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的论文报告一、题目:性别歧视在女性大学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女性大学生是当前求职市场中充满活力的一群,但在求职过程中,面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性别歧视在女性大学生求职中存在,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就业歧视和女性自身条件差异等。

建议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创造开放的就业环境,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二、题目:女性大学生职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女性大学生职业偏好的研究对于其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女性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一定的偏好,挑选职位时更看重社交价值、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角色、文化背景和就业环境等因素。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为女性大学生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环境,同时加强女性的教育和培训等建议。

三、题目:女性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对家庭的影响女性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家庭的经济稳定,同时也对家庭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女性大学生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对她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女性大学生的就业也会对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改变家庭生活方式等。

建议在职场中建立性别平等制度,同时提高女性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技能,实现家庭和职业的平衡。

四、题目: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不断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性格特质、社会支持和就业环境等。

建议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素质,同时优化就业环境,吸引更多女性大学生参与创业。

五、题目:女性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女性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女性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水平和减轻职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女性大学生在职场压力、性别歧视、职业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相关文献中综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途径,以期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指高校在学生学习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再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活动,从导师指导到学生自主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路径。

这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一些高校的就业能力培养仍然停留在过去。

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目前的就业能力培养往往是“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导致一些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再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及适应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及适应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及适应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适应挑战。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建议。

一、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2. 就业岗位不匹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和心理压力增加。

3. 就业环境不确定性:社会经济形势不稳定、政策调整频繁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焦虑感。

二、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和处理,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承受就业压力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2. 就业能力下降:过大的就业压力可能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自信心和求职能力,进而影响到就业的顺利进行。

3. 社会适应困难:就业压力过大会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感到无助和迷茫,影响其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青年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为了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他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 积极调适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坚强,寻求心理辅导和支持。

3. 多渠道求职:不局限于传统的求职渠道,多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扩大求职范围。

4. 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和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文献分析与展望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文献分析与展望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文献分析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现状分析1.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市场需求并不足以满足这一规模的就业人口,导致了激烈的就业竞争。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着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

2. 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不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招聘会和简历投递阶段,缺乏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其次,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指导质量参差不齐。

再者,一些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指导效果。

二、问题分析1. 就业指导理念不够先进当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上,缺乏创新和前瞻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就业指导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2. 就业指导方式不够多样化目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宣讲会、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就业指导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指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等。

就业指导师是直接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的效果。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家庭压力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但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表明,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压力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压力感受。

一些家庭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这种期望会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此外,家庭的期望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学业压力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专业选择、实习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

此外,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差,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就业压力。

学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表现和心态调整。

三、社会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社会竞争压力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包括同龄人的竞争、社会经验丰富者的竞争等。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会感到无力和沮丧,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信心和求职表现。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就业压力。

四、心理压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表现和心态调整。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 国内的研究现状(1)从加强就业指导方面,有郭慧娟, 韩媛媛(2010)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提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比如: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数量太少;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部分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等。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 大学生专业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等等。

大学生就业能力差,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也是重要原因。

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使综合素质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

但是在择业方面选择条件相对优越的东部大城市无可厚非。

只从大学生自身调整并不妥,缩小各地区待遇的差距才是解决就业地区集中的根本途径。

(2)从市场角度分析,邢亮,王芳(2003)在《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认为:可以由教育部牵头, 委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已建立起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各省市收集的用人信息和毕业生生源信息输入到全国的就业信息网, 将各部门、各地区举办的供需见面会通过信息网络的沟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最广阔、最实用的信息平台。

这样就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库。

有利于市场与就业者之间的信息获取,由于地区间人才流动存在很多不便,加上统计量巨大,所以在全国实行有很大的困难。

(3)择业自由与就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刘春燕(2010)《在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启示》里面指出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 大学生获得了择业自由, 也相应地失去了就业保障, 面临着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进入与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工作, 意味着专业知识达不到充分利用, 进入低工资行业工作, 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被打了折扣。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XXX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建设的工程师和新动力来源,曾经是高学历,高薪水,高能力的代名词,然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近年来,教育界和人力资源专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了一定研究,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关键词:教育就业经济人才需求。

一.前言: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规模不断上升,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金融危机以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经济发展模式、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正文【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人学校的迅速扩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连续快速增长,给就业形势带来极大压力,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矛盾现象。

【3】2、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虽然国家和各省近年来出台了一些就业新政策,但有些政策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与全社会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很好的衔接。

【3】3、人才需求信息难以整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高。

网络资源开发不够,投入不足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远未完善。

【4】4、许多学生在大三就开始为工作做准备,到处联系工作单位,而理论上这一年应该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业至关重要。

学生不能很好利用这段时间可能会因为专业知识不牢靠而对以后的就业再成障碍。

【4】5、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重视不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文献综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

然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育体制问题教育体制问题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应试,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另一个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导致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

例如,一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新兴专业却供不应求。

这就使得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毕业生无法准确了解到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到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意愿,导致了双方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五、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竞争压力大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跨行业竞争等。

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六、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是近些年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文献: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决定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资本水平叉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及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证分析表明: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衡量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求职行为和工作落实情况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的大学毕业生推迟就业的可能性越大,更愿意选择企业单位就业,期望的月薪起点越高,求职信心也越强,此外,他们付出的求职努力相对较少,而最终落实单位的概率较高.因此我们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不能忽视社会资本.2.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促进我国大学就业可以从政府、市场、高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寻求对策.政府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岗位、调整大学生供给、建立相应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制度和政策环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及保障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保证;用人单位和家长共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参与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3.校大学生就业趋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高校(北区)为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社会经验缺乏、对职场认识模糊等问题,对此,应在着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校园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4.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研究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四项对策措施:构建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增加大学生就业宽度;推进多元化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厚度;强化实践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就业强度;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加大大学生就业力度.5.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和高校毕业人数急剧增加的影响,就业岗位的短缺与待就业人数激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加之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的不健康的就业心理问题,进一步严峻了就业形势.如何解决好大学生毕业与就业问题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入手,探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提出参考性策略.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多,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大学毕业生供求不平衡;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合理;用人单位用人存在盲目性和高消费;就业渠道不畅通等。

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就业问题的社会政策之文献综述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众维持生计、实现人生价值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各国各自采取政策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主要是以欧洲发达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葡萄牙、瑞典、丹麦等国家)、日本、中国等等几个国家进行世界就业政策的文献综述。

主题:一、欧洲发达国家的就业政策。

1、欧洲发达国家青年就业情况,如下表: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丹麦——11.5 11.5 12.3 14.6 10.2 9.9 10.6 8.1 7.3 法国15.1 19.1 19.4 20.8 24.6 27.5 25.9 26.3 28.1 24.3 德国—— 5.4 6.2 7.6 8.2 8.2 9.0 10.0 7.9 荷兰9.3 11.1 10.5 7.8 9.7 10.2 12.8 12.1 9.5 14.1 瑞典 6.0 3.7 6.6 11.4 18.4 16.7 15.4 15.7 15.4 ——英国——10.1 13.6 15.5 17.4 16.2 15.3 14.7 13.5 19.5欧洲青年失业现象有以下几个特征:(1)、所有国家的青年失业率都远远高于成年人;(2)、青年失业率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劳动失业率逐步下降,同时青年长期失业现象日益凸显,失业青年中的长期失业比率迅速上升,在欧洲多个国家里达到50%;(3)、从性别、种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来看,青年失业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其中,青年弱势群体的失业率远远高于青年平均失业率,他们包括青年中的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贫困人群和低文化人群。

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欧洲各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促青年就业,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观念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涵盖了对职业选择、就业机会、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和看法。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

良好的就业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有研究聚焦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机制,探讨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年代、不同群体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差异和共性。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较为功利化,过分追求高薪、高职位,忽视了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个人兴趣爱好。

其次,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缺乏对职业前景的清晰认识,导致就业选择盲目和不理性。

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过分依赖传统就业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2013年,从全球来看,经济不景气已经是“事实”了。

很多大企业都在裁员。

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小企业关闭了,直接就导致了很多人失业。

2012年失业的人都没解决工作,自然会抢了2013年的就业岗位。

先看看国外局势:阿尔卡特朗讯:全球将裁员5000人惠普亏损89亿美元,10月底预计裁员1.15万人夏普资金严重短缺:裁员拟增至万人诺基亚:拟裁员1万人AMD拟裁员1400名松下今年重组:将裁员近7000人很多人会问,国外的公司和我们有关系吗?事实上,很多公司虽然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增长,但受累于母公司的经营困境,也不得不收缩在中国的战线。

如果母公司一收缩,势必就会有很多失业掉。

而这些失业者就会涌入重新寻找工作的大军中,由于他们在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他们二次就业的几率就远远高于其他就业者。

因此,岗位就优先满足有“工作经验”者,然后才是“有一定经验”的人,最后是往届毕业生,最最后才是2013年即将毕业的就业者了。

虽说十二五计划出台及十八大召开,都将促进国企深化改革,国企、事业单位用人开始偏向年轻化,多少会影响用人单位需求将偏向年轻化及有创新意识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在推迟退休年龄,试想里面的人都不退休,哪里会有位置给你呢?说到这里,你们今年的毕业生是不是要绝望了?答案是“NO”!任何时候,就业都是艰巨的!看看下图,耐心的思考一会,也许你就会明白了!任何时候,如果你的水平都是在一定范围的“平均线”时,你面对的对手将是数以万计!而这个时候的岗位,实际并不多,因此你会觉得就业太难了!当然,再加上“中国式关系”,那么这个可供就业的岗位就更少了。

越是就业难,中国式关系越是明显!换个思维,如果你的能力突破平均线很多很多,已经上升到一个另一个高度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就业岗位”还是蛮多的。

也许这个时候是有7个岗位但是只有2个人应聘了!2013年,预计将有700万人毕业,700万人马上就要涌入“就业”大军了。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那么你将是痛苦的。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所在单位)【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不胜数。

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关于就业难问题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综述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综述2012年6月1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的CNKI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主题对2002年至今的文献进行收索,检测出共有该类文献6828篇。

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有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总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等。

笔者从搜索的文献中随机挑选了30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的文献占33%,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献占32%,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占24%,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文献占11%。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建设的工程师和新动力来源,曾经是高学历,高薪水,高能力的代名词,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不断上升,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影响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当今不少学者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对文献观点进行梳理,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变量。

并指出目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二、正文1、大学生就业现状2011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下降,读研比例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

有9.3%的人处于未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毕业半年后调查时有约499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近10万人自主创业,近57万人处于未就业状态。

2013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3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3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一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主观原因,另一部分人认为主要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客观原因引起的。

辽宁大学仲夏教授的文章《从主观原因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办法》指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多的是应该从主观去寻找原因,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有:1.目标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目标;2.专业不过硬,缺乏核心能力;3.对社会缺乏了解,没有任何社会经验;4.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职业期望过高;5.就业自主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最后,作者认为,大学生应该注意挖掘自己的潜力,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客观原因引起的。

其中,武汉大学舒服华教授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一是社会机制亏欠大学生就业市场,又包括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二是学校教育脱离大学生就业市场。

同样的,江汉大学的教授在《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校对策思考》一文中更多的是从高校这个客观原因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他指出,高校存在的以下两个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第一,1. 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 确立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时市场意识不强。

第二,2.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当然,还有学者从政府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注意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转变培养模式,政府畅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将会达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前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495万毕业生中145万待业;2008年559万毕业生中173万待业;2009年611万毕业生中196万待业;2010年631万毕业生中175万待业,而2011年又有660万大学生毕业,这就意味着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至少达到835万。

据测算,2011年,全年通过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仅约为1200万个,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5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本综述选取了5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期刊,重点讨论毕业后就业问题。

5篇文章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通过多角度的了解使我们在面对毕业后就业问题时能更好的应对。

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就业市场供与求的问题,现如今就业难既有市场饱和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二、主题1.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建议》认为成因主要有4个方面:市场就业环境:1、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与我国经济结构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剧。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路子,投资主要投向了就业密度低的行业,而出口则主要是以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其吸纳劳动力以教育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纳有限。

因此,在这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拉动作用有限。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症结,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我国经济结构对中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造成的。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

高校方面: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2、高等教育定位不当,“攀高”倾向严重,导致培养的学生既不是实用型人才,也够不上研究型人才。

文献综述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旨在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许多学者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研究角度多元。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研究,包括政策层面、教育体制、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

他们通过对不同角度的研究,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研究方法多样。

在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学者们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也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路。

再次,研究成果丰富。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如加强职业指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就业政策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二、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学者们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无法获取到准确的就业信息,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其次,职业指导不足。

当前,虽然高校开展了一些职业指导工作,但仍存在指导内容单一、指导方式陈旧等问题。

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容易迷失在就业的迷雾中,影响了就业效果。

大学生就业取向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取向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取向研究的文献综述1.前言1.1大学生就业取向概述目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但并不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

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取向进行了分析,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6)调查发现“我们看到的现象是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3%的人能实现这个愿望”[1]。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直线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2就业取向的概念的界定就业取向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选择。

许多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政府官员,有很多学生非外资企业、国有大企业不去。

对于求职,大学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目前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个人因素、高校、政府等各方面。

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能理性地做出客观选择,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是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而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如此大的增加,使得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2.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研究现状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现状都进行了研究分析,孙明亮(2009)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中指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于每个大学生择业都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2]。

何渊(2006)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就业取向中,选择教育,艺术事业的,要比选择制造服务的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以其稳定性和高福利依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外,外资企业是很多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民营、私营、个体非上市公司,甚至是国有企业并不受在校生青睐[3]。

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文献综述一、研究的背景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

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

二、研究的成果(一)、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

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1935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舒尔茨著,蒋斌、张衡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国蔓延。

菲利普.库姆斯指出,“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从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菲利普.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最近几年中国知网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方面的9篇学术论文的典型观点进行综合梳理。

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分析,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分析就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这成为当下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选取论文的时空分布本小组于2013年5月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就业并含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等关键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上万篇学术论文。

经过小组成员细心浏览,我们小组抽取出其中的9典型性论文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了综述分析。

这9篇论文之中有7为期刊论文,2篇为硕士学位论文;有7篇为文科类的论文,1为理科类的论文。

这9篇论文的时间跨度是从2005年到2011年。

2 .文献典型观点的梳理归纳俞晓勤等在《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1]在调查了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国家,高校及毕业生自身三个 方面提出了对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王娜在《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 [2]中采用多种预测模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就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就业预测系统,从就业的若干方面对我校的就业情况进行预测。

先从层次分析法入手,构建了专业设置模型,得出了就业对专业设置影响的权重了多种预测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法、 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算法以及组合模型, 业率和考研率为例讲述了这些算法在北林就业预测中的应用,置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这一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最近几年中国知网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方面的9篇学术论文的典型观点进行综合梳理。

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分析,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分析就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这成为当下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选取论文的时空分布
本小组于2013年5月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就业并含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等关键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上万篇学术论文。

经过小组成员细心浏览,我们小组抽取出其中的9典型性论文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了综述分析。

这9篇论文之中有7为期刊论文,2篇为硕士学位论文;有7篇为文科类的论文,1为理科类的论文。

这9篇论文的时间跨度是从2005年到2011年。

2.文献典型观点的梳理归纳
俞晓勤等在《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1]在调查了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
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国家,高校及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对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王娜在《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2]中采用多种预测模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
际就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就业预测系统,从就业的若干方面对我校的就业情况进行预测。


先从层次分析法入手,构建了专业设置模型,得出了就业对专业设置影响的权重;然后介绍了多种预测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算法以及组合模型,以留京就
业率和考研率为例讲述了这些算法在北林就业预测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
比较分析,预测结果达到了理想的精度;论文根据这些模型提出了优化和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这一观点。

董世杰在《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3]中采用实证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在对当
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率下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
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不成功的原
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好就业准备、端正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搞好专业设置和完善
就业市场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建立
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
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赵明君在《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4]中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四个方面阐明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因素多层次的。

慕丽娜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5]中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为背景,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是: 国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业指导、提供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

吴宜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要发挥辅导员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宏观就业指导与微观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朱绵庆等在《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7]中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着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特点和原因,阐述了转交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并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的措施。

刘金升在《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8]中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供需不平衡,专业、就业领域不平衡,现实与期望不平衡。

解决三大不平衡,大学生应该就业方向多元化。

李玉芳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9]中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成因如下三点:1. 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

2. 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

3. 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3.文献观点的总结与提升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表现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总量上,我国大学生仍然满足不了现代化的需要,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二是局部高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分布
太合理。

客观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
业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业体制不完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大学
毕业生的心态不能适应就业“大众化”的现状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学毕业生存在不良就业。

一是依赖学校和家庭的消极等待观。

二是“一次就业定终身”和盲目攀高的求富求稳观。

三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并且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专越好,无形中为各专业之间画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客观上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强调“专业对口”,导致大学生对大量工作机会的冷然相对。

政府积极实行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如下政策1、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2、缩小地区差距,扩大就业空间。

确实解决“三农”问题,走城镇化发展道路。

加大西部开发力度,走经济平衡发展道路3、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加速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深化人事、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限,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管理中心,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促进就业信息畅通。

4. 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得实现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高校应该采取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如下政策。

一,要调整专业结构,按需培养,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思想品德、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不太紧缺的专业可以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不应仅仅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主办人才交流洽谈会,而应系统地给学生开设就业方面的有关课程、讲座,让学生掌握
必要的应聘知识和技巧。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既让学生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又要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冷静地对待就业。

学生在应聘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增加被聘的机率,减少受挫的打击,使学生满怀希望与信心去择业、就业。

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方法来看。

仝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中提出三个贴近[10]。

一、必须注意贴近社会需要实际,贴近学生特征实际.贴近社会需要实际就是说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要深入研究社会形势,特别是就业形势的变化,准确分析社会有关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贴近学生实际,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要注意研究大学生所具有的身心特征。

不但要了解大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注意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就业指导理论能够真正适应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三、近学校实际,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不但要研究高校就业指导的共性问题。

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进行研究。

从本小组查找的9篇论文来看.虽然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在研究内容上,针对某类型、某地区、某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

大多数论文只是泛泛而谈的规范分析,概括了一些观点。

今后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个人、学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
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现状。

5.成员及分工情况
小组成员姓名:吴锦涛、汪竹清、王润芝、王淑仪、蒙根、艾海涛。

分工:艾海涛等上中国知网查找相关论文以及写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的综述。

其他成员负责修改和润色本篇论文综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检索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大学
生就业情况。

信息源:一次信息源、文献信息源。

参考文献:
[1] 俞晓勤、周莹莹等.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0,422.
[2] 王娜.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 董世杰.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4] 赵明君.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 才智.2010, 1:262-263
[5] 慕丽娜.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69-70
[6] 吴宜.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1,12:311
[7] 朱绵庆、黄金辉.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3
[8] 刘金升.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73-74
[9] 李玉芳.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98-99
[10] 仝辉. 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7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