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瘢痕和体表损伤伤残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TH,JAN,2009
(2)增殖性瘢痕
增殖性瘢痕也称增生性瘢痕、肥厚性瘢痕、肥大性瘢痕或隆起性瘢 痕,是指各种创伤因素损伤累及皮肤真皮深层,在皮肤损伤愈合之 后瘢痕仍继续增生所导致的病理性瘢痕。临床上通常将这种局限于 损伤区域范围之内呈增生性病变的病理性瘢痕称为增殖性瘢痕。增 殖性瘢痕最大的特点为符合瘢痕增生期的病理性质,瘢痕深部组织 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持续超常进行,超过分解代谢的速度,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形成大量胶原纤维,表现为瘢痕组织持续形成,外观 不断增大,隆起高于周围皮肤。
21TH,JAN,2009
瘢痕增生期的时间一般在3~6个月,6个月后开始消退达到瘢痕的稳定期, 但有的伤者在1~2年后瘢痕的增生性反应仍不停止。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儿 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于血供比 较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前 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因此,从临床医学和法医损伤学上说明瘢痕 增生期的长短与损伤类型、创伤范围、机体的体质等因素有关。 处于增生期的瘢痕因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现肉红色或紫红色,可具 有痒、痛等症状,尤在环境温度增高、摄取辛辣食物时症状更为明显;此 外,增殖期瘢痕一般明显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硬,与皮下组织粘连不紧。 瘢痕增生期停止之后,进入瘢痕稳定期阶段。稳定期的瘢痕组织渐渐发生 退行性变化,充血减少,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等 症状减轻以致消失。 增殖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殖 性瘢痕一般不至于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面积增殖性瘢痕, 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运动,可引致活动受限。位于关节屈 面的增殖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较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类似颏颈粘连的 功能障碍。 临床上增殖性瘢痕在增生期,具有继续治疗的适应证,且目前临床上对增 殖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已较为丰富。例如非手术方法有激光法、硅胶法、压 迫治疗法、冷冻法、放射法、药物法、康复等;手术方法有瘢痕切除法、 分次分层切除法,切除后皮片和/或皮瓣移植修复法、激光或手术磨削法、 组织扩张器法等。若伤者要求获得皮肤瘢痕的后续治疗费用并提出鉴定申 请时,原则上不宜同时进行皮肤瘢痕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因致残程度鉴 定应在治疗终结后方可实施。 21TH,JAN,2009
21TH,JAN,2009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 沉积为组织特征 不同点: 过去: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现在: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 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3)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碍特征命名的瘢痕,且 属于一种最不稳定的瘢痕组织,故又称为不稳定瘢痕。 当皮肤组织大面积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 的创面,在未经植皮而仅靠周边上皮细胞生长而使创面 愈合的情形下,常形成萎缩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常见于 大面积烧伤(深度达III度)、撕脱伤、头皮及颅骨的严 重电击伤、肢体长期慢性溃疡等。 从组织学上来说,萎缩性瘢痕表皮菲薄,无明显的组织 增生。瘢痕质地坚硬,表面平坦或略高于周围皮肤,与 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因瘢痕局部 血液循环极差,常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极薄,不能耐 受外力磨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 疡。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由于此 类瘢痕与下方肌肉组织、神经和血管形成致密粘连,可 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
21TH,JAN,2009
(5)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肤损伤愈合后所形成的 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目前学术界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瘢痕如 具有以下特点,可诊断为瘢痕疙瘩:①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 ②呈持续性生长;③高起周围皮肤表面、质硬韧、颜色发红的结节 状、条索状或块状肿块。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增殖性瘢痕不向邻近健康皮肤组织内生产,而瘢痕疙瘩常呈条索状 向邻近健康皮肤组织内伸入,形同蟹爪,故又称为蟹足肿。
人体损伤致残程 度分级---体表损伤和
颈部瘢痕 最高人民法院 李永良
目录
体表损伤 颈部瘢痕 其它损伤
21TH,JAN,2009
体表损伤
标准条款
5.2.6.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90%。 5.4.7.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0%。 5.6.7.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0%。 5.8.7.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30%。 5.9.7.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10%。 5.10.7.1手部皮肤瘢痕形成或者植皮术后,范围达一手 掌面积50%。 5.10.7.2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 5.10.7.3皮肤创面长期不愈超过1年,范围达体表面积 1%。
21TH,JAN,2009
二、瘢痕的形成过程
瘢痕的形成过程也即是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以 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叙述创伤愈合的基本 过程: 1.急性炎症期: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 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 2.伤口收缩:2~3日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 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迅速缩小,14天左右停 止。伤口收缩是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 胞的牵拉作用引起,与胶原无关。
21TH,JAN,2009
一、瘢痕的定义
皮肤瘢痕是指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因各种创伤因素作用而 被破坏,愈合过程中皮肤损伤处肉芽组织增生经改建 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皮肤瘢痕形成不但在皮肤 外观形态上引起特殊性改变,而且因面积和所在部位 不同还可以导致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肉 体痛苦和精神痛苦。
21TH,JAN,2009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 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 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 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随着胶 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 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 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覆盖在肉芽组 织表面,当这些细胞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 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 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它可以提供上皮再生所需 的营养及生长因子。
21TH,JAN,2009
法医鉴定常见各种类型瘢痕的具体病理特点
(1)浅表性瘢痕 浅表性瘢痕指各种创伤因素破坏皮肤的表皮层或真皮浅层,未合并 感染的情形下愈合形成的瘢痕组织。因此,浅表性瘢痕具有皮肤组 织结构浅表损伤、局部形成瘢痕平坦、柔软,或仅有皮肤表面粗糙 和/或色素沉积变化,一般不至于发生功能障碍,且随着时间推移 瘢痕将越来越不明显的特点。
21TH,JAN,2009
三、瘢痕分类
法医学实践中,皮肤瘢痕组织可以划分为两大类:①各种损伤因素 所形成的创伤性瘢痕组织;②治疗创伤所形成的医源性瘢痕组织。 例如手术瘢痕、植皮术后供皮区所形成的瘢痕等。 (一)依病理性特点分类: ①扁平瘢痕; ②增生性瘢痕; ③瘢痕疙瘩; ④萎缩性瘢痕。 (二)依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表浅性瘢痕; ②凹陷性瘢痕; ③隆起性瘢痕; ④线状瘢痕; ⑤蹼状瘢痕; ⑥桥状瘢痕等等。
21TH,JAN,2009
增生性瘢痕: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 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增生往往持续 数月或数年wk.baidu.com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21TH,JAN,2009
瘢痕疙瘩:皮肤损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过度 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皮肤胶 原性疾病。有好发部位,多见于有色人种,不 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单纯手术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因此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
21TH,JAN,2009
《道标》体表损伤
4.1.8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4.2.8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8%以上。 4.3.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0%以上。 4.4.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2%以上。 4.5.11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4%以上。 4.6.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36%以上。 4.7.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28%以上。 4.8.11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20%以上。 4.9.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12%以上。 4.10.11 皮肤损伤致瘫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以上。
21TH,JAN,2009
瘢痕疙瘩大体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原发型者多见于胸前或肩后, 初起为小红点伴瘙痒感,逐渐由小到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索条 状、蝴蝶状、圆形、不规则形等。继发型者多因烧烫伤、创伤、痤疮、感 染化脓或因采用手术、激光、冷冻、植皮、激素药物封闭等治疗,引起受 损皮肤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凸出皮肤,色红或暗红伴痒或 刺痛,部分有明显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目前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瘢痕疙瘩 的形成与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此类人群常称为瘢痕疙瘩体质。具 有此种特异体质的个体在身体任何部位皮肤受伤之后,无论损伤程度的轻 重,在创口愈合时均较易发生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的形态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 性生长的肿块,触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瘙痒或微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 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过度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 明显的界限。瘢痕疙瘩的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从2~3mm丘疹样到大如手 掌的块状,其形态往往具有多样性,例如可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 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 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瘢痕疙瘩在损伤后几周或几个月内迅速形成,可以持续性连续生长,也可 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瘢痕疙瘩一般不发生挛缩,除少数 关节部位引起轻度活动受限外,一般不至于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
21TH,JAN,2009
(4)凹陷性瘢痕
凹陷性瘢痕是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缺损而形成的瘢痕。临床上痤 疮、手术、感染、水痘及天花等形成凹陷性瘢痕的常见原因。法医 学鉴定实践中,伴有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深部组织缺损的严重 创伤,可形成凹陷性瘢痕。凹陷性瘢痕外观上略低于周围正常皮肤 组织,质地较硬。瘢痕基底部常与周围肌肉、神经、骨膜粘连,引 起疼痛或局部功能障碍。
21TH,JAN,2009
21TH,JAN,2009
五、法医学鉴定
1. 皮肤瘢痕面积的测量 因体表瘢痕通常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可采用如下测量方法。 (1)条状瘢痕 使用符合精确度要求的测量工具,于瘢痕的两侧末端测量长度数据;宽度 测量宜取瘢痕最宽处与最窄处数据的平均值(不应将瘢痕两端点的宽度作 为瘢痕最窄处的数据)。 (2)弧形瘢痕 采用分段测量累加方法测量长度,或使用无弹性细线比对瘢痕测量长度; 宽度测量宜取瘢痕最宽处与最窄处数据的平均值。 (3)不规则块状瘢痕 可采用几何图形法或坐标纸法测量并计算瘢痕的实际面积;具有计算机图 形处理系统软件条件的,可以采用该技术方法计算瘢痕面积。 (4)瘢痕占体表面积比例的计算 原则上按照中国新九分法、手掌法进行测量与计算。在接近标准条款规定 的临界值时,应进行更为精确的计算,可以参考部编专业教材推荐的方法。 儿童体表面积计算公式:30Kg以下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 × 0.035+0.1;30Kg以上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0.02+1.05; 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0.1529。
21TH,JAN,2009
《工标》GB/T 16180-2014
5.1 一级 5) 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5.2 二级 7)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80%,伴有四肢大关节中3个以上活动功能受限; 5.3 三级 8)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70%,伴有四肢大关节中2个以上活动功能受限; 5.4 四级 8)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5.5 五级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5.6 六级 14)全身瘢痕面积≥40%; 5.7 七级 13) 全身瘢痕面积≥30%; 5.8 八级 11)全身瘢痕面积≥20%; 25)急性放射皮肤损伤Ⅳ度; 26)放射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者; 5.9 九级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 5.10 十级 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6)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2以上); 7)手背植皮面积>50 cm2,并有明显瘢痕; 8)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 10)足背植皮面积>l00 cm2; 14)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Ⅱ度及Ⅱ度以上者; 46)职业性皮肤病久治不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