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 评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教研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教研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并就本周所听的某节课进行评课。

首先,请允许我对授课教师表示感谢,感谢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评价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1. 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围绕“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四大方面展开。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们对生字词的识记、理解以及书写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 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锻炼了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1. 教材内容的合理运用: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例如,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不仅注重生字词的识记,还关注了字词在语境中的运用,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2. 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物、图片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

3.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评课稿(精选15篇)

三年级评课稿(精选15篇)

三年级评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评课稿1今天我听了刘芳老师执教的《恐龙》一课。

这是一篇小小的说明文,介绍了多种恐龙的名称和特点、生活习性。

恐龙虽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却始终是人们探索的对象,更是许多孩子喜爱的动物,更是他们想了解的动物。

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

因此,本课教学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媒体创设,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营造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刘老师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再现了剑龙勇敢搏斗的场面和霸王龙的凶残,创设真实的情景,让生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视频的播放,声音的渲染,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层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语文新课标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刘老师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了解恐龙。

如“望而生畏”“庞然大物”通过联系生活和图文结合,让学生进行体会,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节课读的形式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不够,如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深入课文语境来读,可能更能让学生读出对恐龙的了解和喜爱。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语文贵在“学”,教师应该“授之以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刘老师的课堂上,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法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年级语文教研评课记录

三年级语文教研评课记录

一、会议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三年级语文课堂效率”为主题,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以下是本次教研评课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流程1. 教学展示首先,由三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进行了一堂题为《春雨的色彩》的公开课展示。

张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春雨的美丽和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2. 课堂点评课后,校内外专家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点评的主要内容:(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2. 教学方法多样。

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课堂氛围活跃。

张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

4. 课堂评价及时。

张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不足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教学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进度较慢。

2. 课堂互动不够充分。

在部分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提问和互动环节。

3. 课后作业设计不够丰富。

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专家指导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校内外专家提出了以下指导建议: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 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4. 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本次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语文教研员评课范例

语文教研员评课范例

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区语文教研员莅临指导,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和指导。

以下是教研员对一堂小学语文课的评课范例。

二、评课内容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活动,教师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

文章通过讲述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美丽的天鹅的故事,寓意着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丑小鸭的心情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努力奋斗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它经历了怎样的磨难?(2)新课教授①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②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③表演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丑小鸭的心情变化。

(3)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丑小鸭的故事,强调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3. 教学亮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丑小鸭的喜怒哀乐,体会努力奋斗的价值。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不足(1)对生字词的教学不够深入教师对生字词的教学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增加生字词的练习和巩固。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教学内容过于仓促,导致学生未能充分消化吸收。

三、教研员点评1. 优点本次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一、课堂目标1.\t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使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并理解老屋的意义。

2.\t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信息、理解意义、表达感受的能力。

3.\t情感目标通过对老屋的描写,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过程1.\t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老屋的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老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老屋的特点以及与现代建筑的差异。

2.\t阅读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注重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老屋的魅力。

3.\t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老屋为什么建在山坡上?老屋具有哪些特点?老屋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4.\t感受表达(1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词语、画画、歌曲、朗诵等方式表达对老屋的感受。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感受老屋的美丽。

5.\t总结与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老屋的特点和意义,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尊重。

三、教学要点分析1.\t课文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描写老屋独特魅力的作品,通过对老屋建筑特点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老屋传统文化的价值。

2.\t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导入-阅读-讨论-表达-总结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t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意义、表达感受等能力。

在感受表达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屋的热爱和感受。

四、课堂评价1.\t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理解老屋的意义,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理解意义、表达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共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共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一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李老师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

”“像……五……五角星。

”)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刚开始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的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李老师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自己的意见,之后,李老师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

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让语文拓宽,走出课本,利用资源,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

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大家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

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活跃了大家的思维。

三、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李老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

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

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

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

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雨钟》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雨钟》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雨钟》评课稿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雨钟》进行评课,分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对雨声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雨声的美妙;- 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课文《雨钟》通过描述雨声与钟声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雨声的关注和感受。

重点内容包括:- 雨声与钟声的比喻和表达方式;- 雨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雨声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方法- 导入:通过呈现一段雨声的录音,激发学生对雨声的兴趣;- 阅读:师生共同阅读课文《雨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分析: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雨声与钟声的比喻;- 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小组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教材优点- 生动有趣:通过对雨声的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 融入多元素:结合音乐欣赏和表演元素,使课文更有趣味性;- 培养综合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不足- 知识面狭窄:仅围绕雨声展开,未涉及其他自然声音或音乐元素;- 缺乏拓展性:仅有固定的课堂活动,缺乏延伸的应用和拓展。

结论课文《雨钟》通过对雨声的描写和比喻,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然而,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缺乏拓展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其他自然声音或音乐元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延伸的应用和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雨声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评课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年级语文《蜜蜂》评课稿[优秀范文5篇]

三年级语文《蜜蜂》评课稿[优秀范文5篇]

三年级语文《蜜蜂》评课稿[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三年级语文《蜜蜂》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蜜蜂》评课稿今天听林老师教学《蜜蜂》一课,感觉受益匪浅。

整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到深入研读课文,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

在字词教学中,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对字词的认读中,感觉到学生的预习非常充分。

本节课的生词基本都能准确地读出来。

本节课中出现了几个易读错的多音字,林老师让学生通过组词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在课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让我惊喜。

从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

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

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心情?有学生说:“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其次,也体现了林老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林老师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是真实可靠,因此这也成为了作者进行试验的原因。

从这个词中还可以看出作者不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也是三年级的一个训练重点。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林老师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作者在放飞蜜蜂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还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林老师的这些做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林老师的教学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每一个教学细节的重要性。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在平常中蕴含智慧。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评课稿评课稿——对“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的教学评议对鲁荣老师所授的“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探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观评课记录:本堂观评课的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师在本课中以认读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后按照故事情节演出小话剧的方式开展教学。

1. 教师简要介绍了课文的标题,并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通过导读一段情节,并提问学生推测接下来的故事发展。

3. 教师介绍了生词和词语,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4.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故事情节。

5. 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小话剧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6. 教师引导学生将表演的过程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进一步理解课文。

7.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积极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堂观评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小话剧的表演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然而,本堂观评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学生表演小话剧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意组织和引导,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导读和教授生词时可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的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之前更好地准备和熟悉自己的角色。

综上所述,本堂观评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精选16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精选16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精选16篇)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篇1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三个小动物处理礼物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各不相同。

课文寓人生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

教学时,教师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选择—体验—感悟三个环节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释放愿望,自由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角色,说说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释放了学生敢想,敢说的这种愿望。

二、注重细节,教给方法,指点习作。

课文中,无论是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都很有个性。

这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例如,“舔舔舌头”“看了又看”“忍不住”“哈哈大笑”等等,教者在教学文章时,能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去体会,去阐述,无疑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外显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篇2今天聆听了陈老师的一节片断作文指导课《桔子》,我感受很深。

这节课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纵观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构思新颖,符合小学生写作的思维规律,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的:一、故事导入,激情激趣导入时,播放家乡桔子系列图片,伴着老师声情并茂解说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看,后来又以此来引出贪吃的猪八戒,这样利用孩子们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导入教学,吸引了孩子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老师又设计了猪八戒为了不想被孙悟空捉回天宫,想请四(3)班同学们帮他推荐一种水果来打动孙悟空好留下来,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

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3篇)

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3篇)

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范文(3篇)篇1语文公开课点评与建议1、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

2、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

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4、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板书相当清晰、规范。

5、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

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7、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学语文听课评语文章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出自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一、课堂情境及教学目标1.1 课堂情境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的一节课,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主题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讲述老屋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对话,表达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寓言故事的梗概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教师解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学生分组讨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展示讨论结果。

2.2 教学活动设计2.2.1 寓言故事的梗概介绍教师首先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告诉学生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其实是用来象征一种特定的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

2.2.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教师以口头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角色之间的对话,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并解释故事中的复杂词汇,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的内容。

2.2.3 教师解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通过解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和短语。

2.2.4 学生分组讨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讨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准备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教研课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教研课评课稿

一、引言为了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一次三年级语文教研课。

本次活动由张老师执教,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稿。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 知识与技能目标张老师通过《大自然的礼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张老师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过程评价1. 导入环节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环节简洁明了,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新授课环节张老师按照“字词教学—课文理解—情感体验”的顺序进行教学。

在字词教学环节,张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如:实物展示、组词造句等。

在课文理解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情感体验环节,张老师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练习环节张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改写句子等,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练习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

4. 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总结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亮点1.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图片、音频等,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小学三年级语文评课稿题目:《小狐狸精》的故事教学目标:1. 理解并复述《小狐狸精》的故事情节;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小狐狸精”、“山洞”、“鹿”等;3.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故事的能力;4.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小狐狸精》故事的图片和文字;2. 单词卡片:包含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张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和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过什么关于狐狸的故事吗?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个故事?”二、教学呈现(15分钟)1. 利用课件呈现《小狐狸精》的故事,并配以图片;2. 边讲边读,注意语调和语速;3. 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练习(15分钟)1. 分发单词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卡片上的文字对故事中的关键词汇进行匹配;2.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进行卡片匹配游戏;3.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复述《小狐狸精》的故事情节。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后,学生进行课文填空;2. 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幸福和不幸福的场景,学生描述其中的情感和原因。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表扬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复述《小狐狸精》的故事;2. 要求学生找到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复述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小狐狸精》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要给学生合适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通用6篇)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通用6篇)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通用6篇)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篇1一、教师个人素质优越,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物,表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非常诱人的自然风貌,显示了它的美丽的特点。

课文把小兴安岭写得如此美丽,但是实际上怎么美,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林老师就发挥了个人特点,运用自身优越的素质,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富有激情的导语,梦幻般的朗读,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

二、主动、开放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构建了开放、主动的课堂,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并不是自定教学内容,而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假如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一句平淡又亲切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每个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去选择最想了解的内容。

温州的孩子生活在洋溢着春色的环境之中,几乎没有看见过雪,因此他们对“雪”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冬天,老师就顺着学生所选择的内容采取机动的教学,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是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学,符合学生的求知欲。

又如在感受冬天的美时,教师问:“冬天什么最吸引你?”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充实自己,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小兴安岭的四季虽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02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评课稿六

202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评课稿六

202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评课稿六本文档为对202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掌声》这一篇章进行评课的稿件。

以下是对该篇章的评课内容。

一、概述《掌声》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它以描写儿童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鼓掌为主要内容。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团结。

二、评课要点1. 主题鲜明:文章以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鼓掌为主题,通过鼓掌的声音传递出团结、欢乐的信息。

2. 细腻的描写:文章以一年级小学生王蓬蓬的视角进行描写,描述了他对运动会的期待和激动,展示了他对同学鼓掌的感激之情。

细腻的描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文章情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丰富的形象描写:文章中通过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写,展现了鼓掌的声音产生的动人场景,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4. 鼓励团结与友爱:通过描写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场景,鼓励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友爱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 情感教育: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与团结,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建议基于上述评课要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如音频、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听到、看到和感受到运动会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参与感。

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运动会的情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4. 情感引导:通过细致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集体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掌声》这篇文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和团结。

三年级评课稿(集锦15篇)

三年级评课稿(集锦15篇)

三年级评课稿三年级评课稿(集锦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评课稿1冯xx老师执教的是关于“三个数连加运算”的《捐书活动》,我感觉到这是一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节优质课,是一节上乘的好课,涵盖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浅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一、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这一切由老师的教学思想决定,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学校倡导的“四环三查”模式和“深入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和本节课目标联系起来,严格施行。

她所带的班已经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浓厚氛围。

从一开始的4人小组交流小练习的学情调查开始,就引导学生进入了角色。

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质疑环节让生说信息,提有层次的问题,培养认真观察和提问题的能力,而老师则帮生提炼出合乎本节课目标的'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让生积极思考解决,一路引领下去先估算,再尝试解决的几种方法。

三、注重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宗旨,给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敢于放手,引导有法,引导得法,点拨到位。

重点知识生成时,都给予了合理的语言点拨,帮生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意识,只待学生百花齐放。

四、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师生共同板书练习后。

问“做完了没有?”生答:“要写答案”。

有追问“再看,做完了没有?”生答:“好得在横式上写答案”。

最后老师强调:“做题要注意完整性”。

小组合作训练有素,自然而有效,不走形式。

学生写得认真、工整,与老师一直强调有莫大的关系。

五、最难能可贵的是数学老师的德育渗透很到位。

商榷之处:1、教学过程有点太细腻,导致未拓展练习。

2、公开课要高标准,要想上成理想中的样子,时间要恰到好处,而效率还不减。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借助评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篇1听了夏老师的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词语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本课教学中,夏老师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

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同时“轻而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理解是个难点,夏老师让孩子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之后加以小结,找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在“盘古抡起大斧头,超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为了理解“抡”、“猛劈”的意思,夏老师让学生换词、和做动作的方法理解,不仅理解的'字义,还让孩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盘古的英雄气概,可谓一举三得。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夏老师都始终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会读书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让学生找中心句。

紧接着又说:“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

”再让孩子把中心句概括成重点词“创造宇宙”。

然后扶着孩子给第二自然段找重点句,再概括重点词“开天辟地”,再让学生运用这方法学习,概括出重点词“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

在课堂上,夏老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

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

夏老师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同时降低难度,给孩子一些提示,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设计星级练习写话。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选5篇)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选5篇)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今天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

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小班化教学的特色鲜明。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班化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

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王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 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小班人数少,王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

三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一、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

老师在这堂课上,教学目标定得挺清晰的。

就像给学生们画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让他们知道这节课要去哪儿,要学到啥。

比如在字词教学部分,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准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这个目标贯穿始终,学生们学起来也不迷茫。

2. 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上老师用了好多种教学方法,这一点超赞的!有直观的图片展示,让那些抽象的字词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像讲解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时,配上相应的图片,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

还有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去交流、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说在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让小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学生们讨论得可热烈啦。

3.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老师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字词教学上,不仅教读音和写法,还会拓展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像讲解多音字的时候,会举好多例子,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去理解和运用。

而且在语法知识方面,也会适时地渗透,比如句子的成分、修辞手法等,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课堂氛围活跃。

老师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特别活跃。

会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说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会突然问学生:“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呀?”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5. 教学环节紧凑。

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得很紧凑,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从导入到新授,再到练习和总结,一环扣一环,过渡得很自然。

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个环节都恰到好处,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6. 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

语文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这一点。

会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在讲解描写季节的课文时,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四季,还让他们回去写一篇关于季节的小作文,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花钟》评课稿
辛玲听了李杰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感受多多,受益匪浅。

由衷感慨羡慕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

更佩服其认真钻研教材的做法。

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围绕教学重点,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字生动,语言优美。

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用词十分优美。

在课堂教学时,李老师不失时机地利用画面烘托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优美,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儿开放时美丽的情景,结合图画理解“艳丽”、“淡雅”。

结合生活常识理解“娇嫩”,在想象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注重了语言文子的积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学生欣赏了花的课件之后,他们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由此我深刻认识到教和学是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

教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课堂上的主人就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
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

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
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我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李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读与写的结合
李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

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李老师又出示了几种花,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

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如果经常仿写,学生作文水平定能不断提高。

创建满足工程需要的多自然型河流
沈坚1,杜河清2
(1.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2.日本岩手大学工学研究科,日本盛岗市 020-8550)
摘要:水利工程具有改造自然的性质,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不得不改造自然的同时,尽量少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或者在必须要修建工程措施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关注日本近几年河道治理的进程,从中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借鉴,包括治理的思路及在治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一些治理方法。

文中还列举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施工方法,可以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环境;原则;方法;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所赋予的水的条件,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水利工作的根本任务。

但是水利具有改造自然的性质,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修建,要经过大自然的最终检验,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所有水利工作必须面临的问题。

现代水利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日本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历来重视河流的治理工作,从昭和39年(1964年)制定以河流治理和利用为中心的《新河川法》以来,多次进行完善修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治理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河流的治理不单纯是利用其水资源,而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开阔的河边空间是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具有活力,有个性的河流文化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根据这些
变化和要求,平成9年(1997年)对《新河川法》进行了讨论和第五次修改,把河流的自然环境,人与河流的相关的生活环境等河流环境的内容明确地列入法规。

我国现在的河道治理主要是为了能使洪水、污水安全大量地下泄,为了达到目的就把弯曲的河道整治成直线,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不透水的材料来砌筑河床和岸坡,河道断面也统一成梯形,河床整治成易于过水的平面。

尽管从外观上看河道两岸整齐了,但由于损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加之污水的排入,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只要有滞水就变得浑浊,甚至发臭,水体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

这样整治过的河道不仅使动植物难以生存,对于人类,这样的河流景观也是单调乏味的,没有给人以美的享受。

“多自然型河流”一词来源于日本语“多自然型河川”,指回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河流。

水利河道治理工程如何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保持河流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根据作者近几年对日本河道治理进程的关注,认为可以在满足河道治理工程需要的同时,创建多自然型河流。

1.回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 自然和人类的共生
自然界中,美丽的河流景色是很好的自然风光,有多种动物、植物在河道周围良好地生息繁衍,各种侯鸟定期惬意地栖息,能使人类达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回归。

现阶段人类治水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首先是回归自然的治水思想,恢复和提高河道的基本功能,尤其是维护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以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次是以人为本的治水思想,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在保证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泄水的需要。

莱茵河由于战后重建的影响,在70年代曾严重污染,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

面对严峻形势,1963年,莱茵河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的措施:拆除不合理的航运、灌溉及防洪工程,拆掉水泥护坡,以草木绿化河岸,对部分改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2年底的调查显示,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1.2 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组成。

非生物部分是由无机物质组成的,包含有气象、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它是生物部分的环境,是生命支持系统[1]。

生物部分是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包括各级各类的动物、植物,是生命的延续,依赖于非生物部分。

河流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治理河道就应该创建一种适合生物生存的合理的非生物环境。

人为地去改变它的生态构成要素,比如修水泥河底和水泥护坡去取代河流泥底和植被护坡,只能导致河流生物部分失去生命支持系统,变成缺少生物的失去自净能力的死河。

从物理角度看,河流环境包括:河的形状(长,宽,很广阔的空间和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