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居民投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兴起的一种经济行为。
它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对于**市的居民来讲,随着投资理财品种的日益丰富,他们所能选择的投资理财的方式增多了,其理财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有钱就存银行”等相对传统的理财观念正在渐渐淡化。
在这个居民投资意识的转型期,能否适时把握居民的投资理财倾向,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所以,了解居民投资理财意向,掌握居民投资的新动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市场调研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市区居民的财务状况,为银行的市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程度、渠道选择及风险承受力,以便更好的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状况。
三、调研内容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我们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了解**市区居民的财务状况。
本部分旨在对被调查者的收支状况作深入了解,以明确其在银行服务中所寻求的利益点,为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部分主要包括:(1)被调查者的每月固定收入和支出;(2)被调查者的动产和不动产状况;(3)被调查者的每月闲置资金及投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
2、探究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的认识程度、渠道选择及风险承受能力。
本部分是专门针对被调查者投资理财观念的研究,通过对被调查者投资渠道选择的分析,明确其投资偏好,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主要包括:(1)被调查者目前的投资结构,包括储蓄以及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房产等投资所占比例;(2)了解被调查者储蓄的目的,包括退休养老、子女教育、购置房产、创业准备、紧急周转金、闲置资金规划等;(3)此外,我们还将收集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性别等在内的背景资料以备交互分析之用。
四、调研执行情况1、调研方案实施。
本次调研采用街头拦截访问的形式,在**市的环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针对年满18周岁的**市常住居民进行了调查。
参考答案: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一、填空1.流通速度2.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水平3.资产4.现金交易现金余额5.利率6.预防动机投机动机7.收入利率8.预防性货币需求9.恒久性收入10.物价变动11.机会成本12.保值生利13.规模机会成本二、判断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对9.对10.错三、单选1.C 2.A四、多选1.ABD 2.BCD 3.AD 4.BCD 5.ABC6.ABCD 7.AB四、问答1.阐明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答:首先,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他的论证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因此,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金从贮藏中流出,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
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其次,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来的。
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
同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币的代表。
如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要求的金量。
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农户投资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 生产要 素被转 移 到非农 投资上 去 ,相 应减少 了 农 业投 资 ,从 而妨 碍 了农 业 发展 。因此必 须对兼农
户 进 行 改 造 以 消 除 消 极 影 响 。 改 造 兼 农 户 主 要 是 促
使其 放弃 土地 ,以便农 业土 地 的适 度集 中 ,形 成农
业 经 营 的 规 模 经 济 ,这 就 需 要 建 立 稳 定 的 粮 食 供 给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关键 词 :农 户 投 资 行 为 ;特 征 ;影 响 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F 3 4 4 0 .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5 1 6 - 5 89 1 ( 0 0 0 -1 1 4 0
农 户 的农业 投入 是农 村经济 繁 荣 的关 键 ,为此 总结 农 户投 资行 为 中表 现 出的几 大特 征 ,并结合 国 家统 计局 发布 的历 年数 据对影 响农 户投 资行 为 的几 个 因素进 行分 析 。现将 有关 结果 报道 如下 。
长幅 度相 差 1 . 3 9个 百 分 点 。从 劳 动 生 产 率 上 看 ,
非农 产业劳 动 生 产 率要 比农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高 1 3~
1 4倍 。 因此 ,我 国 目前 大 多 数 农 户 都 是 既投 资 于 农 业 ,又投资 于非农 业 ,在投 资方 向上表 现为双 向兼 业化 。兼业 投资 从农 户角度看 是一 种有 利 的投 资选
土地 经 营 ,但 同时对 土地 的经 营也不 会追加 更大 的
投入 。
1 4 兼 业 化 .
利也 有弊 。 以农 业投 资为 主 ,非农 投资 为辅 的农 兼 户 由于收人 水平 高 ,能够 以非农 收入弥 补农业 投资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_魏先华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魏先华1张越艳1吴卫星2肖帅1(1.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19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问题受到了来自于学术界及政策层面的诸多关注。
本文以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进行了研究,从替代效应、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以及住房投资的挤出效应等多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
实证结果证明了以上效应在我国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另外,家庭的资产比收入对金融资产配置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家庭所在区域、居民对社会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对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在资产组合中配置金融资产以抵御购买力下降的风险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鼓励“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因而,鼓励家庭进行合理积极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于优化我国居民家庭的资产组合、优化其收入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的“投资者行为”课题相关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居民家庭资产组合中的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合理化配置提供微观基础。
文献评述1、居民家庭投资组合相关理论与实证(1)生命周期与居民家庭投资组合生命周期是家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何针对家庭的生命周期特征建立合适的跨期随机投资组合模型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挑战。
关于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见Yoo[1],Heaton和Lucas[2],Ameriks和Zeldes[3],Bodie 等[4]等。
Guiso等[5]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以及荷兰的家庭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都显示,风险资本市场的参与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钟型”,与之相对,无风险资产市场的参与比例呈现出“U型”。
生命周期、人口结构与居民投资组合--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生命周期、人口结构与居民投资组合--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佚名【摘要】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数据,从年龄及年龄结构角度考察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家长年龄对家庭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的可能性以及投资深度的影响为倒U形,对银行储蓄投资的影响大致是正向显著的,而低风险的债券类产品投资决策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
其次,随着家庭老年人口比的递增,风险资产投资的规避程度及其显著性逐步增强,对银行储蓄的影响显著为正。
最后,拥有更多金融财富和更高受教育程度的家庭,更有可能参与更多的投资项目,房产对基金、股票投资的影响以“助推”效应为主,而收入的影响呈先增后减的“钟型”分布。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人口结构;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人们经济活动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人们的金融市场参与及投资组合决策中,个体年龄方面的差异具有重要影响,人们对资产的选择以及家庭资产配置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这种同质性变化最终势必对中国金融市场需求结构造成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有理由相信,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找出居民的年龄、年龄结构状况与其金融投资决策间的关系,相应的结论对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以及合理引导居民投资行为是有帮助的,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保险制度完善等方面也都有指导意义。
有关生命周期、年龄结构对居民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可追溯到早期的年龄效应理论。
*J. Tobin.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8, 25(1): 65—86; R. C. Merton. 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under Uncertainty:The Contin uous Time Cas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9, 51(3):247—257; P. A. Samuelson. 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by Dynamics Stochastic P rogramming.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9, 51(7):239—246. 该理论利用多期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得出个体的投资决策与年龄无关的结论——个体的投资决策受时间的影响,随投资时间跨度延长而递减,直至微乎其微。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_卢家昌
关键词: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lated literatures, this paper sums up 10 affective factors of 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s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affective factors in the portfolio choice of bank products,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ethods of factorial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 of positive analysis and have actu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household portfolio choice,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8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265 (2009) 10-0025-05
浅析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
金融在线浅析国居民家庭融理财资风险管理与防范对朱骅(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上海200010)摘要:我国真正意义上上居民家庭金融理财是从改革开放后兴起的,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富也以几何数字增长,理财逐步成为为庭和个人人常生活的内容之一。
本文从投资风险管理的角度切入,阐述目前国内外居民家庭金融理财的现状、影响因素,探索居民在家庭金融理财上遇到的投资风险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希望通过金融理财达到自己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居民家庭理财的现状,运用金融投资理财与风险管理理论对家庭理财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旨在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针对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风险防范的措施*关键词: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2.'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9-0155-03一、居民家庭中较为常见的金融理财投资风险类型1•国内外家庭投资理财现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家庭金融理财司空见惯,几乎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的都会持有各种证券和理财产品。
早在1999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人均金融资产额度就分别达到了12.7万美元、'.'万美元、7.7万美元和10.'万美元。
到如今其规模更是令人惊叹,居民家庭金融理财经过长期的发展,风险管理理论深入人心,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比如,美国的金融投资工具非非齐备,金融市场监督到位,呈现岀如下特点:一是美国与金融投资理财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管理相当规范,投资环境良好;二是对于居民金融理财的教育工作相当有效,一般投资者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投识;三是公众对于投资理财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一般都拥有“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对投机行为不屑一顾。
所以,美国的家庭都喜欢为自己制定岀个性化的理财方案,数额较大的理财行为都聘请专业的理财机构或者理财顾问操刀,确保资产安全和和值。
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居民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收入
高的人可能更有钱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而收
入低的人则可能更倾向于储蓄等低风险低回报的方式。
2. 教育背景:教育水平与投资行为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特别关注理财投资的人,更可能进行相关投资。
3. 风险偏好: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有些人乐于冒险,喜欢
高风险高收益,而有些人则比较保守,更倾向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
资行为。
因此,风险偏好也是一个影响居民投资行为的因素。
4. 家庭状况:家庭状况也会影响居民的投资行为。
例如,有家
庭责任的人,可能会更趋向于稳健的投资行为,因为他们需要更稳
定的收益来满足家庭的需要。
5.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股市行情
看好时,更多人会选择投资股票,而当股市行情不好时,则可能更
多的人选择保本、保值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
首先,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对居民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
因此,居民的购买力会受到挤压,导致他们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更加谨慎。
他们可能会减少购买高价商品,对价格更为敏感。
这一现象在低收入人群中尤为明显,他们的购买力较低,更加容易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
其次,物价水平对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可能会追求更实惠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可能会转向更廉价的品牌,或者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商品。
此外,他们也可能会减少对奢侈品或非必须品的消费。
这种转变或许会对消费潜力较高的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高端餐饮、奢侈品购买等。
物价水平的波动还会对居民的储蓄和投资习惯产生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将资金用于储蓄或投资。
这时,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金融工具可能会更受青睐。
因为这些方式相对安全且能够维持或增加居民的财富。
此外,物价水平变化还会对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居民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减少外出就餐频率、自己动手做饭、减少旅行等。
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餐饮行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同时,物价上涨也会提醒居民修改观念,跳出过度消费的陷阱,更加注重理财规划和节约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状况、个人喜好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然而,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要深入研究该现象,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和定性研究,以全面了解不同层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企业的运营和市场推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知识点笔记(第一章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应用)
思维导图
A.条件一
B.条件二
C.条件三
D.条件四
2.某企业拟存款200万元,下列存款利率和计息方式中,在第5年末存款本息和最多的是()。
A.年利率6%,按单利计算
B.年利率5.5%,每年复利一次
C.年利率4%,每季度复利一次
D.年利率5%,每半年复利一次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方案四
4.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A.单位时间资金增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金的时间价值与使用时间成正比
B.资金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的部分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C.投入资金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前期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的正效益越大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资金数量成正比。
基于logit模型的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Logit模型在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介绍Logit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阐述Logit模型在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中的适用性 详细介绍Logit模型在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中的建模过程 总结Logit模型在居民住房购买行为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Logit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适用于因变量是分类变量的情况;可以处理自变量之间的交互项;可以用于样 本量较小的情况。
Logit模型在居民 住房购买行为分 析中的实证研究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数据来源:国家 统计局、房地产 交易网站等
样本选择:选取 不同城市、不同 收入阶层、不同 年龄段的居民作 为样本
样本数量:根据 研究目的和研究 问题确定样本数 量
数据处理:对数 据进行清洗、筛 选和预处理,确 保数据质量和可 用性
预测结果与精度评估
预测结果:基于Logit 模型对居民住房购买行 为进行预测,得出各因 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程 度
精度评估:通过交叉验 证、均方误差等指标对 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估, 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预测结果的应用场景与价值
房地产市场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了解未来住房需求和供给情况,为房地产开发商提 供决策依据。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变量选择:选取影响居民住房购买行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如收入、家庭人口数、房 价等。
模型构建:采用Logit模型构建住房购买行为与自变量之间的概率关系,通过最大似 然估计法估计模型参数。
模型检验:利用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证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解释能 力。
局限性: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满足Logit模型的基本假设;对于连续型自变量需 要进行离散化处理;对于多分类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组。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研究
构 , 资 产 结 构 内 部 仍 存 在 着 较 严 重 的 失 衡 现 象 ;第 二 , 家 庭 的 资 产 选 择 行 为 并 不 是 完 全 理 性 的 , 而 是 呈 现 出 有 限 理 性 的 特 征 ,认 知 偏 差 和 投 资 者 情 绪 都 对 其 产 生 重 要 的 正 向 影 响 ;第 j ,房 产 投 资 显 著 影 响 了 家 庭 股 票 市 场 参 与 和 投
我国城镇 居民家魔资产选择行 为研究
邹 红 喻开 志 成都 6 0 4 1 7) 0 ( 西南 财经 大学 ,四川
摘
要 :本 文基 于我 国六大 城市 17 0户家 庭 的调 查数 据 ,采 用 Po i 和 T bt 型 对 城镇 居 民家庭 股 票市 场 参 1 rbt o i模
与和投 资组 合 的影 响 因 素进 行 了分 析 ,主要 有 以下 实证 发 现 :首先 ,我 国家庭 资 产结 构 仍 是一 种 低层 次 和 粗放 的结
mo e s t i ri l n l z sso k ma k t a tcp t n o r a o s h l s a d t e a f c i g f c o s o e p rf l . tc me d l , h sa t e a a y e t c r e ri i a i f b n h u e o d n f e t a t r ft o o i I a c p o u h n h t o t e e a m p rc l n i g : f s . t e Ch n s mi se ssr c u esa sa w—e e n a x e sv tu t r o sv rl e ii a d n s i t h i e e f i f r a l a s t tu t r t y t o lv l d h se tn i e s c e,wh c y l a r u ih i s s ro s m b ln e n e n l .S c n ei u l i aa c d itr al y y e o d, t e c o c fh u e o d a s t i n t e tr l a i n l b t s o h e t r f h h i e o o s h l s e s s o n ie y r to a , u h ws t e f a u e o
货币供给答案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D、都不是2、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3、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B、非银行金融机构C、商业银行D、社会公众4、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D、都不是5、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
A、中国人民银行B、浦东发展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进出口银行6、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7、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8、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B、越少C、不变D、不确定9、强调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A、凯恩斯B、费雪C、弗里德曼D、庇古10、下列不属于M1?A、通货B、企业活期存款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D、NOW帐户1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实际上是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A、货币流量B、货币存量C、基础货币D、货币乘数12、认为货币与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是的观点。
A、凯恩斯B、乔顿C、弗里德曼D、格利和肖13、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14、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B、越少C、不变D、不确定15、正统的货币供给理论模式,即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是由源于提出的简单模型。
A、乔顿B、弗里德曼C、菲利普斯D、卡甘16、持狭义货币定义的经济学家一般都强调货币的职能。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2.2 影响居民实物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同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分析一样,我们从居民
购买实物资产的目的出发,分析影响居民实物资产选择行
为的因素。
(一)居民购置实物资产的目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实物资产的目的不外乎
两个:一是消费二是投资,其中从总体上说以消费为主。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衣食住行到文化
值储蓄,投资者在存款的同时就已经知道了利息数额的
大小和回收利息的时间,而且连通货膨胀因素也考虑了
进来,因而,通常情况下,银行存款是一种风险非常低
的资产品种。
而股票则不同,股票的收益通常有两部分构成,一是
股息和红利,二是买卖股票的价格差额。显然,这两种 收益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股息和红利受企 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如果业绩差,股东将得不到股息和 红利;另一方面,买卖股票的价格差额也严重依赖于股 票市场的行情。因而股票是一种典型的风险资产。
另一方面,就居民个人的一生看,真正有收入的工作 年龄只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工作前的儿童与读书求 学时代,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消费,而且还要进行 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以后的时间,虽然在大多数 国家能够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但通常也会伴随收入 水平的明显降低。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与消费平滑化之 间的矛盾,只能通过储蓄来解决。即在收入高的年份进 行积蓄以备未来之用,在无收入或收入降低的年份通过 借贷消费或动用储蓄以实现消费的平滑。因而,实现跨 时效用最大化是居民选择资产的首要目的。
之间是相互制约、不可分离的,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
行为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一个残缺
的资本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
改变投资者的收益预期,进而使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基于6个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
大学统计学 院部分大 学生 、研 究生暑 假 回家 等其它 方式
采用入户 面访 调查 ,共在 上 海、广州 、郑 州 、长 沙、成 都 、兰州 6个城市抽样调查 了 2 周岁 以上 的 10 o 50余户居 民 ,最终获 得了 17 份有效 回答 问卷 。从 样本 的分 布情 10
产品和借出得 到 了迅 速 发展 ,家庭 的储 蓄存 款 、现金 、
年 的 17 %上 升 到 20 年 的 9 1 %。 .9 08 . 4 根据表 1 ,从 20 02~20 08年 。我 国 城 镇 家 庭 资 产 结
维度对我 国城镇居 民家庭 的金 融资 产选 择特 征进行分 析 ,
以期揭示 出城镇居 民家庭金 融需求 的满足程度和资产 选 择行 为的变化。
在 居 民家 庭 金 融 资 产 中 的 比重 有 所 下 降 , 由 2 .%下 降 16
化。近年来 ,城镇居民家庭 需求 已从 一般 商 品和劳务 需 求 ,发展到对金 融产品 的需求 和消费 ,倾 向于多 样化 的
资产组合 。特别是 9 年代后期 家庭金融 需求 呈多样化 和 o
复杂化 的趋势 ,新一 代金融 消费 群体更倾 向于利用 各项
第2 8卷 第 5 期
29 月 0 年5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o 总2 N5 o8 . 1 .
17期 8
我 国城 镇 居 民家庭 的金 融 资产 选 择 特 征 分 析
基 于 6个 城 市家 庭 的调 查 数据
邹 红 喻开 志 60 7 ) 10 4
( 南财经 大学 ,成都 西
城市抽样 较为均匀。
收 稿 日期 :20— 1—2 08 2 5
基金项 目:西南财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金 资助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 目编号 : 7 N 6 项 0Q 2)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2024年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范文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家庭财富的增值和保值,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选择行为的特点。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进行了大量研究。
然而,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三、文献综述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选择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证研究。
研究普遍认为,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特征、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
然而,对于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
样本涵盖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
数据包括家庭基本情况、金融资产持有情况、投资偏好等信息。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1. 家庭特征与金融资产选择研究发现,家庭人口结构、教育水平、职业等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而年龄较大、风险偏好较低的家庭则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金融产品。
2. 市场环境与金融资产选择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市场环境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当市场利率较高时,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以获取更高收益;而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家庭更倾向于选择保值性较强的金融产品。
3. 政策法规与金融资产选择政策法规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具有引导作用。
例如,政府推出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使得部分家庭在资产配置时更加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收益预期和利率
如前所述,人们总是希望一定数额的资产能够带 来最大的收益,因而,收益预期的大小,将直接影响 到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收益预期分固定性收益预期 与变动性收益预期。前者如银行存款,在居民投资的 时候,未来的收益已经能够算出,后者如股票等有价 证券,在决定投资的时候,人们只能有一种预期,而 无法知道未来的确切收益。投资者是选择固定性预期 收益的资产还是选择变动性预期收益的资产,主要取 决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偏好。
决定收入预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一
般来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资金使用者给予资金所 有者的报酬。利率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名义 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他 风险的情况下支付给资本拥有者的报酬。实际利率是指 在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并进行了其他风险调整的情况 下,支付给资金供给者的报酬。名义利率可能大于实际 利率,也可能小于实际利率。例如,在其他情况不变的 情况下,若存在通货膨胀,那么,实际利率就会小于名 义利率,相反,若出现通货紧缩,实际利率就会大于名 义利率。从理论上说,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构成实质影 响的是实际利率。
1、平滑消费。消费效用最大化要求消费者在一生中平衡 分配其所能够占有的资源,“今天饱食,明天挨饿”的 生活不是一个理性人的行为特征。也就是说,为了追求 终生的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尽量使消费平滑化。但是, 无论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看,还是就居民个人的生命 周期来说,居民收入是十分不确定的。一方面,社会生 产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总是在萧条与繁荣的 交替中向前发展。尽管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为熨平经 济波动绞尽脑汁,但至今仍没有走出周期性的困惑。受 经济波动的影响,居民收入在经济高涨的年份会大幅提 高,在经济萧条的年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预防风险。居民生活中面临的风险从总体上可划分为 两类:一类是可以预期到的风险,如退休后收入水平的 降低;另一类是预期不到的风险,如财产被盗、失火、 突发性疾病等。当然,从本质上讲,之所以将这两类事 件都称之为“风险”,是因为它们都带有不确定性。如 居民虽然可以预期到一生的收入会产生波动,但波动的 幅度同样难以确定。因而,居民拥有资产除了平滑消费 以应付预期到的收入波动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 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存在。
的分析,在直观、通俗的描述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一
般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过渡经济与二元经济等具体
特征,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作出比
较详尽的分析。
本章共分三节,前两节分别为影响居民金融资产与
实物资产选择行为的一般分析,最后一节为我国城乡居
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基本特征。
2.1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都得出了“无法确定”的结论。其次,就利率对不同类
型资产的选择而言,实际利率的影响方向是明确的,追
求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决定了居民总是希望将有限的资
金投入实际收益最高的资产品种。
当然,在实际中,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和其它众多风险 因素,居民在对利率进行风险调整时也面临许多困难。 在本书所考察的四种居民金融资产中,由于风险程度不 同,因而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实际利率是难以确定的,但 单纯从名义利率来看,有价证券最高,银行存款次之, 手持现金的利率为零(注:在这里我们不考虑机会成 本),储蓄性保险取决于出险的概率,对某一个特定的 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以后,如果出险,则对他来讲, 利率是很高的,但是,假如没有出险,对他个人来讲, 则为负利率。
利率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影响居民的禀赋分配比例,二是引导居民在不
同类型资产中进行选择。首先,就利率对居民禀赋分配
的影响而言,由于利率的变动不仅具有替代效应,同时
还具有收入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在居民禀赋分配中的作
用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利率变动究竟会引起消费和储
蓄的比例如何变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从经验数据方面,
2、资产增殖。在现实经济中,金融资产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股票、债券、存单、保险单等,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 风险和收益,人们在实际选择中,总是权衡利弊,寻求 预期收益最大的品种。为什么呢?其实,这同居民追求 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终极目的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学中, 我们总是以消费折现系数小于1为既定前提来进行分析的, 即我们认可了这样一个事实:对某一特定物品来说,居 民更偏好于今天的消费而不是明天。因而,居民为追求 消费效用最大化而选择不同资产形式进行储蓄的时候, 必然要求资产具有最大的增殖能力,以确保未来会带来 的效用至少不低于现期消费带来的效用。
(二)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理论在经济人假定、完全信息假定等一系 列苛刻的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套 利行为将导致居民跨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但现实 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障碍、厂商垄断等现象的存在, 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所描述的美好景象只能是一个可 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人们在选择金融资产时必须考虑许 多现实的因素,这些因素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二章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的因素很多,既包括收入、利率
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经济形态、市场开放程度等制度因
素,此外还包括时间偏好、生活习俗等文化因素。由于
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
异,因而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本
节将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关于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就居民个人的一生看,真正有收入的工作 年龄只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工作前的儿童与读书求 学时代,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消费,而且还要进行 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以后的时间,虽然在大多数 国家能够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但通常也会伴随收入 水平的明显降低。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与消费平滑化之 间的矛盾,只能通过储蓄来解决。即在收入高的年份进 行积蓄以备未来之用,在无收入或收入降低的年份通过 借贷消费或动用储蓄以实现消费的平滑。因而,实现跨 时效用最大化是居民选择资产的首要目的。
(一)居民购置金融资产的目的 由于行为是动机的体现,因而,分析居民的金融资产
选择行为,首先要研究居民拥有金融资产的目的。在现 代经济理论看来,居民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消费 效用最大化,资产选择行为只不过是获取最大消费效用 的中间过程,因而要服从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最终准则。 按照这个准则,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居民选择金融资产 应该体现下述三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