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 南师大出版社 考研专用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学第 X版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梳理。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属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教育目的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现代社会,教育目的通常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新兴教育方式逐渐普及。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创新和发展文化。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要适应这些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常见的学制类型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五、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

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因素。

(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

(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

(完整版)《现代教育论》笔记提请大家注意: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要认真对照教材来复习;本笔记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认真看即可,不必死记硬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考试范围要等考前一到两周全校统一公布,我会及时与大家联系,大家不必焦急。

杨老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二、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

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建军 教育只有一个真谛:使人成为“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建军 教育只有一个真谛:使人成为“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建军教育只有一个真谛:使人成为“人”王玲玲【期刊名称】《教育家》【年(卷),期】2016(0)41【摘要】从主体教育到生命教育再到如今的公民教育研究,关注'人'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为了'人'的事业,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教授开展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使一个人不断地成为'人'的实践活动。

纵观冯建军教授这些年的研究,无论是主体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弘扬,还是生命化教育对儿童生命的尊重,他都批评现实教育对人的变化,极力勾画一副理想的教育图景。

面对是否过于理想化的质疑,冯建军掷地有声地说道:'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

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想。

【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生命化教育;道德教育内容;德育课程【作者】王玲玲【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57.1【相关文献】1.“在家上学”:能否成为中国教育多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家上学”,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不可取—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虹教授 [J], 张莉婧2.教育技术装备助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访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建军教授 [J], 张鹏3.审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J], 曾繁仁4.愿我们都成为一个以教育为信仰的人——刘铁芳教授教育哲学课有感 [J], 万芳5.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大写的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J], 徐文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届联办校学位考试科目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0届联办校学位考试科目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
地科院
地理学
1、气象与气候学:《气象与气候学》周淑贞编,高教出版社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第二版
3、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赵济编(面向21世纪教材),高教出版社
《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编,高教出版社
公共事业管理
1、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周三多主编,第四版
2、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钱再见主编,南师大出版社
3、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引论》张钢编,哲大出版社
公共事业管理(人民武装方向)
1、理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周三多主编,第四版
2、行政管理学:《中国公共行政》郭济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
3、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概论:教材自定
2.个案工作:《个案社会工作》宋林飞主编,200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吴亦明主编,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世界经济地理》陈才编,北师大出版社
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1、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第三版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第二版
3、资源环境经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
2、世界通史:《世界史—古代史》(上、下)、《世界史—近代史》(上、下)《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吴于廑、齐世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现代教育学基础-完整稿

现代教育学基础-完整稿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一:名词解释A.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B.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C.实践教育学:是指导受教育者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从而增强受教育者的教育问题意识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

D.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和。

E.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F.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

二:选择题1.一般而言,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3.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B.洛克C.梅伊曼D.狄尔泰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

A.勒图尔洛B.沛西-能C.孟禄D.达尔文7.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始于()。

A.17世纪骑士教育B.18世纪教会教育C.19世纪普及义务教育D.20世纪民主教育教育活动8.( )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9.()被人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画》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学是一门()。

A.应用型学科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C.理论性学科D.技术学科1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 南师大出版社 考研专用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 南师大出版社 考研专用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版目录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2)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 (11)第三章社会、人、教育 (17)第四章教育目的 (21)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24)第六章课程 (31)第七章教学(上) (33)第八章教学(下) (35)第九章德育 (38)第十章班级管理 (42)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45)第十二章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48)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1)教育内容生活化(2)教育方式情感化(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二、教育问题与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全书只有1229个字。

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就此而言,它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倒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学现象。

古代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他提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学制。

(完整版)当代教育原理

(完整版)当代教育原理

当代教育原理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当代教育应该是什么第一节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一、受教育者1.人是教育的对象2.教育的对象是人二、教育者三、教育中介客体第二节教育过程的结果及其矛盾一、教育过程的总体结构教育实践活动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主体—客体”的关系结构。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启动者、调控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或客体。

教育活动这种总体上的“主—客”关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观上的目的性。

二是认识上的“主—客”关系。

二、教育过程的次级结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几类关系:第一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之间对象性的关系。

第二类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教育资料之间对象性的关系。

第三类是在面对共同中介客体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作为主体结成一定的主体间关系。

第四类是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当代教育的本质一、以人自身为对象的实践活动第一阶段:人与自然混沌不分,人无自觉的意识。

第二阶段:人与自然分化,群体意识觉醒。

第三阶段:个体与群体分化,个体自我意识觉醒。

第四阶段:人与自然、社会的整合,自由个体生成。

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活动1.人的自由发展存在于人的自由活动之中2.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双重特性”的否定性统一,体现了人的内在超越性3.人的自由发展体现了人在建构自我中的主体性第二章人类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主体人格的历史生成一、群体主体状态下的依附人格二、个人主体的独立人格三、类主体的自由个性人格这一人格范型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他是完整的人。

第二,他是有主体性的人。

第三,他是有个性的人。

第二节古代的依附性教育一、原始的适应性教育二、古代人身依附关系的训练三、中世纪的神学教育第三节近现代的个人主体教育一、自然主体教育二、理性主体教育这种理性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占有性。

(2)个人主义。

(3)工具理性。

三、价值主体教育第四节当代的类主体教育一、以全人类教育为面1.人的自然生命与自然教育2.价值生命中的真与真的教育3.价值生命中的善与善的教育4.价值生命中的美与美的教育二、以自由活动为线1.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自由2.教育活动中的社会自由3.教育活动中的个性自由三、以个性发展为点1.个性的自主性2.个性的独特性3.个性的创造性第五节当前我国主体教育的价值选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

333教育综合考研备考书目及大纲信息

333教育综合考研备考书目及大纲信息

333教育综合考研备考书目及大纲信息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应广大研友要求,凯程老师就教育综合333的复习应该使用哪些书目来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大家要明白教育综合(333)是针对报考教育硕士(包括学科教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的考生而设立的一门专业课(满分150分)。

其命题方式为:全国统一大纲,各高校自主命题。

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关于复习这门科目该使用哪些参考书目,我来分类给大家列举一下。

1)首先,有一本名为《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人教版,2009,全国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编写)的这本书(后面将这本书简称为“大纲指南”)。

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的权威中的权威,因为所有高校都是以这本书为依据来进行自主命题的。

(除个别院校,如首师大,河南大学,河北师大等)。

但是这本书比较精简,很多内容都只给出了要点,可能会有部分内容让大家有许多疑惑。

但在此依然要求报考教育硕士的同学,人手一本。

2)大纲指南指定了六本教材,分别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这六本书,不建议大家购买了。

因为内容太多,即使买了你也不看,即使看了,你也看不完。

当然,你如果觉得有大量时间去看这些书,也可以购买。

还有一些院校是在按照全国统一大纲的同时,又额外指定了其他的参考书目;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额外指定了冯建军的《现代教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额外指定了司晓宏、张立昌主编的《教育学教程》;西南大学额外指定了朱德全和易连云主编的《教育学概论》等等)。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学第 X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是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和桥梁。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个性化是个体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等。

政治功能表现在为政治培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等方面。

经济功能体现在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等方面。

文化功能包括传承、创新、融合和选择文化等。

人口功能主要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等。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当提到“教育学”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记忆的百宝箱,各种相关的经历和感受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就是教育学。

那时候,可真是被这门课折腾得够呛。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研读那本厚厚的教育学第 X 版教材,还得做详细的笔记。

记得有一次,我找了一个安静的图书馆角落坐下,准备好好和这本“大部头”较量一番。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本教材。

第一章讲的是教育的本质和起源,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咬着笔杆,努力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书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不就是说,教育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得有人特意去引导嘛。

”继续往下看,又讲到了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古代社会的私塾教育,再到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漫长的人类知识传承的纪录片。

我赶紧把这些重点记下来,手都写酸了。

到了教育目的这一章节,更是让我纠结不已。

什么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各种理论争来争去,我脑袋里就像有一群小人在吵架。

我拍了拍脑袋,告诉自己:“冷静,冷静,一个个理清楚。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社会本位论则更看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我想了想,好像都有道理啊,但又觉得不能简单地偏向哪一方。

再说说教育方法吧。

什么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我就想啊,以后要是我当老师,得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然,要是一直用一种方法,学生们不得烦死啦。

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不同的教育家,他们的观点有时候竟然截然相反。

比如,有的教育家主张严格管教学生,有的则提倡自由发展。

这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该听谁的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也许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还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一个教育案例。

2013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转专业考试要求

2013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转专业考试要求

联系人: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计划表 单位:(盖章)
序 号
学院
拟接收专业
拟接 收人 考核科目、考核形式及权重 数
专业要求及参考书目
考试时间及地点
备注
3
03公管院 哲学
6
1、考核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考核形式:笔试、面试 3、权重:笔试 50%,面试50%
2
03公管院 公共事业管理(大类)
21
1、考核科目:综合卷《政治与经济常识》、 1、接受转入学生的专业考核各门笔试成绩和面试 面试 2、考核形式:笔试、面试 3、权重: 成绩均不得低于60分。2、参考教材:高考用书。 笔试50%,面试50%
2012、3-4-17下午1:30-2:30 行敏楼538面试2:40 行敏楼619
专业要求及参考书目
考试时间及地点
备注
2
07物科院 电子信息工程
20
《高等数学》(上), 《普通物理》(高中物理力学、电磁学部 分) 各50%
2013年4月17日周三下午 1:00-4:00 学海楼-312
2
01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8
3
01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图书编辑方向)
6
4
01文学院 汉语言(语言信息处理)
6
5
01文学院 古典文献
6
1
02社发院 历史学
10
1、接受转入学生的专业考核各门笔试成绩和面试 1、考核科目:《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 成绩均不得低于60分。2、参考教材:《中国古代 史史》 2、考核形式:笔试、面试 3、权 史》,李天石著,南师大出版社;《世界古代史 重:笔试70%,面试30% 》,齐涛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作者: 冯建军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4
出版物刊名: 高等教育研究
页码: 26-31页
主题词: 主体间性;教育交往;主体教育;教育关系;占有式教育;交往式教育
摘要: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呼唤类主体的出现。

类主体是2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

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

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

当今研究主体教育,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冯建军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观,使知识丧失了情境性和主观性,使教学成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单子式的个人主体性,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主客对立关系,取代了本该存在的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教育的现代性,异化了完整的人,也异化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现代性,进而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返璞归真".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冯建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40
【相关文献】
1.弥补现代性缺失——对自由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J], 彭亚梅
2.戏剧现代性与戏剧精神: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反思与批判 [J], 申燕
3.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与反思 [J], 项丹婷
4.阿格妮丝·赫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J], 梁秋
5.资本现代性的时间话语的反思与批判 [J], 刘庆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笔记 冯建军版
目录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2)
第二章教育、学校与学制 (11)
第三章社会、人、教育 (17)
第四章教育目的 (2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24)
第六章课程 (31)
第七章教学(上) (33)
第八章教学(下) (35)
第九章德育 (38)
第十章班级管理 (42)
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45)
第十二章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48)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zxasqy
社会实践活动。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
(2)教育方式情感化
(3)教育时间的持久性
(4)教育作用的显著性
二、教育问题与教育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古代中国: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全书只有1229个字。

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就此而言,它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倒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学现象。

古代西方:
古希腊的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他提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学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等。

这些著作虽然并非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当然,它们的理论基础多为哲学或伦理学。

(二)创立时期
教育学作为一门对立学科的建立,主要具备三个条件: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一套专门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创立过程完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后,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二是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1.(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又译《大教授学》),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

3.(英)洛克《教育漫画》(1693年)以经验论为理论依据,认为一切观念均来源于感觉经验。

4.(法)卢梭《爱弥儿》(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他激烈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年)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深化。

6.(德)康德哥尼斯堡大学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康德在1776—1777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德)特拉普1779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从而成为德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因为在此之前的教育学课程均由哲学教授开设。

1780年他出版了《教育学探讨》,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这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8.(德)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作出里程碑式贡献)是康德哲学
试读篇,如需全部qq489357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