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综述_霍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人文论丛

第2卷第1期Huazho ng H umanit y Fo rum2011年6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综述

霍 冉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教育史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民国后,中国的教育开始呈现出不同于晚清时期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都在民国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致力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以求系统的了解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民国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综述

教育史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民国教育史的研究一直是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有关民国教育史的论文和专著。对这一时期民国教育史研究现状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从而明确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又因教育史的研究包括多个方面,本篇文章将重点论述民国时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学教育和教育思想的研究状况,以期对民国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载体,教育的发展也主要从学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来。这一时期,对学校教育的研究的论著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学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学者们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大学方面。

余子侠在其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 一文中,论述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认为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虽然给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损失,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保证教育现代化的正常进行,为落后地区传播了新的文明等等。 徐国利则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时间、阶段和数量,高校内迁的路线和方向的论述,力求对有关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做一个清楚的说明。 许小青则关注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进行的大学区试验,认为大学区制的设计者本是从学术独立化的角度提出大学区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陷入政治纷扰之中,同时亦集中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国民政府在建设 首都最高学府 中 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窘境。 潘国琪对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政策进行研究,认为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制度的连续性,但同时也是加强国民党思想控制的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类型的文章对大学教育进行总体上的把握之外,研究者们还关注到对各个大学本身的研究,伊秀芬在其 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大学 一文中,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大学,介绍了其辗转办学的艰辛历程、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其在抗战时期的办学特色,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大学的师生员工克服了战争带来的种种困难,为河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绍军在其 西南联大与云南现代高等教育 一文中认为,西南联大在昆明驻足8年,对云南现代高等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对处于艰难时势中的云南大学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且还促使云南师范大学的诞生。 王奇生则关注到了国民党与大学的关系,他认为,大学校园既是国共较量的重要舞台,也是国民党内不同派系角逐的场所。也正是由于不同党派知识精英在西南联大的共存和共处,才建构起这座极具包容性的 民主堡垒 。 徐秀丽在其 1940年代后期的国立高校治理 以清华、北大为例 中充分肯定了1940年代后期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校务管理中教授地位的重要性。教授 治校 ,教授不仅 参与 校务,而且 决定 校务。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教授治校制度。

在学校教育中,职业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吴玉琦在其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

271

史经验 一文中总结了我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当代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戚洪在 民国时期江苏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及成因 一文中,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角度概括了江苏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并从民国时期江苏经济、社会、文化和区域等方面对体系特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曲铁华,罗银科在 论国民政府初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中认为,民国初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过去职业教育的衰微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提倡。其影响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在法令上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在此,我们需要注意到的就是,这一时期有关学校教育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大学教育上,与之相比,对中小学教育的研究显得寥寥无几,这与中小学教育在民国学校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这可以说是民国教育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是在近代以后才兴起的教育事业,其作用主要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分支。近年来,社会教育开始逐渐为学者所关注,并出现一批专门研究社会教育的论著。对社会教育的研究包含了许多方面,既有对传统社会教育各方面的研究,又有对那些因应时事而出现的社会教育的关注。

周慧梅在其 关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众教育馆研究的思考 中认为,作为推行民众教育中心机关的民众教育馆,在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众教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民众教育馆的研究也为教育的进一步民众化提供了理论思考。 王兆祥的 近代华北城市社会教育形成与发展初探 对近代华北城市社会教育的形成背景、教育形式、发展状况、社会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社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为中国北方城市迈向近代化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特种教育是国民政府在特殊区域实行的一种社会教育,其目的是要消除共产党的影响,实行三民主义的教育。肖如平的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教育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教育进行了论述,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把 清共 和控制民众放在优先地位,使特种教育在前期未能办理社会工作,而成为反共的工具。抗战时期,特种教育对培养民族意识、动员民众支持抗战起了一定作用。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关注到了民国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毛文君、赵可的 民国时期社会社会教育实施效果有限的原因探析 以民众教育馆为例 一文,以民众教育馆为例,分析了民国社会教育实施效果有限的原因。 刘克辉的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述评 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实验区及其代表人物、乡村私塾与乡村学校的关系、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师及其待遇、乡村师范、乡村社会教育等方面。由于资料限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评价有失偏颇,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俞国、杨天树所写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识字运动浅论 指出,识字运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配合,以民众教育馆为社会管理机关,民众学校为基本组织形式,民众图书馆为 活的教育中心 ,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同时进行,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成为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大亮点,其成败得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育思想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思想可以说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教育思想的发展又可以为教育指出正确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代教育思想的研究逐渐成为民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民国的教育思想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张晓唯的 民国时期 教育独立 思潮评议 对民国时期兴起的 教育独立 思潮进行了简要的评议,认为教育属于国家大政之一,不可能脱离政府而独自存在。相反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力而切实的保障系统,在立法和决策等关节上确保教育的优先和至上地位。 张天宝、王攀峰的 我国近现代 教育救国思想 述评 认为教育救国思想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虽然它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但因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没有认识到教育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而导致了它的最终破灭。 曲广华的 五四时期 职教救国 思想新

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