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管理部门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土地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土地管理部门的法律规定旨在规范土地的管理、利用和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对我国土地管理部门的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
二、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1. 保护耕地原则: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2. 合理利用原则:土地应当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管理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4. 公平公正原则:土地管理应当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 科学管理原则:土地管理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1. 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负责全国土地资源的调查、统计和登记工作。
2. 土地规划与审批:负责编制、审查和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
3. 土地征收与征用: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和征用工作,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4. 土地供应与管理:负责国有土地的供应、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作,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5. 土地利用监督检查:负责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6.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负责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维护土地权属人的合法权益。
7. 土地资源保护与恢复:负责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四、土地管理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土地管理的原则、制度、程序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权属登记条例》:规定了土地权属登记的范围、程序和效力等内容。
土地资源学53第五章 土地调查(备课2012),3S技术
(三)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解译分析相结合,提 高遥感影像解译质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在哪一层次上进行解译, 均不能脱离对研究区的实地考察和对有关图件、 资料的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可在解译之前进行, 这属预察性质;也可结合解译过程进行。在解 译结束之后,也需进行考察,以便对成果进行 验证。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从遥感数据中提取 的信息不是绝对准确的,在通常的土地利用分 类中,90%的分类精度就是相当客观的结果, 因而需要野外实际的考察验证。
对土地的光学特征研究,即分析太阳辐射与地 球表面不同地段的相互作用规律。地球表面不 同地段的光学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地段的 光学特征在不同时间(春、夏、秋、冬,上、下 午等)也是各不相同的。
土地的光学特征决定于构成该土地各成分的相 互关系和动态变化,其中特别决定于地貌起伏、 土被特征(腐殖质含量、湿度、矿物和机械组成、 外貌等)、植被特征(颜色组成、群丛构造等)、 太阳高度角、天气条件、水文特征等的相互关 系。
GPS卫星的地面控制站系统包括位于美国科罗拉 多的主控站以及分布全球的3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 站组成,实现对GP5卫星运行的监控。
其他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俄罗斯的GIONASS, 欧洲空间局的NAV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 NMARSAT等等。
1.GPS系统组成
GPS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 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 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GPS卫星及其星座。 GPS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
匀分布在6个相互夹角为60度的轨道平面内,即每 个轨道上有四颗卫星。卫星高度离地面约 20000km,一天绕地球两周。GPS卫星向用户发 射导航定位信号,同时接收地面发射的导航电文 以及调度命令。
《土地资源调查》PPT课件
权 界之间的土地为争以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属 ⑤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 界 ⑥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并填写有争议土 调 地权届界线原由书,按《土地管理法》处理。 绘 ⑦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证
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精理选利pp用t 土地的建议。
5
1.3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定义: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
质 量
是指
土地资源
土壤
优劣程度 (评价)
土壤
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 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 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 健康等)、特定用途(包 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 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 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获 得
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 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
精选ppt
8
调查指标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
气
候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 水季节、降水强度)
自 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然 属 水 资 源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蒙图 :将透明方格纸蒙在待 量测面积的底图上,使被测 图形完全置于不完整的厘米 和毫米格数为最少,这时固 定透明计算纸。
计算面积
查算 方格数
精选ppt
31
破碎毫米格数的估读,一般采取相互比较同
一格内界线两侧空白部分的方法,即将线条两侧
查
的空白部分的和视作“1”,然后分别判断出各侧
算
空白部分占“1”的十分之几。
式中:P为图形的面积;n为图形内的方格数; s为每个方格所代表的实地面积;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范土地调查工作,提高土地调查质量,保障土地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全境范围内的土地调查活动,并适用于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特点和状况进行系统调查、测绘和评价的工作。
第五条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章调查内容和方法第六条土地调查应当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综合调查和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
第八条土地调查应当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先进的测绘技术,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九条土地调查应当充分调查土地的基础信息,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等。
第十条土地调查应当关注土地的质量问题,如土壤性质、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
第十一条土地调查应当评价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限制条件,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调查组织和责任第十二条土地调查工作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配合和协助。
第十三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十四条土地调查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查技能,保障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五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第十六条土地调查工作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保密第十七条土地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和归档,建立土地信息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土地勘界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勘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土地勘界活动。
第三条土地勘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二)尊重历史,尊重实际;(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四)便民利民,服务社会。
第四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土地勘界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勘界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土地勘界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土地勘界范围包括:(一)国有土地;(二)集体土地;(三)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土地;(四)依法设立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用途土地。
第六条土地勘界内容应当包括:(一)土地权属界线;(二)土地面积;(三)土地类型;(四)土地利用现状;(五)土地权属证书登记内容;(六)其他需要勘界的内容。
第三章土地勘界程序第七条土地勘界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申请;(二)受理;(三)勘测;(四)公示;(五)审核;(六)审批;(七)公告;(八)登记。
第八条申请土地勘界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土地勘界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三)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勘界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勘测工作。
第十条勘测完成后,应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日。
第十一条公示期满后,对没有异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经审核同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同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审核意见后三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十四条审批同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告土地勘界结果。
第十五条土地勘界结果公告后,申请人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四章土地勘界争议处理第十六条土地勘界过程中,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一)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二)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申请调解;(三)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
如何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的定义、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如何有效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整理。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和目的土地资源调查是指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利用状况及其潜力,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分布,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现场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处理两个方面。
1. 现场实地调查现场实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内容。
通过对土地的详细调查,可了解土地的质量、潜力、适宜用途等情况。
2. 室内分析处理室内分析处理是指将现场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制作土地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
通过室内分析处理,可以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潜力,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整理的定义和目的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并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改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整理的方法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规划设计、整理实施等阶段。
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土地整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方案设计等工作。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公布根据2016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必要时,可以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土地调查经费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办法。
第六条在土地调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土地调查机构及人员第七条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城乡建设用地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但土地利用强 度高,环境压力大。
林地
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长 周期长,采伐需严格管理。
水域
水体清澈,生态功能强大,但易受污染和 环境变化影响。
草地
草本植物生长快,放牧效率高,但易受过 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影响。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耕地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招商引资
土地资源调查为投资者提 供了详细的土地信息和数 据,有助于吸引投资。
土地市场监管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 土地市场监管,维护市场 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土地资源调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林地
覆盖着森林、灌木和 草地,是生态保护和 木材生产的重要资源 。
草地
用于放牧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是畜牧业的 基础。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 库等水体,具有生态 、景观和资源价值。
城乡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乡镇和农 村居民点,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场所。
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
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但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调查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合 理规划城市、农业、生态等各类
用地。
土地权属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确定土地权属 关系,为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提 供依据。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土地征收 和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 权益。
土方调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土方调配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土方调配,是指土地使用者因工程建设、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需要,将原有土地上的土方资源进行挖掘、运输、堆放、回填等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土方调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保障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四)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土方调配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土方调配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方调配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土方调配许可第六条土方调配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土方调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土方调配许可证。
第七条申请土方调配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明确的土方调配项目;(二)有符合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法规要求的土方调配方案;(三)有保障土方调配安全、环保的措施;(四)有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和设备;(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保障。
第八条申请土方调配许可证,应当向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土方调配申请书;(二)土方调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土方调配方案及施工图纸;(四)施工队伍和设备资质证明;(五)资金保障证明;(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九条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土方调配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颁发的原因。
第十条土方调配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
期满后,申请人需要继续从事土方调配活动的,应当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延续。
第三章土方调配方案第十一条土方调配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土方调配项目基本情况;(二)土方调配范围、规模、方式;(三)土方调配时间、进度安排;(四)土方调配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五)土方调配后的土地复垦和利用方案;(六)土方调配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土地资源调查步骤
土地资源调查步骤土地资源调查可是个挺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组建一个调查小组呀。
这个小组里的人得各有专长,就像一个超级战队。
要有懂测绘的小伙伴,他们就像拿着魔法棒的小巫师,能准确测量土地的各种数据。
还得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这些人就像本地通,对这片土地的大概情况门儿清。
然后呢,准备好各种工具,像测量仪器呀,这就像是战士的武器,没有它们可不行。
还有地图,这就像是寻宝的地图一样,能给我们指引方向。
二、资料收集。
接下来就是收集资料啦。
这就像收集故事一样。
要去各种地方找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资料,比如说以前的土地用途呀,有没有啥特殊的情况。
还得找一些现有的土地登记资料,看看这块地在官方那里是啥样的身份。
这一步就像是在做侦探工作,把各种线索都收集起来。
三、野外调查。
这可是个很刺激的环节呢。
调查员们要像探险家一样走进这片土地。
去实地查看土地的类型,是耕地呀,还是林地或者是建设用地。
看看土地的质量,肥沃不肥沃,有没有啥污染。
还要看看土地上有没有啥特殊的东西,像一些古老的遗迹之类的。
这个时候大家就要睁大双眼,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四、数据整理。
从野外回来后,就像探险家带着宝藏回来一样。
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数字呀,记录呀,整理得规规矩矩的。
这就像把散落在地上的珠子串成漂亮的项链。
要进行分类,计算,让这些数据变得有意义。
五、成果编制。
最后就是编制成果啦。
把整理好的数据变成漂亮的报告,就像把一个故事写得精彩绝伦一样。
这个报告里要有土地的现状呀,存在的问题呀,还有对未来土地利用的建议。
这就像是给这片土地画了一个画像,还顺便给它规划了一下未来呢。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就像拼图的每一块,少了哪一块都不行哦。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二)调绘阶段:
1.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 ⑴ 掌握调绘底图的比例尺: 用以建立实体地
物与其在图上反映之间的比例关系。 ⑵ 确定验证样区: 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资
源调查时,要具体根据制图比例尺及其地面复杂程 度,以及解译的疑难图斑等,按路线分配。
⑶ 选好站立点: 站立点要选在地势高、视野 广、前后两次停顿所画的地物能连起来的明显地物 点上。调绘时由远到近,从总体到碎部。先从底图 上最明显的地物标志去找实地上相应的地物,然后 再逐步扩展开。
一、准备工作 ( 一) 组织专业队伍: 它涉及到土地管理、地学、土 壤学、农学、测绘学等多门学科,要求调查人员具
备上述各学科的知识和科学素质。
(二)制定工作计划: 其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的项
目、内容、精度要求、工作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
等.
3
(三)资料准备: 资料准备的主要任务是收集、 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调查地区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 文字资料、工作底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图件等)
2 . 调查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及季节性变 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以及对土壤水 分和土壤盐渍化、潜育化的影响。
3 . 调查水库数量、容量、引水、提水和排水 工程的规模,灌排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渗漏状况,以 及灌排能力(如保证灌溉面积)。
4 . 采集地下水,必要时还要采集地面水,测 定其化学组成,以研究其与土壤盐渍化和作物生长 的关系。
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 地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 条件调查又可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 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 质量自然性状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 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社会经济因 素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 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 容。
《土地资源学》课件第五章土地类型调查
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在同一个地貌 面内,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 和排水条件,同一种小气候、土壤变种 和植物群丛,是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 地段。并具有以下4个特征 :
(1)它是最简单的自然综合体,是土 地分级的下限单位,是最小的自然地理 单元,相以下不能再作形态单位的划分, 如果再细分下去,那将是对自然地理综 合体的个别组成成分的划分,如小草丘、 树丛、岩石碎屑等。
第七章 土地分级与分类
重点:土地分级、分类的方法论 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
第一节 土地概念与特征
❖一、土地概念与含义
古代对土地的认识由浅入深过程
⑴原始的土地概念——天下之地(大地、 地面)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的活 动范围狭小,对其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 认识有限,仅凭直观感觉把环境空间的 上方称为“天”,下方称为“地”,即 地面就是土地,这是最简单的土地概念。
(3)由于土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并对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有一负反馈机
制,使得干扰不致破坏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这种干扰超过所能忍受的阈值 时,系统就崩溃瓦解。一般来说,系 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等级层次、结构 有关,越是高级的土地系统,其结构 越复杂,系统对外界环境干扰的抵抗 能力也就越强,其稳定性就越好 。
(4)与其它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 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 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最弱。
在野外划分相时,首先要划分地貌面, 然后考虑同一地貌面的其他组成成分的 一致性。因此划分地貌面是划分土地相 的最基础工作。
8
7
7
6 5
4 1 2a 3
6 5
4 3 2b
1. 河床;2a.河漫滩;3.阶坡;4.阶面;5.山麓面;6.谷坡; 7.山坡;8.山顶;2b.平地面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Part 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 源枯竭。当全球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时候,人类迫于现实与对未来 的担忧,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统计、分析、评 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 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1)警义。(2)警源。(3)警兆。(4)警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即使符合土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也
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也还不能贸然地认为它是合理的,还应当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 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类过去在 对待环境问题上失败的总结,如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恶果。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1.3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
钱学森将复杂的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即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 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令第5号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正文:----------------------------------------------------------------------------------------------------------------------------------------------------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公布根据2016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条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城镇和村庄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定期进行汇总统计。
土地专项调查,是指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勘测定界等。
第四条全国土地调查,由国务院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遵照要求实施。
土地变更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
土地专项调查,由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条例规定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调查所需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条件调查又可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社会经济因素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等。
一、准备工作(一)组织专业队伍:(二)制定工作计划:(三)资料准备:收集整理分析调查地区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文字资料、工作底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图件等)。
(四)用品准备: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文具及生活用品。
二、外业调绘(一)调绘前的准备工作1. 路线勘察: 2.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 室内预判:(二)调绘阶段三、内业工作(一)转绘工作:(二)量算面积:(三)编图与图面整饰:(四)成果整理:四、检查验收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一、土地的位置调查;二、气候要素调查;三、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四、水资源调查;五、土壤资源调查;六、生物要素调查;七、土地类型调查;八、社会经济资料调查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一、目的1.清查各种利用方式的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及其有关面积,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服务。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行政区界与权属界线等,可为建立土地统计、地籍管理及国家和各级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和区域的土地保护提供依据。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工作的先行性工作。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易于掌握,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特征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多层次系统性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四、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具体分类及其涵义参考教材表5―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在土地资源调查课程中将作详细介绍)第四节第四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及利用方式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
因此需要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建设,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
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得数据。
进行即使调控,为国家制定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土地资源的信息依据。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分为:一.一.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它是在已经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的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属行政界限等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行为。
包括:(一)(一)监测内容1.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包括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数量等信息。
2.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3.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4.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5.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二)(二)监测分析1.1.地类变更分析2.2.权属变更分析3.3.耕地变化动态分析4.4.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三)(三)监测手段的技术程序:与土地资源调查的手段的技术程序相似二、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主要是土壤、气候、和环境特征),以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和环境特性变化趋势的行为。
(一)(一)监测内容包括1)土壤特性的变化情况,如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污染等2)环境及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包括大气污染、大气组成、水体污染等(二)(二)监测方法一般需要通过建立基准点来进行检测,其主要步骤为:1)1)选择基准点。
选择农用地基准点时要考虑六个因素:(1)(1)主要土壤带或农业区或两者兼顾(2)典型的地貌类型或广泛的土壤质地组合或两者兼顾(3)本区内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系统(4)政府和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5)已经出现土壤退化或潜伏着土壤退化(6)面积为5~15h 2)2)建立本底或参照数据库。
目的是为了观测随时间而变化的土壤性质3)3)定期在基准点进行观测,或采样分析(三)监测结果在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中的作用。
监测的目的是对土地管理实践进行评价,持续性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土地的生产力和生产稳定性方面第五节现代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性要求较高,并运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技术成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中,其中最为密切的技术是日益发展的3S技术。
3S技术主要指RS(Remote Sensing,遥感)、GPS(Globe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源,同时GPS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GIS则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数字地球的提出更加快了3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利用航空像片找目标、定方位容易、反映地物和景观清楚,因此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作为底图使用,航片的诸多优点使得其很快成为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工具。
60年代以来,随着航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航片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逐步达到完善化,成为现代土地资源调查的一个主要方法。
进入70年代,现代卫星遥感技术产生并迅速发展,因而多层次、多时相、多波段高分辩率的遥感信息资料大量涌现,使土地资源调查的遥感技术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一)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农、林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林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估测、森林资源的清查等方面。
遥感的应用加快了调查工作的进度,工作进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地质及其矿产资源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工作、矿产地质工作,以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灾害地质的地质综合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三)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遥感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如水资源的调查、流域规划、水土流失调查、冰雪监测、海口海岸带及浅海地形调查。
具体应用中需注意几个主要问题: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源2.研究遥感成像特点,准确解译遥感图像。
1)加强土地的光学特性研究2)区域土地特性研究和解译关系研究3)土地要素相关和解译关系研究4)加强地物在不同比例尺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上的成像综合研究3.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解译分析相结合,提高遥感影像解译质量二、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全球定位系统简介GPS系统是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批准它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定时的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实时、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数据。
GPS是由空间、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其空间部分是由24颗运行在2万多公里高空的卫星群形成的卫星星座,用户设备即GPS接收机,其任务是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取所需定位信息,观测值,并经过数据处理从而完成精确定位。
(二)(二)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在GPS在实时状态下精度已经能够达到厘米级,作为一种成熟得数据采集系统,无论是在采集精度作业速度适应性还是在数据质量方面都能够满足土地资源调查中数据采集的要求。
(三)提高制图精度用遥感技术发现区域动态变化之后,对区域变化的定量确定仅靠遥感判度图上的区域界线进行测量是不够的。
因此,在用遥感手段基本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区域之后用GPS准确测定变化区域的界线是非常必要的。
(四)GPS数据对遥感信息还是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它可以和遥感一样成为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GIS具有区域综合能力、动态预测能力,能用于自然过程的机理分析与建立预测模型。
土地资源调查是针对土地的各种资源这种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这种自然属性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库,信息来源有土壤图、气候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自然灾害图等。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这些图的叠加建立起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其背景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服务。
四、3S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特点“3s”技术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称。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3S集成是指三种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
GPS提供实时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RS 技术利用某些仪器设备,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收集其数据,通过处理分析最后提取和应用有关对象信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时间分辩率;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输入、存贮、编辑、查询、分析、决策和输出空间图形及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信息有机地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可根据查询与分析将信息真实。
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也可将分析决策模型处理结果提交各级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即RS发现变化,GPS测量变化区域,GIS统一管理数据。
由于它们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土地资源调查愈来愈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主要是在土地资源信息的获取、更新、处理以及资料与实地的准确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S技术已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整个环节。
可见: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有着以下特点:1.加快了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速度:2.精简了费用:由于工作速度加快,工作费用就相应得到降低,3.制图精度大为提高4.可以将一般的土地资源调查转入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3S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使得数据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得动态监测得到高速发展。
除了3S技术外,其它诸如数据库等高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调查自动化程度将逐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