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负笈图身份之谜

合集下载

玄奘:负笈大漠外,雁塔贝叶藏

玄奘:负笈大漠外,雁塔贝叶藏

玄奘:负笈大漠外,雁塔贝叶藏相对于唐僧的名字,这玄奘知道的人要少得多,这其中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借着《西游记》,这被称为唐僧的玄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响亮的真实人物了,不仅学生的寒暑假是必放的电视剧,也是中国重播率最高的剧目。

尽管《西游记》说的是玄奘取经的故事,但只是假借他的名字说鬼怪,人们记得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而这唐僧只是一个十足的配角,一个啥也不是的呆和尚而已。

一直有个疑问久思不得其解,他取经的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是在南方,为何要绕了那么大一个圈,一路向西而后折南,怎么不直接南行,是当时信息不通还是道路不通,不得不绕道而行?虽说走哪条路都艰险,但过四川,下云南,穿喜马拉雅山口,经尼泊尔而到达天竺,这在当时已是一条成熟之路,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与他同时期的王玄策,就是那个“一人灭一国”的大唐英雄就多次走过,其中两次还是作为国家使团带队去的天竺,可见这并不是一条神秘无人知的通道。

这条路自西汉张骞去西域回来后就被官方知道了,一直有人走,是我国西南地区商贸的重要通道,可以说是一条“南丝绸之路”,且不止一条,共有三条路可选择,最远可达西非的红海海岸,要说玄奘不知道这条通道怕是说不过去的。

千百年间,这条路上也许偶尔会因为“西南夷”的原因,变数比较多,有很多时候不通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毕竟时间不会在太长,作为商道,它至少在大多数时间内是通畅的,奇怪的是,自三国时高僧就走的是由西向南这条道,而后几乎所有的僧人也都选择步其后尘,这是习惯还是他们就认定了这条绕个大圈的道路?不懂。

再有一点要说明,印度虽然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其文化经济各方面同华夏相比,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玄奘取经的初唐之时,那里连纸都没有,何来的经书经卷,所以,他背回来的其实是一堆的“树叶”。

自佛祖圆寂后,由弟子将其语录写在贝多罗树的叶片上串而成册,如孔子的论语一般,这树叶经过特殊处理可长时间不烂不腐,俗称“贝叶经文”,现在一些古寺中多有保存,乃佛家至上之宝,而据说玄奘背回的现在所剩仅百余片了,片片价值连城。

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

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

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
蔡铁鹰;吴明忠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4)005
【摘要】悄然现身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虽然缺失了确凿的年代证据,但仍可判为金代石刻画像,它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重要意义.判其为金代画像的证据:一是山西金元《礼节传簿》中的队戏《唐僧西天取经》和元代磁枕取经图证明,四人一马取经图在元代之前已经产生;二是该图表现的是明确的归程故事,以白马驮经为主要特征,至元代白马的功能已开始向骑乘转化,因此它无疑为早期作品;三是孙悟空头戴的“东坡巾”盛行在宋金,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元代变异汉服,已经少有这种巾帽.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蔡铁鹰;吴明忠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4;K871.44
【相关文献】
1.男人的艳遇只有痛——向唐僧师徒取经 [J], 李鹏;
2.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 [J], 李小强;姚淇琳
3.临朐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汉、北朝画像石刻及东魏画像石棺 [J], 孙名昌
4.古埃及新王国及中东同时期墓室浮雕和中国汉画像石刻艺术风格之比较 [J], 范小平
5.滤清图——石刻画像研究劄记 [J], 张道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商界的始祖。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唐 朝
地图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哭晁衡卿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Hale Waihona Puke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一、遣唐使
日 本
唐 朝
地图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一、遣唐使
遣 唐 使
唐太宗在位
626
649
630
武则天在位
690
705
唐玄宗在位
712
756
716
838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遣唐使的团队中包含了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等各类人才。
一、遣唐使
在与唐朝的交流中,日本非常重视文化层次的学习……尽力购求书籍……可以称为“书籍之路”(Book Road) ——王勇《“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玄奘负笈图:根据宋人所绘《玄奘西游像》,供奉在陕西省长安 县兴教寺内的殿堂里。
三、玄奘西行
探究活动 小说《西游记》中的哪些情节可能是虚构的,哪些可能是基于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那你知道历史上的玄
奘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西游记师徒取经的故事解读

西游记师徒取经的故事解读

西游记师徒取经的故事解读第一章:唐僧启程 (2)1.1 出世背景 (2)1.2 被迫出家 (2)1.3 奉命取经 (2)第二章:结识孙悟空 (2)2.1 遇见孙悟空 (2)2.2 三打白骨精 (3)2.3 孙悟空拜师 (3)第三章:猪八戒加盟 (3)3.1 猪八戒的来历 (3)3.2 猪八戒的诱惑 (3)3.3 猪八戒的悔改 (4)第四章:沙僧加入 (4)4.1 沙僧的来历 (4)4.2 沙僧的试炼 (4)4.3 沙僧的皈依 (4)第五章:四圣试禅心 (5)5.1 黄金圣母的诱惑 (5)5.2 四圣的考验 (5)5.3 师徒同心 (5)第六章:真假美猴王 (5)6.1 真假猴王之争 (5)6.2 火焰山之战 (6)6.3 孙悟空回归 (6)第七章:三藏法师遇难 (6)7.1 三藏被妖怪捉去 (6)7.2 师徒四人联手抗敌 (7)7.3 三藏得救 (7)第八章:降妖伏魔 (7)8.1 战斗红孩儿 (7)8.2 斗战胜佛降魔 (7)8.3 收服金银童子 (8)第九章:困难重重 (8)9.1 女儿国奇遇 (8)9.2 求解生死簿 (8)9.3 闯过九九八十一难 (9)第十章:取得真经 (9)10.1 到达雷音寺 (9)10.2 皈依佛教 (9)10.3 师徒四人成佛 (9)第一章:唐僧启程1.1 出世背景唐僧,原名陈玄奘,出生于唐朝的一个仕宦家庭。

其父陈光蕊,官至大理寺卿,母亲罗氏,贤良淑德。

玄奘自幼聪明好学,熟读经书,深受父母疼爱。

但是在他出生不久,家中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1.2 被迫出家玄奘年幼时,其父因公出差,途中不幸遭遇海盗,全家被害。

玄奘得以幸免,被一位名叫法明的僧人所救。

法明见玄奘聪明异常,便收养他为徒,教他读书识字,传授佛法。

在法明的庇护下,玄奘渐渐长大,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命运并未就此平静。

玄奘的母亲罗氏被海盗掳走,被迫成为海盗的压寨夫人。

玄奘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立志报仇雪恨。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玄奘取经则是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玄奘取经历时花了17年,走了两次,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于唐太宗年间将大量佛典带回中国,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玄奘取经也被广泛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壁画艺术中,为了纪念玄奘的壁画题材,出现了许多的《玄奘取经图》。

一、《玄奘取经图》的壁画设计1.线条与色彩的表现在《玄奘取经图》的壁画设计中,线条和色彩是最为基本的构成元素。

线条的流畅与色彩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得壁画更加生动,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

线条的运用将人物的形体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而色彩的运用则增加了壁画的视觉冲击力,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2.结构与布局的构建在《玄奘取经图》的壁画设计中,结构与布局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壁画艺术家通过合理的构图布局,使得叙事的线索更加清晰,将玄奘取经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呈现给观者。

结构的合理安排也增加了整幅作品的美感,使得观者在欣赏艺术品的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叙事内容。

二、图像叙事空间的表现1.时间与空间的穿插与叠加在《玄奘取经图》的壁画作品中,时间与空间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壁画艺术家通过对多个时间点和空间场景的叠加与穿插,使得叙事内容更加立体鲜活。

观者可以在一幅作品中看到玄奘取经的整个过程,仿佛是亲临现场般的身临其境。

这种叙事空间的表现方式,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使得叙事更加生动。

2.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表达在《玄奘取经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壁画艺术家通过对玄奘、大悲等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塑造与情感表达,使得叙事主体更加鲜活。

观者不仅可以看到人物的形态特征,更能感受到其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这种情感表达为叙事空间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共鸣,使得观者更加容易地与叙事内容产生共鸣。

三、深入探讨玄奘取经事件在壁画作品中的表现1.历史意义的再现《玄奘取经图》的壁画作品通过对玄奘取经事件的再现,不仅使得历史事件得以真实再现,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考。

玄奘的身世——精选推荐

玄奘的身世——精选推荐

⽞奘的⾝世⽞奘的⾝世他⼈补写的推导我随后再说,先来谈谈这个附录的产⽣根源。

其实,删去这篇附录,并不影响《西游记》⼩说的故事发展脉络,唐⽞奘的⾝世在百回本中已经有了⾜够的描写,见如下四段⽂字:【原⽂⼀】灵通本讳号⾦蝉,只为⽆⼼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世俗遭罗⽹。

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命犯落江星,顺⽔随波逐浪泱。

海岛⾦⼭有⼤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

总管开⼭调⼤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相逢堪贺奖。

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字江流古佛⼉,法名唤做陈⽞奘。

当⽇对众举出⽞奘法师。

这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他外公见是当朝⼀路总管殷开⼭,他⽗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渊殿⼤学⼠。

⼀⼼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

查得他根源⼜好,德⾏⼜⾼。

千经万典,⽆所不通;佛号仙⾳,⽆般不会。

【原⽂⼆】却说南海普陀⼭观世⾳菩萨,⾃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久未逢真实有德⾏者。

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僧,开建⼤会,⼜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菩萨⼗分欢喜。

【原⽂三】三藏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

当时我⽗曾被⽔贼伤⽣,我母被⽔贼欺占,经三个⽉,分娩了我。

我在⽔中逃了性命,幸⾦⼭寺恩师救养成⼈。

记得我幼年⽆⽗母,此间那太⼦失双亲,惭惶不已!”【原⽂四】三藏⽴于道旁对⾏者道:“他这⾥⼈物⾐冠,宫室器⽤,⾔语谈吐,也与我⼤唐⼀般。

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

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先看原⽂⼀,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如下信息:陈⽞奘本是如来佛的徒弟⾦蝉⼦,听佛事的时候不认真,被贬下凡间受苦,最后⼀次投胎到了殷开⼭的家,⽗亲是海州状元,⼀出⽣就遇恶⼈,顺⽔漂流逃出性命,在海岛⾦⼭被和尚收养。

⼗⼋岁认了亲娘,到京都求外公,外公调来⼤军剿灭⽍徒,救出他⽗亲陈状元,家⼈团聚,封官受赏。

及象书画院玄奘负笈图

及象书画院玄奘负笈图

及象书画院玄奘负笈图今天来聊一下玄奘负笈图。

话说佛教是由西汉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的,到南北朝时期的时候才火起来,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可见当时的佛教是兴极一时。

但是有个问题,当时由于传入的佛教理论并不完整,加上是商人翻译的就不准确,导致对佛祖真意理解的是参差不齐。

就在当时呢存在天台宗、三论宗等多个流派,其中呢最激烈的就是关于第八识的问题。

佛教中有八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末那识、意识,阿赖耶识,别蒙圈,我给你归纳一下。

前五种呢其实可以理解为具象世界是能够被感知的,这六种的意识呢其实就是抽象思维了。

第七种末那识就是潜意识了。

第八个呢,阿赖耶识就是人的最根本的灵魂,是真心,是如来藏。

但有这么一波人,认为第八识之外呢还有个第九识,就是无垢识。

所以呢就是不同的流派之间各种对喷,谁也不鸟谁。

玄奘原名陈祎,是个极具慧根的天才少年,七岁的时候就能听懂佛法,十三岁的时候能在寺院里讲解《摄大乘论》,如果是现在呢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苗子。

但面对残缺不全的佛经和纷繁的争论,他也是无奈。

唯一的解就是去印度,带回弥勒大士所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正视听,这便有了他要西行取经的动机。

但是唐朝初年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贞观元年,也就是六二七年,长安地区发生了大饥荒,朝廷呢就允许饥民到外地逃荒,玄奘呢就趁乱跟着流民从长安跑到了甘肃的瓜州,也就是现在的酒泉。

他是边走边讲经,每到一处就发展一大波的粉丝,所以动静也是搞得越来越大,最后官方都知道他要出国了,开始通缉他。

玄奘呢有个头号的小迷弟叫石磐陀,是个当地人,带他一路小跑到了敦煌,这个石磐陀呢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但是官方通缉玄奘的风声是越来越紧,石磐陀也怂了,就要绑带玄奘回去自首玄奘呢是宁死不从,决意西行,期间呢石磐陀也急了起了杀心,但是最后还是被玄奘的意志给感动了,放了玄奘自己跑路了。

然后玄奘就进入了最为凶险的八百里罗布泊沙漠,途中呢不小心打翻了保命的水袋,本来要打算折回去接水。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

《玄奘取经图》壁画设计与图像叙事空间研究作者:罗丹舒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7期摘要:《玄奘取经图》被设计包含于《水月观音图》中,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设计形式,画面中无论从典雅的造型还是从具体样式,既不雷同化又赋予民族文化内涵之深意,从石窟壁画题材变化中所蕴含的叙事空间均承载着丰富的当时的人文与历史情结,亦反映着创作者巧妙利用石窟空间,将壁画按照图像叙事空间方式展开,进行再创作加工而完成的石窟壁画艺术设计形式。

关键词:石窟壁画设计;《玄奘取经图》;图像叙事空间0 引言《玄奘取经图》被设计包含于《水月观音图》中,构图形式独特而清新,这种艺术设计多属于西夏时期的创新作品,它的出现亦非偶然,富有时代使命。

从其图式设计到图像所蕴含之叙事空间均有一定含义描述。

后文将以石窟壁画现存图像为中心,分析该创作的叙事空间意境,并研究该图像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在瓜州东千佛洞西夏石窟中遗存有《玄奘取经图》被设计包含于《水月观音图》中的壁画,属于典型的以图像为蓝本进行空间叙事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

该图式出现于东千佛洞第2窟,分别位于甬道南侧壁和甬道北侧壁当中,地理位置在今甘肃省瓜州县桥子乡附近的深山之中,现存洞窟23个,遗存有壁画、彩塑的洞窟9个。

该壁画以民间流传故事与唐代玄奘法师西行身毒(今印度)求取大乘真经过程为依据而创作,在石窟中进行叙事空间意蕴设计,隐含当时统治者的意愿,极具时代深意与创作者的智慧。

这种题材形式在与东千佛洞石窟相邻的瓜州榆林窟西夏石窟中同样也有出现(榆林窟地理位置在今甘肃省瓜州县锁阳镇附近的深山之中,与东千佛洞石窟大约距离为23公里),表明此种设计图式此时已经在该地区流行。

1 《玄奘取经图》被设计包含于《水月观音图》的叙事空间描绘在东千佛洞和榆林窟两个石窟中,虽然均有《玄奘取经图》被设计包含于《水月观音图》图式,但相比较而言,东千佛洞现存第2窟的《玄奘取经图》的图像艺术设计比较有特色,石窟叙事空间感也比较强,是现存石窟壁画图像叙事空间设计最为独特的一个石窟,分析如下:东千佛洞第2窟的两幅《玄奘取经图》,虽属一个故事,但在石窟中却利用了南北对峙叙事空间画面来完成,故形成遥相辉映的石窟空间设计图像画面。

人机工程学知识主导下的产品设计研究

人机工程学知识主导下的产品设计研究

文教Culture and education◎杨明彦人机工程学知识主导下的产品设计研究摘要:掌握并深入研究人机工程学知识是产品设计师实现设计目标的重要手段。

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18世纪影响了整个世界开始至现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机的研究与围绕着人机设计的思想交融、碰撞从未停止过。

因此,关注、发现、总结、更新现代社会人机关系中的静、动态知识已成为从业者自觉的追求。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设计师;人机关系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整个18世纪的世界,也见证了因新的制造程序与劳动分工而带来的工业产品批量生产的出现。

随着设计与制造逐渐被分离开来,产品设计也逐渐成为了一项职业——设计师。

产品制造商认识到设计师具有的独特优势,设计师被定位为了复杂制造过程的规划者,从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的角度来看, 对“人机工程”的学习研究就成为设计师的职业素质之一。

一、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从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以来,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造物观念和工具制造、改造的技能,考虑到了工具的用途、使用的便捷、使用的功效及改进、制造材料的选择等因素。

如原始的北京人石器工具,主要选择硕石做原料,这是因为硕石光润、对称、流畅的形式较为符合人类美的视觉尺度。

选择随处可见的石材打制一端形成锋利的刃状、尖状作为切割砸的功用,另一端保留圆滑形态、或捆夹辅助手柄适合人的手握,足见原始先民在制作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人与物”的关系了。

公元2400多年前,战国初期的《考工记》中,就对车舆、工事、兵器农具以及礼乐诸器的制作方法与技术作了详细的记载。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以丰富插图形式记录了我国农业和受工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该著作中表现的生产作业场景,工作、劳动时人的姿态总是那么自舒展,没有强迫身体器官下的工作姿势或者扭曲不当的劳动动作。

作业姿势自然舒展,表示劳动工具、生产设备与人体尺寸有良好的适应性。

古希腊人相信死亡后灵魂会去另一个世界,为了死者在死后世界以及来世过得舒适一些,他们在坟墓中放置像器物之类的个人物品,其尺寸与死者的年龄和身材相匹配。

《西游记》里谜团多

《西游记》里谜团多

《西游记》里谜团多
河西
【期刊名称】《视界观》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正>《西游记》到底是讲什么的?看到这个问题,有人大概会不屑地翻白眼:讲唐三藏西天取经啊,你不知道?有这么简单吗?《西游记》因为玄奘法师的缘故,有佛教背景,自不必多说,但《西游记》和儒释道的其他两家又有什么关系?一个表面上的佛教故事,会不会给道教徒加以利用加以篡改,而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河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破解西八里庄“玲珑塔”身世谜团 [J], 鹿璐
2.苏州话里的谜团 [J], 陶瑾;
3.西游记:佛道相争,诸神之战——《西游记》里的诸神之争道高一尺,佛高一丈[J], 余少镭;
4.宫崎骏动漫作品《龙猫》里的谜团 [J], 刘洁
5.86版《西游记》里的音乐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看《西游记》的日子(一) [J], 陈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内容考辨

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内容考辨

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内容考辨李慧国【摘要】张掖大佛寺卧佛殿现存一幅西游取经图壁画,此画分左右两部分以连环画形式共描绘十处故事情节,与《西游记》小说部分章节故事相呼应.但学界对此壁画具体描绘内容的辨析与确定各持己见,并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与《西游记》小说故事的比对全面分析壁画的图像内容,对此悬案客观定论.【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年(卷),期】2015(029)005【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张掖大佛寺;西游取经图;壁画内容;《西游记》【作者】李慧国【作者单位】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29张掖大佛寺位于甘州区城内西南角,始建于西夏崇宁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因寺内卧佛殿现存长34.5 米的涅槃佛(现今国内最大室内卧佛)而得名。

涅槃佛后立面墙壁的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上方墙壁彩绘一面西游取经图(图1)。

壁画长约4.4 米、宽约2.95 米,面积约13 平方米。

壁画题材取自于民间西游取经故事,共描绘人物46 人、动物6 个,分左右两部分以连环画形式共描绘十处取经故事(图2)。

图1 壁画位置图①此图为本文作者所绘,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图2 壁画全貌图3 壁画内容区域划分图学界对此壁画内容的解读都是建立在壁画与《西游记》小说故事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上。

诸多学者对此壁画内容的辨析基本上也都是通过与《西游记》小说故事的对比而确定的,普遍的倾向是将画面内容分为十个小部分(图3),分别表现小说中十个故事情节,但学界的辨析结果也不尽统一。

冯振国先生辨析的壁画故事按序分别为:紫竹林悟空参拜观音、悟空大战牛魔王、红孩儿火烧悟空、婴儿戏化禅心乱、观音甘泉活树、悟空会观音、悟空大战混世魔、圣僧恨逐美猴王、悟空借扇息火焰、子母河八戒取水。

[1]于硕博士辨析的壁画故事按序分别为:大圣殷勤拜南海、悟空大闹金兜洞、心猿遭火败、婴儿戏化禅心乱、观世音甘泉活树、观音显像伏妖王、断魔归本合元神(未确定)、道昧放心猿、猪八戒助力破魔王、禅主吞餐怀鬼孕。

杭州飞来峰《玄奘取经图》创作背景探析

杭州飞来峰《玄奘取经图》创作背景探析

杭州飞来峰《玄奘取经图》创作背景探析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有五代至元代时期的佛教造像380余身,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佛教造像群。

位于龙泓洞洞口西侧的高僧取经组雕(第46、47、48龛),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多关注与讨论,集中体现在对这组雕像的内容与雕刻年代的探讨,以赖天兵、劳伯敏、于硕的研究成果为代表。

飞来峰第46龛取经三人浮雕一、飞来峰第47龛的造像组合关于飞来峰高僧取经浮雕的内容,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有“唐僧取经”和“白马驮经”两组,二是认为有“白马驮经”“朱士行取经”和“唐玄奘取经”三组。

学者对第48龛反映的东汉明帝时期的摄摩腾与竺法兰“白马驮经”的内容没有疑义,对第46龛的唐玄奘浮雕也没有疑义,那么,第47龛反映的内容到底是“朱士行取经”还是唐玄奘的取经随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整体对第46、47、48龛的内容加以分析。

对佛教造像内容的确定,造像题记是分析造像所属内容的首要依据,没有题记的情况下,则考虑依据佛经及其注疏文献与画史文献来展开分析。

此高僧取经浮雕现存有8条题记,皆位于竖长方形框内,其中5条题记标明附近所刻人物身份,成为分析浮雕人物身份的重要依据。

现存的这8条题记是原来所刻还是后来改刻,这是解决浮雕人物身份的关键所在。

第46、47龛3条标明人物身份的题记位于人物行进方向的头部前方(人物的左前方),而第48龛中间人物的行进方向与第47龛相左,故题记所刻的位置(人物的右前方)亦与46龛不一致。

根据前揭赖天兵文中的插图《第46-48龛取经浮雕平面图》所标注的题记位置,对8条题记的现状作以下交代:A题记为“□岭”、B漫漶不识一字、C为“摄摩腾”、D为“竺法兰三藏”、E为“天竺来”、F为“从人”、G为“朱八戒”、H为“唐三藏玄奘法师”。

A、B、C、E题记改刻的可能性不大,争论较大的是G题记。

劳伯敏认为G题记“朱八戒”中的“八戒”二字为“士行”的改刻,“八戒”二字“明显经后世重凿,但第一字'朱’看来可能是原刻,而这正与朱士行的姓氏相符。

历史趣谈玄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揭秘玄奘的身世

历史趣谈玄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揭秘玄奘的身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玄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揭秘玄奘的身世
导语: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
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

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身世还是挺坎坷的。

那玄奘的真实身世是怎样的呢?
唐僧俗姓陈,父亲名萼,字光蕊,贞观十八年陈光蕊考取状元。

唐王御笔亲赐状元,陈光蕊跨马游街三日。

丞相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选婿。

陈光蕊正巧在楼下经过,小姐见陈光蕊人材出众,又是新科状元,内心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

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陈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成就一段姻缘。

完婚后,陈光蕊受命为江州州主,不想,赴任途中,遇洪江梢公刘洪、李彪。

刘洪见夫人貌美,心生歹意,把陈光蕊推入水中,强娶夫人为妻,还冒名为官。

不久,夫人生下一子。

夫人到江边,大哭一场,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孩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小婴儿顺水而下,后被金山寺长老搭救……
父亲是状元,母亲是丞相之女,如果不生意外,以唐僧的长相和良好家世,长大后说不定也是一位翩翩公子,而这段有些坎坷不幸的家庭经历,也使唐僧走上另一条人生道路。

小说终归是小说,唐僧的原
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大唐玄奘的身世之谜

关于大唐玄奘的身世之谜

关于大唐玄奘的身世之谜玄奘,俗家姓名为“陈祎”,唐代非常著名的高僧,法相宗的创始人,那么玄奘的身世之谜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玄奘的身世之谜,希望对你有帮助!玄奘的身世玄奘没出家之前是姓陈的,祖上曾是东汉时期的高官,唐朝公元600年,玄奘降世了,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原来的名字叫陈袆。

但玄奘的童年是不幸的,5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又过了5年也就是他十岁的时候,父亲也不在人世了。

这可以说对一个年幼的孩子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这年他被哥哥带进白马寺出家为僧了,他的哥哥是个当时有名的高僧,被人们称为长捷法师。

后来在他13岁的时候,有幸剃度了,法号玄奘。

被世人所称赞的玄奘法师就从这里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

他24岁的时候,玄奘获得了三藏的称号,要知道在佛教中,三藏是最高级别的法师,年纪轻轻的玄奘获得了这一称号,显然是难能可贵的。

这些年他学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觉得大乘佛法更好,更加能救苦救难,于是玄奘便一直想去天竺国学习大乘佛法。

于是在唐朝贞观年间,他便悄悄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一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终于到达天竺国,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学成。

最后回到大唐,他也成为了当时最受人尊重的圣僧。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根据玄奘西行改编而成的。

玄奘怎么死的高僧玄奘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典籍无数,成为中国佛教历史上有名的翻译家,他的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记》为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交通、经济交流等奉献了宝贵的资料。

玄奘西行求经回到大唐之后,一直致力于翻译佛家典籍,开坛讲法,普度众生。

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求法、译经、弘扬佛法的事业中,成为了一代高僧,也成了我国佛学界的第一人。

玄奘自公元645年从西域归来之后边一志在翻译佛家经典。

公元659年,玄奘为了翻译《大般若经》,便搬离了长安,来到了玉华寺,这部经书近乎耗尽了玄奘的所有精力。

公元664年正月的一个晚上,玄奘在屋后跨越水渠之时,不小心跌倒,从此玄奘躺下便再没有起来。

玄奘身世之谜

玄奘身世之谜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感谢公司给我们每人一课这样一个平台,在我讲课之前呢我先给各位讲一个故事。

唐朝有这么一个人,他正好赶上政府招贤纳士便进京赶考,一下子呢考取了状元,考取了状元就跨马游街,在游街的时候正好赶上当朝丞相之女抛绣球招亲,恰巧还被绣球砸中了,他便娶了丞相府千金小姐。

第二天被任命为江州州主,一家老小去江州赴任,途径一个地方叫洪江,乘了贼船,艄公对小姐起了歹意,就把这新科状元给杀了,霸占了小姐,小姐自知有了身孕,只能相从。

这都还不算完,这个恶霸霸占小姐后还冒充状元前去江州上任。

去江州几个月后生了一个儿子,有一天这恶霸公事远出,但是呢又害怕恶霸加害,就将儿子抛于江中,附血书一份。

这小孩就顺江漂流,被金山寺和尚给救了,一过就是十八年,这个小孩已经长大成人,削发为僧,方丈这会才告诉他身世。

他几经周折找到外公也就是丞相殷开山,丞相知情后勃然大怒,奏明圣上请了6w御林军,亲帅御林军前去讨伐,杀了恶霸。

当年的状元也被龙王送回还了魂,一家团圆了。

大家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可能了解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

这就是讲玄奘法师也就是后面取经路上的唐僧,讲他身世的一段故事。

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西游记里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是不是真如故事表面这般简单。

西游记解读之玄奘生世之谜,西游记里专门有一个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讲这个故事。

首先我们先来理理这里的人物关系。

陈光蕊:状元、丞相女婿、玄奘法师亲爹,被艄公刘洪害死十八年后复活殷温娇:丞相之女、陈光蕊之妻、被刘洪霸占、刘洪处决陈光蕊复活后自杀刘洪:艄公、霸占温娇、冒充状元赴江州任州主、十八年后被处决玄奘法师:殷温娇之子、出家人、后来的取经首领注意啊,我说的是殷温娇之子,没说是陈光蕊与殷温娇之子。

这是有区别的,我们下面会讲。

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不妨来看看原著这些主人公结局是怎样的:《西游记》附录: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中国本土早已失传的玄奘图像

中国本土早已失传的玄奘图像

中国本土早已失传的玄奘图像作者:刘玉权来源:《敦煌研究》2018年第04期内容摘要:由于历史变革的诸多原因,无论是在中国古文献记载里,还是在中国现存图像中,描写玄奘生平故事的一些绘画作品,在中国本土早已失传了,但在日本的某些美术馆、博物馆或寺院的收藏品里往往可以见到。

今选出两幅作品介绍给中国同好及广大读者并略加评论,一是“玄奘梦游须弥山图”,另一幅是“玄奘巡礼天竺圣迹图”。

它们都出自日本镰仓时代的《玄奘三藏绘》长卷。

这两幅画的名字,系为叙述方便笔者所加,特先说明。

关键词:失传玄奘生平图像;玄奘三藏绘;玄奘梦游须弥山图;玄奘巡礼天竺圣迹图中图分类号:K8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4-0001-06Abstract: Because of historical revolutions and other causes, paintings depicting the life of Xuanzang in either extant historical records or image materials like wall paintings have been lost for a long time, though such material still exists in the collections of some art galleries, museums, and temples in Japan.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and briefly comment on two such paintings,“Xuanzang Sig htseeing Mount Sumeru in his Dream”and “Xuanzang Visiting Buddhist Sacred Sites in India.”Both paintings derive from the long rolls of Paintings of Xuanzang from the Kamakura period in Japan. The two titles here are given not by the original paintings but by the author, to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of the works.Keywords:lost images depicting Xuanzang’s life; paintings of Xuanzang; painting of Xuanzang Sightseeing Mount Sumeru in his Dream; painting of Xuanzang Visiting Buddhist Sacred Sites in India(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一前言如果我们检索一下中国本土现存的玄奘图像(不含《西游记》中的玄奘图像),便会发现图库里的资料比较贫乏,即使搜索古文献记载相关资料,也并不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奘追踪记——《玄奘负笈图》身份之谜杜南发《玄奘负笈图》(又称《玄奘取经图》),是很著名的玄奘画像,几乎各种有关玄奘的书籍,都会看见这一幅画像。

画中的玄奘大师,赤足芒履,身负满载佛经的行笈,前悬灯盏,生动表现了玄奘日夜兼程、坚定取经的形象,使人们对这位跋涉数万里、历尽艰辛的文化交流使者产生由衷的崇敬和钦佩。

在中国,这画像是在一块石碑上的线刻画,石碑就在西安城南的护国兴教寺,几年前,我曾在寺内玄奘舍利塔后面正中间的“大遍觉堂”里,看过这块石碑,碑上刻着“玄奘负笈图”五字篆书,题字说明这是1933年一位欧阳渐居士所绘并请人所刻。

但是,这块石碑其实只是摹刻,真正的原画,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玄奘负笈图》原画,工笔重彩,色泽典雅,据记载,是宋代无名画家所绘,传是由当年到中国的日本僧人带回国,流传迄今。

这幅画,虽然到处可见,但有关它的研究文章却难得一见。

最近,因为中国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应邀来新,举行《玄奘与鉴真》文化讲座,报章刊登多次刊登此画,引起我对这幅画的兴趣。

仔细看了原画,却赫然发现,这幅著名的《玄奘负笈图》,画中人物,竟然很可能不是玄奘!1,画上奇怪现象从绘画风格看,《玄奘负笈图》确是一幅古画,年代至少应在明朝或更早,但其画法和内容,在传世中国历代人物画中,却甚独特,或许因为这是属于一幅宗教画而非文人画之故(我也怀疑它有可能是日本镰仓时代宮廷绘所绘師的作品)。

画中的玄奘,一身行脚僧装扮,颇符合古代僧人的行头,例如画中最引人瞩目的玄奘身背那件行笈,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见有一位背负类似行笈的僧人,在大街上行走,证明这确是宋代云游僧人的行具。

画中玄奘,右手拿着拂尘,沈从文在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曾经研究过这幅图,他说这在古代又称“蝇拂”,并得出唐代和尚必手持蝇拂的结论,其作用是可以拂去灰尘,又可以拂赶飞虫蚊蝇;唐代的蝇拂有马尾、牦牛尾、棕丝几种,一般大德高僧手中拿的应当是棕拂,表示素朴。

画中玄奘的左手,许多描述这幅画的文字都说是“手持一卷经书”,乍看似乎如此,但如仔细看在他宽大的僧袖后,却露出一截长棍,可知道这其实是一把称为“角杖”的手杖,在明朝画家戴进的《溪边隐士》图中,就有这种手杖的样式。

玄奘身上僧袍的衣袖口,可见到僧袍内所穿的是绛赤色袈裟,这亦符合古代僧侣的服色(袈裟原有赤色之意);但外面的僧袍,袖口滚花边,缀花衣袍,则和一般所见的中国僧侣服流传甚久的《玄奘负笈图》原画。

画中人物,竟不是玄奘?装有异,或许这是因为古代僧侣服装,其实和平民俗服往往有混淆的现象(今天所见的黄色等中国僧服,是在明朝才开始有严格规定)。

上述特点,显而易见,但画面上另两个地方,就比较“奇怪”。

一是画上玄奘的眉毛,竟然是弯曲垂尾的特别长眉!这样特别的长眉,在中国画像中,相当少见,我只有在台北故宫藏的《萧翼赚兰亭》(传唐阎立本绘,但应为宋、明仿摹之作)画中的辩才和尚,看见过类似弯曲长眉,但那是表示老年的“寿眉”,和本画所绘的中年玄奘年龄不符。

二是念珠,几乎所有描述这幅画的文字,都把玄奘胸前所悬挂的大串圆形饰物,称为“胸挂念珠”,但是,如果详细端详,可以发现它们是特别缠结保护网索的白色大圆球状物体,中间穿洞成串,数目只有九颗,如此形制,实在很难把它说是“念珠”。

万里跋涉的玄奘,为何要戴这么累赘的一串“九颗大珠”,显得十分奇怪。

究竟此为何物,我原无答案,同事张从兴说可能是“海螺佛珠”,细看应该就是此物。

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有“法螺”之称;海螺佛珠是佛教非常重视的佛珠材质,其中尤以白色化石琢磨而成的海螺佛珠最尊贵,称为“砗磲”,适于修习息法,据说使用海螺佛珠,有助于行人消除恶业、治疗疾病、破除违缘等。

在佛教各宗派中,以密宗最重视白海螺佛珠,视为圣品之一,那么,难道这位画中的玄奘,是和密宗有关?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实在令人感到奇怪。

不过,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画面上的玄奘,竟然戴着个大耳环!2,唐人不戴耳环根据学者研究,耳环,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中国古代妇女耳饰,有“瑱、珥、珰”等名称,都是指“充耳”的珠玉,而且都不穿耳,因为这并不符合儒家礼仪。

在唐代文献中,也不见有关唐人戴耳环的记载,只有约到了晚唐五代,才有类似“耳坠金镮”的词语出现,“耳环”一词,也是直到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在古书上才首次出现。

在传世的唐画和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画上,也几乎找不到有戴大耳环的形象。

在考古发掘的唐墓中,也很少有耳环、耳坠出土,特别是大耳环更是完全没有发现过。

因此,无论是文献、绘画、文物,各方面都证明了唐代的一般汉人是不戴耳环或耳坠。

不过,在唐代的文献或绘画中,却有着一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胡人)戴耳环或耳坠,并且明确记载着是“穿耳”而戴的。

由此可知,唐代穿耳戴耳环的是“外国人”,这种习俗没有影响一般唐人,唐人一直将此视为外国习俗,把戴耳环者视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显著特征。

敦煌文书有题名为《玄宗题梵书》的诗作,诗中将中外僧人相比,有“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的句子,就是将穿耳戴耳环者视为外国人特征的一个最好例子。

在唐朝,还有另一种穿耳戴耳环的人物形象,就是在寺院壁画或塑像中的菩萨、天王、力士像等,这些佛教造像戴耳环,一方面或许有显示与众不同的神力的意思,一方面也正因为这些神像全都是“外国人”。

这些事例显示,唐人确是将耳环视为外国器物,将戴耳环者视为“胡人”;中国味道浓的神像一般不戴耳环,而像菩萨、天王那样戴着耳环的,一定是威力更奇异、“胡味”更重的神明了。

即使后来的宋元明各朝,中国的神像也还是很少“穿耳戴大耳环”,只有“胡人”形象的十八罗汉,几乎个个都是“耳坠金镮”(早期的罗汉也不戴耳环,最早戴耳环的罗汉像是在北宋才出现)。

因此,《玄奘负笈图》中的玄奘,竟然是个“穿耳戴大耳环”的僧人,这确是十分奇怪和突兀的现象。

或许会有人会以为,这是玄奘为了行走西域的方便而入乡随俗的做法,或是他在印度受了这种影响,所以就这样晃着大耳环回国。

但是,玄奘西行,始终都明确地保留着“唐僧”的身份,毫不含糊,要他改变唐人的文化习俗,穿耳戴大耳环,是有违常理的。

因此,从《玄奘负笈图》中的玄奘戴大耳环这一充满“胡味”的造型来看,这幅画上的僧人,显然就不是玄奘了! 3,行脚僧画中密码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这幅画上的“胡僧”不是玄奘,那么他又是谁呢?我觉得,画中这位僧人的特殊造型,应该就是解开这个身份之谜的“密码”!在造型上,除了长眉,戴大耳环之外,他还有三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背负经笈,手持拂尘,行脚装扮”。

这几个特色,显然和敦煌发现的多幅“行脚僧图”这一个独特的图像系统有关。

在大英博物馆里,就有一件百年前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带走的一幅唐代《行脚僧图》,紙本設色,画中的僧人,完全符合上述三个特色(背笈、持拂、行脚装),虽然他手持的是更早的“麈尾扇”,衣服也有杂点(接近早期印度佛教规定的“点净”衣),但这位长眉僧人长得高鼻深目,明显就是个“胡僧”。

和《玄奘负笈图》最大的不同,是在英国的这位胡僧的身边,多了一只老虎,前上方还有一尊小佛像。

这种背笈、持拂、行脚装、身边有老虎、上空有佛像内容的图象,被称为“虎伴背笈行脚僧”图式,在敦煌还不止出现一幅,如法国巴黎吉美东洋美术馆里,就有两件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走的敦煌绢画,同样内容,只是老虎画得更大,画中僧人也很明显是“胡僧”,而且还有云雾,显示这僧人和虎具有神通,不是凡人。

后来,中国学者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也发现留存有一幅同样内容的《虎伴背笈行脚僧图》,只是壁画上的僧人多戴了一顶“胡帽”。

更有趣的是在中国河南开封,有一座宋代兴建的繁塔,上面有一块明朝的砖雕,被中国许多报刊称为“玄奘取经浮雕”,但仔细看,原来也一样是“持尘尾扇,背笈的行脚僧,脚边有老虎,上端有小佛像”的典型图式。

这种“虎伴背笈行脚僧”的图式,一再出现,也曾引起学者的注意,如法国敦煌学家戴密微(Paul Demieville ),还有日本学者松本榮一,秋山光和等,他们发现,在法国收藏的那两件絹畫上,長方形题笺中有写着“宝胜如来”的字眼,显示这是画上那尊小佛像的名称。

玄奘西行求法,还有真正的行脚僧,都不会有虎相伴,这类画像大量出现,显然画中人物是一位当时很受人崇信的“神僧”。

那么,这位有老虎相伴、又有宝胜如来护佑的“行脚神僧”又会是谁呢?4,达摩波罗尊者大英博物馆藏敦煌《行脚僧图》,画中可见该行脚僧具有和玄奘画相同的几个重要特征。

有虎相伴的神僧,令人立刻想起中国十八罗汉中的伏虎罗汉!不过,所谓十八罗汉,早期只有十六位,宋朝中期开始出现十八罗汉,新增两位罗汉的形象身份,有多种说法,其中也包括降龙和伏虎这两位罗汉,但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伏虎罗汉的造型,都没有“背负行笈”这一个特点。

根据“背负行笈、手持拂尘、老虎相伴、如来护佑”这四大特点,在佛教众多的神佛体系中,完全符合这四大特点,只有一位人物,就是——达摩多罗尊者(梵文为Dharmatrāta)!这位达摩多罗尊者,在藏传佛教的造像中和唐卡中,经常有他的画像。

例如在北京故宫收藏的清朝宫廷画中,就有一幅乾隆59年由皇帝亲自命中正殿畫佛喇嘛绘制的唐卡,主题就是達摩多羅尊者,还特别写下该尊者的满文和蒙语的名称,在这幅充满藏传佛教风格的画面上,这位尊者就具有“背负行笈、手持拂尘、老虎相伴、如来护佑”四大特点。

另一件由乾隆帝钦命主持翻译《大藏经》的章嘉国师认证过的唐卡,画面上的达摩多罗,虽然坐踞胡床,前后还有多尊佛像和天王,气势不凡,但还是具有同样的四大特点。

关于这位尊者的身份来历,在中国和西藏,有各种不同说法。

一,瑜伽派大师:在佛教文献中,达摩波罗,是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萘国建志补罗城人,为该国大臣之子,自幼出家,为古印度十大论师之一。

在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卷五曾记载,他曾应国王挑战,和外道举行过一场重要辩论,扩大了佛教的影响;他专长的就是玄奘所学的瑜伽唯识学说,著成《唯识论》,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宗的巨匠,也曾主持过后来玄奘留学的印度那烂陀寺,他这一学派后来的弟子戒贤,就是玄奘的老师。

或许为了表现达摩波罗尊者的博学弘远,所以他的画像,就有独具一格的“背负经笈”造型。

二,十八罗汉之一:在藏传佛教中,达摩多罗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

据说他是甘肃贺兰山人法增居士,因事奉十六罗汉而得到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于云中,后来成为罗汉,他的画像常是背负经箧,身傍伏有卧虎。

藏传佛教的罗汉,是在晚唐时期传入,最初也是只有十六位,在元末明初(14世纪)受中国影响,藏传罗汉图像才添加达摩多罗(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两位,成为十八罗汉。

三,古印度高僧: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达摩多罗是是编纂《优陀那品》的古印度高僧法救(dhaumatrAta)。

《优陀那品》,又称《法集要颂经》、《法句经》等,有数版本,属于有部经典,据说是这位古印度高僧所编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