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47dae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c758aa55270722182ef785.png)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7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CH4和COB、SO2和COC、CO和CO2D、SO2和NO2【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精B、甲烷C、液化气D、氢气【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4.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混合而成的新型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的化合物B、其使用能节约石油资源C、其使用能促进农业生产D、其使用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5.初中物理课中有“纸锅烧水”实验,纸锅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水不支持燃烧B、水隔绝了氧气C、温度达不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6.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焚烧落叶B、植树、种草C、使用清洁能源D、汽车改用天然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7.“火要空心”,煤做成蜂窝状从化学原理上讲是因为A、散热快B、有利于燃烧C、可降低着火点D、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三峡工程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电厂产生的电能,它有助于减少a 氮化合物的排放;b 酸雨的形成;c 臭氧空洞的扩大;d 温室效应;e 白色污染A、abcdB、abdC、cdeD、abe【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9.下列气体混合后遇明火不会爆炸的是A、氧气和氮气B、氧气和氢气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氧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灯发光B、水能发电C、铅蓄电池放电D、电器发热【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某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A、是有机物B、是碳C、含碳元素D、是纯净物【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2.甲醚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 + 3O2 ===== 2CO2 + 3H2O,X的化学式为A、C3H6O2B、C2H6OC、C2H4OD、CH4O【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放入青菜B、煤气泄漏,打开门窗通风,关闭阀门C、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4.为保护我市优美的环境,构建“和谐宜昌”,小强向市政府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①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②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③推广使用卫生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方便居民生活;④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⑤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A卷夯实基础)(人教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A卷夯实基础)(人教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30eb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4.png)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答案】B【解析】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答案】B【解析】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3、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答案】B【解析】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
故选B。
4、【2021辽宁本溪葫芦岛】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单元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81dfc168884868662d652.png)
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下列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B、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C、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C 、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4. 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降低酒精着火点D、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5.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6. 木材燃烧时,常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B使木材的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7. 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B.都是可再生能源C. 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9. 我国“神州三号”宇宙飞船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C. 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D.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0. “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X·8H2O ,“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8H2O 十2O2=CO2+ 10H2O ,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A、COB、CH4C、CH4·8H2OD、CH3OH11.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现象1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题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c5589998fcc22bcd10d87.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4.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5.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A.汽油B.煤焦油C.柴油D.沼气6..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是68%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8.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①一氧化碳②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氮的氧化物④含铅化合物和烟尘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9.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①少用煤炭作为燃料;②把工厂烟囱建高;③将钢窗换成塑钢的;④燃料脱硫;⑤开发利用氢能源,其中有效措施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④10.以下燃料中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11.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D.臭氧层空洞12.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 ★★★.doc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 ★★★.doc](https://img.taocdn.com/s3/m/1c1c2bb9b52acfc788ebc990.png)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题) 1.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答案】A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 清除可燃物C. 隔绝空气D. 防止食用油溅出【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事故。
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 赶快乘坐电梯逃生C.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 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答案】B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消除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 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 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D.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4月24日~5月23日进驻衡阳市开展环保督察工作。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e370e2c5da50e2534d7fb4.png)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4.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7.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下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毒气污染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宁波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宁波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c6906fab069dc5122011b.png)
宁波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2.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4.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6.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7.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8.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8d67971fe910ef02df8a9.png)
一、选择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解析:C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比如:中子不带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点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解析:B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错误;B、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故选项正确;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和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45c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答案:C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 错误;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答案:C分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df96e86edb6f1afe001fe2.png)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符合题意;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但是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铁原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B.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C.研究MnO2的催化作用D.区分硬水和软水 B解析:BA、向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人体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不符合题意;B、冷热水的质量不同,无法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C、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0mL 6%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加二氧化锰,一支不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加入二氧化锰的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加二氧化锰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可以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D、在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4d447eb9d528ea80c77905.png)
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B解析:B①反应Ⅰ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化合为水,为化合反应,故正确;②反应Ⅰ、反应Ⅱ都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③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正确;④反应Ⅰ是电解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错误;故选:B。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A解析:A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在制作的烟花的时候需要加入镁粉。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d42a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8.png)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 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B.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C.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D.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答案】D【解析】解: A、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所以正确.B、易燃、易爆物易燃烧或爆炸,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有危险,所以正确.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汽油蒸气和面粉粉尘,点燃后可能爆炸,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最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矿中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所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因为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 此次爆炸一定是因为“瓦斯”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_4气体,矿工进旷时应用明火险查其含量D. 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可能引起煤矿矿井爆炸【答案】D【解析】解: A、粉尘易燃烧也有可能爆炸,发生危险,故错误.B、粉尘与瓦斯都有可能遇火发生爆炸,是造成危险的因素.故错误.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的爆炸,因此不可冒险操作,故错误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发生危险,故正确.故选 D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温度【答案】C【解析】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石油B. 乙醇C. 煤D. 天然气【答案】B【解析】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d382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人教版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3.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5.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6.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火势减弱或熄灭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C.水火不容:水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而灭火D.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剧烈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8.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B.石油C.煤D.天然气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0.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2e9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人教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检查气密性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D.丁:收集氢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庆城大油田和垦利6﹣1油田等,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B.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液态纯净物C.石油的用途不只是作燃料,还有其它综合利用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可减少尾气污染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10、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1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填空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题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复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2b638ef7ec4afe05a1dfb7.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和石油的形成B.天然气燃烧C.分离石油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D.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煤气等3.下列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是()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B.镁条和盐酸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的是()A.太阳能B.天然气C.汽油D.柴油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6.香烟烟雾中CO、CO2、SO2三种气体()A.都由相同元素组成B.都属于氧化物C.都是有毒气体D.都易溶于水7.“安全是生存的根本,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必须要重视安全教育。
请你分析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油锅着火,可迅速盖上锅盖或倒入生菜B.在煤矿的矿井中必须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C.进入溶洞探险,要做灯火试验D.夜间厨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开灯检查8.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档案材料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9.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石油②煤③天然气④一氧化碳⑤甲烷⑥煤气A.②③④B.④⑤⑥C.①⑥D.④⑤10.“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eff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4. 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降低酒精着火点D、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5.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6.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间隙增大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7. 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B.都是可再生能源C. 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9. 我国“神州三号”宇宙飞船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C. 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D.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11. 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 + 3O2点燃2CO2 + 3H2O 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A.CH3OH B.CH4C.C2H5OH D.H212.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着火13.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的氧气量不足14.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D.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15. 机动车尾气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 ,它是()A.N2O B.NO C.NO2D.N2O5二、填空题16.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加紧开发、研制其它清洁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
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是乐山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
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如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
煤燃烧时产生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
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重要反应是:C+H2O高温CO+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从化学角度看,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举出一点即可)。
17. 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18.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点话题。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均答一点)。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科学家正在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X是黑色固体,Y、Z两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X、Y、Z、W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据此推断:(1)写出X的化学式;(2)写出上图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Z→W所需的试剂为.(4)“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化学重要思想.Y、Z两气体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请举出:Y、Z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20.由于石油资源不断减少,“乙醇汽油”普及。
“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可用高梁、玉米、薯类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
请回答:(1)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任写一种)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_。
(3)为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三、实验探究题21.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之一。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1)A 、B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O 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 中 ,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22.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 ____________;② 。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
四、计算题23.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100kg 的氢气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BCBD 6-10、BBCAA 11-15、CCADB二、填空题16、(1)甲 O H CO O CH 222422++点燃 (2)SO 2 置换反应 (3)无污染17、(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浓度低(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18、(1)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 (2)光合作用 O H CH H CO 2422++一定条件(3)少用私家车19、(1)C (2)↑++2u 2u 2CO C C O C 高温 (3)Ca (OH )2 (4)CO 可燃,CO 2不可燃20、(1)SO 2 (2)O H CO O OH H C 22252323++点燃 (3)少开私家车三、实验探究题21、丙 (1)颠倒后无法确定水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来自于澄清石灰水 (2)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3)无水硫酸铜变蓝 丁 (4)O H CO C CO OH C 2322a )(a +↓=+22、(1)氧气浓度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2)在空气中燃烧红热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使可燃物的燃烧 (3)将煤加工厂粉末状四、计算题23、 9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