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李煜分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38f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9.png)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
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注释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李煜《浪淘沙》赏析
![李煜《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16f7d7e21af45b307a87e.png)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赏析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词人在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他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
“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像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的情境与此相似,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下阕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与“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
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
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这一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ff1b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d.png)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作品,这首词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及注释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南唐后主李煜经典词句解读
![南唐后主李煜经典词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15c25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78.png)
南唐后主李煜经典词句解读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潺潺(chán蝉):雨声。
阑珊:指春光衰残。
大意是:帘外雨声潺潺,春光已经衰残。
这两句写被俘到汴京的李后主一梦醒来,听到帘外潺潺的雨声,想到春光殆尽,南唐江山已属他人,倍增伤感。
这里的“春意阑珊”既指气象,也喻国事。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大意是:好像落花随着流水飘荡一样,那象征美好生活的春光一去不复返,一在天上,一在人间,永远无法再得到了。
这几句表现李煜江山易主的愁恨和故国难回的痛苦心情。
作者连用“流水”不复返,“落花”不回枝,“春去”不再来,比喻欢乐的一去永不复返;并用“天上人间”比喻昔日帝王生活和今日阶下囚生活的天壤差别。
而在“流水落花”一句的后面里加上一个浓重的感叹词“也”,把他的悔恨、悲愁、痛苦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见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晌(shǎng赏):片刻。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在睡梦里才忘掉了自已身为俘虏,仍像以前当皇帝时那样,贪婪地享受了片刻的欢娱。
李煜原为南唐后主,国亡后被俘入汴京,被封以带侮辱性的“违命侯”,过着以眼泪洗面的囚徒生活。
“梦里不知身是客”,说明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客”,即身为俘虏,没有自由;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够解脱片刻,“一晌贪欢”,而现实中毫无欢乐可言。
“一晌”极言梦境之短,欢乐难得,因此作者用了一个“贪”字。
这样,就把梦境与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更衬托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凄苦。
但梦总归是梦,做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当梦境消失,诗人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时候,他定会感受到加倍的酸楚与痛苦,怅恨无穷。
4.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见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这两句大意是:珠帘终日不卷,成天有谁到来!本词写李煜被俘后在汴京怀念南唐的一种哀痛心情。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9f59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png)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唐代诗人李煜所作的一首词,以描写雨夜的景象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繁华和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的开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描绘了一个雨夜中寂静而凄美的场景。
接着,“罗衾不耐五更寒”一句,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然后,“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则揭示了主人公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历史背景。
这首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
总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词作,通过对雨夜景象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繁华和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cad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5.png)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李煜《浪淘沙令》赏析三篇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一: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
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
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
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
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
赏析二: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李煜《浪淘沙》赏析
![李煜《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7a33ca0912a21615792917.png)
李煜《浪淘沙》唯美古诗词,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白话】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赏析】这是李煜被囚于汴京期间所写的一首小令,表达了亡国之君的孤寂生活和空怀故国的悲哀心情。
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境。
“往事”,概言他昔日身为帝王的种种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历历在目,郁积于心,成天回忆,欲罢不能。
结果呢,不仅无助于自慰,反倒越发增其悲哀。
“只堪”二字,刻画出徒想无益而又不能不想的矛盾心理和悔恨交集、触目伤怀的内在隐衷。
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思愁绪,时时紧缠着他,即使面对着眼前景色,也难以排遣;不仅难以排遣,反倒更勾起他对“往事”的悲感!“景”与“事”相对而言,使得现实与往昔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出囚徒困境与帝王之尊的悬殊,从而表明了无论忆昔还是面今总是难遣悲怀的根源。
两句总领全词,“哀”字即为词眼,为全词罩上一层悲哀凄凉的冷色。
“对景难排”之“景”是怎样的呢?只见“秋风庭院藓侵阶”。
“秋风”,点明时在万物萧索的季节,同时渲染了冷落的环境气氛。
“庭院”,实写所在之地,也正是作者囚居之处。
“藓侵阶”,是说那碧绿的苔藓已蔓延到门前的阶沿,那么,庭院之空寂荒凉可以想见。
词人于此以细腻的笔触、敏锐的观察、形象的画面,写出了与昔日帝王之居有天渊之别的悲凉景象,当然只能触景伤情,岂能略解愁怀呢!这时,词人的目光由侵阶的苔藓逐渐收回到门前静静垂挂的珠帘上,却毫无卷起珠帘的意思,因为身为囚徒,终日独居,有谁会来看望自己呢!“一任”,完全听任,表现出万般无奈、随它去了的莫名悲哀。
《浪淘沙令》(李煜)解析
![《浪淘沙令》(李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67db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b.png)
思考:
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
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 限伤感”。 “独自“说明词人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 眺是为了看昔日宫阙楼阁,是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 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阻隔,然而 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无限江山已不 是南唐国土。看到这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只能徒 增伤感。不是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 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 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 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 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 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 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 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 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 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 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 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 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李 煜
流 水
别 时
独 自
梦 里
罗 衾
浪 帘
外
落 花
容 易
莫 凭
不 知
不 耐
淘 雨
潺
春 去 也 天
见 时 难
栏 无 限 江
身 是 客 一
五 更 寒
沙 潺
春
令 意
阑
上
山
晌
李煜 《浪淘沙令》赏析
![李煜 《浪淘沙令》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99e89eec3a87c24028c4b5.png)
春残花落尽亡国恨重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宋人比唐人更喜欢词中并入“帘”。
帘的功能是遮光保暖隔音附带着装饰点缀,上讲究的是珠帘丝帘,一般的是布帘珠帘,古代的帘子多数是卷起来放下去,左右对开的比较少。
大户人家有丫头专司其职,卷帘人。
帘是最有诗意的居家饰物,不管是放下来还是卷起来抑或半卷,映着一方窗户一片雕檐、斜入一枝青梅掠过一双家燕,看过去便似舞台镜框,恍惚间不知帘外帘内哪个是真实的,凭栏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极易引发无尽的遐思。
书写外面的世界的时候自然多了一重甚至是几重隔断,有了景深更有了立体感。
画面更丰富更有层次。
晚景纳凉诗(南北朝·萧纲)“珠帘影空卷,桂户向池开。
”怀故人诗(南北朝·谢朓)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赋得珠帘诗(隋·卢思道)鉴帷明欲敛,照槛色将晨。
可怜疏复密,隐映当窗人。
浮清带远吹,含光动细尘。
落花时屡拂,会待玉阶春。
赋得婀娜当轩织诗(南北朝·萧诠)绮窗犹垂翡翠幌,珠帘半上珊瑚钩。
阑珊是复音单纯词,衰、尽的意思。
春阑珊则是时序到了晚春,夏天的气氛更加浓烈。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去写这个交替变化,春意阑珊是春天的意蕴渐渐消失了。
作者更在意这种变化中的盛而衰,并不关注一个新的开始。
衰落衰老和他时下的处境是如此相应,触景生情境由心生。
绵绵潺潺的春雨平添寒意,即使重帘也难阻断,帘外飒飒风雨声帘内孤客冷心寒。
再好的被子都难以捂暖身体。
冷得实在睡不着了,早早醒来。
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定孤寂伤悲吧。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所能有的高兴只能在梦里,欢乐如此短暂难得,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令人悲痛的根源“身是客”,求之不得求之难得才显得珍贵珍惜,“贪恋”是自然的了。
但愿一辈子不醒来,就在梦中,在往昔,在故国。
梦碎湿巾伤心泪,罗衾不暖囚客身。
此处才觉是倒叙入词,梦醒肠断难眠。
往日繁花落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江山改写恨悔微露平常言语百姓心情。
古诗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赏析
![古诗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779f806bd97f192379e91f.png)
古诗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时最好不要在高楼上依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鉴赏】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
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
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
浪淘沙令的诗词原文
![浪淘沙令的诗词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a737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8.png)
浪淘沙令的诗词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后期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先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一上来就描绘了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场景。
帘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呢,这雨声就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春意阑珊”,春天都快没了,这就给人一种很衰败、很凄凉的感觉。
就好像是在说,美好的东西都在渐渐消逝,和李煜当时的处境很像哦。
“罗衾不耐五更寒”,他盖着丝绸做的被子,可是还是抵挡不住五更天的寒冷。
这里的五更寒,可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冷,更多的是心里的那种凄凉感。
国家没了,自己成了阶下囚,心里哇凉哇凉的,再好的被子也暖不了啊。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两句特别有意思。
在梦里的时候啊,他都忘记自己已经是个俘虏了,还在那儿贪恋着短暂的欢乐时光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做美梦,在梦里啥烦恼都没有,可一醒来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回原形。
李煜也是这样,梦是他逃避现实的一个小港湾,可这个港湾也只是暂时的。
下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他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别去靠着栏杆看远方啊,因为远方那是他曾经拥有的无限江山啊。
现在看着,只能是徒增伤感。
就好比你以前有个超级大的玩具城堡,现在城堡没了,你再看到城堡原来的地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儿。
“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很直白,但是又特别深刻。
离开自己的国家很容易,可再想见到就难如登天了。
就像我们有时候和一些好朋友分别,以为很快就能再见,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再见的时候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李煜这里是和自己的国家分别,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啊。
最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带着落花走了,春天也彻底没了,这就象征着他的国家、他的美好生活都一去不复返了。
“天上人间”,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以前在天上,现在在人间,以前是皇帝,现在是俘虏,这种变化真的是让人感叹不已啊。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32a1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9.png)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
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注释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诗词】《浪淘沙》翻译及赏析
![【诗词】《浪淘沙》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b0a1ff705cc175427099f.png)
【诗词】《浪淘沙》翻译及赏析《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古诗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前言】《浪淘沙·帘外五更风》最早见于宋代的《草堂诗余》,词作者为无名氏。
宋代至明代大多文人以为此词作者为欧阳修,清代至近代有个别学者推断此词是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所作,但没有翔实证据证明为李清照所作,所以权威学者如王学初等将此词划为李清照存疑词。
这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后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
一方面,与专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关。
这类作品,因受题材—家常琐细,写法—今昔相比的制约,类多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弦。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②画楼:华丽的楼阁。
③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④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
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⑤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⑥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⑦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⑧弹:挥洒。
征鸿:即大雁。
【翻译】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
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
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
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赏析】“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发端两句,看似平淡,实最沉痛。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796b180a1c7aa00b42acb3c.png)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导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
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
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浪淘沙李煜赏析
![浪淘沙李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9928a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7.png)
浪淘沙李煜赏析李煜啊,那可是个很特别的人物呢。
他写的《浪淘沙》就像是他在倾诉自己的小秘密一样。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你看啊,外面的雨淅淅沥沥的,就像有人在轻轻哭泣似的。
这时候春天都快走光了,那点春意啊,就剩那么一丁点儿了。
他呢,盖着被子都觉得五更天的时候冷得不行。
这可不仅仅是身体冷哦,他的心也是冷飕飕的。
他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这种落差就像从天上掉到地下,他能不心寒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这一句可太让人心疼了。
他在梦里的时候啊,就忘了自己现在是个囚徒了,还能在梦里享受一下曾经当皇帝时的欢乐时光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做那种美梦,在梦里什么烦恼都没有,可是一醒来就又回到残酷的现实啦。
李煜这时候就像个可怜的小孩子,只能在梦里找一点安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他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千万别去靠着栏杆看啊。
为啥呢?因为那大好的江山啊,都已经不属于他了。
当初失去的时候好像很容易,可是现在想要再看一眼,再拥有,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就好比我们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当时可能没太在意,等发现再也找不回来的时候,就后悔得不得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一句简直绝了。
那流水把落花都带走了,春天也彻底没了。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啊,就像从天上一下子掉到了人间地狱。
他曾经在皇宫里,那是天上般的生活,要啥有啥,现在呢,被困在一个小地方,受尽屈辱。
他心里的那种绝望和无奈,就通过这几个字全都表现出来了。
李煜写这首词的时候,就像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我们看一样。
他没有藏着掖着,把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都赤裸裸地写出来了。
我们读他的词,就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在跟我们诉说他的悲惨遭遇。
他不是在写词,他是在哭,在呐喊,在抒发自己的情感。
所以啊,这首《浪淘沙》才这么感人,这么让我们觉得真实。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34755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4.png)
李煜《浪淘沙令》原文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赏析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
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
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
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
晚清端木埰曾说李后主梦里贪欢,"正陈叔宝之全无心肝,亡国之君千古一辙也"(张惠言《词选》),实在是苛刻的"酷评",完全不体会古人的用心和处境。
此词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
不过我们可以把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
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
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
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听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
"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
"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活处境的可怜。
而"寒"字,是侧重表现心理的凄凉悲苦。
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下片写天亮后情景。
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
"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
"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
"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
"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言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afa27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f.png)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
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注释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小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译: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 享受片时的娱欢。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 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 奴的孤寂凄凉。
浪淘沙令 李煜
李 煜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天 上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独
别 时
自 莫
容 易 见
独自梦 莫凭里 栏不
凭 栏
时 难
无限江知身
无 限
山是 客
江
一
山
晌
梦里罗
罗 衾
不知衾
不 耐
身不 五
是客耐
更 寒
一五
晌贪更
欢寒
浪 帘外帘
雨潺外
潺雨
淘 春意阑潺 潺 沙 珊春 浪
令 意
阑 珊
淘 沙
人
贪
? 婉约词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离愁别恨、喜怒哀乐,风格婉媚轻柔、情致
缠绵。反映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
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歌颂爱情的真挚。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
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
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多是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代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上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 片 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
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
小 凄苦之感。天寒通过”罗衾“来写。这 结 是古典诗词种常用的一种借外物来抒发
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写 出身寒倒在其次,心寒却无法抵挡的悲 哀。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 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 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 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 感到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 更见悲凉。并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 一晌“而已。更写出了亡国被俘后的处 境可悲可怜。
王国维评后主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媏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 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 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 李后主是也。
表词人是柳永和李清照。
词 让我们一起走进从
嘉的情感世界,
文
赏 为那份难得的情,
意赞叹。
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 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不耐: 受不了,一作‘不暖’。 白描手法:“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译: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 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 到它却很难。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 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 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 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 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 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
令
间
欢
李煜其人
• 李煜(937-978),原名李 从嘉,字重光。后以“日 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 “为人仁孝,善属文,工 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 “重瞳子”是南唐元宗第 六子。号“莲峰居 士”“钟峰隐者”。(南 唐后主)
《浪淘沙》
思考:
“独自莫凭栏”中,用”暮“好, 还是用”莫“好?
“莫”好: 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 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 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 “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 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 凉之情。 “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尼采谓: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 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 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 故不同矣。
文学常识
你 按照作品的风格特点来划分,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知 道 吗
“豪放派”的词作意境雄浑,气势恢弘,一般不拘格律,汪洋恣意,表露 直率,豪放词人常常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较多,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李煜其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胭脂泪,留人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虞美人》
——《乌夜啼》 ——《乌夜啼》
——《浪淘沙》 ——《渔父》 ——《渔父》
背 景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 下世。” 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 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 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 《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暮”好: 一: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 现实的凄凉。 二: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 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
思考:
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
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 限伤感”。 “独自“说明词人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 眺是为了看昔日宫阙楼阁,是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 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阻隔,然而 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无限江山已不 是南唐国土。看到这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只能徒 增伤感。不是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 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 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 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 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