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题目和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乡土中国》材料(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乡土中国》材料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说文解字》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触摸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2)电影《流浪地球》中,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刘培强,希望启动亲人通话功能让儿子刘启回到保护人类的地下城。
刘启说:“跟他有什么好说的!”“你有什么资格替我做决定!”(3)在面临选科的时候,一学生与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
父母希望他能选择物理,而他坚持选择了历史。
为此父母非常生气,说他不听劝告;该生则委屈地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你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用“土”来形容不合潮流的事物,但当某些“土”的东西渐渐消失时,人们又帐然若失。
《乡土中国》说,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落,还有习俗、文化……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入选2020秋季部编版教材,乡土文化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
90后女孩李子柒制作的乡土美食、传统工艺视频,引发了网民极大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令人忧虑,著名作家冯骥才感叹:“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认真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 乡土文化”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及解析
2024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及解析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
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
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
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
“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
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否会更严重?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问题又来了”的思考】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问题又来了”的思考】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读书需要在不断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将思考推向深刻。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恩格斯也曾这样评价马克思:“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
”读书如此,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也会面临“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作文材料共4句话,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为第1句,交代写作议题的出处,摘取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的文末一句,“读书需要在不断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将思考推向深刻”,强调读书不能停留、满足于“简单的结论”,而应在不断地“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把阅读思考往深刻处推进。
层次二为第2、3句。
第2句话引用马克思的话语,“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从理论上强调发现问题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困难的。
从马克思的话语中,也可以进而推断,我们大都满足于答案的获取,而缺乏在现有答案基础上追问的意识与行动,这制约了我们对人、对事乃至世界万象的深刻认识。
第3句话通过恩格斯的评价,既印证了马克思在“问题”认知上的非凡眼光,同时也再次强调答案的获取并非是思考的终结,而是另一个思考的开始。
层次二在层次一提出“问题又来了”这一核心议题的基础上,为写作提供了思考的路径与审题立意的指引。
一是出现了与“问题”相关联的“答案”,把“问题又来了”的思考置于“答案(已有答案)”的基础上纵向延伸,实现由“已知的已知”到“未知的未知”的飞跃。
二是层次二对“问题”和“答案”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支撑了“问题又来了”,尤其是“又”的理解。
层次三为第4句。
第4句话提示考生,“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所适用的范围不囿于读书,帮助考生发散思维,启发联想,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更广阔领域进行深入思考。
工匠精神---原创作文题及解析
工匠精神---原创作文题及解析材料一、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000多个零部件组合而成。
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总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
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
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还不足1分钱。
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命题意图:目前,针对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家独大。
笔者此前也原创了几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效果达到了预期。
笔者深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利与弊,也担忧过度关注“任务驱动型”作文导致对其他作文类型的漠视,故在此创设了介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之间的这道作文题,亦以此告诫考生不能“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本作文题,响应教育部的“增强看齐意识”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在思想上努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确定了“工匠精神”“民族振兴”这一写作主旨。
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构成,选材时力争做到在本民族内部通过价值观、时间、空间、性质、条件、义利观等对比,展现“工匠精神”的有无对“民族振兴”大业的重要作用。
所以材料首先摒弃了外国的事例,接着要考虑二者性质必须相反,又要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这样的命题意图,就是暗示考生既不厚外薄中,又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从而能正确、客观地论述“工匠精神”对企业、民族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引语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中央领导人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来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示。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先引用了中央领导人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的话,引出了“自找苦吃”这一关键词总书记对青年“自找苦吃”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精神。
由此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自找苦吃”,对象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
“苦”,代表的是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领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正是在困难中,人们把握机会、锻造能力,肩扛担当和责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是艰苦提供了磨砺意志、强壮筋骨、升华境界、锻造精神的难得条件。
投身“苦”中勤奋历练,才能堪当重任、有所作为。
“自找”,是自我主动锻炼的姿态,其象征着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都是磨炼自己的机遇。
满足于“舒适区”,精神上必然缺乏追求和闯劲。
新时代新征程,人应当主动走出“舒适区”,对棘手的事困难的事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寻求磨砺和成长。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能在奋业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磨砺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提升生命价值。
理解了这个题目的内涵,这篇文章就迎刃而解了。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自找苦吃”的内涵与实质,“自找苦吃”的重要意义,如何“自找苦吃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解析范文
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解析范文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解析范文在高中生活中,写作文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作文题目的材料和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材料和解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作文题目材料及解析范文。
1.题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材料:我们的生命有限,但我们的精神与思想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留下来并被后人继承。
我们的人生必须要有意义,才能够真正地成为有价值的生命。
解析:这道题目所给的材料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思考和表达,要求我们思考生命的有限性和精神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赋予我们的人生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在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出发,结合材料中的思想,更好地阐述自己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看法。
2.题目: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材料: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缺乏锻炼,这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析:这道题目所给的材料是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和探讨,要求我们认识到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法。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比如规律饮食、适量锻炼、放松心情等,以及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的措施,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保障水平等。
3.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密不可分。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污染问题漠不关心。
我们应该如何建立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析:这道题目所给的材料是要求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建立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如减少塑料袋使用、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资源等,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层面出发,提出一些政策和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等。
材料作文题目及解析
材料作文题目及解析材料作文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
Spring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原的名字,那里的草儿都长得个性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留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
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明白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明白: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
这样在Springbook草原上就构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
Spring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900字。
材料作文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
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
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
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
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
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
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资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题目(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秀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十分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务必渴望飞翔;第二,你务必有脱离你那十分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作文解析与导写+课件
参考结构2:
题目《以诚相待,沟通无界限》
分论点1:以诚相待是打破沟通障碍的关键, 它让我们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无障碍交流。
分论点2:在坦诚相待的过程中,我们学会 尊重与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分论点3: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诚相待的精 神,让沟通无界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 态。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一共三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 相处”是客观事实,是写作的前提,毕竟个人是处于集体之中,每个人都逃 离不了与他人相处的社会现实,所以考生要围绕着“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来写作。第二句话“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是一部分人的社会现象, 毕竟从小我们被长辈教导要与人和善,“不交流”可以避免冲突,但这是个 反面的观点,暗示着“避免冲突的交流”不是积极的相处方式,这样会“失 去自我”’,甚至封闭自我,“不主动表达自己”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 它掩盖了问题,让矛盾在暗中滋生,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冲突。所以,第三 句话“坦诚交流才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是相处之道的建议,材料强调“坦诚 交流”的相处之道,这样可以建议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且用“真正”二字 来强调“相遇”这一美好结果,这代表着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是人与人相 处的最美好状态。“坦诚交流”是勇敢地面对分歧,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深入地了解彼此,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心诚交善友,品正遇贵人”,真诚是一种力量,是真正的必杀技,内在的坦荡和诚 意,最能打动人心。
与人交流,最怕的就是掩饰和伪装,对他人坦诚相待,往往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 理解。余华多次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作家,何也?因在他的世俗又耿直,面对读者问起 他写小说的缘由时,他并没有像大家期待地那样回到到“是为了要实现作家梦”,反而 坦率耿直的回答到“是为了生活,也是想自由上班,不想过一种每天被闹钟吵醒的上班 生活”;董宇辉虽然直播卖货,但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网红,何也?因在他不装腔作 势,坦然承认网友指出的自己的缺点,他舌绽莲花的背后是真诚,而不是带着面具的伪 善。心与心的触动,远胜于任何言语的修饰,拥有“真诚”的必杀技,定能他乡遇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4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坦诚交流”解析指导+名句素材+优秀范文4篇
2024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坦诚交流”解析指导+名句素材+优秀范文4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关注学生整体发展是高考作文的明确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融入社会,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获得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议题。
全国甲卷作文题干简洁明了,指出了获得“真正相遇”的关键是“坦诚交流”。
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对生活的理解能力。
其一,为什么要“学习相处”?理解“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是该作文写作的前提。
这是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一步,是学生学会生活的关键一步,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认真思考过的。
学校、家庭给予过学生什么样的成长帮助,就可以在作文表达中自然流露出来。
其二,“学习相处”有哪些内容?材料中表达为“坦诚交流”,坦诚是一个人的修养,是真心、初心和真诚,是心无芥蒂、虚怀若谷,是面对“人”时需要的人文关怀,于是就有了“交流”方法的学习。
其三,有哪些“学习相处”的方法呢?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获得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否饱含人文关怀,针对不同的场合、场景和人进行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能否调动丰富的词汇根据场合选择适合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能否根据不同心态的交流对象进行句式选择……这是写作中需要调动生活经验去思考表达的关键。
当然,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当今环境中,还有互联网平台等多媒介的交流,这都是“相处”,都需要“学习”。
解决了以上问题,就能与阅卷老师真诚相遇,在未来生活中遇见美好。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以“史铁生”为材料的两道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有关“史铁生”的两道作文题其一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其二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一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出了自己在双腿残疾之后的沮丧,失落,难过。
那时的他,看到的,想到的,思到的,都只有自己的苦。
在他母亲去世之后,他才明白母亲当时承受的苦要加倍于他,也只有在此时,他才看到了,想到了,思到了母亲的不易。
看自己时,他想到的是自己要不要活;看母亲时,他想到母亲的艰难,坚韧,明白要好好地活。
从“看自己”到“看母亲”产生的结果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结合材料的含意,请谈谈你对“看自己”“看他人”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下水文人间好时节安慧鞍山八中史铁生《病隙碎笔》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于取舍之间,悟人生之道(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于取舍之间,悟人生之道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
古人有“人无所舍,必无所成”的说法,今人也常用“有舍才有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关于“舍得”你有哪些思考?请以“舍与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人向插花师学习插花。
她刚将花枝插入篮中一二,插花师就告诉她,哪些枝叶需要剪去。
对着插花师手中的枝剪,她本能地用手护住:“不要!”那些枝叶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丽,一枝一叶,都舍不得放弃。
“要学会舍得!”插花师说。
一篮花,在插花师的指导下,在纠结和不舍中插就,在惊喜和自得的目光中摇曳生姿。
换了你会怎样?对着枯枝败叶,你自然毫不手软;可面对同样青翠的枝叶,依然明艳的花朵,你怎么舍得?何况,生活远比插花复杂。
一些选择,利弊未明;一些选择,指向遥远的未来;你该如何“舍得”?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舍与得”为主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放弃,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德国有一句谚语:“成功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放弃。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央视前著名记者柴静说:“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李斯特说:“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柏拉图说:“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你对此怎么看?请在“不要轻言放弃”和“要敢于放弃”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书写规范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4.按要求作文有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人说“能得是一种能力,善舍是一种智慧”……对于舍与得,你怎么看?根据你的想法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作文(含解析)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1.作文有人说,诗,之所以优美,是因为诗可以指引我们走向远方;但也有人反诘道,诗,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帮我解决,又如何带我走到远方?请以“诗与远方”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锺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
每天,我们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入”与“出”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以“入与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运动员的1/42000,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辛苦训练,用汗水去浇灌出每一次的耀眼。
他是出租车司机中的1/2600,000,在送别人回家的晚上,抱着沉睡的儿子回家。
作为建筑从业者的1/55,000,000,他们默默无声,建筑出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面貌。
他们是风里雨里都尽心送餐的外卖员,是1/7,000,000,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吃上热饭菜的输送员。
她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治病救人却把自己累病的1/10,700,000,她们奔走在生命的第一线,从死神手里争抢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分母的一部分。
因为有无数个分母,有分母的贡献与付出,才有了强盛的祖国。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分子,是中华的14亿分之一,也是闪闪发光的个体。
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读完你有何感想?请以“平凡与伟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写作。
《中国达人秀》节目收视率奇高。
其中有一支民工街舞团,舞蹈水平令人惊叹!他们中有建筑工、洗车工、保安、摆地摊的商贩……队长郑健峰接受采访时说:“是街舞这一梦想让我们聚在一起,住在只有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里,挤得连翻身都有困难。
白天打工,晚上练舞。
最困难的时候,连菜都吃不起,只能整天吃辣椒酱,喝酱油汤”。
2024届高考语文甲卷作文“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解析及范文3篇
2024年高考语文甲卷作文“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详细解析及范文3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一)试题特点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选择了“相处”“相遇”这样一个高中生的常见话题,聚焦于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与表达问题,希望借此引导考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理性思考或真情实感。
材料是一个观点的陈述,没有设限定性的情境任务,这给考生的写作留下了足够多的思考空间。
这篇作文题目设计新颖,要求考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要求。
整体难度适中,落笔前需认真审题,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述方向,避免偏题。
(二)材料解析交流的重要性:“学习与他人相处”是作文预设的一个前提、要求。
材料首先指出了交流在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观的交换,是建立和理解人际关系的基础。
避免冲突和不交流:“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是现象、问题。
虽然不交流可以在短期内避免一些直接的冲突,但实际上不去交流是在回避问题,而导致冲突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长此以往,可能会因为缺乏交流导致更大的误解和产生更大的隔阂。
交流促进坦诚相待:“坦诚交流”是解决办法。
材料进一步指出,通过交流,人们可以更坦诚地面对彼此,增进理解与信任。
而这种坦诚相待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坦诚交流促成心灵上的相遇:“真正的相遇”是成长中所追求的目标,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心灵上的相遇可以促进人们的共同成长,促成情感上的共鸣。
考生需要针对整个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辩,可以将其中的前提、现象、解决办法作为立论的基础,也可以围绕其中的关键词语凝炼观点。
5篇议论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
5篇议论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 题目一,聊聊网络隐私。
你知道吗?现在的网络世界,隐私泄露可是大事儿!你随便在网上填个表,下个APP,信息就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
真的,不是危言耸听,网上那么多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的新闻,看得人心惶惶。
所以说啊,保护网络隐私得靠自己,得提高警惕,别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 题目二,教育不只是学习。
说到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课本、考试。
但其实,教育不仅仅是这些。
它更像是帮你发现自己的过程,让你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努力去提升自己。
真正的教育,是让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 题目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说到环保,可能有人会觉得那是国家、政府的事,和自己没关系。
但其实,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
少用一次性塑料、多走路少开车、节约用水用电,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
保护环境,不只是为了地球,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
### 题目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现在的科技真是发达,手机、电脑、AI,啥都有。
这些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多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手机用多了,眼睛会累;网络用多了,隐私可能会泄露。
所以,我觉得科技是双刃剑,用好了能让生活更美好,但也得小心别被它伤了。
### 题目五,文化,得传承也得创新。
说到文化,那可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啊!不过,现在的文化,既要传承,也得创新。
我们不能只守着老一套,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承传统文化是好的,但也得看看怎么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只有这样,文化才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关于“破圈”》材料作文题解析及例文精选1500字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关于“破圈”》材料作文题解析及例文精选1500字关于“破圈”的材料作文题解析及例文精选【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以《关于“破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材料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圈子”。
有的人生活在肉体和精神的圈子里,宛如温室里的小苗苗,一切都被人为限制;有的人则活得很自由自在,产生了生命的“网络效应”,从一个思想得到启迪,就能融入其他领域;有的人则有很高的自由和平等意识,他们不愿意被圈住,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材料二】“破圈”是当下的热词,它呼唤着我们要逃离原有的圈子,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拥有一颗“破圈”的心,我们才能不畏惧困境,不受束缚地自由驰骋。
【材料三】读书的孩子,往往活在自己的精神“圈子”里。
我常常看到他们读书的时候,充满了激情,投入其中,也只有在阅读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忘记一切,包括那些世俗的琐事,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思想放飞。
【解析】本文要求围绕“破圈”这一话题展开写作,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自身的思考,谈谈个人对于“破圈”的理解和看法。
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以及自身的经历来支持观点,展示对自由和追求的追求。
文章要求至少800字,可以适度展开,不过要注意控制篇幅,保持条理清晰。
【例文精选】《关于“破圈”》破圈,顾名思义,即扭断自己的束缚,跳出原有的圈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圈子”,这些圈子有的是外界给予我们的限制,有的是我们自己定下的规则。
破圈,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追求自由、拒绝格局的束缚。
拥有“破圈”的心态,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追求。
无数的先贤告诉我们,要对世界保持敏感,在暗中寻找光明的道路。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们才能够在渺小的角落之中发现巨大的奇迹,不断地自我突破,实现人生的价值。
“破圈”,是当下的热词,它呼唤着我们要逃离原有的圈子,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生活中的圈子,有时候是我们自己设置的,也有时候是外界加诸于我们的。
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优秀范文
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优秀范文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50分)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
有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
”有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
”有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继续走。
”有同学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1)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
②不少于600字。
③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不少于600字。
③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二题目解析2024年河南中考作文沿袭了近几年“一题两写”的形式,即提供一个材料,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种命题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表达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内容可写作文题目创设了“学生交流登山经验”这样的情境,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大家将登山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学习生活中,就是“成功的密码”。
这样的情境引领考生回顾自己的成长体验,从以往的成功中提取成功的关键要素,既是对成长的回顾,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坚实,在讨论中,学生提到了向前看目标、回头看成就、慢下来调整和坚持等登山的经验,这些“成功”“奋斗”类的关键词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引领学生链接生活学习中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经验,学生应该不陌生,且素材储备是较为丰富的,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简单题目想写好并不简单。
学生很容易千篇一律,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写成“回答问题”式的流水作文。
想写出点与众不同,还需要在选材、立意上下点功夫。
题目的核心词是“密码”,即取得成功的经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题目和解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构思提示]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题意分析]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立意提示](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从前有个国家,境内有一眼泉水,名曰“狂泉”。
国内的人吃狂泉的水,没有一个不发狂的。
只有国王不吃狂泉的水,没发狂,言行举止都很正常。
可是,发狂的人认为国王没有发狂是得了发狂病。
于是,大家商量,一定要为国王治发狂病。
他们冲进王宫,把国王捉住,摁倒在地,用艾火烧,用银针刺。
国王受不了痛苦的折磨,只好到狂泉舀了一瓢水喝下去。
国王刚喝下狂泉里的水,便发狂了。
于是,这个国家君臣上下没有一个不发狂的。
大家手舞足蹈,十分高兴。
[立意提示]对这则材料、该先读懂它的意思.再用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它的意思是:国人因饮“狂泉”而发狂。
又迫使国王发狂。
然后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国人发狂是不正常因行为,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正常,反而把国王的正常认为是反常。
由此概括它表现出来的一般意义,即不正常的东西如果成为一股潮流就会改变一切。
再深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要使行为正常、不畸形,只要意志坚定,远离畸形,那么被同化的危险性就小些。
那精神畸形呢它如果形成一股强大的习惯势力,就具有惊人的同化作用。
它会从思想上、精神上改变人、改变社会,使社会步入不正常的轨道。
可见,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往往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跃进”“文革”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因此,我们应对这种畸形思想进行持久的、不折不扣的斗争。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立意提示]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
当指示灯打出9.95的数字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
但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
他找到了海因斯,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
戴维说,你确实说话了,有录像带为证。
海因斯看完戴维带去的录像带,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
30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
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千米。
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
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写作导引]构思作文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浓缩材料,提取主旨。
给材料作文,常规写法就是先精要概述材料,放在文章开头,并亮出依据材料提炼出的观点。
这则材料可以提炼的观点有:挑战极限,创造奇迹;凭借执着,打破成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等。
第二,正反对比,彰显论述力量。
本题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出彩。
第三,事例的选择除注重典型性外,还要突出新颖性与广度。
如可选择“亚洲飞人”刘翔110米栏训练与夺冠的例子,巴尔扎克成名之前于“狼狈”与困顿中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例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