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阅读心理学视角下的“一目十行”现象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23,16(3):216-223阅读心理学视角下的“一目十行”现象闫国利1,2宋子明1,2,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300387;3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烟台264025)摘要“一目十行”指阅读速度极快,一眼能看十行文字。
人们阅读时真的能“一目十行”吗?科学地认识该问题,对于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阅读心理学视角来看,“一目十行”可以形容阅读速度快,但是描述人们阅读时能做到“一目十行”,是不科学的。
结合当代阅读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发现,文章从阅读时的眼睛运动特点、一次注视获取的有效信息范围两个方面分析了“一目十行”不科学的内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从遗觉像、略读、快速阅读三个方面分析了阅读中所谓的“一目十行”现象,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一目十行;眼动;阅读知觉广度DOI 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3.0031阅读中的“一目十行”现象“一目十行”指阅读时看书速度极快,一眼能看十行文字(现代汉语词典,2012)。
在史书典籍中有大量关于“一目十行”的记载,如南宋诗人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二》中的诗句“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载:“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梁书·简文帝纪》载:“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古代文字的排版方式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为什么称为一目十行呢?因为古代的“列”,即为“行”。
《汉语大词典》(2001)中释“行,列也”。
在现代的新闻中也不乏有速读冠军的报道,如六次“世界速读”冠军Jones 能在47分钟内读完最新版的《哈利波特》(World Speed Reading Council,2008)。
“一目十行”真的是指一眼能看十行文字还是仅形容看书速度快呢?虽然“一目十行”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和描述,但直到现在,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字号、间距影响数字阅读体验的年龄差异研究
2018年第8期(No.8.2018)97·工作研究·字号、间距影响数字阅读体验的年龄差异研究*侯冠华1 宁维宁2 董 华2(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上海 200009; 2.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上海 200009)〔摘 要〕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字号、间距是否同样适用于年轻人?文章针对该问题做了实验研究,采用组间实验设计,测量可用性、视觉舒适度、疲劳度,并记录眼动数据。
结果,老年组的可用性、视觉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年轻组,视觉疲劳度差异不显著;实验中注视点个数与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瞳孔面积在部分材料中有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主观评价的灵敏度高于客观指标,两个群体对字号和间距的需求差异显著。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用户体验 数字阅读 可用性 字号 年龄差异〔中图法分类号〕G250.76〔引用本文格式〕侯冠华,宁维宁,董华.字号、间距影响数字阅读体验的年龄差异研究[J].图书馆,2018(8):97—102.1 引言数字阅读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碎片化时间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小说、微信、新闻。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元素就是文字的字号、间距[1-2],然而在数字阅读产品设计实践中,设计师经常依靠主观经验做设计,由此产生很多问题,如老年人在经历视力衰退后,在识别同样字号的文字时,比年轻人困难[3]。
近年来,学者们开展了很多关于老年人数字阅读的研究,如王琳等提出了适合老年人手机阅读的字间距和行间距[4],赵超从包容性的视角,提出了老龄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5],肖雪提出应加强老年人数字阅读文本的搜寻和选择行为以及数字阅读过程的探索研究[6]。
但数字阅读需求的年龄差异比较研究还有待深入,虽然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相关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反应速度[7]、记忆力[8]等与认知老化相关的课题。
文章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不同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组合的阅读体验做量化评估,比较年轻人与老年人在不同字号、间距组合中的数字阅读体验差异。
眼动研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基于阅读障碍眼动研究的分析
眼动研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基于阅读障碍眼动研究的分析摘要国内外研究者基于生物、认知和社会三方面对阅读障碍进行分析与解释,形成了阅读障碍成因的“三角”图谱。
以此作为阅读障碍眼动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眼动研究结果及指标的分析,探讨读障碍的内在机制与特质。
分析特殊教育对象和正常受教育者存在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进一步提出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特殊教育,阅读障碍,眼动研究。
1.引言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针对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其他身体残疾而导致的学习障碍研究日显突出。
特殊教育如何实现教育效率最大化,Winzer (1993)提出了特殊教育与正常教育需要进行融合,用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构建理想化的特殊教育模式,以使受教育者更多地享受平等的教育和心理的发展环境。
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实现零拒绝,主张每个人都应享受包含教育过程、物理环境以及主流社会的生活。
然而,有研究者(Cook,Semreel&Gerber,1999)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特殊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与环境,一味地强调与正常教育的融合还缺乏实证的依据。
站在不同的视角,每一个争论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19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实验技术在特殊被试研究中的应用。
眼动仪是用来实时记录阅读过程的最有效的研究技术之一,它通过直接测量人在阅读加工过程中眼睛的运动轨迹去反映人的注意及内部加工机制。
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的阅读障碍眼动研究的文献,也有研究者对阅读障碍中的眼动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陈庆荣,邓铸,2005,2006;罗璇,2012),但仍存在有几点不足:首先,没有从优化特殊教育视角进行分析,而阅读障碍研究最终目的应该回归到教育效率的提高;其次,阅读障碍发生原因与机制的探讨视角较为单一。
本文根据阅读障碍中眼动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其进行分类评析,以期寻找规律,找出特殊被试阅读过程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有针对性地从优化特殊教育目的出发提出相关建议。
语言阅读理解中的眼动研究
语言阅读理解中的眼动研究作者:赵友志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01期摘要:人类的语言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眼动记录可以解释这一复杂过程的诸多细节信息。
本文主要围绕阅读理解中的眼动,介绍了有关此方面的一些历史上的争论,以及当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眼动的研究在语言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眼动;注视;眼跳;阅读理解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1-0118-04语言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视觉、注意、语言和眼动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
我们知道。
对于阅读理解的测量可分下线测量和上线测量两类。
比如,对文章回忆率的测量就是一种下线测量,但回忆仅仅是理解的最后—个步骤,这种检测方法不可避免地遗失掉了阅读理解前期过程的细节。
上线的阅读测量就可以弥补回忆这种下线测量的不足。
上线测量主要包括阅读时间测量和眼动记录两种。
眼动记录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阅读理解的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测量阅读中的多种加工过程(比如视觉的或语音的加工。
注意的转移,等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除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理解过程。
限动测量的主要优点有二:首先。
如上所述,它是—种实时测量,依存于整个阅读过程本身,追随着阅读中注意的每一点细微变化;其次。
它是非干扰性的,通过各种结构精密的眼动记录仪来进行记录,对读者的正常阅读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阅读理解的服动记录方面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目的一方面在于粗略介绍眼动实验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藉此了解认知科学在语言阅读理解领域的进展。
一、眼动的生理基础和基本形式眼球可以被视为一个悬置于柔软脂肪组织之中(眼窝)的球体,它除了在相互垂直的X轴、Y轴、Z轴方向转动之外。
也能产生轻微的移位。
控制眼球的眼外肌主要有3对,分别是: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眼球的每一个运动都是一组眼外肌的协调和颉颃作用平衡的结果。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主要眼动指标是研究眼动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人眼在阅读过程中的注视、扫视和注视停留等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处理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对主要的眼动指标进行评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眼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个常见的眼动指标是注视次数。
注视次数指的是眼睛在阅读过程中停留在某个位置的次数。
通常来说,注视次数与信息的处理负荷有关。
当阅读材料难度较高,信息较为复杂时,注视次数会相应增加。
而当阅读材料易于理解,信息较为简单时,注视次数则相对较少。
因此,注视次数可以反映出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
注视停留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眼动指标。
注视停留时间指的是眼睛在阅读过程中停留在某个位置的时间长短。
注视停留时间较长的位置通常意味着此处的信息对阅读者来说较为重要,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处理和理解。
而注视停留时间较短的位置则可能是辅助性的信息,阅读者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处理。
因此,注视停留时间可以反映出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重要性和认知加工的深度。
扫视路径也是一个常见的眼动指标。
扫视路径指的是眼睛在阅读过程中移动的轨迹。
通过分析扫视路径,可以了解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和信息获取策略。
一般来说,阅读过程中会出现正向扫视和回溯扫视两种类型。
正向扫视是指眼睛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移动,用于获取新的信息。
而回溯扫视则是指眼睛在阅读过程中向前回溯,重新阅读之前的信息。
通过分析扫视路径,可以了解阅读者的信息处理策略和阅读效率。
眼动指标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因素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将眼动数据与阅读理解成绩进行比较,以探究眼动指标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
主要眼动指标是研究眼动数据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注视次数、注视停留时间、扫视路径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揭示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处理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阅读过程,提高阅读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来自眼动的证据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来自眼动的证据白柳;程晓云;李韵静;王梦轩;黄有玉;闫国利【摘要】采用自然实验法,选取小学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按照是否参加快速阅读训练将其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结果表明:经过快速阅读训练,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有效读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用眼动仪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情况的记录分析,结果发现:快速阅读训练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快速阅读训练能有效减少阅读时的注视次数,同时缩短平均注视时间,减少眼跳次数和回视次数.【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年(卷),期】2014(015)003【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三年级学生;快速阅读;眼动【作者】白柳;程晓云;李韵静;王梦轩;黄有玉;闫国利【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小学中学;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一)快速阅读的含义快速阅读是指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快速阅读要求读者不仅具有较快的速度,还要保证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
因此,快速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性的浏览,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运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可以把快速阅读解释为:将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组块化的方式进行快速提取并加工的过程。
所谓组块化,就是以组块为单位处理信息,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词组,单句或多句,一行或几行文字内容等。
组块的划分与阅读者的已有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快速阅读训练的理论解释古德曼(K.S.Goodmen)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模式。
他认为阅读不是对字词知觉并进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根据阅读者本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有选择性地提取并加工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的过程。
眼动研究简介共68页文档
主要内容
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 常用眼动指标及其意义 眼动研究范式 眼动技术的学习
一、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
眼动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
Edmund Huey’s Eye Tracker (1898)
Huey (1898) 采用橡皮膏将一个杠杆连接在眼球上,首 次记录了被试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
移动窗口范式
X 妹每天 X X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每天晚 X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天晚上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晚上练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X 上练习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X X 练习书 X X *
机械记录法
目前采用的记录方法:
电流记录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 电磁感应法:精度最高,主要用于动物 角膜反射法:精度高,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
今天常见的眼动仪
SMI系列
EyeLink系列
Tobii 系列
二、应用研究常用眼动指标
在眼动技术的应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指标主要有:
基本指标:注视点、扫视、回视、瞳孔直径等 合成指标:凝视时间、扫描路径等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二、应用研究常用眼动指标(续)
词汇加工与视觉特征在中文阅读眼动控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 : 中文 阅 读 ; 无心阅读 ; 消失文本 ; 眼 动
1 引 言
视 角大 小对 读 者眼跳 幅 度 、再 注视 和跳 读事 件 的影
响却 十 分 明显 _ 】 驯, 这 表 明在 一 定 范 围 内文 本 的视 觉 因素 对 中文 阅读 眼动模 式 的影 响程度甚 于西文 阅 读。
摘
要: 实 验 采 用 消失 文 本 范 式 考 察 不 同消 失 单 元 对 句 子 阅读 和 无 心 阅读 眼动 模 式 的 影 响 , 进 而 推 测 词 汇 加 工 与 视觉 特 征 对 中 文
读 者 眼动 过 程 的影 响 。结 果 发 现 : ( 1 ) 相 对 于 无 心 阅读 , 句 子 阅读 时读 者 花 费较 长 的 总 阅 读 时 间 , 但 在 无 心 阅读 中单 个 注 视 的 持 续 时 间较 长 , 注视次数较少 , 眼跳 幅 度 较 长 ; ( 2 ) 消失单元 对句子阅读和无心 阅读的影响模式不 同, 消 失文 本 不 会 导 致 句 子 阅读 任 务 总 阅读 时 间 的 增 加 , 但 却 严 重 影 响无 心 阅 读 的 总 阅读 时 间 , 不 同消 失 单 元 对 句 子 阅 读 眼 动 模 式 的影 响 不 明 显 ; 但 相 对 于 注 视 词 消 失, 注 视 字 消 失 导 致 无 心 阅读 中较 长 的平 均 注 视 时 间 、 较 多 的注 视 次 数 和 较 长 的基 于 词 的平 均 凝 视 时 问 。 综合这些结果可知 。 视 觉
并 不 能影 响相 对单 位 的眼跳 幅度 ( 以字符 数量 为 单
位) [ 1 6 - 1 8 ] 。 这 是 因为无 论 字符 多 大 。词 间 空格 都 能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
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一、本文概述《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阅读过程中眼动轨迹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
眼动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读者在阅读时的眼球运动数据,揭示了阅读理解的内部机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眼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眼动数据在阅读理解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注视点的位置、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指标如何反映读者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水平。
文章总结了眼动研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深入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眼动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追踪和记录眼球运动轨迹的科学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基于眼球表面的反射光线变化来捕捉眼球的微小运动。
眼动追踪设备通常会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来照射眼球,并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这些光线在眼球表面的反射图像。
眼动追踪设备的核心部分是图像传感器和算法处理单元。
图像传感器负责捕捉眼球表面的反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算法处理单元则负责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出眼球运动的轨迹和参数。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记录读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包括注视点、眼跳和扫视等。
通过分析这些眼动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方式和阅读策略,从而揭示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
眼动追踪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眼动追踪设备时,需要考虑其采样率、分辨率和校准精度等参数。
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如光照条件、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眼动追踪技术为阅读理解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眼动追踪技术在阅读理解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阅读理解过程的眼动研究眼动研究在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关言语影响老年人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收稿日期:2020–12–07 *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JX17-009)。 通讯作者:吴 捷,E-mail:babaluosha@。
字、词的识别加工在中文阅读眼动控制中的作用:来自消失文本方面的证据
字、词的识别加工在中文阅读眼动控制中的作用:来自消失文本方面的证据刘志方;刘妮娜;仝文【摘要】实验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操纵注视点上字、词消失单元和呈现时间,探讨字词视觉呈现、字词识别加工对中文阅读眼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严重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单字消失、单词消失与双字消失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没有差别;各消失条件都导致较多回视次数;相对于其他消失条件,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导致较多的再注视词数.(2)12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会通过取消部分眼跳的方式导致注视持续时间的增加,字消失单元(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迫使读者取消部分词内再注视眼跳.综合两种延迟时间下各消失文本的数据可见,字识别和词汇识别相互影响,词在中文阅读的词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心理与行为研究》【年(卷),期】2014(012)002【总页数】6页(P182-187)【关键词】中文阅读;消失文本;眼动;字词识别【作者】刘志方;刘妮娜;仝文【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心理系暨研究所,宁波31521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21 引言读者通过一系列的眼动事件(注视和眼跳)完成阅读任务。
在注视中,读者首先获取某处文字的视觉信息,继而在已获取视觉信息的基础提取相应文字的词汇、语义信息;眼跳导致读者进而加工其他区域的文字信息,以最终完成对句子和篇章意义的整合和理解(Rayner,1998)。
显然文本视觉特征,文字、词汇信息提取和句子整合、篇章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眼动过程。
但鉴于句子与篇章理解等高级认知过程难以操控,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的视觉特征和词汇识别加工过程如何影响读者的眼动过程;研究者曾提出多个观点用于解释阅读中的眼动过程,早期的观点并没有考虑词汇识别在眼动控制中作用(Reichle,Pollatsek,Fisher,&Rayner,1998)。
当前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述评
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认知加工过程, 阅读的眼动 研究已经有 100 多年的历史了。通过眼动研究, 研 究者可以在比较自然的阅读条件下获得被试对文章 信息加工时的眼动数据, 并将眼动数据与认知过程 对应起来, 它为阅读研究提供了一个比命名法、词 汇判断法等更具有生态学效度的变量 。 [1,2] 大 量 的 研究结果表明, 读者的注视模式与文章的词汇、语 义和句法特征有着十分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当前, 眼动记录技术和眼动数据的分析技术都获得了长足 的发展, 眼动分析法也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了阅读研 究中 [3]。
回视路径时间 ( regression- path duration) 指的 是从某区域的首次注视开始到最早一次从这一区域 向右的运动之前的所有注视时间之和。在图 1 中, 对 “张 玲 ” 一 词 的 回 视 路 径 时 间 为 ( 6) 、 ( 7) 、 ( 8) 、 ( 9) 注视时间的总和。它包含了从首次注视 到向右注视之前的所有注视活动, 是反映后期加工 的良好指标, 在分析句子的精细加工过程的研究 中, 这一指标非常有用 。 [7,12,13] 在图 1 的例句中, 读 者在读到 “张玲”时, 遇到了理解上的困难, 出现 选择性回视。这一区域的回视路径时间比它的首次 注视和总注视时间更能反映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效应。 2.1.2 重读时间
第 二 遍 阅 读 时 间 ( second pass reading time) 是指在阅读者某个区域进行第一遍阅读之后, 注视 点再回到该区域与注视点再次离开该区域之间所有 注视时间之和。它反映了对信息进行后期加工的时 间。图 1 中, 对区域 “扣留”的第二遍阅读时间为 200ms。 2.4 总阅读时间
收稿日期: 2006- 8- 14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01JAZJDXLX003、02JAZJDXLX003 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 作者简介: 张仙峰,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硕士。Email: springs889@hotmail.com。
中央凹词频不影响汉语老年读者副中央凹字N + 2的预视
DOI: 10.12677/ap.2021.112037
328
心理学进展
吴捷 等
了青年和老年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青年人的右侧知觉广度是两个词,而老年人是一个词,这 表明老年人的预视范围缩小了。随后,研究者操纵了副中央凹词 N + 1 的预视类型以考察老年人从副中 央凹获取的预视信息量是否减少,结果发现,老年人从注视词右侧词 N + 1 上获得的预视信息量显著少 于青年读者。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预加工能力仍然保存完好(Choi, Lowder, Ferreira, Swaab, & Henderson, 2017; Risse & Kliegl, 2011; Whitford & Titone, 2016)。如 Risse 和 Kliegl (2011)采用边界范式比 较了拼音文字老年读者和青年读者对注视词右侧词 N + 2 的预视情况,发现与青年人相似,老年人也能 获得词 N + 2 的预视信息,预视量也没有减少。汉语阅读的相关研究也发现,老年人的知觉广度与青年 人不存在显著差异(Xie, Wang, Hao, Zhang, & Warrington, 2020),说明他们右侧的预加工范围可能是相似 的。Choi 等人(2017)考察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对副中央凹词 N + 1 的预视,也没有发现预视量上的年龄差异。 综上可知,老年人从副中央凹获取的预视量是否减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跟踪和记录眼球在阅读过程中的运动,可以揭示阅读者的注意力分配、认知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特征。
在眼动研究中,有几个主要的眼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评估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和认知效率等因素。
眼动指标中最常用的是注视点和注视持续时间。
注视点是指眼球在特定位置停留的时间,而注视持续时间是指眼球在一个特定位置停留的时间长度。
通过分析注视点和注视持续时间的分布,可以了解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加工情况。
通常,注视点和注视持续时间较长的位置意味着阅读者对该位置的内容更感兴趣或更加复杂,而注视点和注视持续时间较短的位置则可能是对内容的快速扫视或跳跃。
另一个重要的眼动指标是扫视跳数和扫视长度。
扫视跳数是指眼球在阅读过程中跳跃的次数,扫视长度则是指每次扫视的距离。
通过分析扫视跳数和扫视长度的分布,可以了解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策略。
通常,扫视跳数较多和扫视长度较长的阅读者倾向于进行细致的信息处理和深入的理解,而扫视跳数较少和扫视长度较短的阅读者则更注重获取整体概览和快速浏览。
除了注视点、注视持续时间、扫视跳数和扫视长度,还有一些其他的眼动指标也被广泛用于评估阅读过程中的认知特征。
例如,回眸次数和回眸持续时间指的是眼球在阅读过程中返回之前读过的位置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回眸次数和回眸持续时间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对之前内容的理解或对之前信息的再加工。
另外,眼跳次数和眼跳长度是指眼球在阅读过程中跳过一些位置的次数和距离。
眼跳次数和眼跳长度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对某些内容的忽略或跳跃。
眼动技术提供了研究阅读过程中认知特征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注视点、注视持续时间、扫视跳数、扫视长度、回眸次数、回眸持续时间、眼跳次数和眼跳长度等眼动指标,可以深入了解阅读者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加工和理解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眼动指标的评价和解释有助于揭示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和认知效率等因素,进而为阅读教学和阅读障碍研究提供依据,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障碍的干预。
眼动技术在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中的应用
眼动技术在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中的应用
王钠;童梅玲
【期刊名称】《教育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24(12)2
【摘要】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阅读技能的学习障碍,它会导致儿童阅读能力低下,并对其身心健康及远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眼动技术可以通过捕捉阅读过程中的眼动信息来客观分析阅读者的阅读过程和认知特点。
该文对眼动技术在研究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认知特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160-165)
【作者】王钠;童梅玲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词边界信息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朗读和默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2.视觉复杂性和字间距调节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拥挤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
3.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短文阅读眼动研究
4.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眼动研究及干预
5.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英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间空格对汉语母语者和二语者拼音文本阅读的影响——基于眼动的证据
词间空格对汉语母语者和二语者拼音文本阅读的影响——基
于眼动的证据
江新;张嫚;龚伶俐
【期刊名称】《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研究采用眼动跟踪技术考察词间空格对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拼音文本阅读的影响。
实验以中国大学生和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为被试,收集他们阅读三种不同空格条件(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无空格)的汉语拼音句子的眼动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空格条件相比,词间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的注视时间短,注视次数少,首次注视位置距离词中心近;母语者在词间空格和字间空格条件下阅读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语学习者阅读词间空格文本的阅读效率大于字间空格文本;词间空格对于印欧语母语者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泰语母语者。
这些结果表明,词间空格对汉语二语者有促进作用,词间空格的促进作用受母语文字背景的影响。
【总页数】11页(P45-55)
【作者】江新;张嫚;龚伶俐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3
【相关文献】
1.词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基于眼动研究的元分析
2.拼音对汉语二语初学者汉语阅读作用的眼动追踪研究
3.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阅读中语块加工优势的眼动研究
4.“边听边读”输入对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5.文本强化与输入模态对汉语二语动名搭配类语块学习和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作为一种直接、客观的测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对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进行定义、作用、现状分析以及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眼动轨迹:阅读过程中,眼动轨迹反映读者在阅读文本时的视线移动路径。
通过分析眼动轨迹,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认知风格等信息。
注视点:注视点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线停留的位置。
通过分析不同文本条件下读者的注视点分布,可以揭示读者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过程。
眼跳:眼跳是指视线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向另一个注视点的过程。
眼跳距离与注视点间的关系可以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信息组织方式等信息。
瞳孔直径:瞳孔直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生理反应。
通过测量瞳孔直径,可以了解读者的认知状态、情绪反应等信息。
近年来,随着眼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眼动指标应用于阅读研究领域。
其中,眼动轨迹和注视点是应用最广泛的两项指标。
例如,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性别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的眼动轨迹和注视点数据,发现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瞳孔直径、眼跳等指标在阅读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使用眼动指标来探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信息处理方式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学、数据解读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眼动指标的选取和解读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实验设计的质量和严谨性也是影响研究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评述阅读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眼动指标——眼动轨迹和注视点。
我们将阐述这两项指标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总结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眼动轨迹是阅读过程中读者视线移动的轨迹,反映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风格。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_吴迪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吴 迪 舒 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 100875) 摘 要 眼动技术在英文阅读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探测阅读活动中的即时加工过程。
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眼动技术的应用还刚刚起步。
文章讨论了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眼脑距离问题、知觉广度问题、阅读研究中眼动分析指标的选择问题等,希望能对没有进行过眼动基础问题研究的中文阅读研究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眼动技术,眼脑距离,知觉广度,阅读分类号B841.41 前 言 每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来自眼睛。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通过直接观察眼球运动直接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例如,在本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人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使用肉眼观察眼动来研究广告心理学[1]。
现在通常用照相技术和眼动仪对眼动进行分析研究[2]。
心理学家认为眼球运动是视觉过程的直接反应,并且反映了多种人类认知活动,受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眼球的运动与注意、预期、记忆、推理、阅读等认知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
有关阅读中眼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Lamare和Jaral 以及Heuy 的工作[2]。
此后,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眼动中注视点的顺序和眼跳动来了解阅读背后的知觉过程。
近20多年,由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眼动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把眼动作为人阅读过程的指示器。
眼动记录是一种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过程,与心理学中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2]。
然而,由于阅读过程的复杂性,眼动记录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呢?研究者已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对于眼球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这些探索的结果还主要是来自西方心理学家工作。
2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眼球运动和认知活动有基本对应关系。
任务难度越大,认知因素就越多地参与、塑造并决定了低水平、反射性的眼球运动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9)0420063267中图分类号:B84211 文献标识码:A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3吴 捷1 刘志方2 胡晏雯2(11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天津 300074;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摘 要: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通过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老年阅读者从视觉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的必要呈现时间。
实验一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视觉刺激必要呈现时间在120ms 以后。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消失时间设置为120ms 、140ms 、160ms 、180ms 和200ms 。
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必要延迟时间是200ms ,结果支持眼动控制理论中认知控制模型。
关键词:消失文本;眼动;老年人阅读;信息提取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7JAX LX 012),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Z D200731).通讯作者:吴捷,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副所长.E 2mail :wujie @1 引言人们在注视过程中获取新信息,而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加工系统以及待建构文本意义的心理表征[1]。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理论模型对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进行了解释,它们分别是:最小控制模型、视觉控制模型以及认知控制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前两种理论模型逐步显示出各自的缺陷。
认知控制模型以E 2Z 和SWIFT 模型[2]为代表,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的支持。
E 2Z 读者模型和SWIFT 模型是解释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活动的两个最著名的模型。
这些模型认为,阅读过程中,眼睛注视的长短和眼跳活动是由诸如词频、句子的合理性和词的预测性等与人的认知活动相关的因素决定的。
消失文本正是在支持认知控制模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研究范式[3,4]。
国外学者使用消失文本范式发现大学生在最初的50~60毫秒即可获得正常阅读所需要的信息[1]。
闫国利等人[5]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以词为单位的消失文本范式,探讨了影响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当读者所注视的双字词在80ms后消失不会影响其正常阅读。
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老年人在消失文本的阅读进行研究。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由于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资源的缺乏,所以表现出在多种认知功能衰退。
申继亮等人研究发现,在认知老化过程中存在“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的层级关系[6]。
Salthouse和Park [7]等也发现,工作记忆的大部分年龄差异都可以由加工速度来解释。
归纳以往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认知功能的衰退有着强大的生物性基础[8],感觉功能最先随年龄增长衰退,继而加工速度衰退,最后是工作记忆的衰退。
本论文的研究假设是,眼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的认知操作特征。
因为老年人认知老化现象的存在,所以在老年人的的眼动特征上会反映出来。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足够的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2 实验一211 被试被试为12名年龄在54到68之间的退休老年人,其中男性6名,女性6名。
他们年龄为5815±4107岁,受教育年限为15108±1108年,其中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有1人,接受过大专教育的7人,大本教育的4人。
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
212 实验材料为避免句子本身的因素对被试的眼动行为造成影响,请2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句子的难度进行5点评定,分值越高,难度越大。
结果选取了分值在1~2的句子作为实验句,其平均值为1138(1代表非常简单,5代表非常难)。
实验的正式材料为66个句子,平均每个实验条件下11个句子。
每个句子均36由5或6个双字词组成。
为考察被试是否认真阅读句子,实验还包括20个阅读理解判断题;为确保被试理解并熟悉实验过程,正式实验前先进行6个句子的练习,其中穿插有3个判断题。
21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单因素(延迟时间:40ms、60ms、80 ms、100ms、120ms、控制组)被试内设计,6种延迟条件采用拉丁方排列,呈现顺序在被试间平衡。
实验采用消失文本实验范式:消失窗口为一个词,如图1所示:在阅读过程中,当被试注视某个单词时(a),不论注视点落在该词的首字还是尾字上,它都会在被试注视特定的时间(40ms、60ms、80ms、100ms、120ms)后以词为单位消失(b),直到被试进行眼跳。
控制条件下,汉字或词并不消失,与正常阅读相同。
在消失文本的不同条件下,被注视到的词呈现的时间不同。
考察在哪种呈现时间条件下的眼动指标与控制条件下的眼动指标没有差异,就可以找到读者能够在多长时间内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正常阅读。
(a)垃圾通道需要及时清理。
[注视开始]3(b)通道需要及时清理。
[注视40Π60Π80Π100Π120ms之后]3(c)垃圾通道需要及时清理。
[下一个注视开始]3(d)垃圾通道 及时清理。
[注视40Π60Π80Π100Π120ms之后]3图1 消失窗口为双字词时示意图214 实验仪器和实验程序实验采用加拿大SR公司生产的Eyelink2000型眼动记录仪,呈现材料并记录被试的眼动。
实验过程中眼动记录仪的采样频率为1000次Π秒,被试机屏幕刷新频率为150H z,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被试距离屏幕90cm。
在2°视角内可以看到2个汉字。
实验句子随机呈现在被试机屏幕正中央。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将头部放置在眼动仪的头托上,要求尽量不要移动头部。
呈现指导语后,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结束后,先呈现练习句,待确定被试理解实验过程后进行正式实验。
主试记录被试反应,每读完2句话,被试按照主试的提示重新校准眼动仪,每次校准达到良好“G ood”级水平以后开始呈现句子。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5分钟。
215 数据处理和分析本实验所采用的是以句子为单位的整体测量(global measure)指标,包括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距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阅读速度。
下面是对这几个指标的说明:平均注视时间:读者在某个区域内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单位:毫秒)。
平均眼跳距离:两次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单位:度)。
注视次数:读者在某个区域内所有注视点的个数。
总注视时间:读者对整个句子的所有注视时间之和(单位:毫秒)。
阅读速度:读者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汉字个数(单位:字Π分钟)。
216 结果实验的全部数据用SPSS1310和SR公司提供的眼动分析软件“Data Viewer”进行分析。
所有被试对判断题回答的正确率为9319%,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三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各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对于平均注视时间,消失条件的主效应显著, F(5,55)=3109,p<0105。
事后检验发现,控制条件与80ms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p=01067。
控制条件和其他延迟条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s<0105,各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对于平均眼跳距离,消失条件的主效应显著, F(5,55)=9188,p<01001。
事后检验发现,控制条件和其他条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s<0105,各个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对于注视次数,消失条件的主效应不显著, F(5,55)=1118,p<0105。
对于总注视时间,消失条件的主效应显著,46F(5,55)=4105,p<0105。
事后检验表明,控制条件与80ms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p<01074。
控制条件和其他延迟条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s<0105,各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对于阅读速度,消失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5,55)表1 实验一各消失条件下整体分析眼动指标均值与标准差消失条件控制40ms60ms80ms100ms120ms 平均注视时间239255256255253261 (单位:ms)(2811)(3211)(3913)(4319)(3817)(4615)眼跳距离219313313313313312 (单位:度)(0131)(0138)(0136)(0144)(0138)(0142)注视次数91310151016101210151010(3164)(3165)(4169)(4127)(4129)(3195)总注视时间311137533808353937023646 (单位:ms)(123911)(162419)(180010)(148012)(154913)(164412)阅读速度249209215223213224 (单位:字Π分钟)(8916)(9116)(9716)(9314)(8310)(8913)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5177,p<01001。
事后检验表明,控制条件和消失条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s<0105,各延迟条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17 讨论在实验一的结果中,研究者发现除了注视次数外,其他的眼动指标的消失条件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
随着消失条件中延迟时间的增加,虽然这些眼动指标都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但是事后检验发现,控制条件和其他消失条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者边缘显著的水平。
这些结果表明,消失文本确实影响了老年被试的阅读过程,在消失条件120ms之内的延迟时间不足以保证老年被试的正常阅读。
因此,研究者将下一个实验中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扩展到200ms,详细情况请见实验二。
3 实验二311 被试被试为14名年龄在56到63之间的退休老年人,其中男性6名,女性8名;他们年龄为5817±2119岁,受教育年限为14114±1170年,其中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有5人,接受过大专教育的6人,大本教育的3人。
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可获得人民币30元的报酬。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被试的年龄、受教育年限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s<0105。
312 实验设计除了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改为120ms、140ms、160ms、180ms和200ms外,其他方面均与实验一相同。
313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314 实验仪器与实验过程同实验一。
315 数据处理和分析同实验一。
316 结果所有被试对判断题回答的正确率为9412%,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三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各个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对于平均注视时间,消失条件的主效应显著, F(5,65)=9198,p<0105。
事后检验发现,除200ms延迟条件外,控制条件和其他延迟条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s<0105。
除180ms的消失条件外,200ms 的延迟消失条件与其他的消失条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s<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