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课程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3.狭义:特指某一学科
二、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1.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这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2. 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作者: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一)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
1.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2.基本观点:
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3.代表理论:
巴格莱——要素主义
赫钦斯——永恒主义
瓦根舍因——范例知识课程论
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论
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
(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1.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2.基本观点:
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
课程不应当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三)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1.代表人物:杜威——经验主义课程论
奈勒——存在主义课程论
2.基本观点:
经验主义课程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存在主义课程论: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四)结构课程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
2.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联系,以及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
重视掌握概念,列出结论的程序
学习重点放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
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
3.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过分强调理论,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固有属性划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核心课程和综合课程
1.核心课程: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调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2.综合课程: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三)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2.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五)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拓展型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
3.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四、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习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广义:包含了教学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狭义:主要指教育目标,不包括教育方针
2.课程目标的分类
1)生产性课程目标
2)行为取向性目标
3)表现性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的确定
1)对学生的研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学生个体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二)课程内容
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其中,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
1.课程计划
1)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舌质淡额整体规划,它对学习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计划的构成
教学科目的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学科课程标准
1)概念: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没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构成
①前言
②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过程与方法
③内容标准
④实施建议
⑤附录
3.教科书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1)含义: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交流与合作
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教师的水平
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术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