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药用法及疾病预防

合集下载

注意预防和控制螃蟹的疾病和寄生虫,如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

注意预防和控制螃蟹的疾病和寄生虫,如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

注意预防和控制螃蟹的疾病和寄生虫,如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

预防和控制螃蟹疾病和寄生虫的重要性螃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也是许多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然而,螃蟹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这不仅会对螃蟹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人们的食用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螃蟹疾病和寄生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螃蟹疾病和寄生虫的科学认识。

针对螃蟹存在的主要疾病和寄生虫,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规律等,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便及时调整预防和控制策略。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螃蟹养殖管理。

螃蟹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螃蟹养殖环境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好养殖池塘、水质和饲料的管理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对饲料的管控,确保螃蟹摄入的饲料符合营养需求,避免营养过剩引发疾病。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养殖设施,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度。

再次,疫苗接种是预防螃蟹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增强螃蟹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原体和寄生虫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和寄生虫,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疫苗,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接种。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疫苗的质量和效果评价,确保接种的效果符合预期。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螃蟹疾病和寄生虫的监测和防治。

通过定期对螃蟹群体进行疾病和寄生虫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患病螃蟹、健康螃蟹的处置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疾病和寄生虫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和防控方法。

总之,预防和控制螃蟹疾病和寄生虫是保障螃蟹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科学认识、做好养殖管理、注重疫苗接种和加强监测防治,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螃蟹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螃蟹的健康水平和产量,进而推动螃蟹产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为了预防和控制螃蟹疾病和寄生虫,我们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养蟹池药物使用须知

养蟹池药物使用须知

养蟹池药物使用须知目前河蟹有报道的常见病共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病害对河蟹养殖的危害很大,如何正确防治蟹病,并且如何正确用药显得十分重要。

一、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在河蟹池中可采用药浴、全池泼洒和口服三种方式。

河蟹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的疾病应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口服与药浴相结合、口服与全池泼洒相结合的方式给药。

还要根据不同的药物选取不同的给药方式,如有的不能口服只能外用,有的药物既能口服又能外用。

1.口服的方法是将药物均匀地拌入饵料中投喂河蟹。

具体做法是:首先计算出池塘中现有河蟹的重量。

其次根据每千克体重用药量计算出总用药量。

第三计算当天的投饵量,根据投饵量算出饵料中各种原料的配比,如10%的鱼粉、20%~30%的豆饼、20%~30%的大麦、10%的玉米、5%的小麦、20%的麸皮、1%的食盐。

第四将所用药物先与小麦充分混合,再逐一加入其它原料拌匀,最后加入洁净的水加工成颗粒饲料晾半干后投喂。

对没有条件制作颗粒饲料的单位也可用以下方法制作药饵:同样根据河蟹的重量和每千克体重用药量计算出总用药量,再计算出当天的投饵量,用市售河蟹颗粒饲料平摊于塑料薄膜上,称取药物将其充分溶解,然后均匀地喷洒于颗粒饲料上,使药物充分浸入饲料,待晾半干后投喂。

注意当天配制的药饵当天投喂。

该方法常用来预防疾病,在治疗时仅对有摄食能力的个体有效。

口服3~5天为一疗程。

2.全池泼洒是将所用药物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对水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河蟹体表的病原体。

如用漂白粉1毫克/升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甲壳溃疡病、水肿病等。

3.药浴是将河蟹放在高浓度的药液中进行短时间的浸泡,以快速杀灭病原体。

一般药浴的浓度是全池泼洒的10倍以上。

如在蟹种放养前用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小时可杀灭体表纤毛虫。

二、采取措施提高药物疗效1.先杀虫后杀菌。

在河蟹疾病中,继发性疾病较多,如同时感染寄生虫,应先杀灭河蟹体表及鳃上的寄生虫,再杀菌。

河蟹疾病常用治疗药物

河蟹疾病常用治疗药物

河蟹疾病常用治疗药物今年您的螃蟹养殖进展如何?想知道别人家的螃蟹怎么样了?小编现组建2016螃蟹养殖实时交流群,要加群交流学习,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帮邦小蟹儿(微信号:xrxs520)并备注。

加螃蟹技术探讨、蟹苗、水草螺蛳、供求交易等群也请加小编。

1.抗菌类药物主要功用是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引起河蟹发病的病原体,一般有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抗生素类等。

(1)作用。

主要用于消毒和预防蟹病。

对已经发生蟹病且较严重时,因为此时病原体已在蟹体内感染侵袭肌肉、鳃丝等组织,再加上河蟹有甲壳及黏液的保护,仅用本药难以奏效。

(2)用法与用量。

本品极易分解失效,故需密闭保管,置于阴凉干燥处。

使用时先测定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据此推算使用量才能有效。

此外,肉眼观察药物是否为纯白色的粉剂,如变黄或成块状,即为失效。

不能用金属器皿盛放本品。

使用时,操作人员最好戴橡皮手套。

2.生石灰生石灰学名氧化钙,属碱性物质。

在养殖过程中常用于清塘消毒和防病。

在养蟹中,生石灰的作用较多。

(1)作用。

调节水质。

生石灰在水的溶解作用下,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当人为地控制生石灰使用时,养殖水体呈微碱性或偏碱性,有利河蟹生长。

同时,能使水中悬浮的胶体有机物沉淀,提高水体透明度。

增加营养。

钙离子是河蟹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河蟹作为甲壳动物对钙的需要量比鱼类大得多。

施用生石灰可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解决河蟹对钙的需求。

杀灭病原体。

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能,能够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因此常用来清池消毒。

(2)用法与用量。

在干池清塘时的用量为75千克/亩;带水清塘时150千克/亩;预防蟹病及消毒时10~15毫克/升,即当水深1米时,每亩用量为6.7千克或10千克。

(3)注意事项。

生石灰在下池前的管理中应防潮防水,因生石灰遇水即变为熟石灰,就失去了杀灭病害的作用,使用时必须化水全池泼洒。

3.硫酸铜硫酸铜俗称蓝矾,为深蓝色结晶或粉末,有金属性,遇水溶化,水溶液呈弱酸性。

河蟹常见病防治

河蟹常见病防治

河蟹常见病防治一、甲壳溃疡病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

(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

(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

(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

(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

(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

(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

(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七种常见蟹病的防治方法

七种常见蟹病的防治方法
7 .蜕 壳 不 遂 病
七种常见蟹病的防治方
4 . 烂爪 ( 肢1 病
8月前 后要 全 池

泼洒 溴 氯海 因 、 绿色 海 因 防病 。根据 饲料 投 喂状 况 . 决定 是 否需 要拌 服 虾 蟹 活力 素及 高稳 维 C 。 5 .水 肿病 为 腹部 受伤 感 染 病 菌 所致 病 蟹匍 匐在 池边 , 停 止摄食 。 最后 在 池边 浅 水处 死 亡 。防 治方 法 : 蜕 壳时 尽量 减少 对 螃蟹 的 惊扰 . 不 使
栏 目信 箱 : n j g w c y @1 6 3 . t o m
_ . 纤毛 虫 病
经 常 向池 中加 注
l一 新 水 .长 期 保 持 水 质 清新 可 有效 预 防 . 一 旦 发 现纤 毛虫 . 用 甲 壳净 全 池 泼 洒 .连 续 几 次 可有 效 杀灭 纤 毛虫 2 . 聚 缩 虫病 由于池水 过 肥 . 或长 期 不 换 水 .使 聚 缩 虫 大量 繁 殖 并 寄 生 所 致 。病 蟹 的 关 节 、 步 足、 背部 、 额部 、 附 肢 及 鳃 上 都 附 着 聚缩 虫 . 体 表 污 物较 多 . 活动 及 摄 食 能 力 减 弱 .严 重 者 常在 黎 明 前死 亡 防 治方 法 :保 持水 质 清 新. 每 立 方水 体 用 0 . 2 5 0 . 6 0克 的 硫 酸铜 对水 全 池泼 洒 3 . 黑 鳃 病 黑 鳃 病 是 蟹 鳃 受 到感 染 变 为 黑色 . 行 动迟 缓 . 呼 吸 困难 , 俗称 叹 气病 。 防治 方 法 : 放 养前 用 聚 维 酮碘 或 者 二 底清 塘 .保持 池 底 有 淤 泥5 1 O厘米 . 移 栽 水 草 及 投 放 漂 浮 性 水 生 植 物。 勤加 注新 水 . 保 持 良 好 的水 质 环 境 用 聚维 酮 碘 全 池 泼 洒 .连用 2

越冬期三疣梭子蟹拟阿脑虫病的防治

越冬期三疣梭子蟹拟阿脑虫病的防治
14天。
剂量安排
药物的剂量应根据蟹的体重和养殖 水体体积进行计算,确保药物浓度 达到有效治疗范围。
给药方式
可采用口服、浸泡或注射等方式给 药,具体方式应根据药物性质和养 殖条件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观察
观察蟹的行为
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蟹的行为变 化,如出现活动减少、摄食异常 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投喂频率
适当降低投喂频率,减轻 蟹体消化负担。
底质改良措施
底质清理
定期清理池底残饵、粪便 等有机物,减少病原滋生 。
生物改良
引入有益微生物,分解池 底有机物,改善底质环境 。
底质调节剂
使用底质调节剂,改善池 底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病 原滋生风险。
03
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与使用原则
选择高效低毒药物
底泥处理及消毒方法
越冬前对池塘底泥进行处理,清淤晒塘,减少底泥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数量。
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生石灰用量为每 亩100-150千克,漂白粉用量为每亩20-30千克。消毒后7-10天注入新水,并使 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06
总结与展望
成功案例分享及经验借鉴
02
越冬期管理策略
水温与盐度控制
适宜水温
控制在12-15℃,避免水温骤变,减少蟹体应激反应。
盐度调节
保持盐度在28-32‰,有利于蟹体正常生理活动。
投喂策略调整
01
02
03
选择优质饲料
使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饲 料,满足蟹体越冬期能量 需求。
合理投喂量
根据蟹体摄食情况,适时 调整投喂量,避免浪费和 污染水质。
注意事项
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遵循使用说明,避免过量 使用。

河蟹生态养殖及疾病防控技术

河蟹生态养殖及疾病防控技术

河蟹生态养殖及疾病防控技术作者:高飞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社会对河蟹产品的生产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在壮大河蟹养殖规模、促进各地河蟹养殖技术发展的同时,河蟹病害情况愈加突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本文分析了河蟹生态养殖常见的发病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探析了河蟹生态养殖的疾病防控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健康长久发展。

关键词:河蟹;生态养殖;疾病防控;技术纵观我国河蟹养殖现状不难发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持续增长,更好的满足了市场对河蟹产品的需求。

然而,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很多河蟹养殖场尚未建立起生态养殖体系,所采取的疾病防控理念与工作方式传统、落后,普遍存在着管理过于粗犷、饲料营养不全价、养殖密度过大、不重视疾病预防、水质较差等问题,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河蟹疾病,加剧了养殖风险隐患,给养殖效益以及河蟹产品市场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探析河蟹生态养殖及疾病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来看,引起河蟹发病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养殖河蟹池附近水域水质较差,池塘内水质达不到养殖标准要求;消毒措施不足,河蟹养殖水体出现了外来病原,这些有害微生物一旦没有采取有力消毒措施灭杀,很容易引起水体质量变化,诱发河蟹出现各种疾病;营养供给不科学,投饵工作不合理,导致河蟹在没有全价均衡营养管理下自身免疫力降低,抗病性较差,加大发病概率;蟹种自身质量不佳,不具备良好抗病优势。

2.1 创造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条件河蟹生态养殖需要没有工业污染的清新水质,按照国家对河蟹生态养殖现行实施的水质标准要求,严格控制水质条件,以沙质土地为适宜的池塘土质,控制水深范围在0.8~1米,设置通畅的进排水設置,将塑胶板(高60厘米)设置在河蟹养殖塘周边,防止河蟹逃出池塘。

河蟹池塘的建立期间,可将活螺蛳、轮叶黑藻等投放其中,保证生物多样性,提升自然生态养殖环境的模拟效果,缩小池塘淤泥比例,冬季为了将池底淤泥有效清除出来,可采取将池水抽干的措施。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期在饲料 中添加免疫 多糖 2 0 0 克 、维生
素C 1 o 0~2 0 0 克。
不摄食 , 轻压腹部 , 病蟹 口吐黄水 ,打
开背 甲时有大量腹水 。防治方法 :每立
方米水体用土霉素 0 . 5—1 克对水全池泼
洒治疗 。 7 .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弧菌、 产气单胞菌等 。病蟹反应迟钝 。摄食减 少或 不摄食 ,多趴 在浅水处或 水草上 。 防 治 方 法 :每 立 方 米 水 体 用 生 石 灰
河 蟹 常见 病 及 其 防治
1 . 颤抖 病 。病 原疑 为球 状 病毒 或 其他不 明原 因导致 。病蟹典型症状为步 足颤抖 、爪尖着地 、腹部离开地面甚至 饲 料 中添加 2 . 5 千克 板蓝 根和 1 5 0克氟
苯 尼考 治疗 。数 天后 ,每立方米水体用
硝化细 菌 0 . 3 克对水全池 泼洒消 毒 ,也 可选用 二溴海 因 、三 氧化氯 、三氯异氰
溃疡 ,严重还会 导致 死亡 。因此 ,鸡舍
不宜直接用 生石灰 消毒 ,需将生石灰溶 解 于水 中 ,对 鸡 舍地 面 和周 围环 境消 毒。
6 . 使 用 阿托 品解 百毒 。有 的养鸡 户不论是饲料 中毒还是农 药中毒都 给鸡
注射阿托品解毒。实际上 ,阿托 品的解
吸道 疾病 ;生石 灰使 用过 多 ,被鸡 踩
菌 。病蟹摄食减少 、肠 胃发炎 、轻压肛
门有 黄 色黏 液 流 出 。该 病 全年 均 可发
态 弧菌和 副溶 血弧 菌等混合感 染引起 。 病蟹行动迟缓 ,多数爬 至岸边或水草上
生 。防治方法 :①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 用二溴海 因0 . 2 克 溶 于水 全 池 泼 洒 消
毒 ,同时每 1 0 0 千克饲料 中添加克菌灵 5 0 0克 ,连续投喂 3 ~5日。②预 防可定 期使用海因类消毒剂消毒水体 ,同时定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病 蟹3 ~ 5 分钟. 或用 3 ~ 5 克/ 立方 米 的 水 霉 灵( 主 要 成份 : 五倍 子 ) 药 液 浸 洗 病
蟹2 5 ~ 3 0 分 钟 2 . 全 池 泼洒 二 溴 海 因 ( 主 要 成 份 : 二 溴 海 ; 规格 : 1 0 %) , l 米 水 深 用 量为 1 5 0 ~ 2 0 0 克/ 亩 3 . 全池泼洒 水霉净 ( 主要成分 : 五倍 子 、 连翘 、 磺 胺二 甲 嘧啶 、 增 效 剂) , 1 米 水 深用 量 为5 0 克/ 亩, 水 霉 较 2 . 全池泼洒双季铵盐络合碘 ( 主 多 时可 增 至5 0 8 0 克/ 亩 要成份 : 双I L l 一 卜 烷 基 二 甲基 络 合 碘 、 四、 烂肢 病 防治 方 法 稳定剂 、 络 合剂 等 : 原料 规 格 : 季4 0 %、 1 . 全池泼洒溴氯海因粉 ( 主要 成 碘4 %) . 1 米水 深 用量 为 1 0 0 ~ 1 5 0 克/ 分: 溴氯 海 因 ; 规格 : 8 %) , 1 米 水 深朋量 亩, 每 隔2 ~ 3 天1 次. 连用 2 ~ 3 次。 为2 4 0 ~ 3 0 0 克/ 卣, 每天1 次. 连用 2 次 3 .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 ( 主 要 2 . 全池 泼 洒硫 醚 快 杀 ( 主 要 成分 : 成分 : 聚维 酮 碘 、 1 一 乙烯 基一 2 一 吡 咯烷 丙 烯 基 二 硫 醚 、 丙烯基三硫 醚 、 抗 病 酮 均 聚物 与碘 的 复合 物 : 规格 : 1 0 %) , 1 米水深 用量 为3 0 0 ~ 5 0 0 毫 升/ 亩. 隔 天1 次. 连 用2 ~ 3 次 二、 水 肿 病 防治 方法 1 . 全池 泼洒 氧化 钙 ( 生石 灰 ) , 1 米水深用量为 l 0 ~ l 5 公 斤/ 亩. 将 酸碱 毒 因子 、 抗 免疫增效剂 等 ) , 1 米 水 深 用量为 1 0 0 毫 升/ 亩, 若病情较重 . 第2 天 再用 1 次 3 .全 池 泼 洒 菌 毒 立 净 ( 主 要 成 份 : 戊 二醛溶 液 ; 规格: 2 0 %) , 1 米 水 深用量 为1 3 0 毫 升/ 亩. 每天 1 次 . 连 用

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及防治

三疣梭子蟹常见病及防治
梭子蟹的品质。
Sadn i e e 20, ( hnog Fs r s 062 2 h i 3)
镜检出满视野单一形态的酵母菌 ,肌肉、心脏 、肝胰脏 等部位也曾分离出酵母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 , 对健 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 。 55 防治方法 ①暂养蟹进池前可用 1 o . % 新沽尔灭消毒 , 蟹池水体用 0 ~l 06 . 5 ×1— 浓度土霉素或0 ×1 . 0 浓度二 2
42主要症状 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 已出现裂口, .
但不能蜕去旧壳 ,导致死亡 。 一/
7 1流行情况 8 9 . ~ 月为发病盛期 ,一般不会引起大批 死亡 , 但会造成梭子蟹生长缓慢 , 性腺发育严重受阻, 被 寄生的雄蟹躯体瘦弱 ,雌蟹卵巢发育不 良,不能养成膏 蟹 。严重感染者蟹肉有特殊味道 ,失去食用价值。 72主要症状 常寄生于蟹 的腹部 , . 蟹奴外体暴露在梭子 蟹体外 ,呈囊状 , 柔软 造成蟹的腹节不能将其包被而 露在腹部之外 ;内体不分节 ,也无附肢 , 多数呈根状细 管, 伸入梭子蟹体内组织 , 吸取蟹 的体液作为营养物质。 受蟹奴感染的蟹 ,初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发展 , 外 体逐渐长大 , 症状明显。 病蟹身体呈红褐色, 腹部臃肿 , 脐盖突起,不能与头胸 甲贴紧 ,蟹不能正常爬行,游泳
‘ 43 。
52主要 症状 发病初期病蟹活动减弱, . 食欲减退 , 继而 蟹体消瘦 , 肌肉萎缩乳化 , 后期体倒位 , 拒食 。 天后出 7 现大量死亡。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 , 打开甲壳 体腔内亦有大量乳 白色液体。同时,从乳 白色液体 内能
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不
浓度消毒,同时内服 l ~ ‰浓度的氟苯尼考 , ‰ 2 连续服 5 ;或外用 l 2×1—浓度大蒜素连续消毒 2 ,内 天 一 0 6 天

河蟹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河蟹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河蟹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河蟹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药物使用技术是河蟹养殖的重要一环。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河蟹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河蟹养殖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即使正确选用了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也不一定能把病治好。

还应正确掌握使用药物的知识,才能确保疗效。

正确足量用药以及一疗程的用药天数,是能否治愈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根据病情、池塘情况结合产品说明书的用量以及一疗程用药的天数作为参考,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1、如何确定药量(1)、根据病情轻重程度。

治疗病情比较严重的水产动物疾病时,内服药量和用量可适当增加,外用药物不一定要增加用药量,但一个疗程的用药次数可增加1~2次。

(2)、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

确定外用药物的用药量必须要考虑到水温、pH值和有机物等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度,药物的毒性就要增加2~3倍。

高温季节用药杀河蟹纤毛虫,养殖户要特别当心,池水的PH值对绝大多数药物的药效都有影响。

如氯制剂在碱性水中药效减弱,大多数药物如氯制剂、硫酸铜、高锰酸钾等都会与池水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因此,一般池水肥度大有机物多就应适当增加用药量,除上述影响外,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亚铁离子等也会影响药效。

2、如何确定一个疗程的用药天数(1)、内服药。

内服药用药天数应根据病情控制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用药数天后病情得到控制,也就是死亡数量有明显减少后,再继续使用2~3天为宜。

对于重病需连续使用2~3疗程,一个疗程的用药天数为7~10天,两个疗程之间需停药2~3天。

(2)外用药物。

一般外用药物的一个疗程为1~2次,病情较重者可连用2次。

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应根据不同治疗对象或药物来定。

如治疗细菌性疾病使用消毒剂,一般连续使用2次,或间隔一天使用2次。

河蟹养殖的药物选用原则1、对症选药。

河蟹疾病主要有微生物疾病、寄生虫疾病。

防治不同疾病使用的药物基本不同。

河蟹的疾病防治

河蟹的疾病防治

河蟹的疾病防治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第3期李杰朱丽娅一、肠炎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症状蟹摄食不振,行动缓慢,轻圧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治疗时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并在饲料中拌入内服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

(二)颤抖病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症状蟹:行动和摄食缓慢、精神不振;发病后期,蟹趴在岸边水草上,失去摄食能力,浑身发抖,不久即死亡,故被人们称为河蟹“抖抖病”。

病蟹肝脏坏死,螯足抱在口腔前,步足环起,站立不稳,不易翻身,发生阵阵抖动。

有的肝脏呈黄色、油状、略带白色,口器中有大量茶褐色液体。

有的肝脏呈灰白色、臭蛋黄状,体内有无色液体,有的伴有鳃水肿。

而处于蜕壳期的蟹发病时,表现为蜕壳无力而死亡。

流行情况:5~10月份,高峰期8~9月份,水温23~33℃。

防治方法:放蟹种前对池塘彻底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以预防为主。

治疗用银翘板蓝根散。

(三)烂鳃病病原:弧菌、产气单胞菌及迟钝爱德华菌症状:蟹鳃丝腐烂多黏液,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局部溃烂,鳃丝有缺痕,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鳃已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改良水质和底质进行预防。

治疗时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复方氟苯尼考1个疗程。

(四)聚缩虫病病原:聚缩虫症状: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附着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用硫酸铜0.25~0.6mg/L全池泼洒。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农技推广·渔政渔业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湖南地区淡水虾蟹养殖品种主要有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等,据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克氏原螯虾产量为35.95万吨、南美白对虾产量为0.73万吨、青虾产量为0.29万吨、罗氏沼虾产量为0.09万吨、中华绒螯蟹产量为0.67万吨,其中克氏原螯虾产量居全国第三,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15.02%。

一、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池塘底淤出现粪便及残饵等有机质沉积、水体氮碳失衡,随着水温升高,底泥病原微生物代谢繁殖增加,加剧池塘水质变坏。

养殖户缺乏对养殖苗种质量监管和检测的有效手段,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养殖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和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凭经验,常出现投喂不当、水质调控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及时等问题。

以上因素均可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淡水虾蟹常见疾病1.病毒性疾病 ①白斑综合征。

白斑综合征病毒是水生甲壳类动物感染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体之一,感染该病后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宿主范围广。

感染后病虾蟹行动迟缓,不摄食,肠胃空,体弱、弹跳无力,头胸甲易剥离,鳃水肿,肝胰腺肿大糜烂,颜色变浅,体色微红,甲壳上有白色斑点。

②偷死病。

由野田村病毒引起,病虾肝胰腺颜色变浅、萎缩,肠胃空,生长缓慢,游泳性能下降,沉底陆续死亡,不易被养殖者观察到,故被称为偷死病。

③传染性组织坏死病。

由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引起,病虾身体畸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但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效杀死虾蟹体内病毒而不伤及虾蟹的药物,因此在养殖生产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通过调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流行和暴发,降低养殖风险。

防治措施: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在苗种选择上要选择苗种大小规格一致、体表干净、附肢完整、反应快速、肠道饱满、游动时活力强且有明显方向性的健康苗种;日常监测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定期泼撒益生菌类及藻类维护水质稳定;做好投喂管理,定期在饲料中拌入益生菌、黄芪多糖、三黄粉等提高虾蟹机体的免疫力。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摘要】河蟹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资源,但其易受各种疾病影响。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蟹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饲料不洁净、水质污染、气温变化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包括加强饲料管理、改善水质条件、控制养殖密度等。

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河蟹防控措施和技术,如定期检测水质、合理使用药物等。

还分享了一些河蟹防控的经验,如科学投喂、定期清理池塘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河蟹发病防控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河蟹防控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一些难点和挑战,如养殖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水产养殖健康。

【关键词】河蟹、发病原因、防控对策、发病对策、防控措施、防控技术、防控经验、重要性、展望、难点、挑战1. 引言1.1 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河蟹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养殖物种,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保护养殖河蟹的健康,加强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河蟹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生物体因素和养殖管理不当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防控。

河蟹发病对策包括提高养殖环境的水质、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选择健康的种苗等方面。

河蟹防控措施还包括加强饲料管理、合理调控水质、加强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

河蟹防控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提高河蟹养殖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河蟹发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河蟹防控的研究和实践,以解决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2. 正文2.1 河蟹发病原因河蟹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河蟹生长环境受到污染或变化时容易发病,比如水质污染、水温过高或过低、缺氧等都会导致河蟹免疫力下降,从而易于感染病原体。

二、营养不良:饲料配制不当或饲养管理不善会导致河蟹缺乏必要营养,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弧菌病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

此病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小时~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特别是在人工育苗阶段,大量投饵,尤其是投喂代用饵料,换水量不够或换水不及时,最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在人工育苗期间,根据幼体密度适当加大换水量,投饵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养成期间,每隔l0天左右全池泼洒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钠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丝状细菌病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1毫米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

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

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随着大量菌丝的附着。

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鳃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鳃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鳃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鳃丝变黑,尤其是鳃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丝状细菌的发病主要是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l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迅速,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

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

――水肿病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

2、病因:大多在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

3、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ppm 的呋喃西林溶液。

――聚缩虫病1、症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

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贝壳及腮等布满聚缩虫。

2、病因:池水过肥,水质不良,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蟹体。

3、防治:用浓度为5~10ppm的高锰酸钾与浓度为0.5~1ppm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浓度为0.2~0.3ppm的孔雀石绿溶液。

――蟹奴病1、症状: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状虫体。

雄病蟹的脐星呈椭圆状,好象雌蟹;螯足小,绒毛少。

病蟹生长缓慢,病情严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可食用。

2、病因:水中含盐量较高,使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蟹体。

3、防治:往蟹塘内注入新鲜、干净的淡水;将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专塘饲养,能有效抑制蟹奴扩散感染。

――蜕壳障碍病1、症状:河蟹无力蜕壳或仅能腿出部分蟹壳,在头胸部与腹部出现裂痕,周身发黑,最后死亡。

2、病因:一是蟹有疾病,二是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3、防治:检查河蟹是否患病,若已患病,需对症下药治疗;或将蟹壳(禽蛋壳亦可)碾碎后,拌入饲料,投喂河蟹;或全池泼洒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浓度为15~20ppm),每5天一次,连续进行3~4次。

黄油蟹常见病有哪些?怎样防控?

黄油蟹常见病有哪些?怎样防控?

黄油蟹常见病有哪些?怎样防控?黄油蟹虽然市场上价格昂贵,但人工养殖极少,乃至市场上有的卖的多是假的,特别是价格很便宜的。

所以,对于黄油蟹养殖技术,疾病防控方面知识还较缺少。

由于黄油蟹是青蟹的变种,所以本文就针对其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介绍以下,供参考。

1、黄芒病锯缘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出现粉黄色。

此病被认为是赤潮生物而所导致。

防治方法:避免池水污染和赤潮水进入到蟹池。

病情较轻时,可以用含盐酸土霉素的药物饵料投喂医治。

2、红芒病锯缘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出现红色,使步足流出红色黏液。

此病多显现在卵巢发育较成熟的雌蟹(花蟹和膏蟹)。

实际上是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应是控制池水盐度在适宜范畴,并注意盐度的相对稳固。

一旦发觉病蟹,就应分开饲养。

如能采取加注淡水等方法,及时调解池水的盐度,其病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弧菌病病因:由于环境不佳,投喂不新鲜的饲料及水质变坏时弧菌侵入而引发。

病症:发病蟹的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多在池水中,下层缓游。

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胃中食品少或无食品,体色变白。

防治方法:①预防此病的产生主要从水质抓起,平时应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结合泼洒生物剂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目前市面上的消毒剂和生物剂种类很多,养殖户们可自行挑选;②尽量减少投喂冰鲜饵料,即便投喂也应当在投喂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适当的投喂一些配合饲料;③疾病产生后一方面应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可选用“必克毒”、“菌毒威”等消毒剂,另一方面在饵料中添加“三黄粉”等制成药饵投喂,也可直接投喂“竟雄”锯缘青蟹全价配合饲料,因其配方中会有特殊的中草药配方,对多种疾病都有预防和医治作用。

4、饱水病病因:突降暴雨,池水突然变淡,导致青蟹的生理性能失调而引发的。

病症:发病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显水肿状。

防治方法:①保持养殖水体的盐度在适当范畴内,一样盐度在12.8—26.2‰**适;②时捞除病蟹,分开饲养,以免疾病相互沾染;③暴雨过后及时排掉池中的上层淡水或泼洒盐巴等方法调解池水的盐度。

海水蟹的几种常见病防治

海水蟹的几种常见病防治

海水蟹的几种常见病防治摘要: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表现在脱壳前海水蟹类会有大量死亡(脱壳不遂),也有很多海水蟹类在脱完壳以后死亡(脱壳后体质消耗太大、软壳不硬化等)。

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的原因有:(1)水体受到污染,溶氧较低,影响脱壳,导致死亡;(2)海水蟹类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锌铁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表现在脱壳前海水蟹类会有大量死亡(脱壳不遂),也有很多海水蟹类在脱完壳以后死亡(脱壳后体质消耗太大、软壳不硬化等)。

海水蟹类脱壳期死亡的原因有:(1)水体受到污染,溶氧较低,影响脱壳,导致死亡;(2)海水蟹类营养不均衡(缺钙磷镁锌铁、维生素等,体质弱);(3)脱壳期使用了刺激性药物,会有部分死亡;(4)pH值过低或过高,不在适宜pH值范围内(适宜pH值为7.8一8.4);(5)海水蟹类体内蜕皮激素含量达不到正常脱壳时的要求;(6)海水蟹类生病时,脱壳活动会受阻碍;(7)受纤毛虫寄生的海水蟹类有时也会引起脱壳不遂;(8)脱壳期间,水温、水位、盐度等因子变动太大。

处理方法:针对以上原因作不同处理:(1)注意水质变化,改善水质或泼洒粒粒氧以增加池塘溶解氧,以提供海水蟹类脱壳时所需要的溶氧。

(2)在饵料中添加蟹用多维,均衡其体内的营养,全池泼洒硬壳宝,增加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促进脱壳;(3)脱壳高峰期间,避免在水中泼洒刺激性药物(如:生石灰,三氯类消毒剂,除藻剂,除青泥苔药物,硫酸铜等);同时,应减少在池塘中作业的次数,防止海水蟹类受到惊吓;(4)将海水调节到适宜的pH 值范围;(5)发现纤毛虫及时的用虾蟹纤毛虫清、纤虫净或蟹净安清理纤毛虫;(6)脱壳高峰的前期(3-5天)可换人新鲜的海水,用海博士超级微生物调节好水质;2、海水蟹类的食物有哪些?海水蟹类的饵料品种多以天然饵料为主,如小型贝类、小杂鱼虾、小蟹、藤壶、蜗牛、螺舰。

冰冻鱼等,此外还可以投喂动物内脏,人工配合饲料也在尝试之中。

3、克/1000L表示什么意思?很多资料上我们都会看到某克/1000L的字样,它表示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浓度,1吨水中溶解1克重量的物质的浓度即为1克/1000L,也就是说1克/立方水体的浓度就是1克/1000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上市前的用药选择河蟹在捕捞上市之前药剂选择要得当,否则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一、外用药剂,一般选择漂白粉、澳氯海因或二氖海因、硫酸锌、甲壳净等即可。

l.漂白粉:漂白粉在所有氯制剂药物中有效氯合量最低.成熟之前若用高氯制剂的药物如强氯精(合有效氯90%左右),对河蟹器官组织刺激性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提前打洞或逃逸,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影响河蟹的回捕率。

2、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海因类消毒剂能使水体中有效氯始终保持均衡,使水体长期维持杀菌状态,其杀菌力强,广谱高效,药效不受水体环境影响,且对河蟹刺激性小、因此能有效控制河蟹生长后期病原体、使河蟹安全成熟。

3.硫酸锌:硫酸锌晶体俗名皓矾.有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和收敛作用。

能有效杀灭累枝虫、聚缩虫等原生动物;硫酸锌中合有多种矿质元素如铁、铜、硼、镁等,这些矿质元素在水体中能有效调节蟹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因为河蟹成熟前体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经常处于低掺透压的淡水环境易死亡。

河蟹捕捞上市之前使用硫酸锌能使蟹体表面清晰。

同时维持渗透压,从而提高商品率和回捕率。

4.甲壳净:对于一些体表有长毛现象的河蟹.捕捞之前使用甲壳净或暂养时使用甲壳净能有效去除体表垃坝。

二、内服药剂、一般选择痢特灵、氟哌酸、磷酸氢钙、生长素、复合维生素等。

1.痢特灵:捕捞前河蟹吃大量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引起肠胃炎,因此需经常服用痢特灵。

2.氟哌酸: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等优点.对防治后期细苗性病害效果好.如防治甲壳溃疡病效果明显。

3.生长素:生长素富令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蜕皮激素及合成激素所必需的甾醇类物质,可防治河蟹蜕壳不遂症,河蟹在成熟前最后一蜕壳环境条件差,容易引起蜕壳不遂、因此此时需服生长素,以提高蜕壳能力。

4.磷酸氢钙:内服磷酸氢钙能有效地补充钙、磷元素,当缺钙、磷时河蟹生长减慢、从而影响河蟹成熟前体重增重幅度。

5.复合维生素:其富合河蟹生长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促进河蟹生长.避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缺乏维生素能引起河蟹食欲不振、蜕壳周期延长、甲壳不能钙质化等症。

三、禁用药剂,如孔雀石绿、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类。

酸酸铜后期使用容易引起断肢,同时妨碍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及生长;孔雀石绿有致癌作用,后期使用影响河蟹品质,不能成为出。

商品,同时也妨碍肠道酶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摄食及生长河蟹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事业不断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根据河蟹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特征介绍如下,一、几种疾病的特征及病原体(一)河蟹繁殖期间的几种疾病特征1.抱籽亲蟹的掉卵抱籽亲蟹在升温催熟过程中发育的卵不断掉落,有时亲蟹自食其卵,这使抱卵率大受损失,这是水环境因子中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污染和水温等引起。

自食是因缺乏适口的饵料及微量元素钙和维生素C引起的。

2.蚤状幼体向1—2期变态时,幼体不能开口进食,发生第一次大量死亡,这主要是引用的老化水,投喂的藻类也不适口,并有部分蚤状幼体变态畸形等引起死亡。

3.蚤状幼体向4—5期变态时,发生第二次大批死亡。

这主要池底残饵增多,霉菌快速生长,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发生,pH值升高,原生动物中的聚缩虫、纤毛虫生长增快,这引起死亡。

4.蚤状5期变大眼,变态不过来,第三次死亡,这时细菌中的弧气单胞菌大量发生,这是超标使用抗菌素,产生抗药性,以及饵料质量不佳等导致死亡。

5.大眼幼体第3—4天淡化过程中死亡,主要是用饵料不适,细菌肠炎发生,对快速淡化水不适应,有的使用深井水不经过暴晒增氧等措施直接使用而引起死亡。

6.大眼幼体出售前的大批死亡,这主要是不少单位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大型卤虫和淡水冷冻水蚤及人工加工的配合饲料不当等引起的死亡。

(二)幼蟹(豆蟹)Ⅰ—Ⅴ期时,爬上岸不下水症:目前发病死亡率最高的是1期蜕皮后2期幼蟹过度时,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经调查这主要是鳃丝感染细菌性疾病,蜕皮时未蜕下鳃丝旧皮,另外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过快等因素,造成1期幼蟹生病而死亡。

(三)黑壳病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的无水处撑起十足、腹部悬空、不吐泡沫、蜕不下壳。

用小刀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空洞不外流体液内已长出新的软壳。

初患病时,病蟹爬上岸边离水面10—20厘米处停立,一有动静立即逃回水中。

患病严重时则行动呆滞,不能逃回水中,不久便死于岸边。

这种病大部分发生在夏天高温季节的精养池塘中,在进食量大,生长旺盛时,饵料中营养不全,缺乏钙及维生素C造成外壳钙化,内部新壳形成缺钙,不正常蜕壳而死亡。

(四)原生动物引起长毛病水质呈富营养化,水不能流动,相对静止,有机质多,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某些水草死亡腐烂,纤毛虫,聚缩虫等原生动物以有性与无性繁殖同时进行大量繁衍,吸附在蟹的甲壳、口器等全身上下,结果使全身长成厚厚的一层毛状物,污泥及泥土微粒覆盖于毛状物上,整个蟹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摸其壳,表层很滑,污物很难刮除。

此时池水水色呈乳白色,蟹吃不了食,栖息于进水口或流水处,严重时不能及时蜕壳,结果染病而死亡。

(五)黑鳃、藻类鳃、烂鳃病得病蟹的鳃丝发黑、发暗,鳃丝上长满藻类和原生动物,在水中失去呼吸能力,病蟹爬上岸及水草上,使整个身体暴露于空气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时间一长,体中失水,口器无泡沫吐出,严重时蟹放入水中后,会立即死亡;轻度时蟹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水草上。

这病因主要是发生在高温季节的夏天,河蟹活动力强,池底中有质泛起,使水质变坏,大量的有害生物生长繁殖,致使河蟹生病。

如不及时治病会造成大量死亡.(六)环腿病又称“抖抖”病或痉挛病:该病是近二年大面积发生的最严重疾病,发病特征是十足环起不能伸展,并发出阵阵抖动,病蟹整个身体不能动弹、无丝毫爬动能力,不久就死亡。

该病发病率高,死亡速度快,经二年调查,发病时间从6月至10月,其中以7—8月两月最高,死亡率有的池塘和大型湖泊达80%。

现初步诊断,是由病毒、细菌、肝脏病并发引起的。

(七)肝脏病该病死亡率很高,经初步统计,死亡率仅次于环腿病,其特征是:肝脏呈灰色如臭豆腐样、有的呈黄色如坏鸡蛋黄样;有的呈深黄色如橙色、肝脏消失、肝脏分解呈豆渣样,镜检呈油滴等等现象。

得病后有的能坚持5—10天慢慢死亡,有的两小时急性死亡,初步查明吃了发霉的饲料及池底底质污染而引起的。

该病需提前预防,经过初步试验,用内服百奥A型添加剂与慢速池底灭毒王相配合使用,有一定疗效。

(八)蟹壳透明、蟹脐水肿、肛门外翻发红病症染该病的河蟹蟹壳,起初发黄,并有许多白色褐色斑块,迎阳光观察时,蟹壳边缘黄而透明,蟹脐黄而呈乳白色,肠道无粪便,肛门外翻发红,轻压肠道有粘稠透明液体流出。

不吃食,行动迟缓,常栖息于水边,无逃避能力。

剥开壳,体内无食物,消瘦无肉,并伴有腹水存在,发病蟹大部分死于靠岸边浅水处。

这主要是弧菌和气单胞菌所引起的疾病。

(九)蟹奴、寄生虫引起的蟹脐蜕落,蟹肉发臭症染病的河蟹腹脐甲壳水肿,蟹奴寄生虫似蛆一般堆积在腹脐与背甲连接处,吸收河蟹腹中的营养,使腹张开不能复原盖合,病蟹不吃食,不生长,切肢再生能力丧失而死亡。

(十)成熟个体小型化在很多精养池塘中,发现很多当年培育的扣蟹,规格在15—20只/ 斤的河蟹中,雌雄个体能交配达性成熟,这种个体蟹继续饲养不但死亡率高,同时经济效益极低。

这是因为大部分品种不适应当地环境,或水中含盐度较高,或饲料不足或池水过浅积温高,夏天水草少无栖息场所引起的。

二、发生疾病的主要根原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专业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底腐殖质多,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这种池塘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

2.水质较差,水源不好不少精养池塘无天然水源,而使用水其水质也很差,很少有新鲜水换入,加上平时大量投饵,水质偏酸,容氧量低,造成水质恶化,大量有害细菌及原生动物滋长,使河蟹患病不蜕壳。

3.南北的品种交错养殖各种水系的品种在全国市场到处流动出售,各品种对不同水系的地理环境及特点适应性较差,改变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各种疾病发生,如早熟、上岸不下水、个体差异显著等都表现出来。

4.扣蟹种蟹捕捞后暂养时间太长从去冬今春数月内高密度贮蓄等待出售,以及出售地点长短不等,大部分辽蟹与长江水系蟹交错出售养殖,使蟹种严重受伤,一般表面看不出,实际脚尖处被擦破发黑,待4—5月份水温升高时细菌等病原菌感染,有时不能蜕壳,有的成为败血症,死亡率多达90%以上。

5.水草及隐蔽物不足河蟹养殖池中,应该有40—50%的水草或隐蔽物覆盖水面,平时饵料不足时,水草可作为辅助饵料,蜕壳时可作为蜕壳场所和防敌场所,特别在炎热的南方,池水较浅,水温会急速上升,河蟹长时间处在高温水中(水温28℃以上时),会提早成熟。

为此在广东、福建一带,如果河蟹养殖按其生理生态、管理得当时,生长期长,饲养一年,应该个体长得又大又好。

可根据调查结果,养殖者成功不多,早熟和黑壳病、长毛病很多。

如进行科学管理,河蟹就长得很好。

6.饵料投喂不科学河蟹养殖,饵料是关键,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把饵料质量关,按前期精、中期粗、后期精为原则。

如果人工饵料中营养不全,缺少钙质,长期投喂会使河蟹得软壳病或甲壳钙化成空洞,如缺少维生素C,河蟹会生黑鳃病。

如饵料投喂不足,河蟹不但自相残杀,而且小蟹长时间吃不到饵料变成懒蟹,但是饵料投喂量过大,残剩过多,会使水质败坏,生态失衡使蟹生病。

所以饵料的品种、质量等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脱壳。

目前不少养殖专业户简单地以糠皮、饼类投喂,或有时又投喂大量小杂鱼、烂虾等结果生病频繁,这都是不科学的。

7.防病治病不及时,用药不对症目前大部分养蟹专业户,对河蟹的防病治病不重视,总认为养蟹的技术性不强,凭一两年的养殖经验就大面积养殖,河蟹有病不防治,严重时才四处求治与购药,病入膏肓哪能一治就好,所以平时病害防治不能放松。

三、河蟹疾病的基本防治方法河蟹的疾病,目前发现的已不下十多种,死亡率高,发病面积大,发病季节与时间无规律贯穿养殖全过程,对于如何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和正确使用药物是很重要的。

1.建议要想养殖河蟹和已经养殖河蟹的专业户,首先懂得河蟹养殖知识,弄清河蟹的一些生理生态特征做到科学养殖。

2.防重于治:目前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病害也越来越多,要把握“一消毒,二防病,三治疗”的原则,对精养池塘不管新开挖或是鱼池改造的池,必须要清池消毒,特别是已养过的池塘,每年争取清除污泥一次,用消毒剂如百奥速康型的药物或含氯类型药物先消毒,再用生石灰150公斤/亩泼洒一次,以调节泥土中的pH值和有关理化因子当发病季节接近或水质不好时,随时做好换水和药物预防,平时可在10—15天内用预防药物一个疗程,如百奥速康B1型防原生动物“长毛病”、真菌、霉菌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