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部编)《古代印度》ppt完美课件
社3、会下雅成列员与分利古工代不印安同度文B人.明无【关的是梵( )文:âryâ】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
5.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象征慈悲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象征愿力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 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 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 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 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
古代印度的成就:阿拉伯数字
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哈拉帕 文明的产生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 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 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汉谟拉比法典 阿拉伯数字 C.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②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 D.古埃及文明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5.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象征慈悲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象征愿力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 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 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 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 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
古代印度的成就:阿拉伯数字
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哈拉帕 文明的产生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 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 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汉谟拉比法典 阿拉伯数字 C.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②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 D.古埃及文明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有利于维护印度社会稳定,增强印度的民族认同感。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古代印度PPT课件
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 人有欲望,因此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 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6、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知识结构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文明历程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
四个等级
职责 创立时间、地点 创立者 教义 传播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 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地处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不可接触者)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佛教经典 《大藏经》
5、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
A、
B、
C、
DD
12.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C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
6、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知识结构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文明历程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
四个等级
职责 创立时间、地点 创立者 教义 传播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 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地处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不可接触者)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佛教经典 《大藏经》
5、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
A、
B、
C、
DD
12.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C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13.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
古代印度 (25张PPT)
释迦摩尼
乔达摩·悉达多
菩 提 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4)内容:
反对种姓制度
“众生平等”
(5)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阿育王)佛教开始向 外传播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二)古代印度的兴衰历程 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建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的鼎盛时期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四)佛教的创立 时间、地点、人物、教义、传播
1、连线。 金字塔 种姓制度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汉莫拉比法典
恒河流域
2、活动与探究。下面是一幅关于公元前 2500年 (1)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地图回答: 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31张PPT)
创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HISTORY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回答,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 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 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 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雅利安人
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 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雅 利安人来自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 雅利安人所操语言属印欧语系,其二他们的外貌与当地土著居民有很 大的差别。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 世界》
材料二:雅利安人虽发源于里海以东,然而是东入印度,西入欧洲的 民族,故又称印欧民族。印欧民族包括很多种:入印度的,叫作印度 人;余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尔特人、条顿人、斯拉夫 人……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
——《世界通史》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图片展示:
HISTORY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
新课导入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 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 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 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 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 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 朝
古
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46张PPT)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 处的蓝毗尼花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 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释迦牟尼佛像(乔达摩· 悉达多)
约前565~约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 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社会动荡和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 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四谛说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爱、贪图欲爱,因此在轮回中 不断反复受苦) 灭谛:消灭一切欲爱
建造年代不可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之一,也是尼泊尔最大的一座佛塔。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宗教
大明寺鉴真坐像 688 ~763.5.6 洛阳白马寺 江苏扬州江阳县人 (建于公元 68年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中国最早的佛寺) 律宗南山宗传人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在汉朝,非正式更早,在周朝 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但并非正式的。正式是国家派 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正式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公元 67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梵 天
首陀罗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吠舍
刹帝利 旃陀罗 (贱民) 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 度 的“种 姓”制 度
等级名 称
婆罗门 Brahman 社会成员 权利和义务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 古代
印度
今天的 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 河流域
《《古南代亚印的度国示家意》图 》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
兴起
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古代印度示意图》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1页
古代印度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 《西游记》的故事吗? 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 取经,“西天”到底 在哪里呢?
天竺(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 森严的种姓制度 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 的南亚次大陆
山西五台山 -文Βιβλιοθήκη 菩萨浙江普陀山 观音菩萨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早期文明的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
国家的出现:
约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时期
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本课小结
古 代 印 兴衰 度 成果 文 明
种姓制度 佛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等级概况
口 手臂
腿
“太初之世,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 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 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婆罗门编造)
脚
➢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的不同部分
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呢?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9张PPT)
前23世纪
前 23C
出现
城市国家
中亚的雅 利安人入 侵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前 324
阿育王
再次 分裂
前324年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后来外族入侵,古代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印度文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 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一则凄美的古印度爱情故事
•
华氏城理发师的儿子大陀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孟菲莎,
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大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期
望能和孟菲莎成婚。
•
他的父母告诉他,这件事办不到,因为他们的等级太
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下,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需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而婆罗门是第一等级。种姓制度下社会各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很难通过多纳税,得到国王授予的爵 位,更不可能跨越等级与公主结婚;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商人 不可能雇佣到。
三、释迦第牟三尼篇创章立:佛释教迦牟尼创立佛教
低了,不可能和地主联亲,并奉劝他死了这条心,娶奴隶
艾哈西的女儿为妻。大陀思念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这里的等级是怎么一回事呢?
思考:为什么大陀不能娶孟菲莎,只能娶艾哈西的女儿?
1.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
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B )
第3课 古代印度(共30张PPT)
B
佛教产生背景
2.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菩 提 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释迦牟尼的故事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①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 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③创始人
三.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1.种姓制度
①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
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称为“种姓制度”。
②等级名称
嘴 手 腿
原 人
婆罗门
统治阶级
刹帝利
吠 舍
被统治阶级
脚
首陀罗
③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
等级名称 婆罗门 社会阶层 祭司贵族 职责 掌握祭祀
刹帝利 吠 舍
国王、官吏、武士 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牧民、手工业 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 产失去土地的人
B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 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D C、 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 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D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 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农业、畜牧业和商 业 农业、畜牧业、捕鱼 业和手工业
首陀罗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Brahman Ksatriya
吠舍
首陀罗 刹帝利 婆罗门 a.各等级世代相袭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释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迦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灿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牟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尼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古代印度》(ppt)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发源
印度河流域
(二)主要遗址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三)国家的形成及统一
出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
入侵印度,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统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印度基
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2、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所以也可以叫农业文明。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出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发源
印度河流域
(二)主要遗址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三)国家的形成及统一
出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
入侵印度,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统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印度基
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2、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所以也可以叫农业文明。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出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
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
种姓制度
数学
文学
宗教
社会制度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中记载: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不要把愿望执着于一件办不到的事情上,刹帝利的女儿是不会和你成亲的。”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人划分为: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古印度为什么能够形成早期文明?
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古代印度示意图
地形:
河流:
气候:
文明起源
古代印度示意图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哈拉帕文明中出土的公牛印章
摩亨佐·达罗遗址
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古代印度示意图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吠陀时期印度北部诸国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小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孔雀王朝时期示意图
阿育王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明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鼎盛)
1.“这门亲事”办不到的原因是什么?
种姓制度
材料四:(这种制度)扼杀了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古代印度》PPT教学课件
课后活动
连线 金字塔
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恒河流域
中考试题链接
1.(湖南张家界·15)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 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朝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有了提高。经济作物如棉花、麻等种
依据材料及课本知 识归纳孔雀王朝统 治的鼎盛局面的表
植面积也较前增多。
现。
恒河中游精制的黑色磨光陶器工艺精美,行销全印。造船、 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
石雕、采矿、治炼等业得到较大发展。……东南与锡兰、缅倒, 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城市,
西北与波斯湾、西亚有贸易往来。……钱币不仅用于商业,也用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
古代
第 一 单
印度
元
古
代
亚
非
文
-.
明
导入新课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欧洲。
印度河的赠礼——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环境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 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又称“印 度半岛”,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 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 地形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
王应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
从事高等级的人
——《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条
材料四 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下,印度民众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 的职业;
方式,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氏的阶层,不得以较低种 姓氏与高级阶层结婚,使高贵的血统受到污染,甚至会将不遵守种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共23张PPT)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
寒山寺
灵山大佛
龙门石窟
白马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婆罗门 Brahman
Ks刹at帝r利iya
特权等级(统治阶级)
吠舍 Vaisya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 会的发展
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 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 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 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 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 削。
古印度 前2200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创立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合作探究之二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 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 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 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 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
寒山寺
灵山大佛
龙门石窟
白马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婆罗门 Brahman
Ks刹at帝r利iya
特权等级(统治阶级)
吠舍 Vaisya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 会的发展
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 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 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 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 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 削。
古印度 前2200
发源的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创立 1、产生: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合作探究之二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 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 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 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 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 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古代印度(共49张PPT)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2 文明历程
新闻链接
2001年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2004年5月,杀人凶手蒂利普·蒂瓦里和两个朋友,将他妹妹的丈夫、丈夫的两个亲戚以及一个邻居砍死。他们杀人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妹妹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出身于低种姓家庭的邻居诺奇尔。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新闻链接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目的(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特点:
1、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再次分裂
2 文明历程
新闻链接
2001年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2004年5月,杀人凶手蒂利普·蒂瓦里和两个朋友,将他妹妹的丈夫、丈夫的两个亲戚以及一个邻居砍死。他们杀人的唯一动机就是因为他的妹妹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却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出身于低种姓家庭的邻居诺奇尔。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新闻链接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目的(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特点:
1、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2、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3、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产生的大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第三课
古代印度
涉及的主要国家:
印度 孟加拉国 尼泊尔 东、西巴基斯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自主学习:
1.找出古代印度的大致位置及其发展过程。 2.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3.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 什么?有什么影响? 4.简述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向外传播的 过程如何?
1.古代印度文明遗址的 代表是?
哈拉巴;摩亨佐.达罗遗址
2.发展的大致经历是: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324—前187年(阿育王): 公元前187前
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图一:阿拉伯数字
图二:种姓制度
图三:佛教建筑
图四:释迦摩尼佛像
森严的种姓制度:(梵天造物,“神”权至上)
A
B
C
D
2.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宗教有 关的是
①希腊帕特农神庙 ②巴黎圣母院 ③洛阳白马寺 ④麦加大清真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 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商人 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1.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 2.产生哪些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印度社会后来的 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种族歧视;男女不平等;等级分化 3.实质:古代印度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认识:
7.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你能说出深受佛 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石窟建筑: 龙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产生的大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1.据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9月27日报道,埃及动荡的政治 局势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业。如今,埃及希望能够重新迎回欧 洲的游客。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址应该是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成为国教) 3.产生的时间: 4.人物: 释迦摩尼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追求来世幸 5.教义: 福”“教化人们忍让,灭欲、向善”
6.佛教的外传以及佛像艺术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产生的大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第三课
古代印度
涉及的主要国家:
印度 孟加拉国 尼泊尔 东、西巴基斯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自主学习:
1.找出古代印度的大致位置及其发展过程。 2.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3.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 什么?有什么影响? 4.简述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向外传播的 过程如何?
1.古代印度文明遗址的 代表是?
哈拉巴;摩亨佐.达罗遗址
2.发展的大致经历是: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324—前187年(阿育王): 公元前187前
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图一:阿拉伯数字
图二:种姓制度
图三:佛教建筑
图四:释迦摩尼佛像
森严的种姓制度:(梵天造物,“神”权至上)
A
B
C
D
2.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宗教有 关的是
①希腊帕特农神庙 ②巴黎圣母院 ③洛阳白马寺 ④麦加大清真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 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商人 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1.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 2.产生哪些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印度社会后来的 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种族歧视;男女不平等;等级分化 3.实质:古代印度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认识:
7.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你能说出深受佛 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石窟建筑: 龙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产生的大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1.据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9月27日报道,埃及动荡的政治 局势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业。如今,埃及希望能够重新迎回欧 洲的游客。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址应该是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成为国教) 3.产生的时间: 4.人物: 释迦摩尼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追求来世幸 5.教义: 福”“教化人们忍让,灭欲、向善”
6.佛教的外传以及佛像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