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管理制度
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床储量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床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床所有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操作;(二)科学合理,持续更新;(三)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矿床储量管理部门是矿床储量动态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以下工作:(一)制定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制度;(二)组织实施矿床储量动态管理;(三)监督、检查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工作;(四)处理矿床储量动态管理中的有关事宜。
第五条矿床储量动态管理涉及以下部门:(一)地质勘探部门:负责矿床地质勘探、储量评审、储量备案等工作;(二)生产部门:负责矿山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三)财务部门:负责矿产资源价值评估、成本核算等工作;(四)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
第三章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内容第六条矿床储量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矿床地质勘探:开展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获取地质资料,为储量动态管理提供依据;(二)储量评审:对勘探成果进行评审,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开采条件等;(三)储量备案:将评审合格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备案,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开采条件等,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五)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定期对矿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为矿山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六)成本核算: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七)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确保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第四章矿床储量动态管理程序第七条矿床储量动态管理程序如下:(一)制定矿床储量动态管理计划;(二)开展矿床地质勘探;(三)进行储量评审;(四)进行储量备案;(五)组织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六)进行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七)进行成本核算;(八)监督、检查矿床储量动态管理工作。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范文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煤炭资源和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其所属下属煤矿的煤矿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储量指煤矿所处地层或露头区的煤炭资源总量,包括且不限于经济可采储量、预测储量和探明储量等。
第二章总体目标第四条本企业的煤矿储量管理目标是:科学的储量评估,有效的储量开发,合理的储量利用,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煤矿储量管理的任务是:(一)有效进行煤矿储量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储量开发计划;(三)制定储量保护规划,保护煤矿储量资源的永续利用;(四)科学合理的制定储量利用政策,保障煤炭供应需求;(五)规范煤矿储量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
第三章煤矿储量评估第六条煤矿储量评估是指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与合理的煤矿储量估计与计算的过程。
储量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可靠性。
第七条煤矿储量评估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
评估结果应具备可比性、可验证性和持续性。
第八条煤矿储量评估应由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评估方法和工作方案应报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煤矿储量评估应充分利用现场勘察、测量、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和矿山开拓等资料,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煤矿储量评估应按照开发性和可采性进行划分,并对每个区块或工作面的储量进行估算。
第十一条煤矿储量评估结果应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形成评估报告,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第四章储量开发第十二条储量开发应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按照该方案进行开发开采。
第十三条储量开发的具体内容包括:(一)确定开发区域和开发方式;(二)制定开发计划和开采工艺;(三)组织设备购置和施工;(四)实施开采和生产管理;(五)随时调整开发方案,确保开采效益。
矿业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业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一、矿业资源的概念矿业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地壳中,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各种矿物和矿石。
矿业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原料,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矿业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燃料矿产等多种类型,在我国,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储量管理的意义和目标1、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矿业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障矿业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2、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管理矿业资源储量,能够延长矿产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矿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管理矿业资源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现行管理制度的问题1、资源浪费严重:现行矿业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源开发不合理,很多矿山采取过度开采、不合理开采等方式,使得矿产资源得不到最大利用。
2、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管理混乱:一些地方对矿业资源的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手段,导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四、改进方向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矿业资源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对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矿业资源储量评估体系,对资源的储量进行科学评估,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3、严格实施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适度征税,引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4、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矿业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矿业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
储量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审批、备案、登记、公告、统计和监督等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
第三条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公开透明;(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三)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四)促进勘查,服务社会。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储量评估第五条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勘查单位或者评估单位提出评估申请;(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进行审查;(三)评估单位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评估;(四)评估结果经审查合格后,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公告。
第六条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评估依据合法、完整;(二)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三)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四)评估报告内容完整、规范。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承担。
第八条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二)熟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三)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信誉;(四)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三章储量审批第九条矿产资源储量审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勘查单位或者评估单位提出审批申请;(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进行审查;(三)审查合格后,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审批。
第十条矿产资源储量审批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储量评估报告经审查合格;(二)储量评估结果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求;(三)储量审批程序合法、规范。
第十一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对审批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公告。
第四章储量备案第十二条矿产资源储量备案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勘查单位或者评估单位提出备案申请;(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进行审查;(三)审查合格后,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备案。
储量管理制度
储量管理制度引言储量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在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储量进行科学认定、准确计量和合理管理的一套制度。
储量是指地下蕴藏的可开采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目的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步骤。
1. 概念储量管理制度是指在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为了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储量,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它包括储量认定、计量、分类和登记等环节,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目的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合理利用,确保储量的准确计量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资源储量并及时更新,为企业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规范资源储量评估的方法和过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强资源储量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3. 实施步骤3.1 储量认定储量认定是储量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它是对储量进行科学评估和认定的过程。
在储量认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质构造、资源赋存形式、开采工艺等。
储量认定需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储量计量储量计量是对储量数量进行准确统计和计量的过程。
这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计量体系,包括储量计量的方法、标准和程序等。
储量计量需要辅以专业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比性。
3.3 储量分类储量分类是将储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类和登记,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利用。
常见的储量分类方法包括: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和经济储量等。
储量分类需要依据资源的性质和可开采程度进行划分,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资源配置。
3.4 储量登记储量登记是对储量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的过程。
在储量登记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储量信息的采集、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储量登记需要定期更新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实施原则4.1 科学性原则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具备科学性,即在储量认定、计量、分类和登记等各个环节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储量管理制度范文
储量管理制度范文储量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储量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储量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储量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地区或国家所拥有的天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储量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提供对资源供需状况的准确评估。
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来负责储量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储量管理制度应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储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储量资源调查与评估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储量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包括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储量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开发潜力,为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2. 储量资源开采和利用管理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需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要建立相应的开采许可制度,确保开采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资源税费政策,提高资源的回报率,鼓励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储量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储量资源进行保护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和保护措施,保护重要的储量资源。
对于环境敏感地区,要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和治理。
4. 储量资源信息管理储量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
资源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对储量管理至关重要,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
5. 储量资源国际合作储量管理制度要求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资源领域的合作。
可以通过进行资源交换和合作开发,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国际储量管理规则和标准的学习和采纳,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储量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原则。
露天煤矿储量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储量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露天矿煤炭资源的管理,依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新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时,必须考虑矿井地质条件,充分利用煤炭资源。
在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吃肥丢瘦。
二、储量管理原则储量核查以月末核算的开采量、损失量为基础,当年销售量、年初和年末库存量作为年度动用储量修正确认依据。
三、测量验收1、开工前要建立地面基本控制网;测绘1:500~1:5000的地形图,经矿、施工方确认签字认后做为底图。
测量前,要核对图上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对标定工作所需用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也应进行检查。
2、作业要求:测绘矿山宕面(含开采或安全、运输平台)上下坡线、台阶及采场底等的面高程和平面坐标,其精度要求最终成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选择代表性地段测制地质剖面,剖面测制精度不少于1∶2000。
成图及成果资料必须真实反映矿区基本特征和生产情况.3、每月末,进行现场测量验收,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地测部门负责测量,并通知施工队参加;测量成果要由矿方、施工方签字存档,并作为编制储量计算图和储量报表的依据.4、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核性总算,以检查每月测量的精度。
测量成果由矿方、施工方签字存档;半途退场按双方协议处理。
成果中要说明基准点、主要控制点坐标及高程精度,并需说明引用的基准点可靠程度.5、验收量计算,一般采用垂直断面法.按区域、阶段平盘、工程项目等计算实际采剥工程量;在验收测量的阶段采剥工程平面图和采剥工程断面图纸上量取实际工程技术指标。
四、储量计算1、计算储量应在专门的图纸上进行。
储量计算时,范围的圈定、计算参数的选择、块段的划分按相关规定执行。
2、储量计算结果必须经过检查。
采用相同计算方法检查储量计算结果时,两次计算之差不得超过1。
5%。
五、各矿必须及时掌握矿井、采区储量、损失量、采出量等情况;对损失量、损失率、各项损失所占的比重及造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储量管理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煤矿储量管理的工作,提高煤矿资源的管理水平,本文将就煤矿储量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煤矿储量管理的意义煤矿储量管理是指对煤矿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工作。
良好的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的资源利用率,增加煤矿生产效益,并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科学的煤矿储量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煤矿开发行为,保障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储量评估标准与方法煤矿储量评估是煤矿储量管理的基础,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根据煤矿的地质特征、勘探资料和实际开采情况,制定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2. 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及时记录并更新煤矿的储量情况。
储量登记和监测体系应包括煤矿的储量数据、储量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的生产和开采数据等。
通过对储量的实时监测和更新,可以更好地掌握煤矿的资源状况,为煤矿开采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储量管理与调度储量管理与调度是煤矿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对煤矿的储量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调度。
根据储量数据和市场需求,确定煤矿的开采量和生产计划,以实现最佳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
4. 储量保护与治理煤矿储量保护与治理是煤矿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对煤矿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采。
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加强对煤矿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5. 储量信息共享与公示建立储量信息共享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煤矿的储量信息。
通过储量信息的共享和公示,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四、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煤矿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其次,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储量管理的专业水平。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登记和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勘查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矿产资源蕴藏量的总称。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评审和备案第四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专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资格及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下列矿产资源储量应当进行评审:(一)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或者申请采矿权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二)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应当核实的矿产资源储量;(三)以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融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四)停办、关闭矿山时提交的尚未采尽或者准备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五)矿区内因生产性勘探或者其他原因引起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六)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需要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七)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进行评审的其他情形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六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二)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三)矿床开发的可行性评价资料;(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接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托后,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与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一、背景和基本概念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所包含的经济价值的总量,是矿山开发规模和周期的基础。
因此,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是矿山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保障矿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按照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的对矿山资源进行测定、评估、预测、控制和监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二、制定目的1.规范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行为,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矿山资源储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和投资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3.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4.规范矿山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提高矿山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自然矿产资源开采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矿业企业,包括国有矿山、集体矿山、民营矿山以及其他经营矿山开采的企事业单位。
四、管理体制本制度下创建了矿山资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管理、监督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该小组由矿山领导、技术管理人员、资源储量核算专家、环境管理专家等组成,岗位职责如下:1.矿山领导:全面掌握矿山资源储量管理情况,做出相关决策。
2.技术管理人员:制定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和测定程序,监督资源储量信息收集和分析。
3.资源储量核算专家:负责矿山资源储量核算和数据质量监测。
4.环境管理专家:掌握矿山环境数据情况,监测矿山环境变化与资源储量变化的关系。
五、管理程序1.资源储量评估:按照国家规定的矿山资源评估标准,对矿山资源进行评估,确定矿山的可采储量。
2.资源储量分析:在采矿过程中,及时进行资源储量分析,对矿山资源开发情况进行反馈、调整和控制。
3.资源储量预测:以资源储量评估为基础,结合资源采矿方法、矿山开采方案、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未来矿山资源储量进行预测。
4.资源储量监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矿山资源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资源开发变化及时反馈、调整、控制,以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储量管理制度
储量管理制度(一)遵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和储量管理规定,合理开采,减少损失,提高资源回收率。
(二)储量必须按分类、分级别,分水平进行计算统计。
(三)加强生产补钻,保证矿井生产储量的可靠程度达到煤炭工作技术政策规定的要求。
(四)矿长、总工程师对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开采、保证矿井各类损失率达到计划要求负直接责任。
设计、生产技术部门对设计的先进性、保证合理开采负技术责任。
(五)储量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储量转入、转出、注销、报损和地质、水文地质损失等有关规定。
(六)储量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实际,熟知设计、生产开采动态和储量损失情况。
对不合理设计,不合理生产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实行业务监督。
(七)储量管理人员必须保证储量规定图纸、计算台账齐全,符合规定要求。
(八)按期编制上班储量、损失量、储量动态、三量及回收率报表。
(九)采掘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允许私自改动。
尽量做到不留顶煤、底煤、不丢浮煤。
(十)采煤队要严格控制采高,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十一)调度室每旬对各回采工作面的采高和浮煤丢失厚度进行1~2次实测,发现不符合规定,及时通知该单位进行调整,否则,在月末结算产量时,除将损失和超采数量从当月中扣除外还要追究责任。
(十二)储量管理员必须以台账形式对储量进行管理。
(十三)必须建立好两种图纸、两种台账、及“储量计算图”“损失量计算图”、以及“储量计算台账”损失量计算台账。
(十四)必须按要求格式把各类数据反映进储量台账表中。
(十五)随时掌握储量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不准有意隐瞒不报。
(十六)严格按照储量计算指标进行分块段分水平计算储量和各种损失。
(十七)台账的数字必须反映清楚,不准涂改勾划,应做到数字清晰。
台账和图纸要吻合,随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必须做到定期汇总,定期上报。
动态储量管理制度
动态储量管理制度一、前言动态储量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储量变化和技术发展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储量的一种制度。
在资源能源领域,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健全动态储量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动态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特点、建立方法和管理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动态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与特点1. 动态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动态储量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资源储量变化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对储量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评估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储量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动态储量管理制度的特点(1)灵活性强:动态储量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储量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2)科学性高:这种制度是建立在科学数据和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的,可以准确评估和管理储量的变化。
(3)风险控制性强:动态储量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储量变化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4)后续规划性强:动态储量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后续规划提供有力保障。
(5)管理效率高:这种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储量管理的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和资源变化。
三、动态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方法1. 确立动态监测机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机制,包括建立专门的资源储量监测部门或团队,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储量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进行储量调查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建立储量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流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能及时了解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建立动态储量管理标准再次,要建立动态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数据的统计和管理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储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建立动态储量评估方法然后,要建立动态储量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包括建立资源量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储量的动态评估模型,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储量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制定合理的资源规划和开发策略。
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一、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意义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资源储量的积累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
其次,资源的管理,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利益,更关系到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资源的管理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如果管理不善,资源开发和利用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环境破坏。
二、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收集、统计、评估,资源储量的保护、利用、开发等。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调查和储量统计。
对各种资源的存量和产量进行定期的调查和统计,获取准确的数据,作为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依据。
2.资源评估和监测。
对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了解资源的质量和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和采取有效措施。
3.资源管理和保护。
建立资源的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保护。
4.资源利用和开发。
制定资源开发的政策和计划,推动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5.资源信息化管理。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资源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和流通,提高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透明化。
6.资源市场化。
推动资源市场化,建立健全的资源交易制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建立和完善资源储量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立法和监督,完善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积极配合政府开展资源储量管理,增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共同维护资源的公共利益。
四、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挑战和对策在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是指对矿井储量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矿井储量的准确计量和科学管理,以保障矿井的持续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1. 储量计算规定:确定矿井储量计算的方法和准则,包括确定矿区面积、矿层厚度、平均品位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储量计算的公式和表格。
2. 储量报告要求:规定矿井储量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提交时间,要求按照一定的周期和标准对矿井储量进行报告,以便上级机构进行监督和统计分析。
3. 储量审核程序:设立储量审核程序,对矿井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审核,确保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储量监测系统:建立矿井储量监测系统,对矿井生产和储量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储量管理中的问题。
5. 储量调查和评估规定:规定对矿井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要求,指导对矿井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为矿井规划和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储量管理责任制:确定矿井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级管理层和岗位的储量管理职责,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总之,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矿井储量的科学管理,保障矿井的可持续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这些规定和制度对于矿井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是促进矿井健康发展和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储量管理制度
储量管理制度
储量管理制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为了加强我矿储量管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要求各单位认真执行。
1、我矿现阶段主采煤层为15号煤层,为近水平煤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臂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地质类型划分属中等型,因此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及山西煤炭主管部门专家组意见,我矿回采率要求为;采区回采率不低于75%,工作面综合回采率不低于93%。
2、及时编制并修订《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规定的各种图纸,并符合要求。
3、及时编制并修订《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规定的各种储量计算成果台账,并符合要求。
4、储量动态清楚、损失量、日期、构成原因等正确无误。
5、储量变动有批文、报告完整,按时间顺序编号、合订。
6、定期分析回收率,对不合理丢煤从技术上提出意见和要求,并能如实反映储量损失情况。
7、矿井、采区、工作面结束有损失率分析报告。
8、丢煤通知单完整无缺,按时间顺序编号、合订。
9、其它未尽事宜遵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执行。
储量管理制度
储量管理制度
一、地测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储量管理工作。
二、提供的储量、回采率必须按照国土资源主管科规定的有关统计格式,实事求是地进行测算填报,提供数据准确并对数据负责。
三、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搞清开采区域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探测采空区,及时为生产、建设提供各种地质资料。
四、必须参与审查采掘作业规程,参与编制和审查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及回采计划,及时提出合理开采与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五、必须具备储量计算方面的各种基本图件,并要及时将探测的地质变化情况记录、填图;要有储量、块段开采、回采率、损失量及储量增减等台帐。
六、地测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调查了解资源开采情况。
检查验收采掘工程质量,当发现浪费、破坏资源情况和采掘工程不符合规划、作业规程要求时,应及时填写“预防丢煤通知书”和“施工验收意见书”报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必须在通知书上签署意见,并迅速采取措施。
七、每个工作面、采区开采结束时,地测科要参与现场验收,对搬迁工作签注意见,核实储量,分别计算出工作面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和矿井回采率。
八、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地测人员分析储量、回采率变化动态,
找出储量损失原因,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措施,每半年进行一次储量管理分析报告,并存档备案。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山西宁武榆树坡煤业有限公司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生产技术部二零一七年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矿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等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建立健全储量保密制度,地质储量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回采率分析检查制度和储量核减审批制度。
2.参加审查水平延伸设计、开拓、采区及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和审查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及回采率计划等相关会议,其掌握情况,对开采部门进行业务监督。
3.掌握矿井各类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加强边角煤的回收,将边角煤的回采列入正式计划。
4.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是缓和采掘接续紧张,延长矿井寿命,搞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各部门负责人要广泛宣传提高回采率的重大意义,教育职工珍惜国家煤炭资源,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5.回采率是煤矿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在计划、设计、回采过程中,要按国家规定的回采率标准编制回采率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经常进行督促、检查。
6.在制定计划和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有采厚丢薄、采易丢难、吃肥丢瘦等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发生。
7.国家煤炭资源回收率标准:(1)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
(2)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8.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8米,最高灰分40%,凡超过该指标时,由地质组向总工程师汇报后,向上级办理储量注销或报损手续。
9.各种煤柱:(1)工业广场煤柱要按设计标准严加控制,不得任意扩大,一般应在无煤带建立居民区和其它建筑,塌陷区村庄需搬迁时,应迁建在无煤带或标定的已采区,避免二次搬迁。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留设煤柱时,必须经上级批准。
(2)对过去由多种原因丢弃的残煤或煤柱,在确保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应积极进行复采,以延长矿井寿命,减少资源损失。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5篇)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____条加强矿井储量管理是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正确地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生产矿井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情况,是煤炭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83)煤生字第____件精神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颁《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____条有关业务部门职责范围一、生产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积极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时处理报损储量,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有关技术措施,具体提供矿井生产各种作业规程,确定各种煤层计划采高,改进采煤作业方法,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测量部门主要负责:1、合理圈定各级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的范围,正确地测量、计算其数量,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台帐、图表、卡片等资料;2、对储量的变化、转出、转入、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申请核减报批。
年末汇总填编有关报表上报。
对生产部门申报批准后的报损储量年末进行汇总,填编报表上报;3、合理计算各种损失率,并进行分析上报;4、负责煤生38、44、45表及“三个煤量”等报表的汇总填报工作;5、及时掌握分析矿区和各矿井储量变化动态,监督矿井储量开发利用状况,正确提供有关储量数据,按时修改编制储量图件。
第____条各矿井地质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储量管理人员,人员的数量要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第____条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有关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补充规定第____条集团公司回采率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第____条对照国家煤炭技术政策规定,集团公司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份不得超过____%;暂不可利用的煤层,储量计算厚度可在0.6-0.7m之间,灰份规定在40-____%之间。
第____条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矿井储量方面的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归登在台帐、卡片、基础表上,填绘在图纸上。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矿井资源储量的管理,规范矿井开发生产,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国家主导原则。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协调发展原则。
矿井资源开发需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公平公正原则。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对各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4. 确保安全原则。
矿井资源开发应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5. 省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矿井资源储量开发应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管理矿井储量。
三、管理内容1. 矿井资源勘探管理。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应首先进行资源勘探工作,确定矿井资源的蕴藏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 矿井资源调查评估管理。
对于已探明的矿井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工作,确定其开发价值和开发方向。
3. 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管理。
根据矿井资源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矿井资源开发规划,包括开发方案、开发周期、投资收益等。
4. 矿井资源开采管理。
按照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组织开采作业,确保开采效率和安全。
5. 矿井资源监测管理。
对开采过程中的资源储量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资源变化情况,做出调整。
6. 矿井资源回收管理。
开采结束后,对矿井资源进行回收处理,确保资源再利用,并进行环境恢复。
7. 矿井资源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矿井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矿井资源进行全面监管和动态管理。
四、管理责任1. 矿井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对各矿井资源的整体管理工作,统筹规划资源储量开发。
2. 矿井资源开发企业应当依法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井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管理。
3.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矿井资源的开发生产得到有效控制。
五、管理流程1. 矿井资源调查评估:对已探明的矿井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确定矿井资源的开发可行性。
储量动态管理制度
储量动态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储量动态管理制度是迫切需要的。
储量动态管理制度是指对储量的评估和管理,以确保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储量动态管理制度的意义、目的、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意义和目的储量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目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加科学地制定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合理布局勘探和开发工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它可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耗。
最后,它可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原则储量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坚持科学技术指导,把握资源勘探和评估的前沿技术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资源的公正分配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
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利用,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
四、实施步骤(一)建立储量评估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的资源特点和需求,制定储量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储量的分类、计量和核实等内容。
(二)建立储量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储量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建设、数据采集和更新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推进储量评估工作。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储量的评估工作,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建立储量监测机制。
建立储量监测的机制和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资源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和管控资源的风险。
(五)建立资源交易机制。
建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交易市场和机制,推动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交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五、注意事项在推进储量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储量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亭煤业集团新柏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地质报告审批及储量管理制度(暂行)二○一一年元月三日目录一、矿井地质报告审批及储量管理制度 (1)总则 (1)成立储量管理机构 (2)技术规定 (3)储量管理 (7)责任制度 (8)考核奖罚 (8)附则 (8)矿井地质报告审批及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矿山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柏公司矿井储量管理工作,保护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建立资源消耗回收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的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同时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矿井储量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企业缓和采掘接续、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公司的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建立储量管理机构、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规范开采行为入手,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条明确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一)制定矿井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储量管理台帐,认真检查、分析各种工作面回采率设计指标及其执行情况,为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查清本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三)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
(四)地测技术人员及时对采掘工作面的煤厚进行探测,并提供准确的储量、回采率数据,为合理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五)每个工作面,采区开采结束后,都要重新全面核实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分别计算出工作面回采率、采区回采率。
第二章成立储量管理机构第四条为了加强新柏公司煤炭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提高资源回采率,成立了新柏公司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公司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主管生产副经理;成员:生产科科长、主管地测副科长、人力资源科科长、经营管理科长、综采队队长、掘进队队长、地测技术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条储量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职责:(一)经理是负责全矿井储量及回采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公司的资源储量合理回收利用和回采率管理工作。
(二)总工程师负责矿井储量管理及提高回采率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负责提高回采率先进技术工艺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三)主管生产经理负责矿井生产过程中有关强化储量管理及提高回采率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
(五)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矿井储量回采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回采率的各项设计、技术措施的编制,回采率的计算、考核工作。
(六)采、掘队管理人员具体实施生产技术科制定的有关储量管理及提高回采率的技术措施。
第三章技术规定第六条根据《生产矿井储理管理规程》、《甘肃省矿山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如下:(一)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
(二)在新水平、工作面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采区、工作面设计回采率指标。
(三)开拓新水平或布置新采区时,必须集中开拓,联合布置,确定合理的开采水平、阶段垂高与采区、工作面走向长度等参数,减少煤柱损失。
(四)在制订生产计划及生产过程中,要按煤炭资源法及集团公司薄及中厚煤层开采规划严格执行。
不得采厚丢薄、采易丢难、吃肥丢瘦、随意弃采;规划开采的薄及中厚煤层确因地质构造复杂,顶底板条件差、煤层不稳定、煤质及开采经济效益差等原因开采困难或无法开采时,必须由集团公司批准后才可弃采。
(五)工业广场、河流、井田边界等煤柱要按《矿井初步设计》的规定严加控制,不得任意扩大;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
(六)对于开拓布置、开采顺序、采煤方法必须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施行。
各采区不得随意留丢煤,不得以呆滞煤量的方式变相丢煤。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设计规定的开切眼和停采线位置进行施工和回采,生产过程中禁止滥留煤柱。
(七)在采区、矿井开采后期,以安全为前提,应积极回收顺槽煤柱、采区隔离煤柱、上(下)山煤柱、大巷煤柱及报废矿井的工业广场煤柱等,应积极进行复采,以便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
第四章储量管理第七条回采率是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矿井在编制生产计划的同时,要编制回采率计划,并由生产技科对各基层队的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经常进行督促、检查。
(一)必须加强采掘工作面现场管理,加强放顶煤管理,不随意丢底煤,严格执行放顶煤回采工艺,提高顶煤回收率。
积极推广应用相邻工作面小煤柱开采技术,同时有效加大工作面走向长度,减少煤柱损失。
最大限度地提高初采、末采及两端头的顶煤回收率;研究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地质测量技术人员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分布、损失量及其变化情况,提交准确的地质报告,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应,参与制订和检查、分析回采率设计指标及其动态完成情况。
(三)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都必须严肃对待。
矿井基础资源储量数据,必须由地测技术人员提出,以矿总工程师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动。
(四)地测技术人员要认真组织实施煤厚探测工作,在采掘工作面内每50米探一次顶(底)煤厚度,在地质条件复杂或煤厚变化较大时可布置施工巷探工程。
进一步提高储量、回采率数据的可靠性,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五)生产矿井在进行采区、工作面设计和储量核算、回采率计算时,煤层厚度原则上采用矿井地质报告钻孔资料。
(六)每个工作面,采区开采结束后,都要重新全面核实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分别计算出工作面回采率、采区回采率。
(七)工作面储量基础数据收集: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情况下十天一次。
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或结构复杂时,应适当增加丈量次数。
工作面丈量包括:1、工作面实际推进度、倾斜长度、采高;工作面煤层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夹石的层数及厚度。
2、工作面丢失的底煤及浮煤厚度要实际丈量,不准估算,并及时填绘在。
工作面的采出量和损失量也要采用实测数据;放顶煤开采的综采工作面无法实测开采体积时,可用揭露的煤层或地质报告提供的煤层厚度计算储量,用改正后的工作面统计产量代替采出量,进行损失率计算。
(八)必须具备储量管理方面的基础台帐和图件:1、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帐;2、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台帐;3、矿井储量增减、转出、转入、注销台帐;4、矿井储量、采区储量计算基础表和有关资料;5、矿井逐年、逐月采出量台帐;6、各种永久性煤柱台帐;7、地质、水文地质损失台帐;8、矿井储量计算图;9、采区、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10、损失量计算台帐。
(九)工作面开采结束前,矿总工程师要组织生产、技术、地测、经营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经同意后,方可停采搬迁。
(十)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储量、损失量动态,找出造成损失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制订提高回采率的措施。
(十一)严格执行储量核减的审批制度:1、要及时开展资源储量损失量的报销工作,不得出现新的呆滞或挂账煤量。
2、属于正常损失报销的,每年随矿山储量年报,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销;属于非正常损失报销的,由生产矿井按照《甘肃省矿山非正常损失储量核销暂行办法》在阶段、采区开采结束前,编制报销申请报告,报集团公司核查。
3、申请核减报销储量未接到批准文件前,不得进行报废阶段或采区主要巷道及其他工程和设备。
第五章责任制度第八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公司的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公司建立了开采煤炭资源的责任制:(一)公司经理、矿总工程师对全矿井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和保证全矿井各类回采率指标达到计划要求负全面责任。
(二)凡因地质测量工作错误而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地测部门负责人及地测技术员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设计和审查批准者负责;因不按设计施工造成不合理损失,由采、掘进区(队)长负责;由于措施错误而造成不合理损失,由生产技术科负责人负责。
(三)在回采过程中,超出设计规定的顶、底煤和浮煤损失,以及超出设计规定的煤柱损失、由采、掘队长、有关技术人员和造成损失的班组长负责。
(四)由于不正确开采造成丢煤时,公司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找出丢煤的原因,分清是非和责任者。
一次不合理损失工业储量500~2000吨时,由经理和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追查处理;一次不合理损失工业储量在2000吨以上时,报集团公司生产部审查处理。
(五)生产技术科应配备专职的资源储量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并掌握有关情况,当发现违反有关技术政策和本管理办法规定时,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考核奖罚第九条公司煤炭资源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回采工作面地质赋存情况制定下达采区、工作面回采率年度计划指标,并作为采、掘基层队及主管科室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十条将煤炭资源回收率管理纳入综采队绩效工资考核,根据月底由技术人员测算、由主管理经和总工程师审核的实际回采率,与计划回采率的差值对综采队进行奖惩。
第十一条实际回采率指标与计划指标一致时,对综采队不奖不罚,未达到计划指标者,按照每提高或降低一个百分点实行5000元奖或罚。
第十二条生产技术科根据储理管理制度对综采队每月进行考核兑现,计算奖罚数额,由主管理经理及总工程师审批通过后,由人力资源科直接在综采队当月工资中奖罚兑现。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制度未涉及到的储量管理及资源回采率管理部分按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执行。
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由新柏公司生产技术科负责解释。
生产技术科二0一一年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