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_莫秀锋

合集下载

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

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

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作者:莫秀锋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07期【摘要】面对儿童挑战规则的不当行为,教育者适当使用惩罚行为策略,有利于维持教育理性,提升教育价值。

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主要包括移走策略、合理后果策略、身体限制策略和情境补救策略。

在使用惩罚策略时,教育者首先应该确认儿童已经接收到有关规则的言语信息。

在确认儿童是故意破坏规则后,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个性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惩罚教育策略。

【关键词】冲突情境;惩罚教育;惩罚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25-03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关系。

〔1〕在正常情况下,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帮助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冲突情境中,由于双方的体力悬殊和成人的权威意识,儿童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教师、家长情绪失控而导致儿童受到严重伤害的案件时有所闻。

其中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初衷是基于父母之爱和教师之爱对儿童进行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由于屡屡受挫而“爱之深,责之切”,最终情绪失控,导致悲剧发生。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者在爱儿童的前提下,当儿童出现破坏规则的不当行为时,还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惩罚行为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教育价值。

一、惩罚教育的主要行为策略1.移走策略所谓移走策略,是指及时将儿童与引发其试探、挑战行为的刺激物分开,以确保儿童安全和顺利执行学习任务。

根据移走的具体对象不同,移走策略包含“移物”策略和“移人”策略两方面。

当引发儿童试探、挑战行为的刺激物便于移动时,教育者通常可以采用“移物”策略。

例如,尽管已经知道不能玩剪刀,乐乐还是找到了一把剪刀摆弄起来。

出于安全考虑,这时教育者可以直接采用“移物”策略,找个机会将剪刀藏起来。

凡是儿童正在摆弄不适合其年龄特征的危险小件物品时,教育者都可以采用“移物”策略,移走刺激物,然后再以亲切清晰的言语信息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不打不骂,如何惩罚孩子最有效

不打不骂,如何惩罚孩子最有效

不打不骂,如何惩罚孩子最有效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打骂往往被视为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直接和有效方法。

然而,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打骂不仅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应该如何实施有效的惩罚,既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又能避免对他们的伤害呢?本文将探讨不打不骂下的有效惩罚策略。

理解惩罚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惩罚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对孩子的身体或心理造成伤害,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责任感,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后果。

因此,惩罚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而非报复行为。

设立清晰的规则和后果有效的惩罚建立在清晰的规则和预设后果的基础上。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明确违规的后果。

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事先了解期望行为,还能在犯错时提醒他们此前已经同意的约定。

使用非暴力的纪律手段时间暂停(Timeout):对于年幼的孩子,当他们行为不当时,可以让他们独自在一个没有玩具和干扰的安静角落里静坐几分钟。

这不是为了隔离他们,而是让他们有机会冷静下来,思考— 1 —自己的行为。

剥夺特权: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暂时剥夺他们的某些特权,如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参加某个乐趣活动的机会,以此作为违规行为的后果。

自然后果: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而不是人为地制造后果。

例如,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就可能会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

逻辑后果:逻辑后果是与孩子的错误行为直接相关的后果。

例如,如果孩子弄乱了房间,他们应该负责打扫干净。

强调沟通和反思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因此惩罚之后的沟通和反思非常重要。

与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指导他们理解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以及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在执行惩罚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坚持规则,对所有孩子使用相同的标准,并确保惩罚与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

儿童成长中的惩罚方式如何正确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

儿童成长中的惩罚方式如何正确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

儿童成长中的惩罚方式如何正确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惩罚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惩罚孩子时,不恰当的方式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地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成为了教育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成长中的惩罚方式,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建议。

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之前,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

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对某种需求的反应,例如注意力、挫折或情感的需求。

因此,教育者应该尽力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仅仅是盲目地惩罚。

二、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束为了正确惩罚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需要首先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并且能够让孩子理解。

教育者在制定规则时,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并与孩子进行积极沟通,确保他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使用适当的惩罚方式当孩子违反规则或展示不当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鼓励他们改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当惩罚方式:1. 负面反馈:例如口头批评、严肃的表情、禁止某种特权或活动等。

这种方式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2. 体罚的替代方式:体罚是一种不被推荐的惩罚方式,教育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反,可以使用一些替代方式,例如时间管理、分配家务或者安排额外的学习任务等。

这些方式能够让孩子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3. 后果教育:当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他人或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后果时,可以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影响。

例如,如果孩子因为不听话而导致玩具破损,可以要求他们自行承担修复或赔偿的责任。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除了以上的惩罚方式,教育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公平与一致性:惩罚应该公平且一致,在相同的情况下,应对相同的行为采取相同的惩罚方式。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规则的信任和尊重。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策略被广泛运用,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策略,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奖励策略奖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可以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奖励策略:1. 赞扬和鼓励:及时、真诚地赞扬和鼓励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可以使用肯定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对幼儿的认可和鼓励。

2. 小礼物和奖励系统:适当的小礼物可以作为奖励的一种形式,但要注意礼物的选择应与教育目标相符。

此外,建立奖励系统,如星星或勋章,可以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3. 公开表扬和分享:在班级或家庭聚会上,公开表扬幼儿的优秀表现,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就和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惩罚策略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激励手段,用于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然而,惩罚策略必须谨慎使用,避免对幼儿心理和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惩罚策略:1. 时间隔离:对于幼儿的一些不当行为,可以采取时间隔离的方式,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思考和反思。

这种惩罚方式不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同时也给予他们一个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2. 约定规则和后果:在幼儿教育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应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和责任感。

3. 反思和引导: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应该与他们进行反思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后果。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改正错误行为。

三、奖励与惩罚的平衡在幼儿教育中,奖励和惩罚策略应该保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种手段。

小学教育|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太好了

小学教育|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太好了

小学教育|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太好了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旨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然而,传统的惩罚方式常常效果不佳,甚至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惩罚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下面将介绍10个科学方法,以期帮助家长实施更有效的小学教育。

第一,建立规则和期望。

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规则,并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期望。

孩子应该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第二,给予正反馈。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好行为得到认可和赞赏。

第三,提供选择权。

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选择,让他们参与决策,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第四,倾听孩子的声音。

给孩子提供表达意见和感受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第五,设立适当的惩罚措施。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和以不当方式行事时,应当选择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时间限制、失去其中一种特权等。

第六,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惩罚应当与教育相结合,让孩子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和改正不良行为,而不是为了报复或伤害。

第七,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后果。

孩子在违反规则时,应当明确告知他们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后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第八,坚持一致性。

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上应当保持一致,形成统一的声音,以给孩子一个清晰、明确的指导。

第九,引导孩子分析行为后果。

当孩子犯错误时,让他们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产生的影响,以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第十,鼓励孩子反思和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错误,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采用以上科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小学教育。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这些科学方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宝宝不良行为的小小惩罚

宝宝不良行为的小小惩罚

宝宝不良行为的小小惩罚
1、温顺惩处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2、临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欢快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欢快状态转为不欢快。

3、自然惩处法: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处。

4、权利剥夺法:临时剥夺其权利对订正孩子不良行为有作用。

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 1 -。

孩子奖罚方案

孩子奖罚方案
第2篇
孩子奖罚方案
一、引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孩子奖罚方案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详细、合规的奖罚措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二、目标
1.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激发孩子自我激励,形成积极向上心态。
孩子奖罚方案
第1篇
孩子奖罚方案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理、合法、合规的孩子奖罚措施,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二、目标
1.培养孩子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惩罚措施
(1)一般违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小错误,如不及时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等,可采取以下惩罚措施:
a.口头警告,指出错误,要求改正;
b.书面检讨,让孩子反思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措施;
c.适当减少零花钱,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后果。
(2)严重违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严重错误,如抄袭、撒谎、逃学等,可采取以下惩罚措施:
五、注意事项
1.奖罚要适度,避免过度奖励或惩罚,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奖罚要注重时效性,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以增强教育效果。
3.奖罚要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切勿一刀切。
4.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本方案旨在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奖罚措施,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重要阶段。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和奖励策略被广泛运用,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对于是否应该使用惩罚和奖励策略在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的利弊,并提出一种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惩罚策略惩罚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旨在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来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

惩罚可以采用体罚、责骂、剥夺特权等形式。

然而,惩罚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惩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惩罚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抵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

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惩罚没有教育的价值。

惩罚只能告诉幼儿某种行为是错误的,但并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幼儿需要被引导和教育,而不仅仅是受到惩罚。

二、奖励策略奖励策略是通过给予幼儿奖励来鼓励和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小礼物、糖果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扬、赞许等。

奖励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积极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然而,奖励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奖励可能导致幼儿对外部奖励的依赖性过强。

当外部奖励消失时,幼儿可能失去动力和兴趣,无法自主地进行良好行为。

其次,错误的奖励方式可能培养出错误的价值观。

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不当地给予幼儿,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奖励与特定行为之间建立起不正确的联系,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三、综合教育方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我们需要采用一种综合的教育方法,既包括惩罚策略,又包括奖励策略。

首先,对于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取适度的惩罚措施。

但是,惩罚应该是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不是出于发泄情绪或权威的需要。

惩罚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具体行为,而不是对幼儿本身进行攻击。

同时,惩罚后应给予幼儿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

其次,对于良好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惩方法

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惩方法

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惩方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常常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给予儿童适当的奖惩?有效的奖惩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素质。

本文将探讨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惩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

1. 奖励鼓励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奖惩手段,可以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鼓励孩子的努力和成绩。

例如,当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或者取得了进步时,可以给予表扬、夸奖和奖励物品,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2. 清晰明确的规则在儿童教育中,制定清晰明确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引导他们形成好的习惯。

规则应当简明扼要,容易理解和遵守。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告知孩子违反规则会有相应的后果。

通过遵守规则,孩子将逐渐理解和接受正确的行为方式。

3. 后果引导后果引导是一种常见的奖惩方法,通过引导孩子认识行为后果来教育他们。

当孩子的行为符合规则和期望时,可以给予积极的后果,如表扬、鼓励或者奖励;而当孩子的行为违反规则或者产生负面后果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或者后果引导,如谈话、扣减奖励或者限制特定的行动。

4. 示范和教育家长和教育者在儿童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他们应当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还应当利用适当的教育资源,如书籍、影片等,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沟通交流与理解沟通交流是有效奖惩方法的基础。

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当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困惑,积极解答他们的疑惑,以便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

6. 灵活变通在实施奖惩方法时,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和个性,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

2023年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

2023年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

2023年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惩戒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惩戒方式的选择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式,以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

这篇文章将阐述2023年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

1. 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教师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人群,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儿童的成长。

因此,针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是切实解决小学教育中惩戒方式问题的关键。

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情商和认知水平,让他们更具敏感性和同理心,避免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偏向以及使用过激的惩戒方式。

其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规范化教育,确保教育中不出现激烈的惩罚,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相反,应该使用适量的惩戒手段,并结合奖励手段,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

2. 优化家长教育模式在家庭中,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惩戒方式的主要执行者。

如果家长所采用的惩戒方式太过严厉,或者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而无法有效惩戒,这就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结合孩子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制定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同时,需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让家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避免使用错误的惩戒方式。

3.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针对小学中惩戒方式的管理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学校德育管理团队,完善惩戒方针和管理制度,建立家校沟通机制,让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惩戒问题上形成共识,形成有效的管理。

此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知道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不将问题过于放大,并通过正面激励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

总之,小学教育中惩戒方式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幼儿说谎行为理论研究及对策的综述(正文)

对幼儿说谎行为理论研究及对策的综述(正文)

对幼儿说谎行为理论研究及对策的综述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080403024 何XX 指导教师叶xx 副教授【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人员有关于幼儿说谎行为的不同的界定,幼儿说谎行为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说谎行为的心理特点,认知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幼儿说谎行为发展与说谎认知的关系理论的综述,以及针对不同的说谎行为提出的不同的对策。

从而为学前儿童教育以及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幼儿说谎行为心理理论说谎认知关系对策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早期说谎问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1965)考察道德认知发展时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及其道德判断的研究[1]。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问题上束手无策。

事实上,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它的发展也是儿童社会化、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Bussey&Bandum,1999)。

深刻认识儿童的说谎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说谎儿童[2]。

一.关于说谎行为的不同的界定对于幼儿说谎各专家和研究学者的理解都不一样:其一,《第七版新韦氏大学生词典》(1971)将“说谎”定义为:(1)说话者出于欺骗的企图把自己了解或相信的某事硬说为不真实:(2)制造某种虚假的或可以产生误导作用的印象。

这一定义有两层意思,一是谎言的内容,即说谎者对自己事实上相信的某事声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二是说谎的动机,即企图欺骗他人。

其二,《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虚假信息。

(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给别人的错误表达。

其三,A.B.彼得罗夫斯基(1997)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表现为有意歪曲实际情况,极力让人对事实或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

[3]其四.皮亚杰认为“谎言”可以有三种定义:最基本的定义是纯粹实在论的定义:谎言即“顽皮的话”。

第二种定义是纯粹客观的定义:谎言是不符合事实的一种断言,即使儿童能辨别出这种断言是有意的错误陈述还是无意的错误陈述,都可归入“谎言”范畴。

对小学生的惩罚办法【精选文档】

对小学生的惩罚办法【精选文档】

小学怎样惩罚学生1、孤立法.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

应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2、冷处理和热处理。

“冷处理”,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激起他(她)内心的涟漪。

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他们能从教师的言行中悟出自己的失误,进行反省自纠。

“热处理”,一般运用于自我意识比较差的学生。

他们一般还未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或是明明知道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对这样的同学,就应大喝一声,当头一棒.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强火力"攻击,令其幡然醒悟,“悔过自新".3、赏识法.即夸优点.如有一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常常自以为是。

他自认为:“我会了为什么还要做?"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对此,老师针对他书读得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优点,在班里封他为“朗读大王”。

每次早读课都让他领读,他也尽心尽职。

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

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从此同,冰把他不做作业这一毛病根治了.4、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能与老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才会向老师诉说,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如有一男生,长得人高马大,较聪明,看问题比较敏锐.因其发育早,已有成人意识,渐渐地无端生出一些烦恼.近来不知怎么回事,有了急剧变化.最明显的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总找理由推托。

班主任王老师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与其促膝谈心,采用暗喻式点拨他.说他以前在老师眼里,是一只香喷喷的红苹果,现在所犯的错误就像是红苹果里钻进了一条毛毛虫。

惩罚小孩方案

惩罚小孩方案

惩罚小孩方案1. 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教育者经常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引导和纠正他们的行为。

其中,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教育孩子们认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鼓励他们改正。

然而,惩罚本身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和适当的,以确保它的有效性和教育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惩罚小孩方案,旨在帮助父母和教育者制定适合孩子们的行为管理策略。

2. 惩罚的目的和原则在制定惩罚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惩罚的目的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目的和原则:2.1 目的•教育孩子理解错误行为的后果和影响•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主动改正•建立秩序和纪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2.2 原则•公平性:惩罚应该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适当性:惩罚的方式和程度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状况。

•学习性:惩罚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以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激发他们改正的动力。

3. 惩罚小孩方案针对孩子们的不同年龄段和行为问题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惩罚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惩罚小孩方案:3.1 言语注意和讨论对于较小年龄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我们可以使用言语注意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惩罚。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他们的不恰当行为的原因和后果。

•在冷静的情况下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讨论他们的行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鼓励他们主动提出改正措施。

3.2 限制特权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如儿童和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限制特权的方式进行惩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取消或限制他们的某些特权,例如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与朋友出去玩的机会等。

•要求他们完成额外的家务或学习任务,以强调他们的错误行为带来的额外负担。

3.3 时限隔离在某些情况下,当孩子们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的安全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时,我们可能需要考虑采取时限隔离的方式进行惩罚。

以下是一些建议:•将孩子们安置在一个安全且与外界隔离的地方,例如他们的房间或特定的时间持续短暂的禁闭室。

惩罚孩子的五个科学方法快学起来

惩罚孩子的五个科学方法快学起来

惩罚孩子的五个科学方法快学起来惩罚孩子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过度的惩罚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孩子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方法来进行适度的惩罚。

下面是五个科学方法来惩罚孩子。

1.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确保孩子清楚地了解规则和后果。

与孩子合作,制定一份明确的规则清单,对于他们违反规则的行为,明确表示会有哪些惩罚措施。

同样重要的是,设定奖励机制来鼓励孩子遵守规则。

2.强化行为:科学证明,积极的强化可以改变孩子们的行为。

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奖励,如表扬、奖励或小礼物,可以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当孩子们做了正确的事情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个星星或者奖励点数,一定数量的星星或奖励点数可以换取他们喜欢的活动。

3.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当孩子犯错误时,采用惩罚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让孩子了解他们的错误所产生的后果,并且指导他们如何改正错误。

例如,如果孩子不守规矩,在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重要性之后,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改正错误的行动计划。

4.提供替代选择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孩子们会不合理地表现出不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教导孩子提供替代选择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发脾气时,教导他们调整他们的情绪,可以采用深呼吸或计数以处理自己的愤怒。

5.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行为问题。

因此,在惩罚孩子时,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此外,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对特定的惩罚措施更敏感,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改正行为。

通过采用这些科学方法来惩罚孩子,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理解行为的后果,并激励他们发展积极的行为习惯。

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成长和学习。

惩罚宝宝采用科学方法家庭教育

惩罚宝宝采用科学方法家庭教育

惩罚宝宝采用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惩处宝宝,是每个父母培育孩子、订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

俗话说得好,没有法规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处。

但惩处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处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进展。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处宝宝,下面十个方法科学又才智。

1、规劝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留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吵、吵架的缘由,并急躁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感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逼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开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案例:打架、乱丢东西……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赐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争辩制作警惕棒的缘由;惩处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示惩处的缘由;留意平安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开。

3、罚坐案例:吵闹不休、吵架……方式:在惩处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预备闹钟或时钟,计时惩处时间。

建议:惩处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惩处时间,或让孩子讲惩处多久的时间;惩处完后,让孩子说出今日被惩处的缘由。

4、帮忙做家务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方式:预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洁净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留意孩子的平安;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案例:宠爱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状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惩处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可怕、恐惊的心理);预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儿童行为矫正中惩罚技术的探讨

儿童行为矫正中惩罚技术的探讨

儿童行为矫正中惩罚技术的探讨
徐捷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下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惩罚是儿童行为矫正的一项重要方法,文章从行为矫正学的角度借助实例分析了惩罚的机制与使用策略.惩罚类型的选择主要包括过度补偿、积极练习、隔离、反应代价等,实施惩罚应注意选择好目标行为,增加可以替代的良好行为,选择有效的惩罚物,把握惩罚实施的时机,保持适当的态度与标准,考虑惩罚实施的相关问题等.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徐捷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科研处,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社区矫正中的分管分矫制度 [J], 连春亮
2.赏识教育在弱智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尝试 [J], 刘玉花
3.塑造技术在儿童行为矫正中的运用 [J], 徐捷
4.行为消失技术在儿童行为矫正中的运用 [J], 赵祥祥
5.用爱融化冰封的"星星"一腔孤勇,风雨兼程,救助自闭症儿童的十五年--专访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创始人孙梦麟 [J], 汝元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惩罚犯错孩子有方法(上)

惩罚犯错孩子有方法(上)

惩罚犯错孩子有方法(上)
佚名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

也是一种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一、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
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家长要及时原谅。

【总页数】1页(P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9.2
【相关文献】
1.惩罚并不能防止孩子再犯错 [J], 林洁莹
2.惩罚犯错孩子有方法(下) [J],
3.童年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 [J], 吴迪
4.童年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 [J], 吴迪;
5.理解犯错的孩子,理解孩子犯的错 [J], 王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一年级儿童的规则教育

论一年级儿童的规则教育

论一年级儿童的规则教育
邓泽茜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通常认为,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毫无疑问,规则意味着对个人,乃至群体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莫秀峰将规则分为三种类型:"不变的规则""适应性规则"和"临时的规则"。

普适的法律规则和道德规则,比如不能打人,不能偷东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会涉及,应属于"不变的规则"。

"适应性规则"针对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规则,
【总页数】1页(P81-81)
【作者】邓泽茜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规训抑或引领——班规视角下儿童规则教育的实践困惑与省察
2.皮亚杰儿童道
德发展理论对儿童规则教育的启示3.规训抑或引领——班规视角下儿童规则教育
的实践困惑与省察4.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规则教育策略5.家庭中儿童规则教育的
边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育儿知识】惩罚调皮的孩子要讲究策略

【育儿知识】惩罚调皮的孩子要讲究策略

【育儿知识】惩罚调皮的孩子要讲究策略
1.实施时间。

就像治疗一种疾病一样,晚治疗总比早治疗好。

对于孩子们来说,拖延几个小时的惩
罚很难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2.强度。

对于儿童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惩罚的强度与抑制不良行为的效果成正比。

太轻
会使孩子养成粗心的“油条”心态,太重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焦虑、仇恨和遥远的
反应。

3.连贯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有时我们不能毫不留情地惩罚,有时对此视而不见,这会使孩
子不知所措,错误的行为很难消除。

不连贯的惩罚不会给孩子留下“记忆”,而是“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将这些行为转化为习惯,导致在极端“抵抗”后的惩罚。

4.说理性。

原因在于,推理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做某事,而且可以让孩子们知
道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完全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从而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意识。

最后,家长仍要注意,惩罚只能视为一种不得己而用之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还应
以多鼓励、表扬为原则。

惩罚不能是单纯的体罚或责骂,这需要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把惩罚孩子变成个人的发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关系。

〔1〕在正常情况下,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帮助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冲突情境中,由于双方的体力悬殊和成人的权威意识,儿童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教师、家长情绪失控而导致儿童受到严重伤害的案件时有所闻。

其中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初衷是基于父母之爱和教师之爱对儿童进行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由于屡屡受挫而“爱之深,责之切”,最终情绪失控,导致悲剧发生。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者在爱儿童的前提下,当儿童出现破坏规则的不当行为时,还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惩罚行为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教育价值。

一、惩罚教育的主要行为策略1.移走策略所谓移走策略,是指及时将儿童与引发其试探、挑战行为的刺激物分开,以确保儿童安全和顺利执行学习任务。

根据移走的具体对象不同,移走策略包含“移物”策略和“移人”策略两方面。

当引发儿童试探、挑战行为的刺激物便于移动时,教育者通常可以采用“移物”策略。

例如,尽管已经知道不能玩剪刀,乐乐还是找到了一把剪刀摆弄起来。

出于安全考虑,这时教育者可以直接采用“移物”策略,找个机会将剪刀藏起来。

凡是儿童正在摆弄不适合其年龄特征的危险小件物品时,教育者都可以采用“移物”策略,移走刺激物,然后再以亲切清晰的言语信息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当引发儿童试探、挑战行为的刺激物难以移走时,教育者可以通过“移人”策略来完成教育任务。

比如出门之前爸爸已经和贝贝说好今天不买玩具,但是在商场里见到芭比娃娃时,贝贝执意要买。

爸爸不同意,贝贝便赖在玩具柜台前开始哭闹。

此时,有关规则教育的言语信息,如“人说话要算话”、“花钱要有计划”等,贝贝是不会听的,而且很可能会越哭越大声。

为了避免贝贝学会以哭来要挟成人,爸爸可以将贝贝抱离玩具柜台。

不能移走的刺激物可能会为儿童的哭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可能引来他人的围观与评论,以致教育者因承受太多旁观者的压力而无法坚持预定的规则,因此,教育者此时可以采用“移人”策略,将儿童与刺激物分离。

2.合理后果策略合理后果是与无关后果相对而言的。

无关后【摘要】面对儿童挑战规则的不当行为,教育者适当使用惩罚行为策略,有利于维持教育理性,提升教育价值。

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主要包括移走策略、合理后果策略、身体限制策略和情境补救策略。

在使用惩罚策略时,教育者首先应该确认儿童已经接收到有关规则的言语信息。

在确认儿童是故意破坏规则后,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个性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惩罚教育策略。

【关键词】冲突情境;惩罚教育;惩罚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25-03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莫秀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桂林,541004)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EarlyChildhoodEducation(EducationalSciences)2007年第7、8期(总第373、376期)No.7、8,2007GeneralNo.373、37625--果是指权威成人对违反规则的儿童施加的严厉、任意的责罚,或者称为抵过性责罚。

〔2〕无关后果与儿童不当行为的性质和内容无关。

合理后果则是指不当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因为这种责罚是儿童违反规则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或者“合乎逻辑的结果”,因此,相对于无关后果而言,教育者以公平、平等的原则为指导使用合理后果策略,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感和理智感。

适当利用合理后果策略,还有利于儿童主动建构有关规则的认知结构。

儿童认知结构的建构,需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儿童的亲身经验。

这意味着在儿童规则教育中,儿童直接体验到的经验(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将会有助于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努力让儿童自己去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规则”。

〔3〕否则,“当儿童觉得常规与我无关时,任何说教与强制都将难以真正奏效,这对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消极的。

”〔4〕郑三元认为,“(成人)往往直接要求幼儿遵守大量的行为规则,却没有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自己如何需要它们”。

〔5〕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儿童虽然已经知道了成人的要求,但他们还是有一种亲自试探、挑战规则的冲动。

教育者可以适时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利用合理后果策略,帮助儿童建构对规则意义的理解,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己的规则。

比如,儿童已经知道“为了便于下次寻找和环境整洁,在游戏结束时要将玩具归位”,但是为了试试看玩具不归位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有时会故意乱扔玩具。

教育者可以利用合理后果策略,将儿童没有归位的玩具藏起来,让它们“失踪”一段时间。

儿童乱扔的玩具越多,“失踪”的玩具也越多。

渐渐地,儿童会认识到遵守玩具及时归位的规则其实是为了方便自己在需要某个玩具时能够很快找到它,从而内化游戏结束时玩具归位的游戏规则。

3.身体限制策略身体限制策略不是体罚。

《教育大词典》将体罚解释为“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并举例对“变相体罚”作了解释,“如留堂、饿饭、罚劳动、重复写字几百几千等”。

〔6〕禁止体罚儿童是教育发展与人类进步的要求,惩罚教育中同样应该杜绝体罚。

身体限制策略是指为了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严重不当行为,或者为了责罚儿童已经发生的严重不当行为,短暂地限制儿童的身体自由,以帮助儿童稳定情绪、强化规则、反思过错的策略。

身体限制策略与体罚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安全、有效,不会造成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后者虽然也能制止儿童的不当行为,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的身体损伤和心理创伤,恶化成人与儿童间的关系,并且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往往会滋长儿童更多的攻击性。

身体限制策略包括直接的身体限制策略和间接的身体限制策略。

直接身体限制策略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

例如,两岁儿童无缘无故打了同伴一下,教师可以捉住他的手2分钟,不许他乱动,并简洁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你的手打了人,所以老师要捉住你的手2分钟不许动。

”对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则更适合采用间接身体限制策略。

间接身体限制类似于国外常用的“时间终止程序”,〔7〕即教育者只以一两句话进行解释或教育,然后让儿童到一个特定场所待上一段时间进行反思,一般是5 ̄10分钟。

根据儿童过错的严重程度,教育者可以适当增减反思时间,但是每次最长也不能超过15分钟。

教育者选择的限制场所应该绝对安全并且刺激较少,有助于儿童冷静情绪,反思过错。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间接身体限制策略不是让儿童“面壁思过”,因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近距离面对墙壁很容易诱发其心理压抑,“面壁思过”的合理性有待商榷。

4.情境补救策略情境补救策略是指引导儿童以正确的方式弥补其不当行为造成的过失,从而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有错就改”的观念。

在儿童情绪比较冷静时,教育者可以尝试采用情境补救策略,用“再试一次”、“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呢”等引导性话语,引导儿童改正错误,弥补过失。

在儿童违反规则后,教育者为儿童提供正确示范,然后让儿童“再试一次”,不但可以表明教育者的期望,还可以为儿童提供练习正确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儿童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使用惩罚行为策略的注意事项上述几种行为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儿童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7、8期2007年26--的不当行为,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惩罚行为策略,强化教育效果。

有些时候,儿童并非不想遵守规则,而是不能理解成人在此情境中的具体要求,或者因为玩得太专注,根本没有意识到成人在阐述规则要求。

因此,面对儿童挑战规则的行为,教育者首先要确认儿童是否接收到了有关规则的言语信息,是否明确成人的具体要求,然后再科学选择应对策略。

教育者可以让儿童复述成人的要求,如“妈妈刚才跟你说了什么”,“刚才老师说滑滑梯要怎样玩”等。

教育者还可以为儿童提供有限的选择,一方面确认儿童是否清楚相关规则信息,另一方面为儿童指明可以选择的范围及这些选择的可能结果。

这种方法既尊重了儿童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儿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意识。

比如,“可可,桌子上是不能画画的。

你要么在本子上画画,要么暂时把画笔收起来,你选择哪一种?”在确认儿童是故意破坏规则后,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表现出不当行为的不同个性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惩罚教育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惩罚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3.〔2〕B・J・瓦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M〕.徐梦秋,沈明明,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199-120.〔3〕A・C・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丽娃,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7.〔4〕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5〕郑三元,田景正.幼儿社会行为问题定性的两个层面及教育效果〔J〕.幼儿教育,2005,(12).〔6〕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35.〔7〕罗伯特・J・麦肯兹.家有家规〔M〕.郑明红,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88-202.莫秀锋:儿童惩罚教育的行为策略BehaviorStrategies:EfficaciousSupporttoRegularEducationofChildrenMoXiufeng(CollegeofEducationalScience,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Abstract】Behaviorstrategiesarebothbeneficialtopreservethereasonandefficacyoftheregulareducation.Therearemovingstrategy,reasonableconsequencestrategy,bodylimitedstrategyandenvironmentsavingstrategyintheregulareducation.Beforeapplyingbehaviorstrategies,educatorsmustbesurethatchildrenhaveacceptedthelingualinformation.Attentionshouldalsobepaidtotheindividualdifferencesbetweenchildrenwhenbehaviorstrategiesareapplied.【Keywords】conflict;regulareducation;behaviorstrategies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