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分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一、关键信息1、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2、有丝分裂的阶段: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4、细胞分裂的意义: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

二、细胞分裂的概述1、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1 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从而实现个体的生长和组织的修复。

12 生殖细胞的形成通过减数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在世代间的稳定传递和变异。

三、有丝分裂1、间期11 细胞进行物质准备,包括 DNA 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111 此时细胞体积增大,为后续分裂做好准备。

112 染色质呈现细丝状,不易观察。

2、前期21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11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消失。

212 出现纺锤体,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3、中期31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清晰,便于观察。

311 此时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41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411 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5、末期51 染色体解螺旋,重新变为染色质。

511 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512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则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四、减数分裂1、减数第一次分裂11 前期 I111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112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12 中期 I121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13 后期 I131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4 末期 I141 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两个子细胞。

2、减数第二次分裂21 前期 II211 染色体再次螺旋化,较短且无同源染色体。

22 中期 II221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23 后期 II231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图谱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图谱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图谱关键信息项1、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2、有丝分裂的阶段: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减数分裂的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I、中期 I、后期 I、末期 I)、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II、中期 II、后期 II、末期 II)。

4、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5、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6、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意义。

1、细胞分裂的类型11 有丝分裂111 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之一。

112 目的是形成两个与亲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12 减数分裂121 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生物中。

122 产生配子(精子和卵子)的过程。

123 染色体数目减半。

13 无丝分裂131 分裂过程较简单,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成。

132 常见于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某些细胞。

2、有丝分裂的阶段21 间期211 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包括DNA 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212 细胞体积增大。

22 前期221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222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223 出现纺锤体。

23 中期231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32 染色体形态清晰,便于观察。

24 后期241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242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25 末期251 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

252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53 纺锤体消失。

254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3、减数分裂的阶段31 减数第一次分裂311 前期 I3111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112 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312 中期 I3121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313 后期 I3131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14 末期 I3141 染色体数目减半。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过程详细全面解析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使生物体能够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细胞。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包括有七个不同的阶段:间期、早前期、晚前期、中期、晚期、末期和胞质分裂。

第一阶段:间期间期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细胞分裂前的准备阶段。

在间期,细胞进行生长和代谢活动,准备复制DNA,以便在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子细胞。

第二阶段:早前期在早前期,细胞开始复制其DNA。

染色体以解旋并变为两个单链的染色单体,形成兄弟染色单体。

每个兄弟染色单体以着丝粒为中心,形成重复的X形结构,称为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

第三阶段:晚前期晚前期是有丝分裂的关键阶段,此时细胞准备开始分裂。

核膜逐渐解体,释放染色体进入核质中。

此时,着丝粒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与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连接。

此外,纺锤体开始形成并在细胞内移动。

第四阶段:中期在中期,纺锤体完全形成,并开始将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从细胞中心分离。

纺锤体的纤维开始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着丝粒连接,并将其分离到细胞两极。

这个过程被称为有丝分裂的动力学。

第五阶段:晚期晚期是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

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到达细胞极点后,纺锤体开始解体,核膜开始重组,细胞准备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第六阶段:末期在末期,细胞开始分裂。

核膜完全解体,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形成称为红色体的结构。

红色体帮助确保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分离到子细胞中。

第七阶段:胞质分裂在胞质分裂阶段,胞质分裂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细胞。

每个细胞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并继续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细胞的准确分裂对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详细全面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细胞有丝分裂包括间期、早前期、晚前期、中期、晚期、末期和胞质分裂七个阶段。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1节课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的原理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多媒体设备
2. 细胞分裂模型或图片
3. 课堂作业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讨论他们对细胞分裂的认识。

二、讲解(15分钟)
1. 细胞分裂的定义: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通过细胞周期中的有序阶段完成。

2. 细胞分裂的重要性:细胞分裂使得多细胞生物得以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

3. 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纤维形成期、纺锤体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三、实践(20分钟)
1. 展示细胞分裂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

2. 让学生观察细胞裂生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四、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 你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吗?
2. 为什么细胞分裂对生物体很重要?
五、作业(5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写一份关于细胞分裂的小结,并按照细胞分裂的四个阶段描述一种细胞的分裂过程。

六、反馈(5分钟)
在下节课的开始时,让学生交流他们的课堂作业,评价并纠正错误。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做出调整。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过程,它是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这篇文章将对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细胞分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裂并复制其染色体。

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其中,前期是染色体复制的准备阶段,染色体的数量加倍;中期是染色体有序排列、纺锤体形成的阶段;后期是染色体继续分离、纺锤体消失的阶段;末期是胞质分裂的阶段。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将染色体数量减半,生成四个具有遗传变异的单倍体细胞。

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重要特点是染色体的数量减半,有助于遗传的多样性。

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由DNA、蛋白质等组成。

常见的染色体有单体染色体和染色体双体。

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在核内呈现X形,由两个相同的染色单体组成。

2.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通过复制和分离,确保每个新细胞获得相同的遗传信息。

染色体还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变异。

三、细胞周期与调控细胞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细胞周期分为有丝分裂期和间期。

1. 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末期两个阶段。

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进行染色体复制,然后在有丝分裂期间进行有序分裂;最后,在有丝分裂末期进行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2. 间期间期是指有丝分裂期间和下一次有丝分裂之间的时间段。

间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

G1期是细胞从分裂到开始复制染色体之间的时间;S期是染色体复制期;G2期是S期和有丝分裂期之间的时间。

四、遗传物质的传递与变异细胞分裂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和变异的基础,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分裂(图)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分裂(图)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分裂(图)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

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

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
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分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

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名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九大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九大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九大知识点
细胞分裂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过程之一。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细胞分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九个关键知识点:
1.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即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四个阶段:G1、S、G2和M期。

3. 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有丝分裂包括前期、分裂期、中期和后期。

4. 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是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的复杂结构,而染色体则是染色质的可见部分。

5. 中心粒和纺锤体:中心粒是微管和纺锤体形成的复杂结构,它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6. 染色体复制:在有丝分裂前,每个染色体会复制成两份。

7. 无丝分裂:它通常发生在细菌、藻类和真核生物的某些细胞中。

8. 重要的蛋白质:有许多关键的蛋白质,如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质、减数分裂的蛋白质等。

9. 控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受到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控制,如细胞凋亡、DNA损伤、激素等。

以上是关于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的九大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该主题!。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课件-细胞分裂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课件-细胞分裂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性》
合成生物学、代谢控制和细胞 工程等领域。
基因调控、疾病治疗和药物研 发等领域。
意义
细胞分裂是有性繁殖和修复组织的基础,对保持生
生命之代码:核酸的作用和重要性
官能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NA 和 RNA 是细胞体内重 要的信息分子,负责物质遗 传信息的存储,传递和表达, 是生命机体的遗传基础。
调控作用
通过基因的表达或沉默来调 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 和代谢等生命过程。
应用领域
核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 工程、新药开发、疾病诊断 和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生 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 具。
细胞分裂遗传物质核酸的 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极其重要的过程,涉及细胞的生长、繁殖、再生 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什么是细胞分裂?
定义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把 一倍体细胞有序分割为 两个新的一倍体细胞的现 象;
阶段
细胞分裂通常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几个 阶段。
RNA 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1 转录过程
2 翻译过程
RNA 复制过程是通过 RNA 信息链,将 DNA 分子上的编码信息复制到 RNA 分子上,包括 启动、基因共同转录、核糖核酸 As激活、终 止等多个步骤。
翻译是指 RNA 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 质的过程,包括启动、下降、延长、终止等 多个步骤。
DNA 和 RNA:结构和功能
1
DNA 结构
DNA 分子由四种碱基外加脱氧核糖组成,
DNA 功能
2
外观呈螺旋结构。
DNA 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以及控
制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活动。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它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进行有前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逐步完成染色体复制、分离与重组等关键过程,最终形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无丝分裂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直接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1. 有丝分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探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的方法。

首先,准备一个已经标记了染色体的细胞样品,可以选择人类腮腺细胞等常见的人类细胞。

然后,将细胞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逐渐调整镜头,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前期,染色体逐渐变得可见,并且逐渐缩短、变粗。

在中期,染色体聚集在细胞中央,并且开始排列成一条直线。

在后期,染色体分离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染色体数量与细胞原来的染色体数量相同。

最后,在末期,染色体开始变细、变长,并逐渐消失。

整个过程中,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都有与原始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量和遗传信息。

2.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的过程相对简单。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可以选择酵母菌进行无丝分裂的研究。

首先,准备一块酵母菌培养基,然后将酵母菌悬浮液均匀地涂抹在培养皿中,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皿,借助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分裂情况。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发现酵母菌细胞逐渐变长,并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中,可以注意到酵母菌的细胞膜在分裂时会出现凹陷,最终形成两个独立的酵母菌细胞。

这种分裂方式不涉及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只是通过细胞膜的分裂完成,最终得到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对细胞分裂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分裂的不同方式以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的支持。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实验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实验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它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并通过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和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

实验材料:- 高倍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盖玻片- 细胞样本:可以使用洋葱根尖或者豆状芽根尖作为细胞样本实验步骤:1. 准备细胞样本:取一颗新鲜的洋葱或者一颗豆状芽,用刀切除其根部约1cm左右的长段。

2. 取一块洁净的玻片,将切下的根部放在玻片中央。

3. 用镊子轻轻将根尖组织捏碎,使细胞释放出来,并用盖玻片将其盖住。

4. 将盖玻片的边缘用透明胶带粘牢,以保证细胞样本不会干燥。

5. 将制好的玻片放入高倍显微镜下,调节镜头,找到一个合适的观察位置。

实验观察和描述:1. 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的细胞结构。

2. 首先观察细胞膜,它是细胞的外部边界,由两层脂质分子层组成。

细胞膜十分薄,不易被观察到。

3. 紧贴细胞膜的是细胞壁,它是由纤维素等物质组成的坚硬结构。

细胞壁可以给予细胞保护和支持。

4. 靠近细胞核的是胞质,胞质是细胞内其他细胞器的分布区域。

5. 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它包含染色体,染色体携带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6. 在细胞核内部,可以观察到一个或多个黑色颗粒,这些颗粒称为核仁。

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和描述:1.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一种方式,透过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2. 在观察中,可以看到细胞核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其形状逐渐变圆。

3. 随着细胞核的变化,细胞膜开始向内收缩,逐渐分成两个部分。

4. 在细胞膜分裂的同时,细胞质也会分裂成两个部分,最终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

实验结果分析:1. 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变化、细胞膜的分裂以及细胞质的分裂。

2. 这一过程非常迅速,几乎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完成的。

3. 经过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可以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这对于生物体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以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要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细胞分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细胞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周期性,通常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是为细胞分裂做准备的阶段,这个时期细胞会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

在间期,细胞会进行 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使遗传物质加倍,为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

同时,细胞的体积也会有所增大。

分裂期则是细胞真正进行分裂的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

对于动物细胞,末期则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在于通过细胞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减数分裂则是有性生殖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而导致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这增加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来说尤为关键。

在实验中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物品和设备:- 显微镜- 盖玻片- 显微镜载玻片- 盐水- 细胞样本(如洋葱的根尖细胞)- 染色液(如甲醇洋红溶液)- 实验记录本和笔2. 准备细胞样本:- 在洋葱的根部接近顶端的地方取样,因为根尖中的细胞较年轻且活跃,易于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过程。

- 将根尖样本剪碎,放入盐水中,搅拌片刻使细胞分散。

- 取适量的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

3. 固定和染色:- 用盖玻片压住细胞悬液,使细胞扁平并固定在玻片上。

- 用特定的染色液,如甲醇洋红溶液,将细胞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结构更清晰。

4. 使用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筒和聚焦,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 仔细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寻找展示细胞分裂的图像。

- 注意观察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5.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使用实验记录本和笔,绘制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标出各个阶段的特征。

- 分析不同阶段细胞的特点和变化。

- 总结观察到的细胞分裂过程和结论。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开始准备分裂,染色体开始凝缩和可见化。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成等距离的两行,中间有纺锤纤维连接。

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成两个互相独立的染色体组。

最后,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变化,以及纺锤体和分裂时细胞质的变化。

这样的实验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提高我们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分裂的讲解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分裂的讲解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分裂的讲解稿1. 引言细胞分裂是生命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它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我们详细了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和意义。

本讲解稿将为您详细解读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生命现象。

2. 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纺锤体和细胞质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2.1.1 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细胞开始准备分裂。

染色质丝逐渐螺旋化,形成明显的染色体。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1.2 中期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相连。

这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和位置最为清晰的阶段。

2.1.3 后期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2.1.4 末期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丝。

2.2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其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纺锤体和染色体变化。

无丝分裂包括膜分裂和质分裂两种形式。

2.2.1 膜分裂膜分裂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这种方式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和某些原生生物。

2.2.2 质分裂质分裂是细胞质先分成两部分,然后细胞膜逐渐凹陷,最终形成两个细胞。

这种方式常见于某些真菌和植物。

3. 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分裂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1. 生长: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从而实现生长。

2. 发育:细胞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多细胞生物。

3. 修复:细胞分裂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4. 繁殖: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繁殖的基础,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体可以产生后代。

4. 总结细胞分裂是生命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两种类型。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体系梳理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体系梳理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体系梳理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过程。

了解细胞分裂的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包括细胞分裂的类型、分期过程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等。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在有丝分裂期间,细胞通过一系列步骤完成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对分和细胞分离等过程。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没有显著的细胞器形成和染色体对分的过程中进行分裂。

高中生物学课程主要关注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机制。

二、有丝分裂的分期过程有丝分裂通常可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是指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的准备阶段,此时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有丝分裂纺锤体逐渐形成。

中期是指染色体紧密附着在有丝分裂纺锤体上,各染色体线分裂成两条等长的染色体臂,开始有序地排列在细胞中央。

后期是指染色体开始分离,开始在胞质中形成新的核膜。

末期是指核膜形成完整,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其中每个子细胞都包含有相同数量和种类的染色体。

三、重要概念的解释1.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通常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被看作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

2. 间期:间期是有丝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细胞的生长、准备、复制DNA等过程。

间期是细胞增长和变化的关键时期。

3. 纺锤体:纺锤体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器,由纺锤体微管组成。

纺锤体起到引导和分离染色体的作用,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织结构。

4. 有丝分裂纺锤体:有丝分裂纺锤体是一种由纺锤体微管组成的结构,为有丝分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动力,使染色体得以正确地分离和重新排列。

5. 细胞质分裂:细胞质分裂是指细胞的质量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质分裂在有丝分裂末期发生,是细胞分裂的最后一个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分裂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在本次高中生物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深入了解这一过程的细节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及方法:1. 细胞样本:可以使用洋葱的鳞茎表皮作为细胞样本。

将洋葱切成薄片,取其中一片表皮放置在盖玻片上。

2. 染色剂:常用的细胞染色剂有甲苯胺蓝和伊红。

将一滴染色剂滴在盖玻片上的细胞样本上。

3. 盖玻片与载玻片:将盖玻片悄悄地放在载玻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4. 显微镜: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洋葱表皮放置在盖玻片上。

2. 滴加适量的染色剂在洋葱表皮上。

3. 轻轻地将盖玻片覆盖在载玻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4.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

5. 通过镜片转动,寻找合适的观察位置。

6. 注意调节光线亮度,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观察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和细胞结构的转变。

细胞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过程。

有丝分裂是细胞最常见的一种分裂方式。

根据观察结果,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染色体逐渐凝聚和缩短,形成染色体的二倍体态。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排列整齐,并且由中央区域的纺锤纤维连结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有丝分裂后期,两个新核膜形成,染色体逐渐消失,细胞原先的细胞质分散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无丝分裂通常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发生。

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变形,细胞质逐渐分裂,最终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细胞数量的恒定和遗传物质的传递具有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细胞分裂,生物体才能实现增长和发育。

细胞分裂的研究对于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细胞的发育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还有助于研究和解决一系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疾病和异常。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十一年级)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十一年级)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十一年级)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一、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并维持生命的延续。

细胞分裂是细胞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精确的过程,旨在保证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并维持生物体的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和个体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以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二、细胞分裂的过程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最常见的一种分裂方式。

它包括四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是准备阶段,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增厚;中期是分裂阶段,染色体对半分开并沿纺锤体的纺锤纤维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后期是两个细胞核形成并再次被包裹在核膜中;末期是细胞质分裂完毕,形成两个完全分离的、独立的细胞。

2. 裂变分裂裂变分裂是原核生物常见的一种分裂机制。

它包括细菌的二分裂和酵母菌的芽分裂。

二分裂是细菌通过细胞壁的产生而分裂成两个细菌;芽分裂是酵母菌产生一个芽,芽逐渐生长,并最终分离成两个独立的酵母菌。

三、细胞分裂的意义1. 生命的延续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增长和繁殖的基础。

有丝分裂保证体细胞的数目维持恒定,使得生物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维持结构的稳定。

裂变分裂保证了细菌和酵母菌的繁殖。

通过细胞分裂,生物体能够稳定地传递遗传物质,并延续物种的生命。

2. 遗传物质的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物质如DNA的传递途径。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复制,确保每个后代细胞都获得一份完整的遗传物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继承父母的遗传信息,具有相似的性状和特征。

同时,细胞分裂过程中还发生着基因重组和交换,提高了基因的多样性,使得物种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 发育和修复细胞分裂对于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能够使细胞不断增加,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同时,细胞分裂也是组织修复的基础,如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分裂能够使受损组织进行再生,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学习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学习

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学习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细胞分裂学习方法: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时由于不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平均分配,故存在遗传物质不能保证(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平均等分配的问题,由此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德马克(R.Remak)于鸡胚血球细胞中见到。

在无丝分裂中,核仁、核膜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在细胞质中也不形成纺锤体,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过程。

但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就发生分裂。

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时如何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

过去认为无丝分裂主要见于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体内的衰老或病态细胞中,但后来发现在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组织中也比较普遍地存在。

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在动物的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肝组织中,在植物各器官的薄壁组织、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

〖无性分裂生殖时核的分裂方式〗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种生殖方式在单细胞生物中比较普遍,但对不同的单细胞生物来说,在生殖过程中核的分裂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1 以无丝分裂方式营无性分裂生殖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最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

整个分裂过程中不经历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比,这种方式的分裂在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分裂生殖中最常见。

原核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方面:(1)细胞DNA的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2)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分。

复制好的两个DNA分子与质膜相连,随着细胞的生长,把两个DNA分子拉开,细胞分裂时,细胞壁与质膜发生内褶,最终把母细胞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分裂的计算题归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分裂的计算题归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分裂的计算
题归析
引言
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细胞分裂的计算题进行详细归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计算题一: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计算
某一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开始时,染色体数量为2n(二倍体),经过有丝分裂后,每个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仍为2n。

以下是一个计算题的例子:
题目:某动物种属染色体数目为20,求该生物经历有丝分裂后获得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解析:
在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会形成两个子细胞。

由于该动物种属的染色体数目为20,所以在有丝分裂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仍为20。

计算题二:无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计算
无丝分裂(也称为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无丝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

以下是一个计算题的例子:
题目:某植物种属的细胞在无丝分裂前有6条染色体,求该植物种属经历一次无丝分裂后所得到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解析:
在无丝分裂中,一个细胞经过一次无丝分裂后,会形成四个子细胞。

该植物种属在无丝分裂前有6条染色体,经过无丝分裂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6/4=1.5,但染色体数目不能是小数,所以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计算题归析,我们对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数量计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深入掌握细胞分裂的计算题,能够为我们理解细胞遗传、发育等方面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高中生物课本《生物必修一》。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步骤
无丝分裂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在无丝分裂中,细胞质 内部的分裂活动首先发生,然后核的分裂才进行。
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1 遗传物质
2 多样性
细胞分裂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通过有 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遗传物质被准确地分 配给新生细胞。
细胞分裂也为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通 过染色体的重组和交换,不同基因的组合 会出现在新生细胞中。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过程,它使生物体能持续生长和修复组织。本课 件将介绍细胞分裂的定义、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 区别。
细胞分裂的定义概述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或多个新细胞的过程。它是生物体生长和组织修复的基础,并对遗 传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和应用
科学研究
细胞分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 入了解细胞发育、疾病治疗和 生命过程等方面。
癌症治疗
细胞分裂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 有关,研究细胞分裂可帮助我 们开发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农业应用
了解细胞分裂有助于改良农作 物,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从 而增加食品供应。
1
有丝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组成有丝分裂的四个阶段。
2
无丝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构成无丝分裂的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的核和细胞质同时分裂 的过程。
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质在先分裂,核在后分 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步骤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其中,染色体复制、纺锤 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是其中的重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第二 次分裂
精 细 胞
变形
精 子


n
n
n
卵的形成过程:
复制 卵原细胞
联会 初级卵母细胞
着丝粒 分裂
第一极体
着丝粒 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
同源染色 体分离
次级卵母细胞
第二极体 (以后退 化消失)
卵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级 原 复制 卵 减I
细 胞
母 细胞质不 细 平均分配

2n 2n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图像辨别:
初级卵 母细胞
次级卵 次级精母细胞 母细胞 或第一极体
精子的形成过程:
复制 精原细胞
联会
同源染色 体分离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 母细胞
着丝粒 分裂
变形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 原 细 胞
复制
初 级 精 母 细

2n 染色体数目
2n

减数第一 次分裂
级 精 母
怎样学好生物?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三. 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 四. 复习的时候看目录,自己想一想都学了什么,试着把每一过程用 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现在的生物学习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物学习的关键词:教材、教辅、做题
你做到了哪一部分?
前期
纺锤丝来源不同
由细胞两极 发出纺锤丝
中心体移向两极, 由中心体发出 纺锤丝
末期 细胞中间出现细胞
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形成子细胞 方式不同
细胞膜向内凹陷, 细胞一分为二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1、减Ⅰ前的间期
特点: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减Ⅰ间期
2、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的认识
的 减Ⅱ的细胞: 或次级卵母细胞(后期葫芦状)

或第一极体(后期8状)
胞 分裂结束
的细胞:
精细胞
或 卵细子细 级 胞名称:精
母 初级精母细胞 细


级第
其子细 卵 和 一
胞名称:母 极
初级卵母细胞
细体

精第
其子细 细 或 二
胞名称:胞 极
次级精母细胞

或第一极体
II II末 后
着丝粒分离
(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复制的DNA分离)
请排序:
1
2
3
4
5
6
7
8
4、1、5、8、3、6、2、7
即时练习: 2、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体数是4(6 ),DNA分子数是92( ).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着丝粒数是46( ),染色单体数92是( ).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
些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⑤③④)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③着丝粒分裂,新形成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④染色体变细,伸长,形成染色质
⑤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即时练习:
1、下图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 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__①__⑤__④___③__②_
①②



即时练习:
1、某生物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其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依次是_4_6_,_9_2_, _9_2
/DNA

丝 分
CD


色 体
AB a
E
c
d
FG
b
e
f
变 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有中心体的复制
2、分裂期各期图形和特点
前期:两“消失” 两“出现”
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染色体、纺锤丝/体出现
中期:
后期:
末期: 反前期
着丝粒排在赤道面上 着丝粒分裂, (观察染色体数目和 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形态的最佳时期)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纺锤丝/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核仁、核膜重现; 赤道面处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第二极体
减II
第一极体 (小)
平均分配
第二极体
次级卵 减II 第二极体(小)
母细胞 细胞质不 (大) 平均分配
卵细胞(大)
n
n
细胞名称的判断总结:
有丝分裂的细胞: 体细胞
未分裂的细胞:精原细胞 或卵原细胞
减 数
减Ⅰ的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后期8状)

或初级卵母细胞(后期葫芦状)

次级精母细胞(后期8状)
同 有

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自由组合

分 裂
后期 I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分 裂
末期 I
第 二 前期II
次 中期II
分 裂
后期II
末期II
基本同有丝分裂(数目减半) (着丝粒分裂!)
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过程跟踪:
同源染色体 联会、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导致I末染色体数减半!)
I间
I前
I中
II前/I II I后 末 中
体a
变 化




染 色
A
B
体a
CD
/DNA
变 化
E
c
d
FG
b
e
f
染色体 DNA
E
染色体
DNA
F
G
b
ef H
c
d gh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别:
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
减数第一次 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 中期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判断
一 奇数 看 染 色 体 数 目
偶数
减Ⅱ
有同源染色体
二 看 同 源 染 色 体 无同源染色体
一四个分来体自:母联方会、着一的个一来对自同父源方染;色体 形又状被、称大为小“都一相个同四的分;体在”减。数分
裂体一染前。个色期四体可分=_4以体_条_进=染_1行_色对_配_单同对体源的。染两色条体染=色_2_条
①和②, ③和④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①和③ ,②和④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①②③④
2、减Ⅰ前期 (四分体时期)
1个 染色体
着丝粒 DNA 复制
着丝粒 1个 染色体
无染色单体
染色体数: 1 DNA分子数: 1 染色单体数:0
2个染色单体
1 2 2
一、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 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 程
M
二、有丝分裂过程(高等植物)
1、分裂间期
特点: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核仁 核膜
其 胞子 名细 称:卵 细 胞和第 二 极 体
次级卵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
课堂练习1:指出下列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
时期: 减Ⅱ末期 细胞 精细胞或卵 名称: 或第二极体
减Ⅰ前期
初级精(或卵) 母细胞
减Ⅰ中期
初级精(或 卵)母细胞
减Ⅱ中期
次级精(或卵) 母细胞 或第一极体
练习1、下列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
ADBCFE
A
B
C
D
E
F
3、根据下列叙述,选择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时期: (1)着丝粒分裂为二 (后期 ) (2)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 (末期 ) (3)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 前期) (4)纺锤丝出现 ( 前期) (5)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间期) (6)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赤道面上 ( 中期) (7)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后期) (8)染色体转变为染色质状态(末期 )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精子

( 23 条) 受精?作用受精卵有丝分裂新个体
(46条)
(46条) 女
卵细胞

(23条)
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方式:
1、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 2、减数分裂(形成性细胞)
精子、卵
1、成分:染色体= 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染色质螺旋缠绕,即为染色体)
时期:减Ⅱ前期
细胞 次级精(或卵)母 名称:细胞或第一极体
减Ⅰ后期
初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后期
体细胞
减Ⅱ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或 第一极体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计算:
某生物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1)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依次是
_____8__、_ 16、16
(2)该生物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依次 是__4_、__8__、_ 8
rr RR
5、减Ⅰ末期
形成2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第二次间期: 很短暂,DNA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
• 1、减Ⅱ前期
• 2、减Ⅱ中期
• 3、减Ⅱ后期
• 4、减Ⅱ末期
减数分裂各期特征汇总:
间期 I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 I 同源染色体联会(偶尔发生交叉互换)其 他
第 一
中期 I 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