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研究报告—孔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研究报告——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刘敏

一、研究背景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儒家思想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对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儒家文化持有的观点大概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派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儒家文化主张积极入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永恒的价值,另一派则认为,儒家文化禁锢人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的祸根。

儒家文化到底功大过大?中国近代的落后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如何?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很有必要厘清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相当宏大而复杂,涉及的面非常广,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的研读和分析,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因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误读,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并发挥出其历史价值,增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重拾经典、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本研究只撷取孔子的教育思想,通过对众多的文献分析尽可能地了解真实的孔子及其教育思想,从而对孔子及其教育思想有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认识,继而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能有进一步的理解,是我做此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研读《论语》,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和资料。

三、文献分析

研究儒家文化和孔子的文献很多,有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也有网络、电视等媒体参与的讨论,在这些丰富的材料中,从孔子教育思想的不同方面进行表述,其观点各不相同,概括如下:

1、学者张腾霄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学者徐霞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启示,学者张文娟认为孔子的德育思想对建设校园德育环境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学者秦维红认为孔子的人的发展理论对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者李金枝、梁永平认为孔子的教育方法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情感教育、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学者彭海芹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值得当今教师借鉴,对提高教师的心里素质有重要作用,学者冯憬远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在理想人格的培养。

文献很多,不一一列举,基本都是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教师观等方面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出对当今教育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2、持相反观点的学者少于推崇者,但他们的观点不容忽视。学者张硕认为以孔

子学说为根本的儒家思想的思维模式不利于现代科学所要求的探索和试验,也抑制了创新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阻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学者魏华敏认为儒家“礼治”、“皇权至上”、“三纲五常”、“人情大于王法”等思想对法治进程起着消极的作用。学者李南阅认为儒家之所以在近代中国面临那么大的挑战,是因为儒家的道德伦理与科学、民主的时代思潮相冲突。林卫则从多个方面全面地否定儒家思想,认为孔孟之道乃是中国苦难落后的祸根。由此可见,对儒家思想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质疑并做出理性分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研究结论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献整理家——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独自生活,家境非常

贫寒,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曾求学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对天下大事就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

孔子曾在鲁国短暂从政,但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于68岁时返回鲁国,专心执教,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是一个集大成者,孔子对他生活的时代和他以前时代的文化成果进行总结而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儒学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讲仁爱,讲礼仪,讲仁政德治,讲修己,讲伦理,讲诚信,讲道义,讲理性,取验务实,注重实践,讲中庸之道,讲学习,重教育。孔子的思想有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有大一统思想,有德治思想,有民本思想,有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有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对中国国民性格、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作用。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孔子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