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精选范文锦集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c5c96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
3. 歌曲演唱: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4.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3. 欣赏法:播放优秀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活动。
教案模板:【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演唱技巧教学】1. 呼吸控制: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
2. 音准把握:指导学生掌握音准,纠正跑调现象。
3. 节奏跟进: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准确跟唱。
【歌曲练习】1.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2. 全员演唱: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2. 查找其他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长笛独奏《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长笛独奏《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53e6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4.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长笛独奏《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长笛独奏曲目。
这首曲目选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柔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长笛的音乐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对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首曲目的理解和表现,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特点,认识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理解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长笛演奏技巧的运用,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讲解:介绍曲目背景,讲解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为学生指明学习目标。
3.示范:教师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展示长笛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辅导。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相互交流、借鉴,提高演奏水平。
6.总结: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演奏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着歌声的翅膀》音乐特点:优美、柔和长笛演奏技巧:1.气息控制2.音色变化3.指法准确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21112b360cba1aa911da4a.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艺术歌曲,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歌词为海涅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歌以流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
本节课旨在通过唱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修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对外国艺术歌曲接触不多,总体上对外国歌曲不太感兴趣,对6/8拍节奏的掌握可能会有难度,对复杂节奏型应单独练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声、旋律性和歌唱性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究音乐本身的内涵,加深对歌唱的认识,培养热爱歌唱艺术的思想感,感受外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使学生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正确感受、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2、通过欣赏《致音乐》,使学生感受外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说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聆听感受、情感体验五、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境创设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语言导入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家冼星海导入让学生觉得音乐无处不在。
新课教学(一)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1、播放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及节拍特点。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af9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7.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乘着歌声的翅膀》模板篇1教学内容毕业音乐会。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打击乐器、舞蹈道具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单。
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等。
最后由教师组织点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优秀的节目。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2教学内容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2、欣赏《致音乐》《回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教学过程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
直至唱熟。
(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
2、欣赏《致音乐》(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
3、欣赏《回声》(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
(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3教学内容1、欣赏《歌声与微笑》。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1)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1)](https://img.taocdn.com/s3/m/a2fd2c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3.png)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 《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1)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飞翔在天空中的自由与梦想。
歌曲为2/4拍,共四个乐句,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拍子等,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音乐感受能力。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难点: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用歌声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运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关于飞翔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主题。
2.歌曲学习:(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分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每个乐句的旋律和节奏。
(3)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歌曲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理解歌曲的意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歌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梦想。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0ce73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导语】《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德国诗⼈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856年)所作的⼀⾸诗(德⽂: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Op. 34, No. 2)⽽⼴为传播。
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通常由⼥⾼⾳演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甜美的声⾳⽤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过程与⽅法】参与欣赏合唱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胆地表现⾃⼰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简单的⾳乐语⾔评价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具 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录⾳机、电⼦琴。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 1.播放童话故事《⽩雪公主》 提问:(1)《⽩雪公主》出⾃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的艺术家和诗⼈? (⿊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 2.词曲作者简介 海涅:德国的诗⼈,他⼀⽣写有三千多⾸诗句,有⼀千多⾸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幼受到良好教育。
4岁从母学习钢琴;8岁学习作曲;9岁登台演奏钢琴;17岁发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已属作品。
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被世⼈⼴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新课教学 1.配乐朗诵,强化歌词 播放由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教师⽰范,感受节拍 (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师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歌曲的歌词其实是⼀⾸抒情⼩诗,出⾃诗⼈海涅之⼿,⽽⽣性浪漫的⾳乐家门德尔松则为它谱上旋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现在就让我们⼀起来学唱这⾸美妙的歌曲吧! 3.分步学唱 (1)学⽣随着教师的琴声⽤lu轻声模唱.教师要随时提⽰学⽣注意⽤演唱《回声》时的头声感觉。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1564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b.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乐段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学生们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段的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大自然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感受歌曲的美妙。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音乐软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两个乐段,互相比对、交流。
4.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5.创意表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情感。
6.完整演唱: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美好寓意。
《乘着音乐的翅膀》说课稿范文
![《乘着音乐的翅膀》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da65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5.png)
《乘着音乐的翅膀》说课稿《乘着音乐的翅膀》说课稿范文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在前面所学四篇有关生命话题的课文基础上的综合解读与感受。
在这里,通过聆听音乐,陶冶情操,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这次活动也是指导学生将音乐语言转化为写作语言的良好机遇。
【学情分析】音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他们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浓厚兴趣,但是意志力仍然薄弱。
恰好可以利用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感受和品味音乐,增强审美情趣,把它转化为生活动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搜集、提炼、整合、创新和写作等综合能力水平。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对“音乐”内涵的抒写,提高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陶冶情操,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教法、学法】本课内容在安排上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有较大的伸缩性。
因此,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几个话题:穿行于文学的天空、飞翔在艺术的天堂、深入心灵的港湾。
为了培养积极合作、主动探究能力,课前我安排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等信息资料。
老师则准备一些相关的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采取音乐烘托法、散文描绘法、自主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式,捕捉写作契机,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首先,我用贝多芬的乐曲——《命运交响曲》为活动拉开序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
2024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2024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ec3c3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1.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音乐的魅力1.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等。
第二章:歌声的力量1. 学习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民谣、流行歌曲等,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 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章:音乐与我1.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第四章:音乐与情感1. 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分析不同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音乐。
第五章:音乐的舞台1. 学习音乐表演的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2. 通过音乐舞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 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3. 欣赏法:分析不同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合唱、创作和表演等活动。
2. 团队合作意识: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集体荣誉感、协调配合等。
3. 自我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了解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六、音乐与文化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包容性。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362ba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9.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第一章:音乐与情感的交融1.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学会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音乐与情感的基本概念介绍。
歌曲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1.3 教学活动:观看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MV或现场演出。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章:歌声中的故事2.1 教学目标:理解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背后的故事。
学会从歌曲中感受和解读故事情节。
2.2 教学内容: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歌曲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中的故事元素。
2.3 教学活动:观看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MV或现场演出。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故事情节,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歌声中的艺术表现3.1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会欣赏和分析歌曲中的艺术表现。
3.2 教学内容: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歌曲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艺术表现的理解。
3.3 教学活动:观看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MV或现场演出。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艺术表现方式。
第四章:歌声中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学会从歌曲中感受和解读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歌曲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中的文化元素。
4.3 教学活动:观看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MV或现场演出。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如歌词、旋律、节奏等。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信牛郎说课稿(花城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信牛郎说课稿(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c4f73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1.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信牛郎说课稿(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中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描绘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美丽画面。
歌曲采用了分节的形式,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了解我国传统的牛郎织女传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相关的故事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此外,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声乐技巧,如呼吸、发音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浪漫氛围,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如呼吸、发音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声乐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歌词等。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利用故事法,穿插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练习法,分组练习、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4.歌曲展示:学生代表演唱,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5.声乐技巧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授呼吸、发音等技巧。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着歌声的翅膀》1.歌曲背景2.旋律特点3.歌词内容4.声乐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b6a7a6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8.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艺术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
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乐曲中大量采用了减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进行,这些具有特殊色彩的和弦在平淡的元素中加入了更多的幻想色彩。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美。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演唱要求比较明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有些同学上课非常被动。
所以,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是首位。
6/8拍子的歌曲学生只在初一下册接触过,遗忘是肯定的,有必要在演唱前将6/8拍做有必要的复习。
《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多处大跳音程及变化音,这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由此可借助于视唱、划旋律线、教师的范唱帮助学生解决。
歌曲意境幽静深远,需要学生的气息支持,以情带声,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呈现歌曲意境,享受歌声带来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过程与方法(1)在听、唱、动中感受歌曲韵律,表现歌曲意境美。
(2)启发学生积极地感受、比较、分析作品,大胆参与歌曲的表现。
3.知识与技能(1)控制气息,保持声音的连贯、流畅,在歌唱中学习以气带声、以情带声。
(2)把握弱起节奏的准确起唱,唱准大跳音程和变化音并在正确的位置换气。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73af8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5.png)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歌曲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其歌词源自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后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而成。
这首歌曲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是门德尔松众多艺术歌曲中的佳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这首歌曲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不过于简单乏味,也不过于复杂难以掌握。
其旋律和节奏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同时,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这首歌曲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不过于简单乏味,也不过于复杂难以掌握。
其旋律和节奏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同时,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并能在演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熟练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同时,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以甜美的声音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和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倚音等音乐元素,确保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播放一段宁静优美的音乐。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优美的世界中。
2、当你们听到一首美妙的音乐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面中?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首歌曲,一同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
三、新课学习1、初听歌曲:课件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师: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美好、浪漫。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a9480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png)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
这首歌曲以温柔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描绘了一个人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天空,俯瞰大地,感受美好世界的画面。
歌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为主,第二乐段节奏明快,第三乐段回归抒情,整首歌曲充满了梦幻和浪漫的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德国歌曲的风格,了解歌曲背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鉴赏和演唱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德语歌曲尚存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关,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学生应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音乐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理解歌词含义,掌握歌曲的基本结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含义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以及对德语歌曲的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梦幻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词含义,展示歌曲乐谱。
3.学唱歌曲: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演唱技巧。
4.歌曲鉴赏: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5.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增强歌曲表现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歌曲主题。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https://img.taocdn.com/s3/m/2a50dc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 《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翅膀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音乐基本技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音高、节奏、音符等 still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students’ singing skills and cooperation abilities also need to be enhanced.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se factors when designing teaching activities.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激发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合唱协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五线谱练习软件、音响设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2229f5172ded630a1cb601.png)
我说课的题目是:乘着歌声的翅膀首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学生初步掌握了幻灯片的基本知识和部分操作,在此基础上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幻灯片的认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3中可以插入哪些音频、视频格式文件,掌握插入音频、视频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音视频文件以及调整幻灯片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综合运用所学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根据三维目标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文件的方法,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合理的插入音视频。
将和我一起学习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喜欢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知识,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
掌握了部分幻灯片的操作技能。
为此我确定的教法为: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必要时辅助以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而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我会以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为故事背景,先播放动画片段,再设置这样的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好朋友尼莫和他的鱼爸爸马林走丢了,爸爸着急坏了,好想赶快找到自己的宝贝,可是艰辛的寻子之路却被可恶的大白鲨布鲁斯打断了,大白鲨声称,想要找尼莫可以,必须先完成我给你设置的三个挑战,只有完成了挑战我才能放你走。
同学们,我们一起帮帮马林爸爸好吗?通过动画故事的导入,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喜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我会抓住机会,提出任务进入第二环节。
2.任务驱动,合作探究(27分钟)在这一环节,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我设置了三个任务作为布鲁斯的三个挑战,采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54859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c.png)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展开了音乐之旅。
本课程旨在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会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培养团队协作和音乐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第二章:音乐欣赏2.1 歌曲选择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茉莉花》、《梁祝》等,通过聆听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2 音乐分析对于每首歌曲,我们将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构成。
2.3 歌曲演唱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歌曲演唱,培养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第三章:音乐知识3.1 音阶与和弦本章节将介绍音阶的概念和构成,以及和弦的类型和运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3.2 节奏与拍子我们将讲解不同节奏和拍子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节奏的变化和应用。
第四章:团队协作4.1 合唱技巧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教授学生合唱的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和谐搭配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2 合唱实践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合唱实践,通过团队协作,提升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章:音乐创作5.1 创作理念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音乐创作理念,如旋律构思、和声搭配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2 创作实践学生将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通过实践提升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音乐与文化6.1 音乐与文化的关联本章节将探讨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
6.2 民族音乐研究我们将研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6.3 音乐鉴赏学生将学习如何鉴赏音乐,从歌词、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分析音乐作品的优劣。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秀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2171c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0.png)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及早期浪漫乐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及音乐风格。
2、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带来的律动感。
3、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充分的聆听、歌唱以及对比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6/8拍子的律动,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努力唱出美感。
教学难点:第五、六小节连续的长音;变化音#1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伴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曲音乐,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海涅的诗歌。
二、授新课:1、教师范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说出演唱歌曲时的速度(稍快)以及情绪(愉快),教师讲解6/8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2、复听,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学生感受整首歌曲难度最大的地方。
生提出难点:第五、六小节长音师解决办法:循环呼吸。
5 - - -循环呼吸要点:队员之间错开吸气的时间,但感觉气息不够时,将自己的音量慢慢减小,再次呼吸,演唱,保持声音的和谐统一。
3、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认为难唱的部分,做重点教唱。
解决旋律下行大跳音程以及#1的音准问题。
4、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5、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6、请个别同学表演唱,并请学生做出评价。
三、介绍门德尔松:1、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
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https://img.taocdn.com/s3/m/58749b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7.png)
四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8 《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展现了乘坐翅膀飞翔的幻想世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方整,旋律线条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弹性。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正在逐步发展,对于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作品,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对于富有特色和创意的音乐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乘着歌声的翅膀》,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节奏和旋律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共鸣方法,提高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美好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以及正确的呼吸和共鸣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演唱、分组练习、游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和诗意歌词。
3.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歌曲。
4.学唱歌曲: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教授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5.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精选范文锦集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范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合唱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用具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录音机、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提问:(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4岁从母学习钢琴;8岁学习作曲;9岁登台演奏钢琴;17岁发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已属作品。
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新课教学1.配乐朗诵,强化歌词播放由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教师示范,感受节拍(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歌曲的歌词其实是一首抒情小诗,出自诗人海涅之手,而生性浪漫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则为它谱上旋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妙的歌曲吧!3.分步学唱(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用lu轻声模唱.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注意用演唱《回声》时的头声感觉。
(2)学生控制音量。
用lu模唱。
(3)学生轻声随琴唱曲谱,教师可轻声附和,同时用手在空中划出旋律线,尤其注意几个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5到低音7;低音5到3)。
如发现音准问题要及时纠正(第一和第二乐句的音均属大跳),可以采取分组模唱音程或手势的方法强化概念(在和三度音程中逐步递减过渡音或手势提示音高变化)。
(4)学生熟练后,再次演唱曲谱。
此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乐句比较,找出规律。
尤其是起音和乐句结尾的特点(出示谱例幻灯片)。
可以起到降低难度,同时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作用。
(5)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
教师随时注意纠正。
在歌词演唱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感受词意,同时注意美声唱法的咬字位置。
(6)学生随琴控制音量变化演唱。
音量的变化正是与旋律的起伏、拍子的强弱完关结合。
师:这首歌的弱起小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提示学生划三角感受六八拍的起伏感,同时在第五拍吸气策六拍进入)看看哪几个乐句存在弱起小节?我们的气息、呼吸该怎么控翻呢?我们来试一试。
(7)学生控制气息,注意弱起处的换气。
练习演唱几个有代表性的乐句(第一乐句为例)。
(8)学生常握正确的换气方法,演唱全曲。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中最有韵味的地方是哪里?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来(学生自由提出自己见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等表现要素的变化来演唱。
)师:在这首歌中,我最喜欢的是几处倚音的运用。
(教师演唱带有倚音与不带有倚音的歌曲,学生对比效果,感受歌曲中借音的润色作用,并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练习演唱。
)(9)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喝全曲。
师:关于这首歌我找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播放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麟》、童声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女声独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师:怎么样,这首歌虽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但是歌曲的意境依然没变,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能不能用几个动作来表现一下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我来播放音乐,大家可以随着音乐、跟若感觉自由地做动作。
你可以独舞,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与你共舞。
(反复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带领学生用动作体脸6/8拍的摇摇感。
结束后,教师揭示歌曲的节拍——6/8。
)(三)巩固提高1.欣赏《致音乐》(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的结构。
(2)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
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被称为“歌曲”。
最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3)再次听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2.参与表现,课外延展——回归生活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
我听得如痴如醉,能够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让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类好!这首歌让我们在歌声中飞到了梦中的乐园,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将你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最美好的愿望写下来,把歌声中的美凝固在纸上,做成风筝,放飞天空!播放歌曲,学生在事先准备的白纸风筝上作画。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让我们将共好的愿望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天空吧!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范文二教学目的: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1、<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反思】本节课体验6拍子的节拍韵律和强弱规律,再加上歌曲中的难点比较多,像是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长音、大跳音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
多听是学习歌曲的关键,毎听一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
重难点地方教师多范唱,提示、指导学生学唱,运用钢琴辅助教学,让学生听旋律的音高,特别是变化音等,解决重难点。
歌曲中强弱的处理要通过歌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美感。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范文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欣赏歌(乐)曲,让学生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2.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
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在歌曲中的作用。
3.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市场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
4.学唱、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了解叙事歌曲;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小放牛郎》2.欣赏乐曲《朝景》、《奥塞之死》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曲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
2.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1.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1.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1.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四、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过程:一、情感激发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