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知道表达式中F是质点所受的合力,并且能够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体会牛顿第二定律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1N 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 变成F=ma 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述形式,同时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描
述出a-F 和m a 1-图像,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
标;学生凭借扎实的运动学和力学基本知识,借助教师创设典型的动力学情景及
设置问题链,将会逐步地接受并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另外教师可巧妙
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判断,进入到对牛顿第二定
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
的:
三、【过程分析】
本节教学的整体设计分四大环节,基本思路是:先提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得出F=kma,然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F=ma ,最后通过例题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
利用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火箭发射等资料,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目的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结合上
节课探究实验的结果,尤其是a-F 和m a 1-图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表述加速
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写出数学关系式;有可能学生只是描述出了加速度与力的数量关
系,教师要提示加速度和力作为矢量,还需要描述两者的方向上的关系;完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的引入。
第二个环节——理论探究
力的单位:首先提出1N 大小的力是如何规定的,然后引导学生从单位的角度推导出k=1;最后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简化式F=ma;
设计依据:如果按照教材的表述顺序,由于从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看,只要k 是常数,就能正确表示F 与m 、a 之间的比例关系,那么学生会感到1N 的规定很随意,从查阅物理学史来看,先选取了合适的单位再令比例系数为1,这样避免了学生的疑惑,化解了难点;
第三个环节——加深理解
那么,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问题情景:两个人对拉质量为m 的小车,两人拉力分别为F 1、F 2,若F 1>F 2,小车的合力为
多少?加速度a 由什么力来决定?沿什么方向?大小为多少?若F 1 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自然而然地得出,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 最后体会F 合=ma 矢量关系式,即F 合与a 总是 方向一致、同时改变、瞬时对应的。教师可以根据投篮球这瞬间动 作为问题情境, 设置一下几个问题: (1)手抱着篮球由静止加速时,加速度取决于什么? (2)篮球脱手前后,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始终一致吗? 试着画出脱手瞬间篮球的受力和加速度。 (3)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吗? 学生很容易从公式表面上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地位认识不足,尤其对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矢量关系及瞬时对应关系易受到直观、感性的误导,我可以巧妙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设置认知冲突,在感性认识与理性判断的矛盾中,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熟知的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与牛顿第一定律比较,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情况下运动状态,而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能够认识到两个定律彼此独立,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牛顿第二定律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第四个环节——巩固提升 结合教科书中例题分析,培养解题思路:例题1是将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典型例题,例题2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动力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视题目的分析过程,注意研究对象的选取、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同时注意力和加速度的正负号的意义。通过例题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既加深了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应用此定律求解问题应先让学生分析问题,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更正,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强化知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以上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四连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顺利突破本节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能对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小结,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升华,从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散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物理严谨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对学习下节课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