•如该行业为一家垄断
•E
企业,则消费者剩余
•D 变为DPmB
•F
•生产者剩余为PmSFB
•q
•q
m
e
•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BFN为社 •Q 会福利净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 尔首先提出的。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他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 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 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 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 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 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 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排 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
❖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 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提。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 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 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 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 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 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 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 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 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 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 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 英国剑桥教授斯拉法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收益递增规律 与完全竞争前提相矛盾为突破口,对马歇尔的价格理论 进行了抨击,引发了对“马歇尔冲突”的论争。英国和 美国经济学家对产业组织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分 析和理论研究。同时,由于美国已在1890年制订了《谢 尔曼法》,这给美国积累了很多产业组织状况的资料。
展开了有利的批判。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 亿元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当时,日本企业主要前一 个字就可借到钱,然后在全世界买下任何资产。
• 日本在美国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花旗银行大厦和 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到上世纪80年代 末,全美10%的不动产都成为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 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 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 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 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 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 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 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因果关系
• 市场结构 •(Structure)
• 市场行为 •(Conduct)
• 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 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 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 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 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 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 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 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 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 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 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 变
2020/12/9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芝加哥学派修改了进入壁垒理论,施蒂格勒认 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 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 的成本。由于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 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 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 理论的基础,是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 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 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他们对政府 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 态度,认为应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 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 围。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 认为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对企业的市场行 为进行干预,其中主要是对卡特尔等企业间 价格协调行为和分配市场的协调行为实行禁 止和控制。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 过剩生产能力。 ❖ 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 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 再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 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 提供判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 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 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 更加全面的分析判断。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 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 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 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 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 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对产业组织理论 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有 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 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 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 手段。但是,克拉克在理论上没有解决有效竞 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 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 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 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 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 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 斯纳等。
❖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 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 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 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 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 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 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 本概念。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1968年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问世。以施蒂格 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 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 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 的。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 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 有必要。在这里,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 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 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哈佛学派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 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年 代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一是 因为反垄断政策被认作是削弱 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原因,二是 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 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 三是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 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德姆塞茨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哈 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 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相对哈 佛学派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 构)。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 想。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 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 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 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 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 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 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 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 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 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 希曼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