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磨沟墓地寺洼文化墓葬2009年发掘简报_毛瑞林_谢焱_钱耀鹏_王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挡板 熟土二层台
■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寺洼文化墓葬 2009 年发掘简报
墓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 墓道 长 1.28、 宽 0.62~0.68 米, 墓深 1.64 米, 方向 305°。 墓道填土堆积分为 4 层。
墓道两端底部靠近偏室一侧有封门槽,残 存 封 门 板 灰 痕 迹 。 封 门 板 灰 痕 长 1.46、 高 约 0.4、 厚 约 0.08 米 。 墓 道 头 端 封 门 槽 高 42、宽 20、 进 深 12 厘 米 ; 脚 端 封 门 槽 高 64、宽 14、进 深 8 厘米。
侧龛位于墓壁右侧, 龛顶距墓口 0.96 米, 侧龛的进口及底面形状皆为圆角长方形,平 顶。 口宽 1.84、进深 0.28、高 0.26 米。 侧龛内填 灰黄色五花土,与墓道填土基本一致。 龛内放 置 6 件陶器,有双耳罐、深腹罐、双耳鼓腹罐、 马鞍形口罐等。 侧龛最南部放置的陶器底部垫 有 7 厘米厚的五花土。
墓道口呈圆角长方形,斜直壁,口小底大。 墓口长 2.4、宽 0.98 米,墓底长 2.48、宽 1.14 米, 墓深约 1.8 米,方向 303°。 墓道填土堆积分为 4 层。 在距墓口 0.3 米的墓道头端填土内,出土陶
器 2 件(马鞍形口双耳陶罐),在距墓口 0.76 米 的墓道脚端填土内,出土陶器 2 件(深腹陶罐、 马鞍形口双耳陶罐)。
墓道底部并排有 2 具人骨,骨架保存较好, 编号为 R1、R2。R1 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头向 西南,面朝上,右上肢叠压在 R2 左上肢上。 R2 是成年女性,仰身直肢,头向西南,面朝上。 由 于此墓下方的齐家文化墓葬塌陷, 所以 R1 的 左臂下陷 0.14 米。 R1 头骨顶端放置随葬器物 7 件,有陶罐 1 件、铜削 1 件、石器 2 件、骨器 3 件;脚端放置随葬器物 5 件,有陶罐 4 件、骨镞 1 件。

R1
B2 B3
R2
B1
R3
熟土二层台
A1 A2
图四 M649 平、剖面图
A1、A2、A4. 马鞍形口双耳陶罐
A3. 深腹陶罐 B1~B3. 马鞍形

口双耳 陶 罐 B4. 骨匕 B5. 骨

饰 B6. 骨 梳 ( B4 ~ B6 压 在


人骨下)

隔板
A3 A4
熟土二层台
0
1米
27
2014 年·第 6 期
M892 偏室
M892 墓道 R1
A2
A1
A4
A3 A5
R2
B2 B1
北 封门槽
M892
0
1米
25
2014 年·第 6 期
侧板 熟土二层台

挡板
A9 R1
R2 R3
A12
A11 B1
B3 B2
B4
A5 A13 R4
B5 A14
A8 A7
B6
A1 A2
A10
A4 A3
A6
柱洞
熟土二层台
0
50 厘米
图三 M720 平、剖面图 A1~A4. 马鞍形口双耳陶罐 A5. 铜镞 A6. 陶纺 轮 A7. 骨锥 A8. 陶锥 足 A9. 玛 瑙珠 A10. 骨管 A11、A12. 滑 石珠 A13. 骨筒 A14. 陶片 B1. 双耳陶罐 B2. 深腹陶罐 B3~B6. 马鞍形口双耳陶罐 (R5、R6 被其他人骨掩盖)
棺内有人骨 3 具,编号为 R1~R3。 R1 是未 成年男性,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面向东南,双手 置于躯体两侧,骨架保存完整。 R2、R3 均为成 年男性,两具人骨有人为整理推挤的迹象。 R2、 R3 的头骨与 R1 并排放置, 枕骨大孔向下,躯 干和肢骨散乱放置。R1 股骨间有一原始埋葬特 征明显的尺骨及手骨,经鉴定,其属 R2 个体。
在棺的后端置有 5 件陶器及装饰品。 其中陶 器有马鞍形口双耳罐、马鞍形口圆腹罐等,另有 玛瑙珠、滑石珠及骨管等,随葬于不同的个体。
M649 位于 IT3308 西南角, 开口于第③ 层下, 距地表 0.7 米, 与 M698、M702、M703 有 打破关系。 竖穴土坑墓,有熟土二层台和棺灰 痕迹(图四、九)。
1. 竖穴偏室墓 M892 位于 IT3408 西南部, 开口于第③ 层下,墓口距地表 0.7 米,打破 M893。 竖穴墓道 偏室墓,偏室位于墓道左侧(图一、七)。
24
图一 M892 平、剖面图 1. 双耳陶罐
封门槽
■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寺洼文化墓葬 2009 年发掘简报

1 封门板
封门槽
0
1米
图二 M893 平、剖面图 A1. 三足陶罐 A2、A5. 马鞍 形口双耳陶罐 A3. 鼓腹陶罐 A4. 深腹陶罐 B1、B2. 骨签
M708 位于 IT3307 东北部, 开口于第③ 层下,墓口距地表深 0.86 米,打破 M774。 竖穴 土坑墓(图六)。
墓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底。 墓口 长 1.94、宽 0.86 米,墓深 1.02 米,方向 304°。 墓 道填土堆积分为 11 层。墓道填土中出土 3 件陶 器,为马鞍形口双耳罐 2 件、杯 1 件。
6 7
5 4
R1
2
3 1
R2
8
9
10
11 12

图五 M696 平、剖面图 1. 石刀 2. 骨针筒及针 3. 骨针 4. 铜削 5. 砺石 6、9. 马鞍形口 双耳陶罐 7. 骨饰 8. 双耳深腹 陶罐 10. 大口陶罐 11. 高领双 耳陶罐 12. 骨镞
0
50 厘米
北,面向偏室内侧的 R2。 R2 是成年男性,头骨 被 M892 打破偏室头端时截取,仰身屈肢,右手 置于盆骨上,左手置于右手尺骨之上。 随葬骨 签 2 枚,位于 R1 脚端。
2. 竖穴土坑墓 (1)竖穴土坑木棺墓 M720 位 于 IT3208 东 南 部 ,开 口 于 第③ 层 下 ,距 地 表 约 0.8 米 ,打 破 M710、M799。 带 侧龛的竖穴土坑墓, 有熟土二层台和棺板痕 迹(封二 ∶ 1;图三)。 墓道平面为圆角长方形,竖穴,斜直壁,口 小底大。 墓口长 2.16、宽 0.96 米,墓底长 2.3、宽 1.22 米,墓深 1.7 米,方向 225°。 墓道内填土堆 积分为 4 层。
(2)竖穴土坑墓 M696 位于 IT3507 西部, 开口于第③层
6
8

R2
R1 R3
5
4
R4
R5
9 7
图六 M708 平、剖面图 1、3、4、6、7、9. 马鞍形 口双 耳陶 罐 2. 陶杯 5. 长颈陶罐 8. 腹耳陶 罐 10. 铜饰 (10 压在人骨下)
2
1
3
0
50 厘米
29
2014 年·第 6 期
第②层:近现代堆积层。 土质致密,呈浅黄 色。 厚约 18~35 厘米。 包含物极少,偶见青花瓷 片、铁钉、红陶和灰陶片等。
第③层:明清文化层。 土质松软,呈黑褐 色,多白色丝状物。 厚 24~43 厘米。 包含物较 少,可见黑釉瓷片、青花瓷片、清代铜钱、瓦片 以及红陶和灰陶片等,偶见彩陶片。 寺洼文化
偏 室 底 面 内 高 外 低 , 外 侧 低 于 墓 道 0.14 米。 偏室头端被 M892 打破。 偏室的进口、底面 均呈圆角长方形,平顶。 现存口宽 1.34、复原口 宽 1.58 米,室内 残 长 1.5、复 原 长 度 1.84 米 ,进 深 0.95、高度 0.38 米。 偏室塌陷。
偏室出土人骨 2 具,编 号 为 R1、R2。 经 鉴 定,R1 是 5 个月大的婴儿, 侧身屈肢, 头朝西
下,距地表 0.8 米,打破 M699、M700、M772。 竖 穴土坑墓(封二 ∶ 2;图五)。
墓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墓壁不规整,墓 道脚端右壁近底部呈缓坡状,墓底脚端向外延 伸。 墓口长 1.67、 宽 1.03 米, 墓底长 1.84、宽 0.8~1.03 米,墓深 1.36 米,方向 215°。 墓道填夹 杂大量红烧土及炭屑的灰黄色五花土,土质较 松软。 墓底延伸部分呈圆角长方形,口部呈圆 弧形,口宽 0.7、高 0.26、进深 0.18 米。
距墓口 1.5 米处见木棺, 在其四周有踩实 的填土,即 熟土二层台。 二层台高 0.2、宽 0.1~ 0.15 米。 棺平面呈长方形,长 1.96、宽 0.9、现存 高约 0.1 米,由盖板、侧板及挡板组成。 其中盖 板由宽约 0.18~0.2 米的木板拼 合而成,侧板厚 0.07 米,挡板厚 0.04 米,墓葬北壁距墓底 0.2 米 处有一个圆形柱洞,直径 0.12、深约 0.11 米。
28
■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寺洼文化墓葬 2009 年发掘简报
棺内有人骨 6 具,编号为 R1~R6。 R1 为成 年女性,仰身直肢,头向西南,面朝上,上肢骨 凌乱,骨盆不见,下肢完整。 R2 为未成年人,仅 存有头骨 ,头向西南。 R3 为成年女性,仰 身 直 肢,躯干骨凌乱,而且被叠压在其他个体的肢 骨之下。R4 为婴儿,骨骼凌乱缺失,仅能看见残 破的头盖骨、肢骨等。 R5 和 R6 均为幼儿,叠压 于散乱放置的人骨之下,仅见部分头骨残片和 肢骨。
一 地层堆积
寺洼文化墓葬主要集中于遗址的第Ⅰ象 限区。 以水渠西南部的台地为主要发掘地点, 发掘 面积 2100 余平方米。 这片台地的地层堆 积与前两次发掘时的地层堆积基本一致,自上 而下共分 4 层,各层大致呈水平分布。
第①层:耕土层。 土质疏松,呈黄褐色。 厚 约 15~30 厘米。 包含物较少,可见塑料和玻璃 碎片、红陶和灰陶片等。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寺洼文化墓葬 2009 年发掘简报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磨沟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潭县王旗乡,在临 潭与岷县交界处的洮河西南岸、 磨沟河西岸。 2009 年 8~11 月, 在对甘肃省临潭磨沟墓地的 第 三 次 发 掘 过 程 中 , 共 发 掘 寺 洼 文 化 墓 葬 21 座,其中竖穴土坑墓 19 座,竖穴偏室墓 2 座。现 将此次发掘中的寺洼文化墓葬简报如下。
距墓口 1.5 米处可见木棺的板灰痕迹。 棺 呈“井”字形,由侧板、挡板、盖板组成。 侧板长 2.1、 挡 板 宽 0.9 米 , 现 存 高 0.38 米 , 棺 板 厚 0.07~0.08 厘米。 在木棺四周填土且踩实,形成 熟 土 二 层 台 , 二 层 台 的 头 端 宽 0.22、 脚 端 宽 0.14、左侧宽 0.14、右侧宽 0.07 米。 墓室脚端放 置陶、 骨器各 3 件。 陶器有马鞍形口双耳罐 3 件,骨器有梳、匕、骨饰各 1 件。
和齐家文化墓葬均开口于该层之下。 第④层:齐家文化层。 为了更好地揭示墓
地的整体布局,暂未发掘清理年代早于墓地的 灰坑等遗迹现象以及第④层堆积。 但从被打破 的断面堆积观察,土质松软,呈灰褐色。 厚 25~ 57 厘 米 。 包 含 物 多 见 红 陶 和 灰 陶 片 、兽 骨 、火 岩石等。 陶片以素面为主,常见纹饰有篮纹和 绳纹。 可辨器形有泥质红陶双大耳罐、腹耳罐、 侈口夹砂罐等。 寺洼文化和齐家文化墓葬均打 破该层。
偏室底面与墓道底面平齐。 进口处呈圆角 长方形,底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平顶。 偏室口宽 1.06、室内最长 1.2、进深 0.62 米,偏室内复原高 度约 0.48 米。 室内填土基本为塌陷的块状黄土 堆积。
偏室内出土人骨 1 具,经鉴定为 6~7 岁的 儿童。 骨架凌乱,保存较差。 盆骨位于头骨上 方,仅存部分脊椎骨,肢骨散乱放置于偏室中 部。 在偏室脚端放置双耳陶罐 1 件。
第④层以下为生土。
二 墓葬形制
此次发掘的 21 座寺洼文化墓葬,集中分布 于水渠的西南侧,其排列无规律可循,与齐家 文化墓葬不乏叠压和打破关系。 竖穴偏室墓数 量较少,仅有 2 座;竖穴土坑墓是寺洼文化墓葬 主体。 在 19 座竖穴土坑墓中,又分为有棺墓和 无棺墓两类,其中有棺墓 10 座,无棺墓 9 座。
M893 位于 IT3408 西南部, 开口于第 ③
层 下 , 墓 口 距 地 表 0.7 米 。 墓道北壁被 M892 打破。 竖穴墓道偏室墓, 偏室位于墓道左侧 (图二、八)。
墓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 墓道 长 1.84、宽 0.46、深 1.6 米,方向 307°。 墓道填土 堆积分为 5 层。 在墓道脚端近底部靠近偏室一 侧,残存封门槽和封门板灰痕。 脚端封门槽高 0.62、宽 0.12、进深 0.1 米。 封门板灰痕残高 0.4、 厚约 0.05 米。 在墓道头端距底面 0.06 米处,随 葬 5 件陶器, 包括马鞍形口双耳罐 2 件, 三足 罐、鼓腹罐、深腹罐各 1 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