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4b5d1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c.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
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
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c26b7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4.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批示。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本文,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中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感受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一、播放课文情景朗读,创设悲痛氛围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
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
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课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毛岸英以及抗美援朝的历史。
还介绍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让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有了具体的认识。
接着,我通过一段视频,播放了与课文吻合的各种情景同时伴有深情并茂的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在听完朗读后无不为之感动,个个情不自禁,泪眼模糊。
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二,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课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69bcd1127d3240c8547ef66.png)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一、教学效果1.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2.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
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
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二、成功之处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三、不足之处遗憾在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四、改进措施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d5e81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2.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1.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慈爱和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博大胸怀,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视频片段和相关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情感。
2. 引导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及毛岸英的事迹。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强调读写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等。
同时,布置了写读后感、搜集革命先辈事迹并讲述等作业,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某些问题的讨论过于深入,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后面的拓展延伸和总结升华部分略显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时间的把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课堂上,虽然我努力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但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这说明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在教学中,虽然我采用了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显得有些单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4ebb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篇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在本文的教学中,不越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掌握写人方法。
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加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一步一步升华主题。
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还运用到了发言卡,让老师能对学生的发言状况一目了然,也能激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领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
但仍还是存在不足:1。
当玥希起来交流语段的时候,抛出来的答案是意料之外的答案的时候,虽然现场非常自然地处理了,但是一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慌张的!还需要继续磨练自己!板书这一环节,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非常漂亮的板书,觉得这一块还是不够精美!还需要继续钻研!《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篇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最新审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最新审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79a140ee06eff9aff80733.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借助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
文中写了毛泽东收到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知道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痛苦心情,面对彭德怀和金日成两人对毛岸英遗体处理的不同要求,毛泽东处于艰难抉择的境地。
此时,我适时插入说话练习,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练习。
“作为父亲,毛岸英是为国捐躯的第六个亲人,毛主席多么想(儿子能活着回来),多么想(再见他一面);可是,毛岸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志愿军战士一样,作为主席,他不能(运回来),不能(特殊化)。
毛泽东有着(常人的情感),更有(伟人风范)!”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这次借助说话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顾全大局,无私、宽阔的胸襟。
2.教学收获(思得)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教学导入环节,我截取电影《上甘岭》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d117751eb91a37f1115ca9.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宗地小学姜梅对于自己上的一课,收获很大,具体的有两点体会:
1、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使朗读具有真情实感,比如: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学生读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被主席博大无私的胸怀所感染,现场充满了凝重的气氛,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只有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有活力,无论是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必须注意以学生为主,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本课以学生汇报收集材料开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对后面的感悟作了良好的铺垫。
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也很有积极性,要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主席流泪的情景,不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真情,感人肺腑。
由于时间仓促,这节课有很多的疏漏。
通过这一节课,使我了解了很多语文课应当侧重和注意的东西,开阔了我的思路,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再进一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0f277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a.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挑战。
这篇课文以革命烈士的事迹为背景,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备课阶段,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信息量大,我采用了分段讲解的方式,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都设置了不同的教学重点。
例如,在讲述烈士事迹的部分,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烈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讨论革命意义的部分,我鼓励学生思考革命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感朗读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增强历史代入感;情感朗读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色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增加了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
此外,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有所欠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烈士的事迹缺乏直观的感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伟大。
最后,关于作业和评价。
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革命烈士的感想,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92cc565725c52cc58bd6bef5.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一、教学效果1.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2.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
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
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二、成功之处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三、不足之处遗憾在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四、改进措施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fa9840969eae009581becf6.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教案《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
如: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课下不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教学时,我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
如“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我组织学生想象、讨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是什么神态,你见过类似的情景吗?他为什么整天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_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_1](https://img.taocdn.com/s3/m/ee387a4d2f60ddccda38a0d2.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将重要目标定为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中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感受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
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作。
为了使学生学得有效,学有所得,我认真思索教学方法,听取大家建议,反复修改教案,最终上完了这节课。
回顾教学过程,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拓展阅读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视野课前,我引导学生欣赏背诵了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并在朗读中对词的背景、主题、内容、意思渗透其中,帮助学生有效进行了积累,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词的内涵,在一遍遍读中深入理解这首词并达到熟背;在课前,让学生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毛泽东;在课中,有效地补充了毛岸英和抗美援朝的资料,还介绍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让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有了具体的认识。
这些内容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了毛泽东,了解了有关的历史背景,深入地体会到了毛岸英的优秀及毛泽东的伟大胸怀。
无形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深深的震撼。
二、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课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很重要。
教学时,为了触动学生的心灵,我决定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读悟中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一节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用心品读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批注阅读,揣摩毛泽东的内心;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感受,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默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出示资料渲染情感引读……让学生再次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毛泽东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以大局为重的博大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4df4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9.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师们在教授完这门课程之后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恩?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每每念及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诗文,胸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荡涤起一股恢宏豪迈之气,印象中的毛主席因着这些诗文而幻化成为一个激情飞扬,独领风骚,从不会为儿女私情所困的伟人,近乎一个神。
然,伟人也是一个人,只是他们比常人的隐忍力更强而已,他们只不过不惯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显于大众的面前。
今天有幸与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从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温柔细腻情切的那一面。
一堂课中,我和孩子们透过文字与毛主席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既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爱子情感,又领略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现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作一下反思。
一、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流程。
备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环节如下:1.抗美援朝时代背景、毛岸英个人简介导入,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并感受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牺牲了,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从而让学生们尽量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
2.目标出示,有的放矢。
3.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4. 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5. 视频欣赏,深化情感。
6. 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7. 深情小结。
8. 课后小练笔:抓住视频中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个难眠之夜的情景,一一描述出来。
这一环节,既是对人物品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让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人物描写,效果比较好。
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都一致指向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这个目标,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形式为目标服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ff9b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6.png)
部分学生对课文的背景和历史 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课堂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展开 讨论。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改进教学方法 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深化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03
CHAPTER
教师表现反思
课堂氛围如何
课堂氛围
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 ,课堂氛围整体较为积极,学生 参与度较高,能够主动参与到讨
论和思考中。
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良好,教师 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 氛围。
课堂节奏
教师对课堂节奏把握得当,能够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出 现拖堂或赶课的情况。
02
CHAPTER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参与度如何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较高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 等形式,学生们能够积极 参与到课堂中来,展现出 较高的学习热情。
学生主动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 能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 的见解和感受,营造了良 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互动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学 生们能够相互交流、讨论 ,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思维 碰撞和知识互补。
立思考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引导学生 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
思想。
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加强口语训练
组织朗诵、演讲等活动,提高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练习, 如读后感、缩写、扩写等,培 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3](https://img.taocdn.com/s3/m/d790d57feff9aef8951e0625.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
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
如课文中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fe6f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9.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教学反思篇1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
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
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我通过抓住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再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精选1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6e6b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1.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篇1今天上午,我上了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同志当得知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光荣殉职后十分悲痛,正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彭德怀老总请求破格将岸英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却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毛泽东同志从大局出发,毅然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文章既体现了一位父亲痛失儿子伤心欲绝的普通人情感,又体现了一位伟人宽广的伟人胸怀。
备课时,我想既然是体现毛泽东既平凡又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就准备让学生从了解毛泽东的个人事迹和有关诗词入手导入课题。
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当学生认识了生字后,我就引导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感受毛泽东同志特殊的感情世界。
在交流汇报中,引导学生通过读毛泽东同志的心理活动有关语句,体会他矛盾而又艰难的心路历程。
最后,激励学生想象:当你读到“电文稿下是泪水打湿的忱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前谈话时,学生只汇报了有关毛泽东的诗词,有关毛泽东同志的其他信息学生一无所知,这当然受学生的信息来源有限所制,课堂气氛显得不够严肃,学生没有进入课堂教学氛围。
当学生走进文本时,来得有些唐突,感受很多,交流时显得情绪冷淡。
当我组织学生感受毛泽东心理活动时,学生的情绪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读起书来自然没有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平淡有余,深沉不够。
拓展部分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充分想象出了毛泽东同志那天晚上悲痛欲绝的感人场面。
整堂课虽然比较顺利地结束了,但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如果现在我还要重上,我想我一定从抗美援朝战争入手,从学生熟知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入手,营造出学生对英烈们无限敬仰的情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87479814791711cd791721.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
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
由于学生在本组前两课中都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
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
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遗憾在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今天,我终于上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今天的课,跟其他的老师比,我显得那么稚嫩,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去探讨。
虽然如此,我仍然禁不住沾沾自喜。
因为,私自认为,此次上课自己多了一些坦然,少了一些轻浮;多了一些真实、与落实,少了一些浮躁与花架子;对课本多了一些解读,少了一些到处“窃”别人教案的虚浮……或许有人会认为我骄傲、自命清高,但我确确实实为自己有了些许的进步感到欣喜。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反复研读文本,反复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教案。
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
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
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同学们,不要慌,不要忙,我们读书就在不慌不忙中,才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共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31b25d3169a4517723a3e0.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一、教学效果1.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2.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
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
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二、成功之处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三、不足之处遗憾在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四、改进措施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https://img.taocdn.com/s3/m/329b934e67ec102de3bd8946.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借助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
文中写了毛泽东收到从朝鲜发的三封电报,知道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痛苦心情,面对彭德怀和金日成两人对毛岸英遗体处理的不同要求,毛泽东处于艰难抉择的境地。
此时,我适时插入说话练习,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练习。
“作为父亲,毛岸英是为国捐躯的第六个亲人,毛主席多么想(儿子能活着回),多么想(再见他一面);可是,毛岸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志愿军战士一样,作为主席,他不能(运回),不能(特殊化)。
毛泽东有着(常人的情感),更有(伟人风范)!”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这次借助说话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顾全大局,无私、宽阔的胸襟。
2.教学收获(思得)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对于五年级学生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教学导入环节,我截取电影《上甘岭》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https://img.taocdn.com/s3/m/badfd0c102d276a201292e29.png)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借助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
文中写了毛泽东收到从朝鲜发的三封电报,知道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痛苦心情,面对彭德怀和金日成两人对毛岸英遗体处理的不同要求,毛泽东处于艰难抉择的境地。
此时,我适时插入说话练习,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练习。
“作为父亲,毛岸英是为国捐躯的第六个亲人,毛主席多么想(儿子能活着回),多么想(再见他一面);可是,毛岸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志愿军战士一样,作为主席,他不能(运回),不能(特殊化)。
毛泽东有着(常人的情感),更有(伟人风范)!”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这次借助说话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顾全大局,无私、宽阔的胸襟。
2.教学收获(思得)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对于五年级学生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教学导入环节,我截取电影《上甘岭》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如神态描写:“主
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
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
如课文中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东当时思考的问题所在。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
“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
课堂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
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在朗读中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
在课堂上一再鼓励学生朗读,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个别词语的品味不到位,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对学生出色表现的评价用语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