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话题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学 的 目的。 三、 培 养 学 生 的提 问动 机
时期 , 也是夯实 习惯的时期 , 良好 的读书和写作习惯 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基于此 ,初 中语文一直备受关 注, 所 占课 时数是其他课 目的一倍 , 甚 至数倍 , 语 文 老教师的辛苦也可想 而知 ,但是课堂效果却 与教 师 的付 出不成正 比。应该说教师 的辛勤付 出会 有所 回
报, 但 事 与愿 违 , 有 的学 生 的 语 文 成 绩 停 滞 不 前 , 有 的甚 至 会 对 语 文 课 失 去兴 趣 。这 也 是 令 初 中语 文 教 师十分痛心的事情 ,而问题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 这 问题 。 所谓 问题教学法 , 是指教师将传授的知识归 纳 出重 点 部 分 , 化 为 问题 交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有 针 对 性 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 可辅助资料解决 问题 , 从而培养 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的能力 ,以及善于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 以问题 为点 , 以知识 为面, 呈放射状学 习 , 教给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 统称 问题教学法 。 问题 教 学 法 的 特 点 是 , 课 堂 教 学 以学 生 为 主体 , 教 师 起引导作用。教学中, 教师带领学生善于发现 问题 , 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中, 集思广益 , 讨论学 习 , 互 相 交 流, 养成独立思考 , 同时培养 了学生 的团 队意识。问 题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构建 了学生的良好学 习习惯 ,优势不言而 喻, 实施 问题教学法有 以下几点 :
四 结 语
教 师 的 能 力
问题的质量 决定 了问题教学的质量。 换 而言之 , 就是说 问题设 计得好 , 则学生可 以轻 而易举地学 习 到新知识 。 质量上乘 的问题 , 让学生好奇 、 感兴趣 , 会 认真思考 ,理性 地回答 问题 。要体现问题教学的优 势,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度 , 要顾 全全体学 生 的理解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 计问题 时 , 考虑多重 因素 , 既不能过 于浅显 , 也不 能晦涩难懂 , 要建立 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去设计 。

关于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浅谈话题作文教学的技巧

关于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浅谈话题作文教学的技巧
二、 行文流 水—— 话题 作 文 问题和 对策
章竟用了三中文体, 显示说明文再是记叙文 , 然后是 议论 。并且 相互 之 间彼 此割裂 的 , 显然 有 一 种 “ 千层饼” 的感 觉 , 没 有 一 个 混 然一 体之 感 , 文章 也就失 败 了。 对策: 文 体 自选要扬 长 避短 。“ 文体 自选 ” 切 忌写 自己 不熟 练 的文体。文体的确定是不容改动的, 问题确定就要依据文体组织 材料 和论 点 。记叙 文要 关注记 叙文 的几 大要 素 , 记 述 时 间要 详 实 可信 , 描 写要 具体 生动 , 修辞 等手 法要 运 用得 当 ; 写 议 论文 要 注 意 论点 论 据和 论证 之 间 的关 系 , 论 据 要 紧 紧 围绕 论 点 展 开 , 论证 的 要精 当, 避免哕嗦 ; 写散文要注意“ 形散而神不散” 的道理 , 要感情 真挚, 要 发人 深省 。

拟题 方法 。 第 三种 技巧是 : 扣 紧话题 , 巧用修辞, 具体 的说 , 引 用诗 句 , 名

文 教 育
言, 格 言谚 语 , 网络语 , 中英 文结 合 , 流行歌曲, 运 用 比喻 , 色彩 等 , 都是“ 锦上添花” , 吸引眼球的好办法。要么用 比喻, 要么用借代 , 要 么用对偶 , 要 么用拟 人等 。如 以 “ 诚信” 为 话题 时 : 使 用 了《 拒绝 欺诈 , 坚守诚信》 < 送 人玫瑰手有余 香》 ; 以“ 心” 为话题 : 《 心是一 棵会 开花 的树 》 ; 以“ 答案 是 丰富 多 彩 的 ” 为话 题 : 《 山重 水 复 疑无 路, 柳暗花 明又 一村》 《 淡 妆浓 抹 总相宜 》 等。
倍 数外 学 习
No . 0 7 . 2 01 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摘要】启发思考、促发探究,问题是关键。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能动的学习习惯,让我们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放飞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若能始终坚持和贯穿着“问题情景”来进行启发式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在问题的激荡和碰撞中,充满着学习和思考的氛围,为开启学生思维,放飞他们的个性,点燃他们的思想火种,通过“问题情境”这样的一个平台和媒介,搭建和提供一个让学生们可以合作、交流、沟通和思维的学习空间,的确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采用并实施“质疑问难”的启发式教学,视问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和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的确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和成功之处,在此,我不妨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确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因为问题是学习之源,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无疑就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思维的火石。

其实,良好的问题情境一旦创设,学生受到问题的驱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势必火一般地越烧越旺,势必爆发出满腔的学习热情和巨大的情感内力,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在此时已不再是被动,不再是逼迫,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和精神上的需要,问题情景在此时将可以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

往往一连串的问题,还可以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线贯行、一气呵成、顺水成章。

譬如《日》一文,我就设计了如下供学生讨论的问题:1、飞蛾为什么要扑向灯火?2、作者为什么要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这两个故事?3、作者为什么高度颂扬以上的两种精神?如此层层深入的发问,势必一次又一次地把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2.问题情境始终要立足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上文说过:一个没有问题的课堂始终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掀起思维的涟漪和情感的波澜。

的确,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地生成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贯穿着问题意识的渗透和碰撞,问题情境要始终立足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这样才能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而是始终带着我们的问题或自己的问题,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地进入到自主探究和刨根问底的思维之中。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 题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 题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摘要: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在整合课文内容,考虑学生的整体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具有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来组织课堂,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本文试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对主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主问题实践现如今,在新课改步伐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已逐渐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如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便愈发突出,为了改变过去课堂上出现的“过多、过浅、过碎”的现象,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以“主问题”搭建课堂教学的命脉,提高课堂效率,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一、主问题的内涵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主问题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可探究性、内在的逻辑性。

二、主问题对阅读教学的意义主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探究性,内在的逻辑性。

是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概括。

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兴趣。

这种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课堂生成,师生对话的展开。

一是能大量减少的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间,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主问题下面要解决的小问题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必然是能一步步推动教学的进展。

二是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

由于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要想解决主问题必须涉及到其它相关的若干小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小问题是需要建立在对课文的理解上的,这样每回答一个相关小问题就会对课文品读一遍,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差不多了。

三是主问题的设计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感受文章的美点。

为初中语文教学支一招——浅谈话题式教学

为初中语文教学支一招——浅谈话题式教学

者 认 为 . 使 语 文教 学 走 上 科 学 的 轨道 , 必 须最 大 限 度 地 拓 宽 语 文 学 习 内 容 , 大 限 要 就 最
度 地 争 取 语 文 学 习 的空 间 . 大 限度 地 激 发 语 文学 习兴 趣 , 通 由课 内 向 课 外 延 伸 的经 验 与 感 受 走人 语 文课 堂 . 带 着 语 文 课 堂 的 收 获 与 感 悟 走 向社 会 让 又
助 现 代 媒 体 . 与 到 备 课 中 . 分 发 挥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么课 堂 的 空 问 将 会 开 参 充 那
掘 延 伸 得 更 加 深 广
那 么. 怎样 引 导 和 组 织 学 生参 与 备 课 呢 ? 认 为 首 先 要 和 学 生 一 起 确 定 将 要 研 究 的 我
生 活 . 此 反 复 . 才是 语 文教 学 的最 高 境 界 。 如 这 那 么 . 样 才 能 做 到 这 一 点 呢 ? 不 妨 尝试 一种 新 的教 学 方 式 — — 话 题 式 教 学 。 怎
所谓 话题 式 教 学 是 指教 学 时 以一 个 话 题 为 中心 .以课 文 为 基 础 进 行 广 泛 阅读 及 活
I o u Xlii \ — — I x lI an、 — — Q e ln —
维普资讯
话题 。 比如 语 文 七 年 级 上册 第 一 单元 引导 学 生 亲 近 文 学 , 选人 了 部 分 文 学 作 品 。 么 . 并 那 备 课 的话 题 就 是 “ 学 ”然 后 再 将 学 生 分 成 学 习兴 趣 小 组 , 图 书 、 刊 杂 志 和 网 络 中 文 . 从 报 搜 集 、 择 和整 理 相 关 的 文 字 、 片 、 乐 、 频 和 诗 词 歌 赋 、 人 名 言 等 , 成 文 学 手 抄 选 图 音 视 名 办 报 。 过 学 生 的参 与 和 精 心 准备 后 , 然 未 学课 文 但 已使 学 生 对这 一 主 题 有 了较 深 的 印 经 虽

浅谈讨论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讨论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的需要 、美 的需要和 自我实现 的需要 。但 是,传统 的语 文
比如 《 劝 学》 中有句 “ 吾尝践而 望矣 ,不如 登高之博
课堂 上点名学生起来 会 的问题 的教学方 式,只能让 少部分 见也 ”的句 子 。句 中的 “ 而 ”,有人 认为是连词 表顺承关 人发表 自己的见解 ,其他 多数 的学生 因为没有机会表 达 自 系,有人 则认为是表修 饰关系 。那 么到底哪一个 更合理 ? 己的观点就满足 不了被别人认 知的需求 ,往往不能 主动地 还是两种 说法都讲得通 ?这时让 学生 自由展开讨 论 。讨论 参与 问题的思考 ,而是成 了听众或看客 。所 以这种 教学方 中,有 的同学认为是表 顺承关系 。理 由是 :作者 要先踮起 式不 能很好 的调动 多数学 生的参与意识 。这样一来 ,他 们 脚后跟再 望,两个动词 之间有一个 先后顺序 。有 的 同学认
便 不 会 积 极 主 动 地 去 学 习 , 更 不 会 对 语 文 学 习 产 生 浓 厚 的 为,这句话 之前那一句 是 “ 吾尝 终 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
兴趣。
所 学 也 ; ” 而 且 后 面 是 分 号 ,说 明 两 句 话 中相 应 位 置 的词
而 讨论 式 的 教学 模 式就 是要 在 老师 和 全体 学 生之 间 语用法一样 。而 “ 吾 尝终 日而思 矣”这句话 中的 “ 而 ”明
地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让 他们在语 文的课堂上 乐此不 应用讨论 式教学 ,就 是在语文教 学过程 中充分利 用语文 的
疲呢 ?
学科特 点,培养学 生 自觉讨论 的习惯,让他们就 一些有争
议 的 问题 进 行 讨 论 和 交 流 。这 样 不但 可 以让 他 们 在 学 习 中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

2020年15期┆121研究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任明强摘 要: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十分受关注的话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最常提到的话题,就是“人本教育”或者最近教育学常说“生本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实行“目中有人”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相关教学实践中的难点。

基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将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希望对语文教育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本教育;实践 古希腊哲学家曾在《柏拉图》一书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洞穴隐喻”的理论,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即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并且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之前的教育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科学教育”,学生关于世界上的其他物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本质—人的了解,却十分浅薄。

因此,人本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是教育回归到正确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

孔子在千年之前在《论语》中就提出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还有“因材施教”的个体差异化教学和“有教无类”的平等教学观等等,都是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

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人本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人本主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特性与情感,这样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在笔者看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学习,并且注重学生的感受训练,而这些在语文教育中是尤为需要重视的。

首先,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看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在 小 学语 文教 学 中对 于问 题教 学 法的 研 究 , 对 于学 生 发现 问题 , 是 感悟 语 文知 识 规 律 , 断开 拓 学 生语 文 学 习创 新 空 问 , 生语 文创 不 催
新 胚 芽 , 养 学 生在 语 文 学 习方 面探 索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有 着 非 常 重要 的 作 用。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 问题教 学 法应 重 视 几 个 教 学环 节 : 培 一
【 文章编号】6 1 1 7 (0 00 — 1 2 O 1 7 — 2 02 1 )4 0 4 一 2
握 巾国 长城 的特 点 , 打 开 书 本 读 一遍 课 文 , 后合 I书 本 闭上 请 然 二
眼 睛想 一 想 长 城 模 样 。 书 中所 讲 和 你 们 在 电视 、 刊 杂 志所 _ 如 抱 r
解 的有 什 么 相 同 和 不 同 呢 ? 同学 们 想 了 一会 儿 后 . 的 同学 说 相 有

仟何 一 个 闺家 的 发 展人 才是 基 础 , 而人 才 的培 养 、 才 的 素 人 顷 重存 创新 。 新 是 一个 国家 一 个 民族 的 灵 魂 , 推 动社 会 进 步 创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 认 为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间 题 教 学 我 法 应重 视 以 下几 个 教学 环 节 :

有 的 晚 自己 r解 的与 书 本 中列 举 的不 尽 相 同 。 家此 时争 论 大
不休 , 么 有 什 么异 同呢 ? 等 同 学们 学 完 r 长城 》 课 后 , 个 那 《 一 这
是 教 学 情境 的创 设 ; 是 巧 思 妙 设 引入 问题 ; - 启发 诱 导 , 决 问题 ; 二 Z是 解 四是 反 馈 矫 正 , 励 评 价 。 激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意义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意义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意义对话型语文教学,其出发点与归结点都落在一个“人”字上,是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又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与生活世界本身的活动过程。

因此,对话型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全丰富与自由充实,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一、对话教学的教育功能1.有助于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听教师讲课、同学发言可以得到听话能力训练的机会;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朗读、复述、答问、讨论,又可以得到说话能力训练的机会;学生分析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意思、写作特点等,也可以得到写作能力训练的机会。

再加上学生阅读的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对听、说、写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起到规范作用。

可以说,阅读教学中对话对语文能力的直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提倡以阅读为基础、将听说读写训练融于其中的道理。

同时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也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对话活动中,学生不断地从他们的对话中接受新信息,思维活动随之活跃起来,通过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反复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理解、评价或更高水平的认识。

2.有助于丰富知识和拓展文化视野。

“劝学”中是劝人们好好学习知识吗?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还要学习美好的品德,“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由此联想到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国教育总是以德育为先的。

这就是知识点的互训与互通的交会网络。

阅读任何文本,都会与其他文本发生互指性关系。

譬如读杜甫的《登高》,你自然会联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登高》以及杜甫的《登岳阳楼》。

因为这此文本的题材、内容或词语与《登高》有联系。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本,互相交叉影响,构成了庞大、众多的文本家族体系,甚至与音乐、绘画、舞蹈与建筑非话语文本发生交互关系。

又比如讨论《荷塘月色》自然会联系到《爱莲说》与《荷花淀》等。

阅读中的一篇带多篇也是一种扩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感觉有不少的自信,也有许多困惑,通过分析,感到有自己的原因也有语文学科的原因,也有学生一方面的问题,现在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

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

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

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

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

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

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

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引言1.1 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念。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已成为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价值和魅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方法、优化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师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情感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情世故的应变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康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情感教育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在学习中获得内在的满足和成长。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语文教学是一个涉及言语、文字和表达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不同情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话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

对话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展开讨论,探讨对话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对话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谈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话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能够通过口头表达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这种交流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这种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话教学,能够更好地理清逻辑思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话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学生在交流中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借此来完善自己的理解,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方法1. 设计精彩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讨和讨论。

问题设计要与课文内容贴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展开自由的交流对话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展开自由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对话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3.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经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总结能力。

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话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对话交流。

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来。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困惑一: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在?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高涨。

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一、教师自身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

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

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

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二、培养兴趣。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问题”的设计

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问题”的设计

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问题”的设计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问题”的设计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切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聆听雨的诉说”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雨说》链接了《暴风雨》《雨的四季》《秋天的雨》以及《雨巷》这几篇写作内容都是跟雨有关的文章。

设计“主问题”时立足于文章,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圈画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分析感受雨的特点,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积极探讨中明白到这些文章尽管都是写“雨”的,但不同季节的雨有着不同的特点;雨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尽管季节相同但作者在不同的心情时描写的雨也是不一样的;雨是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与其它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在观察和描写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有关的景物,作为雨的衬托……课后还让学生描写一个雨景的小片段,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切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写作素材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的过程中明白到自然万物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官享受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活中本来就司空见惯的素材,只要细致观察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展开联想,深入思考,你也能发现其精彩之处。

2、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切入写人生活的记叙文里,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教学时从主人公精神品质切入,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在学习“照亮生命的星辰”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藤野先生》链接了《金岳霖先生》、《我的老师——管叶羽》、《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几篇赞美师恩的文章。

设计的“主问题”是所阅读的文章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请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怎样的精神品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流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流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流问题发表时间:2014-08-18T15:10:36.21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7月中供稿作者:袁德荣[导读] 教师应该亲近学生,在平时的交流沟通中让他们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袁德荣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却可以使语文在应试教育中觅得一线生机。

本文从对教育新政实施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时间和效率矛盾的现状分析入手,浅析交流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交流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

关键词:语文交流;作用;实时操作从2009年起,在江苏教育界掀起了“五严规定”的旋风。

这“五严规定”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称为教育新政,这项新政以其对教育指标的下达,对学生在校时间、对考试和招生等方面的学校行为的严格控制受到了广大怀揣素质教育梦想的教师和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学生的热烈拥护,于是,“新政”似燎原之火,燃遍了整个江苏大地,江苏教育的一场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改革的情况如何呢?正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新政”旋风刮过,原来的用以补课的周末时间归还给了学生;大考小考统考自主考试等一系列考试变成了每学期的精炼的几场考试;指标的完成度再也不是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

总之,我们的教育是有进步的。

一、交流对语文学习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对交流的定义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

交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交流良好,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良好也使得交流更加顺畅。

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

交流使陌生变得熟悉、交流使思想得到统一、交流使心情如释重负、交流也渗透着彼此的信任。

因此,交流之于落实新课改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

而这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背景介绍部分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目前很多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懂,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不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是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设计也存在问题,教师教材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老旧等现象普遍存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意义重大。

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还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字数:278】1.3 研究目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沙岗学校刘英姿【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方法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的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看到的相关教育经验,粗浅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首先,吃透教材,找出“问”点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教什么。

这要求教师对教材钻深研透,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所得之后,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白。

之后,就是如何设计问题,提的问题一定要凝练,要能启发学生不知不觉地去学习所确定的重点内容,要能让学生积极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盖州市五中的肖光校长曾在我校为我们上过一节示范课《孙权劝学》。

肖光校长由学生常看电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引出作者司马光和《史记》,导入本课,在板书课题之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之后,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在稍作停顿之后便开始说:孙权要劝谁?他是怎样劝的?结果会怎样呢?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呢?教者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看似很自然的回答,其实这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说明教师钻研透了教材,确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预设好了上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在看过课题之后在内心涌现出的疑惑,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疑惑是一致的,教师的问与生的疑产生了共鸣,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互动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互动
互促 的 一 个教 学环境 , 这样 才 能真 正 地促 使 教 师 与 学生在 一 个 民 主 的教 学活 动 中相 互 提 高进 而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综 合 素
质。
关 键词 : 语 文; 互动 ; 提 高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3 . 3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7 — 0 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 ,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 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 的要求和规 范,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社会对学生的知识面 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他们发展综合素质。 五、 作 业 由学 生 自主设 计

- —
+ 一 一 +
* + 一 +
” +
・ + - +
接触些社会上的人和事对于他们知识面的拓宽还是有好 处的。当我根据 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讲给学生的时候 , 他
们对 于这 个还 是很 感 兴趣 的 , 所 以在课 堂上我 也会 选 取一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 因而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 也加深 了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 因为要 出一个高质量的课后作业题 要 翻阅资料 、 反复斟酌 , 而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巩固知识 的 过程 , 一个再提高的过程 。 例如 : 课后的感受和读书笔记的 写作 , 作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 自己来设计。当然教师并不 是撒 手 不管 , 而是 给予必 要 的指 导 。 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方式必须 由传统的教学方 式向开放式教学方式转变 , 语文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参 与学生质疑 、 讨论和辩论 , 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活动 的权利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 , 自 主探究 、 合作研究 、 集思广益 , 从而以极大的热情 , 去探究 语文未知世界 , 去寻找适合的答案。 只有如此 , 学生才会在 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为语文的终身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话题教学
当阅读的预设性和非预设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主话题”课堂慢慢地犹如一枝清香的小荷浮出水面。

在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常常是借助对话来实现的,预设好师生讨论的话题,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依据。

所谓话题就是问题,但不等同于问题,它有这样几个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便于贯彻教师的思路;2.便于学生各抒己见,既具有开放性,又是有章可循的;3.以简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不必挖空心思,处处留意引导;4.学生思考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围绕话题,学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窥见事物的本质。

从课堂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自由,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长期坚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定话题,自己得出结论,那无异于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常规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确立“话题”,搭建师生对话的“桥梁”呢?
一、以“探究题眼”为话题
题目是文章的“核”,对“课题”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字义、词意的理解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通过文本中的一句话、一段话甚至整篇文章去解读
它。

如,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常说的是“走遍大地”、“游览大地”、“游历大地”等,而“阅读”一般指的是读书,这“阅读”与“走遍(游历)”究竟有什么不同,其间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怀,是需要通过研读本文才能知道的。

在“揭题”后,可以直截了当地向学生提出探究本文的话题:围绕理解“题眼”――“阅读大地”,展开话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浏览迅速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大意,感受文本。

二、以“推敲词句”为话题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有所侧重,但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预设的话题来源于文本,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话题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推敲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以“词句”为话题推进教学交往与对话,让学生“咬文嚼字”,“瞻前顾后”,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在感受“卓尔不群”时,通过对语句“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的感悟,来理解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险涧”的艰难辛苦、孤身一人考察长江源头的孤单寂寞、独闯真仙岩洞的无畏气概。

三、以“品读赏析”为话题
从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要通过师生与
文本的对话,进行朗读、默读的训练,进行听话、说话、口语交际的训练,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做好这些训练,“会读和读好文本”是基础。

因此,训练学生品读赏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训练学生品读赏析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内心的理解,读出真实的感情,而不是机械地要求学生哪里要重读、轻读,哪里要快读、慢读,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训练。

要结合学生的内心体悟、感受和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韵味。

教师可通过话题引导,使书面语言在学生脑中“活化”起来,建构起“内心视像”,让情与意伴语像而生,情绪流动寓于文字朗读之中,从而获得细腻、真切的审美感受。

四、以“适度拓展”为话题
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有自己的心得,能学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从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尝试进行阅读反思和批判。

根据文本,不脱离文本,适度拓展文本材料,是师生需要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老师通过设问引导,让学生上网搜索整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既拓展了阅读空间,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张扬,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