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 求变 求活 求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新求变求活求实
初中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近五年了,回顾走过的路,觉得有许多的甜酸苦辣,但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求新、求变、求活、求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初中部,谨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点感受。
一. 教学理念求新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全体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抱着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人才负责的态度,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管理层面来说,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尽可能多参加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书籍资料,深刻理解并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的对课改进行有效的指导。初中部管理者在新课改之前,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召开的各种培训会,先后参加了由省市课改专家主讲的多种讲座,先后认真自学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撰的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系列丛书。自觉地用新课程的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成功的经验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如:“课程改革不是不讲教学质量,而是更好地追求更高的质量”(陈校长)“课堂教学要活而不空,活而不乱,活而不花”“课程改革不是作秀,而要理性对待”“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等等;同时我们特别注意总结课改中的教训,针对一切不符合课改理念的做法,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要求教师改变,并尽可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
从教学层面来说,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这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口头上,而是要落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鲜活的生命课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首先是教学预设环节,我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外,还要备单元、备教课环节的整合、备重点问题的设置、备学生的活动空间设计等等,切忌一篇课文、一种观点、一个老师、一讲到底、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的陈旧的做法。其次是教学过程,一定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本身特点有针对性,高效、机智、灵活地处理教材。三维教学目标的安排、问题的设置与激活、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调控、教师导演的情绪与方法、评价尺度的把握、教学契机
的激活与把握等都得遵循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拓展环节更要有新的理念,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地处理教材,要由教材向生活拓展,由别人向自己拓展,由知识向实践拓展,由低层次的文本向高层次的超文本拓展,由已知向未知拓展等等。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成为创新意识的学习者与实践者。再次是作业的布置,除了正常的练习外,教师一定要经常布置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认真设计好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活动过程,认真准备好成果发布并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合作、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理念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认识到位的程度与效果成正比。
二.教学方法求变
处理新教材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机智灵活,切忌用僵死的程式化的做法去对待所有的课文、所有的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新课程中所包含的新理念,“万变”就是针对不同的课文、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要抓住教学预设这个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预设与过去的备课截然不同。在教材处理上,要考虑其整体性、灵活性和特殊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对初中的全套教材、对每学年每学期的教材、对每单元的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理解编撰者的意图与思路。所谓灵活性,就是要灵活的处理教材,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抓手,而不能变成束缚我们教学的绳索,因此,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应该跳出教材本身的框子,要结合自己、地方、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增可减、有详有略。所谓特殊性,就是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要考虑共性,又要充分尊重每一篇课文、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
我们觉得重点是要抓住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互动方式的多边性。教学的多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明显的效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和潜能。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的课堂相互作用理论——双边教学论,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承认有这种影响力,也常常把它斥之为带有消极作用的破坏力量。实质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中。这就是说除师生互动外,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以多边互动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它把教学置于师师、师生、
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主体背景之上,突出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这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效果,有着积极意义。二是学习情境的合作性。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但是,现有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却重视不足,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育往往只能养成学生片面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伴的利己行为。片面地强调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会使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由此提高学业成绩,习得合作技能,增进同伴友谊,学会关心和理解等。由于合作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倍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当然,合作应该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包括目标的设定,活动的组织,成果的检测等。三是目标达成的全面性。新课程改革很讲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而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体现,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灵活性。近些年来,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尤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存合作意识与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同时实现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和均衡化并不意味着各种方法设有侧重和个性。我们必须承认,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教学目标应当由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这种方法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均衡性特征告诉我们,现代教学方法的包容性、科学性增强了,它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失之偏颇、顾此失彼,也非平均用力,而是在侧重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了其他类目标的达成。这类方法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四是选择使用的综合性。教学过程很复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抹杀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不能反映教学的本质规律,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近些年来,有不少教育学者提倡多方法的综合使用,因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倘若能利用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将具有互补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