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理论和Smith圆图

合集下载

史密斯圆图ppt课件

史密斯圆图ppt课件

z z
Z
z z0
1 (z) 1 (z)
y(z)
1 / zz
Y(z)/ z0
1 1
(z ) (z )
带入用实部和虚部表示的反射系数:
z z
1 1
Γr Γr
jΓi jΓi
1 Γr2 Γi2 (1 i2

可得实部(电阻)和虚部(电抗)分别为:
驻波比、反射系数、损耗
加上反射系数圆
史密斯圆图有多种
• 见pdf文件 • 不是越复杂越好,要根据解题的需要 • 学习和工作中会逐渐深入掌握,目前要掌握最重要的基本操作方法
串联电抗的图上操作
并联电抗的图上操作
史密斯圆图上的电抗及其与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等感抗线上,位于第一象限的弧线表示与电 阻串联的感抗,第二象限的弧线表示与电阻 并联的感抗
此点落在圆图的左半实轴上,从rmin=0.2点 沿等ρ的圆逆时针(向负载方向)转λ/3,即
转动角度为:
3
2
2
2400
得到归一化负载为 zl 0.77 j1.48
故负载阻抗为:Zl 0.77 j1.48 50 38.5 j74
Smith圆图
匹配无法实现的情况
• 如上图,当串、并联电感沿红、紫线方向转动时而串、并联电容沿蓝、绿 线方向转动,结果相互抵消,就无法实现阻抗匹配了。
[例3] 已知传输线如图所示。若负载阻抗为Zl=25+j25Ω,求距离负载 0.2λ处的等效阻抗。
解:
•先求出归一化负载阻抗 zl 0.5 j0.5,
•在圆图上找出与此相对应的点P1。因为虚部是 正的,应在横轴以上,又因为实部小于1,该 点应在第二象限
•以圆图中心点O为中心,以OP1为半径,顺时 针 ( 向 电 源 方 向 ) 旋 转 0.2λ 到 达 P2 点 , 即 : (0.2λ/0.5λ)*2π=0.8 π

2-4史密斯Smith圆图(传输线理论的计算工具)(可编辑)

2-4史密斯Smith圆图(传输线理论的计算工具)(可编辑)

2-4史密斯Smith圆图(传输线理论的计算工具)Smith圆图-传输线理论的计算工具主要内容: Smith圆图的参量 Smith圆图的构造Smith圆图的应用使用圆图前提:归一化 2.等x圆常用:圆图上特殊的三个点三点:匹配点O 短路点A 开路点B l开路、短路点(全反射的驻波):计算沿线各点的阻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等方向小结: * * 一:Smith圆图的参量史密斯圆图 Smith chart 是利用图解法来求解无耗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参数。

围绕以下三个公式: 2.反射系数 1.输入阻抗 3. 电压驻波比阻抗归一:圆图作用:使我们可能在一有限空间读出无耗传输线的三个参量Z、Γ、和ρ。

ZL d=0 二: smith圆图的构造 1.归一化电阻圆:等r圆2.归一化电抗圆:等x圆 3. 反射系数模值圆:等圆等式两端展开实部和虚部,并令两端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

归一化阻抗圆上式为两个圆的方程。

可得代入上式为归一化电阻的轨迹方程,当r等于常数时,其轨迹为一簇圆; 1.等r圆半径圆心坐标 r 0;圆心(0,0)半径 1 r 1;圆心(0.5,0)半径 0.5 r ∞;圆心(1,0)半径 0 归一化电抗的轨迹方程,当x等于常数时,其轨迹为一簇圆弧;在的直线上半径圆心坐标 x +1;圆心(1,1)半径 1 x -1;圆心(1,-1)半径 1 x 0;圆心(1,∞)半径∞x ∞;圆心(1,0)半径 0 Gi Gr 归一化阻抗圆:等r圆和等x圆例:在圆图上具体的找归一化阻抗点:z=1+j 分两步:(1)找r=1的电阻圆(2)找x=1的电抗圆 r 1 X 1 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为:是一簇|G|?1同心圆。

3. 等圆复角增加复角减少例:在圆图上具体的找反射系数点:分两步:(1)找大小为0.6的等圆(2)找角度为45度的线等反射系数模值圆对应于驻波比也是一簇同心圆说明:等驻波比圆 B A O 三个点的物理意义 l匹配点(没反射的行波):中心点O 对应的电参数:匹配点 O 开路点纯电抗圆与正实轴的交点B(阻抗无穷)B A 短路点电抗圆与负实轴的交点A(阻抗为0)纯电抗圆三:Smith圆图应用应用过程分以下三步: 1.起点(已知P) 2.终点(所求Q) 3.旋转(方向) ZL 传输线上的点与圆图上的点一一对应,所以圆图可以用来: Q P L 向电源:d 增加―从负载移向信号源,在圆图上顺时针方向旋转;向负载:d减小―从信号源移向负载,在圆图上逆时针方向旋转; ZL d=0 例1 已知:求:距离负载0.24波长处的Zin. 解:查史密斯圆图,其对应的向电源波长数为则此处的输入阻抗为: 向电源顺时针旋转0.24 等半径 ZL 0.24l 思考:已知输入阻抗,求距离0.24波长处的负载阻抗?。

微波技术原理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6-7节)

微波技术原理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6-7节)

等x圆族图
Γ 平面中任一点对应于一个归一化输入阻抗。过该 点的等 r 圆周对应于归一化输入阻抗的实部;等 x 圆弧 段对应于归一化输入阻抗的虚部。
2. 史密斯(SMITH)阻抗圆图的应用 例1 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为100Ω,终端接有负载,测 得反射系数为 Γ = 0.560 + j 0.215,求负载?
是否可采用解析法求解? 求出 d ,再根据所求出的 d 值,求出yin1。然后再根据 求出的yin1的虚部,可求出所需要并联的支路长度 l 。
3.串联分支节阻抗匹配器
开路或短路
Z0 l
Z0
Z0
ZL
Zin
Zin1
d
适当选择 d ,使得从节点处看向负载的阻抗 Zin1
等于 Z0+ j X 。然后插入串联分支,并适当选取长度 l ,
定义归一化阻抗 zin 为: 把 zin 分为实部和虚部,记为 zin = r + j x,r≥0 。 根据上面式子得到:
前面两式经整理后可以得到两组Γ平面上的圆曲线 族方程。
1) 等 r 圆族:第一方程代表圆心在[r / (r +1),0],半径 为1/(r +1)的圆,它代表具有共切点(1,0)的一组圆。
§3.6 史密斯(SMITH)阻抗圆图
+
波源
-
-l
Γ 相位下降
Γ 相位增加 Z0 ,β
负载 ZL
z
v 0Z
-1 波节
朝负载方向Γ的相位增加, 对应于Γ矢量逆时针旋转;
沿波源方向Γ的相位下降, 对应于Γ矢量顺时针旋转。
Γ
θ
波腹 u
0
1
Γ 平面
1. 史密斯(SMITH)阻抗圆图的原理 前面图中z处的输入阻抗为:

微波技术基础-传输线理论(3)

微波技术基础-传输线理论(3)
3
Smith圆图概述
➢阻抗匹配的方法
计算机仿真: 由于这类软件是为不同功能设计,不只是用于阻 抗匹配,所以使用起来比较复杂。设计者必须熟悉用正确的 格式输入众多数据。设计人员还需要从大量的输出结果中找 到有用数据。另外,一般价格不菲。
手工计算: 这是一种极其繁琐的方法,因为需要用到较长 (“几公里”)的计算公式、并且被处理的数据多为复数。
经验: 只有在RF领域工作过多年的人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史密斯圆图: 使用方便,仍然是工程上应用的基本工具。目前 许多CAD软件及微波设计仪器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探讨 传输线极为有用的工具。
4
Smith圆图概述
在微波工程中,最基本的运算是工作参数 ,之Z间, 的
关系,它们在已知特征参数 进行。
和传Z0输、线长度l 的基础上
lA 0.4 lB 0.65
ZL
B ? A 0.630 C ? z 0
0.108
C
l 0.1
0.208
第三步:求 C ,从 A 出
发沿等反射系数圆逆时针旋 0 转0.1的电长度,到C点的反 射系数对应位置,读出
C 0.6 102.2
0.458
0.127 0.586 j
102.2
这些zl 的共同点是:由它们引起的反射波 振幅值与入射波振幅值之比,即终端 反射系数的模相等,初相可能不同
电长度0点标在左端,0.25在右端
16
Smith圆图的基本构成——等反射系数圆
➢等反射系数圆应用举例
已知传输线上A点的反射系数,求B、C点的反射系数, 以及负载阻抗ZL。
B
A
C
lC 0.3
Z0 50
发沿等反射系数圆顺时针旋 转0.25的电长度,到B点的 0.458 反射系数对应位置,读出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2-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2-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x=1 A r=0.4 r=1
x=-2 B
216° 0.3λ 传输线上的阻抗变换
三、阻抗与导纳的相互换算 传输线上相隔λ/4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传输线上相隔 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的两点阻抗互成倒数关系 因此在圆图上找到阻抗点后,只要沿着圆移动λ/4 因此在圆图上找到阻抗点后,只要沿着圆移动 就可以得到导纳点及其导纳值: 就可以得到导纳点及其导纳值
传输线圆图(Smith Chart) 传输线圆图
史密斯圆图是天线和微波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用史密斯 圆图进行传输线问题的工程计算十分简便、直观,具有一定的 精度,可满足一般工程设计要求。史密斯圆图的应用很广泛: 可方便地进行归一化阻抗z、归一化导纳y和反射系数Γ三者之间 的相互换算;可求得沿线各点的阻抗或导纳,进行阻抗匹配的 设计和调整,包括确定匹配用短截线的长度和接入位置,分析 调配顺序和可调配范围,确定阻抗匹配的带宽等;应用史密斯 圆图还可直接用图解法分析和设计各种微波有源电路。
1 1 − Γ 1 + (−Γ ) 1 + Γe y= = = = = g + jb jπ z 1 + Γ 1 − (−Γ ) 1 − Γe
因此,由阻抗圆图上某归一化阻抗点沿等︱ 因此,由阻抗圆图上某归一化阻抗点沿等︱Γ︱圆旋转1800 圆旋转180 即得到该点相应的归一化导纳值;整个阻抗圆图旋转180 即得到该点相应的归一化导纳值;整个阻抗圆图旋转1800便得 到导纳圆图,所得结果仍为阻抗圆图本身, 到导纳圆图,所得结果仍为阻抗圆图本身,只是其上数据应为 归一化导纳值。 归一化导纳值。 计算时要注意分清两种情况:一是由导纳求导纳, 计算时要注意分清两种情况:一是由导纳求导纳,此时将圆 图作为导纳圆图用;另一种情况是需要由阻抗求导纳, 图作为导纳圆图用;另一种情况是需要由阻抗求导纳,或由导 纳求阻抗,相应的两值在同一圆图上为旋转180 的关系。 纳求阻抗,相应的两值在同一圆图上为旋转1800的关系。

chapter3 传输线理论和Smith圆图

chapter3 传输线理论和Smith圆图

Z0
10
W/h=1.0 W/h=5.0 W/h=10
1 0 20 40 60 80 100
1 0.1 1 10
W/h
er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0与W/h的关系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0与er的关系
微带线的工程设计方法
由上述综合公式和分析公式可以看出: 计算公 式极为复杂。每一个电路的设计都使用一次这些公 式是不现实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使得这一过程 变得相当简单。微带线设计问题的实质就是求给定 介质基板情况下阻抗与导带宽度的对应关系。目前 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1. 双线传输线
e0
a
D
双线传输线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随着工作频率 的升高,会向外 辐射更多的电磁能量,也更易受 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所以不 适合传播频率很高的电磁波。
双线传输线的结构
为了减小电磁能量的辐射和降低 外界的电磁干扰,可以将双线绞 合在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 绞线。
为了减少双线传输线电磁能量的辐射,可以在两个导体周围 添加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将电磁场集中在导体附近
3.1.3 传输线方程
dV ( z ) + ( R + j L ) I ( z ) 0 (1) dz 传输线方程 dI ( z ) + G + jC V z 0 ( ) ( ) (2) dz
d V (z)
2
dz
其中
2
k 2V ( z ) 0
k kr + jki
常用传输线种类
传输线是用来传输电磁能量的装置,用来连接信号源和负载。 具体传输线的种类是很多的,按其传输的电磁波的 特性划分,则可分为TEM波(横电磁波)传输线,TE波(横 电波)和TM波(横磁波)传输线。 在射频电路设计应用中主要使用TEM模式传输线,如 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它们都属于双导 体传输系统。 TE波和TM波传输线,如矩形、圆形、脊形和椭圆形波导等,它 们是由空心金属管构成的,属于单导体传输系统。主要用在微 波电路中。

传输线理论和Smith圆图

传输线理论和Smith圆图
+ − kz − + kz V z V e V e = + ( ) + − kz − + kz I (z) I e + I e =
k= kr + jki = α + jβ
= k j= β jω LC
β = ω LC
无耗传输
相位常数
2.2.1 传输特性
2. 相速度: 相速度指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
ω v= = p β
1 LC
1 = c
vp =
µε
εr
TEM模式
2.2.1 传输特性
3. 相波长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相 位相差为2π时的距离
2π v p λ = = = p β f
λ0 εr
2.2.1 传输特性
4.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V ( z ) V + e − j β z + V − e j β z = V + − jβ z V − jβ z = − e e I ( z ) Z0 Z0
0.053 30.666 0.7528 F =+ 6 ( 2π − 6 ) exp − b = 0.564 ε r − 0.9 u εr + 3
4 u 2 u + 1 52 a= 1 + ln 4 49 u + 0.432
= V ( z ) Vinc ( z ) + Vref = ( z ) Vinc ( z ) [1 + Γ( z )]
当z=0时,
V ( 0 ) − Z 0 I (0) Z L − Z 0 ΓL = Γ (0) = = V ( 0 ) + Z 0 I (0) Z L + Z 0

smithchart史密斯圆图(个人总结)

smithchart史密斯圆图(个人总结)

smithchart史密斯圆图(个人总结)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是一款用于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的圆图,主要用于传输线的阻抗匹配上。

一条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的电阻抗力(impedance)会随其长度而改变,要设计一套匹配(matching)的线路,需要通过不少繁复的计算程序,史密斯圆图的特点便是省却一些计算程序。

史密斯圆图的基本在于以下的算式:Γ= (Z - 1)/(Z+ 1)Γ代表其线路的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即S-parameter里的S11,Z是归一负载值,即ZL / Z0。

当中,ZL是线路的负载值Z0是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值,通常会使用50Ω。

圆图中的横坐标代表反射系数的实部,纵坐标代表虚部。

圆形线代表等电阻圆,每个圆的圆心为1/(R+1),半径为R/(R+1).R为该圆上的点的电阻值。

中间的横线与向上和向下散出的线则代表阻抗的虚数值,即等电抗圆,圆心为1/X,半径为1/X.由于反射系数是小于等于1的,所以在等电抗圆落在单位圆以外的部分没有意义。

当中向上发散的是正数,向下发散的是负数。

圆图最中间的点(Z=1+j0, Γ=0)代表一个已匹配(matched)的电阻数值(此ZL=Z0,即Z=1),同时其反射系数的值会是零。

圆图的边缘代表其反射系数的幅度是1,即100%反射。

在图边的数字代表反射系数的角度(0-180度)。

有一些圆图是以导纳值(admittance)来表示,把上述的阻抗值版本旋转180度即可。

圆图中的每一点代表在该点阻抗下的反射系数。

该电的阻抗实部可以从该电所在的等电阻圆读出,虚部可以从该点所在的等电抗圆读出。

同时,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为反射系数的绝对值,到原点的角度为反射系数的相位。

由反射系数可以得到电压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VSWR=(1+|Γ|)/(1-|Γ|).Ploss=10lg|Γ|2=20lg|Γ|关于阻抗匹配的应用:把阻抗圆图与导纳圆图合并使用,可以把任意阻抗点通过沿等电阻圆,等电抗圆,等电纳圆和等电导圆移动而匹配到原点(即阻抗匹配点)上。

史密斯圆图基本原理及应用

史密斯圆图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结论:阻抗圆图上的重要点、线、面
上半圆电感性
x=+1电抗圆弧
r=1的纯电阻圆 开路点 匹配点
纯电阻线 短路点
纯电抗圆
x=-1电抗圆弧
下半圆电容性
微波工程基础
10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结论



在阻抗圆图的上半圆内的电抗为x>0呈感性;下半圆内的 电抗为x<0呈容性; 实轴上的点代表纯电阻点,左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节点, 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min ,又代表行波系数K,右半轴上的点 为电压波腹点,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max ,又代表驻波比; 圆图旋转一周为/2; =1的圆周上的点代表纯电抗点; 实轴左端点为短路点,右端点为开路点;中心点处有r=1、 x=0,是匹配点; 在传输线上由负载向电源方向移动时,在圆图上应顺时针 旋转;反之,由电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应逆时针旋转。
作为图形设计工具,通过比较
SMITH圆图中等驻波比圆的半 径,可以直观地观测传输线和附 载阻抗之间的失配程度。
终端负载决定了无耗传输线反
射系数大小 微波工程基础
16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例1-3]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假设传输线的负 载阻抗为Zl=25+j25 ,求离负载z=0.2处的等效阻抗。
微波工程基础
14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例1-1]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终端 接有下列负载阻抗,将其用反射系数表示 ~ Z a L 1 a Z L 0 ZL L Z0 b L 1 b Z L ~
(c ) Z L 50 ( d ) Z L (16.67 j16.67) (e) Z L (50 j 50)

3_史密斯圆图

3_史密斯圆图

2
11120010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郑史烈
Z ( z) Zc u ( z) Z ( z) Zc
U ( z) [1 u ( z)]U i e jkz
I ( z ) [1 u ( z )] Ue Zc
i jkz
Z ( z)
1 ( 1 U ( z) u Z) Zc Y (z) I ( z ) 1 ( u Z)
– 圆图上半圆b>0,电抗为容抗,下半圆b<0,其电抗为感抗。 – 圆图实轴b = 0,是纯电导线。
– ||=1的圆g = 0,是纯电纳圆。
– 实轴左端点与||=1的圆交点,y = 0,是开路点,而右实轴与||=1的圆的交点, 即右端点,y = ,代表短路,圆图中心仍是匹配点。 – 圆图实轴左半径上点代表电压波腹、电流波节,其上数据代表gmin和驻波系数 倒数1/,而实轴右半径上的点代表电压波节,电流波腹,其上数据代表gmax 和驻波系数。
2 2 r 1 2 u ur i 1 r 1 r
1 1 2 ( 1) ui ur x x
2
2
y( z ) g jb

u ( z)

U max 1 | u | U min 1 | u |
U r e jkz U r j2 kz u ( z ) i jkz i e u (0)e j2 kz Ue U
d min1
(0)



4
d max

4
3
u (0)
11120010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郑史烈

2011微波工程 第2章 传输线理论-2

2011微波工程 第2章 传输线理论-2

等电抗圆/线(x=常数)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 圆图的分析--等r圆与等x圆的组合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 圆图--各部分分析
单位圆—纯电抗圆
z jx | | 1
纯感性(pure inductive) 等电抗圆
匹配
朝 电 源
x>0 感性平面 开路
Microwave Technique
80年代以前,Smith圆图和滑动标尺是最基本的微波设计工具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 chart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 圆图的数学基础
Microwave Technique
端接负载Z的无损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0)
Smith圆图 —— 计算 Γ,RL,SWR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rowave Technique
Smith圆图 —— 计算 Γl
因为: 一周 电长度,圆图一周为0.5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圆图 —— 计算Zin
等电阻线(r=常数)
Microwave Technique
Smith 圆图的分析--等x圆(等电抗圆)
x=常数表示一簇共切圆 圆心: (1, )
1 x
半径:
1 x
共切点在(1,0) x=0,圆心(1,∞),半径∞,即 为实轴,对应于纯电阻。 x>0的圆在上半平面,对应于电感性 电抗, x<0的圆在下半平面,对应于电容性 电抗。 x→±∞,圆心(1,0),半径0,即 收缩到(1,0)点。
Zi ( z) Zc

2.4史密斯圆图(2011完成)

2.4史密斯圆图(2011完成)
由此可见线上移动长度在圆图上反射系数转动一周改变度刻度尺标度范围为且零点位置通的周期为即设在传输线上有ab两点且ab两点相位差为a离信源近b离负载近则从b到a相角减小圆图中应顺时针旋转即从负载端向信号源方向移动时顺时针旋转a离负载近b离信源近则从b到a相角增大圆图中应逆时针旋转即从信号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逆时针旋转
2 z
B z (A)
l
A
(B)
若 z A zB (A离信源近,B离负载近),则从B到A相角减小,圆图中 应顺时针旋转,即从负载端向信号源方向移动时,Γ顺时针旋转 ; 若 z A (A离负载近,B离信源近),则从B到A相角增大,圆图中 zB 应逆时针旋转,即从信号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Γ逆时针旋转。
' 2
z
1 1 ( 1) ''2 x x
2
2
圆心坐标
x 0
1 1
'
1 x
''
1 半径 x
x0
'
1 0.5
x 1 x 1 2 x 1


2 1
0
0.5
1
1 1 1
2

1
0.5
0
"
-0.5 -1
x0
2
-2
0.5


的关系,固有时称等

圆也为等

关系,即一一对应
圆,它们形状相同,但
标度值不同,标度值后面讲。
4、等电阻圆和等电抗圆
现将反射系数 Γ 分为实部和虚部两部分,Γ=Γ′+jΓ″,其中Γ′ 为实部,jΓ″为虚部,那么式(2.4.1)可改写为
r jx 1 ' j'' 1 j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第二部分)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第二部分)

z = jx | Γ |=1
纯感性(pure inductive) ) 等电抗圆
匹配
朝 电 源
x>0 感性平面 开路
短路
朝 负 载
x < 0 容性平面
等电阻圆
实轴--纯阻性 实轴--纯阻性 --
z =r
SWR = r r > 1 SWR = 1 r <1 r
Microwave Technique
纯容性(pure capacitive) )
Smith 圆图
1939年由 年由Bell实验室的 实验室的P.H. Smith发明 年由 实验室的 发明 在形象化传输线现象和解决阻抗匹配问题时十分有用 Smith圆图是现在最流行的 圆图是现在最流行的CAD软件和测试设备的重要部分 圆图是现在最流行的 软件和测试设备的重要部分 本质上是Γ在极坐标中的图形(单位圆) 本质上是 在极坐标中的图形(单位圆) 在极坐标中的图形 任意阻抗值均能在Γ平面中找到相应的点 任意阻抗值均能在 平面中找到相应的点(4D) 平面中找到相应的点
反射系数Γ图 反射系数 图
反射系数图最重要的概念是相角走向。 最重要的概念是相角走向 反射系数图最重要的概念是相角走向。
Γ (l ) = ΓL e −2 jβl = ΓL e jθ
式中l是 处与参考面之间的距离,是向电源的。因此,向电源是反射系 式中 是z=0处与参考面之间的距离,是向电源的。因此,向电源是反射系 数的负角方向;反之,向负载是反射系数的正角方向 负角方向 是反射系数的正角方向。 数的负角方向;反之,向负载是反射系数的正角方向。 圆图上旋转一周为λ / (而不是λ )。 圆图上旋转一周为λg/2(而不是λg)。
Microwave Technique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了解:传输线的种类、结构特性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 熟悉:端接负载的有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和入射波的功率
损耗、计算损耗的微扰方法等。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传输线理论基础 ❖第二节 传输线的种类 ❖第三节 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型 ❖第四节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第五节 有耗传输线 ❖第六节 Smith圆图
第3章 传输线理论
教学 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了传输线的种类和传输线的集总元件电路模 型;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以及在射频电路中的应用;阻抗、导纳、组合阻抗-导纳 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能教力学 要重求点
掌握:端接开路、短路等特殊终端的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 抗及应用;Smith圆图的特点与应用方法。
17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3.4.2 传播常数和相速
复传播常数的表达式:
rj(R jL )(G jC )
无耗线路中有R=G=0, 因此:
rjj LC
式中, 为衰减系数, 为波数。
波长 、相速v P 、与频率 f 、波数 之间的关系:
vP f
1 vP LC
vP
18
§3.4 端接负载的无耗传输线
2
知识结构
传输线理论基础 传输线的种类
普通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平面传输线结构及特性
由电路理论过渡到集总元件电路
传输线的集总
集总元件电路上的传输线的场分析
元件电路模型
电压反射系数

传播常数和相速
输 线 理
端接负载的 无耗传输线
驻波 开路线、短路线、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

低耗线
无畸变
有耗传输线
输入阻抗 入射波的功率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线传输线
• 双线传输线应用 • 50Hz~60Hz的电源线 • 几百兆赫兹的电视天线馈线 • 100Mbps局域网的网线
(0
a D
双线传输线的结构
TEM模式
2. 同轴线
• 同轴线的应用: • 射频信号源 • 射频功率计 • 频谱分析仪 • 网络分析仪 • 有线电视网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高速局域网
= I (−l )
I
(0) cos βl
+
V j
(0)
sin
βl
Z0
Z (= −l )
V (−l ) I (−= l )
Z0
ZL Z0
cos βl + cos β l +
jZ0 jZ L
sin sin
βl βl
2.2.2 传输线阻抗特性
传输线输入阻抗
Z IN
(l)
=
Z0
ZL Z0
+ +
jZ0 jZ L
Z02 ZL
ZL=O.C. ZL=S.C.
ZIN=? ZIN=?
阻抗变换
λ/2传输线
Z IN
Z= 0 ZZ0L ++ jjZZL0 ttaann 22λλππ λλ22
ZL
V
z
+
λ
2
= −V
(
z
)
I
z
+
λ
2
= −I (
z
)
电压和电流就改变一 次方向阻抗重现一次
2.2.3 反射特性
2.3 终端接不同负载的传输线
• 2.3.1 终端接匹配负载 • 2.3.2 纯驻波工作状态
2.3.1 终端接匹配负载
= ZL Z= 0 11+− ΓΓLL Z0
ZIN (l ) Z= 0 ZZ00 ++ jjZZ00 ttaann ββ ll Z0
ΓL =0 ZIN = Z0
2.3.2 纯驻波工作状态
2.2.1 传输特性
• 1. 相位常数 • 2. 相速度 • 3. 相波长 • 4.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2.2.1 传输特性
1.相位常数
( ) = V z V e+ −kz + V e− +kz
( )
= I z
I +e−kz + I −e+kz
k =kr + jki =α + jβ
V+
2

V−
2 =
2
Z0
Z0
P(0)
2.2.1 传输特性
4.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V
(0)
+ Z0I 2
(0)
z I(z')
V

=
V
(0)
− Z0I 2
(0)
Z0 TML
V(z') z
V= ( z) V (0) cos β z − jZ0I (0)sin β z
= I ( z)
ZL → ∞, ΓL → 1; ZL= Z0 , ΓL= 0; ZL → 0, ΓL → −1.
ZL
=
Z0
1+ ΓL 1− ΓL
输入端电压反射系数
Γ IN
=Z IN Z IN
− Z0 + Z0
无耗线上任意点的阻抗
Z
(z)
=
Z0
1 1
+ −
Γ(z) Γ(z)
信号源的反射系数
ΓS
Z =
G
ZG
− Z0 + Z0
用圆图实现阻抗变换的举例
用圆图实现阻抗变换的举例
圆图上可读出驻波比VSWR
驻波比VSWR实例
例2.5.2 已知一长度为l = 0.5λ 的无损传输线终端接
ZL =(50 − j30)Ω 的负载阻抗,在该传输线上距离负载 l1 = 0.35λ 处接有5pF的并联电容,如图所示。已知该 传输线在f=2.4GHz时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试求该传
2.1.3 传输线方程
dV ( z)
dz
+(R
+
jωL) I
(z)
= 0
dI
(
z
)
dz
+
(G
+
jωC )V
(z)
= 0
传输线方程或电报方程
复传播常数 k =kr + jki = ( R + jωL)(G + jωC )
2.1.3 传输线方程
d
2V (
dz 2
z
)

k
2V
(
z
)
= 0
d
2I (
W/h=5.0 W/h=10
20
40
60
80
100
r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0与er的关系
微带线的特征阻抗
• 最高工作频率
fS =
fC
=
c tan−1 ε r 2π h εr −1
c
εr (2W + 0.8h)
f0 = min( fS , fC )
2.2 无耗传输线的基本特性
• 2.2.1 传输特性 2.2.2 传输线阻抗特性 2.2.3 反射特性
比较
( ) = I z I +e−kz + I −e+kz
代入传播常数 k =(R + jωL)(G + jωC) 可得
R+ G+
jωL I + jωC
−V +
e−
kz
+
R+ G+
jωL I − jωC
+V −
e+
kz
= 0
• 定义
V+ I+
= − V I
− −
=R + G+
jω L jωC
Γ IN Γ IN
ZG
=
Z0
1+ ΓS 1− ΓS
Γ IN
=Z IN Z IN
− Z0 + Z0
=ΓLe−2 jβl
VIN +
=1 1 + ΓIN
(1+ ΓIN
(1+ ΓIN )(1− ΓS ) )(1− ΓS ) + (1− ΓIN )(1+ ΓS
) VG
= VG 1− ΓS 2 1− ΓS ΓIN
OOppeenn cciirrccuuiitt
Γ = 1 ∠0°
capacitive
z = r + jx = − j Capacitor
圆图的特点
2.5.2 Smith圆图的应用
使用史密斯图进行阻抗变换步骤
例2.5.1已知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端
接负载阻抗为ZL=100+j*50欧姆,如图所示, 求距离负载0.24波长处的输入阻抗.
2.2.3 反射特性
• 驻波系数VSWR
定义为传输线上电压(或电流)的最大模值与
最小模值之比。
V= SWR
V = max V
min
I max
I min
VSWR
1+ Γ = or Γ
VSWR −1
1− Γ
VSWR +1
0≤ Γ ≤1 = Γ 0,= VSWR 1;负载匹配
Γ =1,VSWR =∞.负载全反射
结论: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可表
示为正向传输波和反向传输波的叠加。 V + 和 I + 分别表示沿+Z方向传输波电压 和电流的模值。 V − 和 I − 分别表示沿-Z 方向传输波电压和电流的模值。
2.1.4 特征阻抗的定义
I (z)
k
(V e+ −kz − V −e+kz )
R + jωL
= Z0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无耗传输线,满足条件R=G=0,则有
Z0 =
L C
2.1.4 特征阻抗的定义

平行双线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Z0
120 D ln
εr 2a
(Ω)
• 同轴线的特征阻抗
• 微带线的特征阻抗
= Z0
60 ln b (Ω)
εr a
金属导带
介质基质
h
W
8r
金属底板
微带线的特征阻抗
λ0 εr
2.2.1 传输特性
4.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 ) = V z V e+ − jβ z + V −e jβ z
( ) = I z
V + e− jβz − V − e jβz
Z0
Z0
z I(z')
Z0
V(z')
TML
z
( ) ( ) P(z)=
1 2
Re
V
(
z
)
I
*
(
z
)=
1
sin
βl
2.4 信号源和有载传输线
• 研究目的?
2.4 信号源和有载传输线 ( ) VIN= VIN+ + VIN− = 1 + ΓIN VIN+
VIN
=
Z IN ZG + ZIN
VG
VIN +
=1 1 + ΓIN
Z IN ZIN + ZG
VG
2.4 信号源和有载传输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