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

生物的现象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

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

现象。

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

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

污染物。

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

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

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

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

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它导致了()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

)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等。

4、CFCs的全称是(),哈龙的全称是()。

5、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和()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

节就构不成大气污染。

7、()、()和()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8、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9、海洋污染具有()、()、()和()等特点。 10、目前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方式主要有()、()、()等三种方式。

11、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

为()、()、()。

12、指出下图所示的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属于什么类型:()

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

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

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

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

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

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

污染的净化作用。

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城市污水处理分为三级,分别是:

:去除沉淀性物质及油脂等,主要用物理方法;

:去除有机物,主要有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去除氮和磷及其他溶解性物质、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

: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

: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

: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

:包括堆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沼气化处理技术

(1)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臭氧层的破坏:氟利昂和哈龙等破坏臭氧的物质;(3)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

(4)酸雨蔓延:酸雨前体物造成;

(5)森林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

(6)土地荒漠化:自然和人为因素;

(7)大气污染: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等;(8)水污染: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

(9)海洋污染:来自陆地、大气和河流中的污染物;(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发达国家危险固体废弃物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尘粒、粉尘、烟尘和雾尘。(1)尘粒:一般是指粒径大于75mm的颗粒物

(2)粉尘:粒径小于75mm的颗粒物

(3)烟尘:粒径小于1mm

(4)雾尘:粒径小于100mm

1)南极气温低(低于-80?),极区上空平流层形成的涡旋阻断了空气的交换,使空气(带

着臭氧)不能进来,不能补充流失的臭氧;

2)南极的极低温有助于极性冰云的产生,含卤化合物被吸附在冰云表面,当早春阳光出现

时,这些化合物被转换成活泼的Cl、Br等以惊人的活力与臭氧分子反应,造成平流层臭氧

大量损耗;

3)南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因而相应的平流

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南极

的上空,由于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对流层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

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

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

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

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正是由于这三处地区上空的对

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

的环流运动而到达这三个地区的上空,由于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

臭氧层。因此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